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一
![案例分析一](https://img.taocdn.com/s3/m/c9dba82f915f804d2b16c124.png)
案例分析一:1999 年,牛根生遭到伊利董事会免职,从此选择了自己创业的历程,同年8 月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最初的启动资金仅仅900 万元,通过整合内蒙古8 家濒临破产的奶企,成功盘活7.8 亿元资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 730 万元。
2001 年开始,他们开始考虑一些上市渠道。
首先他们研究当时盛传要建立的深圳创业板,但是后来创业板没做成,这个想法也就搁下了。
同时他们也在寻求A 股上市的可能,但是对于蒙牛当时那样一家没有什么背景的民营企业来说,上A 股恐怕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蒙牛根本等不起。
他们也尝试过民间融资。
不过国内一家知名公司来考察后,对蒙牛团队说他们一定要求51%的控股权,对此蒙牛不答应;另一家大企业本来准备要投资,但被蒙牛的竞争对手给劝住了;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对蒙牛本来有投资意向,结果又因为该公司的第一把手突然被调走当某市市长而把这事又搁下了。
2002 年初,蒙牛股东会、董事会均同意,在法国巴黎百富勤的辅导下上中国香港二板。
为什么不能上主板?因为当时蒙牛历史较短、规模小,不符合上主板的条件。
这时,摩根士丹利与鼎晖(私募基金)通过相关关系找到蒙牛,要求与蒙牛团队见面。
见面之后摩根士丹利等提出来,劝其不要去中国香港二板上市。
众所周知,中国香港二板除了极少数公司以外,流通性都不好,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不感兴趣,企业再融资非常困难。
摩根士丹利与鼎晖劝蒙牛团队应该引入私募投资者,资金到位,帮助企业成长与规范化,大到一定程度了就直接上中国香港主板。
牛根生是个相当精明的企业家,对摩根士丹利与鼎晖提出的私募建议,他曾经征询过很多专家意见,包括正准备为其做中国香港二板上市的百富勤朱东(现任其执行董事)。
眼看到手的肥肉要被私募抢走,朱东还是非常职业化地给牛根生提供了客观的建议,他认为先私募后上主板是一条可行之路(事实上,在这之前,朱东已向蒙牛提到过中国香港主板的优势)。
这对私募投资者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蒙牛绿色营销成功案例
![蒙牛绿色营销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a13aaf9a1c7aa00b52acba6.png)
蒙牛绿色营销成功案例随着全球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实施绿色营销是众多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实力的又一选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蒙牛绿色营销成功案例,欢迎阅读!蒙牛绿色营销成功案例:一、案例介绍及问题提出案例:蒙牛集团铝塑包装盒的回收铝塑包装盒的回收情况:环保人士坦言废弃包装的回收系统是最让人头疼的。
建有聚乙烯铝塑复合包装材料回收利用技术公司的大中城市回收率不到20%,普遍困扰这些企业的问题,就是利乐包回收数量的不足;没有建有回收公司的中小城市回收率更低;城乡、农村三四级市场白送给收废品的都不要,马路边、水渠旁随处可见,又不易降解,问题连连。
离奥运只有一年多了,蒙牛虽然没有拿到奥运合作权,但也可以在不“侵权”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奥运商机给企业带来的营销机会。
错过了这就没有这么好的载体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了。
各个卖点“一件捆一盒奶、一件送一盒纸巾”的促销本身给人有点“费力不讨好”的感觉(在人们印象中只有低端产品才做赠品促销),以环保的名义用包装盒来换奶更能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能体现出蒙牛产品的价值(蒙牛是不轻易送的)。
“得人心者得天下”,蒙牛为中小学生免费送奶计划也是为企业品牌形象,“包装盒换奶回收计划”适宜时代环保需求,更能笼络现代人对都市环保的心,从而赢得企业品牌形象,巩固消费者对企业的价值认定。
二、绿色营销理论综述何谓“绿色营销”?它是一种新的营销概念,是人类跨世纪营销活动的一个新飞跃。
美国威尔斯大学的肯毕提(Ken Peattie )教授曾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辩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以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
”从本质内涵上看,企业绿色营销是企业以环保观念作为其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消费为出发点,以绿色文化作为企业文化核心,在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进行的营销活动。
它是传统市场营销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层次延伸,也比传统市场营销意义更深远,更具时代性。
1.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首先,传统营销方式注重的是刺激消费,并使其无限扩张,即企业以最大规模求效益,消费者以同等价格获取更多商品为趋向,最终导致的是资源严重浪费;而绿色营销则不同,它突出的是产品消费过程的绿色、环保、无害和有效,企业追求的是消费需求与有效需求的统一和资源利用边际效益的最大化。
蒙牛案例分析
![蒙牛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b33d016bd97f192279e9d0.png)
蒙牛私募股权配置案例分析----蒙牛及摩根的收获和经验姓名:连金杯学号:201532110215姓名:学号:姓名:学号本文结合蒙牛股权配置重组的过程,站在投资方和企业方的各自立场作简要分析如下:一、蒙牛的经验收获一)、蒙牛PE融资成功的经验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02319.HK)在香港挂牌上市,并创造出又一个奇迹:公开发售3.5亿股(其中1亿股为外持有的旧股),公众超额认购达206倍,全面摊薄市盈率高达19倍,IPO共募集资金13.74亿港元。
开盘后,蒙牛股价一路飙升,当天股价即上涨了22.98%。
后来居上的“蒙牛乳业”,由此在资本运作方面赶上了同行业第一梯队的所有对手,这是蒙牛成功PE融资的最有利说明。
