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传播对阅读心理与方式的影响

合集下载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电视做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

人们通过电视可以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

电视的产生及发展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同时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可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电视能够给大众带来便利,但是电视所传播的信息并非全都有益。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标签:电视;社会文化;心理;影响一、电视的产生及信息传播的方式电视是当今人类熟悉且使用较为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它通过电视屏幕向观众传达各种各样的信息[1]。

这些信息包括了图片、文字以及影像等,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互通。

因此,电视的出现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本文主要对电视的产生及信息传播的方式做简要的分析。

(一)电视的形成和发展电视产生于二十世纪初,它的问世马上得到了大批忠实的粉丝。

电视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电视的发展,而且最初给人的印象为笨重、贵重的感觉。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前每家每户几乎都具备了电视。

目前,电视已逐步向多媒体电视过渡。

以往笨重昂贵的电视逐渐被液晶电视所取代,液晶电视属于多媒体电视的一种,多媒体电视具有网络通信功能,能够与电脑等科技设备互联互通,从而达到信息的实时传递。

另外,当前电视的价格和外形与传统电视机存在很大的差异,电视变得更加的轻便,而且价格也十分的实惠。

(二)电视信息的传播方式电视是依靠电能来维持基本的运作,而信息的传输是通过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来实现有效地传递,然后将信息以电视屏幕及音响设备等的方式传达给观众。

电视的信息传播比较直观,而且信息的每一个细微的部分都能通过电视屏幕来展现。

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来接受相关新闻资讯,从而时刻把握各种动态信息。

二、简析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电视对于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心理影响有好有坏,虽然电视能够缩短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保持信息的时效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电视来牟取不正当利益[2]。

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探索

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探索

| 文化艺术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探索□张法纯 /文多年来,电影和文学之间一直都保持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文学是电影的重要元素,也是电影内容的主要来源。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文化消费的现象在社会上也越发泛滥,文化被当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而电影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逐渐地摆脱了对文学的依赖,极端视听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纯粹的电影感官美学也越来越盛行,但电影是否就能完全抛弃文学,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电影从文学中诞生和文学相比,电影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艺术形式,诞生的时间要晚得多。

但自从诞生那一天开始,电影的发展脚步就一直没有停止,而文学,也成了电影早期发展过程当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有这样一种说法:电影是从文学当中诞生出来的产物。

且不说这种说法到底正不正确,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电影能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文学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文学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的主要内容来源。

这一点是很容易验证的,因为许多电影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甚至电影发展到现在,每年都还有许多由文学改编而成的电影在立项、拍摄甚至上映。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本身就是扎根于生活的,反映的是社会的某种现象或者某一类人的情况,借此来抒发作者的某些思想[1]。

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非常明显的思想烙印,这都是作者的个人印记。

而电影则可以对某些现象或者情感进行细化或者放大,并且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

其次是在电影诞生的初期,主要的电影内容就是对各种世界名著进行改编,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了影史上第一批经典影片。

而这样的做法,也让这些名著的原著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推广,并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追捧。

在这个时期,文学和电影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惠的。

电影的诞生,最主要的原因当然还是技术上的突破,但若是没有那么多文学作品提供足够的内容和素材,电影肯定不会发展得那么顺利。

影视图书:传统出版在泛媒体传播与大众阅读时代的突围

影视图书:传统出版在泛媒体传播与大众阅读时代的突围

题材 的 《 亮 剑 》《 士 兵突击 》 ,以及 反 映 和共 通 。电视剧 集 、院线 影片 和图 书 出 当代 生存 现状 的 《 杜 拉拉 升 职 记 》 《 蜗 版 ,彼此需 要 的专业 素材 ,最终 都 为 了
居 》《 心 术 》等等 ,几乎 都 在 影 视剧 热 以最好 的形态呈 现 给观众 ,只是 形 式不
电影 《 白 鹿 原 》 的 热 映 ,人 民 文 学 出版 化传 播手 段 ,视 听取 代思 考 ,声 像 挑 战
社也 借机 重新 出 版 了 《 白鹿 原 》 ,并 辅 文字 ,影 视取代 小说 ,已经成 为 当代 大
之以 “ 全本 ” 的新 噱头 ,迅速 冲上 各大 众审美 文化 的一 个 主要趋 向 ,随之 而来 排行 榜前 三名 ,从 而使 这 部 1 9 9 3年 就 的是 印刷 媒介 市场不 断缩 水 。在 图书市 出版 的 小 说 ,实 现 了销 售 的第 二 次 突 场逐 渐被 影视 占据 时 ,出版社必 须顺 应 破 。上溯 至前几 年 ,综 观 开卷 畅销 书榜 这种传 播趋 势 ,寻找 出版 的新空 间 ,更 单 的历 史 ,在不 同时期 ,都 由不 同题 材 何况很 多影 视 图书 的市场 反响 和经 济价 的 “ 影视 图书 ”笑傲 榜单 ,从 引进 大 片 值 ,确不 可估量 。 《 达・ 芬 奇 密码 》 《 暮光 之 城 》 ,到军 事 其 次 ,是一 种资 源和 心理 上的 共享
出 了一个 新 的读者 群一 一 影 视 读者 :因 为影视 的风靡 ,对 影视 的热 爱 ,甚 至是
1 1 5
现 在 图书 市 场 上 , “ 影 视 图 书 ” 主 对 影 视剧 中某 位 主创人 员 的热爱 ,而有
要 有 三 种 :一 、原 已 出 版 的 图 书 改 编 为 了 阅读 和 收 藏 影 视 图 书 的 习 惯 。2 0 0 0 影 视 作 品 ,并 因 影 视 剧 上 映 而 重 新 出 版 年 的 《 哈利 ・ 波 特 》阅 读 热 、2 0 0 5年 的 的 原 版 图 书 ,如 六 六 小 说 《 心术》 《 蜗 《 大长 今 》 阅读 热 以及 2 0 0 6年 随着 百 家

