四年级科学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记录表)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振动
共同特点 (发声时)
尺子
不动
振动 振动
鼓
不动
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而产生的
音叉
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 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发声时在振动吗?
音叉振动发声,水花四溅
音叉振动发声多次弹开乒乓球
物体 振动产生声音 物体 停止振动 声音也停止
四、“闻声起舞”的盐
四、“跳得更嗨”的盐
四、动手制作“闻声起舞的盐”
皮筋
共同特点 (发声时)
尺子
鼓
实验探究:
尺子发声时的慢镜头
我们发现:
振动 皮筋、尺子发声时都在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实验: 用鼓做发声实验
实验要求:
怎样能清晰看出鼓面的振动?
鼓面发声时的状态(慢镜头)
பைடு நூலகம்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记录单
物体 不发声时的状态 发声时的状态 名称
皮筋
不动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一、游戏:“猜猜我是谁”
游戏规则:
• 1、请闭上眼睛,然后趴在桌子上,保持安静。 • 2、老师手碰到谁,谁就大声说两次“猜猜我是谁”。 • 3、猜一猜是谁说的话
一、你能听到哪些声音
温馨提示:全听完再发言!
用什么方法
使下列物体发出声音呢?
实验探究
实验一: 用皮筋、尺子、鼓做发声实验
实验要求:
1.先观察它不发声时的状态;
2.使它发出声音,观察它发声时的状态。 3.填写实验记录单。
温馨提示:
1、每完成一项实验要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单。 2、要注意控制声音的响度,保护好实验器材。 3、实验约定:听到鼓声开始实验, 听到锣声停 止实验,把材料整理好。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教学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听听声音》一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建立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
二、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声音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
虽然我们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声音,但这些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时间去探究发生在身边的声音的奥秘,而这恰是科学课教学中最有价值的地方。
三、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实验活动,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能存有计划、存有目的的展开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条不紊的展开实验操作方式。
3.培养协作、合作进行研究活动的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五、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六、教学准备工作:教师准备:队鼓、钹、音叉、吉他、橡皮筋、钢锯、乒乓球、绿豆。
学生准备工作:学生自带1——2样能表达意见的物体。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犯罪行为设计意图一、引入:1.今天这节科学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件物品,请你来猜一猜。
在讲台下面敲击鼓、锣:你听到了敲击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你是通过什么来猜出一定就是鼓和锣这两种物体的?2.对于声音我们并不陌生,你指出声音就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课题。
聆听通过演示敲击鼓、锣让学生来猜一猜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本环节要达到的目的:通过敲击鼓、锣引出探究问题,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将学生思维引向本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并使物体发出声音1.同学们,对于你的猜测能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来证明吗?出具钢尺、皮筋,你能够想个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吗?2.讨论(1)对照表达意见前和表达意见后的物体存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3.我们通过实验看到了表达意见的尺子在振动、橡皮筋表达意见在振动,那么其他物体发出声音是不是也在振动呢?锣表达意见时与否也在振动吗?能够感觉到吗?你能够编出一个办法看到锣表达意见时在振动吗?4.当我们用眼睛观察不到物体在振动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的物体也就是“媒介”来证明这个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必做实验活动记录单
活动一:室内外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
室内外温度记录单
小组成员:
1、检查温度计:
2、观察温度计:
1)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度;
2)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度;
3)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度。
3、测量
实验活动二:溶解的快与慢
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单
小组成员:
1、实验器材:
2、设计方案:
研究的问题:溶解的快慢与(搅拌或温度)影响有关?