其经验总结如下:1、蒙牛拥有良好的自身条件1999-2002年,蒙牛不到3年就过了年销售额10亿元的大关,加人中国乳品行业第一集团。
其良好的发展潜力与专业化的从业水准是吸引国际专业投资机构的重点。
蒙牛自创立之始,就解决了股权结构不清晰这一许多中国企业先天不足的问题,是一家完全100%由自然人持股的企业。
作为一个纯民营的股份制企业,蒙牛在体制上具有先天的优越性。
2、蒙牛适时地选择了有力的合作伙伴首先,探索其他融资渠道失败给蒙牛提供了引入外资的机会,蒙牛对摩根提出的引入私募投资者的建议进行了分析论证,并多方请教当时香港以及内地的业界人士,最终开始与摩根接触进行谈判。
其次,在融资谈判时,蒙牛也极力寻求其他优秀投资机构以引入多家投资机构。
鼎晖和英联投资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蒙牛在谈判中的地位。
事实上,2002年蒙牛接触英联投资后,“英联”的加入把投资出价抬高了20%。
3、私募投资机构的丰富管理经验和专业投资水平三家投资机构在为蒙牛提供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以外,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优化了公司治理。
另外帮助蒙牛重组了企业法律结构与财务结构,让蒙牛在财务、管理、决策过程等方面实现规范化。
不可否认的是,摩根的加入提升了蒙牛的信誉以及影响力。
蒙牛伊利诽谤事件案例分析
![蒙牛伊利诽谤事件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79d59e28ea81c759f5784d.png)
蒙牛伊利诽谤事件案例分析负责人:童洋(商学院)成员:杨琴,黄萍邓龙(商学院)案例分析大纲:(一)背景及经过(二)具体分析(1)一直以来的冤家—难兄难弟(2)恶性竞争的后果—唇亡齿寒(3)企业文化的缺失—中企蒙羞(三)方略(四)反思(一)背景及经过1 0月19日起,中国内地网络的若干论坛及微博开始流传,伊利集团旗下生产的“QQ 星儿童奶”遭到恶意声誉损害系网络公关公司受雇于蒙牛集团实施的行为。
1 0 月20日下午,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获悉,网上有关伊利“QQ星儿童奶”遭遇恶意攻击一事,经公安机关侦查,系一起有预谋的商业诽谤案。
1 0月22日,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检察院证实,蒙牛乳业集团儿童奶负责人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赵宁、郝历平、马野等4人均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1 0月22日,蒙牛发表声明表示:“安勇对伊利及消费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深表歉意”.声明中称安勇原为伊利的员工,其雇佣网络公关公司进行诽谤行为时未向蒙牛公司请示,属擅自而为,目前蒙牛已将其除名。
1 0月23日,据蒙牛介绍,“未晚事件”是该集团近年来遭遇的诽谤事件,经公安机关查实,2003年到2004年间,伊利集团曾花费超过590万元,雇用北京未晚品牌(国际)传播机构(简称“未晚”),采取收买媒体等方式,广泛制造并传播蒙牛负面信息。
注:牛根生离开伊利后于1999年创立蒙牛集团,随后,在短短的几年内,蒙牛企业飞速发展,成为除伊利外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
(二)分析(1)一直以来的冤家—难兄难弟其实,蒙牛和伊利在很早就已建立了“冤家”关系。
两个企业的争夺战一直没有停止。
(一)渊源蒙牛的创始人就是曾身为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带着他在伊利的几个同伴,拿着伊利给他们的分红1000万创建了蒙牛集团。
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实现了快速增长。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3f1d40b90d6c85ec3ac6a5.png)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一﹑蒙牛简介牛根生,生于1954年。
从1992年开始,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到1998年底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随后,自立门户,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蒙牛集团在3年内销售额增长50倍、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
在2001年,蒙牛股份有限公司刚起步,还未进行过大规模融资。
作为零售行业,蒙牛急需提升其生产能力、铺开其物流链来占领市场,对资金有大量需求,而这些资金主要通过融资市场来取得。
蒙牛选择了引入风险投资者,计划在企业取得一定的成长后,再到主板上市。
对蒙牛进行风险投资的公司有三家,为摩根士丹利(美国),英联(英国),鼎晖投资(中国)。
二﹑投资背景国际风投公司在退出了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后,把目光逐渐转向了风险较低的行业,其中餐饮食品企业由于发展前景好、风险较低而被看好。
1999年成立之初,蒙牛的营业额只有3700万元。
在国际的大背景下,摩根等投行进入了蒙牛使其近10年快速发展,仅2008年上半年蒙牛的营业额即达到137亿元,其中仅2002年蒙牛的销售额就增长了20倍。
截至2005年底,主营业务收入由0.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三、风险投资实施过程1.第一轮投资计划实施2002年12月,摩根士丹利公司、北京鼎晖创业投资中心和英联投资有限公司,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注资蒙牛26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6亿元),获得了蒙牛乳业49%的股权。
这个注资的过程,可分为壳公司结构的搭建、风险投资的进入和对赌协议的签订三个过程。
①壳公司结构的搭建2002年6月5日,在摩根斯坦利等三家跨国公司的帮助下,蒙牛在境外注册了几家壳公司:中国乳业控股公司作为将来上市的主体壳公司,MS Dairy 、CDH、 CIC3家壳公司分别作为3家风险投资方持股的代表公司,这四家公司均位于开曼。
蒙牛成长的奥秘 成功案例分析
![蒙牛成长的奥秘 成功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196b7d3968011ca3009172.png)
【本章案例】蒙牛成长的奥秘
• 4. 渠道扩建。
