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魔鬼来了》含反思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魔鬼来了》
步骤三:学唱歌曲《魔鬼来了》
6.用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魔鬼来了》的音频文件,让幼儿们先听一遍。
7.分段教唱歌曲的歌词,带动幼儿们跟随节奏一起唱。
8.引导幼儿们做动作,如拍手、鼓掌、跳舞等,与歌曲相适应。
步骤四:角色扮演
9.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如魔鬼、小猫等。
•幼儿绘本《魔鬼来了》
•幼儿园音乐教具(如音乐组合玩具、小型乐器等)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1.师生互动,与幼儿们打招呼,营造愉快的氛围。
2.引导幼儿们回顾上一堂音乐课学习的内容,如学唱的儿歌、音乐游戏等。
步骤二:呈现素材
3.准备幼儿绘本《魔鬼来了》,教师用幼儿化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
4.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音乐剧《魔鬼来了》的录音,让幼儿们倾听。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魔鬼来了》
一、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剧《魔鬼来了》的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
•学习歌曲《魔鬼来了》的歌词和动作
•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幼儿园音响设备
•舞台道具(如帽子、手套等)
通过本次音乐公开课教学,幼儿们对音乐剧《魔鬼来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学会了歌曲《魔鬼来了》的歌词和动作。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和集体表演,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幼儿们对音乐剧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幼儿在学唱歌曲时存在发音模糊的问题,下一次教学中我会针对这一问题加以纠正。另外,我会更加注重幼儿的参与和表达,引导他们更多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满足幼儿们的学习需求。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谁来了》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谁来了》1. 教学目标1.1 能听懂歌曲《谁来了》并能跟着歌曲唱。
1.2 能较准确地模仿上下文中出现的语音、语调、语速、语音语调等元素。
1.3 能正确经营感知音乐和情感音乐,进一步培养情感和表达能力。
2. 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使用的歌曲是《谁来了》,该歌曲曲调轻快、节奏欢快,适合中班幼儿场上的唱歌活动。
3. 教学环节设计3.1 热身活动1)进行音乐游戏,如领唱游戏、音乐人像游戏,增加幼儿的兴趣。
2)播放一些与幼儿熟知的童谣、唱歌,让幼儿熟悉歌曲的节奏和韵律,同时培养幼儿的感知音乐和情感音乐的能力。
3.2 歌曲引入1)播放歌曲开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介绍歌曲名称和歌曲作者,并问幼儿是否对歌曲有所了解,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播放歌曲的前奏,让幼儿对歌曲有更深入的印象和感受。
3.3 歌曲学唱1)教师分段模仿唱歌,让幼儿模仿。
2)教师教导幼儿正确的歌词发音、语速语调等要素。
3)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拍手,辅助幼儿学习歌词和韵律。
4)进行分组模仿唱歌,增强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4 场景呈现1)教师根据歌曲场景,创造出相应的情境,为幼儿展现歌曲的美好。
2)让幼儿在场景中模仿动作、表情、语音等要素,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5 歌曲反思1)听完歌曲,让幼儿谈谈对歌曲的印象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2)教师对幼儿有互动反馈,进一步提供幼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6 活动安排活动时间:40分钟活动形式:大班集体活动4. 课堂反思1.教学优点:通过热身活动、歌曲引入、歌曲学唱、场景呈现、歌曲反思等环节,本次教学活动成功提高了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在丰富了幼儿的音乐识别领域方面取得了成果。
2.教学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幼儿对歌曲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性别的发展。
3.教学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会进一步调整教学方式和课堂活动设计,通过增加情景模仿和创作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和协作能力,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一篇中班音乐魔鬼来了教案详解
中班音乐魔鬼来了教案详解音乐教育在幼儿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班阶段,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音乐,中班教师们通常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音乐故事了。
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篇音乐故事——《魔鬼来了》。
一、故事背景故事背景是一家咖啡馆里,男孩小明看到一张广告,邀请所有会唱歌的人来参加唱歌选手比赛。
于是,小明在咖啡馆里遇到了魔鬼,魔鬼通过手摸骨头和查看手表来判断人们唱歌好不好。
于是,小明依次邀请了一只鸟儿,一只猫和一只老鼠来参加比赛,结果都被魔鬼否定了。
小明自己尝试唱歌,而魔鬼却因为太忙而没时间听他的歌曲,于是就错过了发现其歌唱天赋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音乐故事《魔鬼来了》,中班幼儿能够:1、感受到音乐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的魅力;2、了解音乐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3、学习唱歌基础知识,培养对音乐的兴趣;4、了解和尊重自己和其他人的音乐天赋差异。
