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是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领域。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涵盖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
贸易政策、贸易障碍等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而国际贸易实
务则是以实际的贸易活动为基础,研究贸易的实际操作和
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要
素禀赋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该专注于
生产自身具备相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来互相补充。

绝对优势理论则认为,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拥有
绝对优势,应该专注于该商品的生产和出口。

要素禀赋理
论认为,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分配不均,贸易可以使资源
得以最优配置。

国际贸易实务涉及到贸易的各个环节和动态变化,包括市
场开拓、贸易协定、关税制度、汇率变动、物流、海关手
续和国际贸易融资等。

此外,还需要关注国际贸易的相关
政策、规范和争端解决机制等。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相互补充,理论为实务提供了理论指
导和分析框架,实务则为理论提供了实证数据和实践案例。

通过研究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国
际贸易中的问题,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 )可以分析出一国国际贸易实际规模的变化情况和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浮动状况及其贸易条件的好坏。

A.贸易值;B.贸易量;C.贸易值和贸易量;D.贸易额2.单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 )A.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B.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C.出口商品贸易增加或减少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D.进口商品贸易增加或减少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3.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而言是( )A.过境贸易;B.转口贸易;C.直接贸易;D.间接贸易4.大卫·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是( )A.各国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B.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C.各国间商品价格不同;D.各国间要素价格不同5.按“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 )提出的。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俄林6.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劳动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12和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中国应生产和出口手表;B.中国应生产和出口自行车;C.印度应生产和出口手表;D.印度应生产和出口自行车7.俄林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依据是( )A.绝对成本差异;B.相对成本差异;C.要素禀赋相对差异;D.规模经济递增8.俄林认为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 )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或直接原因。

A.价格相对差;B.价格绝对差;C.价值相对差;D.价值绝对差9.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假设食品与衣服的价格分别为:C LC C p a w =,F LF F p a w =。

在自由贸易中,本国出口食品,则食品的相对价格/F C p p (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之比率/LF LC a a 。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10.依照赫克谢尔-俄林模型,如果衣服的相对价格(/C F p p )因贸易而增加,必定会使劳动的相对工资(W /R )(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陈岩)第1章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陈岩)第1章 国际贸易理论
陈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3版)2019,机械工业出版社
1.1.2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比较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
– 所谓比较利益,是指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模式里,贸易 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而贸易另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优势, 通过贸易双方获得的利益。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的各个行 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没有低成本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仍可能 获得利益;而另一个国家各个行业的生产都有效率,成本比国外 同行也都低,通过国际贸易可获得更大利益。
广义的赫-俄理论还包括生产要素均等化定理,其主要内容是说明国际贸易不仅 会使贸易各国的商品价格趋于相等,而且还会使贸易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 相等。
陈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3版)2019,机械工业出版社
1.2.1 赫-俄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 赫-俄理论的要点:
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 各国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资源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
2)该理论正确地分析了生产要素在各国进出口中的作用。认为在国际竞 争中,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结合是构成一国商品价格 的重要因素,对一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陈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3版)2019,机械工业出版社
1.2.1 赫-俄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3)该理论的主要缺陷是:该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定条件的基础上的,而 这些假定条件都是静态的,忽视了他们的动态变化;它把各国要素禀赋 的差异和产品技术条件的差异作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的真正原因, 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忽视了科学技 术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Ohlin (1899-197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带)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带)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一、课程简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集理论、实践、政策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体系,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政策和措施,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内容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介绍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2.国际贸易理论:讲解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新理论等。

3.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分析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贸易救济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4.国际贸易实务:包括国际贸易术语、交易条件、合同签订、支付方式、货物运输与保险、进出口业务流程等。

5.我国对外贸易:介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政策法规及发展前景。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贸易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情景模拟法:模拟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32学时,每周2学时,连续16周。

2.实践教学:共计16学时,每周1学时,连续16周。

3.期末考试:共计2学时。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占比30%。

2.实践报告:占比30%。

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比40%。

七、教学资源1.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者,出版社,年份)2.参考文献:《国际贸易》(作者,出版社,年份)、《国际贸易实务》(作者,出版社,年份)等。

