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初探

合集下载

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劳动力队伍,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以提供一些对应策略和建议,促进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现状目前,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资源不足。

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有限,缺乏相关的教学设备和教材。

其次,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初中的师资力量较弱,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

再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农村初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劳动和技术教育的地位不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推广。

三、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以促进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 资源整合和共享农村初中教育资源有限,需要通过资源整合和共享来解决。

可以通过与城市学校、职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教学设备和教材。

同时,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等来共享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2. 师资培训和交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可以邀请专业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教学培训,提供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分享。

同时,可以组织农村初中教师赴城市学校、职业学校参观学习,增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3. 课程设置与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初中课程设置的改革,提高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地位和质量。

可以加大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学分和考核权重,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和技术创新。

同时,可以推动农村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四、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实施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实施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调查问卷通过给农村初中学生和教师发放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认知和满意度,从而判断资源的实施效果和问题。

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党的十七 大提 出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会 的新 任
21年第6 01 期
教育研究与评论 ・ 技术教育
务 。“ 农村 ” 新 村” “ 民” “ 民” 城 建“ ,农 变 居 ,
学 生现状 和发 展 目标 , 我们 在 实验 中摸索 出 了“ 以劳 动与技 术课 堂教 学为 引领 ,家 校合 ‘ 作’ 为主 , ‘ 实践活 动 ’ 其他 社会 为辅 ,农 科教 ‘ 相结合 ’ 的劳动与技术 教育模式 ” 。这 种模式 符合农村学校 的实际情 况 , 中“ 其 以课 堂教学
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的研究
刘桂 荣 , 玉 忠 , 丙光 刘 颜
( 东省 宁阳县 第二十二 中学 ,7 45 山 2 10 )
摘 要: 以农村初 中的劳动 与技术课程 实施现 状 为出发点 。 进 行劳动 与技术地方课程 的开发、 实施 与课 堂教学模 式 的研 究 , 索 探
( 三)农村 中学劳动与技 术教 育的现状
校结合” 利于 学生进 一 步巩 固知识 并形 成 有
技 能, 能 加 强教 师、 长 和 学 生之 问 的联 还 家
系, 更好 地发挥 家 长 的教育 功能 。构 建 家校 合作教学机 制 , 利 于家 长和学 校共 同培养 有
学生 的技术素养 。
出了“ 以劳动与技术课 堂教学为引领 , 家校结合 为主 , 其他社会 实践
活动 为辅 , 农科教相结合 ” 的劳动与技术 教育模式 和结合 农时安 排 教学 的思路 , 并在实践 中总结了行为引导式 、 自主探究式 、 模拟体验
式、 延后训练式 四种课堂教学模 式。 关键词 : 农村初 中 劳动与技术 课 堂教学模式
应用教材 , 时解 决学 生 生活 中遇 到 的实际 及

浅谈初中劳动技术教育

浅谈初中劳动技术教育
教 师要重视作文教学 ,认真上好每一 节作文指导
课 和作文讲 评课 , 带领学生走 出课堂 , 让学生更多 地 了解社会 , 积累社会生活的写作素材 , 真正解决 学生 “ 无米之妖” 的苦恼 , 从而培养学生 的写作 能
力。
{ 作者单 位 3 19前 郭县乌 兰塔扭 中学 1 11 众所周 知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课堂上教师滔 滔不绝地讲 , 学生聚精 会神地听 , 整个 教学过程以 教师为中心 ,学生只是处 于被 动的接受地位。现 在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处 于点拨 、 启发 、 导的地位 , 引 整个 教学过 程以学生 为中心 ,充分 体现 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过程 。这种
个统一体系 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使学 生
栏目 责编: 苗 禾
服 语言病” “ 、教态病” 、情绪病 消除学生的疑 ,
惧心理 , 创设情 境让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 人人都
有成 功的体会。每堂课都设计 布置 不同的练习作 业. 让学生 自主地 、 量力而行地选做 。使“ 领先 学 生吃得饱 ,一般 学生 “ 吃得香” 后 进学生 “ , 吃得 消” 不断增强 自信 心 .
三、 作文教学落不到实处
劳动技 术课 的实施 ,许多学校确实下 了不少
±:墨 ! ! 茎 ■
维普资讯
教育短论
功夫 , 一是加强劳技 课教师培训 ; 二是加强了劳动 基地建 设 ;三是 自编劳技课教材。可 以说领导和 教师工作没少做 ,花 费了许多心血 。其实我们不 难 看出,我们的劳动技术课教学根本没有形成 一
维普资讯
拦县 塑 一堕 量 查