三、教学内容1、故事阅读故事阅读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阅读故事时,老师应该适时停顿,引导孩子们自主思考,并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唱歌教学在故事中,唱歌是重要的表达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唱歌的教学。
老师应该选择一首孩子们熟悉的歌曲进行学习,安排时间让孩子们练习歌曲。
老师可以分成小组让孩子们进行互相听唱,学习发音和节奏。
老师还可以针对音感不强的孩子们进行重点关注和帮助。
与一般的音乐故事不同,《魔鬼来了》故事中强调了个人音乐天赋差异的概念,这是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幼儿们了解这一点,并且尊重其他人的音乐天赋差异,同时也得到别人的尊重。
五、教学方法音乐教学不应该是单调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1、现场演唱老师可以邀请孩子们到教室的舞台上,跟着音乐节奏,现场演唱人们熟悉的歌曲。
2、童话故事老师可以通过讲述童话故事,带领孩子们来感知和体验童话故事中的歌曲,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魔镜》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魔镜》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音乐游戏》,详细内容为歌曲《魔镜》的学习与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魔镜》的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3. 激发学生对音乐游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合作演唱。
重点:歌曲《魔镜》的歌词、旋律和音乐游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魔镜道具、卡片、图片等。
2. 学具:小镜子、彩色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戴魔镜道具,以神秘的身份出现,引发学生好奇心。
(2)教师展示魔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魔镜的特点。
(3)教师邀请学生一起玩“魔镜魔镜,告诉我”的游戏,引导学生模仿魔镜的动作和语气。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教唱歌曲《魔镜》,学生跟唱。
(2)教师引导学生边唱歌边做魔镜动作。
(3)教师分段教唱,重点讲解节奏变化和合作演唱部分。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内容创编动作。
(2)教师邀请学生示范,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4. 随堂练习(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创编动作。
(2)各组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5. 音乐游戏(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魔镜魔镜,告诉我”的游戏。
(2)学生按照游戏规则,边唱歌边进行游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魔镜》2. 歌曲旋律简谱3. 重点节奏4. 魔镜动作图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歌曲《魔镜》,并教家长一起做魔镜动作。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歌曲学习、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自己创编音乐游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魔鬼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魔鬼来了》含反思教学内容及目标1.学习《魔鬼来了》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2.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3.在音乐活动中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4.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张黑板和白粉笔;2.放置音响设备;3.准备一张《魔鬼来了》的歌曲伴奏CD;4.准备一些小玩具(如小球、绳子等)。
教学流程及内容第一步:导入1.师生互动:老师和幼儿互相问候,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2.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魔鬼来了》,并发放歌词卡片;3.引入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演唱1.由教师带领幼儿跟着CD唱《魔鬼来了》,同时教授歌曲的动作;2.按段学唱,逐渐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3.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唱歌和动作中。
第三步:游戏1.由教师指挥幼儿分成两组,进行小球传递游戏;2.游戏时播放《魔鬼来了》的伴奏,比赛时两组孩子在伴奏结束前要传递完小球,最先完成的一组胜利;3.每组孩子都要参与到小球传递中,确保每名幼儿都有参与感。
第四步:创作1.分小组让幼儿自由发挥,利用绳子和其他材料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2.在《魔鬼来了》的伴奏下,各小组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诠释歌曲的意境;3.教师鼓励幼儿进行创作,保证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
第五步:总结1.教师让幼儿自由发言,即兴评价小组的创作;2.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今后如何继续学习。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音乐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感,并给予每位幼儿鼓励和支持。
在小组创作环节中,我发现有些幼儿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来完成任务。
事后,我也按照幼儿的不同情况,进行了个别化指导和关心。
通过这个过程,我也更了解了每个幼儿的个性和特点。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更加注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应对和管理,力求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魔鬼来了
