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评估模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模型

【摘要】高校扩招和全球经济不景气所导致的就业压力,促使高校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其综合竞争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本文主要论述影响高校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因素,并提出优化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方案模型

一、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纪,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主席如是说。

当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行业的日趋细化,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团队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因此,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备受市场青睐,也是高等教育的着力点。创新创业教育的功效在于对创业漠不关心的大多数学生,做强烈的诉求以影响其意愿,使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创新思维、企业家精神,并提升其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萌发新思想,革新旧技术,乃至创办新企业等。专业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基石,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依托于传统的专业知识教育,并作为强化学生结合专业进行创新活动的辅助。最终使大部分学生爱其所学,学而有成,学而有用,并在以后的人生里与团队共同创新、创业。

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并非要求他们现在就进行创业,而是着重培养其创新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也并非要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企业家,但是在高校中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在机遇面前,更可能果敢地制定决策,科学地整合资源,使效益最大化。二、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方案

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深蒂固,创新型人才培养过于表面化,难以发挥优势。(一)传统专业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高校没有根据具体的专业定位制作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培养的目标含糊,关联较大的专业之间,课程设置多有雷同。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化程度低,特色不鲜明。

2. 各课程内容之间的耦合性差,缺乏有机联系;基础课繁多,专业课不突出、学时少,考试风气混乱;课程设置经年不变,且教材陈旧。学生专业素养欠佳,知识网络杂乱无章,难以融会贯通。

3. 授课以教为主导,重点抓课堂知识的传授,忽视课堂互动;实习基地、科研设备和资金等匮乏,学生专业实践内容少、时间仓促。学生学习被动,专业感知能力、创新能力等较弱。

(二)为了弥补传统专业教育的欠缺,下面论述促进高校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案

1.大学生个人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大学生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勇于创新,打破传统的就业观。结合自身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创业思维,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练就良好的综合素质。

2.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

(1)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求教育者转变教育观念,并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制定有效的法规政策,变革现行的教学体制,加深校企合作、高校间的联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2)优秀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是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高校要健全激励机制,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创新,并引领学生参与创新。同时,高校可以选派教师进行企业实战培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经验;亦可邀请成功创业者、企业家等进行创新创业讲座,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3)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尤为重要。以选修和必修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大二学生创业入门知识和企业家精神,促使学生产生创新创业意识,并逐渐养成创新创业精神。其课程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可讲授高技术创业、新产品研发、专利和知识产权等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也可开设金融、管理、营销等辅助课程,强化学科交叉互补;抑或增设法律、人际交往、心理学等通识课程。

以选修课形式对大三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专业素质过硬的同时,辅助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开设团队组建、创办新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强化学生企业家能力;通过创业竞赛、科技竞赛、团队拓展训练等活动,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通过职业规划、产学研结合和扶持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等途径,保证大部分毕业生签到理想工作,并扶持少数创业精英走创新创业之路。

(4)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和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催化剂。如通过报刊宣传、讲座等形式,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使学生广泛享受创新创业文化的熏陶;如通过创业竞赛、大学生科技园、孵化基地的耳濡目染,以实践诠释创新,使大学生产生创新创业的群体效应。

(三)政府等其他环境的营造

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行政职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多方位地提供服务,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帮助更多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实现梦想。

媒体应积极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客观地报道创新创业成功或者失败的人物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传播创新创业正能量,促使大学生群体产生科学的创新创业意愿和行为。

最后,家庭应认同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作精神支柱,尽量提供物资和人力的帮助。

三、评估模型

本文归纳的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各要素评价指标如下表。

为方便问题分析,运用模糊数学的处理方法,将体制、教师、授课、实践和文化、精神、能力、政府、家庭、媒体分别用a、b、c、d、e、f、g、h、i代表。其所占百分比以xa、xb、xc、xd、xe、

xf、xg、xh、xi表示,且xa+xb+xc+xd+xe+xf+xg+xh+xi=1,具体数值由使用者分配(例如:令xg=0.2,其他均赋值0.1)。

假设:函数f=xa*fa+xb*fb+……xi*fi,为系统评估函数,其值大者表征所求高校结合专业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准高。

其中:函数fa=a1+a2+a3+…+a15,对任意i=1,2,……15,当三级指标被评价为“优”时,ai=4;为“良”时,ai=3;为“中”时,ai=2;为“差”时,ai=1。同理,函数fb、fc……fi均可依照fa的算法推出。

【参考文献】

[1]许恒金. 略论技术创新与高校人才培养.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7).

[2]侯锡林. 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

[3]贾焕军. 培养石油类专业创新人才的研究与探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6(25).

[4]肖开红. 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与职业. 2012(8).

[5]芮国星,华瑛. 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创业团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