2024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2024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概述与目标•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与数字贸易•课程总结与展望课程概述与目标课程背景与意义01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日益频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02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提高其在国际经贸领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0102 03知识目标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政策和实务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树立正确的国际贸易观念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与要求国际贸易理论包括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等。

国际贸易实务包括贸易术语、合同订立、运输与保险、货款结算等。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包括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等的管理与防范。

国际贸易概述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等。

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贸易自由化等。

国际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包括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分类、发展趋势,以及技术贸易的方式、知识产权保护等。

010203040506课程内容与结构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强调各国在生产特定产品时具有绝对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可实现互利共赢。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发展,指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备绝对优势,仍可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提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通过商品和要素的流动,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化。

新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解释相似国家之间同一产业内产品的贸易现象,强调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消费者偏好对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国际贸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B. 国际贸易可以增加国家的出口收入 C. 国际贸易会导致国内产业的竞争力下降 D. 国际贸易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全球化正确答案:C2.以下属于关贸总协定(GATT)的原则的是: A. 最惠国待遇 B. 具体关税和贸易法规 C. 区域经济协定 D. 贸易救济措施正确答案:A3.自由贸易区(FTA)和关税同盟(CU)的主要区别在于: A. FTA成员之间可以自由设定对非成员的关税 B. CU成员之间实行共同对外关税政策 C. FTA成员可以实行货币联动政策 D. CU成员可以自由转让生产要素正确答案:B二、问答题1.解释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方面的成本相对较低时,就具有了该商品的绝对优势,应该专门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和出口。

这样,不同国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互通有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国际贸易的总收益。

例如,中国和巴西是两个农产品生产大国,中国的成本较低,而巴西具有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巴西的某些农产品生产成本较低。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中国可以专门从事生产自己成本低的农产品,而巴西可以专门从事生产自己成本低的农产品,两国之间进行农产品贸易,使得双方都能够获得更高效率和更大的收益。

2.什么是最惠国待遇?它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是什么?最惠国待遇是指一个国家将对一个贸易伙伴国家给予的最低关税率、最低限度的贸易限制等优惠待遇,扩大到对其他所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WTO)的贸易伙伴同样适用的原则。

即使某个国家对自己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给予更多的优惠待遇,但它对其他成员国也必须遵守最惠国待遇原则,给予相同的优惠待遇。

最惠国待遇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是消除了国家之间的歧视性,避免了以国家为基础的贸易配额和额外关税的设置,保护了全球贸易的公平性和自由性。

(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6
考核方式及标准
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课堂表现 等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 果。
考核标准
明确各考核方式的评分标准,注重对 学生知识掌握、能力运用和素质表现 的全面评价。
2024/3/26
7
02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Chapter
2024/3/26
8
国际贸易概念与分类
2024/3/26
合规经营
企业应按照政策法规要求开展合规经营,避免违规行为带来的风险 。
建立风险应对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包括风险评估、预警、防范和应 对等方面,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政策法规风险。
32
THANKS
感谢观看
税调整会影响企业进出口成本,进而影响产品 价格和市场竞争力。
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会限制企业市场准入,影响企业销售规 模和盈利能力。
法规变化
法规变化会影响企业合规经营,企业需要密切关 注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2024/3/26
31
如何应对政策法规风险
2024/3/26
了解政策法规
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的动态变化,及时了解和掌 握相关信息。
16
收付汇及风险防范
收付汇方式
介绍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收付汇方式,如电汇、信汇、票汇等,以及各种收付汇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
风险防范措施
阐述国际贸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信用风险、汇率风险、运输风险等,以及针对这些风险应采取的 防范措施。同时,介绍国际贸易欺诈的类型和识别方法,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024/3/26
2024/3/26
14
合同条款及履行流程
合同基本条款
介绍国际贸易合同的基本条款,包括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装运、保险、支付、检验、索赔、不可抗 力和仲裁等。