活動目標:
1.通過為角色配節奏型,發展幼兒節奏創造的能力
2.使幼兒體驗節奏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漸強、漸弱符號卡片、鼓、鑔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故事,引發幼兒興趣
在森林裏住著許多可愛的小精靈,他們生活得非常愉快。
可是在森林的另一邊住著可怕的魔鬼,他經常給小精靈們搗亂。
有一位善良的仙女,非常想幫助小精靈們。
於是在魔鬼出現時,讓天空出現一道閃光,小精靈們馬上變成各種樹,魔鬼就沒辦法了。
(二)教師提議用鼓表現魔鬼的腳步聲、用鑔表現仙女的閃光等。
請幼兒討論表現的節奏型
討論結果:魔鬼的腳步聲|××| 魔鬼的跑步聲|××××|
仙女的閃光|×----|
(三)遊戲開始
1.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扮魔鬼,一組扮小精靈,少數扮仙女
2.玩法:扮小精靈的幼兒在場內自由活動。
教師提示時,請扮魔鬼的幼兒敲出相應的音響節奏,表示走跑。
當教師再次提示時,扮仙女的幼兒擊出相應節奏,表示仙女出現,“小精靈”馬上用自己的身體做出各種樹的姿態,誰動了,“魔鬼”就可以把他抓走。
3.輪換角色遊戲。
效果分析:
孩子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一切從興趣出發,因此音樂教育也要同遊戲融為一體。
此次活動使幼兒體驗到“玩”一樣的感覺,不知不覺地投入到節奏活動中。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魔鬼来了》
教案编辑专员:《魔鬼来了》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歌曲《魔鬼来了》了解魔鬼的形象和特点,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合唱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合唱。
难点:音准的把握,特别是高音部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魔鬼来了》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正常运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魔鬼形象,激发幼儿兴趣。
2. 新歌学习:教师播放歌曲《魔鬼来了》,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 歌词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词,注意指导幼儿音准和节奏。
4. 合唱练习: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合唱练习,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幼儿积极改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合唱过程中的音准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合唱。
3. 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灵活变换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注重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音乐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音乐学习,共同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
2. 音乐活动:开展其他音乐活动,如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让幼儿在更多实践中提高音乐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幼儿在合唱过程中的表现,如音准、节奏、参与度等。
2. 成果评价:评估幼儿在学会《魔鬼来了》这首歌曲后的表现,如合唱、独唱等。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幼儿的音乐能力,给予个别化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激发幼儿自主学习音乐的欲望。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胆小鬼》
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的诙谐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能根据歌词内容及蕴涵的情绪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图谱、相关图片。
2、幼儿经验准备:见过三角衣架。
活动过程:一、运用游戏帮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主要旋律与节奏。
二、幼儿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词。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你在歌中听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2、幼儿再次欣赏歌曲,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
歌里还唱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说唱)你觉得冬冬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他半夜起来遇到的是妖怪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胆小鬼》这首歌曲和你原来听到的歌曲有什么不同?三、幼儿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两声部演唱歌曲。
1、幼儿尝试与教师一起边看图片边完整演唱歌曲。
2、教师与幼儿进行两声部演唱。
3、教师将图片递减,幼儿尝试独立演唱歌曲。
4、幼儿分组进行两声部合唱,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评价。
四、幼儿自由地边歌边舞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优点:1、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对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通过幼儿的回答和演唱时的表演也能看出幼儿体验到了歌曲诙谐的情感,达成了第一点目标。
2、第一环节以“打招呼”的形式进行练声,不仅将主旋律让幼儿提前练习,幼儿也有浓厚的兴趣。