影视作品对文学改编的影响

影视作品对文学改编的影响

影视作品对文学改编的影响在当今的文化领域,影视作品对文学的改编已成为一种常见且具有深远影响的现象。

这种改编不仅为文学作品带来了新的传播途径和受众群体,也对文学本身以及影视产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影视作品的改编为文学作品带来了更广泛的受众。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由于其语言风格、时代背景等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数量。

而当它们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后,通过生动的画面、精彩的表演和直观的剧情呈现,能够吸引那些原本对原著缺乏兴趣或阅读能力有限的观众。

比如《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巨著,对于一些读者来说,可能会因为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文言表述而感到阅读困难。

但电视剧版的《红楼梦》以直观的视觉形象和通俗易懂的对白,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个家族的兴衰故事,激发了他们对原著的兴趣。

其次,影视作品的改编有助于推广文学作品。

一部成功的改编作品往往能够引发观众对原著的探索欲望。

当观众被影视作品所吸引,他们可能会进一步去阅读原著,以获取更深入、更细腻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内涵。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作品的销售和传播,使得一些原本被遗忘或冷落的文学作品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

比如电影《乱世佳人》的上映,使得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原著小说再度畅销,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然而,影视作品的改编也并非全是积极的影响。

在改编过程中,由于受到商业因素、时长限制等影响,可能会对原著进行大幅度的删减和改动,从而导致原著的精髓和内涵被削弱。

一些改编作品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和商业利益,可能会过度简化故事情节,忽略了文学作品中丰富的心理描写和深层次的社会批判。

比如某些改编自严肃文学的影视作品,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加入了过多的爱情元素和夸张的情节,使得原著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大打折扣。

此外,影视作品的改编还可能对读者的想象力产生一定的限制。

文学作品最大的魅力之一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每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思维方式构建出独特的画面和情境。

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及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及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及受众心理分析电视节目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方式,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强大的影响力。

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如何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同时分析受众的心理需求,是电视节目传播的关键问题。

一、节目类型和传播方式电视节目的类型种类繁多,包括新闻、综艺、电视剧、纪录片等多种形式。

对于传播策略来说,选择适合的节目类型和传播方式是十分关键的。

首先,针对不同的节目类型,应该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

例如在传播新闻类节目时,应该优先采用实时直播的方式,通过第一时间将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增加观众的收看度。

而对于电视剧等影视剧类节目,可以采用分集连载的方式,借此来增加受众的吸引力和收视率。

其次,对于不同的受众群体,可以针对性地制定传播方式。

例如对于年轻人群体,可以采用互联网平台等新媒体进行传播,增加传播渠道和覆盖面。

二、受众心理需求与内容设置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众多,对于受众的心理需求的了解与把握,是制定节目内容和传播策略的重要前提。

首先,受众对于节目内容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有些受众群体喜欢轻松愉悦的娱乐节目,而有些则更加喜欢深入思考的纪录片等知识性节目。

因此,在制定节目内容时,应该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节目主题和形式,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

其次,受众对于节目的感性需求和理性需求是相互交织的。

例如在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不仅要从感性上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引发情感共鸣,还需要从理性上讲述故事情节,通俗易懂。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节目更加贴近受众,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和口碑评价。

三、营销策略与推广宣传电视节目的传播并不仅仅是节目内容和传播方式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到营销策略和推广宣传的问题。

在制定营销策略和推广宣传时,需要以受众为中心,积极探究受众心理需求,并结合节目特点、品牌形象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应该根据受众特点和观看习惯,进行合适的宣传推广。

