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唐设色山水画

合集下载

从李唐看两宋山水画风-精选文档

从李唐看两宋山水画风-精选文档

从李唐看两宋山水画风山水画在我国绘画史上,自汉末从人物画背景中演变而来,到了宋代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在笔墨、形式、意境等方面显示出南北两宋山水画的不同特点,即北宋的厚重、刚健和南宋的空灵、秀润,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绘画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其中也有一些能够体现两宋山水画风及其演变的画家,李唐便是他们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李唐,字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年)考入画院。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记载:“政和中,徽宗立画院,召诸名工,必摘唐人诗句试之,尝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众皆向酒家上著功夫,惟李唐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上喜其得‘锁’字意。

”又据元庄肃《画继补遗》,李唐于“宋徽宗朝曾补入画院,高宗时在康邸,唐尝获趋事”。

也就是说,李唐在北宋画院期间,结识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后来的南宋高宗。

1127年,汴京陷于金兵之手,李唐被掳往北国,半路又设法逃脱,投奔江南南宋王朝,途经太行山,被抗金义兵拦截,其中书画爱好者萧照,检查其行李时发现尽为画具,方知这就是自己仰慕已久的名画家李唐,于是他拜李唐为师,二人一同南下。

高宗绍兴初年,二人一同来到临安,“唐初至杭,无所知者,贷楮画以自给,日甚困。

”(元人宋拓跋李唐《采薇图》)李唐于苦闷中曾写诗叹道:“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这里也可见他的画忠实于现实自然,并不趋附于当时一般贵族所爱好的那种艳丽的画风。

直至绍兴十六年(1146年)之后,南宋经济好转,重建画院,搜寻北宋南渡画家,“唐因投谒中使,奏闻”,于是李唐重入画院为待诏。

《图绘宝鉴》卷四《宋?南渡后》记载,“建炎间(公元1127―1130年)太尉邵渊荐之,奉旨授成忠郎,画院待诏,赐金带,时年近80,擅画山水人物,笔意不凡。

”宋高宗对李唐的画特别推崇,常为其作品题句,在其《长夏江寺图》上写“李唐可比唐李思训。

李唐,南宋四大家,创“大斧劈”皴,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唐作品

李唐,南宋四大家,创“大斧劈”皴,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唐作品

李唐,南宋四大家,创“大斧劈”皴,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唐作品李唐(1066—1150),北宋画院南渡而入南宋画院的画家,精于山水画和人物画。

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

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

原创:中国书画邮(ZGSHY0816)李唐李唐(1066—1150),字晞古。

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

北宋画院南渡而入南宋画院的画家,精于山水画和人物画。

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赵佶朝(1100~1125)补入画院。

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颠沛流离,逃往临安(今杭州),以卖画度日。

南宋恢复画院后,李唐经人举荐,进入画院,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

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

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

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

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并以画牛著称。

李唐的画风为刘松年、马远、夏圭、萧照等师法,在南宋一代传流很广,对后世影响很大。

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教子图》、《清溪渔隐图》、《长夏江寺》、《采薇图》.《烟寺松风图》等。

李唐书画作品欣赏李唐《万壑松风图》绢本 187.5cmx138.7cm《万壑松风图》图作于1124年,绢本,浅设色,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

其时李唐约58岁。

构图上明显受范宽影响,一峰高耸,云雾缭绕,冈峦郁盘,峭壁如削,下面是浓密的松树林,岩间有多处泉水飞溅,汇成溪流,右边崖下有小路通幽。

坚挺的皴笔似钉头、雨点、刮铁,或归之为小斧劈皴,显得石质坚硬,棱角尖锐。

初看墨色浓重,实则原图敷有厚重的青绿色,表明其初学时曾师法李思训的着色。

李唐《古炼丹图》绢本 187.5cmx138.7cm本幅“炼丹图”采取近观的“高远”表现法。

近景为苍松石岸;中景为岗峦郁盘,一炼丹师正观炉而坐,其童子在溪边提取水源。

万壑松风图 宋代李唐创作绘画

万壑松风图 宋代李唐创作绘画

万壑松风图宋代李唐创作绘画《万壑松风图》,南宋,李唐,绢本设色,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画鉴赏北宋时期的绘画主调表现为严谨森沉的风貌,但是南宋却出现了豪纵简括的新风貌。

开创这一新貌的奠基人是南宋画家李唐,他的画风不仅风靡了整个南宋期间的画坛,而且对后世的流派繁衍起着连绵不绝的作用。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南渡前山水画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李唐在北宋时期创作水平的一个代表,对我们了解李唐南渡前山水画的风格和特点有极大的帮助。

李唐《万壑松风图》《万壑松风图》用双幅绢本略高的方形巨幅来画,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是一幅画于1124年北宋灭亡前夕的作品。

主峰旁边的远山石柱内藏有款书:“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远观或误以为皴笔,这说明了在宋代(尤其北宋),无论创作、审美,都是将画面空间看成一个追求和谐之境的整体,认为空白处也是画的生命和气机,不可破坏那种流转的美与和谐,所以空白处决不可随意题款,唯恐那样会有伤画局,破坏气韵。

《万壑松风图》以浓墨淡色画万松深壑,高岭飞泉。

画面主峰劲峭壮丽,山腰问烟云缭绕;下部古松满谷,错落有致,深谷中泉水喷流,迂回激荡。

画中山石皴、擦、点、染并用,高度融合了李、范、郭诸家硬笔技巧,充分表现出皴斫之美;松树画法更晁得疏密得体,其中松针繁茂,层次分明,着力表现出长松迎风荡谷的神态,运笔路数变化多端,细劲中别具突兀的气势,自成一家。

在这幅画中,李唐以重墨斧劈皴染的画法,展现出一种气势雄伟的气氛,以及质感极佳的山石。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在宣和年间所作,堂堂正正的北宋风范。