3、图片的利用不仅简单、便于操作,也能很好地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活动中教师采取图片递减的方式,逐步让幼儿成为演唱的主体,这样既让幼儿感受到了挑战性也体现了活动的主体性。
不足:这一活动对于才升入中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并且因为是借班教学,在每一次活动中幼儿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
在今天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根据孩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1、音乐活动中提倡让幼儿乐唱、勤唱、敢唱、善唱,我想这些都与是否会唱有关。
今天的活动中幼儿的情绪一直没有达到**,这与一些幼儿没记牢歌词、不会唱有关,不会唱就不敢唱。
而图片可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但教师将图片撤得太早。
幼儿园中班音乐律动教学案例《我来了》
幼儿园中班音乐律动教学案例《我来了》一、引言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表达能力。
本教学案例以中班幼儿园的音乐律动教学为背景,通过《我来了》这首儿歌的学习和演唱,引导幼儿感知音乐节奏,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儿歌学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
2. 提高幼儿的听、唱、说、动手能力。
3. 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儿歌《我来了》的音频资料。
2. 音乐教具:鼓、小铃铛等。
3. 幼儿喜欢的玩具或道具。
四、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教师与幼儿一起玩音乐游戏,通过声音、动作等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
2. 导入歌曲播放《我来了》的音频资料,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并进行简单体操、舞蹈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3. 歌词分析与幼儿一起分析歌词,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内容,并提问相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4. 探索乐器教师展示鼓、小铃铛等乐器,向幼儿介绍其名称和特点,并让幼儿一起尝试演奏。
5. 音乐游戏利用儿歌的音乐节奏,进行一些游戏,如“模仿鸟叫”、“跟着节奏鼓掌”等,锻炼幼儿的听觉和律动能力。
6. 表演剧场将幼儿喜欢的玩具或道具用于表演剧场,让幼儿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完成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7. 反思总结和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提醒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的收获和体会,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五、教学评价本次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通过音乐律动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
幼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歌曲的学习和活动的参与,培养了节奏感知能力,提高了听、唱、说、动手的能力,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创作歌曲的词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音乐乐器,带领幼儿参观音乐学校或音乐厅,扩大他们对音乐的认知。
幼儿园中班音乐胆小鬼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胆小鬼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幼儿园的中班是孩子们性格逐渐明朗,思维逐渐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有些孩子因为性格或者其他因素导致比较胆小,不爱表达自己,容易产生退缩心理。
由此我们便需要针对这部分孩子,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课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音乐教学,让胆小鬼孩子们逐渐开放自我,勇敢表达内心,以及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教学目标包括:1.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综合素质。
2.培养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3.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开阔思路、提高智力。
4.积极疏导孩子们的情绪,消除胆小鬼心理。
三、教学重点1.针对性教学,针对胆小鬼孩子。
2.系统性分析,打造完整的音乐教学体系。
3.提高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通过自由舞蹈、打拍子等方式疏导孩子们的情绪、提升自信心。
2.利用游戏方式进行集体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组织意识。
3.利用歌唱、敲击性教具等方式培养音乐敏感性和音乐语言能力。
4.每节课结束前进行小结,巩固教学内容。
五、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流程时间(分钟)重点内容一、场景铺垫 5 舒缓背景音乐、微笑迎接孩子们二、音乐游戏15 初步疏导孩子们情绪,让孩子们主动加入到音乐之中三、学习敲击性教具10 孩子们自由进行敲击,教师根据孩子们的表现给予鼓励四、歌唱环节10 由教师唱歌,孩子们模仿,并进行自由发挥五、舞蹈环节15 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舞蹈,教师给予指导六、与点评 5 教师简单点评、激励胆小鬼孩子们积极参与六、教学反思该教学设计方案是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通过对孩子们的身心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对胆小鬼孩子们开展专属音乐教学的思路,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制定了完善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孩子们的不同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如自由舞蹈、游戏、敲击性教具、歌唱等方式,保证了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小结和点评,让孩子们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明确的复习和巩固,提升了教学效果。
