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制度与文化的关系探讨
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4篇)
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一、引言企业制度是指为了保障企业日常管理和运作的正常进行,合理规范各方行为,规定权责利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制度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和长远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从充分利用制度资源、明确企业目标、激发员工动力和规范组织行为等方面,探讨了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二、充分利用制度资源1. 规范行为企业制度通过明确规定员工的权利和责任,规范员工的行为,防止违规操作和违纪现象的发生。
违纪现象不仅会造成企业内部的混乱和不稳定,还会给企业的声誉和形象造成很大的损失。
2. 提高效率企业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可以使各项工作得到更高效的配合和协调。
制度可以规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使各部门或员工在工作时更加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节约成本通过合理制定制度,可以规范资源的利用和消耗,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例如,制定合理的采购制度,明确采购流程和授权权限,可以防止因为采购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导致的资源浪费和采购成本的上升。
4. 降低风险企业制度建设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防范各类风险。
制度可以规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应对方案,使企业能够在面临各种风险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和应对。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明确企业目标1. 统一思想企业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和传达公司的目标和理念,从而实现员工之间的思想统一。
制度的存在和执行过程中,员工会明确地认识到公司目标的重要性和公司目标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从而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 增强凝聚力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共同的认同框架和凝聚力。
当所有员工都遵守和执行相同的规章制度时,会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将员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发挥个人和团队的力量。
3. 推动创新企业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的创新需求。
通过完善的制度,鼓励员工提出和实施创新的想法和举措,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不断引领市场潮流,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员工文化管理制度
企业员工文化管理制度首先,企业员工文化管理制度应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员工要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认同企业的文化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
企业要通过内部培训和培训课程,帮助员工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责任感。
其次,企业员工文化管理制度应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
员工在企业中有权利和义务,企业要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
同时,员工也要承担起自己的义务,积极履行工作责任,努力提升工作绩效。
第三,企业员工文化管理制度应包括员工的晋升和培训机制。
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企业应重视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员工晋升和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激励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
第四,企业员工文化管理制度应包括员工激励和奖惩机制。
激励和奖惩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企业要建立科学的激励和奖惩机制,根据员工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绩效。
第五,企业员工文化管理制度应包括员工沟通和交流机制。
沟通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团队协作。
企业要建立开放的沟通机制,鼓励员工之间进行互相沟通和交流,解决问题,促进团队合作。
最后,企业员工文化管理制度应包括员工福利和关爱机制。
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企业要重视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关爱员工,提供适当的福利待遇。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员工福利和关爱机制,关注员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总之,企业员工文化管理制度不仅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只有建立完善的员工文化管理制度,激励员工的创新和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企业要持续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发展,不断优化员工文化管理制度,为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严格的制度与人性化管理
严格的制度与人性化管理企业管理其实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
尤其是小型企业,管理者想让员工听话,去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而员工呢?则更多的希望企业更多些人性化管理:制度松一些,给自己的自由空间大一点,时间多一些,员工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企业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使他们动不动就被处罚。
我们所说的制度化管理或严格管理,以及向管理要质量等等,大都是从西方引进的,西方国家的特点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就是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很多都是AA制,因此强调依法治国,法制健全,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因此以管理的制度化见常,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但是东方国家的特点是人情社会,在管理上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性化管理。
注重柔性管理.应该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现在东西方在管理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如果真正的优势互补,就能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所以,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要想让严格听话,就必须在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之间把握一个度,既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又要执行必要的规章制度。
一、什么是人性化管理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人性化管理是将人性学理论应用于管理,按照人性基本属性进行管理的管理哲学.因此,必须对人性有所了解人性学。
自然属性的三个定律:1、人的生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
"2、人的心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
”3、人的心灵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希望有长久的目标而不是虚度一生.”人性化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表现形态进行有序组织和改造的过程.人性化管理大体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人际权力管理阶段、人际沟通阶段、合作管理阶段、奉献管理阶段.这个发展阶段实际是企业文化与员工个人意识或文化意识进行整合的过程。
公司文化制度
公司文化制度公司文化是指在一个组织中所形成的的共同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和态度。
它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工作态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立健全的公司文化制度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一、价值观和使命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与使命,可根据具体企业的要求而定。
以下是一个例子:1. 诚信:我们坚持诚实和正直的原则。
我们承诺恪守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与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保持真诚的沟通和交流。
2. 创新:我们鼓励员工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创新、追求卓越。
我们认为创新是企业持续增长和成功的关键要素。
