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二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习作、园地)
12.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13.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14.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重点
1.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但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3.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出围绕引导学生可以围绕以下话题交流读书心得与感受。
(1)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3)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
(4)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板书:作品情节)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熟悉《语文园地二》课本内容并能正确朗读出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学习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作文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课程内容课文讲解本课程的课文为《我和荷花》。
本课中的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荷花之间的感情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人称代词的运用。
在讲解课文时,我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对自己思想的表达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通过集体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洞察。
写作技巧讲解本课的写作训练主要围绕着“母爱”的主题展开。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寻找与母爱相关的情感,并帮助他们用生动、贴切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写作训练中,我将结合丰富的实例,给学生们讲解写作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等。
同时,我也会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探究,引导他们不断寻找自我风格,努力打造个性化的言语表达。
阅读理解训练阅读理解训练主要针对《语文园地二》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展开。
课程中针对篇章结构、语义理解和推理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阅读理解训练中,我将通过阅读材料的选择、讲解方式的多样性等方式,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课前导入:通过情境引入或故事引入,吸引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课中讲解: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详细解读课文和写作技巧,并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课后巩固:通过小组合作、个人练习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总结:通过课程总结反思学习过程,梳理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课后作业必做部分1.朗读并背诵本节课《我和荷花》的课文;2.用不少于100字的篇幅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3.阅读并完成课本中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
选做部分1.阅读其他有关荷花的文章,写一篇作文以表达自己对荷花的感受。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语文园地【课前解析】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留意描写人物的句子并能够立体、多元化的评价人物。
“语句段运用”安排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引导学生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尝试用“夸张手法”创作句子;第二项内容是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并能做出评价,为自己甄选书籍。
“日积月累”编排了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教学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3.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4.能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教学重点】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教学过程】一、回顾本单元,评价人物1.教师导入: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主人公,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预设1:我对鲁滨逊印象深刻,他是一个生存能力强,富有冒险精神的人。
预设2:尼尔斯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调皮、爱搞恶作剧。
出示课件1:2.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课文,填写学习单,写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和评价依据。
完成学习单后先小组交流,一会全班讨论。
预设1:《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我的评价是:虽顽劣但有善良。
依据是:当他家的大白鹅要飞走的时候他怕父母伤心才跳上白鹅不慎被带走的。
预设2:《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主人公鲁滨逊,我的评价是:生活能力强,聪明不畏艰难。
依据是:鲁滨逊驯养动物、培育庄稼、建屋造房,都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生活能力很强,能在这样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生存下来,很了不起。
出示课件2:3.教师引导,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那我们来读一读书上的“交流平台”,看看从中能受到哪些启发。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
和王婆婆的善心。
D.文章对学校的修建过程一笔带过,因为此情节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对全文主旨的表达作
用不大。
E.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更引人入胜。
(4)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
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答案】 (1)婆媳争吵,妥协寄居;捐建学校,拾荒依旧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课, 通过学习我们产生了阅读名著的兴趣,也学会了写作品梗概。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 语文园地,看看谁能发现文字运用的内在美。 (课件出示教学内容) 二、交流平台 1.师: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著名的人物?还记得他们是谁 吗?他们出自于哪部文学名著? 2.学生汇报。 3.大家喜欢读这些名著吗?这些名著中有你们喜欢的人物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 大家一起来走近名著中的人物,一起来评价他们。 4.学生交流汇报。 5.在小组中互相讲一讲自己所读的名著中所喜欢的人物及他们的事例,喜欢同一人 物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把自己选择的事例说一说,互相启发,再调整一下自己的思 路,把自己的独特的认识讲出来。 6.指名汇报。 对于学生在汇报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同学要及时指出来并加以纠正。 三、教师小结 师:表述的人物必须是自己喜欢的,人物的事例必须最能表现人物的特点,表述自己 对人物的看法是重点,不能过于详细地叙述事例,而是要提取事例。 四、布置习作 根据写作提纲及交流的材料进行习作书写,重点书写自己对人物的看法。
教师批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先让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学生之前做了预习,学起来更有自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4.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5.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6.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第一课时一、回忆人物形象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孙、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一)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