画作风格与在北宋画院中影响极大的郭熙一路甚有距离,而带有更多荆浩、范宽画作的意味:中景陡立高峰,磊落雄壮,与范宽《谿山行旅图》异曲同工;山体的石质显得坚硬,棱角方直,皴法变化很多,都以短、硬为统一的特征,以此表现山石的质感,李唐的皴法被称为“小斧劈皴”,只从名称便可想象这种皴法偏硬,而且使笔时毛笔躺倒的角度更大,笔与纸绢接触的面积也更大,所以不只是一种“线”的感觉,一笔下来,有“面”的感觉,而水分的干湿作用也更为重要,用得好时有爽利之感。

从李唐看南宋山水画之变

从李唐看南宋山水画之变
笱 般 的 山峰 在 李 唐 的 画 中 已 出 现 过 , 但 只 是 一 些 不 太 显 目的 远
山水 画从 成熟 期 的 五代 北宋 , 经南 宋至元代 , 主 观 东 西 越 来 越强烈 、 明显 , 这 在 李 唐 一 个 人 身 上 有 着 集 中 地 反 映 。其 早 期 山
水画客观成分 居多 , 皴法用笔 、 用墨, 皆 为 了 表 现 客 观 的 山水 ; 后
当 时 社会 的 主 流 画 风 , 主导 了南 宋 整 个 时 代 的 山 水 画 发 展 大 势 。 其 中 李 唐 对 山 水 画 从北 宋 风 格 向 南 宋 风格 的 过 渡 起 到 了决 定 性 的作 用 , 并 对 其 他 三 人 的 山水 画风 有 一 定 的 影 响 , 甚 至 是 后 世 明
得 更 加 爽 利 。现 存 马远 画 中最 具 代 表 的作 品 为 《 踏歌 图》 。 图为 劝农“ 宣教” 的“ 耕织 图” , 实 际 上 画 中 的 山 水 成 分 远 远 大 于 人 物 活 动 的描 述 , 因此还 应该 说 是一 幅 山水 画 , 只 是 附 带 有 一 些 人 物, 主 题 还 是 自然 山 水 之 美 。画 中描 摹 的 “ 山水” 形 貌颇奇 特 , 不 像 是 真 山 而像 假 山 , 显然是 夸 张的有 点“ 变 形” 了 。虽 然 这 种 石
水平 较 高 且 资 历较 长 的 李 唐 被 宋 高 宗 赏 识 , 成 为 了 当 时 画 院 画 家 中 主要 的 拜 师 对 象 , 临 摹 典 范 。当 然 , 李 唐也不 负重 望 , 作 为 南 宋 院体 山水 画 中 具 有 代 表 性 的一 些 构 图 、 大 斧 劈 皴 等 都 由其
法——“ 多斜科 偃 蹇 ” , 枝条多蹇曲, 因此 后 人称 之 为 “ 拖 枝 马

宋代画家李唐的山水画艺术欣赏

宋代画家李唐的山水画艺术欣赏

李唐的山水画艺术欣赏李唐(1070年-1122年),字希若,号汉源居士,是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

他生于湖北黄州(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早年游历山川,广泛学习传统绘画技法,并深受南宋文人雅士们的赞誉和推崇。

李唐以其独特的笔墨风格和精湛的山水画技艺而闻名于世。

1. 李唐的画风特点•追求意境:李唐擅长表达深沉而含蓄的意境,他注重山水画作品中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相结合,力求传达出一种内心静谧与宁静。

•笔墨轻润:他使用笔墨灵动、流畅,在细腻入微的描绘中展现出山水的韵味。

他善于运用积素成像、泼墨渲染等技法,使作品更加富有变化和生机。

•造型简洁:李唐在表现自然景物时力求简约而不失立体感。

他以少数的几笔,勾勒出山川形态和树木林立的画面,给人以余力观赏的愉悦感。

2. 作品欣赏2.1 《秋山行旅图》秋山行旅图秋山行旅图《秋山行旅图》是李唐创作于1120年的一幅画作。

整幅画以青翠欲滴的秋天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间行旅场景。

画面中有流水潺潺,远处有高耸入云的群峰和浓密的森林。

通过细腻而稳定的线条勾勒,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观者领略到了李唐艺术中所追求的平和与宁静之美。

2.2 《山水清音图》山水清音图山水清音图《山水清音图》是李唐在1115年所创作的另一部代表作品。

这幅画以苍茫浩渺、广阔无边的自然风光为主题,在构图上注重了对象与背景之间的比例和平衡。

画面中以山峰为主线,流水穿过山间,远处有起伏的群山和松柏成林,给人一种广袤辽阔的视觉冲击力。

李唐运用线条勾勒出远近山川的纹理和形态,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细腻。

3. 影响与价值李唐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法开创了宋代山水画发展的新局面。

他注重表达意境与情感,并在造型上力求简洁而不失立体感,在后世几乎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典范。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李唐创作的山水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通过欣赏他的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他对大自然之美和心灵世界之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他所捕捉到的那份平静与宁静。

宋代画家李唐的艺术风格评析

宋代画家李唐的艺术风格评析

宋代画家李唐的艺术风格评析引言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中李唐是一位备受瞩目的画家。

本文将对李唐的艺术风格进行评析,探讨他在宋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李唐简介李唐,字明远,生活在北宋时期(公元11世纪)。

他出生于湖南长沙,在年轻时就展现了卓越的绘画才华。

被誉为"后江南四大家"之一。

他早期受到了传统绘画风格的影响,但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

李唐艺术风格特点1.以墨色表现深邃内涵:李唐擅长运用浓墨重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他笔下的山水和人物常常显得深邃而神秘,给人以强烈的精神冲击力。

2.集雅俗于一身:李唐作品中既有宏伟壮观的山水景观,也有庶民生活场景。

他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情和日常琐事之美,赋予作品一种朴实自然的感觉。

3.擅长表现节日民俗:李唐对节日民俗的描绘尤为出色。

例如他的《元宵猜谜图》中,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绘画技法,传达出节日气氛和人们欢乐祥和的心情。

4.虚实结合:李唐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构建画面层次感。

在他的山水作品中,常常运用轻灵流畅的线条勾勒出静谧而壮丽的景象。

李唐影响1.对后世影响深远:李唐被誉为"后江南四大家"之一,他对后世画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许多后来者向他学习绘画技法,并受到他对艺术内涵和情感表达方式的启发。