3. 团队合作:我们积极培养和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
我们相信有效的团队合作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4. 客户至上:我们致力于提供卓越的客户服务体验。
我们尊重客户的需求与意见,并全力为客户解决问题和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
二、行为规范为确保公司的正常运作和员工的职业道德,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个例子:1. 保守商业机密:员工必须严格保守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商业机密,包括客户信息、合作伙伴信息、研发成果等,不得将其泄露给外部人员。
2. 尊重他人:我们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和互助关系的建立。
不容忍歧视、虐待、恶意中伤或其他有害行为的存在。
3. 工作纪律:员工需要遵守公司的工作时间、考勤制度和其他相关规定,如加班、请假等。
4. 职业操守:员工需以诚实、正直的态度对待工作,不得从事任何违法、违规或影响公司声誉的行为。
三、员工福利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满意度,公司需要提供一定的员工福利待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员工福利措施:1. 工资福利:公司将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支付合理的薪酬。
此外,还提供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如年终奖金、福利假期等。
2. 健康保障:公司将提供全面的员工医疗保险,覆盖疾病治疗和意外伤害等方面。
3. 学习与发展:公司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
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企业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内部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它对于组织的运营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组织的非正式制度是指组织内部不成文的规定、习惯和行为方式,这些制度也会对组织成员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在分析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可以采用SWOT分析法,即分析两者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非正式制度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稳定性,让组织成员在潜移默化中遵循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而非正式制度的不成文性和习惯性也使得企业文化更具有适应性,可以随着组织环境和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非正式制度的不明确性和不强制性也使得企业文化的推行存在一定的难度。
非正式制度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非正式制度可以反映企业文化的价值观。
例如,如果企业文化强调团队合作,那么非正式制度中就会体现出对团队成员的尊重和支持。
非正式制度可以巩固企业文化的地位。
组织成员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是通过长时间的接触和体验而形成的,而非正式制度恰好为组织成员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非正式制度可以增强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如果组织成员违反了非正式制度,往往会受到来自同事和上级的压力,从而强化了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分析非正式制度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例如,某公司提倡创新和自主管理,其非正式制度对于员工的自主权和创造力给予了充分支持。
在这样的非正式制度下,员工更愿意主动尝试新方法和提出创新性建议,从而推动了公司的创新发展。
另一个例子是某公司强调层级和服从,其非正式制度中对于上级的权威和下级的服从给予了充分保障。
这使得公司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更加高效和有序,从而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
非正式制度对企业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和不足之处。
非正式制度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同时也可以反映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巩固企业文化地位和增强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公司制度管理规定(精选10篇)
公司制度管理规定公司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规范,它规定了企业内部的行为规则和管理制度,是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
公司制度管理规定是指企业制定的一系列具有规范性和实施性的法规和条例,旨在解决公司内部管理及组织运作等方面的问题,保持公司持续稳健发展。
一、公司制度管理规定的重要性公司制度管理规定是企业日常运营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保护公司的利益:公司制度管理规定能够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避免一些不利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行为发生。
比如,规定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防止员工盗窃公司资产等。
2. 维护企业形象:公司制度管理规定能够规范员工的言行举止,让公司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比如,规定员工在公共场合不得滥用语言,不滋扰他人以及维护公司商业机密等。
3. 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制度管理规定能够让员工在工作中更加明确职责和工作任务,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4. 保护员工的权益:公司制度管理规定能够对员工的人身安全、工作保障和福利待遇等进行明确规定,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公司制度管理规定的内容公司制度管理规定的内容涵盖了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几乎与企业管理的所有程序有某种程度的关联,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司的组织结构:公司制度管理规定中应该首先明确公司的组织结构,包括公司各个部门的名称、职责、职员数量、工作职责、领导班子等等。
2. 人员管理规定:包括招聘、录用、内部晋升、人事调配、工资福利待遇、劳动关系等。
3. 行为规范:规定员工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各种福利待遇、纪律性等。
4. 合同管理规定:包括与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签订的各种合同的具体内容,以及合同执行期限、违约责任、合同解除程序等。
5. 生产管理规定: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加工制造、质量检验等。
三、实施公司制度管理规定的几点建议1. 重视规定的制定和修订:制定公司制度管理规定应该认真对待,严密审查、对应实际和过程的总结、不断完善和更新。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系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系1. 引言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确保信息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及促进业务运作的合理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而企业文化则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重点探讨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企业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 内部控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员工积极参与和配合,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能够塑造和影响企业的员工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从而促进积极、诚信、专业的工作态度。
比如,建立透明度和诚信的内部控制机制将对员工进行激励,激发其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并倡导员工遵循道德规范。
3. 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企业文化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种强调诚实、透明和合规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员工主动遵循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运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相反,一种宽松、漠视规章制度的企业文化可能会导致内部控制松散,从而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
4.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互动关系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互相促进和支持。
企业文化塑造了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内部控制则通过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保证企业文化的实施。