• 蒙牛渠道扩建方略是一方面建有自有专业渠道,另一方面 依靠经销商进行网络开发。
• 创业初期,主要是依靠经销商进行渠道扩建,在固守本土、 精耕细作的同时,广泛拓展其他渠道。
• 进入高速发展期,蒙牛进行了多种渠道扩建与网络维护, 如液态奶进入社区、中小型便利超市、大型超市、奶站、乡 镇等五大渠道,实施产品渗透、顾客渗透,并派驻专业人员 协助进行网络维护,通过多种方式协助支持经销商进行深度 分销,以全面提高市场覆盖率为中心,通过强大的央视广告 拉力,形成市场合力,以起到推拉结合的最佳效果。
【案例一】蒙牛成长的奥秘
• 1999年8月,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 在短短十多年中,蒙牛乳业集团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蒙
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 从创业初“零”的开始,至2010年底实现营业收入302.65
亿元,实现净利润12.37亿元。据权威机构公布数据显示, 2009年、2010年、2011年蒙牛连续三年入选世界乳业20强, 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 蒙牛之所以能在创业之后快速成长并取得今日的成就,其 成功的奥秘主要有:
• “严格”的企业管理与“温和”的企业文化 • 蒙牛的企业管理非常严格,推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蒙牛
企业管理中最突出的是其现场管理、目标责任制管理、全员 质量管理三大体系管理。 • 与严格企业管理相对应的是蒙牛独特的企业文化,蒙牛给 自身企业文化基因工程定位为经营人心,其核心有培训培育、 理念教导、亲情关注、团队协作四大方面。 • 蒙牛“严格”的企业管理与“温和”的企业文化,是企业 高速发展的有力后盾与保障。
• 蒙牛引导经销商的投入着重在配送与品牌建设方面,即经 销商在做好区域内市场的同时,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并必须 具备强大的配送与分销能力。
蒙牛企业案例分析
![蒙牛企业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9921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9.png)
蒙牛企业案例分析蒙牛是中国乳制品格业的率先企业,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蒙牛的主要产品包括牛奶、酸奶、奶粉、乳饮料等,覆盖了全国各个市场。
一、市场定位和发展策略:1. 市场定位:蒙牛将自己定位为高品质乳制品的提供者,注重产品的健康和营养价值。
2. 发展策略:蒙牛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蒙牛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通过收购和合作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
二、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1. 品牌建设:蒙牛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乳制品品牌,通过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 营销策略:蒙牛采用多种营销手段,如电视广告、网络推广、赞助体育赛事等,提升品牌暴光度。
此外,蒙牛还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通过举办活动和推出促销活动来增加消费者的参预度。
三、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1. 供应链管理:蒙牛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2. 质量控制:蒙牛注重产品质量控制,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四、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1. 社会责任:蒙牛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捐赠和公益活动等方式回馈社会,关注农村教育和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
2. 可持续发展:蒙牛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蒙牛也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蒙牛作为中国乳制品格业的率先企业,通过市场定位、品牌建设、营销策略、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并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蒙牛案例分析
![蒙牛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2b936903d8ce2f0166230b.png)
蒙牛案例分析一、公司简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奶类产品系列,现已在全国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二、蒙牛发展路线•1999年:蒙牛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埋下基石•1999年8月:股份制改造,增资到1398万元,10个发起人,进入快速成长期•2001年:从内蒙古走向全国•2002年:进军香港市场•2003年:借力航天,行业领跑•2004年:踏上世界牛“寻梦”之路•2005年:勇于追求,实现“乳都”梦想•2006年:获得国际乳业大奖,开启中国牛奶爱心行动•2007年:多元合作,200亿领军乳业•2008年:牛奶安全,取信于民•2009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成立仅仅10年多的蒙牛,销售收入就从1999年的119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2位,其中,超高温瞬间灭菌牛奶、液态奶、冰淇淋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并成为中国牛奶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蒙牛集团销售收入(单位:亿元)三、蒙牛集团财务战略简介(一)蒙牛的融资1.蒙牛第一次融资面世不到半年,资金成为蒙牛发展的巨大瓶颈。