2.开创新时期:李唐所代表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一个新时期,在宋代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打破了传统绘画风格的束缚,成为当时画坛上备受推崇的一位艺术家。

结论通过对宋代画家李唐的艺术风格进行评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他以独特的绘画技法和深邃内涵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山水、人物还是节日民俗描绘方面都具有独特魅力,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李唐开创了一个新时期,在宋代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李唐山水画解读

李唐山水画解读

李唐山水画解读作者:符婷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5期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山川为绘画对象的画科,最初做为人物画背景,至隋唐开始才有相对独立的山水画创作。

古人作画讲求“真”,即写自然之“真”,着力创造山水画形式和程式之美,画面讲求皴、擦、点、染等技法的呈现,又讲求笔墨的韵味,随后这也成为了山水画的既定符号。

我们在解读李唐的山水画时,不仅要考察李唐的绘画技艺,其山水笔墨的代表符号,同时也应该了解山水符号产生的特定环境。

宋代,社会包容度良好,绘画艺术在此时发展到空前繁荣的景象。

从存世的画迹和有关史料记载来看,李唐的山水画我们可以以“南渡”为分界线,分成了两个时期。

前期,北宋时期,由于山水画在五代时期已经达到一个高峰,所以在北宋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只能说是一种在高峰之下的一种惯性发展,处在一种复古保守的状态,这点可从李唐山水画《万壑松风图》中得到证实。

《万壑松风图》在构图上,中间有一主峰突兀,有清晰的山石结构,给人一种雄壮而敦厚的美感,山石皴法密而浓厚,各种皴法并用但用小斧劈皴居多。

画中主峰下是一群松树,树体造型各异却错落有致浓密团结,画幅右下有小径由下往上,左下部分可见溪水流出,一直进入左下角的小潭。

全图山势雄伟敦厚,石质方而坚硬,棱角有尖锐之感。

从此能一目了然看出李唐的这种画风是来自前人荆浩和范宽之法。

从用色方面来看,《万壑松风图》是敷有浓重的青绿色,李唐前期山水有取法李思训青绿山水的一面。

青绿设色正是李唐入画院后受画院“复古” 画风影响的结果。

总的来说,在北宋时期李唐早期的画风是师法荆浩、范宽两者,绘画风格方面还是停留在复古阶段。

山水作品具体繁杂,山石造型坚硬、凝重,笔墨隐于山石皴法之中。

《清溪渔隐图》为其“南渡”后的作品,此画卷末树干间署款“河阳李唐笔”。

此图清新淡雅,有雨后清新之感袭面而来。

从技法来看此图,山石的皴法已经从前期的小斧劈皴转变成为典型的大斧劈皴,以大笔蘸墨果断一扫而过,以面为皴,尽显笔墨。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李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化人物,他在“南渡”后的李唐时期对南宋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李唐时期的南宋山水画,并探讨他对这一艺术形式的贡献。

南宋山水画起源于北宋时期的绘画风格,但在李唐时期得以进一步发展。

李唐时期的艺术家通过深入研究自然景观,将更多的个人情感融入到画作中,创造出更加真实而丰富的山水画作品。

与北宋的山水画作品相比,李唐时期的作品更加具有诗意和抒情色彩。

李唐时期的山水画可分为两个流派:水墨画和彩色画。

水墨画是以墨为主要材料,以简洁的线条和灰黑色的色调描绘山水景观。

这种画风注重墨色的运用,通过变化的墨迹来表现山、水、树木等自然景观的形态。

彩色画则通过使用不同色彩来再现自然景观的美丽,给人一种鲜明的视觉冲击力。

李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是南渡和吴洪容。

南渡的山水画作品以细腻的线条和细腻的描绘而闻名,他注重画作中景物的真实感和情感表达。

他的作品以山川、湖泊和河流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的对比来体现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吴洪容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将彩色山水画作品发展到极致的艺术家,他的画作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在李唐时期的南宋山水画中,我最喜欢的作品是南渡的《五马图》。

这幅作品采用水墨画的技法,以五匹骏马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和自由的追求。

画作中的马匹栩栩如生,根据运动的速度和角度绘制出不同的线条和墨迹,表现出强烈的动感和节奏感。

整个画作的布局和调色都非常和谐,给人一种舒适和平静的感觉。

这幅画作不仅展示了艺术家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也表现了他对自由和狂野的向往。

李唐时期的南宋山水画在北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和抒情色彩。

南渡和吴洪容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家,他们的作品以线条和色彩的运用独特而闻名。

李唐时期的南宋山水画作品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和谐,也传达了画家们对自由和追求的向往。

李唐《万壑松风图》-宋代画家李唐山水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李唐《万壑松风图》-宋代画家李唐山水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李唐《万壑松风图》-宋代画家李唐山水名画高清大图赏析作品名称:万壑松风图作者名称:李唐创作时间:宋代作品规格: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作品材质:绢本设色收藏现状: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片规格:1998x2663像素资源大小:1.39MB《万壑松风图》,宋代,李唐,绢本设色,立轴,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唐《万壑松风图》1998x2663高清大图《万壑松风图》款识题于远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

”可知作于1124年,其时李唐约70岁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

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

从山麓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

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涌。

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

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视觉感受。

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上端用长钉皴刮铁皴,中部偶尔参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独创的马牙皴。

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来创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雏型。

对皴法的运用是李唐在此图中的最大特点,对后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到现代还在为人们所学习探讨。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在北宋画院时的作品。

这一幅画在主峰旁边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

甲辰是宋宣和六年,李唐已经步入高龄。

尽管如,此画中表现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

画上的插云尖峰。

冈峦、峭壁,好像斧头刚刚凿过,对一片石质的山,表现山特别坚硬的感觉。

《万壑松风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

在《万壑松风图》的左上石柱形的远山中书:“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

探微李唐山水之风格演变

探微李唐山水之风格演变

I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探微李唐山水之风格演变金梦雨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中国山水画在宋、元朝时达到了艺术的高峰,明代王世贞在其所著的《艺苑庖言》中写道:“山水画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