例如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电视综艺节目,可以采用社交媒体平台等线上传播方式,引爆话题、互动分享,广泛吸引受众之间的注意力。

学习影视心理学后的感想

学习影视心理学后的感想

学习影视心理学后的感想在学习影视心理学这门课程之前,我从未想过影视与心理学之间竟有着如此紧密且深刻的联系。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得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同时也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影视,作为一种强大的艺术和娱乐形式,不仅仅是为了给我们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它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而影视心理学,就是研究这种影响是如何产生,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接受和反应并非完全随机和不可预测的。

比如,我们在观看一部悬疑片时,会随着剧情的推进而产生紧张、好奇和期待的心理。

导演通过巧妙地设置悬念、控制节奏和营造氛围,能够精准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使我们沉浸在故事之中。

这种对观众心理的把握,是优秀影视作品能够成功的关键之一。

同时,影视中的角色塑造也与心理学息息相关。

一个丰满、立体的角色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让我们仿佛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到角色的喜怒哀乐。

而角色的成长和转变,往往也反映了人类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通过研究影视心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某些角色能够深入人心,以及他们是如何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弦的。

以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为例,阿甘这个角色虽然智商不高,但他的善良、执着和勇敢却深深打动了观众。

我们在观看时,会不自觉地为他的遭遇而心疼,为他的成功而欢呼。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阿甘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于纯真和美好的向往,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坚持和信念的力量。

另外,色彩、音乐、画面构图等影视元素在传达情感和心理暗示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暖色调常常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而冷色调则可能营造出压抑、孤独的氛围。

激昂的音乐能够激发观众的热情和斗志,舒缓的音乐则有助于平复情绪。

这些元素的巧妙运用,能够增强影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习影视心理学还让我意识到,影视作品对于社会心理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它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引发公众对某些问题的关注和讨论,甚至推动社会变革。

电影和电视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电影和电视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电影和电视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一、文化传承与社会反映
1.1 电视和电影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电影和电视是主要的文化媒介之一,它们传播着各种文化资讯、知识和价值观等,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1.2 电视和电影反映社会现实
在电视和电影中不仅仅有文学作品,还涉及到了现实生活的各种情况,从而反映出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状况。

二、观念教育和价值观传递
2.1 电影和电视塑造观念教育
比如一些影片中,会对某些观点进行高亢的宣传,从而传递给观众特定的思想和看法。

2.2 电影和电视传递生活价值和人文关怀
电影和电视的许多作品是经过精选和筛选的,它们传递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传达出人文情感。

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1 电影和电视对人的负面影响
一些影视作品中,过多表现出暴力、恐怖、猥琐等内容,可能会对观众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3.2 电影和电视对人的正面帮助
由于电影和电视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文化品位,
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治疗抑郁和焦虑。

结语:
电影和电视无疑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品味。

但如果未加适度防范或者理性选择,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选择观看电影电视作品时,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特别是卫生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和电视作品尤其值得推崇。

中国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中国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中国电影与文学的关系电影不等于文学,文学不同于电影与文学相比,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另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电影产生于技术,没有技术就没有电影,这决定了电影必定不同于其它传统的艺术形式。

电影被称为一门综合艺术,并不是指电影是其它艺术门类简单相加的产物,而是很好地利用技术手段并融合各种艺术形式所包含的艺术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艺术形式。

电影可以利用文学,但是电影绝不等于文学。

电影有着与文学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文学,作为十分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运用语言文字创作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体裁的文学作品,来表现情感和再现生活。

文学不同于电影,电影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文学则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它们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手段表现自我。

电影与文学虽然不同,但二者渊源已久也是有原因的,即电影和文学都通过各自的媒介去表现生活,反映生活。

在电影与文学纠缠不清的关系中,我们首先要清醒地意识到,电影和文学是各自独立的两种艺术形式,即使有共同点,但也绝不等同。

电影:不做文学的附庸20世纪20年代,大量“鸳鸯蝴蝶派”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文学开始触“电”。

自20世纪20年代电影与“鸳鸯蝴蝶派”文学结合,一直到80年代,电影像被嫁接到文学上,几乎只从文学这一个艺术门类汲取养分,很少关注其它艺术形式,电影似乎成了文学的附庸。

电影为什么会成为文学的附庸,电影青睐于文学是什么原因呢?首先,在中国,文学在艺术中的地位极高,似乎凌驾于其它各类艺术形式之上。

其次,从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电影对文学的依附也有其必然性。

上世纪20年代,为了使电影公司不至于破产,电影人选择了当时受到普遍欢迎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以迎合市民的喜好,获得自身的存活。

同时,电影与文学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电影的叙事功能,又进一步推动了电影事业的发展。

