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11

合集下载

随堂练习六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随堂练习六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历史学科随堂练习(六)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姓名:_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3、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分为满洲、蒙古及汉军八旗。

但八旗制度亦可视个别需要而作调整,并无严格划分界限;有汉军改满洲八旗者,有蒙古改汉军八旗者,亦有蒙古改满洲八旗者,甚至有同一家族分隶满洲及汉军八旗者。

故入关后,一般人皆以“旗人”来通称满洲人。

我们应如何解读以上叙述?( )A、满洲人为显示血统之纯正,故「旗人」指的是通晓满洲语的正统八旗军人及其家属B、满洲人及蒙古人地缘与血缘相近,故「旗人」指的是满洲及蒙古八旗军人及其家属C、满洲人为笼络汉人,允许汉人加入八旗,故「旗人」是指满洲及汉军八旗及其家属D、满洲人为了塑造族群融和,混编八旗,故「旗人」是指满、蒙及汉军八旗及其家属4、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5、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高三历史专项训练试题:人教版必修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附参考答案)

高三历史专项训练试题:人教版必修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附参考答案)

专项训练试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单选题1.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

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A. 民间社会发育有限B. 基层自治卓有成效C. 县府管理能力不足D. 县域经济长期滞后2.明代形成“廷杖”制度,大臣往往被当朝笞责,重者致死,或者投入“诏狱”,酷刑折磨致死,完全破坏了中国古代“君使臣以礼”的传统。

下列明代史实中,与这一现象的实质最相符的是()A. 推行改土归流B. 内阁拒绝草拟皇帝不合理的诏旨C. 废行省设三司D. 太监乱政比其他任何朝代都严重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当先立纲纪”,1367年,颁布《律令直解》.洪武六年,朱元璋又亲自参与编定《大明律》,其中规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在“胡惟庸案”后,又颁布《昭示奸党录》等法律文件。

这说明朱元璋()A. 强调法律治国作用B. 推行法家治国思想C.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 严查官员擅权贪污4.土司制度是明朝的一项重要制度。

明政府规定:对“不志诚”、“犯了法度”、“不系世袭”者,即行改土归流;“不系世袭”者若是报朝廷,则可以袭替。

对于首先归附的强大土司,明政府均明确宜布予以世袭,以示绥抚。

据此推知,明代的土司制()A. 加速了土司世袭的瓦解B.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C. 有助于民族地区的稳定D. 激化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5.《明书》中记载:“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未有。

”与这一记载异曲同工的明代举措是()A. 营建北京并迁都于此B. 废丞相权力分于六部C. 设内阁辅助皇帝理政D. 令地方大臣密折奏事6.“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军国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过关训练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过关训练及答案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过关训练1.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

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这表明朱元璋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2.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3.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5.《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

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地位等同于六部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6.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

这表明他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7.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试题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试题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试题1.清朝军机大臣的最基本职责是()A.决定全国军国大事B.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C.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答案】D【解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排除A项,符合题意的是D。

BC项是军机处的职责,但不是最基本职责。

故选D。

【考点】军机处点评: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

军机处的职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2.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在()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B.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C.掀起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D.实行资本主义的工业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一时期东西方的横向比较。

明清之交,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而清朝统治者把君主专制推向顶峰,所以C项正确;A、B两项均发生在明朝中期而非清朝,D项发生在18世纪。

故选C。

【考点】综合比较中西文明的发展点评:本题以清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考查综合比较分析能力。

解答关键是把握题干隐含的时间信息。

3.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答案】①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②执掌宰相职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内因与外因:结合前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及丞相制度的作用,说明外因;结合明朝建立的社会背景,说明内因。

【考点】宰相制度的废除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

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1)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到了皇权。

(2)历史原因:元丞相权势过重。

(3)直接原因:胡惟庸娇姿擅权,胡乱作为。

4.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A.处死查理一世B.“光荣革命”C.议会通过《权利法案》D.詹姆士二世逃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皇权,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主权”原则,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率先实现了君主立宪制,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和第4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和第4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训练(含答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黄仁宇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隋唐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A.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B.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2.763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

