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

合集下载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不可忽视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并分析如何促进这一关系的发展。

一、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自然界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如空气、水源、食物等。

与此同时,人类的活动和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包括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

因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需要我们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生态文明的倡导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倡导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以确保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协调与平衡。

这包括了从经济、社会、环保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和政策措施,以促进人与自然的良好互动和合作。

例如,各地政府鼓励绿色出行,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生态农业的推广农业是人与自然之间密切联系的领域之一。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破解这种现状,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生态农业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广。

生态农业强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灌溉等方式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并保护环境。

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我们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有助于人与自然之间更好的共生。

四、教育与意识的培养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进行持续的教育和意识的培养。

教育是培养人们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应该加强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通过教育和意识的培养,我们可以逐渐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实现途径

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实现途径

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实现途径一、引言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理念,也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资源问题等不断涌现。

因此,探讨和谐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寻求实现和谐发展的途径,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过度的人类活动导致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等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和谐发展的实现途径1. 转变发展观念: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发展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转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

3. 推动绿色发展:推广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等绿色发展方式,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四、和谐发展的成功案例1. 丹麦风能之都——哥本哈根:哥本哈根将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城市供暖、交通和电力等领域,实现了碳排放的减少和环境的改善。

2. 巴西森林保护——亚马逊雨林计划:巴西通过实施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计划,成功地保护了亚马逊雨林,并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经济发展。

3. 中国竹林城市——安吉:中国浙江省安吉市通过发展竹产业和加强生态保护,实现了竹林城市的建设和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五、结论与展望和谐发展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它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下面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

首先,科学发展观提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人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例如,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类发展要顺应自然规律。

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人类必须尊重并适应这些规律。

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我们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思考问题,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此外,科学发展观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根本任务。

科学发展观鼓励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有可持续性。

我们要注重长远利益,不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通过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培育低碳经济,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要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增强人们对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转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实践。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密切相连。

人类依赖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水源、空气等生存条件,同时也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1. 维护生态平衡:自然环境的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繁衍。

保护自然环境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2. 保护人类健康:自然环境的恶化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

保护自然环境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维护人类健康。

3.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依赖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保护自然环境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

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途径1. 推行环境教育: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2. 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的监管和处罚,保护自然环境的合法权益。

3. 提倡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相协调,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 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5. 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地球家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地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2.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持续稳定的发展基础。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因为自然是人类的生命基础,而人类的活动也会对自然造成影响。

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环境、人类和未来都至关重要。

下面是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

一、尊重和保护自然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长期以来人类却对自然进行了各种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到自然拥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

我们需要尊重自然,保护它,而不是继续进行过度开发和消耗。

尊重和保护自然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乱丢垃圾、节约用水、使用环保袋、减少碳排放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倡导环保、参与志愿者组织、支持环保产品等方式来实现。

二、平衡发展和自然保护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和工业,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发展和自然保护。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增加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生态文明的理念,寻找各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手段。

同时也需要加强政府的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环保法规得到落实。

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和谐共处的关系。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一张密不可分的网。

通过研究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各种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互利共赢的关系,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尊重自然的规律和节制,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保持与自然的联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结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协调,既要尊重和保护自然,又要平衡发展和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未来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人类与自然的长期相处过程中,和谐共生是一种重要的关系模式。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求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相互依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现象,并提出促进和谐共生的途径。

1. 人与自然的互助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食物、水源和能源,而人类通过科技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

同时,人类也通过农耕和畜牧等活动改变了自然景观,促进了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而自然也需要人类的保护与管理,以保持其生态平衡。

2.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尊重与保护和谐共生的前提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尊重与保护。

人类应该意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

例如,人类应该倡导节约用水、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减少对水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此外,人们还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只有通过尊重和保护自然,人类与自然才能实现和谐共生。

3.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类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危害以后世代的发展。

人们应该追求更加环保和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例如减少使用塑料袋、鼓励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等。

