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探析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探析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探析摘要:事关广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切身利益的绩效考核制度正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如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绩效考核的目的,怎样处理不合格和低效末位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如何发放等,亟须解决,这样才有利于保障教师工资,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教人[2008]1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现在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已经着手实施。
但是,有些问题还不甚清楚,需要做些商讨。
一、绩效不是考核出来的而是管理出来的《指导意见》的主题思想很明确,就是通过“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对教师绩效进行“考核”,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单纯强调绩效考核的绩效管理系统,这样做有可能事与愿违。
因为绩效考核反映的是一个人过去的绩效,仅对教师一段时间内的绩效进行的总结性评价,而不是着眼于提高未来的绩效,尽管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绩效考核所牵涉的利益最大、所占分量很足,单独来看也是最难实施的部分,毕竟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只有实行系统的绩效管理,才能带来未来绩效的提高,才能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学校的竞争优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所以,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是不同的,《指导意见》混淆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内涵与意义,过于强调“绩效考核”,是典型的“绩效考核主义”。
(一)教师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1人性观不同绩效考核主义把人性看作是“恶”的,认为多数人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才能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把教师当作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工具,只有通过“考核”才能促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这很显然是片面的。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调研报告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绩效工资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也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我们了解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情况在不同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一些发达地区,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已经比较普遍,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还比较落后。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支持程度的不同所导致的。
我们发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对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绩效工资的实施,教师们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一些地区的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标准过于简单,只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而忽略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这种情况下,教师们可能会出现为了追求高分而不断地进行“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的职
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确保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估的探讨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估的探讨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估的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其工作绩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因此,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对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估现状分析1. 教师绩效评估主要内容单一目前,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估主要侧重于教师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等方面。
虽然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师的工作情况,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工作量难以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也难以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态度。
2. 绩效评估标准不够明确有些学校在制定教师绩效评估标准时,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工作特殊性和个体差异,导致标准过于模糊,难以评判。
同时,一些学校在绩效评估中过于注重教师的工作量,而忽视了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估。
3. 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在教师绩效评估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存在主观关系,导致绩效评估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此外,由于对教师的绩效评估标准尚不够完善,一些教师为了应对绩效评估,甚至出现了“突击”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估探讨1. 完善绩效评估标准体系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估应从多方面进行,如教师的教学效果、工作量、工作效率、态度、学习与发展等。
在绩效评估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工作特殊性和个体差异,确保绩效评估标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2. 加强绩效评估过程管理在绩效评估过程中,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教师的工作目标,规范教师的工作行为。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反馈机制,及时向教师反馈有关信息,帮助其改进工作。
3. 强化绩效评估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学校应建立公开透明的绩效考核机制,严格遵循绩效考核标准和程序,确保绩效评估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听取教师对绩效评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其改进工作提供支持。
对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探讨
对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探讨在近十几年的义务教育改革过程中,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一直是改革的重要部分。
在义务教育系统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建立了教育管理体系,教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之后,对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尤为重要,以保障义务教育系统的高效发展。
绩效考核评价是以教师的实际行为及其过程评价的,着重考核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表现,是一个客观实证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可信度。
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重点应当放在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技能上,如教师对课程的深入理解、执教能力、实践能力和教育促进能力等。