3.你还能从课文的那些情节中的找出不一样汤姆?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板书:作品情节)(二)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2.学生归纳反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语文园地》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本读本,也是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必修书籍之一。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文园地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次教案将对《语文园地》六年级第二册进行解读,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语文园地》。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 熟悉《语文园地》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内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本中的词汇和句子。
2. 了解传统文化,做好相关知识的铺垫。
3.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思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传统文化。
2.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
2. 案例分析法。
3. 互动答题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资治通鉴1.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资治通鉴这本书的出版背景,作者,写作时间等相关知识,为进一步讲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2. 读一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回答问题:(1)《资治通鉴》是一本什么样的书?(2)《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3)《资治通鉴》的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4)《资治通鉴》收录了什么内容?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子,例如“编年体”等专有名词。
4. 分小组讨论,学生们就什么是编年体以及其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第二课:大雪红梅1. 教师向学生介绍“大雪”的时间、特点等相关知识,为后续分析文章内容做好准备。
2. 学生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2)文中“大雪红梅”这一搭配有什么意义?(3)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例如拟人、比喻、象征等,学生们通过阅读分析体会其中的美感。
第三课:诗经1. 教师向学生介绍诗经的背景、起源、代表作品等相关知识,为分析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2. 学生们分组,每组选择一篇诗经进行朗诵和解析,进一步深入了解诗经文化。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二二、选择题2.在拐角处等我安宁①那是我最敏感脆弱的年少时光,16岁,读高一。
②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个成绩优异又大大咧咧的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但照样意气风发。
我也不像骄傲的张小凡,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谁都爱理不理。
男生们都说,“看张小凡的下巴,都快抬到天上去了!学习好点,长得漂亮点,有什么了不起呢!不过是个农村来的,哪比得上人家安安。
”③没有人知道,其实我不愿意这样一次次地被人家拿来与张小凡作比较,尤其不愿意听到“农村”这两个字眼。
我的父母,若是农民也就罢了,但他们却是从农村来到这个城市的最底层,最卑微的居民。
母亲在一家医院做洗衣工,双手长年累月都是破裂红紫的;而父亲,则蹬着一辆三轮车,大街小巷地跑着拉散客。
偶尔,我站在教室的阳台上,会看到父亲迎着风,吃力地蹬着三轮车从校门口驶过。
④但我知道,父亲是不会违背约定,在校门口停留的。
父亲一直都为我这个女儿而感到骄做,所以每个周六下午,不管有多少挣钱的活计,他都不会去做,只为拉我这唯一的客人。
我借着校门口车太挤看不清他,还有我作为学生干部要给老师汇报工作为由,让父亲在离校门口约有一百米的拐角处等我。
⑤张小凡与我一样,会等到所有学生都走了,才离开教室。
她是个非常用功的女孩,所以周六放学后,也要留在学校看书。
而我,就在她均匀的呼吸里,一边“哗哗”翻着课本,一边祈祷她快些离开。
这样,就不会在拐角处,被她瞥见我隐藏在从容里边的尘灰。
⑥可是,张小凡却总是在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后,才安静地离开。
照例是轻扬着下巴,眼神冷静淡定。
每每听着她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楼道里渐行渐远,我的心,才会倏地沉下来,继而迅速地收拾好书包,冲出门去。
⑦每次父亲老远看到我,都会开心地按铃。
我迎着这清脆的铃声走过去,总会觉得愧疚,然后便恨张小凡。
若不是她,父亲也不会饥肠辘辘地等我那么久。
⑧又一个周六,我在张小凡走后,向学校外的百米拐角处飞奔。
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
以下是针对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的教案内容:
- 教学目标:本次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学会立体、多面地评价作品人物。
同时,学习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表达情感,了解中外文学语言的差异,感受文字的魅力。
此外,还要积累诗句名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 教学内容与过程:首先,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其次,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接着,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见所想,以及自己的感悟。
最后,让学生理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夸张”,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的句子。
- 教学提示: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时要注意结合事件对人物进行评价。
例如,可以从人物的经历中分析其性格特点。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质疑、讨论,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5篇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篇1教材分析:位于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美丽神奇的五彩池绚丽斑斓,作者用生动明快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色彩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使得五彩池成为了我们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
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收集五彩池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但他们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六年级学生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及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出五彩池景美情美语言文字更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感悟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看五彩池图片,整体感知五彩池。
2.紧抓“五彩池的神奇”,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五彩池的美。
3.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的原因。
4.充当小导游,为五彩池写一段广告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l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划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媒体辅助给学生充分创设的语言情景,从而体会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学会立体、多面地评价作品人物。
2.学习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表达情感。