此外,人们还应该关注自身生活方式的影响,选择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减少尾气排放的同时促进健康的城市发展。

4. 促进环境教育与科技创新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科技创新。

环境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环境教育的力度,使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科技创新也是促进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技的力量,我们可以研发出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技术和产品,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5. 携手共建美丽家园和谐共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人们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恩格斯说:“从最初的动物中,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出无数的纲、目、科、属、种的动物,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即脊椎动物的形态,而最后在这些脊椎动物中,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

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之外或凌驾于自然之上的。

恩格斯告诫人们:“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恩格斯指出:“人首先依赖于自然。

”马克思说:“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

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说来,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三部分。

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先机的身体。

”其次,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人创造环境”的思想。

人类要想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劳动。

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劳动中,才使人的类本质得到确认。

人类比其他一切动物强,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不 同,人是有意识、有意志、 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并 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 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 利用和改造自然,人类本 身也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中不断发展自己。但是, 人对自然的改造也存在着 两面性,即人类在推动工 业的过程中,一方面创造 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另一 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 只考虑当前的需要而忽视 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 先开发后保护等问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 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 选择。我们应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用 和谐的思想认识人生环境,用和谐的态度认识人生实 践,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 行为习惯,为建设和谐文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Hale Waihona Puke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与日剧增:水源、空气、土壤受到 严重污染,大量的动物和植物濒危乃至灭绝,土地荒漠化,深林河湿 地迅速减少,可利用资源日益短缺甚至面临枯竭,全球气候的变化深 刻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人类正饱 尝着无节制地向自然开战和索取而造成的恶果。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 在于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但事与愿违,大自然早已无情地报复人类。 人类如果再不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必将遭受更大的灾难。因此促进人 与自然的和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 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 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因 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脱离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 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观点,强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我们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威胁。

因此,探索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至关重要。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追求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在自然的规律和限制下进行发展。

同时,自然辩证法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平衡的,而不是人类单方面的掠夺和压迫。

二、自然辩证法指导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 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我们应该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包括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与稳定。

2. 倡导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倡导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我们需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支持和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

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法律和政策,确保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培养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自然辩证法强调个人和社会对于自然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生态意识,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这包括提倡低碳生活,减少对环境的负担,鼓励绿色消费和环保行为。

4. 加强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研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与环境领域的结合。

5. 建立全球合作的生态文明体系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互动。

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危机等重大环境问题。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以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发展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适应,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发展方向。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从古至今都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通过自然界获取食物、水源和能源等生存所需的资源。

同时,自然界也提供了美丽的风景和宜人的环境,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因此,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过度开采自然资源、乱砍滥伐森林以及大规模的土地开发,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

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转变发展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1. 资源利用与保护人类需要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推动循环经济等都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2. 生态保护与恢复保护生态系统,防止环境恶化,是维护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推动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进程。

3. 科技创新与应用科技的发展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等。

三、教育与宣传,增强公众环保意识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和科学家的努力,更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

教育与宣传在此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培养环保意识通过教育系统的引导和宣传媒体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环保问题的认知和关注,激发每个人的环保意识。

2. 加强环保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始,加强环保教育的培养,让孩子们从小学会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

本文从哲学认识史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并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分析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途径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程回顾人和自然关系的产生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一样久远,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依赖自然界,又超越自然界,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受自然界的影响。

在原始社会,人完全处于自然的支配之中,本能地依赖大自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周围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的价值;在古希腊时期,人类经过无数次的生产实践,逐渐认识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人类可以凭借理性来认识自然规律,把自然界看作人可以认识的实体。

然而,从整体上来说,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人是自然的奴隶的思想依旧占主导地位。

近代人类通过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加速了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步伐,人是自然的主人的思想成为近代认识的主流。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这似乎证明,人类已经征服了自然,成为自然界的真正主人[1]。