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也能够不断完善和提升企业文化,促使员工更好地理解和遵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5. 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业务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绩效。
而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声誉。
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的双重影响能够共同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6. 总结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塑造和支持积极的企业文化,而良好的企业文化则能够推动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制度建设经验交流会领导讲话
话2023-10-28CATALOGUE目录•会议开场致辞•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制度建设的核心要素•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分享•制度建设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结束语01会议开场致辞欢迎所有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参加本次会议,共同探讨制度建设经验。
欢迎与感谢对制度建设的重视制度建设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福祉水平。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高治理效能。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与会人员的期望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分享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希望本次会议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制度建设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推动制度建设的各项工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02制度建设的重要性1制度建设的意义23制度建设通过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标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规范工作流程制度建设不仅规范了各项工作行为,还有利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保障员工权益制度建设是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完善的制度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协调和高效运转。
提升管理水平03推动创新发展制度建设鼓励创新思维和行动,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的基础01稳定内部环境制度建设能够为企业营造稳定、有序的内部环境,使员工安心工作,降低人员流失率。
02增强竞争力通过制度建设,企业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系,提高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
制度建设是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只有在健全的制度基础上,才能实现各项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运转。
完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制度建设能够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落实能力,确保各项决策和任务得到有效实施。
提高执行力制度建设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华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就市场目前的情况来看,表现出越来越竞争,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就需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
华为于1987年正式成立,其实资本是2万元,经过快速发展之后成为行业领军者,任正非在我国的通信业中成为领袖人物。
华为成功的开始是因为它的创始人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因此本文归纳并总结华为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理论(一)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的监理是希望企业能够实现更好的生存发展,组织成员能够普遍对其产生认同感并自觉共同遵守。
企业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就是企业文化,企业在内部管理形成的组织行为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企业文化包含以下几点:一是精神内容,二是制度内容,三是物质内容,它们的关系如下:精神内容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要通过物质层面的内容才能表现,物质层面的内容也是制度层面的内容基础。
企业文化的构成与内容具体见图1。
图1 企业文化的构成与内容1.物质层企业文化中第一层是物质层,具体表现为企业在企业容貌、企业标志、产品设计等方面。
2.制度层企业文化中第二层为制度层,它是一个有限的规则和指导方针。
制度层主要体现为企业的各种组织制度,这些组织制度作用于企业的具体执行中,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3.精神层企业文化中第三层为精神层,具体核心内容表现为企业表达的核心价值观在基本内容方面达到的水平,同时传递着企业的思想价值。
是每个员工奉行的宗旨,从而影响组织行为。
企业的文化基础是精神层内容,其是建设、物质层、制度层方面内容最基础的保障。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企业文化功能通的来说在企业文化中承担着“性能”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导向功能,二是约束功能,三是凝聚功能,四是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逐渐朝着全球化共同体方向发展,表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实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就产生了较大的价值。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具备导向功能,企业文化想要达到对企业文化进行调整最终提高的最终目标,它可以调整并改善企业员工和员工所有权意识的价值观,让员工对企业变得更加忠诚,能够让企业员工具备更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对公司规章制度的认识
对公司规章制度的认识1对公司规章制度的认识【篇一:我对公司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我对公司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在一个成熟的企业里流淌着一条河,这条河就是企业文化,每个员工就是水滴,每个团队就汇流成小溪,每个部门就汇聚成了小河,整个企业组织便形成了拥有一致目标和方向的河流,新进企业的人,便会被这条浩浩荡荡的河水同化,而成为河流的一分子,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下面我来谈谈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当然是大厦面前抛砖,不对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企业文化是一种氛围,企业文化的真谛是什么呢?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分享、快乐和爱,我认为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何来体现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分享、快乐和爱呢?靠制度来保障的同时我觉得氛围也很重要,相同的事,相同的观点,氛围不同,文化就不同,效果也不同,,企业文化它就在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身上,经过每一位员工的点点滴滴的细节表现出来的全体员工共有的素养。
制度支持很重要,当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不能相互支撑的时候,企业文化只能变成无力的口号,在这个企业里如何保证相互之间的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分享、快乐和爱,确实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企业文化的口号能够印成标语上墙,制作成册子发到大家的手里,但能不能让大家领会在心里并有作用就很难说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地把文中字眼定义搞清了,大家对它的解释明确了,而且把它固化了,变成制度能够执行了,我个人认为这样才算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建立清晰、稳定、相对公平的薪酬福利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物质基础,而合理、规范的制度化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行为保障,是以人为本,内涵是以尊重公司员工为前提,努力服务顾客。
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理念引导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向各级员工中不断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的同时,用合理、规范的制度将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清晰、深入贯彻到企业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之中,柔性的理念需要刚性的制度做保障,这样才能明确告诉员工应该怎么做,制度本身的作用是制约,它能够让员工达到企业对员工要求的一个基本底线,经过常抓不懈,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惯性。
制度管理?文化管理?