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

”要求“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

杨绾认为科举制 ( )A.考试内容有失偏颇B.选拔标准不合时宜C.选才路径沿袭传统D.录取原则公平公正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4.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知识性错误的一项是()A.《浅议我国世袭制度的创立者——黄帝》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谈谈科举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6.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

这说明宋朝( )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7.元代废除尚书、门下省,以中书省为最高的行政机关,其长官中书令一职,由皇太子亲任。

“惟皇太子立,必兼中书令”,中书令之下,才设丞相。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试题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试题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试题1.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在()A.战国、清朝B.秦朝、清朝C.隋朝、明清D.汉朝、清朝【答案】B【解析】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结束于清朝。

故B项正确。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2.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答案】①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②执掌宰相职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内因与外因:结合前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及丞相制度的作用,说明外因;结合明朝建立的社会背景,说明内因。

【考点】宰相制度的废除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

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1)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到了皇权。

(2)历史原因:元丞相权势过重。

(3)直接原因:胡惟庸娇姿擅权,胡乱作为。

3.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内阁B.军机处C.三司D.枢密院【答案】A【解析】明朝废丞相,为了缓解全国政事的压力,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后来发展成内阁制度,故选A。

B项为清雍正时期所设;CD项是宋太祖时期为削弱相权而设。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名师】明代内阁与宰相制度的区别4.宋、明朝经筵(御前讲席)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清代经筵则是当经筵宫讲毕,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门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

这种变化反映了清代A.文人政治地位低下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儒家统治地位衰落D.君主权威扩至思想领域【答案】D【解析】“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门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的信息表明清代对于思想统治控制的严密,故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主要是君主专制强化,故B错误;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并没有衰落,故C错误。

5.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

【基础练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历史人教必修1)-精选学习文档

【基础练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历史人教必修1)-精选学习文档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基础练习一、单选题1.《清实录》中记载某中枢机构的职责是:“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赞理机务、表率百寮”。

该机构是()A.内阁 B.军机处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六部2.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道:“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

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材料可以反映()A.满洲文明源自先秦时的中原 B.清初依然存在文化冲突C.儒家仁政思想惠及大江南北 D.民族认同成为朝野共识3.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

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A.权力稳固 B.机构健全 C.精干高效 D.保密性强4.乾隆帝对《四库全书》的编校全程跟踪。

凡典籍中谈到夷夏之防或有反清思想、有违封建伦常的,或挖或改或弃或毁,全被排除在外。

其目的是()A.“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B.“修书以遏邪说”,强化纲常伦理C.抱残守缺,反对儒学创新 D.经世致用,顺应西学传播5.“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

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A.设枢密院 B.设立南书房C.设置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内阁6.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奏君主的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

这说明明代内阁()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B.阁臣权力有限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 D.深受皇权控制7.雍正皇帝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一切听闻皆可上报。

奏折要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

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B.保证政令的畅通与保密C.提高清朝行政效率 D.加强对行政官员的监察8.1395年,明太祖敕谕群臣说:“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其目的是()A.扩充内阁的职权 B.使内阁成为法定机构C.避免权臣专权乱政 D.由六部掌管国家行政9.1376年,明朝改行省之名为承宣布政使司,所谓“承宣布政”,强调地方行政不过是代皇帝之言、行皇帝之令而已。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达标训练(附答案)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达标训练(附答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明太祖________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秦以来一直实行的________宣告废除。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这里的“高皇帝”是指A.元世祖B.明太祖C.明神宗D.明成祖3.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也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朱元璋曾感叹:“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皆睡朕未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当时天下动荡,事务繁多B.新设官员很多,这增添了很多事务C.丞相被废除,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了六部,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知识点二内阁的出现4.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________时,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____________由此出现。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________。

5.(2010浙江嘉兴一中高三摸底,8)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这里的“我朝”是指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6.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知识点三军机处的设立7.清初,________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________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________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8.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最高峰的象征是A.设参知政事B.实行行省制度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9.“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皇权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D.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10.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检测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名师点睛】明代内阁与宰相制度的区别2.清初皇太极“设八议政大臣,皆以满臣充之……总理一切事务,……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

