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疾病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检查反馈意见

合集下载

18种重点疾病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数据分析

18种重点疾病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数据分析

18种重点疾病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数据分析疾病质量与安全控制是医疗领域的重要问题,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机构的声誉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疾病质量与安全控制中,有许多重点指标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以评估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为医疗机构提供改进决策的依据。

下面将重点介绍18种常见疾病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

1.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评估其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可通过统计冠心病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

2.肺癌: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是衡量其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

可统计早期诊断人数和治愈人数,计算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

3.糖尿病: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是考核其质量与安全控制的主要指标。

可调查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血糖控制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4.高血压:高血压的血压控制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其质量与安全控制的重要标志。

可统计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血压控制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5.中风: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评估其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关键指标。

可统计中风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

6.肝癌: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是其质量与安全控制的重要指标。

可统计早期诊断人数和治愈人数,计算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

7.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病情控制情况和再入院率是考核其质量与安全控制的主要指标。

可统计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和再入院情况,并计算病情控制率和再入院率。

8.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是评估其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关键指标。

可统计早期诊断人数和治愈人数,计算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

9.乳腺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是其质量与安全控制的重要指标。

可统计早期诊断人数和治愈人数,计算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

10.胃癌: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是考核其质量与安全控制的主要指标。

可统计早期诊断人数和治愈人数,计算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

11.肺结核:肺结核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是评估其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关键指标。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为了便于各科室对内蒙古自治区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评价指标和监测指标的掌握和达标,质控办将各章节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标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汇总,设立我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作为科室自我评价与改进参考之用。

将指标分为以下九类:指标分类一、医院运行评价指标注:*为医院运行基本评价指标二、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1.手术冰冻与石蜡病理诊断符合率。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

3.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率。

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 收录论文数。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

三、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表1: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这18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2 周与1 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2 周与1 月内以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患者(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表2: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三)麻醉质量监测指标表3:麻醉质量监测指标统计表(四)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表3: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监测指标四、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指标表4: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五、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表5:ICU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 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 监测指标统计表表5:ICU监测指标统计表*危重程度:按照中国医院协会统计口径,经咨询上海市ICU 质控中心,采用APACHE Ⅱ评分系统进行划分,15—25分为危重,25分以上为极危重。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二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二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对医疗机构的质量和安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的制度。

医疗质量量化指标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治疗效果:例如手术成功率、住院患者康复率等,衡量医疗机构的治疗效果。

2. 不良事件发生率:例如感染、手术并发症等,衡量医疗机构的安全水平。

3. 病人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反映医疗质量。

此外,还可以根据特定指标进行精细化评价,如手术室污染指数、药物误用率等。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可以促进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通过定量评价,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措施,提高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

同时,量化评价还可以对医疗机构进行比较,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提供参考,增强医疗机构的竞争力和透明度。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二)为给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提升医院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推动医院内涵质量的改进与提高,强化科室质量意识,根据____部《二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医技科室日常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动态监管和科学评价,要求科室认真____学习并严格落实。

一、临床科室综合质量与安全指标量化体系监测指标由医疗(医技)质量与安全、护理质量、病案质量、医院感染管理、门、急诊质量等部分组成,由临床住院科室、手术科室、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及急诊医学科参与。

(一)临床住院科室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1、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逐年上升2、住院重点疾病的死亡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3、两周或一个月内再住院同比下降或合理4、非预期手术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5、患者安全类指标(1)手术安全核查率____%(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漏报率0(3)各类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率____%。

6、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1)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平均住院费用下降(3)患者满意度上升7、合理用药监测指标(1)全院药占比≤____%,各科药比不超过医院定标(2)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____%(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____%8、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断提高,全员手卫生依从性≥____%(2)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执行率>____%(二)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1、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逐年上升2、住院重点手术死亡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3、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4、手术后并发症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5、手术后感染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6、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使用时间控制在术前____分钟至____小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7、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三)急诊质量与安全指标1、接受急诊诊疗总例数与死亡例数之比2、进入急诊抢救室总人数与死亡例数之比3、急诊分诊与急诊就诊患者例数之比4、急诊高危患者(符合住院指征的外伤性脑血肿、外伤性胸、腹腔内出血、开放性骨关节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等)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不超过____分钟。

医疗质量与安全督导反馈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督导反馈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督导反馈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机构名称:负责人:督导人员:记录人员:1. 督导目的本次督导旨在评估医疗机构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2. 督导内容(1)现场考察督导人员对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现场考察,包括临床科室、药房、实验室、医疗设备等方面,重点关注医疗流程、医疗工作人员素质、感染控制、药品管理等方面。

(2)文件审核督导人员对医疗机构的相关管理文件进行审核,包括质量管理手册、医疗事故报告、医疗安全委员会会议记录等。

(3)访谈督导人员与医疗机构负责人、科室主任、医务人员等进行访谈,了解机构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情况,听取相关人员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看法与建议。

3. 督导结果(1)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建立了相应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但在质量目标的制定、责任分工和协作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建议医疗机构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协作合作。

(2)医疗流程与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流程相对完善,但在部分科室存在相关规范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建议医疗机构加强流程与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规范意识。

(3)医务人员素质与培训医务人员整体素质较高,但仍存在部分医务人员个人技能不足的问题。

建议医疗机构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与服务意识。

(4)感染控制与预防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相对到位,但存在部分感染控制标准的认识和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建议医疗机构严格贯彻感染控制相关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

(5)药品管理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存在部分不规范的问题,包括库存管理、药品调剂和处方审核等方面。