教 育短论
农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的学生写作水平极低 ,大部分学生

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一、背景介绍农村初中劳动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也开始聚焦在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上。

农村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决定了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必须是具备深度和广度的。

二、课程设计1. 目标与意义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意义。

课程的目标应当是结合当地乡村的实际情况,既要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同时又要提升其劳动素养和创新能力。

而课程的意义在于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农村的感情。

2. 内容安排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安排应当围绕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展开,既要注重基本农业技能的培养,又要关注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可以包括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操作等基本内容,同时还要涉及农村环境保护、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

3. 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田间实践、农村调研、农村游学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感受农村的魅力。

还要注重与当地农民、农村专家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三、实践研究1. 现状与问题目前,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手段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方面。

一些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课程效果有限。

2. 创新与改进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通过创新和改进来提高农村初中劳动教育的质量。

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建立校企合作、举办农村实践活动等方式,丰富课程内容,拓宽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个人观点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是一项高度复杂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农村初中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农村初中劳动课教案

农村初中劳动课教案

教案名称:农村初中劳动课——农作物种植与养护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农村劳动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和养护方法,提高学生的农业技能。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思想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步骤2. 农作物养护的方法和技巧3. 农业劳动的安全常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总结农村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提问:你们对农作物种植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步骤,包括选种、整地、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2. 针对农村初中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3.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劳动的安全常识,如防晒、防虫、防病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到农田进行实地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农作物种植的过程。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种、整地、播种等操作,掌握种植技巧。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农作物养护的方法和技巧。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并回答。

2. 提问:你们知道农作物养护的方法和技巧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农作物养护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2. 针对农村初中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养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3.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劳动的安全常识,如防晒、防虫、防病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到农田进行实地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农作物养护的过程。

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研究心得

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研究心得

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研究心得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进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改举措,综合活动、综合学习课程成为关注的热点。

我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将“综合实践课程”列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其中劳动技术与劳动是综合实践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省教厅关于调整后四川省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课程教学计划》通知中,明确把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继续予以单列。

2001年秋我校提出《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研究》这一课题,上报区教研室,经区教研室推荐到市教科所,于2002年6月正式立项为市级研究课题。

笔者作为该课题的主研人员之一,经过一年来的探索,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本课题符合当前农村初中的背景,具有广阔的前景。

农村初中既是“普九”重点,又是农村教育的难点,同时还是大多数农村子弟接受学校教育的终点,农村初中教育肩负升学与就业的双重任务,培养合格、优秀的劳动者是农村初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全面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同时,不容忽视,存在着诸多问题: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简单,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严重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以教师、课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校提出的《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题,非常符合这一背景,通过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基础科技文化知识,获得理性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的时间开展劳动技术实践活动,使理性认知获得感性体验,从而形成职业技能道德习惯,为毕业后的职业取向和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作铺垫。

二、探索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的特性和功能。

1、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它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实践、行动、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掌握最基本的、初步的生产劳动技能,如种植食用菌、种植花木、修剪果树、饲养家禽、家畜等,让学生在实践和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感悟所学知识,达到掌握运用、升华的目的。

