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以华北平原为例

合集下载

长期施用有机肥与化肥氮对华北夏玉米N2O和CO2排放的影响

长期施用有机肥与化肥氮对华北夏玉米N2O和CO2排放的影响

长期施用有机肥与化肥氮对华北夏玉米N2O和CO2排放的影响1.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农业活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施用有机肥与化肥氮对华北夏玉米田N2O(氧化亚氮)和CO2(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通过在华北地区设置长期田间试验,我们比较了不同施肥处理(有机肥、化肥氮、有机肥与化肥氮混合施用以及对照组)对夏玉米生长周期内N2O和CO2排放的影响。

研究采用静态室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的气体排放量,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

主要发现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N2O排放,而化肥氮施用则增加了N2O排放,尤其是在生长季节初期。

有机肥与化肥氮的混合施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化肥氮单独施用带来的N2O排放增加。

对于CO2排放,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氮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有机肥在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中的潜在作用,并为制定可持续的农业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个摘要是基于假设的研究内容编写的,实际的文章可能会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和结论。

在撰写摘要时,应确保内容准确反映了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现。

2. 目的【目的】等施氮量条件下,比较有机肥与化肥田间施用后农田温室气体(CO2和N2O)的排放量及其增温潜势,正确认识有机肥与化肥在田间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中的贡献,为制定田间合理的减排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3. 方法本研究在中国华北地区进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田作为实验基地。

实验区域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具有典型的华北平原土壤特性。

实验设计为长期定位实验,分为有机肥处理组和化肥处理组,每组设三个重复。

有机肥处理组施用牛粪作为有机肥,化肥处理组施用尿素作为氮源。

实验周期为五年,每年夏玉米种植季节进行施肥。

在施肥前后,使用土钻采集020cm深的土壤样品,每个处理组随机采集三个点。

采集的土壤样品混合均匀后,一部分新鲜样品用于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另一部分风干后用于测定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

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

文章标题: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一、引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氮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业投入品,然而我国在氮肥利用方面存在着较低的利用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二、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1. 土壤肥力质量不佳我国的土壤肥力质量普遍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土壤质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土壤中养分比例不合理。

这些问题导致了氮肥在土壤中的吸收利用率大大降低。

2. 水肥管理不当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水肥管理不当的问题。

农民在施肥时往往没有进行合理的配水,导致氮肥在土壤中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影响了氮肥的利用效率。

3. 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

一些农民缺乏对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管理技巧,导致氮肥的浪费和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4. 缺乏专业化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乏专业化管理氮肥的机构,导致了农业生产中的氮肥管理和使用环节出现了混乱和浪费的现象。

5. 生产方式不合理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一些农民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对氮肥的使用和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氮肥的利用效率。

三、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1. 加强土壤改良我国需要加大对土壤改良工作的投入力度,提高土壤肥力质量,为氮肥的吸收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合理施肥农民在施肥时需要合理搭配水肥,进行科学的施肥方案,在保证作物需肥需水的情况下,减少氮肥的流失。

3. 推广高新技术政府需要加大对氮肥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氮肥利用的认识,并指导农民利用现代化的氮肥利用技术。

4. 加强管理政府需要加大对氮肥管理的监督力度,同时农民也需要加强对氮肥的管理和使用,减少氮肥的浪费现象。

5. 推动农业产业化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氮肥的利用效率。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对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的深入探讨,我认为我国在改善氮肥利用率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加强管理、推广技术和改良土壤等途径,完全有可能提高我国的氮肥利用率。

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现状及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分析

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现状及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分析

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现状及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的现状以及影响小麦产量的多种因素。

华北平原,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产区,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着区域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然而,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理解并掌握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小麦产量、优化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首先概述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的基本情况,包括施肥的种类、数量、时间等,以及施肥方式的变化趋势。

接着,我们将分析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种植技术、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施肥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华北平原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华北平原小麦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我国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二、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现状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中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施肥现状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当前,华北平原小麦施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施肥量不断增加: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民对高产的追求,华北平原的小麦施肥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农民们普遍认识到,合理施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化肥使用占主导:在施肥种类上,化肥仍然是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的主要来源。

氮肥、磷肥和钾肥是主要的化肥种类,其中氮肥的使用量相对较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的产量,但也存在化肥使用过量、养分比例失衡等问题。

有机肥使用不足:尽管化肥在小麦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机肥的使用仍然不足。

有机肥能够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然而,由于有机肥的制备和使用成本较高,农民往往忽视了有机肥的重要性。

施肥方式不够科学:在施肥方式上,部分农民仍然存在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的现象。

氮肥基/追比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与水、氮利用的影响Ⅱ.夏玉米氮素累积、转运与土壤无机氮动态