建议医疗机构加强药品管理制度的落实,规范相关流程,减少药品管理风险。

4. 改进建议(1)完善与落实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协作机制。

(2)加强流程与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规范意识与执行能力。

(3)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与服务意识。

医院医务科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五篇

医院医务科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五篇

医院医务科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一、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2、病床使用率≥85-90%,病床周转次数≥48次/年(每月一个床位周转4次,12个月共周转48次)3、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入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4、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手术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5、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5%,治愈好转率≥90%6、麻醉死亡率≤0.02%,麻醉意外发生率≤0.5%7、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住院产妇死亡率≤0.02%8、2周内再入院发生率、1月内再入院发生率、非预期再手术发生率较前降低9、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100%,履行对患者各种知情同意的告知率100%10、术前病例讨论,疑难、死亡病例讨论率100%11、危急值报告率100%,手术部位的标识识别合格率100%12、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数≤3天,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天13、手术安全核查率100%,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14、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率100%,对口支援任务完成率100%1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全年无定性为完全或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16、急救药品齐全,急救器械完好率100%,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17、出诊医师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比例≥60%18、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60%二、护理质量管理指标1、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2、急救物品完好率100%3、手术安全核对率100%4、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05、住院期间患者压疮发生率06、住院期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07、护理文书合格率≥95%三、医技质量管理指标共性质量目标(包括其他辅助科室)1、医技科室检查报告科学性和准确率≥95%2、检查报告误诊率≤3%3、报告及时性≥95%4、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5、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6、B超、内镜查完即发报告7、放射科平片出报告:急诊≤30分钟;平诊≤2小时8、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9、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使用时间≥50小时/周放射科:1、X光摄片甲片率≥90%2、废片率≤0.5%3、X线诊断报告与手术病理对照符合率(诊断符合率)≥95%4、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60%5、CT检查阳性率≥60%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放射科服务满意度≥90%检验科:1、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80)2、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3、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95%4、尿沉渣异常复检率达100%5、报告单审核率达100%6、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7、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90%病理科:1、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药剂科:1、处方复核率≥95%2、调配处方出门差错率≤1/100003、中药处方饮片误差≤±5%4、无假冒伪劣、过期药品5、药品供应满足率≥95%6、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30%7、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中药费所占比例≤35%8、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中药费所占比例≤30%9、每100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15%1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90%四、药事质量管理指标1、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42%2、抗菌药物品种≤35种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40DDD以下6、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7、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小时8、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9、门诊患者注射剂药物处方比例≤20%五、院感质量管理指标1、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0.5%2、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3、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16 ‰4、留置导尿所致泌尿系感染率≤4 ‰5、血管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率≤4 ‰六、输血质量管理指标1、成分输血率≥95%2、临床用血审批合格率100%3、输血适应证合格率≥90%4、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输血前四项检查率100%6、输血时效控制:血浆、血小板、红悬、全血7、输血室间质评达标合格(省级)七、病案质量管理指标1、申请单书写合格率≥95%2、报告单合格率≥95%3、处方合格率:≥95%4、病历归档时间≤7天5、甲级病历合格率90%,无丙级病历八、临床路径: 1、40种临床路径管理病种2、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率>50%3、临床路径管理入组完成率>90%4、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平均住院日较前缩短或持平5、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死亡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前下降或持平6、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治愈及好转率较前升高或持平医院科室质量与安全目标一、综合目标1、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规范医疗行为,以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为主线,圆满完成签订的目标管理相关任务。

十八种重点病种及十八类重点手术的质量监测与分析评价

十八种重点病种及十八类重点手术的质量监测与分析评价

病死率(%) 0.40 0.20 1.09 2.00 0.20 2.00 0.40 5.60 0.10 0.06 — 0.01 0.74 0.17 0.01 0.01 —
恶性肿瘤手术

WA DIGITAL CONTENT FEASIBILITY STUDY
卫计委于2014年4月发布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 心(综合医院)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对十八 种疾病和十八类重点手术有明确的要求。
WA DIGITAL CONTENT FEASIBILITY STUDY
十八种疾病和十八类手术数据监控流程图
统计室 季度分析
数据
临床科室 制作持续 改进本
数据持续 改进流程图
内网、 OA等形式
下发
临床科室 反馈信息
质管科对 数据进行
督导
WA DIGITAL CONTENT FEASIBILITY STUDY
此为48项核心条款之一,核心条款指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 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 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 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WA DIGITAL CONTENT FEASIBILITY STUDY
WA DIGITAL CONTENT FEASIBILITY STUDY
WA DIGITAL CONTENT FEASIBILITY STUDY
WA DIGITAL CONTENT FEASIBILITY STUDY
WA DIGITAL CONTENT FEASIBILITY STUDY
评审综合评价--四个维度
WA DIGITAL CONTENT FEASIBILITY STUDY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为了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我们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以确保医疗安全和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根据XXX的相关规定和成都市的医疗核心质量检查标准,我们制定了本方案。

我们的管理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杜绝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我们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

院长是我们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及药学、医技、护理等部门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我们建立“决策层-控制层-执行层”的医疗质量层级管理体系,负责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充分发挥管理体系作用。

决策层由我们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组成,质量控制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控制层由各职能部门组成,执行层由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生、质控护士等人员组成。

我们的医疗质量管理内容包括结构医疗质量管理和过程医疗质量管理。

结构医疗质量管理是指我们医院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人力资源、财务、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

我们将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在岗职责、诊疗规范、操作技术常规、诊疗流程、医疗保健质量考核标准等制度。

2.人力资源管理是我们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

根据《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我们医院的规模,我们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旨在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质量控制是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务部、质控部、护理部、院感科、科教科、院办、总务科、设备科、门诊部、财务科、医保科、信息科、妇计办等科室要经常深入一线进行督查和指导,并服务临床一线。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科主任手册)科室:年度: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医务科制“创三甲”办公室目录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填写要求 (1)2、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与安全监测指标 (2)3、三级医院部分统计指标参考值 (7)4、科室人员基本情况 (8)5、科室管理小组名单 (10)6、科室医疗小组名单 (11)7、科室质量管理目标 (12)8、年度工作计划 (13)9、每月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重点 (14)10、第一季度工作主要内容 (15)11、第二季度工作主要内容 (41)12、第三季度工作主要内容 (67)13、第四季度工作主要内容……………………………………….9314、全年工作总结 (119)15、科室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 (120)16、诊疗组工作考核记录 (121)17、“等级医院技术水平”项目记录 (122)18、科研及新技术项目开展情况 (123)19、各级人员考试、考核记录 (124)20、论文(杂志及会议)登记 (125)21、科室大事记 (126)22、备用栏 (127)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填写要求1、科室成立以科室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员。

2、本质量控制记录本由各科室主任负责,数据由质控员填写,各类总结由科主任亲自书写。

3、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计划、实施方案及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4、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重点内容制订各科室每月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重点内容。

5、日常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要求半月至少检查1次,并做好记录,由科室主任审阅后签字。

6、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会议,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及医院职能部门反馈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结;每季度科主任填写好医疗工作总结后交医务部审查。