关于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方案的探究

关于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方案的探究

教法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基于新课标的初中数学教学困境及解决措施研究陈亮︵重庆市黔江区石家初级中学校︶摘要:在新课标的带动下,很多学校都开始进行课程的改革,初中数学也在这个范畴中,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针对华师大版的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所面临的教学困境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措施进行改革以后的数学知识非常的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很不容易,所以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应该针对数学具有的特殊性,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当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困境1.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没有引起重视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衔接性非常强的学科。

如果在最初的阶段没有打好基础,那么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会显得尤其的吃力,慢慢地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直接导致了成绩的下降。

总结这一部分的问题,主要是有:(1)有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仅仅是知识点掌握,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意义上掌握知识的技巧。

(2)对于问题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对待问题比较片面化。

(3)做题的时候思维不集中,解题效率低,没有办法适应考试的节奏。

(4)对于学习没有归纳总结的习惯,知识体系结构还没有建成。

2.学生没有构建一个稳定的知识体系结构初中数学开始就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以及逻辑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都会有着更高层次的提高。

主要在于知识的衔接,往往前部分的知识在后期的学习中会用得到,所以必须打好前面的基础知识,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有利于以后系统性的数学知识学习,另外一方面就是学生会对部分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所以在慢慢的发展中,就可能会形成学生的一个一、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1.教学观念的落后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是初中教学过程中一门较重要的课程,它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

但是由于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观念较落后,一味地认为“提高学生的成绩才是王道”,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话导致教师对学生劳动技术方面的要求较低,学生不够重视劳动技术课程,不能够真正了解教学的目的,另外,也会出现更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的创造力被大大地压制,形成错误劳动的观念,未来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

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探索

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探索

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探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劳动技术课已经被纳入中等教育的必修课程。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劳动技术课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劳动技术课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劳动技术课程设置应该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初中阶段的劳动技术课程,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既要涉及到机械制作、电子制作、木工制作等领域,也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而且,课程设置还应该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关注当前的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引导学生掌握现代科技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让他们成为应用型人才。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劳动技术课程应该注重实践,以实验和制作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知识的乐趣。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此外,还应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丰富教学形式,创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氛围。

三、评价方式在评价方式上,劳动技术课程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实际操作、成果展示和个人表现等方面。

评价应该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主,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评价要注重实际应用,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为主要评价标准,促进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总之,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摸索和实践。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工作报告一、引言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对于农村初中而言,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改进策略,我们进行了此次研究。

二、研究背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与城市存在一定差异,农村初中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方面有着独特的需求和优势。

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开展面临诸多挑战。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情况,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配备、学生参与度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推动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取了多所农村初中学校,涵盖了不同地域和办学条件。

(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知、态度和需求。

2、访谈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取更深入的信息。

3、课堂观察实地观察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效果。

4、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和教育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五、研究结果(一)课程设置1、部分农村初中学校劳动与技术课程开设不足,未达到国家规定的课时要求。

2、课程内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农业劳动和手工制作方面,缺乏与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以教师讲解和示范为主,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相对较少。

2、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师资配备1、专业的劳动与技术教师严重短缺,多数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2、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教学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四)学生参与度1、学生对劳动与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

2、部分学生认为劳动与技术课程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作用不大。

初中劳动技术教学解析与案例分析

初中劳动技术教学解析与案例分析

初中劳动技术教学解析与案例分析劳动技术是初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劳动技术教学进行深入解析,并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劳动技术教学的效果。

一、初中劳动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劳动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具有以下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劳动技术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通过制作手工制品、搭建模型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技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劳动技术教学通过开展创客教育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初中劳动技术教学的原则在进行劳动技术教学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任务导向原则:教学活动应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综合性原则:劳动技术教学应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实践性原则:劳动技术教学应注重实践操作,以实际动手为基础,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创新性原则:劳动技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开展创客教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初中劳动技术教学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初中劳动技术教学的原则,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在一堂初中劳动技术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智能灯控系统。

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要求,使用电子元器件进行电路连接,并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灯的开关控制。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需要运用劳动技术课程所学的电子原理知识和编程技巧,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活动。