本文旨在研究“刘、李、马、夏又一变也”中李唐一生艺术风格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李唐空间布局笔墨语言画风演变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2-0031-03见于宋代邵博所作的《邵氏闻见后录》有云:“本朝画山水之学,为古今第一”。

由此可见,山水画的成熟并达到高峰的时期应当属于宋代。

两宋时期的山水画,其所开创的笔法墨法精湛,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画面风格变化多端等,形式与技巧的丰富多样使得山水画在此时占据了中国画坛的主流地位,同时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清代王学浩创作的《山南论画》所述:“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

遇古人真迹,以我之所得,向上研求,看其用笔若何?积墨若何?安放若何?出入若何”?可以见得,无论古人亦或是当代从事研习山水画的大师、学者,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离不开对传统画作的摹写。

纵观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南北宋时期的李唐是山水画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其画作对后世的影响意义非凡。

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处于北宋与南宋历史交替变革时期的李唐,其山水画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风格。

对于山水画史而言,李唐既继承了北宋主张的“复古”传统画法,又推陈出新,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崭新时代。

山水画的学习不可忽视对李唐画作的研究临摹。

本文旨在研究对于南宋山水画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李唐,探究李唐山水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其笔墨语言以及空间布局的改革创新,进而达到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的脉络发展产生更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

—、李唐山水画之北宋画院风格考考究李唐早年的生平,元代夏文彦于《图绘宝鉴》中记载道:“李唐,字晞古,河阳(今河南孟县)三城人。

从《万壑松风图》浅析李唐的山水画

从《万壑松风图》浅析李唐的山水画

从《万壑松风图》浅析李唐的山水画摘要:《万壑松风图》是南宋四家之首李唐的代表作之一,该画构图饱满,雄浑沉稳。

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画风受到了范宽的影响,但又有其自身的创新之处。

本文以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为例,通过对其用笔、用墨的分析,并结合作者临摹学习的体会来看其绘画风格上的继承与延异议。

关键词:李唐;承继;延异;笔墨一、万壑松风图的特征《万壑松风图》为绢本,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气势宏大,这样大尺幅的山水画给人带来震撼感。

这幅画不仅在用笔、用墨、构图上,更在整幅画的气势、韵律上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学习。

整幅画给人以饱满、厚重的第一映像。

细看,画面中间一主峰,左右的山石为配村,主峰巨大浑厚,稳住了整个画面。

而左右各有尖瘦的奇峰做烘托,更显得主峰的坚实、雄厚。

左右又各有泉水飞流直下,贯穿了画面的上下部分。

画面左下角泉水变成浅滩,泉水从石缝中潺潺流出,十分惬意舒心。

近景、中景、远景都有成片的松树,显得山林郁郁葱葱。

山石、泉水、树木搭配山腰上朦胧的白云,就组成了整幅画宁静的意境。

山石之间大小的对比,树与树之间疏密的对比,画家通过各种对比让画面产生了强烈的层次感,赋予画面以生机。

(一)李唐生平李唐,字晞古,河阳三城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

徽宗赵佶朝补入画院。

南渡后流亡至临安,经太尉邵渊推荐,授成忠郎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李唐的画受范宽的影响,范宽画山水初学荆浩及李成,领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

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他所画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

李唐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及笔墨上均明显地趋于简括,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

二、承继与延异《万壑松风图》在构图和山石的皴法上可见范宽的影响,《画史》说范宽早年的画:“却以常法较之,山顶好作密林,自此趋枯老,水际作突兀大石,自此趋劲硬。

一代宗师李唐的山水画

一代宗师李唐的山水画

一代宗师李唐的山水画公元1127年,赵构在应天(南京)即位,后定都临安(杭州),是为南宋。

高宗赵构也是能书擅画之人,即位不久便重建画院,动荡的时局,残破的半壁江山给画家们以现实的打击,激起了他们心中的爱国精神和早日收复失地的激情,同时,江南的明山秀水却给了他们心灵的一丝慰藉。

于是,以李唐为代表的南渡时的山水画家们一变北宋法度严谨的画法,开创了洒脱、简练、用笔飞快的水墨苍劲的南宋山水画风,也就是所谓的院体画。

一、一代宗师李唐李唐(1066-1150年),字晞古,河南孟县人。

他自幼习画,30多岁成名。

宋徽宗政和年,李唐48岁左右,赴开封参加画院考试,题目为“竹锁桥边卖酒家”,其他人均在“酒家”上下功夫,惟李唐画桥头竹外挂一酒幌,徽宗审阅后认为李唐构思巧妙,深得“锁”字之意,于是点为第一名进入画院。

从此,他成为画院专业画家。

他曾给康王赵构指点过书画。

正当他在艺术上发展的时期,北宋突然灭亡,金人将北宋宫廷藏品洗劫一空,并把皇室及百工全部押往北方,李唐也在其中,途中他冒死逃出,南渡来到临安,卖画为生。

高宗恢复画院,得知李唐在杭州甚为惊喜,招入画院,并赐金带,这时他已近80岁了。

李唐作为两宋之交,承上启下的山水大师,他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南渡前继承了五代北宋山水,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万壑松风图》,该图山势雄伟,用笔苍劲,气象沉雄,法度森严,明显继承了荆浩和范宽一派的画风。

第二,南渡后,开南宋一代画风。

李唐到临安后,虽遇到战乱,但他的艺术思想却从北宋法度严谨的复古气氛中解脱出来,面对江南秀丽的自然环境,历经了肉体的磨难和精神的自由,加上思想的顿悟,李唐开创了构图简练、用笔洒脱、水墨苍劲的南宋山水画派。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采薇图》,充分表现了他独特的构图,采用局部特写和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这一前无古人的山水画风。

李唐开南宋画派其影响力至今。

南宋山水全出于李唐一系,首先因为北宋的突然灭亡,所有古代藏画均被金人掠走,南渡画家汇总李唐成就最高,且年高望重。

李唐山水画赏析

李唐山水画赏析

李唐山水画赏析一生命运坎坷,如果他不把自己的民族气节看的太重,他绝对可以过的锦衣玉食。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风格急转的诗,便是他前后半生,两段艺术风格的完美写照。