氮肥基/追比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与水、氮利用的影响Ⅱ.夏玉米氮素累积、转运与土壤无机氮动态
2. le e o r no Co lg fAg o my, u a rc lur lUnie iy, H n n Ag u t a i v r t Cha g h 01 8, s n s a41 2 Chi na;
3 Wu i xe m na Sai , ee Poic , qa 6 80, hn ) . q ia o i l o o
氮肥基/ 比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与水 、 追 氮利用的影响 Ⅱ. 夏玉米氮素 累积 、 转运与土壤无机氮动态
易镇 邪 王 璞 陶洪斌 鲁 来清 于 国建
402 ; 118
吴桥 0 10 ) 6 80
( . 国农 业 大 学农 学 与 生 物 技术 学 院 北 京 109 ; . 南农 业 大 学 农 学 院 长 沙 1中 00 4 2 湖
B s oD esN( B D) “ : , : n : ”o cu uai n a s c t n a dt e y a is f o og n c n ae N t rs R T 一 1 2 1 1a d2 1 n N a c m lt n a d t n l a o , n n m c o i i ra i N a d o r o i h d s ln
氮 处 理 各 生 育 阶 段 土 壤 氮 素 均 表 现 亏 缺 , 丝 后 亏 缺 量 占 总 亏 缺 量 近 8 % , 氮使 总 亏 缺 量 大 大 降 低 , : 吐 0 施 N1 1
处理氮亏缺 量最小 , : N12与 N2 1处理相 当, 施氮处理 土壤 氮素表观 盈亏呈 明显的 阶段 性, 节至大喇 叭 口 : 各 拔
A s a t n e w N api t nrt 10k ( ・ m ] “ h nd n5 ”w sue td h f c o df rn R t s f bt c U dr o p lai a r l c o e[ 8 g N) h , Z e ga 9 8 a sdt s ytee et f ieet a o o u f f i o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一、原因分析:1.过度施用:农民在施用肥料时往往存在过度施用的情况,无论是为了求效果或是忽视了肥料的特性和作用机制,导致肥料的浪费和污染。

2.施肥技术不当:不同作物、不同土壤要求的肥料配比不同,如果施用不当,就会导致肥料浪费和浪费。

3.土壤养分损失:土壤中的养分会因为氧化、挥发、淋失等原因损失,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养分的损失更为严重。

4.缺水缺肥:有的农民在施肥时忽视了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在土壤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即使施用了大量的肥料,也无法将其充分利用,影响肥料的利用率。

二、提高对策:1.精确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和土壤养分状况,采用科学的施肥技术,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2.合理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养分,并且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养分的损失。

因此,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3.合理配比肥料:不同作物、不同土壤需要的养分比例不同,合理配比肥料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通过土壤测试和养分分析,科学配备不同比例的氮、磷、钾肥料,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4.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改进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可采取措施如翻压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料、定期进行土壤调理等,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的持久性。

5.优化灌溉管理:合理规划灌溉方案,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者过少导致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6.加强培训和宣传:通过加强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肥料利用率的认识和意识,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和经验,提高肥料利用率。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肥料利用率,关键是合理施肥、精确施肥和加强土壤肥力的管理。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氮肥是影响水稻产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合理的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适宜的氮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

但是,过多的氮肥施用会导致氮肥过量,并增加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和难以消化的有机化合物的积累。

因此,确定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对于提高水稻产量、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提高水稻生长速度和植株高度: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植株高度,从而增加水稻产量。

适宜的氮肥施用量能够刺激水稻生长,增加叶片面积和根系发育,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和光能利用效率。

2、增加穗数和谷粒数:适宜的氮肥施用量能够增加水稻的穗数和谷粒数,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氮肥能够促进水稻发芽和开花,增加穗数和穗长,使得水稻产生更多的花粉颗粒,从而增加谷粒的数量和大小。

3、提高稻谷产量和品质:适宜的氮肥施用量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促进稻谷的充实和增加大米的含水量,从而改善大米的口感和质量。

4、影响水稻抗病性和抗旱性:适宜的氮肥施用能够提高水稻的抗病和抗旱能力。

合理的氮肥施用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性,同时提高其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因为氮元素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增加水稻的抗病能力和抗旱能力。

总之,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

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氮肥的施用应在不影响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施用,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我国氮肥的施用现状及对策

我国氮肥的施用现状及对策

4、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对化肥生产和销售的监管,防止假冒伪劣化 肥流入市场,同时对过度使用化肥的行为进行处罚。
5、建立示范区:在重点地区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成功 经验,带动周边地区化肥的合理使用。
感谢观看
我国氮肥的施用现状及对策
01 一、引言
03 三、对策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二、我国氮肥施用现 状
04 四、结论
一、引言
氮肥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我 国,氮肥的施用占据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粮食和蔬菜等作物的生产中 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农业的发展,我国氮肥施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 次演示将分析我国氮肥施用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氮肥施用现状
1、氮肥施用的重要性
氮肥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肥料之一,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 量具有重要作用。氮肥的施用有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叶绿素的合成以及蛋白质 的合成,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当前我国氮肥施用的总体情 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我国的氮肥利用率却相对 较低。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 平。此外,一些地区的氮肥施用结构不合理,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参考内容
一、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种植国,我国的水稻生产在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和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化肥 的过度使用,尤其是氮肥,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以及水稻产量的不稳 定。
当前,我国水稻氮肥的利用率并不高。大量的氮肥施用并没有转化为水稻的 有效产量,反而导致了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以及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的氮污染。 此外,不合理的施肥习惯和方式也是导致氮肥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