而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指导,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和工具,并结合实际案例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农村初中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农村初中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农村初中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究摘要: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学校劳动教育重要性不断提升,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不仅能获得劳动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根据教育目标,组织不同学段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全身心参与、亲历劳动实践,手脑并用开展项目探索。

关键词:农村;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加强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劳动教育教学的模式应得到进一步优化,将劳动课程融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为培养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新型劳动者作出贡献。

一、当前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2022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保证学校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见诸课表,劳动教育课程的回归,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力举措,各校开足开齐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基本做到“有举措、讲落实、见实效”。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农村初中劳动教育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一)劳动教育价值观偏差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劳动价值观决定人的劳动行为,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很多学生受消费主义和享乐文化的影响,思维取向和价值选择上发生重大变化,妨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如盲目膜拜金钱和物质、不劳而获、自我中心等思想造成学生道德下滑、价值观偏差、信任危机,过于世俗化和功利化,在劳动教育的全民性、终身性和学习性方面存有较大差距。

(二)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分数至上”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学模式。

受应试教育的价值导向的影响,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培养理念都会以考试成绩作为指挥棒,唯分数论导致学生的劳动实践参与深度与广度不足,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目前劳动教育未纳入中、高考的范畴之中,造成学校、家长、学生对劳动的轻视,劳动教育教学举步维艰。

在应试教育的挤占下,劳动教育作为一门不考试的学科自然就不受人们的重视,劳动概念被淡化。

苏教版初二劳动技术课堂的实践探索

苏教版初二劳动技术课堂的实践探索

苏教版初二劳动技术课堂的实践探索(注意:以下为生成的2000字文章)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苏教版初二劳动技术课堂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一、实践探索的背景和意义劳动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缺乏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机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教版初二劳动技术课堂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有效整合苏教版初二劳动技术课堂采用了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

首先,课堂上采用了案例分析教学模式,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引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进行了课堂实验和小组讨论,加深了他们对实践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还积极参与课后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个人或团队项目实验,提高了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拓展苏教版初二劳动技术课堂的实践探索还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创新拓展。

除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机械原理等内容外,还引入了近年来热门的3D打印、电子制作等新兴技术,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

同时,课程内容还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了跨学科整合,开展了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的衔接探究,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实践教学成果的展示与分享苏教版初二劳动技术课堂的实践教学在满足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与分享。

学生们通过制作、实验等实践活动获得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成果,通过学科展示活动、社区分享等方式,与他人分享并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成果,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实践探索的效果与展望苏教版初二劳动技术课堂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初中劳技教案农村学校

初中劳技教案农村学校

初中劳技教案农村学校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农村劳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养护技巧,提高学生的农业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3.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农作物种植方法: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

2. 农作物养护技巧:浇水、施肥、除草、治虫等。

3. 农业工具的使用:锄头、铲子、喷雾器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农村劳技课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常见的农作物有哪些吗?它们是如何种植的?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包括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等环节。

2. 讲解农作物养护技巧,如除草、治虫、施肥等。

3. 示范农业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锄头、铲子、喷雾器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心得,总结种植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知道农作物是如何种植和养护的吗?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作物种植与养护的注意事项。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农作物种植与养护的注意事项,如选择合适的种子、适时播种、保持土壤湿度等。

2. 讲解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农作物种植与养护。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心得,总结种植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种植的农作物成活率。

2. 学生对农作物种植与养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劳动技术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劳动技术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探讨