李唐万壑松风图李唐早年在民间以卖画为生。

宋徽宗政和年间,48岁的李唐参加当时的图画院考试,试题是:“竹锁桥边卖酒家”。

参加考试的人大多在“酒家”上着工夫,唯有李唐一人在画桥头竹外挂一酒帘,深得“锁”意。

宋徽宗亲自审阅试卷,很喜爱李唐的巧妙构思,李唐便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皇家画院的画师。

经此之后,李唐出众的绘画才华及巧妙的画意构思,于北宋画院期间锋芒毕露。

北宋时期的李唐,并没有特别创新的风格,而是以学古、崇古为主要创作风格。

大多是借全景的构图方式,来表现出北方山河的风貌,表现对象鲜明突出,十分雄伟壮阔。

然而令李唐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的,并不是他的设色山水及青绿山水画风格。

李唐江山秋色图正当李唐在艺术道路上蓬勃发展的时候,北宋王朝,却在此时遭到了灭顶之灾。

公元1127年,汴京沦陷,金人将徽、钦二帝掳走的同时,也掳走了画院包括李唐在内的大部分画家。

由于金人很崇尚汉家的艺术文化,所以李唐也是遭到了很礼貌的待遇的。

但他依旧冒死从北国逃出,长途跋涉,南渡寻投宋高宗。

如果说李唐不逃跑的话,他绝对是能够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的。

绍兴初年,此时的南朝廷心于军事,财政紧张,一时无法恢复画院。

李唐只好在街头卖画为生。

大约在绍兴16年间,他重新进入南宋的画院成为了南宋画院待诏。

这时候的李唐虽然已经有80多岁了,但他仍然有着对山水画创作的激情。

从他晚期的作品中大可发现,李唐渐渐将自然风景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和取舍,创作意图逐渐清晰明朗。

李唐的《采薇图》则是当时社会的现实写照,李唐“边角山水”的出现,以”小宇宙”表现“大宇宙”境界的构图形式也达到极致。

李唐山水画中的斧劈皴带着披麻皴与众不同,南渡以来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深刻影响着南宋的画坛。

▽李唐采薇图在李唐身上体现着两宋山水画风格的演变。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我们来看一下南渡后的李唐时期。

南渡后,中国绘画在题材和风格上都有了一些变化。

在这一时期,山水画成为了绘画中的主题之一。

李唐山水画的特点是以“意境”的表现为重,追求意境的深远,宏伟壮丽。

在这一时期,画家们追求的是山水的空灵、深邃和超脱,他们通过山水画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他们追求山水画的自然与真实,追求将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完美地融入到画中,使得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心灵的触动。

在这一时期,李唐山水画以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法,画家们通过运用勾画、点染等技巧来表现出山水的蜿蜒曲折和躁动不安,使得画面更具有生动、立体的感觉。

李唐山水画还在构图和造型上有了一些新的尝试,画家们开始注重横平竖直的构图方式,注重山峦的重心和块面的节奏感,使得画面更有结构感和韵律感。

在李唐时期的山水画中,画家们还运用了一些青绿色来提亮画面,使得画面的立体感更加突出。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南宋时期的山水画。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在继承了李唐时期的传统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创新,成为了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南宋时期,山水画的题材更加丰富多样,画家们开始着力表现山水的生活气息和情趣,而不仅仅是以山水为背景来表达画家的心情。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以细密山水为代表,这种风格以画面的布白、生动、清丽、深邃和超俊劲的笔墨风格为特点。

南宋时期的画家们在细密山水画中,运用了大量的线条和点彩,使得画面更显细腻和真实。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还注重了画面的空间感,画家们开始注重画面的远近、高低、明暗的层次感,使得画面更富有深度和立体感。

在南宋时期的山水画中,画家们还注重了画面的意境,追求以山水为媒介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使得画面更加充满了感情色彩和人情味。

在这一时期,山水画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主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推崇。

南渡后的李唐时期和南宋时期,山水画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李唐时期的山水画以“意境”的表现为重,注重山水画的立体感和结构感,运用勾画、点染等技巧来表现山水的蜿蜒曲折和躁动不安。

《李唐四季山水图卷》欣赏

《李唐四季山水图卷》欣赏

《李唐四季山水图卷》欣赏公告①淘艺术APP上线了,各种优质体验,海量展讯和知识,参与拍卖就下载APP吧!②加入我们!欢迎在微信写留言或在APP收藏圈--官方互动区提建议!《李唐四季山水图卷》欣赏作品以开阔的画面展示了从卷头的春景开始到卷末的冬景结束,连续画出了四季山水的变迁。

仔细观摩之,这一春夏秋冬的四季也分别画成孟、仲、季三景,并且通过巧妙的布置而连成一景。

一卷四季变化实属罕见。

李唐画法远追李思训,变小斧劈而创大斧劈,笔意不凡,使人产生一种“神惊目眩”的威压之感,开创出南宋山水画的新画风。

他进一步改变范宽“雨点皴”的笔法,以更具有表现力,侧笔斜削的“斧劈皴”,搭配浓墨,来描绘山石粗砺坚硬的岩面,正如古人所形容的“峭壁如削”、“石如积铁”。

李唐和许多徽宗画院的画家一样,具有卓越的绘画技巧和再现自然的能力,从此点便可以看出来。

《李唐四季山水图卷》绢本设色32x515.5cm《李唐四季山水图卷》绢本设色32x515.5cm《李唐四季山水图卷》绢本设色32x515.5cm《李唐四季山水图卷》绢本设色32x515.5cm《李唐四季山水图卷》绢本设色32x515.5cm《李唐四季山水图卷》绢本设色32x515.5cm《李唐四季山水图卷》绢本设色32x515.5cm《李唐四季山水图卷》绢本设色32x515.5cm《李唐四季山水图卷》绢本设色32x515.5cm《李唐四季山水图卷》绢本设色32x515.5cm《李唐四季山水图卷》绢本设色32x515.5cm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省孟县)人。