再次,电影和文学具有更多的相似特质。

电影是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它要求时间和空间要能够自由和灵活的转换,在这一点上文学的表现方式恰恰与电影的要求相吻合。

影视传播对阅读心理与方式的影响

影视传播对阅读心理与方式的影响

是一种 “ 简单 阅 读 ” 。简单 阅读 的特 征 是 使 受众在生动形象 影响下轻松地接受传播 ,
这 本 来 就 是 人 们 一 种 不 可 或 缺 的 阅 读 形 式 , 身 没 有 对 与 错 。文 化 层 次 不 高 的 接 本 受 者 就 常 常使 用 简单 阅读 。 问 题 是 , 在 现 注 重 简 单 阅读 的 人 , 多 数 是 文 化层 次 不 大 低 的 人 ( 大 学 生) 也 都 在 追 随 时 尚 的 浅 如 ,
要阅读方式。
第 三 , 无 目的 的简 单 阅读 ” “ :就 是 在 没 确 立 目标 的 非 专 业 兴 趣 与 当 今 时 尚 影
的 趋 势 越 发 便 捷 化 、 单 化 , 其 中 就 有 简 这
人们 最基 本 的传 播 科 技 人类 本 身 就有 着避 难 趋 易 的 特 点 . 科 学 水 平 的 提 高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也 可 以说 是
把繁杂阅读限制于课堂上与考试复 习中.
把 很 多 课 余 时 间 留给 简 单 阅 读 , 的 学 生 有
文 学 书 籍 和 流 行 影 视 片 也 随 之 热 销 于 学 校 周 围的 书 店 与 音 像 店 。 些 善 于 理 性 思 那 辨 、 学 内 容 较 为 专 业 、 语 较 为 抽 象 的 教 言
X]  ̄V J . - . V AI AOZHE 2 1 ・ ( 半月 ) A E H 004 下
影视传播对阅读心理与方式的影响
口 石 拓
摘要 : 当今世 界 影视 、 网络 传媒 逐 渐 普 及 , 经成 为 人 们 接 受 传播 的 主要 方 式 , 视 直 观 表 象的 后 阅读 已 重
们在影视 、 电脑 与 网络 中浏 览 接 收 信 息 也 比以 前任 何 时 候 都 要 快 捷 。日常 生 活 科 技

影视与文学的关系

影视与文学的关系

影视与文学的关系影视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活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综合艺术、20世纪以来,影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

从平面到立体,从宽银幕到全息。

它成为了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当今世界影响最大,受众最多得一种综合门类。

随着媒介本身的发展,媒介的整合成为的一个大趋势,如果将影视和文学分别视作两种不同的媒介,从上个世纪开始两者之间发生的一些交融和整合,则可以看作是媒介整合的一例。

媒介的整合是伴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传统纸媒介继续发展和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电子媒介迅速壮大的必然结果,而文学被整合进入其他媒介当中则是在多元多形态的媒介环境下,文学寻求生存而找到的出路所在。

而媒介本身的越来越丰富,使得媒介作为一种资源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以前需要借助一定的体制来进行传播的文学产品在这时就必然的要发生变化。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是人的官能的延伸。

而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声光媒介,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延伸了人的视觉和听觉的媒介,一种媒介在延伸人的官能的同时又会削弱人本身的官能,需要人付出较低的参与度。

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说,影视作品因为是人的多种官能的延伸,因此要比文字需要更低的参与度,也就是需要受者自身更少的思考,按麦克卢汉的说法,影视相对于书籍是“热媒介”。

而文学作品接近影视媒介,从而使自身影视化,降低自己的参与门槛,获得更大的受众群体。

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但是如果文学创作的速度没有变化,还停留在经典时代“披阅十载”的阶段,巨大的影视媒介资源就缺乏内容。

实际上,当代社会,教育的普及已经完全颠覆了经典文学时代,多元多形态的媒介诱惑下,众多人的受教育使得文学创作不再是以前被称作的作家的那个群体的专利,而几乎成为所有受教育都可能从事的一项活动。

而大量的作品的生产,包括通过日益发达的而且商业化的发表出版渠道进入文化市场的和在蓬勃发展的网络媒体上与读者见面的,以几乎海量涌现,为文学作品的极大富余创造了条件。

影视传播对中国当代文学视觉形象化转变

影视传播对中国当代文学视觉形象化转变

影视传播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视觉形象化转变[摘要] 王一川认为,当代文学传播活动中,媒介是先于语言的文学研究对象,文学是一种在媒介中传输语言、生成形象和唤起感兴以便使现实矛盾获得象征性表达的艺术。

