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扶贫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有必要对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全面实施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存在着薄弱的问题,很多农村地区缺乏金融机构的支持,导致农民难以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
农民的金融素质相对较低,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有限,难以有效利用金融资源。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网络和机制,造成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具体包括:一是分析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二是对现有的普惠金融政策和机制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三是探讨如何加强金融机构在农村的服务能力,提高农民金融素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从而促进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旨在为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落地生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推动金融资源更加平等地惠及到农村地区,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的进程,为实现金融全面覆盖和农村全面小康目标作出贡献。
2. 正文2.1 普惠金融的概念与发展普惠金融是指利用金融手段,满足农村、农民和其他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精准扶贫的一种金融服务形式。
普惠金融的发展是为了解决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农村地区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脱贫攻坚。
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研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政策的推进,普惠金融已成为实现“三农”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普惠金融主要是指向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并使更多的农民受益的一种金融模式。
本文将从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普惠金融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普惠金融覆盖全国农村常住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4.8%,但是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数量偏少,金融产品种类有限,且不够适应农村的实际需求。
同时,许多农村居民也没有足够的金融素养,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这使得他们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服务。
其次,农村金融规模和风险也是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
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很多农村居民的信用等级较低,很难获得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村居民的贷款意愿不强,农村金融风险相对较高。
最后,普惠金融的法律框架和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发展较为新兴的市场,缺乏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保障,这使得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管理面临较大的挑战。
同时,监管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来强化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和风险管控。
二、解决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要解决上述普惠金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现行的监管政策和商业模式进行改革,以创造更加稳定和有益的金融发展环境。
首先,需要促进和支持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
除了传统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外,还可以引入投资机构、互联网金融等多种机构,形成多元化的市场结构。
此外,还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高他们利用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需要探索和提供与农村经济实际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可以通过增加金融产品种类、改进金融产品创新和推广等方式,使金融产品更加符合农村居民的需求和特点。
金融扶贫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金融扶贫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金融扶贫政策,旨在通过金融手段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本文将从金融扶贫政策的背景和目标出发,分析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局限性。
一、背景和目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农村经济一直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受限于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农村经济一直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金融服务不足等诸多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金融扶贫政策,旨在通过金融手段改变传统农村经济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影响分析1. 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金融扶贫政策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金融服务,例如农村信用社的设立和农村合作社的发展。
这些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使得农民能够更方便地获得贷款、储蓄、保险等金融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向农村倾斜,提供差别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2. 促进农村产业升级金融扶贫政策通过支持农村产业升级,推动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政府投入资金支持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农民能够参与到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中。
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3. 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金融扶贫政策将金融服务延伸到了农村贫困地区,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通过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和小额信贷支持,解决了贫困地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使得贫困人口更容易获得贷款创业或发展农业产业。