后雍正增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以上两个机构都()A.参与处理国家大事 B.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C.强化了专制皇权 D.有一定的行政决策权【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1)调整中央机构,如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如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如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4)注重官吏的选拔,如隋唐时期兴起完善的科举制。

(5)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等。

3.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课时作业1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课时作业1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第3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全国名校联盟联考)清顺治皇帝说:“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

”这说明()A.军机处分割了内阁权力B.内阁的票拟权被剥夺C.内阁制约着皇权的滥用D.内阁权力受到了限制解析军机处始设于雍正皇帝时期,故A项错误;内阁享有票拟权,故B项错误;内阁作为皇帝的内侍机构,为专制皇权服务,故C项错误;据材料“皆朕亲裁”可知内阁权力受到了皇权限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8·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清史稿》:“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

”这表明()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内阁学士的地位尊崇C.军机处控制了内阁D.军机与内阁相互牵制解析军机大臣位高权重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可知重用内阁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可知是地位尊崇,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内阁,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体现军机处与内阁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8·辽宁大连调研)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时年24 岁的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 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

这反映了()A.专制皇权空前加强B.皇帝与司礼监关系密切C.中央集权大大加强D.内阁与司礼监互相牵制解析材料反映皇帝利用内阁和司礼监互相牵制,不用上朝即可控制朝政,故反映出皇权空前加强,故A项正确。

皇帝与司礼监关系密切,体现不出“时年24 岁的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故B 项错误;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互相牵制是材料内容,但不能体现出材料现象的本质,故D项错误。

答案 A4.(2017·湖南考前演练)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测试题及答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测试题及答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测试题及答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D.巩固皇权
 2.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新防御力量
 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3.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l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A.①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军机处的设置B.八股取士的实施C.厂卫机构的设立D.严酷的文字狱
 5.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B.③④。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测试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测试

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A.设立军机处B.设置枢密院C.实行一省制D.废除宰相制度2. 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内阁B.军机处C.三司D.中书省3. 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4. 关于明朝内阁的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D.相当于元朝的中书省5. “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

”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 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B. 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C. 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D. 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6.下列现象,发生在明朝的是()A.相秉百僚之重,总百僚之任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7.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8. 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

”龙泉原名龙渊,因剑而得名,唐时因避高祖李渊讳,改名龙泉。

改名体现了( )A. 维护皇权的独尊B. 借皇帝名号宣传C. 宗法观念的影响D. 神化皇权的需要9、“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高中历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下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法律条文,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血缘关系不断强化B. 宗法制度逐步淡化C. 等级秩序日益固化D. 法律的儒学色彩加强2.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

这一做法()A. 通过削弱相权保障了皇权独尊B. 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 完善分权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D. 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3.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据此可知,西周()A. 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B. 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D. 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4.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

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 贵族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B. 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C. 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 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5.下图“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这种现象()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 ①④B. ③④C. ①②D. ②③6.某学者指出,“历史上,好多地方政府、地方官没有任何自主权,没有任何地方的银子……发达地区往往在分裂的时候能得到有力发展。

”这说明()A. 中央集权不利于社会发展B. 分裂比统一更能促进社会进步C. 过度集权会带来消极影响D. 中央与地方分权是必由之路7.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习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习题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单选题1. 明朝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的机构是()A. 布政司B. 按察司C. 都指挥司D. 转运司2.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④是导致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A. ①④B. ①②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 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B. 军机大臣由亲臣和重臣组成C. 军机处办事具有“勤”“速”“密”的特点D. 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裁撤于宣统帝时4. 下列有关明朝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B.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C. 废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D. 内阁制度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5. 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在()A. 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B. 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C. 掀起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D. 实行资本主义的工业化6. 我国古代的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A. 唐朝时期B. 宋朝时期C. 元朝时期D. 明朝时期7. 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A. 决定军国大事B.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 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 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8. 中枢机构中出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是在()A. 皇太极继位后B. 康熙亲政后C. 乾隆在位时D. 雍正继位后9. 清朝康熙皇帝亲政后,为扩大皇权而设立了()A. 议政王大臣会议B. 内阁C. 南书房D. 军机处10. 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A. 废除丞相B. 废除行省C. 八股取士D. 地方设三司【答案】一、单选题1. C2. D3. A4. B5. C6. D7. D8. B9. C 10. A。