在读者阅读时,文学媒介往往先于语言发挥作用,被称为“媒介优先”。

[关键词] 文学影视传播视觉形象化一、历史背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和发展的100年中,先后出现了报刊、广播、影视、网络这四大媒体。

勿庸置疑,当代已是一个电子媒介时代,以电影、电视等为主角的电子媒介的迅猛扩张,文学在存在形态上势必出现大规模的变化。

印刷媒介上的文学在电子时代遭遇了难以消除了困扰;文学高雅、贵族化的存在方式使其日益疏离大众;另一方面,由于文学活动运作规则和纸质传播媒介的局限,再加上某些文本本身晦涩难懂,使得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沟通阻隔重重。

而影视传播以其视觉形象化的符号为核心,能够表达出更加直接的观念和思想,可以长久保存记录不受时间限制,传递迅速不受空间限制,而且可以送抵每一个阶层的人。

在这样一个历史时代中,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必然要寻求新的表达形式的传播载体。

随着20世纪90年代“影视时代”的到来,影视传播使得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发生变化,作家的思维发生变化。

影视传播改变了文学艺术形式的固有属性,使文学具有了影视艺术的某些特征,即文学的视觉形象化。

文学的视觉形象化即文学通过大众媒介,(特别是影像传播媒介),对其作品实施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

二、深层原因1.从信息论角度看:视觉形像中的“心理负熵”效应“熵”:法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50年提出的概念,为物理学、热力学函数,也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它被信息论所采用。

在信息论和控制论里,信息的实质是负熵,熵是事物无序程度的标志,负熵则是趋向有序。

在认识和传播过程中,所传的东西只有能使受传者的认识趋向有序,消除对事物在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才是信息。

影视传播中的视觉形象化使画面的真实有序度大大增强,可以称为“心理负熵”它是受众个体的追求,也是影视传播者的愿望。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影视的运用和教学效果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影视的运用和教学效果分析

教育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的重要性“影视资源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是实施中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观点,它要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尤其要利用好极具形象性和画面感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影视资源。

同时,充分应用影视资源,这也正好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认知特点,从直观形象向客观理性的过度的转化。

再者,初中生的情感可塑性很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利用影视资源,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的高尚审美素质,发现语文学习中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非常有帮助。

二、影视与语文教材的联系作为当下最具有影响力的传媒力量———影视艺术,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手段。

影视艺术最基本的素材则是影视文学剧本,这就彰显了其与文学紧密相关的联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被拍成影视作品。

影视是一种通过声音和画面来刺激人们感官的具有动态性的艺术,而语文文本则是一种通过文字来向人们传达感情的文学艺术;影视是一种传播媒介,以电子影像形式存在,而语文文本则是以纸张书本的形式存在。

影视和文本间的不同,使得其具有并存性和互补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能使学生从影视中直接感受书本中所描写的形象,加深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影视和语文文本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施。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影视的运用及其效果1.恰当利用影视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保障语文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影视作品中的逼真的画面感、良好的音响效果,通过影视作品中呈现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幽默含蓄的人物对话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可利用影视情景来创设教学情境,以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更好地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时,教师便可引入电影《城南旧事》中的结尾部分,播放英子看望病重的父亲的情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感受英子与父亲深厚的父女之情;可通过影视中生动的画面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摘要]名著是经过岁月洗礼后留下的文学经典,名著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文化修养,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其中的精神品质,使其在日后的成长和学习中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素养。

但是目前多数初中生,对名著并不感兴趣,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会主动的阅读名著。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许多影视资源都改编自名著,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这些影视资源开展名著阅读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名著阅读水平。

对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影视资源;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堂教学引言影视资源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图文并茂,视听兼顾等特点,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给人极强的感染力,所以多数学生都非常喜欢观看影视作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中,要积极利用影视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可以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提高其名著阅读质量。

一、当前初中经典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中考试卷可以发现,名著在中考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许多学生在考试中都在这一内容上丢分,导致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

目前中考试卷考察的名著内容非常广泛,考查的形式相对单一,部分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名著阅读成绩,常常会采取刷题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名著水平。

还有部分学生对名著阅读中存在严重的畏惧情绪和心理,在阅读中经常出现无法理解的情况,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产生半途而废的情况,最终选择放弃名著阅读。

目前多数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放羊式”阅读所谓“放羊式”阅读,实际上就是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阅读任务,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自由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几乎不会对学生的进行引导和教育,也不会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解。

这种名著阅读方式对自觉性较好的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对自觉性和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将毫无意义,不仅无法提高学生名著阅读水平,还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变得越来越差,长此以往会使学生觉得名著阅读毫无意义。