这种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的举措,有效地提高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改变了他们原有的贫困状态。
三、局限性和挑战尽管金融扶贫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1. 农民金融意识相对薄弱由于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民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相对薄弱。
这使得他们在金融服务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影响了其发展潜力的充分释放。
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改革
业银行在高 度商业 化 的经 营形 势下 ,为 了追求 大量 等 问题 ,吸收的存 款逐 渐减少 ,使 得农 业贷 款 的投
击,其信贷重点正由农村转向城镇、由农业转向商
业。其在农村业务 1渐萎缩 ,贷款趋 向于优质客户 , 3 逐步远离 了农 村 的 中、小 型客 户 ,逐 渐削 弱 了农 业
银行对农村 经济的支持作用 。 ( )农业发展 银 行 难 挑 国家政 策 性金 融 重任 。 3
紧密 的联 系 ,且 其 营业 网点 多 ,覆盖 面较 广 ,从而 获得 了大量 的农村 资金 ,但 在市 场经 济逐利 思想 的
农业发展银 行作 为 国家政策 性金 融机 构 ,其功 能上 影 响下 ,邮政储 蓄银行 和保 险式储 蓄从 农村 地 区转
结构 不合 理、农业银行业务 面过 窄、农 业发展 银行难挑 国家政 策性金 融重任 和农村信 用合作社 力量 日渐弱化。应通过 重塑农村金 融环境、调整农业银行 的业务 结构、深化 农村信 用合 作社 改
革 、建立 并完善 农村金 融法律 制度 和正 确 引导 民间金融 活动等 措施 提 高农 村金 融体 系为 “ 三
2 农 村 民 间金 融机 构 的 现 状 、
现乱集 资的问题 。 2 、调整农 业银行 的业务结构 ,增 强农 业发 展银
行 的 支 农 力度
首先 ,要 拓宽农 业银 行 的业 务种类 ;其 次 ,合 理布局农业银 行 的营业 网点 ;三是加 大对农 业基 础
民间金融机构 主要有 农 村合作 基 金 、合会 、私
蔡益华 ,
(.湖南农业大学 经 济学院,湖南 长沙 4 02 ; 1 1 18 2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会计系,湖南 长沙 40 0 ) 12 5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 ) 村 贷 款 利 率 偏 高 , 息 负担 较 重 。目前 , 村 金 融 三 农 利 农
贷款利率偏高 ,加重 了农 民的贷款利息负担 。以 “ 支农主力
L OQU I H A JANS E一1 9
农 村金 融服 务存 在 的 问题 与 对策 分析
和职能调整 , 使其在农村地区基本上退化为“ 款银行” 其吸 存 , 储 的资金少部分用于支持 当地经济发展 , 大部分资金上存 , 转 移到城市或发达地 区或非农部 门, 导致农村资金大量缺失 。
一
军”——农村信用社为例 ,尽管 中央规定了其贷款利 率浮动 的区间 ,但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 不够 发达 ,在利益 机制 的驱使 下, 其贷款利率不但不可能下浮 , 而且也不愿意低浮 , 基本上 都选择了一浮到顶的高浮做法 , 使农 民贷款优 而不 惠。 ( 农 业保 险发展滞后 。农业是高风险的产业 , 四) 我国又 是世界上 自然灾害最严重 的国家之一 ,但当前我国农村保 险 业发展滞后 , 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对风险控制的需求。究其原 因, 主要有 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农业保险有效供给不足。由于
2 8 o 老区建设 0 02
L o I N S A QU J A HE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张 贞 肖庆 业
【 提
要 】农 村 金 融作 为农 村 经 济发 展 中 最 为 重要 的资 本 要 素 配置 制 度 , 农村 经 济 发展 中的作 用越 来越 明 显 。 在
本。四是尽量减少各种办贷收费项 目,对优质客户可适 当免
除或减轻多次放 贷或转贷 的相关费用 。 ( 大力发展农业保 险, 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一是建 四) 提
( 农村金 融生 态环境有待改善。一是农村信用环境不 六) 佳, 信用意识淡薄 , 少部分农户把扶贫贷款 、 小额农贷视 同政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村镇银行作为乡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村镇银行在服务乡村经济、吸纳存款、拓展信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规模小、风险高、盈利能力低等问题。
面临问题包括运营成本高、风险管控不足、信用体系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提出加大监管力度、加强风险管理、完善信用体系、推动村镇金融创新等对策建议。
展望未来,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村镇银行有望在更加健康盈利、规范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乡村振兴和金融服务的普惠性贡献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未来发展、金融服务、农村经济、金融改革、金融风险、政策支持、普惠金融。
1. 引言1.1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我国村镇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镇银行在服务农村经济、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规模小、资金成本高、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发展,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监管机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等。
只有通过持续努力,我国村镇银行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服务,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2. 正文2.1 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分析我国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数量增长迅速。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和推动,我国村镇银行的数量在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超过2000家村镇银行,几乎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
二、业务范围逐步扩大。
随着村镇银行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其业务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除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外,村镇银行还开始涉足理财、证券、基金销售等领域,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需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需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本文在深入探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供求失衡与金融抑制问题异常突出,基于此,本文分别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和农村需求适应性两个维度出发,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及应对之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供求;金融抑制;制度变迁一、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缺口的现状1.资金量缺口自2001至2007年,多半以上的农民借款额来源于非正规渠道。
民间借贷现象普遍,民间金融市场规模庞大,这足以说明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紧张,也反映了农村金融需求与国家金融机构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