制度管理?文化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
然而,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仍存在很多疑惑和争议。
本文将探讨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定义、作用、优缺点,以及如何平衡二者,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
一、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公司规章制度、流程和标准等,对员工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
它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企业内部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制度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建设:包括公司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
2.规章制度:涉及到员工准则、规范、奖惩制度等。
3.流程标准:规定了企业内部各项流程的标准化、流程化操作。
4.考勤管理:实行强制考勤,计算员工出勤情况。
5.绩效管理: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制定激励和惩罚措施。
二、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在企业内部树立合适的企业文化,培养具有企业特色的员工团队,提高员工职业素质,从而使企业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企业文化是指反映企业价值观、行为规范、目标和职业道德等一系列内部价值观念共识的综合体现。
文化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意识形态:强调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念,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2.品牌文化:打造企业品牌,提高企业美誉度。
3.信任文化:企业高层信任员工,员工也相信企业的发展。
4.队伍建设:建立合适的员工团队,实现招聘与培养方案。
5.沟通文化:企业内部各成员之间顺畅沟通。
三、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更能发挥管理的作用。
制度管理旨在使企业充满秩序、规范。
文化管理旨在营造企业良好的发展氛围和文化氛围。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再通过制定公司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在这一过程中,制度管理提供了刚性的规范管理,而文化管理则提供了柔性的管理方式,通过一些更加人性化的措施,增强了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
企业文化有哪些内容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有哪些内容企业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内在的、稳定的、具有整体性和自我修复能力的文化模式。
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理念、精神、行为规范以及员工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关系等方面。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的内在精神,更是企业的软实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和长久经营至关重要。
下面就企业文化的内容进行探讨。
1. 价值观和理念价值观和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了企业对待业务和员工的态度、价值追求和目标。
企业价值观通常是由企业的创始人或高层管理者确定,并在整个组织中传承和践行。
价值观和理念不仅对企业内部的决策和行为起到指导作用,也对外部的合作伙伴和顾客传递出企业的价值观念。
2. 使命和愿景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企业对未来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
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愿景则是企业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和追求的目标。
使命和愿景的设定可以激发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心,推动企业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3. 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企业精神包括对员工的要求、工作态度、奉献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可以激发员工的潜力和积极性,塑造企业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形象。
4. 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对员工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准则。
行为规范包括企业道德规范、员工行为指南、职业操守等方面,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个人修养。
5. 沟通与协作沟通与协作是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体现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和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作关系。
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够促进信息流通、协调工作进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6. 奖励制度奖励制度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和价值认可。
奖励制度可以包括薪酬福利、晋升机会、员工培训等方面,激励员工付出更多努力,积极推动企业的发展。
质量管理体系如何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质量管理体系如何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还需要培育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
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流程,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价值观。
将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的内涵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和流程,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提高客户满意度。
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团队精神、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等的总和。
它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循的信念和价值观,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方式和企业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