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内容 结合学校资源和教师特长进行课程设计 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按照难易程度和知识体系进行课程组织
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目标:培养 学生掌握基本劳 动技能,提高动 手能力,培养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课程内容:结合 学生实际情况, 设计多样化的劳 动技术课程,包 括手工制作、家 电维修、种植养 殖等。
案例四:某初中劳动技术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何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相结合,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时代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传统教学 模式的局限性和 技术更新速度的 不断加快
机遇:利用新技 术手段提高教学 质量和效果,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引入新的 教学理念和方法 ,如项目式学习 、合作学习等
教学方法对课程 设计的作用:教 学方法的运用能 够检验课程设计 的合理性和有效 性,为课程设计 提供反馈。
协同发展的必要 性:课程设计与 教学方法相互促 进,共同发展, 有助于提高教学 质量和学生的学 习效果。
实现协同发展的 途径:通过教师 培训、课程资源 开发、教学评价 等方式,促进课 程设计与教学方 法的协同发展。
跨学科融合与实践探索
劳动技术课程与科学、数学等学科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推进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
发展:加强与行 业企业的合作, 共同推进劳动技 术教育的发展
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点
创新点一:以项目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点二:结合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操作 创新点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 创新点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创新

浅谈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创新

浅谈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创新初中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劳动技术课教学方式往往单一乏味,学生缺乏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需要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创新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方式方法。

传统的劳动技术课教学主要以老师讲解和学生实验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有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例如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设计和制作小型模型等。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项目,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进行学习和实践。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可以起到指导和辅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供建议。

这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劳动技术课内容主要以制作简单物品为主,缺乏实用性和前瞻性。

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设置课程内容。

可以引入一些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热点相关的内容,如3D打印、无人机等。

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新兴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实践环境,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和感悟。

创新劳动技术课教学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劳动技术课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作品成品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和过程。

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实践和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小组讨论和反思报告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还可以引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创新劳动技术课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通过引入项目式教学、结合实际应用和社会发展的内容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探索

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探索

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探索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作为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探索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探索。

一、课程设置初中劳动技术课的课程设置应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操作。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采取模块化的方式,将课程内容划分成多个模块,如木工、电子、机械等。

每个模块都应包含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项目化教学法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通过设计和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小项目,如制作简单的木工制品、电子小玩具等,让学生亲手制作,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合作学习法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体系初中劳动技术课的评价体系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动手能力。

评价可以分为课堂表现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

课堂表现可以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实践操作可以包括学生的操作规范性、技能掌握程度等。

评价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探索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浅谈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创新

浅谈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创新

浅谈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技术课已经成为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劳动技术课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木工、电工、钳工、缝纫等多种技能的培养。

对于学生来说,劳动技术课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在传统的劳动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陈旧等。

我们有必要对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进行创新,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来创新劳动技术课的教学。

传统的劳动技术课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大多是以木工、电工、钳工等为主,而忽略了一些新兴的技能,比如3D打印、激光切割等。

这些新兴的技能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这些新兴技能来丰富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创新劳动技术课的教学。

传统的劳动技术课教学方式大多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然后进行实际操作。

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项目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来改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方式,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木工时,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并制作一个小木工品,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引入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以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希望广大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能够为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

【20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初探力量一、结合学科特点,突出育人育魂农村初中的劳动技术教育如何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和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是农村劳动技术教育的方向问题。

农村普通初中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为上级学校输送人才,又要为农村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劳动者。

因而,农村普通中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就是要面向农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的多功能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成为当地经济建设中的有觉悟、懂技术的劳动者。

1984年,我从事劳技课教学之后,一直把这些做为我校劳技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1.明确目标,教育学生心系农村我认为: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根本,就是育魂,那么这个“魂”的中心是什么呢?要紧的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农村的生产实际,结合劳动技术学科自身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一要向学生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技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劳技课多功能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转变观念,强化科技兴农意识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把读书作为升学谋职的阶梯,部分学生轻视劳动,瞧不起农村。

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感到升学无望,破罐破摔,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带领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用劳技课讲到的知识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学农基地、有关村社和学生家里开展科技示范试验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看到了劳技课学到的知识有用处,付出的劳动创造了价值,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技的思想情感逐步建立起来。

农村中学劳技教育课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使学生都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呢?多年来,根据我国杰出的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做学主义”学说,瞄准本镇农业生产的需要,制定了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总目标——“学以致用”。