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

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

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然而近年来,土壤盐碱化问题在该地区愈发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那么,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治理土壤盐碱化问题呢?一、原因分析1.地下水位下降: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中的盐分逐渐上升到土壤表层,造成土壤盐碱化。

2.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华北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对灌溉依赖很大。

然而,由于农民缺乏科学的灌溉知识,常常采用过量灌溉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无法被有效冲洗,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3.无序的化肥使用: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高效,常常过量使用化肥,尤其是氮肥。

大量的化肥积累在土壤中,不仅破坏了土壤结构,还使土壤中的盐分增多,导致土壤盐碱化。

4.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华北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农民为了增加土地利用率,常常采用过度耕作、连作和轮作不当等方式,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

二、治理措施1.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和监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制定合理的地下水补给政策,提高地下水的利用效率,减少地下水位下降速度,从根本上解决土壤盐碱化问题。

2.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加强农民的灌溉知识培训,推广滴灌、喷灌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频次,避免过量灌溉,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积累,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

3.科学施肥:加强农民的科学施肥知识培训,推广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合理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避免化肥过量积累在土壤中,减少土壤中盐分的增加,从而改善土壤盐碱化状况。

4.合理土地利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农田的休耕轮作,避免连作和过度耕作,科学安排农田的轮作间隔和休耕年限,恢复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减缓土壤盐碱化的发展。

5.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土壤盐碱化监测体系,定期对土壤进行盐碱化程度的评估,及时掌握土壤盐碱化的动态变化,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土壤盐碱化治理工作的开展。

施肥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施肥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施肥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而施肥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不同施肥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一、施肥量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施肥是为了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不同的施肥量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

适量的施肥可以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然而,若施肥量过低,植物缺乏养分,生长受限,导致产量下降。

而过量施肥则会导致养分过剩,浪费资源,并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二、氮肥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氮肥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营养元素,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大。

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从而增加产量。

然而,过量施用氮肥可能引发农作物生长过旺,导致植株营养失衡,增加虫害和病害的风险。

三、磷肥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磷肥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关键元素,对促进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适量的磷肥施用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光合作用,并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和产量。

然而,过量施用磷肥可能导致环境污染,降低土壤质量,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四、钾肥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钾肥是维持植物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对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起到重要作用。

适量的钾肥施用可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抗病能力,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然而,过量施用钾肥可能影响其他元素的吸收平衡,造成养分失衡问题。

五、微量元素肥料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除了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外,微量元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也具有重要影响。

适量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可以补充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不同,因此施肥量的合理调节非常重要。

六、施肥量的合理选取在实际生产中,选择合适的施肥量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可以结合土壤检测和植物生长观察,科学调整施肥计划。

注重施肥技术的科学性、精准性和绿色环保性,合理施用肥料,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减少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氮肥施用现状及效应

氮肥施用现状及效应

氮肥施用现状及效应1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氮肥施用和利用现状我国的氮肥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4]。

据资料统计,在1990~2000年的10年间,我国氮肥施用量增长了40.8%,消耗量已达2500万吨/年(纯氮),占全世界氮肥施用总量的30%左右[5],而且还将呈现继续增加的趋势。

预计至2010年,我国氮肥需求量将达到3179~3295万吨[6]。

目前,中国高氮肥用量的集约化农田已占到农田总面积的15%以上,城市周边地带通常达30%以上。

在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果树、花卉生产中,氮肥用量(纯N)平均为569~2000kghm-2,为普通大田作物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且超量使用问题十分普遍[7]。

1992~1994年间北京郊区菜田每年氮肥施用量已超过N1000kghm-2,河北省玉田县范庄在甘蓝-芹菜两茬轮作的菜地氮肥年施用量以纯氮计高达1894kghm-2,而作物吸收氮量只有398kghm-2,其余近1500kghm-2的氮是以包括硝酸盐淋溶在内的各种方式损失掉[8]。

超高量的氮肥施用,必然造成报酬递减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据统计,在过去的30年中,氮肥利用率呈直线下降,上世纪70年代为50%~60%,80年代为40%,90年代后的表观利用率只有30%~35%,高产地区甚至在30%以下[9-10];马文奇等报道,山东寿光蔬菜产区氮磷钾的利用率都在10%以下,浪费的化肥每年使山东农民白白花掉12亿元人民币[11]。

面源污染严重的滇池流域菜果花的集约种植面积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由于氮肥的超高量施用,利用率仅在10%左右[7]。

1986~1996年间,中国投入的氮肥总量约为2.2亿吨氮,按氮肥利用率为35%和土壤残留率为20%计,12年间随雨水流失及进入大气的氮素损失近1亿吨,中国农民仅氮肥投入损失高达2000亿元,平均每年损失近170亿元[12]。

以上只是一笔经济帐,氮肥的超量施用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付出的环境代价更是不可估量的。

减少氮肥污染措施

减少氮肥污染措施

减少氮肥污染措施概述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营养源,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产量。

然而,过度使用氮肥不仅会造成经济浪费,还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导致氮肥污染。

氮肥污染对水体和土壤产生严重影响,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减少氮肥污染,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氮肥的使用效率,减少氮肥的排放量。

减少氮肥用量1. 精准施肥精准施肥是通过精确测量植物和土壤的营养需求,准确计算出植物需要的氮肥用量,从而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减少氮肥的使用量。