《2024年论影视叙事艺术与青少年受众心理映射》范文

《2024年论影视叙事艺术与青少年受众心理映射》范文

《论影视叙事艺术与青少年受众心理映射》篇一一、引言影视叙事艺术作为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其影响力日益扩大,尤其对青少年受众的成长和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影视作品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娱乐和消遣的途径,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世界观。

本文旨在探讨影视叙事艺术与青少年受众心理之间的映射关系,分析影视作品如何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并探讨如何利用影视叙事艺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影视叙事艺术的特征与青少年受众的共性影视叙事艺术以视觉和听觉为主要传播手段,通过画面、音乐、台词等元素,构建起一个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故事世界。

而青少年受众具有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心理特点。

这两者之间的共性为影视叙事艺术对青少年受众的心理影响提供了可能。

三、影视叙事艺术对青少年受众心理的影响1. 价值观塑造:影视作品通过呈现正反面人物的形象、行为和价值观,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正面的角色形象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而反面角色则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

2. 情感共鸣:影视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如亲情、友情、爱情等,可以引起青少年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情感世界。

3. 想象力培养:影视作品的画面和音乐等元素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创造世界。

四、青少年受众心理在影视叙事艺术中的映射影视叙事艺术要成功吸引青少年受众,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青少年受众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不断增强。

因此,影视作品需要不断创新内容,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2. 视觉冲击力:青少年受众往往更注重视觉效果,因此影视作品需要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 情感共鸣:通过深入挖掘青少年的情感需求,使他们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

4. 文化传承:通过讲述与青少年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传递社会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影视欣赏心理学感悟及建议

影视欣赏心理学感悟及建议

影视欣赏心理学感悟及建议影视欣赏心理学感悟及建议1.引言影视作为一种传媒形式,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通过欣赏影视作品,我们不仅可以获得娱乐享受,还可以从中获得心理学上的启示和感悟。

本文将探讨影视欣赏的心理学原理,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

2.影视对情感的影响2.1 情绪共鸣:影视作品通过情节、音乐、表演等元素,可以引发观众的情绪共鸣,使观众更加投入剧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共鸣有助于观众与影视角色建立情感联系,增强情节的真实感和影片的观赏价值。

2.2 情感启示: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展现人物的情感经历和人性的挣扎,激发观众对自身情感的思考和认同。

观众可能会从中找到共鸣,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从中获得情感启示。

2.3 情感调节:观看影视作品可以帮助观众调节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欣赏喜剧片和搞笑片能够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心情;而观看动作片和恐怖片则能唤起观众的兴奋感和刺激感。

3.影视对认知的影响3.1 观点塑造:影视作品具有对观众的观点塑造作用。

通过展示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影视作品可以影响观众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和认知方式。

3.2 视觉与认知:影视作品使用图像及其排列组合方式,可以直接影响观众的视觉认知。

影片中的画面构图、色彩搭配等都会对观众的感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解读。

3.3 行为模仿:人们往往受到影视中角色的言行举止的影响,将其视为行为模范。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影视中的模仿行为有一定的认同,会增加观众模仿相似行为的可能性。

4.影视欣赏的心理学建议4.1 多样化选择: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对观众的心理影响不同,建议观众选择多样化的影片进行欣赏,以获得更全面的心理体验。

4.2 深入思考:观看影视作品时,不仅仅是享受剧情和故事,还要思考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的起伏和背后的深层含义。

4.3 适度调节:影视作品有时会引发观众的强烈情绪,观众需要适度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避免过度情绪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影响网络短视频如今已经成为了许多青少年喜爱的宣泄方式,当他们情绪不佳或无所事事的时候,经常会打开手机,看一些各种各样的短视频。

然而,这种看短视频的行为在青少年中产生的心理影响却是很容易被忽视的。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

网络短视频的题材多种多样,有娱乐、搞笑、恐怖、情感、励志等多种类型。

其中,情感类型的短视频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它们往往通过细腻的叙事和情感展现,触动了很多年轻人的内心。

然而,这样的短视频往往会让青少年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并在视觉和听觉上引起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而使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情感出现不稳定,甚至习惯性的依赖这些网络短视频来获取情感共鸣,这是非常不利于他们情感发展的。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得许多人在生活中很难获得高品质的阅读时间和知识传递机会,而网络短视频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在片刻之间,即可通过传播短视频的方式,观看到关于各种知识和经验的视频片段。

但是,这种短视频往往存在着浅显的情感和简单化的价值观,这对青少年的认知会产生很大的压制作用。

他们不再有阅读深刻好书的时间,也是难以正确理解短视频背后的学习价值和思想内涵的。

网络短视频所产生的短暂快感引起了许多青少年对高强度、高频率的短视频贪恋,甚至是沉迷。

当他们对这种贪恋而不自觉时,就会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任务和义务,如上课、完成作业、和朋友面对面沟通等。