也就是说让学生掌握农业技术,并能够独立操作,因此,要把“用”字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在生产和生活中能够应用的内容,不受时间、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及时地进行传授,以充分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如1992年春,当地多雨低温,玉米花白苗病严重,我们就在全校各年级讲授该病发生的原因、病株症状及防治方法,学生很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生产实践中,教学效果明显,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和农研部门取得紧密联系,积极引入科研新成果,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具有先进性,并通过教学把最新利研成果和生产技术传播出去,缩短了科研成果在我镇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为农业技术进步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增强了学生科技兴农意识。

二、拓宽教学渠道,培养学生能力农村劳技课教学,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必须把它放在广阔实践的基础之上,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这个实践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扩大到课外、家庭与社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劳技教育网络。

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建立以校田为基地,以家庭为补充,用教学带试验,以试验促教学的多方位、多渠道的运行机制。

1.立足课堂教学,力争人人学会。

我针对学生对农业技术了解参差不齐的实际,给学生分类上课,形式多样,有一般正常的课堂,也有特殊的辅导式的课堂,有集中上的课堂,也有个别上的课堂;有固定时间上的课堂,也有随时随地上的课堂。

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空白的农业技术“填平补齐”。

2.利用校田基地,兼顾育人创收。

充分利用学校基地,向学生传授农技操作方法,把学生在课堂学到的农业技术迅速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以此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时学生进行了农业劳动技术教育,又为发展当地经济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劳技教学向高层次发展,目前,我们学校的农田基本建设,栽培管理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实现了育人创收的双重效益,学校连年被评为省及长春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3.创设“试验班”,培养科研意识。

1986年,我们创设了“试验班”。

学校划拨5亩试验地,自1986年以来,“试验班”先后搞了粮食、蔬菜引种对比试验,地膜覆盖栽培试验、肥料试验、病虫害防治等二十几项3000多个品种的试验。

1991年后,我们又承担了吉林省农科院、长春市农科院、四平市农科所的品种对比试验,网点试验、生产示范试验等部分试验项目。

“试验班”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听得认真,做得规范,观察记录及时准确,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认真分析试验结果,写出符合实际的简单的田间试验报告。

通过科学试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

4.组建课外活动小组,开辟家庭实验基地。

为了扩大示范试验面,推广普及科研新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993年3月,我们正式组建了“课外活动小组”,遍布本乡镇10个村30多个社。

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在自家庭院搞微型蔬菜新、奇、特、优品种试验。

这样,就把学校的试验基地延伸到学生家中,促进了全校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5.根据当地情况,编写乡土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之本,没有教材,教学活动就难以实施,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

农村中学的劳技课,一定要针对本乡本上的现实情况去选材,否则,就会失去应有的生命力。

因而,无论讲什么内容,都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教学内容的选编和处理上,我经历了按需取材,初编课本,依据大纲合理调整,遵“纲”扣“本”,统筹规划三个阶段。

在我担任劳技课教学初期,边查阅资料,边编教材,边讲课,形成了近二十万字的乡土教材。

国家教委新大纲和省编劳技教材发行后,我从本地实际出发,确定了必讲内容、选讲内容和补讲内容。

“补讲”内容就是根据本地实际需要,补充农村急需的教学内容。

我补充教材教学内容的原则是:(1)科学性;如传递科技新信息,介绍科研新成果,科学实验方法等。

能缩短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应用的周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科学思想。

(2)实用性;学后就能在生产实际中应用。

如补讲水稻旱育苗,玉米花白苗病的防治、白菜霜霉病的防治等。

农民需要什么我就补讲什么。

(3)实践性;结合学校农田劳动和“班田责任制”,哪个班将要做什么就讲什么。

如在高粱制种班讲高粱杂交制种,大豆种子田班讲常规作物种子扩繁,试验班讲小区田间试验方法等。

学生学后就能在本班的“责任田”里实践操作,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的农田栽培管理。