与此同时,蒙牛开始了向民间资本融资,并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非法集资”风波。
1999年8月18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法定代表人牛根生,发起人共10位。
2002年蒙牛将绣球抛向风险资本。
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2002年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联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开曼群岛公司)注入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约2.1亿),同时取得49%的股权。
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2.蒙牛第二次融资到2003年,蒙牛上市已经水到渠成,丰硕的果实等待着收获。
蒙牛案例分析
![蒙牛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aaac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c.png)
蒙牛案例分析
蒙牛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其成功经验不仅在
中国,也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蒙牛的成功离不开其在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和努力。
本文将对蒙牛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首先,蒙牛在产品方面的创新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蒙牛不断推出新品种、新
口味的乳制品,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蒙牛还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这使得蒙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
其次,蒙牛在营销方面的创新也为其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蒙牛运用了多种
营销手段,如广告、促销、赞助活动等,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蒙牛还注重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通过多渠道的销售网络,将产品推向市场,满足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另外,蒙牛在品牌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蒙牛将“健康、营养、美味”作为品牌核心理念,不断强调产品的健康营养属性,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同时,蒙牛还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增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总的来说,蒙牛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与其在产品、营销、品牌建设
等方面的创新密不可分。
蒙牛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案例分析—蒙牛乳业
![案例分析—蒙牛乳业](https://img.taocdn.com/s3/m/75a2dbfad15abe23482f4d41.png)
由于非正式制度的融资模式所能筹集到的 资本数量有限,在这一阶段 ,蒙牛乳业秉 承“先有市场 ,后有厂房” 的经营思路, 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密集型活动,而是 通过自身的人力资本优势和管理创新来降 低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比如再生产方面 采用 “虚拟生产” 方式,通过承包、 租 赁、 托管一批企业,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本 优势对其进行技术改造 ,从而使蒙牛节约出 一大笔资本性支出。再如,除“虚拟生产” 外 , 蒙牛乳业还把奶站基地、 运输车辆与 员工后勤系统都外包给了其他社会主体来 运营 , 把传统的 “体内循环” 变为 “体外 循环” ,缓解金融资本压力。
蒙牛为什么选择了外资PE(私募股权投 资)的方式?
第一:蒙牛乳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经营战略,共 同影响着蒙牛选择外资PE(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 方式。 第二:同其他民营企业一样,蒙牛乳业也面临着 “融资难”的困境,对于萦牛那样一家尚不知名 的民营企业 又是重品牌轻资产的商业模式,银 行贷款当然也非常有限。 第三:2002年起,蒙牛乳业逐渐发展大公司经营 战略由“蒙古牛“转变为“中国牛”,先前的只 靠“关系”进行民间借贷的融资模式已经不能满 足蒙牛乳业高速成长的需要。 第四:由于蒙牛历史较短、规模小。不符合上香 港主板的条件,而香港二板的流动性不好,对投 资者不感兴趣,也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融资困境。
2002 年起 ,蒙牛乳业逐渐发展壮大 ,公司经营战略由 “蒙古牛” 转变为 “中国牛” ,先前的只靠 “关系” 或者原始人出资的非正式制度融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 蒙牛乳业高速成长的需要而通过管理创新缓解融资压 力已不可行 ,因此蒙牛乳业开始寻觅其他的融资模式扩 充金融资本。本。当时国内中小企业板尚未引入 ,而蒙 牛乳业作为发展中的中小民营企业 ,也不具备在主板上 市的条件 ,因此 ,对蒙牛乳业而言 ,通过正式制度融资仍 然不可行。在这种背景下 ,蒙牛乳业惟一的选择是利用 半正式制度融资模式引入私募资金。因而使得摩根、 鼎辉和英联三家外国私募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被成功 引入蒙牛乳业。
蒙牛案例分析
![蒙牛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1b1b16f18583d049645931.png)