约在北宋宣和年间入宫廷宣和画院供职;金兵陷汴梁(今河南开封)后,南渡流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以近八十的高龄入绍兴画院。

其山水宗法荆浩、关仝、范宽,又加以变化。

布局多取近景,突出主峰或崖岸,山石作小斧劈皴,墨色与勾皴往往一次完成。

用笔劲健,积墨深厚,画风沉郁雄壮。

晚岁遂自成一家,开启南宋山水画一代新风,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共创南宋“院体”,画史并称为“南宋四家”。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南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发生在宋朝时期的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割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融合、艺术交流的时期。

在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时期,山水画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南方的自然景色、文化气息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古代,但在南渡后的李唐时期,山水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绘画技法也逐渐成熟起来。

在此期间,山水画不再局限于对自然景色的再现,更加注重表达画家的情感与思想。

李唐时期的画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意境的创造,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南宋时期,山水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南宋时期的画家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更加注重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将山水画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情感之中,创作出更加幽静、含蓄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作品。

南宋时期的画家还注重艺术观念的创新,大胆尝试新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加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征。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时期,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不仅在技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艺术创作上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唐时期的山水画,以其朴实自然、隽永深沉的风格,展现出了画家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李唐时期的画家更加注重对山水的神韵的把握,他们善于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山水的灵气和生命力。

在画面构图上,他们注重对山水的整体氛围的把握,通过构图的布局和画面的情绪来表现出自然景色的壮美和气势。

李唐时期的画家还注重对绘画意境的营造,通过对色彩、光影和笔墨的处理,表达出对自然景色的情感和感悟,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加具有艺术的魅力和内在的精神。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南渡”指的是唐朝的文化向南传播的历史事件。

唐朝的南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绘画艺术。

南渡后的李唐时期以及南宋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黄金时期,各具特色,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阶段。

南渡后的李唐时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唐朝南渡后,艺术家们在南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创作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在这一时期,文人画开始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画家们开始注重个性表达,注重情感的表达。

李唐时期的山水画多以意境为重,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净化,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变化,营造出了唯美的意境。

李唐时期的山水画以其含蓄内敛、情感真挚的特点成为了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代表人物有李思训、柳公权等。

他们的作品强调笔墨的运用,重视意境的凝练,常常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例如柳公权的山水画作品《溪山行旅图》即是运用了鲜明的笔墨和质朴的线条表现出山间溪流、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同时又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展现了南渡后的李唐时期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南宋时期,中国山水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在继承唐代山水画的基础上,注重对自然的写实观察,并在画面中加入了更多的社会风情和人文情感。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作家们着重描绘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和谐融合,作品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浓厚的人文情感。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们,如范宽、郭熙等人,通过其作品,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挚爱和对人文风情的热情。

范宽擅长描绘宁静恬淡的山水风景,他的代表作品《溪山行旅图》、《谿山行旅图》等作品,表现了自然风光的秀美和安详。

而郭熙的作品则更加注重山水与人文的融合,他的《巨笔盆景图》等作品,将山水与书法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南宋时期文人画家对艺术形式的创新和突破。

南宋山水画家们的作品充满了自然情趣和人文情感,他们将华丽的山水风光与人文历史相结合,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开拓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和题材内容,对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隋唐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而李唐时期则是其发展的延续。

然而,李唐时期的山水画,在南迁后也有所不同。

南迁是指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迁都至南方的行为。

这一过程对南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艺术领域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唐代的山水画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象,强调了其威严和气势。

而在南迁后的李唐时期,山水画则更注重表现写意和情感。

李唐时期,山水画的色彩变化较为明显。

北方画风的色彩显得比较深沉厚重,而南方画风则鲜活明亮。

这也可以从当时文人绘画的偏好来看出来。

北方文人偏爱简朴古朴的风格,喜欢用浓重的黑色和深沉的褐色来表现山水,而南方文人则更注重表现自然之美,更倾向于用生动的颜色来描写画面。

在李唐时期,写意渐渐成为了山水画的主流。

画家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而非简单地描绘自然景观。

这一转变是与唐代文人的思想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的。

唐代文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清静无为”的生活方式,而李唐时期的文人则更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放松,这种思想氛围也为山水画的写意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南宋时期,山水画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在南宋时期,画家们注重表现“气韵生动”的意境,将“写意”发扬到了极致。

南宋山水画的特点之一就是艺术家们很好地运用了“淡泊明志”的意蕴,倡导自由超脱的生活态度。

画家们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让山水画更加自由和丰富。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还有一大特点,即山水、人物、动物和植物都融为一体,表现的是自然之美的统一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总之,李唐时期及南宋时期的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山水画表现手法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以及文人的审美观念的转变,这也为我们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特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论李唐山水画的成就及影响

论李唐山水画的成就及影响

论李唐山水画的成就及影响一、政治社会背景对李唐的影响自公元960 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王朝以来,皇家一直都在竭力削弱地方势力以巩固中央政权,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制。

北宋王朝的军事管理,带有明显的对内严防和集权性。

朝廷把各地的精兵都调往京师守卫都城,地方上只剩下老弱残兵,对守边戌兵又多方牵制,立更戍法,以期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这些措施严重制约了王朝的对外力量,以致王朝对外战役屡屡失败。

在外族的侵害下,政府只能用割地、纳币作为补偿。

所以后人从宋王朝留下的诗词书画中很少能看到汉盛唐那种沉雄开阔的气象。

整体来说,宋代虽然对外力量不够,但社会人文生活却有着极高的成就。

朝廷采取轻徭薄赋的方针,加之技术本身的进步,使得物资的创造力量空前。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记载:京师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

??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正是这种活歌舞升平的繁荣气象,给绘画的兴盛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当然,书画的兴盛还跟王朝崇文抑武,以及历朝皇帝的个人爱好分不开。

二、李唐的山水画的艺术风格李唐是一位全能的画家,人物、山水、花鸟,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精。

如存世的《采薇图》,可称得上是一件非常杰出的作品,但李唐在画史上的影响,主要还是集中在山水画方面。

李唐的山水画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指南渡前,画风偏向崇古,后期指南渡,此时期的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图式。