3.了解中外文学语言的差异,感受文字的魅力。
4.积累诗句名句。
5.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交流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1.提高阅读兴趣,学会立体、多面地评价作品人物。
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情达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迥异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又是怎样评价我们课文中出现过的人物呢?请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二、回顾课文内容,多角度评价人物1.回顾所学课文,了解其中的主要人物。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写的长篇小说。
课文梗概是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畜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故事。
课文节选部分则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慢慢适应岛上孤独的生活,学会生存的过程。
《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部分写了主人公尼尔斯被变成小狐仙后到骑上自己家中的雄鹅旅行前的故事。
五次历险。
本课节选的是“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一精彩片段,写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2.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是如何获得这些感受的?(1)鲁滨逊是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有坚毅的精神和英雄本色,有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意志极为坚强、生活信念十分执着、务实肯干、勤于创造的人。
(2)尼尔斯原来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不爱学习、懒惰任性、爱捉弄小动物,变成小狐仙后,在骑鹅旅行的途中经历了许多的锻炼和磨砺,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点,改掉了身上的毛病,成了一个好孩子。
(3)汤姆是个聪明好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
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含反思)
二、日积月累
1.古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总结了许多名言警句,直到今天仍对我们的言行有指导意义,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学习。
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理解句意。
(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功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出自明朝时期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意思是别以为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出发得更早的人。引申为:不要以为只有你强,还有比你更强的。
饿 安静 厚 盼望 喜欢
三、布置作业
1.评价最近读过的一本书中的一个人物。
2.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某人遇到困难时的样子。
第二课时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一、词句段运用——修辞的妙用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例句。自读句子,对比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组交流,指名答。
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
教学建议:语文园地中需要积累的语文知识,只理解还不够,还应该贴近生活。所以,教学词句段的运用部分时,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反复地训练,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会运用。
鲁滨逊:他充满了探索和冒险精神。因向往海外的天地,他放弃安逸而平庸的生活毅然远行,及至获得成功,亦不肯停息。虽然流落于无人的荒岛28年,但却靠双手在艰苦中赢得了生存的权利。他坚信人的聪明才智及劳动能战胜任何困难。这个信念使他终于成了生活的主人、荒岛的征服者。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语文园地二中的新词汇和成语;能准确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词汇学习:教授语文园地二中的新词汇,包括词义、用法,并通过例句加深理解。
2. 成语学习: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让学生通过例句学会正确使用成语。
3. 课文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
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或创造性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词汇和成语的学习与运用;课文的深入理解。
2. 难点:成语的正确使用;写作中的思维拓展和表达准确。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2. 学具:学生需准备笔记本、文具,用于记录重点和做笔记。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知识学习:讲解新词汇和成语,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3. 课文分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和事件。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词汇:列出重点词汇,附上词义和例句。
- 成语:展示成语及其含义、用法。
- 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标注重点段落。
作业设计1. 词汇练习:用新学的词汇造句。
2. 成语运用:用成语编写小故事。
3. 写作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 教师需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
- 学生应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期望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正确的价值观。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阅读文章时评价人物的方法以及评价人物的不同角度。
2.了解比喻与夸张的表达特点。
3.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称谓。
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单元学的几篇文章吗?1.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并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出示文中重点的语句。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讨论人物性格特点。
3.探讨评价人物的角度。
《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是个怎样的男孩?除了顽皮、淘气,你觉得他还是个怎样的孩子?(从他担心父母发现雄鹅不见后会伤心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个好孩子。
)4.教师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
(1)我们要结合事件,对人物作出评价。
例如,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人,这是从他五次历险的经历中分析出来的。
从他叙述历险经过时,添加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了一番,可以看出他的有趣和有点儿虚荣心的特点。
评价人物要立体、全面。
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有淘气、顽皮的一面,也有有孝心的一面。
经历了骑鹅旅行之后,他更是变成了一个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2)评价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鲁滨逊,正是由于受当时英国的航海和冒险热潮的鼓动,而参加的冒险活动。
(3)塑造人物可以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这样就能更好地评价人物。
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
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
”这些心理、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尼尔斯有孝心、勇敢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教学要求1.感知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2.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的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文学名著中的句子,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感受。