石头、剪刀、部小组案例: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份,属中外合资企业。
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总资产达60多亿元,职工2.9万人,乳制品生产能力达330多万吨/年。
到目前,蒙牛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300多个品相,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蒙古、东南亚、美国塞班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创业7年,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截至2005年底,主营业务收入由0.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和冰淇淋销量居全国首位;乳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
2008年9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撤销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态奶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蒙牛人在茫茫的内蒙古草原上第一次竖起了蒙牛的旗帜,在一片荒地中建起了蒙牛的基石。
九年后,蒙牛集团已经可以和中国奶业首强伊利集团比肩而立,并称为“草原奶业双雄”。
蒙牛是如何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把蒙牛品牌塑造成中国乳业顶级品牌的呢?我们来分析蒙牛的成功经验。
案例分析:蒙牛的成功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他的体制,他的优秀企业文化,他的卓越的领导层。
但我觉得,营销在一个企业的成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就只从营销策略方面谈蒙牛的不寻常之路。
一、公共营销策略公益营销概念:公益营销,是企业致力于长远发展的策略,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以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公益营销不等同于公益活动,它需要与企业的形象塑造、销售促进有机地结合。
蒙牛企业成功的案例分析
![蒙牛企业成功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5584dc28ea81c758f578df.png)
蒙牛企业的案例分析牛根生在1999年创立蒙牛集团,后用短短8年时间,使蒙牛成为全球液态奶冠军,中国乳业总冠军。
蒙牛集团被世界视为中国企业顽强崛起的标杆。
蒙牛产业链上联系着百万奶民,千万股民,数亿消费者。
无论是在中国近代企业财富排行榜还是节能减排最佳企业中,顾客的信任度都是靠前的。
该公司形成了一套具有蒙牛特色的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及管理理念,具备了稳定的更具市场发展前景的销售网络和一支过硬的熟悉业务的经营管理队伍,可以说蒙牛乳业是近代企业中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
综合分析蒙牛乳业成功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准确到位的整合营销传播理念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业务战略过程,它是指制定、优化、执行并评价协调的、可测度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这些活动的受众包括消费者、顾客、潜在顾客、内部和外部受众及其他目标。
”这一定义强调了整合营销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以企业各部门的协调合作为基础,以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为手段,并且以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关系为目的。
而蒙牛集团就是按照这个整体营销理论进行有规划的市场划分,市场定位和广告媒体等营销手段来赢得最后的胜利。
2.合理的市场定位蒙牛乳业在与其他乳业的竞争过程中,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优势,它与“超级女声”活动进行系统整合,一方面针对了需要影响的目标消费人群,另一方面也将“超级女声”的品牌影响很好地注入了酸酸乳这种产品。
酸酸乳针对的这类人群,他们不屑将价格作为购物的第一考虑因素,他们强调“我就喜欢”,从这个角度而言,蒙牛酸酸乳从产品设计本身、目标市场人群的锁定、产品线中的角色与地位都考虑得比较清楚,在这一点上做到了“谋先”。
其成功在于通过示范效应创造了消费者的需求,把握住了市场经济市场的规律。
3.目标市场的细分蒙牛将酸酸乳的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在12至24岁的女孩,并选择首届“超女”季军张含韵为形象代言人;发布以“酸酸甜甜就是我”为号召的广告,充分表达了个性、前卫的广告诉求,彰显了消费者的个人魅力与自信。
蒙牛成功案例分析
![蒙牛成功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d042b7c77da26925c5b01a.png)
联系案例6
在各个发展阶段,蒙牛在行业竞争 中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以及制 定了什么战略来实现目标???
企业发展阶段
• 初创时期(1999-2001)——蒙古 牛【追随者】 • 成长前期(2002-2003)——中国 牛【竞争者】 • 成长后期(2004-至今)——世界 牛【引导者】
初创时期
外界环境 面临挑战
3
•融资模式
蒙牛融资历程
蒙牛的融资渠道
民间融资
香港二板上市
海外私募股权
摩根
鼎晖
英联投资
蒙牛为什麽选择外资PE
第一,对期望在海外上市的企业,本土投资者 还缺乏一个比较好的品牌,经验和信誉,因而 它们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服务有限,而且企业对 他们的信任也有限。 第二,我们国内的投资者往往只能在中国的法 律环境下来操作。由于外汇管制、法律系统不 完善、投资工具不灵活、对资方权益保护不到 位等原因,国内投资受到了相对较多的限制。
2001年销 售额8.5亿; 2002年跻 身中国乳 业前4名, 销量21亿 元; 2002年蒙 牛建立利 乐全球样 板工厂
成长后期