7、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对三级医院的要求,每月、每季度要对有关数据进行实时统计,本册中所列出的数据很难在医院管理系统(HIS)中统计,为了及时上报,各科室要认真填写。

《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检查情况及整改措施》

《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检查情况及整改措施》

《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检查情况及整改措施》xx年0月0日,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医务科医疗质量检查,科室检查中存在问题如下:1、根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1)单间病房面积太小,病区和单间病房出入口太窄,不符合规范;(2)医护人员人数与床位比例不达标;(3)洗手设施过少。

2、未完全落实危重病人病情评估制度,apacheii评分只在病程记录中体现,无单独评分表。

3、未实施科室输血管理评价和建立科室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4、床位使用率较低,波动幅度达.5、医护人员对重症医学基本理论掌握不够,需进一步加强学习。

根据上述存在不足,我科提出下列整改意见:1、根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要求,需实施病区出入口改造;加强专科医生和专科护士培训,根据病人数量调配医护人员,建立医师,护士备用和弹性制度;进一步完善洗手设施。

2、建立危重病人病情评估制度体系,对入院时、3日、5日、转科或出院时全部实施apacheii评分,逐步落实、镇静镇痛评分。

3、全面实施科室输血管理评价,建立《重症医学科抗菌药物管理和使用制度》4、修订和完善《疏勒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患者出入标准》,要求各临床科室严格按照标准收治患者。

5、加强医护人员三基培训。

按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分阶段进行专科培训。

重症医学科:阿力普xx年0月0日第二篇:重症医学科三甲评审整改措施重症医学科整改措施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初步结束,评审专家团对我院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针对重症医学科,专家提出以下两点建议:1、提升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素质,以便适应急诊科医学的发展。

2、医院感染方面,为重要部门配备足量的手卫生设施。

为此,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在科主任组织下认真反思,广泛讨论,决心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建议,决定从现在起,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改进,以便更好地适应急诊医学和医院发展的需要。

1、争取在xx年,引进重症医学方向硕士研究生1—2名,提升现有人员学历偏低,梯队不尽合理的现状;引进本科高级护理人员2—3名,以充实护理队伍,适应新的形势需求。

医疗治疗质量与安全的检查反馈记录

医疗治疗质量与安全的检查反馈记录

医疗治疗质量与安全的检查反馈记录
为了确保我们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安全,我们进行了详尽的医疗治疗质量与安全的检查。

以下是我们的检查反馈记录。

检查日期与时间: 2023年11月08日 10:00 AM
检查地点: 医院大楼 - 门诊部
检查人员:
- 李医生
- 张护士
检查内容:
治疗质量:
诊断准确率
- 我们对近期的病例进行了抽查,诊断准确率达到98.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治疗方案合理性
- 抽查的病例中,治疗方案均经过多学科讨论,方案合理性得
到95%的患者满意。

治疗效果跟踪
- 我们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了随访,治疗效果跟踪的及时性达
到97%。

患者安全:
药物安全管理
-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0.5%,药物安全管理得到有效执行。

跌倒预防
- 通过环境改造和患者教育,跌倒发生率减少了30%。

感染控制
- 通过严格的消毒和感染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率低于1%。

检查发现问题:
- 部分病例的治疗方案备注不够详细,需要进一步改进。

- 药物管理流程中有小部分记录不完整,需要加强监管。

改进措施:
-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治疗方案的备注质量。

- 加强药物管理流程的监管,确保记录完整。

后续跟进:
- 我们将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跟进。

- 计划在下一次检查中,对治疗方案备注和药物管理流程的改进效果进行评估。

感谢所有团队成员的辛勤工作和持续改进,我们的医疗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将持续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医疗质量检查分析及整改措施反馈

医疗质量检查分析及整改措施反馈

医疗质量检查分析及整改措施反馈一、医疗质量检查分析医疗质量的检查分析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医疗质量的检查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在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时,需要全面了解医疗机构的运行情况,包括医疗人员的技术能力、设备的完善程度、医疗流程的规范性等。

另外,还需要收集和分析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和意见,以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情况等。

通过医疗质量检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医疗人员技术能力不足:医疗人员在医疗操作和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这可能导致手术失败、疾病诊断错误等问题。

需要加强医疗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

2.医疗设备不完善: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功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医疗操作的困难和不准确,影响医疗效果。

需要及时更换和维修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医疗流程不规范:医疗流程的规范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医疗操作不规范,增加医疗风险。

需要规范医疗流程,制定和执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4.患者意见和投诉: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和意见较多。

这可能反映了医疗服务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需要认真听取和处理患者的意见和投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医疗服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医疗质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整改措施反馈针对医疗质量检查分析中得出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医疗人员培训和学习:我们将组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医疗人员的技术能力。

并加强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确保医疗技术的先进性和准确性。

2.更新和维修医疗设备:我们将及时更新和维修医疗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

并加强对新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提高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功能。

3.规范医疗流程:我们将制定和执行标准化的医疗流程,确保医疗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并建立医疗流程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纠正流程中的问题。

4.加强患者意见和投诉处理:我们将设立专门的患者服务部门,负责收集和处理患者的意见和投诉。

18种重点疾病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数据分析

18种重点疾病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数据分析

18种重点疾病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数据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疾病的质量与安全控制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18种重点疾病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进行数据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控制方法。

首先,我们将列举18种重点疾病,它们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血液疾病、传染病、精神疾病、骨科疾病、肌肉骨骼疾病、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皮肤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儿科疾病以及老年疾病。

接着,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对这18种重点疾病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就诊率、治愈率和再发率。

首先是就诊率。

就诊率是指患者在出现疾病症状后,能够及时就医的比例。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和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就诊率较高,消化系统疾病和皮肤疾病的就诊率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一些疾病的症状不太明显,患者容易忽视或误诊。

其次是治愈率。

治愈率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康复的比例。

根据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和妇科疾病的治愈率较高,而精神疾病和老年疾病的治愈率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一些疾病的治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

最后是再发率。

再发率是指患者在治愈后再次发生同一疾病的比例。

数据显示,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肌肉骨骼疾病的再发率较高,而血液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再发率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一些疾病具有复发性,容易在治疗后再次发作。

综上所述,通过对18种重点疾病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控制方法,为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以便实现更好的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

我们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这些指标,促进全民健康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5消化内科质量与安全重点监测指标