历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

历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

历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1.“国朝拟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折奏则直达御前,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

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曰可,乃下。

”这则材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三省分权相互制衡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专制皇权空前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军机处,材料中的文字“阁臣不得与闻”等信息说明阁臣只有参与权,没有决策权,说明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宰相此时已经不存存,所以A和C不符合题意。

B属于唐朝的中央制度,也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择D。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的加强·清朝军机处2. (2012·广东卷) 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

“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很明显不是主张废除和削弱相权,而是反对当时君主专制,排除B、D两项;C项实行君主立宪制太绝对化,也应排除。

故选A项。

3.(2013-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

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

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清朝军机处。

材料是“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一项措施是设立军机处,这里有出现,并且说这是清代特有的,寄信上谕是为了将皇帝的旨意完全执行,不许旁人议论,这是为了加强专制皇权,故B项正确;“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渝发出了”,从文字上分析,应是数量较多,如果是为了保密,不会那么频繁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办事比前快了,故C项错误;也没有指出监察官员,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选修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试题

高中历史选修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试题

⾼中历史选修⼀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试题 学习⾼中历史,除了背之外,还要多做练习!那么,往往究竟要怎样有效的去做题呢?别着急,下⾯不妨和店铺⼀起来做份⼈教版⾼中历史选修⼀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教版⾼中历史选修⼀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试题 选择题 我国古代的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 A.唐朝时期 B.宋朝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 下列有关明朝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废除总揽地⽅军政⼤权的⾏中书省B.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C.废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D.内阁制度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时候,西⽅国家正在( )A.进⾏反封建的思想⾰命B.开辟通往东⽅的新航路C.掀起资产阶级⾰命或改⾰D.实⾏资本主义的⼯业化 明太祖废⾏省设三司的作⽤是( )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的控制②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③分散了地⽅的权⼒④扩⼤了各藩王的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下列有关明朝“废⾏省,设三司”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我国古代⾏政区制度划时代的变⾰B.通过分散地⽅权⼒加强中央集权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量D.政府各部门相互牵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清朝君主专制权⼒的强化,基本上完成于( )A.皇太极时B.康熙帝时C.雍正帝时D.乾隆帝时 清朝康熙皇帝亲政后,为扩⼤皇权⽽设⽴了( )A.议政王⼤⾂会议B.内阁C.南书房D.军机处 中国历史上延续⼀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C.明宣宗时D.皇太极时 明太祖说:“⾃秦始置丞相,不旋踵⽽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者,多有⼩⼈,专权乱政。

”出现丞相专权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丞相中多是奸⾂ B.皇权软弱 C.丞相权⼒过⼤ D.封建专制制度 《明太祖实录》载:“夫元⽒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其亡也由委任权⾂,上下蒙蔽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2.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办事效率B.强化君主专制C.让“群臣”监督皇帝D.精简政府机构3.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4.明初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A.丞相的废除B.皇权的加强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D.内阁的废除5.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

”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

”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6.明朝废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 ( )A.改变蒙古贵族守旧的生产方式B.完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取消地方行政机构7.“奏章票拟,主之内阁。