4.理解并积累谚语。
重点难点1.感知名著的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2.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的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1.学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多媒体。
一交流平台1.回忆人物形象。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和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情节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出示人物图片)学生回答。
(板书: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2.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
(1)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
①仔细品味语段,思考:这段话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多媒体出示)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
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②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索亚。
③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情节中找出不一样的汤姆·索亚?找出具体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教师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节中评价书中的人物。
(2)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
①仔细品味语段,思考:这段话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桑娜?(多媒体出示)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②学生归纳,反馈:善良的桑娜。
③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人物的语句吗 ?找出具体内容,并评价人物。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二》。
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通过与“交流平台”中的阅读伙伴和身边的阅读伙伴交流等方式,既从整体上把握,又留意细节,学会立体、多面地评价人物,从而提升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学为中心”,运用“比较”“拓展”“合作”等学习策略,开阔学生的思维,真正落实学习目标。
分为三部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园地二的内容使学生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习写夸张句。
最后是积累《增广贤文》中的五句名言警句。
二、教学目标1.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2.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3.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从中学会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4.了解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学习仿写夸张性句子。
2.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我心目中,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的语言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1.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评价人物。
2.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我心目中,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的语言的巧妙之处。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够读懂要求;习作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比较困难,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分角色朗读入景体验法,同时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法,仔细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文中的情感,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及意义。
2.通过阅读文章,理解“祭奠”这一悼念方式的重要性,并能够谈论对祭奠仪式的看法。
3.学习使用简单的“分句标点”和“连接词”来逐步完善语言表达。
4.通过学习全课文,能够逐步掌握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何为“祭扫”?你曾经熟知和经历过哪些与祭扫有关的事?2.阅读教学2.1 学习分句标点和连接词•师生共同学习分句标点和连接词,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了解,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意义。
•提供例句,让学生大声朗读并模仿,有助于培养良好语言表达的能力。
2.2 理解文章意义,学习词语•通过小组阅读教材,分析有关“清明节”的部分论述,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跟随读物学习相关词汇。
•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并复述所学知识。
3. 学生讨论•小组活动,让学生发表有关“祭扫”的看法,并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将个人看法回答以下问题:我自己的祭奠方式是什么?为什么?4.合作探究•小组探究,不同小组讲述他们找到的有关清明节的理解和解释。
•通过辩证讨论,让学生了解“祭奠”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学会接纳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尊重其他人的宗教和服从传统。
5. 总结回顾与布置作业•总结回顾课堂所学内容,检查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写一篇个人文章,围绕“我对祭奠的看法”展开,此次作业将以上课内容作为基础。
三.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理解了“清明节”这一节日的起源和意义,进一步深入了解“祭奠”的知识和宗教信仰,培养了和谐相处和尊重传统的品质。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等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能力和开发。
另外,基于学生的理解和表述能力有差异,基础不同的学生需要分类进行辅助教学,以化解教学差异。
最新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与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语文要素】2.能结合语境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3.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挑选自己喜欢的译作文字并说明理由。
4.能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教学重难点]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结合语境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3.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挑选自己喜欢的译作文字并说明理由。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重点)2.能结合语境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重点)一、交流平台:名著人物这样读(一)文学名著读什么谈话导入:这段时间,我们一起阅读了外国文学名著《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节选片段。
回顾你的阅读经验,想一想:阅读文学名著,应该读懂什么?(读懂人物)(二)名著人物怎样读1.分享读懂人物的经验。
名著之名,名在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拿出自己之前绘制的三幅“人物形象图”,想一想:怎样才能读懂名著中的人物。
2.集体交流“读懂人物”的方法。
(留心言行举止;多个角度理解)3.阅读“交流平台”,梳理阅读名著要点。
(1)学生自读,梳理要点。
(2)集体交流。
(3)小结方法。
阅读名著,要点是“评价人物”,方法有两个:一是留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二是多角度评价人物。