5消化内科质量与安全重点监测指标

5消化内科质量与安全重点监测指标消化内科作为医学科室之一,是负责诊断、治疗和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科室。

因为消化系统疾病的种类繁多,治疗方法复杂,因此对于消化内科领域的质量与安全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消化内科质量与安全的重点监测指标:1.非手术疾病的确诊准确率:消化内科常见的非手术疾病包括胃炎、食管炎、胃溃疡等。

确诊准确率能够反映医生的专业水平和临床判断能力,通过对病历资料的完整性和医疗记录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来监测医生在诊断非手术疾病时的质量与安全水平。

2.手术病例的手术安全:消化内科的手术病例主要包括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手术。

手术的安全性是评估手术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手术切口感染率、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等。

通过监测和统计手术安全的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手术中的问题,确保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命安全。

3.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病例的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是评估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的满意度的调查评估,可以了解患者就医过程中是否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关怀,同时也可以获取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反馈和建议,以改进医疗质量和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4.消化内科医疗错误的发生率和处理情况:医疗错误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大敌,因此对消化内科医疗错误的发生率进行监测是必要的。

监测指标包括医疗错误的类型、发生率以及错误发生后的处理情况等等。

通过对医疗错误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减少患者的伤害和医疗事件的发生。

5.患者随访和复诊率:患者的随访和复诊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监测患者随访和复诊率,可以了解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为医生提供参考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质量与安全的重点监测指标包括非手术疾病的确诊准确率、手术病例的手术安全、患者满意度、医疗错误发生率和处理情况以及患者随访和复诊率等等。

感染疾病科督查情况(医疗情况)反馈意见

感染疾病科督查情况(医疗情况)反馈意见

感染性疾病科二甲复评督查情况(医疗情况)反馈意见医疗:1: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有记录和登记。

2:本科人员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专科培训,诊疗指南,三基培训,有记录,继续完善。

3:三级医师查房,有部分病例未完成,做的不完善。

4:对会诊制度不熟悉,主要是时间性对本院的规定了解不够。

5:疑难病例讨论登记本需要加强,登记不好。

6:值班交接班本要体现危急值。

7:病情评估制度加强。

8: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损害处置预案。

没有相关医疗风险的相关培训。

9:危急值登记本有登记和记录。

医疗不良事件登记没记录。

10:住院超过30天的无登记本,更无内容,作为感染性疾病科,此种病人应该有,是属于医疗质量重点监管的情况。

没有改进。

11:出院随访指导与登记本记录较好。

12:临床路径要建立登记本,要完善登记,执行医院规定的病种。

目前没有做。

药事1:药事管理小组人员,工作计划,没有2: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未见登记本。

3:抢救车太陈旧。

4:高危药品管理没有登记本。

临床用血1:一月没有查到用血记录2:临床用血知识培训的登记本没有记录。

3:用血权限输血申请审核与报批程序询问童卫华,知道不详细,必须加强学习。

4:对输血标本采集转运,接收,保存,核对抽查袁丽回答正确,值得表扬。

5:输血前评估和用血后评价抽查童卫华,知晓不详细,需要整改。

院感1:手卫生抽查3人,正确1人。

2:院感报告1人,未做细菌培养。

感染率2.86%3:本月没有三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报告。

科室应该有相应的记录本。

4:科室本月送检标本和抗生素使用比率是合适的。

医疗安全与质量监管检查的反馈总结

医疗安全与质量监管检查的反馈总结

医疗安全与质量监管检查的反馈总结概述本文档总结了医疗安全与质量监管检查的反馈结果,旨在提供对现有医疗机构的安全与质量情况的评估和改进建议。

检查结果经过对医疗机构的检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人员培训与技能水平- 医疗机构的人员培训与技能水平整体较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有着清晰的认识和责任意识。

- 部分岗位人员的培训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新进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

2. 医疗设备与设施- 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情况良好,设备运行正常、安全可靠。

- 部分设施存在磨损或老化现象,需要进行及时维修和更新。

3. 医疗流程与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的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基本健全,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 部分流程存在不规范操作或信息传递不畅的情况,需要加强培训和监督。

4. 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与处置- 医疗机构能够及时报告和处置医疗安全事件,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 部分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置程序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改进建议综合以上检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人员培训:加大对新进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医疗技能和安全意识。

2. 维修与更新设施:及时维修和更新医疗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3. 规范医疗流程:加强对医疗流程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操作规范,减少操作失误和信息传递不畅的情况。

4. 完善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置程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置程序,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安全风险。

总结医疗安全与质量监管检查的反馈结果提供了医疗机构的安全与质量情况评估的参考依据。

通过加强人员培训、设施维修与更新、规范医疗流程以及完善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置程序,医疗机构能够提升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管评估反馈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管评估反馈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管评估反馈记录概述本文档旨在记录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管评估的反馈结果。

通过评估医疗机构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以及其对患者医疗行为的监管情况,我们能够提供有关改进措施和建议的反馈。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发现医疗机构在以下方面表现良好:- 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流程、定期进行内部评审和审计等。

- 人员培训和素质管理:医疗机构注重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管理,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 安全措施的落实:医疗机构积极采取各项安全措施,包括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医疗废物的处理、感染控制措施等,确保患者的安全。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资源分配和利用不均衡:部分医疗机构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导致部分科室或服务质量下降,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分配和利用。

- 监管措施的执行不到位:某些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的行为监管不够严格,存在少数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处理和纠正的情况,需要加强监管措施的执行。

- 信息管理和数据统计不完善:部分医疗机构在信息管理和数据统计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能力,需要改进信息管理和统计工作。

建议和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监管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 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 完善监管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行为的监管和纠正,确保医疗行为合规和合法性。

- 提升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加强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监测和评估。

- 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医疗技能水平。

结论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管评估是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评估结果和提出的建议,医疗机构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我们期待医疗机构能够积极采纳和执行这些改进措施,确保患者的医疗质量与安全。

医院运行或终末病历质量控制、评价及反馈系统要点

医院运行或终末病历质量控制、评价及反馈系统要点

XX医院医院病历质量控制、评价、反馈相关制度病案质量是医疗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是医院质量管理评价、保障医疗安全、巩固医疗质量、确保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证医疗活动运行的安全、稳定、有效。