三、坚持“三实”原则,培养实用人才在具体实施劳技课教学过程中,遵循劳技课的教学规律,从劳技课的特点出发,坚持“实用、实践、实效”的教学原则。

1.坚持“实用”原则,搞好“四个针对”。

在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传授对象,教学环境等,都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减少教学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可行性和有轨性。

概括起来说,就是“四针对”。

(1)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安排内容。

A、劳动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是独立的学科,又与其它学科相辅相成。

根据这个特点,应按照学生不同年段的现有知识水平,在考虑与其它学科知识相互照应的前提下,有序地排列知识内容,对学生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知识传授和训练。

如一年级讲五大粮豆作物;二年级讲经济作物;三年级讲禽畜饲养。

这样依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规律安排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学起来也易于接受。

B、中学生爱好广泛,有着“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

应因势利导,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由喜欢劳技课逐渐走进热爱科技的大门。

(2)针对学校物力状况、自然条件,建立基地。

劳动技术课的基地建设,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物力和自然条件,量“力”而行,开展教学活动,并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学活动的完成。

可引导学生在自家责任田进行广泛的实践活动,同时我校先后在学农基地建立了粮食作物实验田,在校园开辟了蔬菜园和百花园等劳动基地。

(3)针对本乡气候特点、地貌实情,实施教学,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概貌,我们对本乡山山水水多次进行考察走访,然后,按照上壤类型、地下水位高低,作物布局等进行分门别类,勾划区域,并归纳和描述出各区域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比如在讲授《土壤和肥料》内容时,我着重讲清哪个村、甚至哪家哪块地是黑土、黄土、白浆上;是酸性土,还是碱性土,这些不同种类的土壤分别适合种哪些作物,施什么样的肥料合适等,这样讲,学生感到亲切,愿意学。

(4)针对地方生产需要、经济动态,实施教学。

农村中学劳动技术课要针对本乡的实际情况去选材。

我们乡镇是半旱田、半水田,所以要水旱兼顾。

由于农业处于“两个转化”时期,有很多人不再是单一地搞粮食生产,而是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兼搞经济作物或养殖业。

面对这一新的经济形势,要根据本乡的生产需求和经济动态择取讲授内容。

如选择玉米、水稻、大豆、高粱、谷子“五大”粮豆作物为主,分为水旱两大部分。

当地主要经济作物栽培、果树栽培、蔬菜栽培、畜禽饲养等内容。

2.注重“实践”原则,强调学以致用。

“实践”是上好劳动技术课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

只有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学生才能把学到的知以应用于实践中去。

无论备课、上课、考核都应注重实践。

(1)备课。

对劳技课大纲中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尤其是实践操作程序,都深入研究,认真备课,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

(2)上课。

打破常规授课,按农时季节讲授。

根据劳技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改革,打破常规授课法,把每年要讲的内容重新归类,适应农时季节的需要进行传授。

这样,学生的实践机会就大大加强了。

如每年秋季刚入学,讲农作物的秋季田间管理、常规作物的田间选种、适时收割等内容。

春季讲水稻旱育苗、播种,地下害虫防治、化肥施用等内容。

这样,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即“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求得了系统的知能”。

同时上课加大实践比例,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动手,实际操作。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统筹安排,调配理论与实践的比例。

有时1:1,有时1:2等。

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3)考核,侧重考核实践能力。

劳动技术课的成绩考核,我校制定了劳技课的综合考核办法:理论知识考核,占学生劳技成绩的30%;学习态度考核占30%;实践能力考核占40%。

3.提倡“实效”原则,追求实际效果。

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目的在于追求它的实际效果。

劳技课的功能和效果体现在哪里?又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呢?这是受劳技课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所制约的。

我认为,要根据劳技课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注重如下功能和效果:(1)讲究课堂传授效果。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讲究课堂传授效果,这是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

劳技课教学效果的提高,要看教师采取什么传授方法。

我一向坚持不就理论讲理论,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用学生熟悉的事实旁征博引,用未来农村的美好前景激化学生心灵深处科技意识的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