(三)绘制“人物形象图”课后,请同学们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名著,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绘制一张“人物形象图”,带到班级展评。
二、词句段运用(名著语言这样品):学习夸张的表达(一)发现句中的“夸张”手法1.过渡:名著之名,名在有耐人寻味的语言。
朗读书中例句,思考: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集体交流,发现句中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
(二)对比阅读,体会夸张的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1.对比阅读,体会表达效果。
部编版语文园地二 教案教学设计(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语文 (2)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从中学会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3.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4.积累《增广贤文》中关于交朋友、做人方面的民间谚语。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文学作品,学会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出评价。
2.发挥想象,学会运用夸张手法仿写句子。
3.积累名句,加强理解与记忆。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学习一些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阅读名著。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读名著时,我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如,在我眼里,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同时他又很有趣,还有点儿虚荣心。
从小说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他的这些特点。
我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之前学习《穷人》,读到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我想,她是多么善良而勇敢啊!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如,很多人觉得尼尔斯太淘气、太顽皮,但是当我读到他心里想“父母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体贴父母的孩子。
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作批注,学习评价作品人物的方法。
3.回忆人物:这段时间我们接触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回忆一下,他们都有谁?(板书: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4.教师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5.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6.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课文,评价文中的主要人物,交流自己在平时的阅读中是如何对书中的人物做出正确评价的。
2.体会句子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体会不同风格的外国文学名著译文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效果。
4.了解并积累关于年龄的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1.掌握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
2.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学会仿写。
3.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1.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来评价本单元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掌握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
2.体会夸张修辞手法在句中的表达效果,并学会仿写。
1.掌握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掌握夸张修辞手法的特点,学会运用夸张修辞手法。
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观察,激起学生评价人物的欲望。
导语:这三个人物形象(教师图片出示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这三个人物的图片。
)是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的三篇外国文学名著中的主要人物,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能不能用一两个词语分别来评价这三个人物呢?(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出示范例。
(鲁滨逊——乐观、顽强;尼尔斯——淘气、顽皮;汤姆·索亚——勇敢、机灵。
)(3)教师提出疑问:大家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评价这三个人物吗?2.师生简单交流,出示课文中描写相关人物的语段,唤醒回忆。
过渡:小说中很多地方直接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能对人物做出正确的评价。
我给大家看一段《鲁滨逊漂流记》中描写鲁滨逊的句子,大家先读一读,再说说老师对鲁滨逊的评价准不准确。
(学生读句子,交流感受。
)3.学生在本单元课文中标一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评价相关人物。
过渡:同学们也到文中去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看谁对人物的评价最准确。
4.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示例一: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生:从鲁滨逊选择建房子的地址可以看出他的聪明、能干。
示例二: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
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生:汤姆从山洞脱险回来后,尽管身体虚弱,但还是给大家讲了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见他在探险成功后心里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从中可以看出汤姆的天真、顽皮、可爱。
师:上面两位同学找的句子主要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这说明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从中我们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示例三:“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生:从小男孩尼尔斯的心理活动中,我感受到他也爱家,体贴他的父母,可以看出尼尔斯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师:这位同学对尼尔斯的评价与老师的评价完全不一样,说明了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我们在评价人物的时候不能太单一。
5.拓展交流,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过渡:经过刚刚的交流,我们发现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能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了解这些常见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的作用也有助于我们对人物进行准确的评价。
常见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1)外貌描写主要是指对一个人的容貌、衣着打扮和外在形态的描写,主要是表现人物的生活和身体状况,也可以从中体会作者对人物的爱憎情感。
(2)动作描写是指对故事发展过程中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
动作描写的主要作用有: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语言描写是指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它要求人物语言自然、真实,符合人物身份特点。
语言描写的作用有: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4)神态描写是指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描写,其作用通常是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5)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其作用是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词句段运用(1)1.教师出示词语,学生朗读体会,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垂涎三尺火冒三丈怒发冲冠一日三秋一步登天一字千金度日如年高耸入云天翻地覆惊天动地震耳欲聋寸步难行不毛之地挥汗如雨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从字面含义来理解这一组词语。