另外,也应该考核教师在传播学科知识、管理教室、处理学生问题以及组织活动等方面的能力。
绩效考核评价是一个客观实证的过程,不应受任何无关因素的影响。
考核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实际表现和绩效结果,其中应该安排一定比例的外部因素,如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调查结果,以便更好地反映学生及其学习状况。
此外,还应当考核教师的精神领袖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以及教师的社会价值观、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等能力。
在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时,有必要考虑到媒介影响因素,包括教师时间安排、上课数量、处理课堂纪律的方式等。
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教育绩效考核的非可测因素,如教师的激情、吸引力、表达能力等。
因此,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实施应当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以反映考核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最后,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实施必须以各方利益为核心,不仅考核教师的工作成效,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服务的实施,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表现,而应实施多维度的考核,以充分照顾教师及其他方面的利益。
总之,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既是义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核教师工作态度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可以因改革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与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应当把握好这一考核方式,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中,为学校及其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探析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探析摘要:事关广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切身利益的绩效考核制度正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如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绩效考核的目的,怎样处理不合格和低效末位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如何发放等,亟须解决,这样才有利于保障教师工资,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教人[2008]1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现在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已经着手实施。
但是,有些问题还不甚清楚,需要做些商讨。
一、绩效不是考核出来的而是管理出来的《指导意见》的主题思想很明确,就是通过“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对教师绩效进行“考核”,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单纯强调绩效考核的绩效管理系统,这样做有可能事与愿违。
因为绩效考核反映的是一个人过去的绩效,仅对教师一段时间内的绩效进行的总结性评价,而不是着眼于提高未来的绩效,尽管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绩效考核所牵涉的利益最大、所占分量很足,单独来看也是最难实施的部分,毕竟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只有实行系统的绩效管理,才能带来未来绩效的提高,才能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学校的竞争优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所以,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是不同的,《指导意见》混淆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内涵与意义,过于强调“绩效考核”,是典型的“绩效考核主义”。
(一)教师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1 人性观不同绩效考核主义把人性看作是“恶”的,认为多数人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才能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把教师当作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工具,只有通过“考核”才能促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这很显然是片面的。
浅析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与对策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会议决定从2009 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教师绩效工资。
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既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也是用人制度的改革,它使教师管理从“身份管理”向“绩效管理”转变,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与《意见》发布同期,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教人[2008]1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的主题思想很明确,就是通过“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
教师绩效工资实施的关键是要对教师实施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绩效管理问题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改革中的热点话题之一。
但在实践中,由于具体的绩效管理办法国家没有统一的模式,一方面给予广大学校更大的管理自主权,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具体可参照的绩效管理与考核标准,各地学校都处于一种观望状态,有的学校仍然平均分配,有的学校只是简单制定了一个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具体绩效考核并没有可行的办法,落实绩效考核执行效果却不理想。
1.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绩效,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理解。
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说法。
学者们对绩效概念的界定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潜能。
上述3种观点中,“结果观”和“行为观”提出较早,发展的也相对比较成熟,“潜力观”提出的较晚,目前还没有被普遍接受。
绩效观点的发展表现了人们对绩效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应该采取较为宽泛的绩效定义,即绩效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结果、工作行为、工作态度或工作能力。
实际上,中国目前的大多数组织经常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衡量员工的绩效。
教师绩效考核问题及改进保障措施
教师绩效考核问题及改进保障措施引言教师绩效考核是衡量教师工作表现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整体绩效。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绩效考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保障措施,以期提高教师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问题1:考核指标单一目前,很多学校在教师绩效考核中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其他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这种考核指标单一的做法容易导致教师的教学行为偏向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解决方案:1.引入多元化指标:应在教师绩效考核中引入多元化指标,如学生参与度、课堂互动、创新教学方法等,以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
2.细化指标权重:根据学校的教育特点和发展目标,科学地制定各项指标的权重,使各个指标都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评价。
问题2:考核依据不透明在教师绩效考核中,往往缺乏明确的依据和标准,导致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这不仅容易引发教师之间的不满和矛盾,还会影响学校的整体稳定和发展。