2024年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2024年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8
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
产生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 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贸易 。
发展历程
从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到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对外贸易,国际贸易的规模不 断扩大,形式也不断丰富。
9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国际贸易政策
一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外贸 活动准则,包括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 贸易政策。
福费廷
福费廷是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设备贸 易中,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的,或 经第三方担保的,期限在半年至五六 年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售予出口 商所在地的银行或大金融公司,提前 取得现款的一种资金融通形式,它是 出口信贷的一种类型。
18
05
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应 用
Chapter
19
跨境电子商务概述及发展趋势
谈判策略实施
讲解如何运用各种谈判技巧和方法实施谈判策略 ,包括开局策略、报价策略、让步策略等。
3
谈判风险控制
分析国际商务谈判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素,提供风险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31
07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指导
Chapter
32
经典案例剖析及启示意义
经典案例一
某跨国公司贸易纠纷案
案例分析
B2C平台
企业对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如亚 马逊、eBay等。
23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类型及特点
• C2C平台:消费者对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 务,如淘宝全球购等。
24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类型及特点
交易全球化
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商品交易。
交易便捷化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交易、支付及物流服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单选括号、标点、数字、英文打头1.(A)是多边货物贸易体制的基础,也是多边服务贸易的基础。

2. A.最惠国待遇原则3. B.透明度原则4. C.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原则5. D.国民待遇原则6.(A)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7. A.国际分工8. B.劳动生产率提高9. C.世界商品大发展10. D.国际合作11.(A)是受益人交单议付的最后期限。

12. A.信用证有效期13. B.付款行付款期限14. C.申请人申请期限15. D.货物收到10天以内16.(A)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关于某一标的物的销售而进行的约定或协议。

17. A.销售合同18. B.购买合同19. C.租赁合同20. D.诺成合同21.(A)是指政策行为者,即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是指各国政府。

22. A.政策主体23. B.政策客体24. C.政策对象25. D.政策目标26.(A)一般为固定格式,通常说明缔约双方发展贸易关系的愿望及缔结条约或协定所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

27. A.序言28. B.正文29. C.结尾30. D.法律条款31.(A)又称特惠关税区。

32. A.优惠贸易安排33. B.自由贸易区34. C.经济与货币联盟35. D.关税同盟36.(B)是海上保险合同的重要原则之一。

37.A.可保利益原则38.B.最大诚信原则39.C.补偿原则40.D.代位追偿原则41.(B)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约占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总数的90%。

42. A.优惠贸易安排43. B.自由贸易区44. C.政治联盟45. D.共同市场46.(B)拥有欧盟内部的最终控制权。

47. A.欧盟理事会48. B.部长理事会49. C.欧盟委员会50. D.欧洲法院51.(B)最早起源于美国,是指缔约方相互给予对方的最惠国待遇,是以对方给予相应的补偿为前提条件的。

52. A.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53. B.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54. C.最惠国待遇55. D.国民待遇56.(A)的目的在于避免支付外汇和黄金。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t课件完整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t课件完整版

贸易便利化
简化贸易程序、提高通关效率、 加强物流合作等成为国际贸易发 展的重要趋势。
贸易多元化
国际贸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货物 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多 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影响
促进区域内贸易增长
提高区域内生产效率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和优化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概念
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个国家在生产 某种产品时所需成本绝对低,即劳动 生产率绝对高。
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 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
举例说明
通过举例来说明绝对优势如何影响国 家间的贸易和分工。
局限性
指出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和适用范 围。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概念
球范围内的资源最优配置。
03
实施效果
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全球贸易的增长,提高各国的经济福利
水平,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保护贸易政策
定义与特点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 给予优待和补贴。
理论基础
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和贸易乘数理论,前者认为应对国内新兴产业进行保护,以培 育其国际竞争力;后者认为贸易顺差可以带来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区域内关税降低、贸易 壁垒减少,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增长。
对区域外贸易产生一定影 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对区域外国家产生贸易 转移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对国际贸易格局 产生一定影响。
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对国际贸易影响
拓展国际贸易市场
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国际贸易市场更加广阔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1、国际贸易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二是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它既包括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对外贸易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某些海岛国家,如日本、英国等国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依据货物的移动方向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包括劳务)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的商品交换,称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将国外商品(包括劳务)购买后,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的贸易活动,称为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货物运输过程必须要通过第三国的国境。