2.客户数缺口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我国共有1.2亿农户有贷款需求,其中有7800万农户能享受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而剩余的4200万农户却不能享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
同时,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数据表明,全国2.3亿农户中,有接近41%的农户反映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也就是说得不到贷款的农户有9200万户。
以上数据未考虑贷款的供需情况,仅考虑了贷款的覆盖面。
贵州铜仁地区共有10个县市,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对该地区的90个村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农村金融机构平均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达41%,可是贷款额度的满足率却不足30%。
3.信贷约束度缺口有的学者从宏观角度指出了如何衡量农村信贷约束程度的指标,它是这样计算的:农村经济应得贷款总额就是由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乘以金融机构贷款总额而得来的,而农村应得贷款总额与农村实际贷款总额之差除以农村应得贷款总额,得到农村经济信贷约束度。
由图一可知,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自1978年以来始终保持在30%至50%之间,而在这段时间,农村信贷占金融机构信贷总额的10%左右,信贷约束度高于70%,换句话说,即不足30%的信贷总额用于农村经济建设。
二、农村金融供需存在缺口的原因由农村金融市场缺口分析可知,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严重失衡。
涉农贷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涉农贷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近年来,涉农贷款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主要抓手,在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全省涉农贷款余额累计新增4167.87亿元,2019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2016-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9.64%,为“十三五”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但是,全省涉农贷款增长仍然面临产业化支撑不足、基建贷款增长压力加大、创新业务开展难、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省涉农贷款基本情况今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全省涉农贷款保持稳定增长。
截至3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19万亿元,比年初新增563.93亿元,同比多增169.16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1.65%,高于上年同期增速2.37个百分点。
从“三农”口径看:全省农业贷款余额1774.15亿元,比年初新增54.60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3.44%;农村贷款余额9953.97亿元,比年初新增535.6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5.09%;农户贷款余额3245.89亿元,比年初新增183.62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5.69%。
从主要用途看:全省农林牧渔业贷款比年初新增54.60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3.4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比年初新增108.60亿元,余额同比增长4.42%;农业生产资料制造贷款比年初减少1.8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37%。
二、目前涉农贷款效用发挥面临的掣肘(一)贷款需求仍缺乏农业产业化支撑。
从全省农业发展现状看,近年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成效明显,但全省农产品供给仍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程度低、产品精深加工滞后、缺乏高附加值产品等问题仍是全省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足,造成相关领域贷款需求增长缺乏有效支持。
截至3月末,全省农产品加工、农业生产资料制造、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动等产业类涉农贷款余额为732.68亿元,占涉农贷款余额的比重仅为6.18%,余额同比减少4.07%。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分析及改革探讨
农 村信 用社 以及三 类新 型金 融机 构 的职能分 工在很 大 程度 上存在 混 淆和 冲突 , 体表 现在 : 农 业发展 具 ① 银行 在 功能定 位 和 资金 来 源上 受 到 局 限 , 盈 利水 其 平 低 , 务 范 围 非 常 狭 窄 , 能 退 化 , 度 弱 化 , 以 业 功 力 难 承 担 我 国政 策 性 金 融 的 重 任 。后 期 的政 策 调 整 使 其 仅 在 农 产 品 收 购 方 面 发 挥 着 政 策 性 金 融 组 织 的 作
金互 助社 三类 新 型农村 金融 机构 为补充 的彼 此分工 合 作 、 互 配 合 的农 村 金 融 体 系 。但 是 , 种 只 是 注 相 这 重 农 村 金 融 机 构 的 存 在 形 态 的 变 革 , 否 能 够 满 足 是 农 村 经 济 对 金 融 资 源 多 层 次 、 元 化 的需 求 , 村 金 多 农 融 机 构 整 体 功 能 是 否 能 够 有 效 发 挥 还 有 待 研 究 。 针 对 目前 农 村 金 融 体 系 的 状 况 , 文 分 析 了 农 村 金 融 本 体 系 的 现 状 , 给 出 相 应 的解 决 方 案 。 并 1 我 国 农 村 金 融体 系存 在 的 问 题 1 1 农 村 金 融 机 构 的 功 能 定 位 不 明确 . 目前 农 业 发 展 银 行 、 业 银 行 、 农 邮政 储 蓄 银 行 和
维普资讯
第 7 总第 1 1 期 6 期 2 0 年 4月 08
农村金融问题研究
农村金融问题研究农村金融作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当今社会,随着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金融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矛盾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农村金融问题展开研究。
一、农村金融的现状近年来,农村金融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发展迅猛,金融机构不断增加,金融服务也不断优化。
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金融的普及程度仍然不高。
很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金融服务不到位、金融产品单一、金融知识缺乏等问题。
二、农村金融问题的原因分析农村金融问题的存在与多方面原因密切相关。
首先,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资金需求相对较小,金融机构在投资资源上更倾向于城市地区,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
其次,农民对金融理念和金融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有限,缺乏金融知识和金融素养。
此外,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设置不足,导致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小。
三、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路径选择为了解决农村金融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努力。
首先,加大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网络,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程度。