然而,人类沉浸在对自然探索改造取得巨大成就的喜悦的同时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地震、海啸、温室效应、沙漠化、雾霾等等严重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这一切表明,自然并不是人类温顺的奴隶,我们应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使自然界能更好的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处理与自然关系的主要目标和理想。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谈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认识

谈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认识

谈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追求的不仅是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同时也应该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篇文章将探讨现代化背景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

虽然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够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控制,但我们不能忽视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自然提供了我们生存所需的空气、水资源、食物等。

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不是单方面的征服和剥削。

二、现代化的挑战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增加。

城市的扩张、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资源的过度开采、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的失衡,对人类和自然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寻找一种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满足当前世代需求为前提,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实践中,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人类的发展需求、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环境的保护。

只有在这种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环境和修复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在政策层面,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力度,鼓励绿色发展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企业则应该加强环境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工作。

个人也应该提高环境意识,少用塑料、节约用水和用电等,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教育与宣传教育与宣传在塑造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和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环境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媒体也应该发挥积极的宣传作用,向公众传递环保的重要性和方法。

只有通过教育和宣传,才能够培养起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从生态自然观谈谈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从生态自然观谈谈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从生态自然观谈谈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专业,102022年187)关键词1前言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生态自然意识、生态经济意识、生态社会意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0世纪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带来了事关人类命运的大问题,即生态危机问题。

目前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所引起的人类生存的危机,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基于科学自然辩证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因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在现代生态自然观模式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确立现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什么是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其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强调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强调人活动的能动性和人的主导地位,也强调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和谐性。

第一,生态自然观并非简单回到天然自然观,它既是对人工自然观的某种扬弃,又是向天然自然观的某种复归,是更高层次上两种自然观的辩证综合。

第二,生态自然观并不是对一般生态科学、生态哲学或环境伦理学等的讨论和重复,而是对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等进行哲学概括形成的自然观的一种新理论形态。

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生态自然界。

第三,生态自然观是出于对自然观的历史研究的理性思考提出的,它产生于生态自然进入实践领域之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自然观的理论研究对生态自然的实践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

现代生态自然观是一种在考虑后人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突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重点地区智力开发为突破口,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法制化,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统一,逐步使自然环境、人类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的自然观。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导致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文明观,它要求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发展中。

它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文明本身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

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征服自然的变化,相应地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诸阶段。

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它是人类历经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所要建立的新型的人类文明形态。

反思人类发展史,虽然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文明的脚步却是以自然为人类工具进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

在远古时期,人是自然的弱者,必须匍匐在苍穹之下,在自然的风雨中寻找最起码的生活条件。

人对自然物的图腾崇拜,是对不可战胜的大自然的顶礼膜拜。

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

虽然人类也不断向自然索取,但在整个农耕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在总体上还没有超出自然界自我调节和再生的能力,自然的秩序没有发生紊乱,生态环境也没有失去平衡。

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步入工业文明时代。

在这个时代,工业文明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工业文明人们所崇尚的世界观与核心理念是培根、笛卡儿提出的“人要驾驭自然作自然的主人”的机械论思想。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摘要:人与自然关系史就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从自然中获取自由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之关系不仅应该有认识关系,欲求关系,还应该有情感关系。

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改变生产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口、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

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 如何实现和谐, 取决于人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原始社会,人与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

当时, 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 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人类屈服于自然,敬畏自然和崇拜自然,为强有力的自然所支配。

这一时期, 人类在畏惧自然情绪的笼罩下曾闪烁出或是萌发过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

人类在这一时期对自然的认识仍是以畏惧自然情绪为主导的。

农业社会, 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保持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和谐。

当人类把第一颗种子种入地下, 辛勤耕耘,期盼丰收时,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便由本能变为自觉, 人类开始由顺应自然到积极干预自然。

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马原知识

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马原知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指人类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人类尊重自然,依靠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因为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仅是现代文明的需要,更是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1.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依赖自然。

自然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空气、水、食物、能源等资源,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气候、环境等基本条件。