要改变的条件:
不改变的条件:
3、实验操作:
提示:溶解的过程指“搅拌、不搅拌”(搅拌因素)或者“常温、热水”(温度因素)。
活动三: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的使用记录单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名称:
;
2、操作步骤:
1)取放灯帽
2)点燃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
3、我的发现:
酒精灯火焰分为、、三部分。
活动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任选2种材料)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记录单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实验操作、记录:
观察活动五:观察我们的身体(外部)
我的身体观察记录单
小组成员:
1、观察身体:
我们发现:
等现象说明人的身体是左右对称。
2、选择一个活动做一做,观察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
活动,试着用气泡图做观察记录。
提示:一个同学活动,另三个同学观察并完成气泡图。
测量活动六:测量呼吸或心跳
呼吸和心跳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测量平静和运动时的心跳并记录:
提示:一个同学记录时间,另外三个同学测量并记录自己的数据;自由选择测量呼吸或者心跳。
科学实验报告
科学实验报告科学实验报告篇一一、[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湘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第一课《听听声音》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但不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由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自制小乐器”两部分组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时就要比较一下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探究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这两个活动是发展学生关于“声音的产生”的科学概念的一系列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目的不仅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和描述发声体的状态,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建构“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
二、[学生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是由外力的作用,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有外力不一定能产生声音(如拉橡皮筋就不能发出声音),更主要的是物体必须发生振动。
通过课前了解,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们认为是物体敲打、碰撞、摩擦等原因产生了声音,这是他们对声音的最初认识。
这些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声音是由敲、拍、拨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而并未真正关注物体本身的变化,即振动。
对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概念,即使有学生讲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际上他们的认识也是很模糊的。
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观察实验中,学生关注的往往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特别是物体之间摩擦也能听到声音,学生很难看到物体是否发生了振动,因此很难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
三、[设计理念]通过对以上的分析与思考,我们认为本课的教学应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观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从相同现象的观察中进行抽象和概括,实现认识上的跨越。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公开课PPT课件
操作条件
直接敲击
在鼓面上放 盐粒
我看到的现象
鼓面上下振 动但不明显
盐粒上下 跳动明显
探索二: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如何让音叉发声?发声时,你看到了什么?
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
发声物体 操作条件 我看到的现象
直接敲击 音叉左右振动
但不明显
敲击音叉
在音叉旁用细 线悬挂一个乒
乒乓球振动
乓球
明显
探索二: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振动
专 有名词
振动
在力的作用下,一个物体不断重复地做往复运 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你有什么感觉?
它们在
振动
1.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 你的想法?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橡皮筋发声时在振动! 尺子发声时在振动! 鼓面和音叉在发声时在振动!
2.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2.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当吹奏竖笛时,竖 笛内的空气柱在力的 作用下就会振动,发出 声音,从不同笛孔中流 出的空气柱的长短不 同,振动频率也就不同, 音调高低也就不同。
探索一: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下列行为让橡皮筋发声了吗?
(1)拉伸橡皮筋 (2)按压橡皮筋 (3)揉搓橡皮筋 (4)弹拨橡皮筋
未发未声发声 未发声
未发声
发声
探索一: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橡皮筋发声时,你看到了什么?
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
发声物体
我看到的现象
弹拨橡皮筋 橡皮筋来回多次摆动
探索二: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 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一、实验名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目的: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材料:钢尺、橡皮筋、鼓、豆子、音叉、水槽、水。
实验步骤: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观察现象并倾听声音。
2、把橡皮筋套在手上,用手指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并倾听声音。
3、在鼓面上撒上一些豆子,轻轻敲击鼓面,观察豆子的跳动情况并倾听声音。
4、用小锤敲击音叉,迅速将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1、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发出声音。
2、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3、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豆子跳动,发出声音。
4、敲击音叉后接触水面,水面产生水花,发出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实验名称:声音的强弱变化实验目的:研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钢尺、记录纸。
实验步骤:1、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约 10 厘米,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并倾听声音的强弱。
2、每次拨动钢尺后,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振动幅度的大小和声音的强弱。
实验现象:用力越大,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用力越小,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三、实验名称:声音的高低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实验材料:同样粗细、长短不同的钢尺,记录纸。
实验步骤:1、把钢尺伸出桌面 10 厘米,用相同的力分别拨动不同长度的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并倾听声音的高低。
2、将观察到的振动快慢和声音高低记录在纸上。
实验现象:钢尺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钢尺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四、实验名称: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目的: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和音高的变化。
实验材料:尺子、记录表格。