以“垂涎三尺”为例,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是“嘴边挂着三尺长的口水”。
“三尺”大约是一米长,这在现实生活中显然是不可能的,在这里运用了夸大的说法,目的是突出表现人嘴馋到了极点。
学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理解其他词语,进而发现这些词语的共同特征。
明确:这些词语都采用了夸大的说法来表达某个意思,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增强了表达效果。
2.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引出夸张的修辞手法。
过渡:上面这些词语都采用了夸大的说法来突出强调某个意思,这其实是一种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大家知道是什么修辞手法吗?(学生回答:夸张。
)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夸张这种修辞手法。
(1)什么是夸张?明确:夸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
(2)夸张的形式有哪些?明确:夸张有扩大夸张(最常见的夸张形式)、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形式。
顾名思义,扩大夸张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缩小夸张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超前夸张则是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3.教师出示例句,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部分,并说一说是哪种形式的夸张。
交流示例:第一句话中,“泪水如雨,洒了一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是扩大夸张,表明眼泪很多。
第二句话中,“眨眼就到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是扩大夸张,表明时间过得很快。
第三句话中,“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是扩大夸张,表明喜的程度深。
4.结合上面的句子分析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
(1)学生说一说读了上面句子的感受。
示例:第一句话中“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夸张地写出了小镇上的人们看到汤姆和贝琪安全脱险回到家后无比激动、喜极而泣的心情。
第二话句中“眨眼就到了”用夸张的说法表明时间过得飞快,突出表现了节日里的忙碌和快乐。
第三句话中“喜得快要发疯了”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欢喜的程度之深,把八儿焦急地盼着吃腊八粥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2)教师点拨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
明确: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有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5.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1)引导学生用课本中出示的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示例:饿——我饿得简直能吃下一头牛了。
安静——教室里安静得连同学们的心跳都听得见。
厚——这本书厚得我一年都看不完。
盼望——我们望眼欲穿,盼望着他早点到来。
喜欢——他太喜欢那幅画了,站在画前完全挪不动脚步。
(2)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3)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课堂回顾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所学的课文,交流了评价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我们通过品读名著发现小说中有很多地方都能表现出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那些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能直接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我们在评价人物形象时要紧紧抓住这些句子。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评价人物形象时不能太单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立体地来评价某个人物形象。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了解了夸张修辞手法的特点和形式,探究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并尝试着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2.拓展积累。
(1)回顾自己阅读过的名著作品,评价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2)积累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词语和句子。
1.引导学生体会不同风格的外国文学名著译文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效果。
2.积累《增广贤文》中的格言,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1.体会不同的译者翻译的外国文学名著的语言特点。
2.积累《增广贤文》中的格言,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词句段运用(2)导语:同学们,外国文学名著凝聚了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阅读这些作品既能与文学大师进行交流,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又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为了方便各国人民阅读,就需要把这些名著翻译成本国文字。
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译者对作品的理解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译本,我们在阅读不同的译本时自然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1.教师出示不同的译文,学生朗读比较。
2.引导学生弄清楚同一部作品会出现不同译本的原因。
明确:外国文学在被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由于译者的人生经历及其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不同的译文不管是意思的表达还是语言风格都会存在较大差别。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阅读和理解作品。
3.同桌互相交流,体会这两个句子三种不同的译法。
预设:学生在阅读不同译者翻译的作品时,可以通过比较发现自己喜欢的语言风格。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不同译者翻译的作品,有的学生可能喜欢,有的学生可能不喜欢,只要能说出理由就可以。
4.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教师点拨。
点拨:每一组的第一个句子都表达出了“这个夜晚不一般”的意思,只是分别用“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最激动人心的”这些短语来进行修饰和限定,让读者从不同方面(气氛、场面、心情)体会到这个夜晚的特殊意义。
每一组的第二个句子都写出了镇上的人们得知汤姆和贝琪平安归来后,纷纷来到撒切尔法官家祝贺的喜悦心情。
这三个句子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虽然在表达上有细微的差别,但是都突出表现了人们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用眼泪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喜极而泣)。
5.教师引导学生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讲述自己从山洞脱险过程的不同译文,与课文进行比较,交流两者的语言特点。
(1)教师分发张友松翻译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讲述自己从山洞脱险过程的译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对照课文,体会两者的语言特点。
(3)学生分组交流,派代表在班级发言。
6.总结学习收获。
小结:不同译者的作品尽管在表达形式上不尽相同,但表达的意思却是一致的,都达到了相同的表达效果。
所以,我们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尽量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既体现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性,也能反映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日积月累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过渡:格言,是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