常见的精准施肥技术包括土壤测试和植物叶片分析。

通过定期检测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和植物叶片的氮素含量,农民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氮肥的施用量,避免过量使用氮肥造成污染。

2. 耕作措施改变耕作方式也可以帮助减少氮肥的用量。

例如,翻耕和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有助于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此外,使用覆盖物(如秸秆、塑料薄膜等)可以减少氮肥的蒸发损失,提高施肥效果。

3. 种植适宜作物不同作物有不同的氮素需求量。

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可以减少对氮肥的需求,降低氮肥的使用量。

例如,一些豆科作物或其他一些绿肥植物可以通过与根瘤菌共生来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减少使用外部氮肥的需要。

氮肥管理措施1. 分时段施肥将氮肥的施用分为几个时段,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定期施肥。

这有助于避免一次性施用过量的氮肥,减少氮肥的浪费和排放。

2. 拆分施肥将氮肥拆分成多次施用,每次施肥量适中,可以减少氮肥的损失和污染。

拆分施肥可以结合作物的生育期和需氮量而确定,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3. 管理灌溉水的氮素灌溉水中的氮素可以是氮肥的来源之一。

通过采取有效的灌溉管理措施,如滴灌、喷雾灌溉等,可以减少灌溉时的氮素损失和溢出,降低氮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推广氮肥减污技术1. 农民培训为了降低氮肥污染,农民需要了解氮肥的使用原则和减污技术。

政府和农业部门可以组织培训课程,向农民传授氮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采取减少污染的措施。

2. 提供补贴和奖励为了鼓励农民采取减少氮肥污染的措施,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和奖励计划。

我国氮肥施用现状问题和对策

我国氮肥施用现状问题和对策

我国氮肥施用现状问题和对策氮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作物施肥三要素之首。

氮肥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投入品之一,为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化肥引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化肥施用量迅速增加,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化肥消费第一大国,其中氮肥占化肥消费比重的60%左右,每年氮肥用量占全世界氮肥用量的35%以上,据中国氮肥网资料,2009年氮肥产量为3807万吨(折纯,下同),出口氮肥约229万吨。

进口氮肥约29万吨,年表观消费量约3600万吨。

而目前合成氨产能已达到5900多万吨,尿素产能超过3000万吨。

同时2009-2012年新建或拟建的合成氨产能580多万吨。

尿素400多万吨,我国氮肥产能出现过剩。

在氮肥施用上,据农户调查资料,氮肥消费以水稻、小麦、玉米、蔬菜和果树为主,占全国氮肥用量的70%以上,其他用于油料、棉花以及林业和渔业等。

全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平均氮肥投入量180~200公斤/公顷,约有1/3的农户用量超过250公斤/公顷,特别是东南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存在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于此同时,两北部分地区却存在氮肥用量不足的现象。

在不合理施肥现象中,氮肥过量施用的问题最为突出,其原因为:一是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紧张,而农产品需求刚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耕地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单产要不断提高,养分供应必须增加:另一方面开垦了大量存在障碍因素的边缘土地,耕地“占优补劣”现象也很严重。

新垦、新造农田肥力低下,不得不依靠肥料的高投入来支撑土地的高产出。

二是我国耕地培肥不够,肥力偏低。

由于复种指数高,长期连年耕作,土壤理化性状不良,保水保肥能力不足。

而我国豆科作物、绿肥种植面积小,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耕地缺乏足够的培肥,肥力偏低,形成了靠多施肥弥补的依赖性。

三是我国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民文化水平偏低,长期缺乏科学施肥指导,“大水大肥”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施肥不平衡。

减少化肥使用对农田健康和环境保护意义

减少化肥使用对农田健康和环境保护意义

减少化肥使用对农田健康和环境保护意义化肥的广泛使用在推动农业生产和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因此,减少化肥使用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保障农田健康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

在现代农业中,化肥使用量逐年攀升,虽然短期内提高了作物产量,但长期依赖化肥的种植方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大规模施用化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遭到污染,这使得减少化肥使用成为当今农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化肥对土壤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长时间施用氮、磷、钾等化肥,导致土壤酸碱度失衡,土壤结构劣化。

此外,化肥中许多无机成分溶解后进入土壤水分,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是维持土壤健康和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减少会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并可能导致作物品质降低。

与此同时,过量的化肥施用还会引发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积累,随着雨水灌溉或降水过程,这些有害物质可能侵入地下水系统,威胁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

通过减少化肥施用,能够有效降低这些潜在风险,从而维持水体以及土壤的健康。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没有健康的生态系统,农作物将面临病虫害的侵袭以及植被覆盖率的下降。

减少化肥使用,有助于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自然增虫、使用生物农药等方法改善农田生物多样性。

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土壤和植物之间良性互动,也提高了作物自身抵御病害的能力。

化肥流失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施用后,化肥中的养分常常随雨水流失进入水体,造成富营养化现象,导致水体泛滥的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体缺氧及其他生态问题。

实施更精细的施肥管理、采用替代产品、增加有机肥料使用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化肥流失,从而维护水体健康。