第三国则对此批货物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对第三国来说就构成了该国的过境贸易。

依据是否有第三者参与来划分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买卖商品的贸易活动,称为直接贸易。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商品买卖行为,称为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对第三国来说是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别在于:在转口贸易中,商品的所有权先从生产国出口者那里转到第三国(或地区)商人手里,再转到最终消费该商品的进口国商人手中,而在过境贸易中,商品所有权无需向第三国商人转移。

转口贸易以盈利为目的,通常有一个正常的商业加价,而过境贸易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依据进出口的标准不同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口与出口的一种统计方法。

总贸易可分为总进口和总出口。

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口和出口标准的统计方法。

依据商品的形式与内容的不同有形贸易也称为货物贸易,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进行的实物商品的交易。

0~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5~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9类是其他。

无形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所进行的所有非物质形态的商品贸易,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一、国际贸易的概念和主体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

它是不同国家之间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国际分工和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国际贸易的主体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其中以企业为主要参与者。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1. 自由贸易原则:国家在贸易中应尽量避免限制和干预,鼓励自由贸易,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

2. 互惠原则:各国在进行贸易时应相互平等、互惠互利,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3. 最惠国待遇原则:各国之间应平等地对待对方,不得给予某一国家特殊待遇。

4. 国民待遇原则:各国在处理外国商品和服务时,应给予与本国商品和服务相同的待遇。

三、国际贸易的形式和方式1. 商品贸易:包括货物出口和进口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2. 服务贸易:包括旅游、金融、咨询、教育等服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 直接投资:指企业或个人在海外投资设立子公司或参股企业。

4. 间接投资:通过购买国际证券、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等方式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5. 外商直接投资:指国外企业在本国境内进行的投资活动。

6. 对外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物资等援助。

四、国际贸易的政策与制度1. 关税:是国家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费,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

2. 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进出口许可证和技术壁垒等,限制了贸易的自由流动。

3. 汇率政策:国家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出口和进口的比例,调整国际收支平衡。

4. 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中常常出现的争端和冲突,各国常常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来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5. 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公司的运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全球化布局。

五、国际贸易的风险与保护1. 市场风险:包括需求波动、市场萎缩和价格变动等,可能导致企业损失。

2. 汇率风险:由于汇率的波动,企业可能面临汇兑损失。

3. 政策风险:包括国家政策的变动、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自考资料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自考资料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导论【单选】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各国之间商品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国际贸易。

【单选】国际商品交换的基础是国际分工。

【单选】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对外贸易量。

【单选】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而言是转口贸易。

【单选】能反映一国产业结构状况的指标是对外贸易货物结构。

【单选】部分国际服务贸易额体现在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选】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是以美元表示。

【单选】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一般按FOB计价。

【单选】各国在计算进口额时一般采用CIF计价。

【单选】贸易差额能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

【单选】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依赖程度的是对外贸易依存度。

【单选】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看,称为直接贸易。

【单选】世界出口总额与世界进口总额之间的关系是前者小于后者。

【单选】对于一个国家,当某一时期的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

【单选】用以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和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的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单选】对外贸货物结构等于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额除以整个进出口贸易额。

【单选】总贸易体系统计进出口的标准是货物通过国境。

【单选】专门贸易体系统计进出口的标准是经过结关。

【多选】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

【多选】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拥有状况、对外经济政策、国内市场容量。

【多选】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即可以计算各国进口额在世界进口额的比重,各国出口额在世界出口额中的比重、各国进出口额所占世界进出口额总额的比重。

【多选】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形式、贸易政策。

【多选】国境贸易包括的两种类型是直接国境贸易、间接国境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专业考试内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专业考试内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专业考试内容总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专业考试内容总结)第一章国际贸易基金知识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别的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ForeignTrade)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国际贸易条件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1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外国进口商品的比例,或交换比价。

对外贸易依存度(DegreeofDependenceonForeignTrade),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即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总贸易(GeneralTrade)是指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专门贸易(SpecialTrade)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无第三者参与其中。