人类在使用自然资源的也要保护自然环境,以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自然灾害的发生,使人类了解到自然的威力和自身的渺小。

面对自然灾害,人类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增强适应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3. 自然对人类的教育作用。

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现象,启发人类认识自然规律,发明创造,推动科技进步。

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 人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物灭绝,维持生态平衡。

2. 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3. 推进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发展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对未来世代负责,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4. 发扬敬畏自然、融洽相处的传统文化。

人类要传承和发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态伦理。

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状1. 近年来,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日益严重,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凸显,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剧。

2.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带来许多灾难和困扰。

3. 人类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也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矛盾,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及对策1. 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教育。

加强自然科学教育,增强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谈谈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

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谈谈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

从历史上看,人与自然之间从来没有建立过真正和谐的关系。

起初,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对自然缺乏科学的认识,人只能受制于自然,在自然灾害面前没有任何抗拒能力,对各种疾病也没有任何防治能力,人口的增长非常缓慢。

以后,人在与自然的斗争中,逐渐获得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人变得聪明能干起来,有了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人口的增长速度也加快了。

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获得了空前的速度与规模,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和日益发达的物质文明。

但是,正当人们陶醉于自信人类能够统治自然、驾驭自然的时候,人们发现:人类已过度消耗了自然资源,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现在,人类正面临着一系列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不但给当前的人类发展造成困难,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构成威胁。

怎样才能走出困境,人类必须认真反思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教训。

从反思中人们认识到,自然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都不应该是主仆关系、奴役关系,人是自然的奴隶或自然是人的奴隶的时代应该过去了,努力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友好的和谐关系的时代应该开始了。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正是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理想作为追求的目标,要求人类社会系统与地球自然系统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首先,人是从自然中分化出来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一部分。

脱离自然界的人,同脱离人的自然界一样,都是空洞的抽象,现实、事物、感性都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

恩格斯说:“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似的,一一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档6篇)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档6篇)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档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篇萧灼基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

不管文明多么发达,科学技术多么先进,人类永远也离不开自然界。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发展的条件,也制约着人类的行为,通过各种方式惩罚人类对自然的侵犯。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加速推进,从前经济缓慢发展时期建立的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遭到破坏,人与自然新的和谐关系尚未建立。

在这个特定时期,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迫切。

要积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控制人类自身的规模扩张。

随着人口规模的膨胀,人口密度加速增大,人均资源拥有量下降,这是一个威胁人类永续生存的重大问题。

要按照科学办事,尊重自然规律。

工业的发展,资源的利用,人口的增加,消费方式和消费标准的追求,都要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政府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导方,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鼓励节能降耗,支持和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产业选择、资源开采、技术运用、生产工艺和排污处理等方面,要考虑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社会利益,恶化生存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公众每天都在与自然打交道。

实际上,政府与企业行为也是由人操作的。

因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负责是关键。

科技进步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第二篇科技进步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1.科学技术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自然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但我们不能忽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一个互相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通过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资源,我们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首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在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珍惜上。

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的文明和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

人类应该学会尊重自然,认识到我们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没有权利肆意破坏自然资源。

我们应该保护水源、保护森林、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确保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还体现在我们对自然的经济利用上。

自然资源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依托,我们需要正确而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然而,我们不能只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的可持续性。

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最终影响我们自己的生存。

因此,我们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自然环境,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还可以体现在我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上。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系统,其中每个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尊重自然的规律,不干预和破坏自然的生态系统。

我们应该保护湿地、保护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地球的气候系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还需要体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上。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往往导致人们与自然疏离。