气候变化与化肥的关系也不容忽视。

氮肥的使用不仅对土壤造成影响,还会释放出温室气体。

从长远来看,转向更加生态友好的农业实践,采用减少化肥、采用轮作及间作等方法,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提升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小麦施用氮肥要点

小麦施用氮肥要点

小麦施用氮肥要点
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小麦的产量也有很大差异,所以每亩施氮量也就不同。

在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受土壤水分的限制,产量可以低到50千克每亩以下,高的也不过100千克/亩,在这种情况下,氮肥用量一般只需5千克氮每亩左右。

而在华北平原和有灌溉条件的西北地区,一般产量在200~400千克每亩之间,氮肥用量多在10~14千克氮每亩。

由于小麦的生长期较长,通常需要追肥,主要是追氮肥。

小麦的追肥数量与土壤肥力及基肥数量以及土壤水分状况有关。

在土壤肥力高或基肥施用较多有机肥的情况下,化学氮肥应主要用作追肥。

而在土壤肥力不高,或者在容易发生春旱的情况下,追肥不当容易产生贪青倒伏,反而减产,而一次作基肥施用通常比有追肥的情况下增产,氮肥利用率也有增加,并能减少氮肥损失。

小麦在一生的氮素吸收中,不同时期吸收的氮素在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粒数和粒重等)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如在分蘖期吸收的氮素(越冬、拔节)有利于增加有效分蘖,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

如在这一时期追肥,则追肥的氮量应在考虑到播种量、品种分蘖力以及土壤氮的矿化量等因素后加以调节,由于土壤氮素矿化量往往难以预测,但可以参考播种时耕层无机氮量。

第二个可能的追肥期是抽穗始期,这时氮素的有效供应常可能增加每穗的粒数。

在这一时期追施氮肥时可以适当配施生长调节剂CCC(矮壮素),以防倒伏。

小麦晚期追肥(抽穗到初花期)有时不但能提高产量,而且可以改进品质,但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防贪青迟熟。

除上述主要可能需要追肥的时期外,在有的地区还比较重视腊肥的追施,这常在基肥用量较少(特别是有机肥用量较少)的情况下施用,腊肥主要用有机肥料特别是人粪尿。

第1页共1页。

分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分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分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土壤肥力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而土壤肥力下降会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化肥过量施用和土壤质地退化等。

对于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1.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的风蚀和水蚀会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流失,造成土壤肥力持续下降。

尤其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土壤侵蚀现象更为严重。

2. 化肥过量施用化肥过量施用会破坏土壤的生物平衡,导致土壤微生物丰富度下降,土壤酸化和盐碱化现象加剧,影响土壤肥力水平。

化肥过量施用还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积累过高,对农产品产生负面影响。

3. 土壤质地退化土壤质地的退化也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土壤质地的退化会影响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使土壤中的养分难以保持,导致土壤肥力水平下降。

4. 土壤酸碱度失衡土壤的酸碱度失衡会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释放过快,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土壤肥力水平。

尤其在长期连作连种的情况下,土壤酸碱度失衡的情况更为突出。

5. 土壤固体颗粒破碎1. 实施合理的耕作制度要想应对土壤肥力下降,首先需要实施合理的耕作制度。

可以采用轮作、轮作休耕等措施,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保持土壤的肥力水平。

在农业生产中,要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化肥。

可以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需求量,科学施用有机肥、磷肥、钾肥等,避免化肥过量施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3. 加强土壤保肥保水要加强土壤保肥保水工作,通过施用有机物质、深翻土壤、覆盖地膜等措施,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保水能力,保持土壤肥力水平。

4.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要在耕地管理中落实轮作制度,避免长期连作连种的现象,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和土壤质地的退化,保持土壤的肥力水平。

在日常农业生产中,应重视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实施合理的耕作制度、科学施肥、加强土壤保肥保水、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和落实耕地轮作制度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基于农学效应和环境效益的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合理施氮量确定方法研究

基于农学效应和环境效益的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合理施氮量确定方法研究
域尺度上施氮量、土壤氮残留 量、硝态氮淋溶量和氨挥发量将分别下降 25.25%、20.17%、 27.89%和 38.80%。实地监测和模型模拟证明了小麦产量具有显 著的时空变异性,空间尺度产量波动率范围为-23.78%至33.07%, 时间尺度产量波动率为-57.07%至34.73%,这说明2%的产量变化 所引起的施氮量下降并不会造成区域范围大幅度减产,同时,2% 的产量变化在6 000-9 000 kg ha-1范围内也无显著地统计学意 义。
同样地,施氮量与传统经济效益、考虑环境成本的经济效益、籽 粒吸氮量、植株整体吸氮量、氮素利用率和氮平衡的影响均可 用一元二次方程表示。因此,通过这些指标可以确定七种不同的 最佳施氮量。
所有这些指标都有其自身的理论依据,因此,不同的指标应充分 考量其不同适用条件,例如,主要粮食产区应以获得最高产量为 目的,郊区农田应重点关注经济效益,但靠近水源地或生态保护 区的农田储备必须考虑环境效益。(2)华北平原施氮量与小麦相 对产量之间的关系符合曲线y=-0.0005x2 + 0.2476x + 66.95(R2=0.53),当施氮量为 247.6 kg ha-1 时,小麦相对产量 最大,产量可达7 203 kg ha-1。
其次,全面综述了华北平原小麦季氮肥施用产量和环境效应,论 述了区域尺度小麦合理施氮量。然后,改变传统的以农学效应为 主确定合理施氮量的思路,提出了基于环境效应的农田允许最大 施氮量研究方案。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作物产量一直是以往研究中确定最佳施 氮量的最常用指标。起初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 定施氮量,产量增加微乎其微甚至开始下降,这一关系可用一元 二次方程描述。
这一思路可以有效补充传统推荐施氮方法以考虑农学效应为主 的特点,为我国从环境角度考量化肥减量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分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分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分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土壤肥力是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供养能力的综合体现,是维持土壤肥沃和保障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指标。