外界环境 经营策略 市场措 施 面临挑战
1.全球掀 起低碳经 济 2.2004.6 香港上市 3.专业化、 规范化的 国际化管 理要求
1.实施“草原牛, 1.产品多元化: 中国牛,世界牛” -旗下产品共有 战略: -2005年 三大系列:液态 建成首个国际奶业 奶系列;冰淇淋 示范牧场-澳亚国 系列;奶品系列 际牧场(中资30 (涉足牛奶常温、 %) 2.绿色战略 低温、高温三种 3.坚持技术研发创 状态) 新 —总投资12亿 2. 渠道重心下移 元的蒙牛高科技乳 3.经销商管理 品研究院成立—蒙 4.渠道拓建: 2 牛又与全球顶级企 005-200 业、逾百年历史的 6在几十个城市 法国益生菌种公司 设立连锁分工司, 丹尼斯克公司合作, 发展特许加盟奶 成立了蒙牛乳业集 店 团海外工作站,专 攻国际乳品前沿技 术。
案例一:蒙牛网络营销案例分析
![案例一:蒙牛网络营销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e4693bb9f3f90f77c61bd7.png)
案例一:蒙牛网络营销案例分析(一)企业及其网络经营现状的概要介绍1999年8月,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集团)成立,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拥有总资产100多亿元,职工近3万人,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吨。
十年来,本着“致力于人类健康的牛奶制造服务商”的企业定位,按照“立足自主开发,强化联合作业,培育核心产品,抢占技术高端”的工作思路,蒙牛乳业集团累计投入科研资金上亿元,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自主创新之路,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从创业初“零"的开始,至2008年底,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39亿元,年均递增104%,是全国首家收入过200亿元的乳品企业.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5%;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冰淇淋和酸奶销量居全国第一;乳制品出口量、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居全国第一.(二)、企业网站运行情况介绍1。
蒙牛官方网站的类别蒙牛官方网站从类别上(信息发布型、网上销售型)来说属于信息发布型的,是企业网站的初级形式。
网上销售的部分主要是由蒙牛商城网站承担的。
2.蒙牛官方网站的功能蒙牛官方网站的功能分为:品牌形象,塑造良好的蒙牛品牌形象;产品/服务展示,网站公布了蒙牛集团所推出的所有产品,对其产品的规格等进行详尽的描述和展示;信息发布,对企业的各类信息如公司信息、产品信息、企业荣誉、中期年报、企业新闻等等;顾客关系,顾客服务,网页中的联系我们下设了呼叫中心方便网上直接对用户服务,邮信地址以及可以直接从网上反馈意见;网上调查是对顾客的需求和意见进行调查,联系我们中的意见反馈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起到网上调查的作用;资源合作,和其他企业建立投资合作、业务合作、技术合作、招标信息也在网站上有相应公告.3.蒙牛官网的网站内容进入蒙牛企业的网站首页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它采用的是“三”字形布局,整体比较简洁,色彩分明,采用的是一种浅色的基调,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明亮整洁的感觉。
蒙牛网络营销案例分析
![蒙牛网络营销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4effda856a561252d36f99.png)
蒙牛网络营销案例分析第一部分:企业及其网络经营现状的概要介绍年月,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集团)成立,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拥有总资产多亿元,职工近万人,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万吨。
十年来,本着“致力于人类健康的牛奶制造服务商”的企业定位,按照“立足自主开发,强化联合作业,培育核心产品,抢占技术高端”的工作思路,蒙牛乳业集团累计投入科研资金上亿元,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自主创新之路,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从创业初“零”的开始,至年底,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亿元,年均递增%,是全国首家收入过亿元的乳品企业。
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冰淇淋和酸奶销量居全国第一;乳制品出口量、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居全国第一。
第二部分:企业网站运行情况介绍(一)蒙牛官方网站的类别蒙牛官方网站从类别上(信息发布型、网上销售型)来说属于信息发布型的,是企业网站的初级形式。
网上销售的部分主要是由蒙牛商城网站承担的。
(二)蒙牛官方网站的功能蒙牛官方网站的功能分为:品牌形象,塑造良好的蒙牛品牌形象;产品/服务展示,网站公布了蒙牛集团所推出的所有产品,对其产品的规格等进行详尽的描述和展示;信息发布,对企业的各类信息如公司信息、产品信息、企业荣誉、中期年报、企业新闻等等;顾客关系,顾客服务,网页中的联系我们下设了呼叫中心方便网上直接对用户服务,邮信地址以及可以直接从网上反馈意见;网上调查是对顾客的需求和意见进行调查,联系我们中的意见反馈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起到网上调查的作用;资源合作,和其他企业建立投资合作、业务合作、技术合作、招标信息也在网站上有相应公告。
(三)蒙牛官网的网站内容进入蒙牛企业的网站首页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它采用的是“三”字形布局,整体比较简洁,色彩分明,采用的是一种浅色的基调,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明亮整洁的感觉。
在页面最主要位置(“”型网页浏览注意力现象中的最上一横)鲜明的标出公司的图标和网页导航系统,在导航系统下面是幻灯片广告,在首页的左半部分设有蒙牛的新闻中心,可以让浏览者迅速的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以及生产的流程简图,是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蒙牛的产品,同时在首页中还有站内搜索系统,便于浏览者快速有效地寻找需求信息。