我们应该放慢脚步,回归自然,去感受自然的美妙。

我们可以共享自然景观,参与环保活动,享受户外运动。

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我们可以恢复自然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从而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然而,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需要不断地积极行动,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减少废物、骑自行车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班级:物流管理1001姓名:赵浩博2010年12月26日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重要的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则是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维度,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人类面临一系列严峻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人和自然协调发展日益迫切。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有它的具体历史性,而遵循自由自觉原则的物质实践活动是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理论诉求就在于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那么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何以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或者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确切涵义,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现实均衡点与长远前景在本文将给以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自由自觉实践途径和前景一、人和自然协调发展作为一个问题的提出人是通过改造、征服自然的物质实践活动来确认自己的存在的,从人作为一个全新的物种产生的那一刻开始它就与自然处于一种不断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因为人类视野中的自然是不断被自己的本质力量所对象化从而不断从天然自然向人工自然转化的自然,所以,不断向自然界对象化自己本质力量的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的深度、广度越大,它所造成的天然自然向人工自然转化的不平衡性也就会越大,而这种逐渐增大的不平衡性会逐渐对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产生制约作用,并最终对人类自身的生存造成越来越消极的影响。

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即“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是非曲直,从根本上说是受人与自然实践关系的社会历史性制约”。

[1](P311)在漫长的原始、奴隶甚至封建社会,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强度还比较小,人和自然的对立状态还并不十分明显,自然环境仍然能够比较充裕地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但是到了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是盲目扩张式地发展,这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它使得天然自然向人工自然转化的不平衡性空前加大,这种不平衡性所造成的负面破坏作用已逐渐超出自然环境本身所具有的承载力。

人口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中首要而基本的问题。

人口并不是一开始就成其为一个问题的,甚至在一定的历史它还是一个充满积极色彩的概念,在古代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时期,人口是生产力发展的最关键的推动力之一,既使在现代,人口仍然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的参考因素,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最关键性的载体,但是,当人口数量极度膨胀并超过地球资源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人口就成为了带有消极意义的问题。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庞大的人口所需要的巨大物质消耗。

它会接着引发其他一系列问题。

工业化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又一个大问题。

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开端于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它推动英国率先成为现代化国家,英国的这一发展模式被法德俄美等国家所复制,使这些国家也相继跨入发达国家行列,此后工业化成为世界上一种普遍的现代化路径,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必由之路。

工业化可以带来一个国家和民族,甚至带来整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工业化也有它的弊端,工业化的弊端在于:片面强调生产、强调消费从而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而地球资源总量又是有限的。

在人类工业化早期,只有几个国家在推动工业化进程,地球有限的资源还可以满足,但是当前人类社会有几十个国家,几十亿人口都想充分享受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再加上资源配置制度本身的不合理,使得通过有限资源所取得发展成果被少数国家、少数人口所占有,而大多数国家、大多少人口却不能分享或者只能分享很少一部分发展成果。

所以,怎样集约化地运用地球有限的资源使如此多的国家都能进入人类主流文明的发展路径,并且使地球上大多数人口都能充分享有人口文明进步所带来的便利,是人类的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棘手的问题。

目前人类还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环境污染的问题,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在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的同时,也为人类欠下了巨额的环境债务。

人类的工业化的成功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所必需的原料,如煤炭、石油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巨大的耗费量使得这些资源的储量已急剧减少,与此同时,工业化所产生的废水、废物、废气等直接污染江海、河流以及地球大气层,河流的污染使得人类的饮用水变得日益不清洁,成为各种疾病产生的重要源头之一,大气的污染则导致地球臭氧层遭到破坏,全球气温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全球范围内各种恶劣的天气气候明显增多。

这些都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了越来越消极的影响。

全球性问题的出现说明,以前被人类所忽视的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已经作为一个严峻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了人类的面前。

二、自由自觉的物质实践活动是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首要条件人和自然不协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类对自然本身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又有在一定的社会具体历史背景下人类发展的总体需求超过了自然环境所能发掘与释放出来的承载力等等,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并未遵循自由自觉的原则。