随着土地的持续耕种和化肥施用,土壤肥力却逐渐出现下降的趋势。

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化肥过度施用、土壤侵蚀和贫瘠化、土地荒漠化,以及土壤微生物和有机物质的丧失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土壤肥力,保障农作物生长和发展健康的农业生产。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化肥过度施用化肥对土壤肥力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过量的化肥施用会导致土壤中养分的不平衡,有些养分过多,有些养分则不足,这不利于农作物的吸收利用,甚至对土壤造成污染。

过量的化肥施用会破坏土壤的生物活性,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活动,进而加剧土壤肥力的下降。

应对措施:适量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轮作休耕对于化肥过度施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合理施肥的原则,避免过量施用化肥。

可以通过土壤测试来确定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然后根据作物的需求量进行施肥。

可以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方式,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培养土壤微生物,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轮作休耕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土壤的污染。

二、土壤侵蚀和贫瘠化土壤侵蚀和贫瘠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不当的管理下,土壤容易遭受水土流失和风蚀,造成土壤肥力的流失和贫瘠化。

特别是在坡耕地和草场等地区,由于地势较为陡峭,土壤的侵蚀和贫瘠化更为严重。

应对措施: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合理化规划为了减缓土壤侵蚀和贫瘠化的问题,可以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比如梯田、梯林等。

植树造林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肥力。

在土地的合理化规划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避免在易受侵蚀的地区进行耕种和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轮作休耕等方式来保护土壤。

三、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一种特殊的土地退化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

农用化肥施用量减少原因

农用化肥施用量减少原因

农用化肥施用量减少原因农用化肥施用量减少的原因近年来,农用化肥施用量逐渐减少,这背后有着多种原因。

下面将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环境保护是农用化肥施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过量的化肥施用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量的氮肥和磷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的加剧。

土壤酸化会降低土壤的肥力,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水体富营养化则会引发藻类过度繁殖,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保护环境,农民们逐渐意识到减少化肥施用量的重要性,开始采用更为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经济效益也是农用化肥施用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们开始更加注重农业的效益。

过去,由于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农民们往往过量施用化肥,希望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过量施肥并不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农民们逐渐减少了化肥的使用,转而注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农业可持续性也是农用化肥施用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农业可持续性强调农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过量的化肥施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破坏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们开始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如精准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用化肥施用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性三个方面。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民们逐渐意识到减少化肥施用量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化肥减量调研报告

化肥减量调研报告

化肥减量调研报告化肥减量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化肥减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减量措施和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调研方法1. 网络调研:通过互联网搜索,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了解化肥减量的理论和实践。

2. 实地调研:前往农田、农户、农资供应商等地进行实地走访,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

三、调研结果1. 化肥减量的理论基础:化肥减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土壤肥力管理、农产品营养需求平衡、施肥技术创新等方面。

通过合理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微量元素补充等手段,实现化肥的减量。

此外,培肥、轮作、翻地等措施也能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2. 化肥减量的实践经验:在我国,化肥减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部分地区采用减量施肥技术,较大程度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同时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有机农业的发展也是一种化肥减量的方式,通过有机肥和生物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对化肥的需求。

3. 化肥减量的挑战和问题:尽管化肥减量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民的意识和习惯需要改变,他们往往习惯大量投入化肥以求高产。

其次,农业生产模式仍然倚重化肥,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较高。

此外,缺乏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也是制约化肥减量的因素之一。

四、调研建议1. 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化肥减量意识和技能。

2. 优化施肥技术:推广和应用减量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3. 支持科研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发展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4.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政策的引导和约束,通过激励措施和惩罚机制,推动化肥减量工作的开展。

五、总结化肥减量是保护环境、提高农田质量和农产品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通过加强宣传和培训、推广减量施肥技术、支持科研创新和制定相关政策,可以进一步推动化肥减量工作的开展,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减少化肥用量的几项措施

减少化肥用量的几项措施

减少化肥用量的几项措施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化肥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减少化肥用量已经成为当今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之一。

那么,如何能够有效减少化肥用量呢?下面就来介绍几项减少化肥用量的措施。

第一,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减少化肥用量的关键。

农田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所需的肥力也会有所不同。

在施肥之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养分含量检测,确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及作物的需肥量,然后根据测定结果科学施肥。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充分满足作物的需肥量,避免了过量施肥,从而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