间接贸易(IndirectTrade)是指进出口商品的买卖不是由生产国与消费国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间接进行的贸易。

商品通过第三国转卖给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TransitTrade),也称中介贸易。

影响国际分工形式和发展的主要因素: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殖民主义的政策与殖民体系的瓦解对国际分工体系的变迁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4.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5.资本输出和资本流动对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起着愈益深刻的推动作用。

影响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1.国际价值是商品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2.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是价格规律在国际范围作用的形式和结果。

3.价格弹性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幅度。

4.货币价值的升降与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自考00149_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自考00149_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1、对外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与服务交换得活动,从一个国家得角度来瞧,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瞧这种货物与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P412、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就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得总与,就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得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国际上通行得货币表示。

3、对外贸易量就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得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得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得进口额或出口额、P42(2009、1,2010、10)4、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得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得依赖程度P46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得地位、1、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就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

原因:出口用FOB价(货价,不含运费保险费),进口用CI F价(包含运费、保险费),因此从世界范围瞧,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09、10,P42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就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得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得标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此法),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欧洲除了英国都用专门贸易体系)3、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得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得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就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得贸易活动P434、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她P45(多选考点。

07、01,0710,08、10,)ﻫ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得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P46(2012、1,2011、1,2011、10,单选)ﻫ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就是指货、、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得比重、狭义得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就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得特点就是什么?P50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得主导。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自考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自考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自考重点一、国际贸易理论1.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

•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利益。

•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国家产品。

2.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对绝对优势理论进行了扩展和深化。

•强调国际贸易的收益来自于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

3. 比较成本理论•将生产成本的比较考虑进来的比较优势理论。

•强调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和盈利。

•当两个国家之间的生产成本差异较大时,国际贸易收益较大。

4. 国际商品需求方与供给方的比较优势•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性和消费能力较强,将使其作为出口国。

•生产商对商品的供给性和生产能力较强,将使其作为进口国。

二、国际贸易实务1. 贸易政策与措施•贸易政策的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和干预型贸易政策。

•贸易措施的种类:关税、非关税壁垒、贸易配额和进出口许可证等。

2. 国际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解决贸易争端和制定贸易规则的国际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监督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协调组织。

•世界银行:提供国际金融、投资和贷款的国际机构。

3. 国际贸易方式和方式选择•直接贸易:直接买卖商品和服务。

•冒充贸易:通过交换第三方货物实现贸易。

•不平等交换:有利于一个国家而不利于另一个国家的贸易关系。

4. 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通过跨国公司在其他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等方式进行投资。

•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公司。

•跨国公司的优势: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等。

5. 贸易合同和支付方式•贸易合同:买卖双方之间达成的协议,规定了交货、价格、付款方式等细节。

•支付方式:信用证、托收和电汇等。

6.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由于货币汇率的波动导致的风险。

•往来账户和国内外期权定价风险:由于利率的变动导致的风险。

7. 跨境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和电子技术进行的跨国贸易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
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表现为直接出口和直 接进口。 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 第三国 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商 生产国 品通过第三国销售到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说是 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 消费国 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间接贸易的主要 表现形式。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 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方法
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2.相关分析方法: (1)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
(2)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3)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4)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Any questions ?
zhaoxiaochen2@
That’s All for Taday, Thanks!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国家之间的分工形式,表现为农业、 矿业、制造业的分工,一般是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发达国家之 间的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Horizontal Specialization)
: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国家之间的专业化和协作生产。
混合型国际分工:指一国在参加国际分工中,既有垂直型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1章 国际贸易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 念及其常见分类方法,了解对外贸易产生与 发展的过程,加深对国际贸易现象的认识和 理解;同时,在总体上掌握课程的基本框架, 对课程学习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的类型划分 贸易差额 贸易条件 对外贸易依存度
13.9
15.9 20.1
409.1
307.3 293.9
17.0
16.5 20.8
25.5
17.6 18.1
42.9
41.6 42.9
40.0
50.6 56.2
36
39 41
2002
50.2
96.6
30.8
325.4
18.2
18.8
39.5
55.5
41
资料来源:IMF《国际金融统计年鉴》;2002年数字来自《国际商报》2004年7月9日。
2.4 要素禀赋理论
2.1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的定义
国际分工的分类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
国际分工的演进
国际分工的定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是超越国家界限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分 工的延伸和发展。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 定阶段后,一国国民经济内部分工冲破国 家界限,即出现了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进口或出口的数量来影响贸易商品在世 界市场上的价格的国家。 所谓“小国”是指那些其进口或出口的 数量发生改变,但是并不能影响该贸易 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的国家。
国际贸易的分类
按商品的流向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