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方法想出各种葛总办法使直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
并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候的状态实验物品实验方法(如拨、弹、敲......) 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用画图说明)直尺
橡皮筋
我认为声音是这样产生的 1.两个物体发声时都在________ 。
2.我认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在_________有关。
实验方法想出各种办法使直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
并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候的状态实验物品实验方法(如拨、弹、敲......) 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用画图说明)直尺
橡皮筋
我认为声音是这样产生的 1.两个物体发声时都在________ 。
2.我认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在_________有关。
实验方法想出各种办法使直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
并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候的状态实验物品实验方法(如拨、弹、敲......) 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用画图说明)直尺
橡皮筋
我认为声音是这样产生的 1.两个物体发声时都在________ 。
2.我认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在_________有关。
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四年级优秀教案
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四年级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四章第一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感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振动实验器、气球、尺子、水槽、蜡烛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气球、尺子、水槽、蜡烛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音响播放不同类型的声音,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所听到的声音特点。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原理通过振动实验器演示,让学生观察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2)声音的传播方式利用气球、尺子等教具,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3. 随堂练习1. 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2. 声音有几种传播方式?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5. 课堂小结教师简要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音的传播方式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声音的产生原理。
2. 举例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式。
3. 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答案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方式有:空气传播、固体传播、液体传播。
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空气最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声音的应用领域,如:声波探测、声音通讯等。
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声音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
四年级科学教案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区一等奖】
声音的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对音叉发声现象的探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准备:音叉、带线小球、橡筋、钢尺、记录单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听声音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对声音来进行研究,既然是研究声音,那我们应该在怎样的环境下进行呢?(安静)请大家保持安静,注意倾听,你听到了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2、制造声音刚才我们听到了许多声音,现在你能不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造一些声音出来呢学生先说说方法,再做一做3、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听了声音,也制造了声音,那么你有没有思考过: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音叉发声•出示音叉,认识音叉为了帮助大家研究声音,老师带来了一个好东西,认识这个吗?这是音叉,是用途很广的声学器材。
你有什么办法让它发出声音,出示橡胶小锤,示范用小锤敲击音叉•提出问题:音叉是怎样发声的呢?活动要求:(1)敲击一下音叉,观察现象直到声音停止(2)可以用眼睛看、手触摸等多种方法对音叉发声进行观察(3)将你的发现用画图或文字记录下来(4)音乐声响起,活动停止3、汇报交流:敲击音叉,你有什么发现?音叉发声时,音叉有什么变化?通过汇报交流形成音叉发声时在动的概念•再探究,音叉是怎样动的音叉动时就有声音,那音叉是怎样动的呢?•再次观察音叉发声音叉动起来不是很明显,不易观察清楚,能否想个办法让我们能清晰地观察到音叉在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方法出示带线小球,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利用它来观察音叉的动(敲击音叉,将小球靠近音叉一侧)•学生活动•汇报交流:音叉在怎样动?学生描述、模拟音叉的动•明确“振动”概念•再次说一说:音叉是怎样发声的?学生说敲击音叉并追问:你能让发声的音叉迅速停止发声吗?学生上台演示•探究其他物体发声其他物体是怎么发声的呢,发声时是否也在振动?1、探究橡筋和尺子发声,观察要求:把皮筋套在塑料盘上,平放在桌面仔细观察,把尺子放在桌面上,伸出一半的长度,用一只手在桌子的边缘紧紧压住尺子,用另一只手拨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议记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议记录摘要:一、声音的产生1.声带振动2.物体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空气传播2.液体传播3.固体传播三、声音的应用1.通信2.娱乐3.科学研究正文: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情感的载体。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首先,我们来探讨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主要依赖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水或固体物质会发生周期性的压缩和稀疏,这种压力变化沿着波的传播方向逐渐传递,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到,并转化为大脑可以识别的电信号,这就是声音的产生过程。
具体来说,声带振动是声音产生的主要方式,当我们说话或唱歌时,声带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其次,我们来了解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在液体中,速度约为每秒1500米;在固体中,速度可以达到每秒5000米。
这意味着,固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此外,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压强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我们来谈谈声音的应用。
声音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通信,如打电话、发语音信息等;声音还可以用于娱乐,如音乐、电影等;此外,声音在科学研究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如利用声波进行测量、勘探等。
总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物体振动、介质传播等多个环节。
在我们的生活中,声音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人们提供便利,传递情感。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声音是怎样产生的_教科版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声音是怎样产生的_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成为振动;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消逝。