中班歌唱活动:胆小鬼
中班歌唱活动:胆小鬼活动背景本次活动是为了培养中班幼儿的诗歌欣赏和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克服自己的恐惧,提高胆量和自信心。
活动内容1.诗歌朗诵首先,老师会先向幼儿们介绍这首名为《胆小鬼》的儿歌,然后与幼儿一起朗诵。
胆小鬼,不敢出门来,只能躲在屋里面,偶尔听着外面声音,它又瑟瑟发抖了。
2.儿歌演唱随后,老师会给幼儿听这首儿歌,并从歌曲中分析出胆小鬼惊恐的情感。
接着,老师会利用几个小组进行分组演唱,利用连唱和对唱等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演唱。
3.创意绘画在歌曲演唱后,老师会让幼儿们进行“胆小鬼”的创意绘画,鼓励孩子们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4.神秘探险最后的环节是神秘探险,在课堂中进行。
这里,老师会创造一些场景和情境,鼓励幼儿们放开恐惧和胆怯,大胆地探索、寻找答案。
儿童心理学分析儿歌《胆小鬼》富有情感和表现力,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胆怯和害怕的情感,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
在创意绘画和神秘探险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到画作和探索的过程中,从而促进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教育意义通过参与这样的歌唱活动,孩子们可以不仅仅在音乐方面得到提高,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勇气和探险精神。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些品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鼓励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尝试,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并激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结语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教学并不只是为了让孩子们掌握歌曲唱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勇敢探索的能力,以及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我们希望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能够更多地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反思优秀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反思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音乐活动指导手册》中第四章“音乐与动作”,详细内容为第一节“音乐基础与节奏感知”。
通过本节课,学生将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并结合简单的身体动作,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能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对音乐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音乐节奏的掌握,身体动作的协调。
教学重点: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音乐与动作的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乐CD、卡片、节奏棒。
学具:小鼓、沙锤、舞蹈服装。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舞蹈,感受音乐的韵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音乐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音高、节奏等基本音乐知识,结合卡片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用钢琴弹奏简单的旋律,让学生跟随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种乐器,配合身体动作,完成指定的节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音乐知识:音高、节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动作要领:简单舞蹈动作的图解。
3. 节奏练习:展示不同节奏的练习方法。
七、作业设计2. 答案:根据题目要求,设计相应的身体动作,如拍手、跺脚、摇头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对节奏的掌握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如动画片、电视剧的主题曲,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音乐节奏的掌握,身体动作的协调。
二、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三、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拓展音乐学习。
中班奥尔夫小丑来了
初步运用三拍子
和小丑打招呼。
三、通过球来指
挥,让孩子们感
受三拍子。
四、通过舞蹈感
受三拍子。
五、使用乐器打
击三拍子节奏。
Further Inquiry(延伸活动)
运用多种生活中的物品创编三拍子声势。
Feedback (活动反思)
Aims
(预设目标)
1.知识: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们掌握三拍子节奏。(重点)
2.能力:能够使用声势、嗓音及肢体语言表现三拍子节奏并初步尝试根据图谱使用乐器打击三拍子节奏。(难点)
3.情感:透过各种形式让孩子们快乐地感受音乐。
Preparation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PPT课件网球乐器:敲棒手鼓
Procedure
师:“XXX,早上好”
三、小丑玩球
球落地——强 球接到手上——弱,根据球的走势创编声势和嗓音,初步合音乐。
四、小丑之舞
邀请孩子创编小丑之舞
五、根据图谱进行声势练习
师:一起看这幅图,里面有?(脚、手) 如何做动作?