第二,优化种植结构。

合理的种植结构可以降低对化肥的需求量。

通过科学的种植结构调整,可以使不同作物的种植面积得到合理分布,达到作物轮作和间作的效果,从而降低了对某一种肥料的需求量,达到减少化肥用量的目的。

推广有机肥的使用。

有机肥可以完全或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小,且对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养分的释放有较好的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有机肥的使用,可以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减轻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第四,改善土壤质量。

改善土壤质量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施用石灰、磷肥、有机肥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从而降低了对化肥的依赖。

第五,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和掌握,可以使农民更好地利用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运用科学施肥知识,科学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科学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

减少化肥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合理施肥、优化种植结构、推广有机肥、改善土壤质量和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等多种措施综合应用,才能够达到减少化肥用量的目的。

希望农业生产者和政府部门能够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减少化肥用量的工作,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减少化肥用量的几项措施】1、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以及施用有机肥等能有效地减少化肥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经济 2007.9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华北平原为例马骥蔡晓羽内容提要:本文以河北省和山东省的3个农业县8个村200个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建立Logit 二元选择模型对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时降低氮肥施用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意愿的因素除了家庭收入、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等基本的特征变量外,还主要有农户对化肥施用是否过量和化肥施用是否有污染的认识、是否接受过农业推广站提供的施肥指导、是否施用有机肥以及农户对待风险的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基于这些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引导农户合理施肥、降低氮肥施用量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户施肥量意愿华北平原 Logit模型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中国化肥产业的发展,农用化肥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上的施用量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中国农用化肥总施用量已达到4636.6万吨(其中,氮肥占到56.57%,磷肥占到24.52%,钾肥占到18.72%)。

从区域的角度看,中国大部分地区化肥施用量已经接近或者超过适宜用量,有些地区的施用化肥甚至已达到极限(李禾,2004),尤其是氮肥施用过量的问题更为严重。

由于中国粮食作物的规模化生产程度较低,专业化服务不足,农户依然是粮食作物的主要生产者和化肥的主要施用者。

农户在化肥施用的过程中,具有过量施肥的趋势和化肥利用率低等特征(蒋自立,1997)。

过量施用化肥不仅会引起农户生产成本增加,而且还会对土壤、水资源、大气等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品质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王艳群,2005;陈同斌,1998)。

因此,如何针对化肥施用过量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户进一步降低化肥施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多学者(例如卢迈,1987;张欣,2005;张广胜,1999;等)对农户经济行为进行了研究,认为农户的经济行为目标、收入水平、市场化程度以及兼业化行为等,对农户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和结构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学术界对农户的化肥施用行为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研究。

张红宇等(2004)对中国农户化肥购买和施用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化肥的价格、农产品价格以及农户的生产经验是影响农户化肥施用量的主要因素。

Nunez et al.(2004)采用Logit模型对农户预期收益、是否施用有机肥、农户年龄、地区等因素对美国Missouri 和Iowa地区农户的有机肥施用意*本文系农业部“948”项目(2006-G60)、中德教育合作项目“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2004-2008)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9 -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愿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以上因素均对农户有机肥的选择产生显著的影响。

此外,Roberts et al.(2003)、Joseph et al.(2005)和 Huang(2004)还对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降低农户氮肥施用量的保险政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实施对棉花和烟草的化肥保险政策并没有带来产量的减少,却降低了农户对于增加化肥施用量的意愿。

综观以上学者的研究,虽然对农户经济行为和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决定因素分析颇多,但针对中国农户化肥施用过量问题的研究却鲜见于文献。

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针对中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氮肥施用过量问题,实证研究华北平原农户降低粮食作物上氮肥施用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引导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选择(一)研究假设与影响因素农户经济行为理论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以西奥多·舒尔茨为代表的“利润最大化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在传统农业(在有机械动力、化肥、生物技术投入以前)中,农户对资源做出了最佳运用,他们所进行的商业活动具有“在一个非常发达的、倾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由一个既是消费单位又是生产单位的居民所组织的货币经济”的特征,因此,农户是理性的,当农户面临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时,他会选择那个能给他或他的家庭带来效用最大化的方案。

而后来发展起来的“风险厌恶理论”引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拓展了“利润最大化理论”。

它假定农户是追求期望目标最优化的经济单元,并考虑到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因此,农户经济行为中表现出的一些表面上看似不合理的行为,实质上是出于“避免灾难”的理性考虑。

本文以“利润最大化”和“风险厌恶理论”作为研究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的基本理论基础,并假定当氮肥施用过量给农户或他的家庭带来的效用并非最大化时他才愿意降低氮肥的施用量,而农户对农业生产和生活中面临风险的态度会影响到农户粮食生产中对施肥量的理性决策。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前述对农户“利润最大化”及“风险厌恶”的探讨,本文将影响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的主要因素分为以下六个方面:(1)农户个体特征。

农户个体特征,主要是指农户家庭中农业劳动力的文化教育程度等。

从理论上说,农业劳动力的文化教育程度越高,农户对氮肥施用是否过量以及氮肥施用过量对粮食作物产量影响的判断也越清楚,因而对降低氮肥施用量的意愿也越强。

(2)农户家庭收入。

化肥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理性的农户对化肥施用量的决策也必然受到农户收入的约束。