解决方案:1.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学校应制定明确的教师绩效考核标准,并向教师公开,使每个教师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被评价的依据。
2.公开透明的考核过程:学校应确保教师绩效考核的过程公开透明,通过公示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建立起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机制。
问题3:考核结果对教师个人发展缺乏指导性目前,教师绩效考核的结果往往只停留在评价的层面,缺乏对教师个人发展的指导和引导。
这也使得教师在工作中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解决方案:1.提供个性化发展方案: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为每位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包括培训计划、进修机会等,以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2.建立导师制度:学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为新任教师分配有经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提供帮助和支持,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结论教师绩效考核是评价教师绩效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考核指标单一、考核依据不透明、考核结果对教师发展缺乏指导性等。
教师绩效考核问题及改进保障措施探讨
教师绩效考核问题及改进保障措施探讨引言教师绩效考核是一种对教师教育工作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它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评估指标不全面、评估方式不科学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探讨相应的改进保障措施,以确保教师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问题分析1. 评估指标不全面目前的教师绩效考核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教师的专业素养。
这种偏重学业成绩的评估方式容易导致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教育目标。
我们应该引入更全面的评估指标,包括学生综合素养、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等,以完善教师绩效评估体系。
2. 评估方式不科学当前的教师绩效考核往往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我们需要发展科学的评估方式,例如结合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以减少主观性评价的偏见,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考核结果影响教师积极性由于教师绩效考核结果与晋升、奖惩等利益挂钩,很多教师对考核结果产生过于重视的心理压力,降低了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引入多种激励机制,例如提供绩效奖励、职业发展机会等,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改进保障措施1. 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包括学生综合素养、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量化和定量评估指标,全面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推行多元评价方法除定性评价外,我们应该加强定量评价的使用,例如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提供客观的评估数据,减少主观性评价的偏见,从而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 建立公正公平的评估机制为了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估机制,包括评估权责的明确、评估程序的透明、评估结果的公开等。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绩效考核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不仅对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提升。
然而,当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考核评价标准不明确、考核内容单一、考核方式单一等,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难以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质量。
因此,开展一项研究式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探讨如何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当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
三、研究内容1.分析当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包括考核评价标准不明确、考核内容单一、考核方式单一等,阐述这些问题对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
2.探讨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2)扩大考核内容的范围,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3)加强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应用,为教师提供改进的动力。
3.结合实际情况,对提出的对策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探讨实施对策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总结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为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高绩效考核的对策,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于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本研究为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个人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对策和建议,有助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对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探讨
对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探讨义务教育阶段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也是关乎国家未来的重要阶段。
同时,义务教育教师是这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力量之一。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教师的工作重心需要不断调整及优化,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因此,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目的是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科水平和工作绩效,并通过评估结果对教师进行激励或改进,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同时,绩效考核评价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发挥专业水平的机会,也可以为优秀的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保证教师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也有更大的动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完成义务教育的使命。
二、绩效考核评价的实施目标和方法绩效考核评价的实施让教师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职业生涯,在改进和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追求。
绩效考核评价中一些相对合理的指标体系,例如:教师教学质量的客观指标、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教师专业能力指标等,能够客观地评估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职业素质。
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科学与实用是保证评价结果真实、公正、具有可操作性的保证。
1、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基于观察、专家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维度,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师的评价。
同时,应该着重重视学生的评价,因为学生是直接接受教育的人群,他们的评价更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效果。
2、成果为导向:教师的评价重点不应该只关注教学的过程,但同时也不应忽视结果。
结果导向性的评价可以更好地评估教师的工作成效。