其次,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教育,提高他们的金融知识水平,增强金融素养。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给予农村地区。
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模式发展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创新模式,以适应农村地区的特殊经济环境。
农村信用社是一个成功的创新模式,它将金融服务直接带给农民,满足他们的需求。
另外,数字金融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农村金融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手段,可以有更多便捷的金融服务进入农村地区。
五、农村金融的风险控制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风险。
特别是在信贷领域,由于农村地区的借贷需求相对较高,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农村信贷市场的风险控制。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科学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并加强金融监管,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
六、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农村金融问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农村投入,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
扶贫小额信贷实施现状和监管困境分析
扶贫小额信贷实施现状和监管困境分析扶贫小额信贷是一种致力于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融服务模式,通过为贫困群众提供小额信贷支持其发展产业、创业就业,从而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近年来,我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监管也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实施现状和监管困境两个方面对扶贫小额信贷进行分析。
一、扶贫小额信贷实施现状(一)成绩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扶贫小额信贷工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大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
截至目前,我国扶贫小额信贷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扶贫小额信贷的资金规模不断扩大。
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小额信贷的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贷款补贴等方式增加了扶贫小额信贷的投放。
扶贫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农村贫困户,也向城市贫困人群和特困人群倾斜,使得更多的贫困群众受益于扶贫小额信贷。
扶贫小额信贷的风控体系日益健全。
通过建立风险准备金、推行信用扶持、加强业务监管等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了扶贫小额信贷的风险。
(二)问题在扶贫小额信贷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贫困地区信贷需求旺盛,资金供给不足。
由于贫困地区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实力较弱,导致金融机构对这些地区的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当地贫困群众的信贷需求。
部分金融机构对扶贫小额信贷缺乏积极性。
由于扶贫小额信贷的贷款利率较低、担保条件较松等特点,加之贫困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低,使得部分金融机构对于扶贫小额信贷的主动性不足,存在较大的投放难度。
扶贫小额信贷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
在一些地方,扶贫小额信贷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了资金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使得扶贫小额信贷的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监管困境分析(一)相关制度不健全在扶贫小额信贷的监管中,一些相关制度和政策比较滞后,存在不少问题。
扶贫小额信贷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对于扶贫小额信贷的资金使用并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容易导致资金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模式及存在的风险
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模式及存在的风险随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金融扶贫成为了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改善贫困群众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
金融扶贫模式在减贫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从精准扶贫背景下,探讨金融扶贫模式及存在的风险。
精准扶贫的背景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存在很多特殊贫困群体。
而金融扶贫在满足贫困人口需求的也充分考虑了不同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金融扶贫模式主要包括信贷扶贫、小额信贷、扶贫贷款、农村信用社服务等多种形式。
这些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都是针对不同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而设计的,因此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信贷扶贫是一种利用金融手段对农村贫困户进行贷款支持的模式,主要包括农户生产贷、生活贷、特色产业贷等。
这样的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在生产经营、生活发展方面的资金需求,帮助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小额信贷主要是通过非银行机构对农村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如合作社、发展基金会等。
这种方式可以缓解农村贫困户因信贷难题而面临的困境,同时也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扶贫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符合一定条件的贫困户提供一定额度的贷款支持,这种模式在帮助农村贫困户发展生产产业、改善生活条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信用社服务主要包括服务对象定位、政策理念、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这样的服务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村贫困户的特殊金融需求,提高他们的金融服务水平和获得感。
以上这些金融扶贫模式在实践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二、存在的风险金融扶贫模式虽然有利于解决贫困问题,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贷款风险。
在金融扶贫过程中,贷款是主要手段之一,但是贫困地区的信用体系相对滞后,国家贫困户作为贷款主体,其还款能力和还款积极性难以保证。
一旦大面积贷款逾期或不良,将严重影响金融机构资产安全,甚至带来金融危机。
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障碍因素分析
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以《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为题。