一个积极向上、注重质量的企业文化能够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员工自觉遵守质量标准和流程,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
其次,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有助于塑造和强化企业文化。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行,企业能够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合作,这些实践过程有助于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而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内涵。
三、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意义1、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当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融合时,员工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他们不再仅仅把保证质量视为一种工作要求,而是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2、促进企业的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强调持续改进,而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能够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质量改进的活动中。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促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促管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促管理,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制度规范了企业员工的行为,强化了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制度的概念和作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如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及规章制度对管理的促进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制度的概念和作用制度是指经过认可和规范的行为准则、规范性规则和程序,可以定义为对社会、企业或组织内部关系进行协调、规范和引导的一种制约性规则体系。
制度不仅规范了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还协调了组织内外部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一种促进组织正常运行和发展的保障机制。
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为企业提供了有序的运行框架,规范了各项管理活动和行为,保障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和管理效率,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规章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
员工在遵守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和决策,避免了随意性和主观性,确保了企业管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发展。
规章制度更是企业依法合规的保障。
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在制度中对员工的权益进行保障,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
三、如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确保规章制度的健全和有效。
企业需全面评估内外部环境,明确自身的经营管理状况及存在的管理问题,建立规章制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由企业领导组织专业人员和相关部门,进行全面、系统的规章制度制定工作,确保规章制度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
公司管理制度封建化
公司管理制度封建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司管理制度也逐渐完善。
然而,一些公司管理制度被封建化的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
封建化的公司管理制度不仅使员工感到束缚和压抑,还影响了公司的发展和竞争力。
因此,解决公司管理制度封建化的问题,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封建化的公司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威性过强。
一些公司管理者对自己的权威过分追求,喜欢通过权威的手段来约束和控制员工。
这种管理方式往往忽视员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们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导致员工抱怨和离职。
过度的权威性管理使得公司内部的沟通机制不畅,员工之间的合作意识差,影响了公司的团队合作和整体效率。
二是禁锢性强。
封建化的公司管理制度往往对员工的行为和言论进行严格的禁锢,规定员工必须服从管理者的安排和命令,不得擅自做出决策和行动。
这种禁锢性管理制度限制了员工的自由发展和创新思维,使员工缺乏工作的激情和热情,丧失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员工长期处于禁锢状态下,会感到压抑和沮丧,甚至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和员工情绪的波动。
三是等级观念过分。
封建化的公司管理制度对员工的等级观念非常重视,认为员工职务高低决定了员工的地位和待遇。
这种等级观念使得公司内部的竞争日益激烈,员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排挤和攀比现象,影响了公司内部的和谐关系和工作氛围。
员工在这种等级观念下,常常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团队利益,造成了公司整体发展的阻碍。
封建化的公司管理制度不仅伤害了员工的利益和情感,也影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竞争力。
因此,解决公司管理制度封建化的问题,就是要重新审视和改革公司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康和和谐的企业文化,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解决公司管理制度封建化的对策一、重视人才培养。
建立公司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员工的岗位培训和晋升途径,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培训是提升员工能力和士气的重要途径,公司可以组织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和团队协作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贯穿上下,内部联动的管理机制,实现合规管理的全覆盖。