一般认为,随着农户收入的增加,用于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也将增加。

但是,本文认为,在考虑收入对化肥施用量的影响时,也必须考虑到农户收入来源的结构。

一般来讲,在农户家庭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如果其家庭种植业收入占的比重较大,则其对农业生产性收入的依赖性越高,从而化肥施用量也会越高。

(3)农户对待风险的态度。

由于中国农户家庭同时承担着生产经营风险和生活风险,当前,农户主要面临着作物产量、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和经济政策的变异性(郑宝华,1997),但在中国农村地区,正规风险规避机制基本上处于缺失状态,农户主要依靠社会网络内风险统筹、跨时期收入转移、生产经营中的保守行为等非正规风险规避机制来规避风险(马小勇,2006)。

因此,那些具有风险规避态度的农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投入持谨慎态度,对降低氮肥施用量的意愿也相对较低。

(4)农户是否接受过化肥施用方面的技术指导。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推广机构已经成为中国农10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1户在施肥等农业生产环节中重要的技术指导者,随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和完善,它为农户所提供的施肥科学知识和施肥技术必然会促进中国农户施肥合理化。

因此,农户接受过化肥施用方面的技术指导,则其降低氮肥施用的意愿就会提高。

(5)农户对氮肥是否施用过量以及过量施肥是否会造成污染的认识。

从理论上说,如果农户对当前粮食作物上的氮肥是否施用过量能够做出准确判断,则根据理性选择和效用理论,农户会以“利润最大化”原则作为施肥量的决策依据,即如果农户认为自家种植粮食作物的氮肥施用已经过量,则他们应具有较高的降低粮食作物种植时氮肥施用量的意愿。

而农户如果认识到在农业生产中过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则他们也愿意合理施用化肥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反之,如果农户认为环境与粮食生产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或对过量施肥是否会导致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缺乏认知,那么,他们就缺乏降低粮食作物种植时氮肥施用量的意愿。

(6)是否施用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的投入能改善农业内部物质循环和提高土壤养分,是化肥的一种替代品。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部分畜牧业发达地区农户也逐步采用商品有机肥来替代化肥。

如果有机肥料投入多,则农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二)Logit 模型通常选择Logit 模型用于因变量为分类变量的回归分析,把分类的因变量通过Logit 转换成分类变量的概率比。

由于本研究中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的意愿涉及的因变量是一个二分离散选择变量(愿意与不愿意),因此,本研究建立二元选择模型对影响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

在本文中,因变量的取值只有两种可能,为方便起见分别记为1和0(愿意:Y=1;不愿意:Y=0)。

假定i x 是影响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意愿的主要因素(自变量),P 表示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则线性Logit 模型有如下形式:01122i i i P Logit(P)=Ln()=β+βx +βx ++βx +ε1-P"" (1) (1)式中,0β是截距参数,i β(i=1,2,,n)""是回归系数,i x (i=1,2,,n)""是影响该选择行为的解释变量,i ε是误差项。

更为一般的(1)式可转换为:012i i P =exp(β+βx+βx βx )1-P++"" (2) 整理式(2)式,可得到(3)式,即第m 个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的概率为:m 01122n n 1P =1+exp(β+βx +βx βx )++"" (3) (3)式中解释变量分别为:x 1为农户家庭种植业收入比重(%),x 2为家庭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①,x 3为粮食作物上是否施用有机肥(是=1,否=0),x 4 为农户认为氮肥施用是否过量(是=1,否=0),x 5为农户认为过量施肥是否会导致污染(是=1,否=0),x 6为农户对待风险的态度(规①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文盲人口数×0年+小学人口数×6年+初中人口数×9年+高中人口数×12年+大专及以上人口数×15年)/农业劳动力人口数。

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避=1,偏好=0),x7为农户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推广站提供的施肥技术指导(是=1,否=0)。

其中,本文以采用“收益不大,但不会有风险的技术”代表农户在接受农业生产技术时的风险规避态度,以采用“收益很大,但风险也很大的技术”代表农户在接受生产技术时的风险偏好态度,并以此反映农户在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中的谨慎态度。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一)数据来源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笔者2006年3~4月针对华北平原农户化肥需求行为所做的分层抽样农户调查,调查样本数据主要包括河北省高碑店市、抚宁市和山东省曹县的4个乡镇8个行政村的农户入户调查数据,有效样本容量为200户。

(二)样本基本情况样本地区农户家庭平均人口数为3.61人,其中,农业劳动力为2.77人,农业劳动力占家庭人口数的比例平均为76.73%;样本地区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42.57岁,说明农业劳动力以中年人为主;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0年,略高于小学文化程度,说明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户人均耕地面积为1.46亩,说明样本地区农户种植规模相对较小;样本地区农户家庭的平均地块数为3.2个,表明样本地区农户的种植业相对比较分散;样本农户2005年家庭平均总收入为23445元,人均总收入为6494元,且农户家庭之间年收入差异相对较大;样本地区农户家庭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收入和种植业收入为主(其中,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收入占35.64%,养殖业收入占5.77%,农业劳动力农闲季节外出务工收入占52.40%,其他收入来源占6.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