第一,概述农村微型金融;第二,浅析影响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的障碍因素;第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相关建议。
旨在与同行交流,不断促进我国农村微型金融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微型金融;发展障碍因素;分析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不管是农民还是低收入人群大都处于农村地区。
面对当前我国农村日益剧增的需求,以及个性化、差异化并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已难以适应当代农村发展的需要。
由于金融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导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换进度。
基于此,笔者就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概述农村微型金融所谓农村微型金融,就是国家为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及微型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涵盖借贷、储蓄、转账以及保险等常规金融服务。
根据其服务模式和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扶贫性、商业性、非政府以及非盈利等。
而出现农村微型金融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金融机构服务对象是城市与工业化,而把没有资产抵押的农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拒之门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而国家为了降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设立专门为他们服务的金融系统,以便于在资金上尽可能的给予支持,从而更好的拉近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二、浅析影响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的障碍因素(一)经营风险大1.客户方面的障碍因素我国农村的金融客户大都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收入稳定性较低;二是收入来源单一;三是人员频繁流动等,这些特点都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微型金融自身的障碍因素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同发展较为成熟的商业金融机构相比较而言,不管是业务范围还是运行模式的选择还处于探索阶段,使得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因素、经济控制盒管理水平与能力等方面都亟待完善。
(二)资金渠道单一资金渠道是阻碍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资金来源仅仅局限于吸纳存款,资金渠道较为单一。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至今 , 我国农 村金融市场不断发展 , 并积极 活跃起 来 ,
形成了包括政策性、 商业性、 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 以传统正规金
融为主导、 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 、 以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非正 式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传统正规农村金融机构主 要有中国农业银行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农村信用社; 创新型正规农 村金融机构主要有邮政储蓄银行、 村镇银行 、 农村商业银行及小额贷 款公司; 非正式金融机构主要有私人钱庄、 、 当铺 私人借贷、 高利贷、
又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还需多多努力。 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主要是为农村建设提供政策指定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以政策为导向的国有农业信贷机构,其业 务范围主要是办理农副产品国家专项储备和收购贷款,办理扶贫贷
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但中围农业发展银行并不与农民直接发生
收稿 日期 : 0 0 0 — 1 2 1— 9 0
农村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倾斜。 目前, 农业银行在农村的业务重点 主要放在支持农村产业化过程中的龙头企业上, 通过支持龙头企业 发展,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作
用。
二 、传 统正规 农村 金 融机构在 农村 金 融服务 中
的情 况分析
19 年以前 ,农村金融正式安排 的主要 形式是 中国农业银行 、 96 中国农业发展银 行和农村信用社。自 19 年中国农业银行与农村信 96
关键 词 : 村 ; 融机 构 ; 融 服 务 农 金 金
中图分类号 :8 23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6 3 2 1 2 1 )2 0 2 — 2 F3 . 9 A 17 ~ 9 X(0 0 3- 1 8 0
一
、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本上属 于有偿使用的软贷 款 ,国家财政或 地方财政提供一 定 实际创造了 许多 扶贫资金到户 的运 作方式 ,专 门安排了小额
程度 的 担保 。社 会资 金的 主要构 成 是在 中央 扶 贫政 策安排 信贷扶贫资金 。这些 扶贫资金使用 方式 的改进极大地提高 了
下 ,东部先 富裕起 来的地 区对 口帮 扶西部 贫 困地 区的资金 。 扶贫 资金的针对 和使用效率 。
从实地调 查情况看 ,社会 资金的一部分来源 于东部地 区各级
3 、 农村扶 贫资金管理方式
目前 ,我 国农村 扶贫资金主要 来源 于政府财政的转移支
地方政府财 政 ,一部分来源于 政府动员的 当地企 业捐款 。真
正来 自民间志愿扶贫 的资金很少 。
付 ,扶贫资金的管理 也主要体现在扶贫 资金的计划和分配等 方 面。一是国家各项 扶贫资金计划的制定 。首先 ,根据扶贫
财政 、国内金融机构 、国际金融组织和社 会资金 。中央 财政 持措施到户 ,项 目覆盖到户 ,真正 使贫困户受益 。资金跟着
扶贫 资金属于 国民收 入的第二次分配 ,狭义的财政扶贫 资金 项 目走这一 原则不变 ,关键是项 目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即项
包括两个 渠道 ,一是 中央 财政扶贫资金 ,二是以工代赈扶 贫 目覆盖到户 ,使 贫困户作为独立 的经济 法人因有项 目而进入 资金 ,不包括对贫 困地 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有 关政策性减免 市场 ,参 与到 商品 经济 的产 、供 、销 或种 、养 、加 的环节 9 9 6 年后 ,又进一步提 出 所实际 隐含的财政转移 支付。地方配套 中央 财政扶贫资金 的 中 ,实现真正意 义上 的贫者受益 。l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其对策
、
我 国农 村 金 融体 系 的现 状
( ) 一 农村金 融村正 规 金融 机构 只有农 业 银行 和农 村 信 用社 , 然农 村 一直 存 在着 相 当数 量 的非 我 虽 正规金 融组 织。 包括半 官 方的金 融机 构, 例如 农村合 作 基金会 、 蓄会 、 经 服务 站等 , 广泛存 在 的 民间借 储 农 以及 贷, 如钱庄 、 例 标会 、 基金 会等 。 业银 行 和信用 社在 农村金 融业 务 中 占有 绝对优 势 。1 9 以来 , 国农 村 但农 9 6年 我 正 规金融 体系基 本上 形成 了政 策性 功能 、 商业性 功能 和合作 性 功能相 区别 的三类 金融 机构 , 这从 形式 上和一 定 实际 功能上 看 已初步 形成 了三类 金 融机 构 彼此 分工 合 作 、 相互 配 合 的农 村金 融体 系 , 但农 村 金融 供 给的
2 1 年第2期 01
4非正 规金 融组 织 的现状 。 因为 上面 的正规 金 融机构 并 不能很 好 的服务 三农 . . 正 使得 高 利贷 等非正 规金
融在农 村普遍 存在 。由于 旧社 会 高利 贷与欺 压 百姓 常常联 系在 一起 , 我们 常常 戒备其 发展 , 当今社 会它 使 但
来看 , 支持 效果 微乎 其微 , 其 因为政 策 性金 融机 构 的主要 目标 对象 并 不是 农户 农 户作 为一 个个 体 几乎 不可 能从 其中获得 贷款 。政策性 金融 机构 的设 置初 衷 已经决定 了其不 可能成 为解决 农村 资金 问题 的主要 途径
.