从现存的作品看,《江山小景图》《万壑松风图》《奇峰万木图》等都属于前期作品,《采薇图》《清溪鱼隐图》《濠梁秋水图》等则属于后期作品。

《万壑松风图》是一副绢本作品,墨色浓重,色彩清淡,作于宣和六年(1124 年),是李唐60 岁左右的作品。

从画面看,这幅作品明显是五代北宋早期的山水画作品特点,画面中间山峰醒目,主峰雄壮,山势浑厚,石质坚硬,轮廓分明,线条刚劲有力。

皴法浓密,多用钉头皴、雨点皴、小斧劈皴等。

山顶作密林,中间山势雄伟浑厚,山脚松林茂密,道路崎岖,山泉奔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李唐设色山水画路海英(西安财经学院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李唐活跃于北宋末南宋初。

在以宋徽宗为画坛领袖的北宋末期,出现了青绿山水画的复兴,并涌现出了一批重要的青绿山水画家,李唐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中国山水画史上开辟新图式的代表人物,李唐的作品中蕴含着时代变迁、个人情感变化的烙印。

李唐在北宋时期的作品主要是继承传统,而南渡以后的画风变化很大,主要体现在笔墨、图式、题材等方面。

李唐山水画风格的变化与他的经历、社会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

[关键词]李唐;设色山水;笔墨;图式山水画在两宋时期,随着表现形式与技法的演变,逐渐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如果说北宋山水画侧重于表现大自然的客观物象,偏重于刻画厚重雄浑的气势,那么南宋山水画则以突出局部的边角式构图,以小见大展现自然景象的简括之美。

两宋交替之间青绿山水盛极一时,这与当时的复古思潮关系密切,这种思潮不仅反映在绘画上,在整个宋代文化艺术方面都充斥着“今不如昔”的感叹。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说:“余常与蔡君谟论书,以谓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费莫费于今”,感叹宋初书法没有唐代那么鼎盛。

宋代文学领域大讲“无一字无来处”。

—黄山谷《答洪驹父书》。

绘画也和文学一样注重学习传统,山水画方面“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

”甚至举国“皆摹李成”。

《宣和画谱》中记载:“李成一出,……数子之法遂亦扫地无余,如范宽、郭熙、王诜之流…不足以窥其奥也”。

宋代山水画亦崇尚古法,上追唐二李将军,两宋之交青绿山水受到皇室权贵的喜好与推崇,出现了李唐、王希孟等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

山水画按设色形式可以分为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金碧山水三大类,其中以青绿山水为主要表现形式。

青绿山水着重以色彩语言结合笔墨塑造自然山水或画家胸中丘壑。

李唐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其画风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他的设色山水除了继承唐代李思训青绿山水设色技法外,更注重笔墨语言的传承与创新,画风迎合了当时的皇室权贵的审美要求。

一、李唐(生平、画风、评价)简介1、生平。

李唐(约1066—1150年左右),字晞古,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

他是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的重要画家,其作品上承北宋传统画风,下启南宋山水画崭新风貌。

他学过诗、书,尤精于绘画,艺术修养全面。

史书记载“政和中,徽宗立画院,招诸画工,必摘唐人诗句试之,尝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众皆在酒家上著功夫,唯李唐但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上喜其得锁字意。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M】,北京: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第8页。

宋徽宗政和年间,48岁的李唐赴图画院考试,由于作品创意新颖、匠心独具,以第一名的成绩入画院,从此开始在画院中学习和创作。

画院是直接服务于皇室权贵的,因此,李唐入北宋画院后,画风也发生了变化。

2、画风。

李唐在山水、人物和花鸟画方面成就都很高,山水画最突出。

他开创了斧劈皴法,独创了边角式构图,开创了南宋新画风。

最早提出画面“虚、实”论的李澄叟对李唐山水画有精辟的论述,他提及李唐的《江山小景》既是虚实对比的案例,“落墨仓硬,辟绰简径,谓之实里有虚”。

画中山石、树木、建筑位于画面的下方和右上方,其他地方以虚旷的江水填充画面,后世评价此画为向半边或边角式构图的一种过渡。

3、画风转变的原因分析。

李唐祖籍河阳,由于自幼接触北方雄壮的山川,他家乡的太行山,气势雄浑,因此他笔下的山水也自然都属于壮美,而且北方山峦雾气较小,容易给人高远、壮阔的美。

朝代更迭,到了南宋初,当他来到山清水秀的杭州后,所看到的山峦多趋于平缓,江南气候湿润多雾,烟雾迷蒙、林木清幽。

面对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足以促使画家改变画风。

促使李唐绘画风格变化的原因还有浙江及江南地区的绘画创作氛围与北方不同,画家为了生计,为了能有好的销路,也必须入乡随俗。

我们可以从米芾等南方画家作品中感受到南北画风的迥异。

二、李唐山水画创作的三个时期1、以《万壑松风》为代表的北宋风格。

北宋中、后期山水画总的趋势概括为“崇古”、“摹古”,李唐也不例外。

他在哲宗朝就摹古,徽宗朝初期,已经是摹古高手。

“复古”、“摹古”的风气在哲宗朝大盛。

哲宗即位后,国家大权控制在保守派手中,保守派提倡一切都要用古礼,而且越古越好。

在山水画创作上,画院的画家为了迎合皇室权贵的喜好,也同样崇古摹古。

《画继》记载,神宗死后,哲宗继位,把原来殿中郭熙的画全部取下封存,以宋以前的古代画作取而代之。

这一时期的画家,不再学习李成、郭熙,而是上追荆浩、王维、李思训等。

2、以《长夏江寺》为代表的设色山水。

北宋后期,复古之风盛行至极。

山水画的“古”就表现为着色山水或青绿山水甚至金碧山水。

荆浩说:“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吾唐代。

”唐末五代画家很少作着色山水。

董源也喜作水墨山水,偶尔画一些设色山水。

《宣和画谱》记载“盖当时着色山水未多,能效思训者亦少也。

故将以此得名于时”。

宋初更无设色山水流传于世,亦无记载。

现存的画迹中,属于哲宗之后的山水画,几乎都是大青绿设色。

如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李唐《长夏江寺图》、《江山小景图》等。

李唐在哲宗朝就摹古,徽宗朝初期,他已是摹古高手且颇负盛名。

摹古的风气在哲宗朝大盛,愈演愈烈,直至北宋灭亡,这股复古之风也停止了。

究其原因,画山水不在山水中,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是走上摹古、保守、复古道路的原因之一。