蒙牛案例分析
![蒙牛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fc118671fe910ef12df89c.png)
(4)市场开发 市场运作:重点市场的核心工程: 重点市场的培育和市场建设工作是津冀市场的重心 工作
三:蒙牛的核心竞争力
1: 实行双赢,多赢战略,得以笑傲群雄 2:蒙牛的创新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不足 : 蒙牛的核心竞争力不足主要表 现在其创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特别是科技 研发人员的缺乏。蒙牛拥有比较优秀的营销团队, 为其成长发展保驾护航。却缺少一直在行业中保持 和提升蒙牛竞争优势的科研队伍。
SWOT分析
1:蒙牛的优势 第一,体制与机制优势
蒙牛在创业期是一家纯民营股份制企业,经过三年的风雨考验, 于2002年成功引进了以摩根斯坦利为首的三大国际财团,成为一家 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经历的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竞争化的成长过程 其公司体制的演进过程堪称中国“新公有制经济”的典型。
第二,人才与文化优势
第一阶段,依照各地域特征,以地区中心城市为圆心,划分 市场类型,合理设定客户,进行地毯式铺货,迅速提高市 场覆盖率,扩大公司知名度。
第二阶段,巩固原有中心网络,加强对周边县区分销商的开 发与辐射;利用灵活多变的营销方式,厂商联手,对营销主 渠道实行激励营销;发展培养多家“卫星经销商”,全面提 高占有率。 第三阶段,健全销售网络,在扩大产品销量及公司形象知 名度基础上,维护价格稳定,完善售后服务,使区域销售保 持有序发展。 (2)市场布局:战略与战术的合理运用 (3)客户选择:“最佳优势组合”的“三型”客户理论: 蒙牛冰淇淋在最初开拓市场时面临状况是:开发资金短缺, 基本上不可能投入,也不可能在中心城市场设立机构运作市 场,市场营销模式只能走代理制。根据营销学中“最佳优势 组合”理论,区域市场推广是一个整体的、长期的、目标的、 系统的链条,而我们公司有人才、服务、体制、质量、产品 等多方面优势,缺乏的只是客户优势,如果我们选择或培养 了优秀的客户,这便是“最佳优势组合”。
蒙牛私募股权投资上市案例分析
![蒙牛私募股权投资上市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63f157c281e53a5802ff79.png)
蒙牛私募股权投资上市案例分析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登陆香港股市,公开发售3.5亿股,在香港获得206倍的超额认购率,一次性冻结资金283亿港元,共募集资金13.74亿港元,全面摊薄市盈率达19倍。
尽管如此,蒙牛携手境外资本的发展路径也仍是毁誉参半。
一、案例简述(一)蒙牛为何选择PE融资据蒙牛介绍,他们在创立企业之初就想建立一家股份制公司,然后上市。
除了早期通过原始投资者投资一些资金之外,蒙牛在私募之前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融资,如果要抓住乳业的快速发展机会,在全国铺建生产和销售网络,蒙牛对资金有极大的需求。
他们也尝试过民间融资。
不过国内一家知名公司来考察后,对蒙牛团队说他们一定要求51%的控股权,对此蒙牛不答应;另一家大企业本来准备要投,但被蒙牛的竞争对手给劝住了;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对蒙牛本来有投资意向,结果又因为它的第一把手突然被调走而把这事搁下了。
2002年初,蒙牛的股东会、董事会均同意在法国巴黎百富勤的辅导下上香港二板。
为什么不能上主板?因为当时蒙牛发展历史较短、规模小,不符合上主板的条件。
这时,摩根士丹利与鼎晖(私募基金)找到蒙牛,要求与蒙牛团队见面。
见了面之后,摩根等提出来,劝其不要去香港二板上市。
众所周知,香港二板除了极少数公司以外,流通性不好,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不感兴趣,企业再融资非常困难。
摩根与鼎晖劝牛根生团队应该引入私募投资者,资金到位,帮助企业成长与规范化,大到一定程度了就直接上香港主板。
(二)外资进入蒙牛进程2002年6月5日,摩根士丹利在开曼注册了两家壳公司:China Dairy Holdings 和其全资子公司MS Dairy Holdings,第一家作为未来回收自己对蒙牛投资资金的帐户公司,第二家作为对蒙牛进行投资的股东公司。
2002年9月23日,蒙牛在英属维京群岛(BVI)注册了两家新公司:Jinniu Milk Industry Ltd.(金牛公司)和Yinniu Milk Industry Ltd.(银牛公司),两家公司注册股本5万股,注册资金5万美元,每股面值1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战略分析
——蒙牛案例分析一、公司简介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奶类产品系列,现已在全国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二、蒙牛发展路线
•1999年:蒙牛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埋下基石
•1999年8月:股份制改造,增资到1398万元,10个发起人,进入快速成长期
•2001年:从内蒙古走向全国
•2002年:进军香港市场
•2003年:借力航天,行业领跑
•2004年:踏上世界牛“寻梦”之路
•2005年:勇于追求,实现“乳都”梦想
•2006年:获得国际乳业大奖,开启中国牛奶爱心行动
•2007年:多元合作,200亿领军乳业
•2008年:牛奶安全,取信于民
•2009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
成立仅仅8年多的蒙牛,销售收入就从1999年的119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2位,其中,超高温瞬间灭菌牛奶、液态奶、冰淇淋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并成为中国牛奶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三、蒙牛集团财务战略简介
(一)蒙牛的融资
1.蒙牛第一次融资
面世不到半年,资金成为蒙牛发展的巨大瓶颈。
与此同时,蒙牛开始了向民间资本融资,并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非法集资”风波。
1999年8月18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法定代表人牛根生,发起人共10位。