7 4
《 匕 虫 华j 金鬲 》
现状 仍不 容乐 观
1国有 商业银 行在 农村 的现状 。农 村 的国有 商业银 行 以 中 国农 业银 行 为主 , . 此类 机 构一 般规模 庞 大 、 资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在经历了多年发展之后,其现状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金融机构分布不均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发达地区,中西部农村地区相对较少,导致农村金融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和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
2.金融服务模式单一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缺乏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此外,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审核较为严格,很多小微企业、农民无法获得贷款支持,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金融科技应用落后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较低,缺乏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和金融科技支持,导致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低下,对小微企业、农民的金融服务影响不大。
二、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趋势为改变现状,促进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抓住信息化、数字化时代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农村金融机构也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一方面,可以通过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农民、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优质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培育新型金融机构和平台,促进小微金融和农村金融的互联互通。
2.积极拓展金融机构的渠道和覆盖面要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单一服务模式,积极拓展金融机构的渠道和覆盖面,深化金融服务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实现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和和谐发展,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3.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保证。
要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力度,完善金融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注重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合作,提高应对各种风险事件的能力。
同时,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不良贷款的清收和处置,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增强农村金融的治理能力。
4.促进金融扶贫与农村金融创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金融扶贫和农村金融创新,提高农民的金融包容性和金融素养。
要通过创新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广度,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衔接。
金融扶贫困境及对策
金融扶贫困境及对策金融扶贫是指在金融领域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帮助贫困人群获得金融支持,提升他们的经济状况,最终实现脱贫的过程。
贫困人群由于长期受到教育、资源、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难以获得金融服务并参与到经济活动当中,这也是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金融扶贫成为了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将从金融扶贫困境及对策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金融扶贫困境1.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在我国,尽管金融服务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仍然不足。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仅为60%,与城市金融服务覆盖面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这也导致了贫困人群难以获得金融服务,影响了他们的经济发展能力。
2.贫困人群金融意识薄弱贫困地区的居民大多受限于教育和信息的影响,对金融知识了解不足,缺乏金融意识和金融素养。
他们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理解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地利用金融手段提高生产经营和生活水平。
他们难以利用金融手段化解风险,改善生活状况。
3.金融服务产品不匹配当前我国的金融服务产品主要面向城市居民,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产品相对较少。
一些传统金融服务产品对于贫困人群来说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和操作。
这也加大了贫困人群融入金融系统的难度。
1. 加强金融服务的基础建设为了解决贫困人群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
通过引入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手段,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2. 加强金融教育和培训针对贫困地区居民金融意识薄弱的现状,需要加强对贫困人群的金融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金融知识和金融素养。
通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理财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增强他们的金融自我保护能力。
3. 推出适用于贫困人群的金融服务产品针对贫困人群对金融服务产品不匹配的问题,需要金融机构推出适用于贫困人群的金融产品,通过开发小额贷款、易用理财产品等方式,满足贫困人群的金融需求。
商业银行助力农村精准扶贫的现状和问题
商业银行助力农村精准扶贫的现状和问题【摘要】商业银行在农村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供金融支持、推动产业发展、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商业银行在参与农村扶贫工作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信贷风险、信息不对称等。
要取得更大的效果,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
商业银行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需要更多的合作和支持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商业银行、农村精准扶贫、金融支持、产业发展、金融产品创新、监管评估、问题挑战、合作共同推动。
1. 引言1.1 商业银行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商业银行在农村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金融机构的一种,商业银行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和经验,可以为农村精准扶贫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商业银行通过向农村地区提供贷款和信贷等金融产品,帮助农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金融产品创新,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推出更加灵活、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村精准扶贫的需求,帮助农民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提高生产能力。