从源头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为了提高医院病历书写质量,进一步加强医院病案质量管理,健全病案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结合我院现状,就病案管理特制定病案质量管理的四级监控体系和评价反馈制度如下:一、病案质量管理实施全程监控(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病案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科室质控小组组成。

在院长的领导下,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组织对门诊、住院病历进行检查。

院长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病案室卫生科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科室质控小组医师、护士(二)、病案质量评价小组、质控小组1、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院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名单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2、各科室质控小组人员应由科主任、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医师各一名组成(名单见附件3).(三)、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管理制度”1、一级监控:各临床科室成立由科主任、高年资医师(主治医师及以上)、护士长、质控护士组成的科室质控小组职责:认真检查每份出院病历,对书写格式、内容进行全面检查、评估。

对疑难、危重、死亡病例、重大手术病例(甲类手术)应重点检查,检查后科主任或高级职称医师审签。

经科主任或高级职称医师审签的病历都应达甲级病历。

护士长应检查与护理有关的记录。

各临床专科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病历的质量监控,应认真记录检查内容。

2、二级监控:由医务科、病案室、院感科、卫生科、护理部、阳光用药监管小组等职能科室组成考核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医务科负责对运行病历书写的时效性、规范性、内涵质量及核心制度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落实情况的检查,定期组织病案质量检查,对现病历(包括门诊病历)、出院病历进行评价,及时归纳、总结病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院感科负责医院内感染、卫生科负责传染性疾病的监控和上报检查;护理部负责所有护理文书的时效性、规范性和内涵质量的检查.将不足之处反馈给临床医师及科主任, 提出改进措施,在规定的时间及范围内予以完善,并监督实施。