《江山小景》中,山石树木皆以凝重、方硬的墨线勾勒,石面以斧劈皴塑造形体的厚重坚实。

再以青绿、赭石设色。

山顶的树木枝干挺拔,树叶以疾驰强劲的横线条写出。

这一用笔是李唐学习古法的创变之处。

细笔淡墨勾勒的水纹、野草,变化丰富的笔墨,让画面于刚劲厚重的壮美中还透出细腻的秀美。

泛舟、渔钓等点景,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

全画以山径贯穿始末,并随着山势连绵起伏,忽隐忽现,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

在北宋的山水画中,以山间小径作为引导视线,来表现层次感的手法比较普遍。

山石虽然用斧劈皴,但有的线条较长,外轮廓清晰简括。

《江山小景》除了延续北宋徽宗画院对青绿山水的审美取向外,也呈现当时新兴小景山水所追求的的美学趣味和空间表现。

李唐试图在一幅画中融合多种不同的风格,是促成南宋宫廷画风转变的关键。

3、以《清溪渔隐图》为代表的典型南宋风格,此时的作品有两大特色,一是大斧劈皴;一个是边角式构图。

南宋时期的作品有很强的独创精神,使山水画创作呈现出崭新的风貌。

代表作品有人物画《采薇图》、山水画《清溪渔隐图》。

作品的构图及用笔可谓前无古人。

在构图上,不取传统的全景构图,而是大胆剪裁,突出一边一角之美。

在用笔上,传统山水画往往先勾轮廓再层层渲染,而李唐独创大斧劈皴法,用笔饱蘸墨水,一扫而过,肯定而斩钉截铁,毫无冗繁拖沓之感。

三、李唐设色山水画的创新之处及对后世的影响青绿山水的兴盛是两宋交替时期(神宗、徽宗到南宋高宗时代)复古思潮下对唐法的追忆。

这一时期的青绿山水多以长卷的形式表现,在两宋时期,至今还少见有立轴式的青绿山水。

与唐代青绿山水画相比较,宋代青绿山水画更偏向写实,如李唐的青绿山水在对树石、山峦的描绘上以写实的笔墨勾勒皴擦,与唐代二李的棉柔纤细的线条相比,更趋向写实。

李唐除融合了范宽坚实、凝重的笔墨来刻画山骨外,还借鉴李思训的图式风格,兼容并施以水墨为主、青绿为辅的表现手法,意在打破李思训的平面装饰化倾向。

《江山小景》的图式上显然是继承了李思训的处理手法,特别是对画面虚实开合的格式,如前景山体、陡壑山经、草木繁茂的谨细刻画,是实的表现手法,高远中又有平远、深远的空间意境。

在笔墨物化上的写实表现与李思训笔下装饰性的图式有很大的区别。

画面左下部分斜式边角的布局方式似乎已经昭示了南宋边角式构图的发展方向。

元人铙自然《山水家法》评“李唐山水大斧劈皴带披麻头,小笔作人物、屋宇,描法整齐。

画水尤得势,与众不同。

南渡以来,推为独步,自成数家”。

1、笔墨皴法画法的创新处体现在设色山水上是小斧劈皴塑造山体结构。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长夏江寺》从技法来看,在山石表现上,以坚挺厚重的线条勾勒山峦的轮廓,用笔方中带圆,用墨浓厚而滋润,山石的结构与脉络以斧劈皴为主,依山石走向皴擦勾勒,交代出阴阳向背、沟壑峰峦。

杂树以双勾点皴法塑造形体,双勾夹叶法塑造树木,将夏日山间林木茂密、葱葱郁郁的景象表现出来。

此图虽属青绿,但以墨笔勾勒为骨,方折挺拔的线条,横扫的斧劈皴清晰交代出山峦的结构。

水纹用淡墨勾勒,简洁而有动势。

明代曹昭《格古要录》中记载李唐“其后水不用鱼鳞纹,有盘旋动荡之势。

”水纹以长线条随水势勾勒,有回还、漩涡、激荡诸势。

山的形体骨干系中锋用笔,线条方中喻圆,充分体现出线条的刚性。

用这种刚性的线条勾勒山峦的走向与脉络,结合斧劈皴法,这是李唐山水画的笔法创新。

五代即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多层层皴染,而李唐的画则毛笔饱蘸墨水,依山势走向,一笔扫过,肯定而干脆,几乎不加修饰。

2、构图与取景《长夏江寺》从图式来看,画面分为多个层次,平远与高远相结合的取景角度。

所谓平远,并不单单指地势,在画卷的横向舒展中,此图细腻丰富地刻画了山峦丛树葱郁的意境。

在近景、中景、远景各层次之间,以遮挡、穿插关系推进视觉空间。

以疏密相衬,虚实相生的秩序,造景造境。

李唐设色山水画在构图上有别于五代及北宋的山水画,北宋典型的风格是全景式构图,而他的画愈近于北宋末期,画幅愈趋向窄长。

《长江小景》、《长夏江寺》都属于长卷式构图。

南宋初期,图式已形成局部特写的边角式构图,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南宋宫廷绘画的审美取向。

3、意境《江山小景》上部是一片粼粼江水,空阔旷远,风帆出没其间;下部是横列的一排山峰,高低参差,连绵不断,山峰上密密的丛林中半隐半现的塔寺楼阁。

山间一条弯弯的小道依山势蜿蜒崎岖,忽藏忽露,成为画中引导视线的线索,也是画家美学思想的反映,因为宋人“渴慕山林”、“必取可居可游之品”的审美思想。

整个构图与北宋山水画的构图不同,画面上留天而下不留地。

参考文献[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3]杨琪.《中国美术鉴赏十六讲》[M].北京:中华书局,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