分2组,一组拍手、一组跺脚,进行演奏。
根据图谱配乐器,并孩子听音乐演奏
一、让孩子们感多种形式的三拍子声势。
端午节准备到了广州长隆马戏院邀请了一位特别的表演嘉宾给大家表演助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
中心学科(1+X Focus)
活动题目(Title)
教师(Teacher)
班级(Class)
时间(Date)
艺术+语言
小丑来了(节奏)
2014年5月28日
设计思路:
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们掌握三拍子节奏,并感受三拍子的特点。拍子。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含反思一、引言音乐是幼儿园中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一份优秀的中班音乐教案,并对教案中的一些亮点和反思进行了总结。
二、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幼儿能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精神和音乐表达能力。
2. 教学准备音乐教具:音乐器材(如铃铛、小鼓等)、音乐CD、音乐故事书。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3. 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通过音乐游戏热身,激发幼儿的兴趣。
(2)呈现新知:播放音乐CD,引导幼儿聆听、感觉和表达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探究活动: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音乐器材,让幼儿亲自体验和探索音乐的魅力。
(4)合作活动:组织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合作活动,如轻巧地敲击鼓、摇铃铛等。
(5)创作活动: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由创作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6)总结收尾:通过音乐故事书的阅读,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三、教案亮点和反思1. 亮点(1)通过音乐游戏热身,激发幼儿的兴趣。
热身活动是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能够迅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音乐器材,让幼儿亲自体验和探索音乐的魅力。
这种实践性的活动,能够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反思(1)教案中的活动是否能够满足所有幼儿的需要?在设计教案时,需要考虑幼儿的差异性,确保活动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2)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应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和自由创作,让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结语本文介绍了一份优秀的中班音乐教案,并对教案中的一些亮点和反思进行了总结。
通过优秀的音乐教案,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精神和音乐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魔鬼来了》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魔鬼来了》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和节奏感。
2.增强幼儿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
3.提升幼儿的音乐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唱、跳、拍手和击鼓伴奏。
2.教学音乐:《魔鬼来了》。
三、教学过程1. 音乐欣赏播放音乐《魔鬼来了》,让幼儿听闻,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歌曲。
2. 声乐表演教学歌曲《魔鬼来了》。
歌词唱法魔鬼魔鬼来了,我不要你来,口型模仿,声音响亮我要小小天使,保护世上万物。
口型模仿,声音柔美魔鬼魔鬼看见,把翅膀打开,口型模仿,声音怒放小小天使它飞,魔鬼却不行。
口型模仿,声音销高,有表现力让幼儿学唱歌词,重点训练发音准确、清晰、响亮。
3. 舞蹈表演通过老师示范,让幼儿模仿舞蹈动作,尽可能达到整齐划一的状态,培养孩子的舞蹈协调性和节奏感。
4. 乐器伴奏分发乐器,并教授伴奏部分,如鼓、铃铛等,多种乐器齐奏的效果会更好。
老师拍打鼓点,指挥孩子们进行齐奏,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发挥个人特长的同时彼此配合,提高合作能力。
5. 综合表演老师依次指挥幼儿进行综合表演,即唱、跳、拍手和齐奏。
在表演中,要注重孩子们的团队协作,保持整齐划一、统一动作和节奏。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音乐的魅力和快乐。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通过听、看和说的方式完成。
听的评估通过仔细观察孩子们表演和发音的准确性来进行评估。
看的评估通过孩子们的动作协调性和齐奏效果来进行评估。
说的评估通过提问和口头总结来评估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时间安排本次音乐活动时间约为45分钟。
时间活动内容5分钟欢迎词,让孩子们放松心情5分钟音乐欣赏10分钟声乐表演10分钟舞蹈表演10分钟乐器伴奏5分钟综合表演,结束语六、教学反思本次活动设计紧凑、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孩子们积极参与,提高了音乐素养和合作能力。
但是,教学还需更加细致,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动作协调性和细节表现。
在未来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还需持续探索,优化音乐教学过程。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及反思《小鬼显身手》
小鬼显身手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认识各种鬼怪形象,了解鬼怪在文学作品中的特点。
2.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讲述、讨论,提高幼儿的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勇敢、善良的品质,学会关爱他人。
二、活动准备1. 鬼怪形象的图片、图书资料。
2. 绘画、手工制作的材料(如彩纸、水粉、颜料等)。
3. 故事课件或视频。
4. 音乐播放设备。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神秘的音乐,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出示鬼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鬼怪的特点,如外形、表情、动作等。