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

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

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本月我院对各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行了检查和分析,总体上看,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医疗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在检查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本月主要对住院病历进行了检查,现将分析情况通报如下:一、存在的问题:1、个别病历首页填写存在缺项及误填:如出院情况与出院小结中的疗结果不相符、确诊日期与大病历确诊日期填写不一致、过敏药物漏填、患者身份证号漏填、病理诊断、损伤、中毒因素漏填等;2、现病史相关阴性鉴别症状描写不全,系统回顾未填写,体格检查中对一些阳性体征漏填或阳性体征与专科情况描写不一致;大病历首页缺乏患者签名认可;确诊诊断、补充诊断不及时;3、首次病程记录中体格检查内容繁琐,重点不突出;诊断依据不充分鉴别诊断不规范如:初步诊断脑出血与脑出血相鉴别、颅内感染颅内感染相鉴别等;辅助检查分析不全,使用抗生素依据不足;到目前为止病程记录中仍出现相互拷贝,内容类同的现象;4、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不全,只体现了二级查房,缺少主治医师查房记录或者缺少住院医师查房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存在缺陷对于诊断依据的分析没有重点突出,缺乏特征性,而是简单的复制现病史及体格检查,缺乏对鉴别诊断的分析意见;5、上级审核把关不严,仍有上级医师未审阅大病历或只签名不审阅手签名不及时的现象,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上级医师未及时手签名;6、运行病历除存在上述情况外,还普遍存在:病历、首程及病程记录书写完毕不能及时打印出来,所以病历夹中看不到纸质病历,或者打印出来的病历无医师的手签名,要等到出院时才补签字;另外病程记录不能及时书写,有缺漏现象;二、整改措施1、加强科内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的学习;2、加强科内病历三级质控力度,加强三级医师责任意识,各负其责,层层把关,提高病历书写质量;3、上级医师应加强审核、指导工作,不要把质控病历流于形式,要认真审阅并修改后方可签名,才能提高病历质量;医务科2017年11月16日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本月我院对各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行了检查和分析,总体上看,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医疗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在检查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现将分析情况通报如下:一、存在的问题:1、电子处方书写不规范;不能很好地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书写处方;主要表现为缺少诊断、性别、年龄、用药剂量超过规定的量或一次用药剂量不够、诊断与用药不相符的情况等,如颈椎病使用稳心颗粒、高血压使用开塞露、胆囊炎使用酚酞片等情况;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不合格的原因为外科手术病人预防性用药时间过长,超过24小时或48小时,治疗用药选择药物没有做培养和药敏试验,而是习惯性用药,没有用药分析等;3、医师不能如期进行各类谈话记录、并能认真记录及双方签名;如病情谈话记录不及时,委托书没有患者或家属签字等;二、整改措施:1、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书写医疗文书;内容要真实、完整、条理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书写;项目填写齐全;药品要用通用名,不允许超过5种药物,而且要注意配伍禁忌等认真执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三合理规范;2、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发生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坚持抗生素分级使用;3、及时书写各类谈话记录并能认真记录和签名;医务科2017年12月23日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一、存在的问题:1、部门规章制度及核心制度掌握不充分大部分医务人员都能如期进行核心制度、部门规章制度的学习,但学习掌握情况不好,知晓率不高,所以执行的也不到位;2、科室之间沟通、协调不到位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相互沟通、协调不到位,患者的报告单不能及时出具,影响患者的治疗,影响临床缩短住院天数的要求,部分医师报告单描写不规范,诊断不全面、字迹不清,难以辨认;3、传染病卡填写不完整患者家庭住址填写不具体,报告单位填写不明确,个别门诊坐诊医师,对有传染病患者初次来我院就诊时,日志中病人基本信息填写不全或未填写,造成传染病无法上报;二、整改措施:1、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制度;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医院重申逐级负责制;切实抓好医疗质量;特别是首诊负责制、三级医查房制度、危重患抢救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以及请示汇报制度等;2、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患沟通;认真执行我院的工作流程,即患者就诊时首诊医生完全负责;对于急诊病人更是如此;医疗服务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往往难于预测结果的行业,由于体制的原因,媒体不公正甚至抹黑式的炒作,以及医疗事故举证倒置等客观原因,给我们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身心上的压力;我院非常理解我们医护人员的疾苦,率先提出“减压式管理”,即只要医务人员按规章制度办事,诊疗过程符合医疗常规,其结果由医院承担;医务科2017年01月21日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要求,严格每一项医疗操作,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本月我院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没有出现一起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但在医疗安全上还存在一定的隐患问题;一、存在的问题:1、仍有投诉服务态度欠佳的情况;在工作期间部分人员脱岗、串岗、交接班时间岗位无人、值班离岗现象,引起病人的不满;而且不能妥善处理病人,有相互推诿的现象;值班医生对住院病人管理敷衍了事,或者说病人不是我管的,等管你的医生来了再说;2、治愈率不是太高;医师对病情评估制度执行不到位,病情评估内涵不到位,缺乏描述病情的转归、诊疗方案的调整、下一步采取治疗措施等内容;3、上级医生查房记录不详;缺少主治医师查房记录或者缺少住院医师查房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存在缺陷对于诊断依据的分析没有重点突出,缺乏特征性,而是简单的复制现病史及体格检查,缺乏对鉴别诊断的分析意见;二、整改措施:1、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加强医患沟通,要学会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专人不定时的对科室进行检查,坚决杜绝脱岗、串岗、交接班时间岗位无人、值班离岗现象的发生;2、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患沟通;认真执行我院的工作流程,即患者就诊时首诊医生完全负责;3、上级医师应加强审核、指导工作,不要把质控病历流于形式,要认真审阅并修改后方可签名,才能提高病历质量;医务科2017年02月26日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本月医疗质量检查情况分析及反馈整改措施如下;一、病历存在的问题:1、病历未及时打印;被检病历中,仍有少部分病历记录不够及时, 个别人员未在规定时间内完善病历书写检查时仍有病历夹中无大病历、首程等纸质内容,此举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2、各类医疗文书未及时审签;特别是知情同意、手术记录等重要记录;3、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尚存在无指征用药现象,药品不良报告率低;二、医疗安全问题:本月我院无医疗纠纷发生;但是在当下各类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患关系空前紧张的新形势下,各级医务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正确的诊疗措施,尽可能规避不必要的纠纷与麻烦;三、服务及工作态度问题: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患者对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满意;五、整改措施1、针对以上纠纷产生的多见原因、我院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医院重申逐级负责制;切实抓好医疗质量,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制度;特别是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以及请示汇报制度等;2、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认真执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规范;严格按照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生素分级使用;3、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患沟通;医务科2017年03月16日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本月我院对各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行了检查和分析,总体上看,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医疗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在检查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现将分析情况通报如下:一、存在的问题:1、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认真表现为值班离岗,不能做到随叫随到或者是病人叫医生而没有及时到位,引起病人的不满;值班医生对在值班过程中发生的病情变化,不在病程录中及时记载,或者说病人不是我管的,等管你的医生来了再说;对疑难、诊断不明的患者不请示,擅自做主,自以为是,从而延误病情,失去了最佳的时机以及应急能力不强等;2、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认识不足,预后估计不充分主要是病人思想上无准备,一旦病情变化,病人及家属不能接受;经管医生未做到有效的沟通,特别是一些急性病,病情变化快,如果没有及时将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或治疗不得力,很容易引起患方误解而出现纠纷3、医德医风差表现为服务态度生、冷、顶、硬现象;一旦治疗效果没有达到患方理想的要求,医疗纠纷就有可能发生;二、整改措施:1、针对以上原因我院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医院重申逐级负责制;主管领导切实抓好医疗质量,一级对一级负责;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制度;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认真执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规范;2、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患沟通;3、要学会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病人需要的是什么病人需要的是终极服务什么是终极服务就是首诊负责到底的服务、朋友式的服务以及一站式满意的服务和全面全程的服务;其核心就是观念的转变、首诊医师负责制度全面落实;医务科2017年04月23日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近期我院目前的医疗质量管理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有待提升;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科室质量管理参与度较差,一些基本的制度落实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医疗质量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督查中我们发现,个别科室医疗质控履职不到位,做了工作看不到工作记录,面对新形势下的质量管理要求,这样的局面显然亟待扭转;一