过程与方法:能观看、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看事实中对缘故进行假设性说明。
可借助其他物体观看不容易观看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觉;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看的适应和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观看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能想方法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假设,想方法使物体的振动能够看见。
【教学预备】每组学生:皮筋,钢尺.教师预备:皮筋,钢尺,音叉,乒乓球,鼓。
【教学过程】一、听声音游戏导入师:同学们,上你们想做游戏吗?生:想!师: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看同学们能不能听出这些声音是什么?放音乐。
问:你听到了几种声音,分别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学生认真倾听并回答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1.制造声音过渡:刚才大伙儿都听得专门认真,那你能想想方法使以下物体分别出声音吗?(出示钢尺)这是钢尺(出示橡皮筋)这是皮筋,还有它——鼓。
实验之前看老师的小提示:PPT出示;1. 用尽可能多的方法使它们分别发出声音;2.请勿用劲敲打;3、注意安全,小心使用钢尺。
4、实验终止,整理好器材。
请大伙儿拿出器材,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师:大伙儿做得专门认真,A、大伙儿都用了哪些方法使钢尺、橡皮筋发出声音呢?B、你们小组用了哪些方法?C、还有用到不同方法的吗?生:通过敲打发出声音。
教师板书:敲、拨、弹、打……2.引导探究刚才同学们成功听出了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每个小组也都成功用不同方法使尺子、橡皮筋、鼓发出了声音。
那大伙儿明白物体发的出声音到底是如何样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声音是如何样产生的。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件)
科学探索
实验记录
发声物体 我看到的现象(示意图)
弹拨橡皮筋
橡皮筋在振动
拨动钢尺 敲击鼓面 敲击音叉
钢尺上下振动 鼓面产生振动 音叉剧烈振动
我的想法
声音的产 生与物体 的振动有关
科学探索
拨动钢尺
实验分析
敲击鼓面
敲击音叉
它们发出声音时,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 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 身的运动有关。
声音是由
有
橡皮筋发生往返运动 (
无
钢尺变弯
)
有
钢尺发生往返运动 产生的
1. 橡 皮 筋 、 钢 尺 、 鼓 等 物 体 发 声 时 与 不 发 声 时 的 状 态 不一 样 (填“一样”或“不一样”),物体发声时都有一个相同的特 点: 物体都在往返运动 。
2.在表格中把我的发现填完整。 3.在击打鼓面时,由于现象不明显,于是典典在鼓面上放了一些碎 纸屑,击打鼓面,我们发现纸屑在 跳动 。
发声物体 操作方法 有无听到声音 观察到的现象 我的发现
橡皮筋 钢尺
拉伸 弹拨 按压 拨动
无
橡皮筋变形
声音是由
有
橡皮筋发生往返运动 ( 物体
无
钢尺变弯
振动 )
有
钢尺发生往返运动 产生的
四、天天用音叉和水来研究声音,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手摸敲击后的音叉,感觉 麻麻 (填“冷冷”或“麻麻”)
的,说明音叉在振动。
C.试管
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阻止物体振动,物体就不会发声 C.声音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
点拨: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有力不一定会产生声音。
4. 用 手 触 碰 正 在 发 出 声 音 的 物 体 , 声 音 戛 然 而 止 , 这 是 因 为 ( A )。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实验报告1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实验报告实验一: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探究性实验。
【研究问题】橡皮筋如何发出声音?【我的猜测】拨动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实验步骤】(1)如图1 所示,分别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然后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如图2 所示,我们轻轻地用手去弹拨橡皮筋(也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此时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
如果能听到声音时,请仔细观察橡皮筋的状态,它是否振动?将观察和听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想办法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此时,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然后将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我们用手去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听到声音。
(2)当我们轻轻地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3)我们发现橡皮筋振动停止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的是否振动有关,振动是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实验二空气及真空能否传播声音【研究问题】空气、真空能否传播声音。
【我们的猜测】空气能够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实验材料】闹铃、玻璃罩、真空泵等。
【实验步骤】(1)把闹铃调成发出响铃状态,然后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紧接着我们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此时注意听声音的变化。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到玻璃罩中,此时注意声音的变化。
(3)实验现象:我们发现随着玻璃罩里的空气被抽出,闹铃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我们几乎听不到闹铃的声音了;而当空气又进入玻璃罩后,铃声又逐渐增大。
(4)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三固体能否传播声音【研究问题】固体是否能够传播声音。
【我们的猜测】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实验器材】实验室桌子即可【实验步骤】(1)小组内同学进行二次分组,本次我们将两个同学分为一组,其中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长2 桌子的一端,同时耳塞或用手堵住另一侧的耳朵。
四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23
9
2.3
测量肺活量
口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
√
26
10
2.4
一天的食物
食物记录的卡片纸、记录表、食物视频
√
28
11
2.5
食物中的营养
碘酒、实验所需的各种食物、实验记录表
√
30
12
2.7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馒头,牙齿的分布排列图、蛀牙的示意图、制作牙齿模型的材料
√
34
2.8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模拟胃的蠕动实验用的塑料口袋、水、切成小块并煮熟的蔬菜和馒头,透明塑料管、馒头、人体消化器官图
新版教科版(2019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目录一览表 ( 仅供参考)
序号
章
节
实验名称
主要器材
分组
演示
选做
教材页码
1
1.1
听听声音
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
√
3
2
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钢尺、鼓、音叉、音叉锤、几个豆子
√
4
3
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音叉、水槽、木质米尺、棉线、记录表、土电话材料
√
7
4
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耳的模型,鼓膜的演示材料,杯子,塑料薄膜,实验或细沙
√
9
5
1.5
声音的强与弱
1把钢尺、固定好的皮筋、1面鼓和一些黄豆或细沙
√
11
6
1.6
声音的高与低
铝片琴、口琴、钢尺、竖笛、钢尺等
√
14
7
1.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声音的产生实验教案
声音的产生实验教案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声音的特性,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1.铃铛或响铃2.一个细长绳子或钢丝3.各种大小的容器,如玻璃杯、陶瓷碗、塑料瓶等4.沙子或盐巴5.湿布或纸巾6.橡皮筋7.纸、铅笔实验步骤:1.首先,由教师解释声音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让学生用铃铛或响铃作为声源,固定在绳子或钢丝的一端。