境贸易; 按商品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按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 易和转口贸易; 按统计标准划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按贸易方式划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 。
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 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 工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个国家 与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 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特殊性
困难大、更复杂、风险多
国际贸易受不同国家利益关系的制约 国际贸易涉及不同的货币,存在货币兑换的
贸易保护主义向非关税壁垒转化。
国际贸易的相关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出口与进口
净出口与净进口 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 贸易差额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对外贸易依存度 贸易条件 贸易大国与贸易小国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各个
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
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
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
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多样化
维系国际分工的纽带在增加(贸易、资本
输出、服务贸易与劳务输出、FDI与跨国公 司)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个阶段: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个阶段:新贸易理论
社会生产力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国在国际分工体
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国际分工日益多样化和细
分化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构成
国际分工的演进
到资本主义初期,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
工的扩大以及地理大发现,国际分工得到发展,但 仍局限于一定范围,尚未形成广泛的国际分工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出现后,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一系列 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增 长,使国际分工在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例:以1990年为基准年,进出口价格
指数均为100;而1991年出口价格上涨 7%,进口价格下降3%,即1991年出 口价格指数为107,进口价格指数97, 则 贸易条件指数= 107/97×100=110.3 贸易条件改善程度为10.3%。
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大国与贸易小国
所谓“大国”是指那些可以通过改变其
货物贸易(merchandise trade)
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
10大类:
初级产品(Primary Products) (0 )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1)饮料及烟类 (2)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 (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4)动植物油脂及油脂 制成品(Manufactures) (5)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6)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7)机械及运输设备 (8)杂项制品 (9)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
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新古典 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
绝 对 成 本 理 论
比 较 利 益 理 论
要 素 禀 赋 理 论
要 素 价 格 均 等 化 理 论
列 昂 惕 夫 之 谜
国 际 贸 易 新 要 素 理 论
技 术 差 距 理 论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国际分工的分类
按照参加国际分工的各国间关系的性质划分
按照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划分
按照商品所包含的要素密集程度划分 按照产业间的关系划分
国际分工的类型
垂直型
水平型
混合型
国际分工的类型
垂直型国际分工( Internation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出口与进口
出口(Export)是指从本国输出商品和劳务的贸
易活动。 进口(Import)是指从国外输入商品和劳务的贸 易活动。
净出口与净进口
若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某一商品的
出口数量大于进口数量,其差额即为净出口, 反之如果出口数量小于进口数量,其差额即 为净进口。
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
工又有水平型分工。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自然条件)
社会因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的差别会造成不同国家生产领域的
差别 自然条件的差别是国际分工产生的重要条件, 但不是决定性的条件 自然条件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同时 也对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产生重要影响,特 别是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影响 更大
第2章 传统贸易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影响国际分工产生与发
展的因素,重点把握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 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并能运用其基本原 理解释有关的国际贸易现象 。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本章结构
2.1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2.2 绝对优势理论 2.3 比较优势理论
2003年中、美、日三国贸易依存度
单位:亿美元 (%)
GDP
美国 日本 中国 108572 42907 13720
进出口
20296 8549 8512
贸易依存度
18.7 19.9 62.0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
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计算公式 为: 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 价格指数)×100
本章结构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2 国际贸易的概念与分类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方法
1.1
1.1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一定的历史
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国际贸易的产生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国家的形成和可供交换 的剩余产品。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国际贸易产 生和发展的基础。
国际贸易的发展
1.原始社会末期的国际贸易
2.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3.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4.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5.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二次战后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国际贸易交易手段发生变化; 贸易集团化、区域化趋势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