标题:贯穿上下,内部联动的管理机制,实现合规管理的全覆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实现合规管理的全覆盖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做到这一点,企业需要建立起贯穿上下、内部联动的管理机制。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从管理机制的理念、实施方式、关键因素和个人观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管理机制的理念1.1 管理机制的概念和作用管理机制指的是企业内部制定的规章准则、政策制度以及各级管理人员执行管理职责的制度安排。
它的作用在于保障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促进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以及实现合规管理的全覆盖。
1.2 贯穿上下、内部联动的管理机制贯穿上下、内部联动的管理机制是指企业内部各级管理机构、各个部门之间相互连接、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
它能够有效地传递管理意图、协调各项工作,并对全面合规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管理机制的实施方式2.1 制定并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企业需要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能够覆盖到企业各个业务环节,细化到具体的操作流程。
2.2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起全面、深入的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这一系统,企业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以及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
2.3 强化人才培养和管理能力另外,企业还需要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能力的建设,培养出一支熟悉公司业务的管理团队,为贯穿上下、内部联动的管理机制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关键因素分析3.1 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作为贯穿上下、内部联动的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企业文化建设得当,企业才能够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3.2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只有企业领导将合规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才能够引领全员积极参与,确保贯穿上下、内部联动的管理机制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实现合规管理的全覆盖,贯穿上下、内部联动的管理机制是关键。
只有通过建立起这样的管理机制,企业才能够在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进行规章制度培训目的
企业进行规章制度培训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管理也变得复杂。
为了更好地规范员工的行为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许多企业都会开展规章制度培训。
那么,企业进行规章制度培训的目的是什么呢?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1. 规章制度培训可以加强员工的法律意识企业的规章制度是根据法律法规、政策和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制定的,员工只有了解和遵守这些规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陷入法律纠纷。
通过规章制度培训,员工可以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遵守规章制度,避免触犯法律法规,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2. 规章制度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管理意识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内部事务和人员,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管理意识至关重要。
通过规章制度培训,员工可以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如何合理地安排工作和生活,如何与同事和领导合作,从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意识,更好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3. 规章制度培训可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规章制度培训,员工可以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增强自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承。
4. 规章制度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企业的规章制度涵盖了员工的工作行为、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标准,是员工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通过规章制度培训,员工可以了解企业的期望和要求,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和表现,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员工和优秀的职业人才。
5. 规章制度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取决于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行为水平,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规章制度培训是提升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规章制度培训,员工可以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好习惯,加强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企业内部的秩序和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管理制度的合规性与有效性
管理制度的合规性与有效性在一个组织或者企业中,管理制度是保障正常运转的基石。
一个合规性高、有效性强的管理制度,能够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客户的满意度。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管理制度的合规性与有效性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一、制定合规性要求强的管理制度合规性是指企业或组织在运营过程中遵循法规、规章和自愿接受的行业标准的能力。
一个管理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准则等各项规定,做到合法、合规、合情合理。
制定合规性要求强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员工和组织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提高管理制度的合规性要提高管理制度的合规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政策、准则和制度进行梳理,充分了解和理解法规的要求。