3、持续改进:绩效考核评价应当是一项持续的过程,不断地让教师立足于现有成绩,寻找可以改进的方面,推动自身不断突破,更好地适应教育实践的需求。
四、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中的一些争议问题在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争议问题,如何避免和解决这种问题,需要考虑和解决以下一些问题:1、如何避免评价降为异化:教育教学中充满了多元化的因素,因此绩效考核评价也不能只关注成绩、奖项等表面的考核,否则就容易降为形式化的考核。
教师绩效考核问题及改进保障措施
教师绩效考核问题及改进保障措施引言教师绩效考核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工作绩效的一种重要手段。
然而,当前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考核内容不科学、考核标准不明确、考核方法不全面等。
为了改进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绩效,本文将探讨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保障措施。
问题分析1. 考核内容不科学当前教师绩效考核通常只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态度和教学效果。
这种以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考核方式存在着片面性和不全面性。
2. 考核标准不明确教师绩效考核标准缺乏明确的界定和细化,导致评价不准确和不公正。
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使得评委在评价教师绩效时存在主观性和任性性。
3. 考核方法不全面目前教师绩效考核往往只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而忽视了定量评价的重要性。
定性评价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定量评价可以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绩效。
改进保障措施为了解决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保障措施:1. 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和内容为了使教师绩效考核更加科学和全面,我们可以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和内容。
不只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指标,还可以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评价。
2. 建立明确的考核流程和评价体系在教师绩效考核中,应建立明确的考核流程和评价体系,包括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并制定评委评分细则。
只有在明确的基础上,才能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绩效。
3. 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教师绩效考核应该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定性评价可以帮助评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而定量评价可以具体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进步。
4. 增加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绩效,学校应该增加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和活动,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浅谈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宁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17期摘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是绩效工资分配的基础,是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关键环节。
文章针对目前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对策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是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对于依法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教师地位,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既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也是用人制度的改革,它使教师管理从“身份管理”向“绩效管理”[1]转变,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截至目前,各省市均已经制定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和方案,并逐步落实,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拥护和支持。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是争议不断,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学校的绩效考核上。
一、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的涵义绩效工资(performance related pay),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Appraisal relate Pay),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事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2]。
在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三部分构成,绩效工资又分为基础性(占70%)和奖励性(占30%)两部分。
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相联系,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只要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教师就可以全额发放。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利弊分析
二、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3、互动公平(个体对尊严级尊敬的感知程度)
贝斯(Bies)和莫格(Moag)于1986年开始注意分配结果实施过程 中人际互动对公平感的影响,他们称之为互动公平,也称为交际公 平。个体关注的重点是程序实施过程中如何被对待的感觉。
格林伯格(Greenberg)又提出互动公平分成两种: 人际公平:权威或上级尊重员工、态度诚恳
实施办法不一,而且政策目标侧重宣传提高待遇而不
是依绩效拉开差距。面对这种情况,上级部门和权威
专家并没有主动向教师宣传政策目标,解释各解答教
职工的疑问。
2、信息公平:各学校的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由学领导
集体研究后,报主管部门批准,没有向教职工公布具
体的内容和制定程序、执行过程、业绩统计数据及评
估标准、程序、结果,没有做到信息公开。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概述 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基于公平理论的教师绩效工资分析 教师绩效工资的分析结果和改进策略
一、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概述
1、绩效工资的发展过程
缘起
绩效工资源自于泰罗的“计件工资制”,按工人 做出的努力来付酬,以克服磨洋工现象。
经济领域
改革开放后在经济领域,基于按劳分配原则引入 绩效工资制,极大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由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方法。)
二、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绩效工资是基于激励目的而实施的一种人事工资制度,强 调经济收入对人的激励作用,这是传统激励理论的关注的 重点。20世纪中期开始了对公平的探讨,公平理论重视人 的主体性和内在激励性,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被具有高素 质员工的组织广泛接受和应用。
公平理论
分配公 平
➢ 2008年12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实施绩效工资政策的指导意见》, 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教师绩效考核问题及改进保障措施探讨
教师绩效考核问题及改进保障措施探讨引言教师绩效考核是学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教师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绩效考核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公平性、科学性、主观性等。
本文将探讨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保障措施。
问题分析1. 公平性问题教师绩效考核中存在公平性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由于教师间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教师的工作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了教师绩效的评估结果的公正性。