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强对农村精准扶贫项目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有效,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的扶贫效果。
商业银行在农村精准扶贫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为农村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1.2 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农村精准扶贫是当前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庞大,他们的生活水平较低,社会福利较差,面临着生计困难和基本生活问题。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农村精准扶贫能够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改善生活品质,提高社会整体的脱贫质量和速度。
农村精准扶贫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农民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农村精准扶贫不仅关乎民生,也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扶贫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骆伽利蔡洋萍来源:《科学与管理》2017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一直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并成为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在金融支持扶贫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扶贫方式单一、扶贫成本高、金融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
本文通过对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地讨论和分析,认为可以从建立农村金融机构与电商合作、完善风险补偿制度、健全农村信用体系等几个角度来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扶贫的有效性,从而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村金融;精准扶贫;风险补偿;农村信用体系中图分类号:F832.35;F832.8 文献编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7.02.0080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国民平均生活水平也稳步提高。
然而就在平均生活水平提高的大环境下,偏远山区的一些农村地区的老百姓的日子却越发艰难。
由于受改革开放初期“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影响,前几十年政府一直将资金投放在东部等一些沿海地区,促进其经济发展,这导致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要远高于西部偏远山区。
同时,这也使得贫困问题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攻克的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视察时最早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了脱贫攻坚的新时期,而完成精准扶贫攻坚,需要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与配合。
金融扶贫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影响金融机构扶贫的有效性。
本文通过列举目前金融扶贫的现状,浅析当下金融机构扶贫效率较低的原因,同时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金融扶贫有效性的对策建议,从而为解决我国精准扶贫问题提供新思路。
1 我国金融支持扶贫的进展与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政府领导人的重视,我国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地成效。
1981年至2011年,全球贫困人口减少9.27亿。
同期,中国贫困人口减少7.53亿。
在此之后,按照国家2011年的扶贫标准,扶贫对象从16567万锐减到2015年的5575万人。
我国成为第一个提前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金融机构支持扶贫,实质上就是由财政资金带头,带动金融机构对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资金投放力度,进一步扩大扶贫资金的总额,从而加快扶贫的进度,使扶贫的覆盖范围更加广阔。
我国金融支持扶贫虽然取得的一些阶段性的进展,但是在扶贫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由此我国金融支持扶贫的现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增强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的群众发展产业脱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2014年底发布的关于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农村金融机构为建档立卡提供“3年以内,5万元以下,基准利率放贷,免担保免抵押等”的扶贫小额信贷产品,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热烈欢迎。
截止日前,已经向贫困户发放超过1200亿元的贷款数额。
根据已有的建档立卡的数据来看,超过1000万的贫困户都有着信贷需求,照此推算,信贷规模将会超过5000亿元。
1.2 各级央行积极提供货币政策支持各级央行灵活的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吸引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靠拢。
根据研究资料表明,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贫困地区,对于支农再贷款的需求也就越强,由此资金投入产生的边际效用越大,对扶贫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近些年来,各级央行充分运用再贴现、再贷款、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等原理,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向贫困地区投入资金,同时刺激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积极性。
2016年,央行联合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7个部门,推出了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新意见。
其中一点指出,为了推进贫困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符合要求的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在正常支农再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再优惠1%。
1.3 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加大根据中央的指示,2016年我国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相比去年增加43.4%,达到了670亿元之多。
同时,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也快速增长,估计可达到400多亿,较去年增加近一半。
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和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000亿元,如果加上市县层面的扶贫资金投入,规模应该更大。