3. 讲述一个关于鬼怪的勇敢善良的故事,让幼儿从中体会到勇敢、善良的品质。
4. 鬼怪手工制作:分发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鬼怪头饰,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 作品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他们相互欣赏、交流。
四、活动延伸1. 环境创设:将幼儿制作的小鬼头饰布置在活动室环境中,营造神秘的氛围。
2.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放置鬼怪形象的图书,引导幼儿自主阅读,进一步了解鬼怪文化。
3.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鬼怪的图书、图片,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活动。
五、活动反思1. 本次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2.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何?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手工制作、讨论等环节?3. 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是否体现了勇敢、善良的品质?4. 针对本次活动,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六、活动内容1. 鬼怪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鬼怪角色,进行情景表演,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 鬼怪主题绘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一幅关于鬼怪的画,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3. 鬼怪故事续编:鼓励幼儿根据原有故事情节,发挥想象力,为故事添加新的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活动准备1. 鬼怪角色服装、道具。
2. 绘画材料(如画纸、水彩笔、蜡笔等)。
原创音乐教案幼儿园中班反思
原创音乐教案幼儿园中班反思一、引言音乐教育在幼儿园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还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交交往能力的发展。
本文旨在对一次原创音乐教案在幼儿园中班的教学实施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教案内容2.1 教学目标本次音乐教学旨在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音乐欣赏能力和集体协作意识。
2.2 教学准备1.音乐教室准备:清爽整洁的教室环境,乐器和音乐资料摆放整齐。
2.音乐资料准备:制作好的音乐配乐光盘、音乐图片等。
3.教材准备:准备与主题相关的教材,例如童谣、儿歌等。
2.3 教学流程1.热身活动:引导幼儿做一些简单的体操动作,活跃身体,为音乐学习做好准备。
2.音乐欣赏:播放一段活泼、明快的音乐,引导幼儿听音乐,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情感。
3.音乐表现:教师示范一些简单的音乐动作,如拍手、跳舞等,鼓励幼儿模仿并发挥自己的创意。
4.集体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音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体表演。
5.反馈交流:教师与幼儿分享每个小组的表演成果,并就他们的表现进行肯定与指导,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和表扬彼此的努力。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亮点本次音乐教学的亮点之一是热身活动的设计。
通过热身活动,疏通幼儿的经络,活跃他们的身体,为正式的音乐学习做好了准备。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增强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有助于音乐学习的顺利进行。
另一个亮点是音乐表现环节。
通过示范和模仿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发挥创意。
音乐表现不仅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3.2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教材准备方面需要更加细致。
本次教学中,教材的选择不够丰富,导致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所减退。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教材的多样性,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教材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魔鬼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魔鬼来了
活动目标:
1.通过为角色配节奏型,发展幼儿节奏创造的能力
2.使幼儿体验节奏游戏的快乐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渐强、渐弱符号卡片、鼓、镲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引发幼儿兴趣
在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精灵,他们生活得非常愉快。
可是在森林的另一边住着可怕的魔鬼,他经常给小精灵们捣乱。
有一位
善良的仙女,非常想帮助小精灵们。
于是在魔鬼出现时,让天空
出现一道闪光,小精灵们马上变成各种树,魔鬼就没办法了。
(二)教师提议用鼓表现魔鬼的脚步声、用镲表现仙女的闪光等。
请幼儿讨论表现的节奏型
讨论结果:魔鬼的脚步声|××|魔鬼的跑步声|××××|
仙女的闪光|×----|
(三)游戏开始
1.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魔鬼,一组扮小精灵,少数扮仙女
2.玩法:扮小精灵的幼儿在场内自由活动。
教师提示时,请扮魔
鬼的幼儿敲出相应的音响节奏,表示走跑。
当教师再次提示时,
扮仙女的幼儿击出相应节奏,表示仙女出现,"小精灵"马上用自
己的身体做出各种树的姿态,谁动了,"魔鬼"就可以把他抓走。
3.轮换角色游戏。
效果分析:
孩子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因此音乐教育也要同游戏融为一体。
此次活动使幼儿体验到"玩"一样的感觉,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节奏活动中。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百科:魔鬼:犹太教与基督教中的魔鬼来源于犹太圣经,也就是基督教的旧约。
原文的意思是毁谤者,也指撒旦,在圣经中是一个与上帝对抗的大能的灵体,也是当前人类世界的统治者。
因此在犹太教和基督教圣典中这个词具有单一指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