2. 科学性问题教师绩效考核应该以科学的评估方法为基础,但目前仍存在部分学校在绩效考核中过于依赖数量化指标,而忽视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的评估。
3. 主观性问题教师绩效考核过程中,评估者的主观意识和个人喜好也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客观全面。
改进保障措施为了解决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需要采取以下改进保障措施。
1.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应该避免单纯以数量化指标为依据,而应该综合考虑教师教学质量、学术成果、教学创新等多方面的因素,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
2. 规范评估程序评估程序应该规范化,确保评估过程的透明公开。
评估者需要被培训,提高其评估能力和客观性,避免个人主观偏见的影响。
3. 优化资源配置学校应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提供公平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确保教师间的资源分配平等,避免因资源差异导致的评估结果的不公正。
4. 引入同行评估机制引入同行评估机制,让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评估。
通过同行评估的结果,可以更客观地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5. 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支持,提供各种培训资源和机会,使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并利用这些培训资源,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
结论教师绩效考核问题的存在,给学校的教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思考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思考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思考》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系统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义务教育学校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创新——绩效工资制。
绩效工资制是一种以老师的业绩和表现为基础,激励老师发挥自我潜力,并对他们在教学中的表现进行适当补偿。
义务教育学校开始采取绩效工资制后,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更好的教学环境,也能得到家长和教育部门的认可,但是,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相较于其他行业,义务教育学校的老师绩效考核更加复杂。
因为在教育系统中,老师的绩效不仅要受到学生的表现考核,还要受到家长的口头评价;而且,教学内容的改变也会影响老师的绩效考核结果。
其次,义务教育学校的绩效工资考核要求也不一致,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绩效奖励体系,老师所受到的绩效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在这样一个条件下,老师的绩效工资往往由学校的规定决定,容易导致绩效工资不够有利。
此外,义务教育学校的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对老师本身能力、学生表现、家长反馈等方面的考量,老师拿到的绩效工资有可能因此出现较大的变动,这无疑给老师带来了不确定性。
此外,义务教育学校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时,存在着绩效工资
的公平性问题,因为每个学校的老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水平会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评价某位老师表现的标准也会变得模糊不清,往往存在着公平性问题。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问题,缺乏可靠的考核指标、公平性问题、工资的不稳定性等问题均需要引起重视。
因此,义务教育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可行的工资政策,重新审视绩效工资的分配标准,以实现绩效工资的公平分配。
绩效工资背景下的教师绩效考核问题探析
教师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分析石桥镇第二小学郭玉林在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三部分构成,绩效工资又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
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相联系,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只要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教师可以全额发放。
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
可见,无论基础性绩效工资还是奖励性绩效工资都是与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
“德、能、勤、绩”是评价教师绩效的主要考察指标。
”“德”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人格、道德等的影响力和教育,可以依据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的行为来进行测评。
“勤”主要指工作量和工作出勤、超课时等表现。
“绩”主要指工作业绩和教学成果,包括完成教学工作的情况、教学质量、学生成绩、教学效果等。
“能”则主要是依据教师的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教育教学能力、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等来鉴定。
还有其他的一些评价如学历、职称、工龄、继续教育等。
这些评价虽然可以反映教师的绩效,但是各个指标的量化却很难实现。
从根本上说,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是一种“优绩优酬”的激励措施。
虽然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但这个过程充满了偶然性、可变性和情境性,所以在教师的业绩、师德等方面难以进行正确而恰当的评定。
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的落实依赖于有效的教师绩效考核和评价制度,但是我国现行的教师考核制度普遍存在着考核观念问题,实际操作问题,。
确立全面的教师绩效考核内容,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以及协调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才能使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更加合理和完善。
一、学校绩效考核的现象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重点是切实做好学校绩效考核,这不仅事关教师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绩效工资激励功能的体现。
但是,在已经推行绩效考核的义务教育学校,广大教师对其效果却褒贬不一,许多学校并没有收到预期激励的效果。
(一)观念问题首先,多数学校不想改变原有的分配机制,倾向于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似乎这样比较公平,便于操作,也不易产生矛盾。
对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探讨
对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探讨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担负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任。
作为一个完美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考核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方法、意义,以及其中的挑战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一、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方法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是一种通过客观考核教师工作表现和教学质量的绩效评估方法,它是一种目标衡量和每年两次考核的绩效考核方法,旨在对教师授课质量、学生学习表现、教学管理技能和教职工作态度进行有效评价。
1、实施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帮助考核者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得出更有效的结论,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2、现场观察对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还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来实施。
实地观察考核者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记录教师授课思路、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
3、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评估中可以考察教师课堂控制能力、课堂表现和课堂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发展以及知识能力的提升。