3.将绳子或钢丝拉紧,使铃铛悬挂在空中。
4.请学生进行实验,轻轻拨动铃铛,观察声音的发生情况。
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5.将细长绳子或钢丝的另一端固定在实验台上或其他稳定的物体上。
6.让学生再次拨动铃铛,并观察声音的发生情况。
记录下观察到的差异。
7.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释声音在空气和实验台之间传播的原理。
8.接下来,教师将各种大小的容器准备好,如玻璃杯、陶瓷碗、塑料瓶等,并分发给学生。
9.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容器进行实验,将铃铛放入容器中,然后拨动铃铛,观察声音的变化。
记录下观察到的差异。
10.学生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总结出声音受容器大小及材质的影响因素,并与同学分享交流。
注意事项:1.在进行实验前,教师需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2.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并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
3.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
实验结果及讨论: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会发现以下现象:1.悬挂在空中的铃铛会发出响亮的声音;2.将绳子或钢丝牢固固定后再拨动铃铛,声音会变得微弱。
实验结果分析:声音产生的原理是物体的振动使周围介质(如空气)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声波。
当铃铛悬挂在空中时,其振动能较好地传递给空气,形成声波。
而当铃铛用绳子或钢丝固定在实验台上后,绳子或钢丝会吸收部分振动能量,使振动不能完全传递给空气,因此声音变得微弱。
容器的大小及材质对声音的影响:学生可以发现在不同大小和材质的容器中,铃铛发出的声音会有所不同。
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第一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想一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这些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请在表格中写出你的看法,再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共同讨论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记录表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模拟鼓膜的振动。
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观察“鼓膜”是否发生振动,并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结果。
模拟“鼓膜”振动实验记录表5声音的强与弱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6声音的高与低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
观察钢尺发出的声音会怎样改变,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
实验要求:先确定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即钢尺振动部分的长度。
可选择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进行实验;再按照钢尺振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确定能清晰地听到四种高低不同的声音。
如此反复实验3次以上,再用“高”“较高”“较低”“低”进行记录和描述。
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声音高低振动快慢5-6厘米声音高振动快10-11厘米声音较高振动较快15-16厘米声音较低振动较慢20-21厘米声音低振动慢音高变化柱形图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选取一种弦乐器作为研究对象,思考有哪此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并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检验你的预测是否准确。
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2呼吸与健康生活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的活动,然后再测量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并记录下来。
比较安静状态和运动之后分钟的呼吸次数,我的发现:人在比较安静的状态下,呼吸平缓,次数较少;运动之后,呼吸会变快,运动越是剧烈,呼吸越快。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1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对提出的疑问喜欢动脑筋探究2、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试着总结出“声音是通过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这一理论。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参与小组和同伴的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科学发现室、实验记录本、笔。
活动建议:1、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想去探究的兴趣2、教师提出要求,大家一起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要求:1)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每组有一个负责的组长,把组员观察发现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可用图来表示。
每个组的成员要积极的动脑筋找答案,配合组长。
2)用验法来摸一摸、做一做、听一听、想一想,找一找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发声。
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3、大家交流自己探索发现到的结果,找到的答案。
小结: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其实啊,声音是物体通过震动而产生的,我们如果不去敲打它,不去碰它,物体自己在那是不能发出声音的。
知道了这个原理以后,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也叫乐音;哪些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很刺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这叫做噪音。
4、活动可以继续延伸,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探索,让幼儿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反思: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
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
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2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能够解释各种常见乐器的发生方法。
2、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的不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物品
实验方法(如拨、弹、敲......)
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用画图说明)
直尺
橡皮筋
我认为声音是这样产生的
1.两个物体发声时都在________。
2.我认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在_________有关。
实验方法
想出各种办法使直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
并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候的状态
实验物品
实验方法
想出各种葛总办法使直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
并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候的状态
实验物品
实验方法(如拨、弹、敲......)
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用画图说明)
直尺
橡皮筋
我认为声音是这样产生的
1.两个物体发声时都在________。
2.我认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在_________有关。
实验方法
想出各种办法使直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
实验方法(如拨、弹、敲......)
物体发声时的状样产生的
1.两个物体发声时都在________。
2.我认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在_________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