其次,建立监测和评估的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制度中的问题和不足。
最后,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管理制度的遵守度和合规意识。
三、有效性对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一个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不仅仅体现在能否达到组织目标上,还具有提升组织竞争力、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制度的有效性,组织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实现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实现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
首先,明确组织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各项管理制度中。
其次,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制定明确的目标以及奖惩机制,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例如引入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快速获取和分析,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五、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极大地提升管理制度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管理制度要符合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对管理制度的遵循度和认同感,从而提高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六、员工参与对管理制度的影响员工参与是提高管理制度合规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企业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企业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在一个企业中,规章制度是组织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它们既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保障,也是员工权益和职业发展的保障。
本文将探讨企业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并分析它们对企业和员工的重要性。
一、规章制度的合理性1. 提高工作效率:规章制度可以明确工作流程、分工和责任,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考勤制度可以规定员工的上下班时间和迟到早退的处罚措施,促使员工按时到岗,减少工作时间的浪费。
2. 维护企业形象:规章制度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形象,体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和专业性。
例如,着装规定可以统一员工的着装风格,展现企业的统一形象;言行规范可以规范员工的言行举止,保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3. 保障员工权益:规章制度可以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合理保护。
例如,劳动合同规定了员工的工资、福利和工作条件等内容,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安全生产规定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标准,保障员工的安全。
二、规章制度的合法性1. 符合劳动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必须遵守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如《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雇佣关系、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方面的规定,企业的规章制度应与之保持一致。
2. 尊重员工权益:企业规章制度应尊重员工的权益,并不得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
例如,规定无合理依据的员工辞退、降薪等,都是违法的。
合法的规章制度应保障员工的平等权利、休息休假权、劳动报酬等权益。
3. 与社会风俗习惯相符:企业规章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到社会风俗习惯,并尊重员工的文化差异。
例如,强制员工剪短发、禁止员工携带特定食物等规定可能引发员工不满和不良影响,需慎重制定。
三、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1. 维护企业秩序:规章制度帮助企业维护内部秩序和工作流程的稳定性。
当员工都按照规章制度行事时,可以有效避免混乱和内部纠纷的发生,保持企业的良好运营。
2. 促进员工发展:规章制度在职业发展方面起到引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制度与文化的关系探讨基于知识分工的合作是人类总体的倾向性。
“合作增加了潜在团体的总收益。
这种结果的实现是一个‘协调问题’。
制度本质就是协调”(阿兰•斯密德),人们需要合作来共同创造和分享收益,而合作很大程度上由正式的制度与非正式的文化提供了使协调成为可能的习惯和共同预期。
组织制度和文化两者很大程度上是互补的,它们共同的作用主要在于保障人们的合作秩序以及提供经济和其它类型的激励。
此外,市场竞争从外部施加导向、约束和激励,以上两者共同指向组织的绩效目标。
把文化作为制度的对应X畴并应用于企业组织的研究,是一项较新的工作。
这里借助新制度经济学学者韦森的“制序”概念,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于组织制度和文化的理解。
一、制序韦森的“制序”是对应英文中“institution”这个词汇,国内通常译为“制度”。
韦森指出,这一英文语汇具有非常丰富的含义:在‘均质欧洲语’(Standard Average European)中的institution,是一个远比中文的‘制度’涵义更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涵有中文的习惯、习俗、风俗、惯例、法律、法规、制度、建制等义,而且包涵有中文的机构、组织、会、社、院、知名人士、著名人物等涵义。
从上述含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即:institution包含的我们通常理解的正式的制度涵义,同时除了“制度”外,还包含着习惯、习俗、惯例等非正式规则(约束)的内涵,后者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人为制定、而是自发生成并演化的,这就是文化。
其实诺斯早就把“institutions”区分为正式规则(如政治规则(宪法、政府管制)、经济规则和合同)以及非正式的规则(如社会规X 、惯例、道德准则)。
经验和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因为正如我们直觉上所感受到的,作为正式约束的宪法、法律、规章、经济政策等所调整的人类生活仅仅是冰山的一角,大量的人类活动是通过风俗、惯例、道德规X、XX信仰等规X和调整的,它们是冰山潜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
二、组织制度所谓制度,即由权威机构或权威者施加的正式约束(规则),但这种约束(规则)并不完全是理性计算的结果,确切说,它可以是权威者或主权者经过计算制定出来的,也可以是他们将既存的非正式约束(规则)加入他们的“理性”计算予以正式化的结果。