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共向省级扶贫开发主体项目投放约2500亿元资本金。
当然在注重“量”的同时,也不忘记“质”的要求,政府部门通过建档立卡等措施,精准识别真正困难的贫困户,促进扶贫资金使用精准到位。
1.4 各部门之间运作缺乏协调性地方政府与农村各金融机构之间以及地方政府的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导致金融支持扶贫效率低下。
首先,地方政府部门对扶贫工作认识深度深浅不一,因此对扶贫工作的开展各个地区的具体实行措施不同,当地方政府推行最新的扶贫措施时,往往未能及时通知到当地农村金融机构。
况且,即使能够及时的通知到当地农村金融机构,该金融机构也需要时间来根据最新的措施制定相关的具体实施办法来落实地方政府的意图,这样使得扶贫工作的开展缺乏灵活性。
其次,精准扶贫工作的进行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而在扶贫资金中,财政拨款占了绝大比重,对于这些资金一般是专款专用,模块化的管理。
运用资金时的局限性较大,审批程序也较为复杂,一次能动用的资金数额有限,难以起到带动其他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
2 阻碍农村金融机构精准扶贫进程的因素及原因分析2.1 金融机构扶贫主体结构和方式单一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扶贫主体为一些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扶贫方式主要为向贫困地区提供小额信贷支持,具体包括为农户提供助学贷款、抵押贷款等。
在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实行总分行制的一级法人扁平化管理,存款需要逐级上存,而贷款则需要自上而下的逐级批复贷款额度,因此贷款项目主要集中在地方的龙头企业,真正投向扶贫开发项目的很少。
并且参与扶贫的金融机构主要为农信社、邮政银行等机构,而大多数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小型涉农贷款公司、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扶贫参与度不高。
而由于某些偏远地区缺乏必要监管,利率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到基本点,使得贷款利率远没有达到政府规定的范围,反而接近于普通城市居民的正常贷款利率。
另外,财政贴息不到位,担保抵押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农村金融机构贷款质量不高,银行欠息挂账的情况比较普遍。
因此导致银行发放扶贫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创新新的金融扶贫产品的意愿就更弱,最终真正帮助到的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数量也相对较少。
2.2 扶贫成本高居不下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由于长期缺乏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及重视,导致有些贫困的农村地区的公路条件、用水条件、供电情况并没有为该地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比如,在一些地区,白天供电情况还算正常,但是到了晚上,由于晚间用电量大,就会出现电灯照明忽明忽暗现象,甚至一些大功率电器如电视机等都无法正常使用。
所以,在这些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通常只有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少量的农村金融机构布置一两个网点。
再加上农村地区居民连片居住的特点,很难再建立起分管一个地区较大型分支银行,因此在这些地区金融机构分布较为零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另外,考虑到运钞成本、吸收存款的运用效率等问题,在这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显然与银行追求利润的目标相违背,大多数金融机构往往不会愿意在这些地区设立网点。
而对于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来说,本来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再加上交通不便,也不会愿意主动到县域以上的地区向金融机构寻求帮助。
2.3 有效金融资源使用效率低在贫困地区总体的经济水平落后,且有些基层领导人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眼界,当地的产业发展方向拘泥于已有的模式,发展潜力不大。
如在一些以传统种植业为生活来源的农村地区,农户依然以传统的手工耕作为基本模式,而并没有引入机械化的生产模式,一方面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资金有限,并不能保证每家每户都能够进行机械化运作,由此个别农户的生产效率提高并不能解决该地区总体的生产水平。
另一方面,农户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手工劳作,缺乏专业人士指导农户进行机械化操作和产品运作。
由于以上原因农户生产的农作物难以向产品化、产业化转变,农户经营规模效应难以形成,再加上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提高,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仅能满足基本的经营运作,使得这些贫困地区对金融资源的承载能力有限,金融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2.4 脱贫与返贫现象同时存在虽然一些农户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帮扶下脱离了贫困线,但是农户的经济来源依然来自于当地传统的生产种植业。
而传统的生产种植业受季节、天气等非人为因素影响大,因此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户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一旦天气情况发生不利的变化,农户稍不注意提前防备或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就会导致家中资金运转出现问题,此时若后续没有其他来源的资金支持,很容易让农户家的经济情况回到贫困线以下,即返贫现象的出现。
然而当地农村金融机构的力量是有限的,农户一旦自身经营状况受到影响就向其提供资金的做法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仅仅靠“输血”是不够的,“造血”才是可持续的长久之道。
所谓“造血”即不仅仅依靠当地农村的金融机构,还要吸引外来的社会资金,外来金融机构加入到扶贫开发的大部队中,为贫困地区的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3 提高金融机构扶贫有效性的对策建议3.1 农村金融机构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近些年来,农村经济正逐步走向“信息化”、“电商化”的道路,借助电商平台的优势扩大了扶贫的覆盖范围,提高了精准扶贫的效率。
一方面,电商平台不仅可以扩大农户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路,让农户销售农产品不再只着眼于那些农产品采购商,还可以帮农户节约信息成本、运输成本,只要客户在电商平台上拍下产品,农户就可以将自己的产品打包发货从而获得收入。
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一直因为抵押制度不完善、信贷风险较大等原因,对为贫困农户提供小额信贷的积极性不高,那么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可以通过客户的评价进行贷款过程中的管理。
我们都知道在电商平台里客户购买的产品到货之后,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对产品的满意度来对产品进行评价给出好评或者差评。
农户创业需要资金支持,如果客户评价好,产品服务质量高,出售特色农产品所获得的销售收入高,那么当农户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向金融机构贷款时,金融机构可以考虑优先放款。
而对于那些销量不太好的农户店铺,则贷款时需要谨慎对待。
这样不仅为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的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提高了他们的贷款积极性,同时在精准扶贫中提高了项目资金安排的效率。
如图2所示:①为农户借助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②为电商平台向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店铺销售情况等信息和农村金融机构向电商平台给于一定的利益分成;③为农村金融机构根据信息决定是否向农户进一步发放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