、存在的问题:1、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表现为不很好的执行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查对制度等核心制度;三级查房出于形式等;过度治疗、过度检查都是没有很好执行医疗中各项规章制度的结果2、个别科室核心制度掌握不牢靠;反映医疗质量的各项记录簿记录不完善,特别是自查记录本、交接班本、各类登记本等;医院的科室质量管理专业性强、技术复杂,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技术系统,作为一般的业务部门,是没有能力直接控制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终末质控评价应该是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责和经常性工作;目前,我院的科室质控在深度和广度上与医院的管理要求,还是有较大的差距;3、职能管理层存在的问题:有关专、兼质控人员配备奇缺,在实际操作上难免顾此失彼;相关配套制度及支撑系统亦不尽如人意,导致日常质控呈现碎片化并且是粗放式的;比如,病历质检由于无专职人员,致检查的样本数太少,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滞后,很多简单的数据未能及时提供,故无法实现统计学上的分析;二、整改措施:1、针对以上原因切实抓好医疗质量;特别是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2、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患沟通;3、强化质控小组的工作,进一步完善科室自查,要追踪整改落实情况;4、加强院级质控工作,尽快解决目前质控人员存在的配置问题,明确今后质控方向;5、分管领导为质量与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重视质量和安全,要经常督促、检查或参与科室的质控工作;针对每月获得的质评结果,在绩效考核上可考虑适当倾斜;医务科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一、本月存在的问题:1、检查时仍有病历夹中无大病历、首程等纸质内容;部分病历内容记录不完整,特别是日常病程记录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医疗文书缺签字或签字不及时;2、晨会交接班缺乏实质性内容;晨会交接班和床头交接班流于形式,没有实质内容,有的医生床头交接班很机械,主动关心问候病人少,有的甚至对病人不闻不问,缺乏人性化关怀;3、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值班离岗,不能做到随叫随到或者是病人叫医生而没有及时到位,引起病人的不满;值班医生对在值班过程中发生的病情变化,不在病程录中及时记载,或者说病人不是我管的,等管你的医生来了再说;对诊断不明的患者不请示,擅自做主,自以为是;二、整改措施:1、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认真书写医疗文书;病历内容要真实、完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不得随意涂改;2、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制度;特别是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抢救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以及请示汇报制度等;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认真执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规范;3、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患沟通; 医务科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我严格每一项医疗操作,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本月我院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没有出现一起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但在医疗安全上还存在一定的隐患问题:一、存在的问题:1、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尚存在无指征用药现象,药品不良报告率低;2、个别科室核心制度掌握不牢靠,反映医疗质量的各项记录簿记录不完善,特别是交接班本、门诊登记本等;3、本月我院无医疗纠纷发生;但是在当下各类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患关系空前紧张的新形势下,各级医务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正确的诊疗措施,尽可能规避不必要的纠纷与麻烦;4、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患者对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满意;二、整改措施1、切实抓好医疗质量,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制度;特别是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患抢救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以及请示汇报制度等;2、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认真执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规范;严格按照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生素分级使用;3、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患沟通;4、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和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书写医疗文书;病历内容要真实、完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处方不允许超过5种药物,而且要注意配伍禁忌等;医务科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就医安全,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本月医院目前的医疗质量管理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有待提升;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科室质量管理参与度较差,一些基本的制度落实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医疗质量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督查中我们发现,个别科室医疗质控履职不到位,做了工作看不到工作记录,面对新形势下的质量管理要求,这样的局面显然亟待扭转;一、存在的问题有:1、被检病历中,仍有少部分病历记录不够及时,个别人员未在规定时间内完善病历书写;2、各类医疗文书未及时审签;特别是知情同意、委托书、告知书等重要记录;3、部分病例医、护记录不吻合,留有医疗安全隐患;4、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或入院患者缺门诊病历;5、交接班本记录不够完善;6、病案质量监管的队伍还不健全,专兼职管理人员明显不足,质控员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在日常病历质控中,由于科室质控自查不力,一些低级、浅显的问题屡禁不止;7、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够,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自我管理;二、整改措施:1、加强核心制度落实,促进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内涵建设;2、医务人员要严格按法律、法规、临床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常规开展各类诊疗服务,以确保医疗安全;3、加强核心制度的严格落实;在病历书写质量方面,要按规范书写、及时完成,同时要完整,尤其是一些重要内容,如病历首页、医嘱、各类同意书、各类申请、会诊记录等不能遗漏或遗失;4、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重视医患沟通,对一些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认真查找原因,实施持续改进;5、有效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管理,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医务科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本月我院对各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行了检查和分析,总体上看,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医疗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在检查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现将分析情况通报如下:病历书写做为评定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病历书写质量的高低,不仅反映出一个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而且也能体现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素质;书写病历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临床医务人员诊治疾病的正确思维方法的过程,也是临床医务人员的职责和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病历书写质量如何才能有效得以提升,是目前我院病案管理工作需要突破的难点,也是医疗质控上的重点;督查中我们发现:1、检查时仍有病历夹中无大病历、首程等纸质内容;部分病历内容记录不完整,特别是日常病程记录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医疗文书缺签字或签字不及时;个别人员未在规定时间内完善病历书写;2、各类医疗文书未及时审签;特别是知情同意、委托书等重要记录;3、部分病例医、护记录不吻合,留有医疗安全隐患;4、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或入院患者缺门诊病历;可以看到,出现上述种种缺漏,主要是由于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够,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自我管理而导致;今后的工作,应当发挥现有的医疗管理资源,并结合我院实际,继续加强核心制度的严格落实;在病历书写质量方面,要按规范书写、及时完成,同时要完整,尤其是一些重要内容,如病历首页、医嘱、各类同意书、各类申请、会诊记录等不能遗漏或遗失;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重视医患沟通,对一些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认真查找原因,实施持续改进;医务科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中的头等大事;然而,不容乐观的是我们一些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没有跟上形势的要求,法制观念淡薄,不重视医疗文件书写,违背诊疗常规,以及服务态度不好等成为引发争议的主要问题;下面就医疗质量引起纠纷的多见原因及我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进行分析;一、存在的问题:1、病历书写的及时性有待加强,特别是未及时打印,此举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不到位,记录内涵空洞,对疾病的分析不足;更有甚者,记录内容上下级之间多有雷同;3、质控管理松懈、流于形式,个别科室甚至没有进行管理;部分人员核心制度掌握不牢靠,基础医疗质量不注重环节管理,致使某些低级差错时有发生,这与部分上级医师把关不严有极大关系;4、医嘱书写不符合规范,仍有药名未使用通用名;患者出院医嘱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交代的也不够完整;5、部分医生自身努力不够,不了解病案写作基本要求,没有详细记录上级医生的查房意见,病程记录出现流水账,以致三级检诊多有不完善,内容匮乏;二、整改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的学习,并在日常工作中抓好各项医疗制度的落实;强化对病历书写规范的掌握和学习,努力提高病案书写能力;。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范文(2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范文(2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量化指标评价制度范文一、解读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一)住院重点疾病。