组织中的正式制度主要包括层级制度(等级命令制度)、产权制度、激励和约束制度、决策制度和正式合约等,它们常常以正式编码化(文本)的形式出现,如规章文本、操作手册、交易或劳动合约、程序文件等。
制度对群体施加明晰的约束的功能,它们“创建了适当性的标准”,并通常会与奖励和惩罚相结合。
制度以更加可信的方式对群体中的个体施加影响,它们也有助于形成(相对于文化而言)更加稳定的行为预期,预期有助于缓解和消除行为的不确定性,这对于维系群体合作是根本性的。
制度通常有相应的组织结构相对应,如职能结构,由董事会、治理结构、层级结构、信息结构等等。
制度嵌入这些结构中,并与其形成表里关系。
另外,制度通过正式的文本和依照文本的模式化行为来体现,行为的模式化是通过规则的内置实现的,“……在这里,规则已经被内化,已经成为行动的无意识前提,或者已经被纳入到牢固确立和广泛实践的惯例和程序中”(詹姆斯•马奇等)。
内置化的过程依赖于组织学习,组织通过学习“那些难以解决而重复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被纳入了正式规则中,从而将成问题的计算(Problematic calculations)转化为惯例性的操作,这可以得到可信的、一致的结果”(詹姆斯•马奇等)。
三、组织文化作为惯例、习俗等形式存在的组织文化,是组织博弈均衡形成的行为模式和共享意义,是群体互动的均衡结果,这种均衡结果“硬化”出习俗、惯例(行为模式)及其符号体系,它们主要存在于组织中的团队里。
群体中这种平衡的取得经常会借助符号和价值系统。
另外,在全局意义上的组织文化,可以看作这些团队规X在全组织层面整合的结果。
1. 两种组织文化研究模式在《组织文化》(乔安妮•马丁)一书中区分了两种基本的组织文化研究模式,它们是分别是“功能主义”和“象征主义”。
前者主要关注的是组织文化如何有益于组织绩效这一核心论题,与此对应的是“象征主义”,它十分看重与文化形态(如仪式和物理安排)相关的象征意义。
两种模式导致了两个迥异的研究向度,引用马丁的话就是,“功能主义通常把文化看作是一种变量,并且习惯对结果进行预测,而象征主义往往把文化看作是研究组织生活的透视镜”。
2. 组织文化界定——三种文化观关于什么是组织文化,大多数组织文化研究者通过在融合、差异和碎片这三种理论观点中选择一种观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1) 融合观融合观强调整个组织的共识性,认为文化是一种明晰的东西,模糊性应该被排除在外。
融合观为支持存在“强势”文化(约翰•科特等)观念的学者普遍采纳,组织文化的实践者也大多认同这样的观点。
后者是因为强势文化认为“协调性、积极性、组织性及统一领导会有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
但是,实证研究显示企业文化力量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十分脆弱。
因而强力型企业文化会产生优异的企业经营业绩’这一论点似乎也是不正确的。
2) 差异观差异观关注组织文化不一致的表现,研究者认为“组织内部存在共识,不过只存在于所谓‘亚文化’的较低分析层次。
各种亚文化可以独立和谐地存在,也可能相互发生冲突”。
持这种观点的,如Mills,他认为“观念和文化安排像一系列行为规则一样使群体成员互相对抗。
而行为规则虽然互相矛盾,但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规定、遵守或抵制”。
3) 碎片观碎片观强调模糊性,认为关于文化表现的阐释彼此关系模糊。
碎片观把模糊性,而不是明晰性,置于文化的核心地位。
虽然差异观也承认模糊性,但认为模糊性出现在一致性、共识性和明晰性这些亚文化“岛屿”的空隙之间。
如Smircich认为“群体自己的特质或与众不同的特点表现为信仰X式(意识形态)、活动(规X和仪式)、语言和其他符号形态”,以及Meyerson 的观点认为“成员对明显的界限意见不一,不能识别共同的解决方法,并且无法调和相互矛盾的信仰和多种身份。
然而,这些成员愿意属于同一种文化”。
这三种观点显然是可以调和的,三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这与事实是一致的,我们在企业看到的往往是和谐与冲突并存的状况。
只有在——自利且有限理性个体的多元传统和追求最优化的愿望和努力,基于技术、职能和知识的分工而产生的合作要求,以及避免冲突促进合作以保证组织效率——这三者的X力之网中,才能理解时而和谐、时而冲突的组织文化,以及组织中实践者(领导者)的使命和任务。
3. 组织文化的构成“组织文化代表复杂的信仰、期望、主意、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模式……”(D•赫尔雷格尔等)。
我们可以从组织的聘用、直接教育、语言和行事风格、轶事和传说、庆典和仪式、树立的楷模、价值信条甚至统一的着装等等来观照和体会组织文化;同时,它们也作为组织的象征对外传达信息。
我们可见和可感知的是一些作为文化精神实质的载体——符号,这种文化符号充斥于组织的每个角落。
它们既有物质的一面,也有观念的一面,前者对应的是客观性的部分,后者则对应主观性的部分。
符号是组织文化最表层的东西,向内一层是文化价值观(cultural values),它代表着集体的信仰、假设和产生的认识,关系着什么是好的、正常的、合理的、有价值的等等。
最内部、最核心的部分是共同假设(shared assumption),它代表着对现实和所赋予的人的本质的看法”,这一层次中似乎是一些不证自明的东西。
还有研究者把组织文化划分为内部文化和社会文化两个大的部分,而内部文化又由个人文化、群体文化和组织整体文化三个层次构成。
并且组织的文化结构与组织的物质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至少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似乎是形成的组织结构是决定组织文化形态的因素之一,它们还共同受环境的影响。
四、组织制度与文化的共同点组织制度和文化是并存于企业组织中的,它们具有本质的相似性,比如共同预期、知识储藏、行为标准等。
它们共同有助于建立和维系合作的秩序,进一步,这种群体合作有助于提升组织效率。
制序中的制度是作为博弈规则发挥作用的,它有助于形成可预期的集体行为模式(缓解不确定性),并且限制人的破坏合作的自利行为(标准),并且编码化的规则能够储存集体的检验教训。
而文化是一个由符号、价值观和基本假设(组织中的最基本的假设就是合作和效率)构成的层次结构,它与制度的基本功能相似,有助于形成共同预期、行为标准和作为集体知识(经验和教训)的储藏库。
此外,作为制序的制度和文化还有以下共同点,即刚性(路径依赖性)、不同程度影响组织的经济绩效的特性等。
五、组织制度与文化的主要区别组织制度与文化的差别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1) 适用X围的差别正式规则是相对明晰的,它可以形成更加稳定的预期和行为,明晰性使它们可以适用于相当大的组织X围,如作为全局性的制度;而文化不易编码,而且它们通常在小群体中形成,使得它的应用X围有限,它们调节行为的有效性会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而下降:群体的规模越庞大,规X的有效习得和强制实施的可能性就越小,并且规X或非正式规则就越有可能瓦解和消失。
而且,不同群体的亚文化之间可能相互冲突。
组织全局X围的文化,为了尽可能扩大共识X围,文化指标往往相当模糊地被制订,虽然模糊性不可避免,但这一点也为领导力的发挥留下了空间,即组织需要借助领导而不是管理来主动整合这些文化“因子”,来形成某种统一性和一致性。
因此,一定程度上,制度是管理实施的对象,而文化则是领导实施的对象。
2) 对个体施加影响的差别制度通常强调控制,并且以明晰的文本指导和制约行为,因而可能相对缺乏灵活性。
制度一经制订,就不需要大量的阐释工作,它通过奖励和惩罚引导和规制行为;但如果处理不当容易激起成员不适的感觉,在某些场合下还会引发有意的对抗。
而文化则相反,作为团体规X的文化,比如惯例和习俗,往往给成员较少束缚和自然的感觉。
而组织全局文化一定程度上强调激发和诱导,并通常留个个体较大的选择自己行动方式的空间。
总体上,在习俗、惯例以及全局文化中,一个认同这些文化的个体会处于“舒适”的状态。
3) 文化具有相对“柔性”尽管这种作为博弈均衡的惯例、习俗很不够稳定并且存在均衡多重性,以至于它通常会随着环境等因素的微小变化做微调(“漂移”)。
这种漂移有时不会影响稳定的预期和行为,因此我们仍然视它们处在同一类均衡状态里,这使得群体合作维持在一个尺度内,而不是一个点上(但这种微调在同一个方向上的累积效应的结果则很难预测,取决于时间尺度和判断标准)。
只有在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我们才称这一类均衡已经破坏;如果经过调整后,新的均衡得以形成,我们把它看作另一类均衡状态。
也就是说,这样的均衡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片状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