这种短暂快感也会让他们变得浮躁、焦虑和缺乏耐心,让他们对长期而言有意义的事情开始失去耐心和关注。

总之,网络短视频在给青少年带来娱乐与欢乐的同时,也会对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产生某些影响。

因此,建议家长注意孩子所观看的短视频的内容,并适当的引导孩子阅读深刻的好书和正面价值观的影视作品,以促进他们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影视艺术心理学 (2)

影视艺术心理学 (2)

影视艺术心理学引言影视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影响和激发着观众的情感和心理。

影视艺术心理学研究了影视艺术对观众心理活动的影响,它是心理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领域。

本文将探讨影视艺术心理学的概念、应用以及研究方法。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概念影视艺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影视作品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影响的学科。

它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影视作品对观众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机制。

影视艺术心理学不仅研究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也探讨了影片制作者的意图和创作手法对观众的影响。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重要性影视艺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介,能够通过情节、角色塑造、音效等手段直接触及观众的情感和心理。

了解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反应,有助于影片制作者更好地预测观众的需求和接受程度,提高影片的质量和影响力。

此外,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可以深入了解人类情感、认知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为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范畴。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应用影视广告影视广告是通过影视媒体传播的广告形式,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广告制作者更好地理解观众的观影心理,并准确预测观众对广告的反应。

通过运用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广告制作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广告情节和表现手法,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影视教育影视作品在教育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

影视艺术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

通过分析影视作品对观众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机制,教育工作者可以选择适合的影视作品,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影视治疗影视艺术心理学还可以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

观看影视作品可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情感宣泄,对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和治疗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心理治疗师更好地选择适合患者的影视作品,并设计相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传播对阅读心理与方式的影响
作者:石拓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08期
摘要:当今世界影视、网络传媒逐渐普及,已经成为人们接受传播的主要方式,重视直观表象的后阅读时代悄无声息地来临,原来的纸质阅读在急剧减少。

若这种看重简单阅读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将会使大学生不适应复杂的阅读,对其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正确引导大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准确理解复杂阅读和简单阅读的关系,提升阅读质量、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

关键词:影视传播阅读心理思维水平
当今社会以影视、电脑网络为代表的传播媒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迅速走进百姓家庭,以通俗易懂、时尚、娱乐与休闲为特点的普通大众文化、商业文化、快餐文化相应产生,主要以直观形象的传播紧紧地吸引了民众的眼球,侧重直观的简单阅读变成民众阅读的主要潮流。

当今信息传播的一个特色,就是信息编码技术的高附加值,而解码所需的技术难度要求较低。

影视、电脑与网络制作信息的技术早已比原来的信息制作技术要高很多,而人们在影视、电脑与网络中浏览接收信息也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快捷。

日常生活科技的趋势越发便捷化、简单化,这其中就有人们最基本的传播科技。

人类本身就有着避难趋易的特点,科学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避难趋易的推动。

接受传播技术的快捷化与简单化,肯定不需要很复杂的解读,所以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阅读就很快影响了普通民众,并迅速影响到各级学校,通俗文学书籍和流行影视片也随之热销于学校周围的书店与音像店。

那些善于理性思辨、教学内容较为专业、言语较为抽象的老师如今并不能被学生们喜爱,而知识面宽广、语言通俗易懂且幽默的老师深受学生的欢迎。

学者开讲座不敢涉及太专业、深奥难懂的专题,而是要挖空心思寻找人们的兴奋点,要不然讲座就不容易成功。

现在,若作家、学者不能和电子媒介结合,就很难有高知名度,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热播也许暗示了影视传媒的力量。

尽管电影和电视都是以传播视觉形象为主,不过电影作品中还有弱化情节、反叙事的先锋派电影(如《等待戈多》)、理性电影(如《十月》)和诗歌电影、散文电影等,而电视就几乎没有这样的作品了。

注重情节形成了电视不适合表现理性内容的特点,受众对电视栏目的接受实质上也是一种“简单阅读”。

简单阅读的特征是使受众在生动形象影响下轻松地接受传播,这本来就是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阅读形式,本身没有对与错。

文化层次不高的接受者就常常使用简单阅读。

问题是,现在注重简单阅读的人,大多数是文化层次不低的人(如大学生),也都在追随时尚的浅显读物。

当今大学生中的很多人少年儿童时期就和影视、游戏机做伴,上学后学习压力较大,课余只有把娱乐、轻松、休闲的阅读当做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升入大学后,他们自然而然就把这种阅读习惯带人了学校。