总例数、死亡例数、____周与____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重点手术。

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三)麻醉(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____版(刘爱民主编译)。

以下每一项目与数据指标可通过住院病历首页采集,现分别作简要说明。

二、监测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____周与____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____日内再住院率、____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

年龄≥____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

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病出院后____周与____月内再住院患者。

有以下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

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

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

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部分安全类指标(如压疮)没有申报。
改进计划
预期目标:增强医务人员尤其是新进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对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正确认识。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救治率。
整改方案:1.对医务人员尤其是新进人员进行18种重点疾病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监控理论培训。
2.开展业务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并考核。
改进计划
预期目标:增强医务人员尤其是新进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对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正确认识。加强重点疾病的药品使用规范及住院天数的限制。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减少患者2周及1个月内再住院率,减少平均住院日及费用。提高救治率。
整改方案:1、加强培训,对于违规人员给予处罚。
2、加强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的职能,定期自查,督促。
检查结果评估及处理
达标:√
未达标:
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或出现的新问题:
1、怎样提高数据统计的信息化程度。
4、如何改进诊疗流程,降低患者2周及1个月内再住院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及费用。
医务科质控员签名:日期:2016年9月30日
18种重点手术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检查反馈意见(三季度)
类别
具体内容
改进项目或拟解决问题
改进计划
预期目标:增强医务人员尤其是新进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对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正确认识。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减少患者非计划再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平均住院日及费用。提高救治率。
整改方案:1.对医务人员尤其是新进人员进行18种重点手术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监控理论培训。
2.开展业务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并考核。
检查结果评估及处理
达标:√
未达标:
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或出现的新问题:
1、怎样提高数据统计的信息化程度。
2、如何改进治疗方法,完善术前评估,规范手术操作,加强术后管理,降低患者非计划再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及费用。
医务科质控员签名:日期:2016年3月1日
18种重点疾病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检查反馈意见(二季度)
检查结果评估及处理
达标:√
未达标:
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或出现的新问题:
1、怎样提高数据统计的信息化程度。
2、如何改进诊疗流程,降低患者2周及1个月内再住院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及费用。
医务科质控员签名:日期:2016年6月2日
18种重点手术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检查反馈意见(二季度)
类别
具体内容
改进项目或拟解决问题
3、科室定期讨论,明确原因,改进诊疗流程并记录。
4、加强资金投入,提高信息化程度。
项目负责人:整改时间:2016-7-29至2016-9-30
检查目标完成情况
医务科检查反馈结果:
通过上述措施,参加培训和考核的人员基本掌握了18种重点疾病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监控的统计方法和目的,增强了对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正确认识。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了诊疗流程,降低了患者2周及1个月内再住院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及费用。提高救治率。
3、加强同相关科室的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加强资金投入,提高信息化程度。
项目负责人:整改时间:2012-4-2至2012-6-1
检查目标完成情况
医务科检查反馈结果:
通过上述措施,参加培训和考核的人员基本掌握了18种重点疾病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监控的统计方法和目的,增强了对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正确认识。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了诊疗流程,降低了患者2周及1个月内再住院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及费用。提高救治率。
3.端正态度,实事求是的统计数据。
4.对再手术病例及发生并发症病例要进行科室讨论并分析记录,并将讨论意见上报医务科。
项目负责人:整改时间:2016-1-2至2016-3-1
检查目标完成情况
医务科检查反馈结果:
通过上述措施,参加培训和考核的人员基本掌握了18种重点手术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监控的统计方法和目的,增强了对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正确认识。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了患者非计划再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及费用。提高救治率。
4、无法开展信息化数据统计。
改进计划
预期目标:增强医务人员尤其是新进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对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正确认识。加强重点疾病的药品使用规范及住院天数的限制。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减少患者2周及1个月内再住院率,减少平均住院日及费用。提高救治率。
整改方案:1、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责任心。
2、加强督导,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必要时处罚。
18种重点手术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监控(抽查相关科室运行,终末病历各10份)
存在问题和/或原因分析
1、科室对重点疾病的药品使用及住院天数没有规范,导致平均住院日及费用下降不明显。
2、无法开展信息化数据统计。
3、部分医务人员没有按照医院要求规范抗生素使用,导致费用超标。
4、医务人员对非计划再手术病例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病例没有认真查找原因,没有进行认真分析讨论,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整改,从而提高手术质量。
检查结果评估及处理
达标:√
未达标:
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或出现的新问题:
3、怎样提高数据统计的信息化程度。
2、如何改进诊疗流程,降低患者减少患者非计划再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平均住院日及费用。提高救治率。
医务科质控员签名:日期:2016年9月30日
整改方案:1、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责任心。
2、加强督导,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必要时处罚。
3、加强同相关科室的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加强资金投入,提高信息化程度。
项目负责人:整改时间:2012-4-2至2012-6-1
检查目标完成情况
医务科检查反馈结果:
通过上述措施,参加培训和考核的人员基本掌握了18种重点手术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监控的统计方法和目的,增强了对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正确认识。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了诊疗流程,降低了减少患者非计划再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平均住院日及费用。提高救治率。
18种重点疾病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检查反馈意见2015年
类别
具体内容
改进项目或拟解决问题
18种重点疾病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监控(抽查相关科室运行,归档病历各100份)
存在问题和/或原因分析
1、数据统计不及时,不准确。部分病例不符合标准,未排除。
2、医务人员对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认识不足、导致治疗不规范,平均住院日长,诊断不明确,部分充血性心衰作为第一诊断。
存在问题和/或原因分析
1.数据统计不及时,不准确。部分病例不符合标准,未排除。
2.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与安全认识不足、导致治疗不规范,非计划再次手术率高及并发症发生率高,平均住院日及平均费用高。
3.医务人员对非计划再手术病例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病例没有认真查找原因,分析研究,并及时纠正。
4.部分并发症指标没有申报。
18种重点手术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监控(抽查相关科室运行,终末病历各10份)
存在问题和/或原因分析
1、数据登记,统计不及时,不准确。有编造成分。
2、没有指定专门人员统计,主任科室管理不到位。
3、科室对重点疾病的药品使用及住院天数没有规范,导致平均住院日及费用下降不明显。
4、无法开展信息化数据统计。
3.端正态度,实事求是的统计数据。
4.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减少压疮等安全类指标发生。
检查目标完成情况
医务科检查反馈结果:
通过上述措施,参加培训和考核的人员基本掌握了18种重点疾病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监控的统计方法和目的,增强了对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正确认识。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平均住院日。提高救治率。
类别
具体内容
改进项目或拟解决问题
18种重点疾病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监控(抽查相关科室运行,终末病历各10份)
存在问题和/或原因分析
1、数据登记,统计不及时,不准确。有编造成分。
2、没有指定专门人员统计,主任管理不到位。
3、科室对重点疾病的药品使用及住院天数没有规范,导致平均住院日及费用下降不明显。
类别
具体内容
改进项目或拟解决问题
18种重点疾病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监控(抽查相关科室运行,终末病历各10份)
存在问题和/或原因分析
1、科室对重点疾病的药品使用及住院天数没有规范,导致平均住院日没有按照医院要求规范抗生素使用,导致费用超标。
5、医务人员对非计划再手术病例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病例没有认真查找原因,没有进行认真分析讨论,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整改,从而提高手术质量。
改进计划
预期目标:增强医务人员尤其是新进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对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正确认识。加强重点疾病的药品使用规范及住院天数的限制。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减少患者非计划再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平均住院日及费用。提高救治率。
3、科室定期讨论,明确原因,改进诊疗流程并记录。
4、加强资金投入,提高信息化程度。
项目负责人:整改时间:2016-7-29至2016-9-30
检查目标完成情况
医务科检查反馈结果:
通过上述措施,参加培训和考核的人员基本掌握了18种重点手术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监控的统计方法和目的,增强了对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的正确认识。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了诊疗流程,降低了减少患者非计划再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平均住院日及费用。提高救治率。
检查结果评估及处理
达标:√
未达标:
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或出现的新问题:
1.怎样提高数据统计的信息化程度。
2.如何改进治疗方法,降低患者死亡率,降低平均住院日。
18种重点手术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检查反馈意见2016年
类别
具体内容
改进项目或拟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