”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 )A明宣宗时 B.明英宗时 C.顺治时期 D.康熙时期8.“票拟”是()A.大臣的奏章B.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C.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D.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9.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以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最终被哪位帝王废除? ( )A B C D10.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内外朝B.唐代三省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军机处11.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12.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犯了历史性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在明太祖时已被废除,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当时宰相的权力已经大大削弱,电视剧夸大了宰相的权力13. 观察下图,表示正确的是 ( )A. B.C. D.14.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15. 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议政处议政处 军机处 议政处六部 内阁 内阁 南书房 议政处 内阁 军机处 南书房A B C D16.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它 (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皇帝 御史大夫 诸卿 六部 太 尉 皇帝 御史大夫 六部 中 书 枢密院 皇帝 御史大夫 丞相 诸卿 太 尉 皇帝内 阁 南书房 六部太 尉C.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17.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18. 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B.军机大臣由亲臣重臣组成C.军机处办事具有“勤”“速”“密”的特点D.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裁撤于宣统帝时19.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 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皇权C 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20.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 ( )A.说明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权力危机境地C.明清皇帝重视文人敷衍文雅D.都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21. 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22. 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点,下列哪一现象不符合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A.皇帝直接统领六部B.明中叶后大学士有票拟资格,但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C.清初军国重务一般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D.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23. 关于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压制人民思想,阻碍社会变革C.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民主自由D.始终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4. 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的两千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①皇帝“家天下”制度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官僚制度 ④“多民族”与“大一统”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25.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 )A B C D26. 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 皇 权 年代 皇 权 年代 皇权年代 皇 权 年代27.阅读下列图文,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材料三: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

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

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叶凤毛《内阁小识》材料四明代殿阁大学士(1)材料一中“已成之法”主要指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废宰相,权分六部。

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操权柄,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会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有助于君主独裁专制。

(2)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说明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还采取哪些措施。

①中央:设立内阁。

②地方:废行省,设“三司”28.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图一图二廷寄(1)据读图一、图二判断图一是什么时期什么机构的办公地点?该机构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图一是清朝军机处。

它是秉承皇帝意旨,经办军政事务的国家中枢。

(2)图二的廷寄有什么作用?有利于增加保密性和加快文书的传达(3)这两幅图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政治方面的什么重要特征?特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29.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有两种主要画像流传至今,但形态各异。

第一种朱元璋画像黑黑的大脸,脸特别长,额骨隆起,脸上布满大大小小的土斑,留有稀疏的胡须,两眼炯炯发光,眉毛又浓又粗,眉眼都向上吊竖着,鼻子很大,鼻孔问上翘起,耳朵很长,几乎垂到肩膀上,嘴又大又宽,下巴比上额突出许多。

其相貌,使人感到威严、凶狠。

第二种朱元璋像,脸庞丰满,神态慈祥,其相貌显得和善多了,而且给人以雍容华贵的感觉。

图一图二你认为哪一种画像是朱元璋的真相?理由何在?为什么朱元璋的画像有这么大的差异?[思路解析]回答此题时,应结合朱元璋的个人经历及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作答,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既可。

[答案]第一种,因为朱元璋出身贫苦,早年身世坎坷,经受了许多磨难,不可能是一付养尊处优的模样。

第二种,朱元璋从乞丐最后成为皇帝,身份变化的巨大反差使其产生了竭力美化自己、掩盖过去的畸形心态;为强化皇权、维护皇帝的尊严而不择手段,反映了当时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

30.古迹、图片承载了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请你为下列三幅图片附上解说词。

解说词要求包含图片所反映的时间、主要史实和意义,每则解说词的字数在50字左右。

图1:西周分封示意图图2:秦诏版图3:内阁大堂旧址1.分封示意图:西周时期,周天子实行分封制,让王族、功臣和现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秦诏版: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以“朕”“制”“诏”等特定称呼显示皇帝与众不同,增强其在人们心目当中的神圣感,是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3.内阁大堂旧址: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多。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内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内阁制度正式建立。

31.阅读下图请回答:(1)图片上是哪个地方?是中国古代史上哪两个朝代的皇宫?故宫;明、清(2)有同学去过故宫吗,故宫给你的印象怎样?略(3)请再看图片:故宫平面图。

从这平面图中,你可以看出故宫的布局有什么特点?反映出这一时期政治制度怎样的特点?中轴对称;故宫的建筑风格,为表现君权授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

中轴线上的宫殿高大华丽,轴线两侧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