侧重简单阅读的后果使大学生深陷信息冗余与信息缺乏的矛盾之中。

很多学生依旧保持着原来的主要依靠课堂教学的信息接收方式,对学校课堂教学有很高的期望值,而不擅长主动学习。

在很多学校教学质量网络评估与抽样调查中,不管学校办学水平高低,学生对其所在学校教学效果的评价常常很低,甚至个别学生是完全否定,不上课现象较为严重。

学生有不重视教师教学水平、注重教师授课艺术的倾向,从而影响到单位对教师的评价,这十分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正常发展。

当今大学生有一种对阅读的厌恶心理。

其常见的消极干扰可叫做“阅读前疲劳”,就是人们在没有开始阅读时,就已经对阅读对象产生了厌恶、抵触情绪。

阅读前疲劳成为当前很多大学生阅读前存在的一种态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面对如此多的信息,当今学生面临着下面几种阅读选择:
第一,“精英式阅读”:走原来学人之路,全面系统地阅读古今中外文、史、哲等专著。

这乃是古今中外人文社科与自然学科大家所走过的成功之路,它尤其重视内功,重视在原有文化的传承基础上能做出创新性发现。

这种阅读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积累过程漫长,功效慢但效果长久。

目前这种阅读方式还没能成为大多数学生的首选。

第二,“实用主义阅读”:就是围绕其所学专业,较为牢固地掌握关联知识,能很轻易地解决其专业领域中的多数问题。

使自己结束学业后可以顺利地就业、胜任相应的技术工作。

由于这种方式实用性极强,见效快,因此是当前很多大学生的主要阅读方式。

第三,“无目的的简单阅读”:就是在没确立目标的非专业兴趣与当今时尚影响下进行的阅读。

这种阅读每个人都有,但把它掌控在何种程度,则由一个人的自控能力与追求目标所决定。

它能决定一名学生、一位技术人员能在其专业技术领域作出多大的贡献。

可是,很多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此认识不深刻。

很多大学生把繁杂阅读限制于课堂上与考试复习中,把很多课余时间留给简单阅读,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也经常阅读通俗时尚书籍。

当代是一个挑战阅读的年代,是一个在众多媒介(纸媒、网媒)中塑造人类精神的过程。

所有喧嚣的声音都能作为文化传播的方式和内容,遮挡着人们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

“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让人们原来的阅读行为产生了重大转变,而转变的时机就是那些阅读对象的文化艺术形态的可视性特点:遍地都是流光溢彩的图像,全都是形象生动直观的图画,光影交错涵盖了一切。

当人们收看影视等视觉媒体时,图像符号就成了正文,相反语言文字被忽略为可有可无的只言片语被压缩到屏幕的小角落,变成图像符号的附庸与注脚。

于是,语言文字在人们眼中逐渐消逝,人们的阅读行为从对语言文字的重视变为对图像符号的关注,古老的印刷文本渐渐被后来的视觉文本所替换。

”娱乐性的商业文化的过度发展,导致现今大学生慢慢丢弃了原来的复杂阅读方式,大部分都被简单阅读所俘获。

简单阅读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呢?如上文所述,“方便快捷”是人们天生的欲求,人类对方便快捷的追求可能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
力之一。

传播技术演进到现在,成果的繁杂性逐渐增加,可是人们运用科学成果的难度却在逐渐降低,其中影视传媒就是传播科技发明中
“方便快捷型”成果的代表。

由于直接可视的影像对人类的想象力空间有很大限制,不需要像阅读纸质文本那样启发思维的积极参与。

影视一直背负着“降低人类文化水平与评判意识”的骂名。

影视是一种直接可视的广义性阅读,多媒体教学就是影视阅读在教学方面的扩展。

可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影视化的传播在把众多内容转变为直接可视形象的同时,也导致信息内涵的丢失并且直观形象的方式对人们的注意力与理解力也产生了一些阻碍。

例如人们总是觉得影视中的林黛玉、杨贵妃没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以致连容貌也没有小说中描绘的漂亮。

这是由于直观可视的形象遏制了人们的想象。

因此,直观可视的教学方法和原来的教学方法应适当糅合,相互补充,才能相得益彰。

同样,直观可视的简单式阅读和复杂式阅读也应适当融合,才能激起人们的创新思维。

“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在改变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功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应全面对待它。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发挥重大作用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可能导致‘容器人’效应,色情与暴力网站以及过度和不健康的娱乐、玩游戏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能会降低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在当今这个现代化传媒变化迅速,直观可视的信息传播刺激着人们感官的年代,过分找寻轻松和快乐会导致人们陷入肤浅庸俗的深渊。

不管传播技术如何先进,人们把外界众多信息转变为直观可视形象的水平有多高,以复杂阅读为主的原来的阅读方式不能抛弃,就像网络和缩微技术不会导致传统的图书馆消逝一样。

况且,人们越是直面形象化的外部世界,就越要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与想象能力,使自己接受外部信息的种种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