所谓自由自觉原则是指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需要“做到两个出发点(物的出发点和人的出发点),两种尺度(物的客体活动规律尺度和人的主体活动规律尺度)的统一”,也就是说人类在改造自然的物质实践活动中需要做到既以人类自身的需要为出发点又以自然环境满足这种需要的能力为出发点,与此同时,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既要遵循人类自身的生物性以及社会性存在的规律,又要遵循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规律。

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类在物质实践活动过程中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才能保证物质实践活动顺利进行,但是人类往往会蔑视或者忽视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存在规律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制约性,因此,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类还具有受动性的一面。

自由自觉的原则就是要求人类尽量去做到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实践所生成的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于相互依存以及相互制约性。

其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存,人虽然已经自觉到自身是作为一个对立面与自然界存在的,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相反,人的一切,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是必须以自然世界为自身存在的首要前提的。

不仅人生物性的维持需要来自自然界的能量,而且人的意识以及精神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必须以客观事物的存在为基础的。

另一方面,作为人的对象的自然界,也是需要通过人的中介作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它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

实践活动使得自然被分化为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自在发展状态,以这种发展状态而存在的自然是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人的认识活动尚不可及的那一部分自然,这部分自然的演化过程纯粹是自发的,即是说人类的实践活动还无法影响到它的运动、演化过程。

另一种是自为发展状态,以这种发展状态存在的自然则是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可及的那部分自然,这部分自然的演化过程既有自发的一面,但更多的时候是受人的实践活动所指向的。

比如,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就主要是由于人类向空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过多所酿成的,而主要不是大气循环系统自身演化的结果。

人类历史证明要想从根本上摆脱自由自觉原则对人类自身行为的规范作用是不可能的,人类只有遵循这一原则,在实践活动中合理发挥自己的能动,不断弥补过去行为上的失误和进一步协调未来的实践活动,把自然界的报复控制到最小程度上,与此同时,不断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以应对新的矛盾与挑战,这样,人类也就能不断向前进步。

三、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前景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实践活动要切实遵循合目的与合规律相统一的原则,即是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又不能摆脱受动性的制约,如果人类的的实践活动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实践活动所造成的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之间转化的不稳定性就会增强,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所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人类实践活动需要具有高效性,与此同时,还要能切实遵循自然本身存在的运动、发展规律。

具体来说,要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首先就是要认识到自然本身存在的状况和规律,同时还要认识到重建人的存在与自然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观念的重要性;其次就是要通过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来提高以及完善人类的实践工具和实践手段从而使得人类的实践活动更具高效性和自觉性,更能满足人类自身目的与自然客观规律相统一的需要。

马克思曾经指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2](P95)这句话非常明确的表明了“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性,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3](P55)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与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发展规律相一致,如果我们蔑视或忽视这一重要原则,对人与自然所需要的协调关系的任何一种破坏,其结果都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伙伴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而在对这种协调关系的构建过程中,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从观念上认识到这种关系的重要价值并切实以此来调节自己的实践活动,则是协调人和自然关系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为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在人与自然这个有机的系统结构中是充当调控者的角色的,人类的行为是一系列问题得以产生的根源,而在一定的发展阶段,自然则只是充当受动者的角色,并不会直接产生影响人类活动正常进行的反作用力。

所以,人是解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问题的关键,而如果人类没有首先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严峻性,即使人类科学技术再发达,对人类实践手段的改进再有用,人类也不会朝着协调人与自然的目标上去努力的。

当然,仅仅从观念上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也只是为解决问题提供了认识上的准备,要切实解决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还必须具备雄厚的物质实力。

而这些雄厚的物质实力是靠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来支撑的。

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可以极大的改进和完善人类的实践工具与实践手段,从而使人类的实践活动本身变得更加高效,与此同时,人类通过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可以加深对自然界本身存在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些认识可以为人类实践活动变得更加合规律性准备必要的前提条件。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人是作为一个类而存在的,人从在地球上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具有社会整体的属性。

人的一切需求并不是仅仅作为单个的自然人的需求,而归根结底是作为整体的社会化的人类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