2002年蒙牛将绣球抛向风险资本。
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2002年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联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开曼群岛公司)注入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约2.1亿),同时取得49%的股权。
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2.蒙牛第二次融资
到2003年,蒙牛上市已经水到渠成,丰硕的果实等待着收获。
2004年6月蒙牛股票在香港持牌上市了。
本次共发售3.5亿股,股价3.925元。
获得206倍的超额认购率,冻结资金280亿港元。
这笔资金将通过增资大陆蒙牛的方式注入。
不断地筹资使蒙牛的资金流超越了“环绕速度”,从而成功使企业避免了面临困境、险境、绝境乃至死境的局面。
(二)蒙牛的投资
1.虚拟联合
1999年蒙牛创立之时,面临的是“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窘境。
在这种情况下,蒙牛搞“虚拟联合”,与中科院联合,开发产品,塑造品牌;与中间商联合,开辟全国大市场。
后来蒙牛将“虚拟联合”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
通过虚拟联合,蒙牛把传统的“体内循环”变作“体外循环”,把传统的“企业办社会”变作“社会办企业”,整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2.财务资源向营销及产品质量倾斜
四、蒙牛集团财务战略的评价与分析
(一)财务战略的定位
蒙牛从制定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着眼,注重引入各项财务管理工具,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以及改善资产负债的状况。
特别是战略投资者进入蒙牛后,应收账款、存货、长期借款有了极大的改善,财务费用也有大幅的下降。
大幅提高了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是造就蒙牛持续和稳定盈利的重要因素。
(二)财务战略的选择
一般来说,财务战略有三种路径选择:扩张型、稳健型、防御收缩型。
蒙牛选择扩张型财务战略不是偶然的,这与其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高成长的企业发展战略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在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宜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在成熟期则一般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而在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一直身处初创期、成长期正是蒙牛选择扩张型财务战略的现实基础。
蒙牛集团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选择了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
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在选择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同时,要考虑到财务风险问题。
蒙牛集团一方面在警惕快速扩张带来高风险的同时进行财务预测,另一方面能充分运用资本运作在香港上市融资,采取了正确的资本筹集战略。
这些为蒙牛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财务战略管理的具体实施
蒙牛集团推行的是财务集中管理,其财务战略实践包括:
1.建立三大战略财务考评体系
2.建立资金与预算核算与管理体系
3.财务集中组织管理体系
4.实施战略财务管理网络部署方案
五、蒙牛筹资战略分析
蒙牛的发展是惊人的,由此引起了众多的专家评论。
其与外资系的联合尤其引人遐想。
但是就其自身发展我们看到:蒙牛乳业从1999年1月成立后,用了
3年的时间,先后进行了增资、股改等四次资本运作,实现了初步的原始积累,但是距离成为一家足以垄断乳业行业的巨头,它还差一个关键的因素——资本的支持。
2001年后三家私募投资者向蒙牛投入约5亿元人民币,与2004年蒙牛在海外股上市成功,融资10个亿。
蒙牛起步时采取的是一种非常规作战方式,特别舍得花钱做市场,这种方式无疑是要很多资金支持的,从这个角度看,蒙牛的资本运作相当了得。
从一般的市场营销经验来看,如果没有这种对资金游刃有余的调控,就没有蒙牛高端市场的突围成功;而如果没有高端市场的迅速成功,也就根本没有蒙牛对二线市场“势如破竹”的可能,进而也就没有蒙牛今天的辉煌。
因此,强调蒙牛高超的资本运营手段与其高速发展之间的关系,无论如何都可以说得过去。
六、蒙牛选择外资的原因分析
为蒙牛注资:6120.7539万元,为蒙牛的发展提供前期的资金支持,使蒙牛一举抓住了市场机会,将业绩提高;帮助蒙牛重组了企业法律结构与财务结构,为将来上市做好准备;摩根的品牌以及他们对蒙牛的投入让股市上的机构投资者更放心;为以后顺利在香港上市做好准备。
如果蒙牛不选择摩根,等待国内A股上市将会错失市场机会,我们也不会
看到今天的中国奶业的发展。
七、反思
在蒙牛的案例中,海外的投资者协助蒙牛创造了神话,但是我们也看到外资系从蒙牛赚取了大量的资金。
原因何在?
•第一,对期望在海外上市的企业,本土投资者还缺乏一个比较好的品牌,经验和信誉。
•第二,我们国内的投资者往往只能在中国的法律环境下来操作。
国内投资受到了相对较多的限制,而海外投资者可以把企业“带到国外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操作。
本土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的竞争的起点就是不公平的。
应该归咎的是,我们国家的法律体系、金融市场发展太落后了,说到头来还是国内的资本市场没能满足企业成长对资金的需求。
如果政府更积极地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如果国内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能加强,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愿意向我们的企业投资,中国企业的融资就能变得更容易、公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