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意义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精细化管理,保证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改进教师工作效率,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1、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有利于建立全过程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工作绩效受到充分考核,义务教育质量会大大提升,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2、改进教师工作效率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还可以激励他们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客观的评估和合理的奖励机制,义务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将得到显著提高。
三、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挑战和可能的改进措施1、资源分配问题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存在一些挑战,其中资源分配问题是其中之一。
对义务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义务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首先,为了深入了解义务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情况,我们对某市20所中小学和10所幼儿园进行了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下是具体调研分析报告:一、绩效工资制度推行效果整体不佳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效果整体不佳。
约有65%的受访者表示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其中,绩效支付的额度相对较少,仅有8-10%的工资,远低于预期的20%左右。
此外,许多教师认为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存在问题,对绩效支付的结果存有疑虑。
二、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在绩效考核指标方面,我们发现突出的指标主要是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成果等,而对于其他方面的工作正常履行并没有足够的表现权重。
这种指标突出的考核,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明显不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大多数。
教科主任、任课教师之间的工作分工不同,都有各自的工作重点和工作重心,单一的教学考核标准很难全面反映出教师的整体表现。
三、缺乏具体的绩效激励手段在具体的绩效激励手段方面,多数受访者认为校方制定的奖励措施较为单一,缺少具体激励措施。
一些教师认为,想要获得绩效工资,必须要额外付出很多劳动力,同时奖惩制度也不够明确,较少实行鼓励和惩罚并重的政策,这也成为了一些教师对于绩效工资制度的不积极因素。
四、响应社会公正和自我意识在社会上,绩效工资也被标榜其高质量教育和公正的奖励方式。
但从实践的情况分析来看,高质量的教育也需要有保障机制的支撑,家长、学生和学校的讲授也应有更大地反馈,教育资源等等也应该有严格的管理。
再就是自我意识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提高自我教学技能,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可以提高教师在实践中的价值。
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的场景考虑,基于单一的考核标准,或是缺乏公正、缺乏奖励机智,这些都会导致绩效工资制度的失败。
因此,一些课程优化、教育技能的培训提升、人才引进等合理措施也应当逐渐被行业重视。
综上所述,义务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探析摘要:事关广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切身利益的绩效考核制度正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如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绩效考核的目的,怎样处理不合格和低效末位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如何发放等,亟须解决,这样才有利于保障教师工资,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教人[2008]1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现在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已经着手实施。
但是,有些问题还不甚清楚,需要做些商讨。
一、绩效不是考核出来的而是管理出来的《指导意见》的主题思想很明确,就是通过“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对教师绩效进行“考核”,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单纯强调绩效考核的绩效管理系统,这样做有可能事与愿违。
因为绩效考核反映的是一个人过去的绩效,仅对教师一段时间内的绩效进行的总结性评价,而不是着眼于提高未来的绩效,尽管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绩效考核所牵涉的利益最大、所占分量很足,单独来看也是最难实施的部分,毕竟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只有实行系统的绩效管理,才能带来未来绩效的提高,才能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学校的竞争优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所以,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是不同的,《指导意见》混淆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内涵与意义,过于强调“绩效考核”,是典型的“绩效考核主义”。
(一)教师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1人性观不同绩效考核主义把人性看作是“恶”的,认为多数人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才能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把教师当作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工具,只有通过“考核”才能促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这很显然是片面的。
绩效管理的人性观是“善”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是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实现教师自身价值也是目标,重要的是当学校利益与教师自身利益趋于一致时,教师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能够在被激励的条件下自觉地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内容不同绩效考核仅强调教师的绩效结果,并且只在特定时间(一般在学期末)进行,强调教育教学任务结束后的评价。
而绩效管理包含的内容更丰富,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着重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在教育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对教育教学目标的沟通,强调任务过程中教育教学信息的分析,任务结束后教师行为、思想和效果的总结与改进,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伴随着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强调的是事先的沟通与事后的反馈。
3目的不同绩效考核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考核”,掌握每个教师的工作情况,以便于做出某些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教师人事制度”决策,“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而绩效管理除了有以上的作用之外,绩效管理的结果更多的是用于开发教师教育教学潜能、培养教师教育教学的技能与技巧,使教师认识到自己成功与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帮助教师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进一步提高绩效。
其更深层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推动教师个人的行为表现,引导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从每个人到各个部门,共同朝着学校教书育人的目标迈进。
4效果不同绩效考核按照教师的业绩进行奖励和惩罚,因而考核过程常常使教师感到紧张、产生反感,难免有的教师在考评的过程中弄虚作假,使绩效考评的结果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真实的情况。
而绩效管理在考核结果之后,还要针对教师的情况对其评估结果进行诊断和反馈,帮助教师认识和改进自己,从而真正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
(二)教师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联系虽然教师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有许多区别,我们必须承认,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效的绩效考核有赖于整个绩效管理活动的成功开展,而成功的绩效管理也需要有效的绩效考核来支撑。
从管理的角度看,通过教师绩效考核可以为学校的绩效管理提供很多基本信息和资料,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从而帮助学校获得理想的绩效水平,提高整个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
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通过绩效考核来肯定教师过去教育教学的绩效使教师增强自信,同时找出不足及时给予教师反馈,使教师明了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给予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正是绩效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
总之,单纯强调绩效考核的绩效管理系统就如同一个没有润滑油的发动机一样,转得越快越急,摩擦就越大,对机器的伤害也就越大。
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的目的不是为了“绩效”,而是为了通过绩效的认定从而为义务教育事业服务,它的目的不在于考核本身,而在于提高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战略目标。
绩效考核只是一个衡量手段,在绩效管理环节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以教育教学的计划为标尺,来评判教师的行为、态度和结果,另一方面又根据这些评价结果,对教师的优缺点、强弱项做出翔实的归纳与总结,为进一步改进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高绩效不能纯粹靠考核,而是包括绩效考核过程在内的绩效管理系统。
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什么从《指导意见》中分析,绩效考核的目的大致有以下三个,有些目的是非常有益的,但有的目的却未必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未必有利于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与管理。
第一个目的是“绩效工资分配”。
绩效考核可以为甄别高效和低效教师提供标准,为学校的奖惩系统提供依据,从而确定奖金和晋升机会在教师个人之间的分配。
研究表明,尽管影响一个人绩效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报酬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将绩效结果与薪酬联系起来,建立一种付出与回报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够增强个人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个人的绩效。
绩效考核与薪酬的关系也提高了物质利益分配的客观性和逻辑性,如果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之间没有关系,出现“平均”式的工资分配机制,必然导致教师对绩效考核重要性与薪酬分配公平性的质疑,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以及奉献精神。
从这个层面来说,非常有益于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可是《指导意见》有些过分强调这一点,在此文件的第一句话就是“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顺利实施”,强调的是“绩效工资制度的顺利实施”,换句话说,指导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工资分配和发放服务的。
如果是这样,这个目的就是非常错误的。
工资作为最重要的激励手段,绩效考核与之关联对教师绩效的提高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
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工资的激励性,把工资的分配和发放作为绩效考核的目的,只会将绩效考核引向歧途。
实践证明,过分依赖于物质的激励会使教师做出不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教师之间还可能钩心斗角,不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立,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绩效管理除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外,还要满足教师其他方面的需要,如归属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需要得到满足,才有可能实现教育教学的高绩效,教师才肯甘心情愿地为我国义务教育事业付出。
第二个目的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毫无疑问,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
通过绩效考核去开发那些工作优秀的教师,通过对教师进行甄选与区分,保证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而脱颖而出的教师就会得到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倾斜,能够赚得更多的工资,同时,也会得到“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便会“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同样,通过绩效考核也会甄选出低效的教师,如果教师的业绩没有预想的那样好,那么,绩效管理也会帮助他们分析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便于提高未来的业绩。
激励先进教师,鞭策低效教师,在学校内部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教师们争先恐后地学习与实践,并且要学得快、学得有成效,教师的素质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正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的:“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绩效管理通过有效的引导机制和反馈机制,提高了教师素质。
从这一点上可以认为绩效管理是一种促进教师职业发展而进行的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资。
有利于教师队伍加强与建设。
第三个目的是,“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
这个目的,我们有些疑问,似乎找不到绩效考核与“依法保障”教师工资之间的因果关系。
不过,在绩效考核中高绩效的教师或骨干教师会得到较高的工资,但是,这个较高工资是因为高业绩得来的,与“依法”“不依法”似乎没有直接的联系。
而能不能依法获得工资关键是看能不能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与绩效考核无直接的关系。
如《教育法》中明文规定“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但是仍有一些政府拖欠、挪用教师工资,这些地方不乏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也不乏有呕心沥血、甘愿奉献、殚精竭虑的优秀教师,但是政府就是不按照教育法律规定去发放“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即使教师绩效再高,有些政府也不会被感动。
三、绩效考核中怎么处理“不合格”教师和“低效末位”教师既然是考核,根据考核指标体系和内容,会甄选出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和高绩效教师,自然也会区分出另外的两类教师:一类是不合格的教师,就是没有履行岗位职责、没有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一类是“低效末位”教师,就是低绩效、且处于整个教师绩效末尾的教师,这两类教师有别于低效但是合格的老师。
对于这两类教师,我们该怎么办呢?《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绩效考核结果要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这是《指导意见》中唯一找到可以处理这两类教师的意见。
我们理解有三种处理办法:第一,让这些教师去接受“培训”,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向高绩效教师取经,学习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的素质得到更快提高,由不合格到合格,由低效到高效。
第二,不聘请这两类教师担任现在的岗位,转岗、换岗,由教学第一线调整到后勤服务部门,或教务岗,或实验员岗,或在这些教学服务岗之间轮岗。
第三,不认定这两类教师“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它规定着从事教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不认定教师资格,就意味着不能再作教师了。
但是不是就意味着被学校辞退了呢,《指导意见》并没有说清楚。
实际上,只要是考核,必然有不合格的教师出现,也总会出现排名倒数的几位,对于这些教师,能不能淘汰出教师队伍,能不能被辞退,几次不合格能被辞退等问题,亟须我们认真考虑,否则,又如何“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呢?四、奖励性绩效工资如何发放《指导意见》指出了教师的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其发放的条件与对象分别是,“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对有突出表现或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视不同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