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一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一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答案(第1---3章)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 加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

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就是什么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就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就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就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与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答:学习就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内涵:学习就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以就是有意的,也可以就是无意的;学习就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就是观察学习,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就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将其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7、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一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一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一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答案(第1---3章)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加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

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将其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7.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作业2

教育心理学作业2

教育心理学作业2(第4—6章)参考答案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答题要点: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来表征;程序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以产生式来表征,。

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

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简述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

答题要点:原理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例—规法和规—例法。

例—规法指在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

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

在实际教学中,例—规法和规—例法两种方式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何时使用何种方式,要根据原理的特点、原理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选择,但无论使用何种方式,都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原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理的理解与记忆。

还要鼓励学生把原理用于实践,检验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促进概念学习都有哪些条件?答题要点: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促进概念学习要充分考虑概念获得和运用两个环节,还要考虑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具体来说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提供概念范例(能够代表概念的典型事例,提供适当范例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主要特征)。

(2)利用概念间的联系构图。

0002020教育心理学作业1[1]

0002020教育心理学作业1[1]

《教育心理学》作业答案第1次以数学学科为例1.上位总括学习就是我们常见的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利用学习者所熟悉的比较特殊、比较具体的知识作为固定点,来固定比较普遍比较抽象的概括性知识。

例如,通过观察粉笔盒、文具盒、砖头、包装箱等物体,找出它们在几何形体上的共同点,从而抽象出“长方形”的概念,就属于上位总括学习。

又如: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也属于上位总括学习。

上位总括学习的思维基础是归纳推理,对上位总括学习的指导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或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对一系列个别的、特殊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2·启发学生注意不同的对象在数或形上是否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或性质,也就是所谓的“异中之同”;3·引导学生由特殊的具体的事例的共性中概括出一般的普遍性的规律,并在这一过程中教给学生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

2.派生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与上位总括学习相反,是以学习者原有的概括性较强、普遍性较广的知识作为固定点,来固定较为具体的特殊的新知识。

奥苏伯尔把这种“居高临下”的学习方式视为最佳学习方式,他所提出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就是事先给学生灌输相应的比所要学习的内容更带普遍性的原理或原则,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条件。

1·在进行派生类属学习时,一定要首先具有概括性普遍性更广泛的知识作为前提。

2·对于小学生而言,限于其抽象思维能力的水平,概括性普遍性更广的前提知识并不一定要求逻辑上更为严密。

例如,我们完全可以用天平作为等式性质的一个直观模型,而使学生获得有关等式性质方面的概括性普遍性更广的知识。

3·引导学生由一般性的普遍前提推出特殊的具体的结论,并在这一过程中教给学生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

当然,学生头脑中的演绎推理规则往往是隐含于范例中的、非明晰的。

学生只要能够仿照诸如“因为只有两个不同约数的自然数是质数,而97只有两个不同约数,所以97是质数”这样的范例,进行“因为凡是以0、2,4、6、8结尾的整数都能被2整除,314是以4结尾的整数,所以314能被2整除”这样的推理,就可以认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23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23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4

教育心理学23秋在线作业2-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个总观念。

[选项.A]类属学习
[选项.B]总括学习
[选项.C]并列结合学习
[选项.D]发现学习
[正确选择]:B
【题目】,()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方法。

[选项.A]观察法
[选项.B]实验法
[选项.C]调查法
[选项.D]个案研究法
[正确选择]:D
【题目】,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选项.A]正强化
[选项.B]负强化
[选项.C]惩罚
[选项.D]消退
[正确选择]:B
【题目】,()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选项.A]观察法
[选项.B]实验法
[选项.C]调查法
[选项.D]个案研究法
[正确选择]:A
【题目】,()主要是指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选项.A]发展性教育
[选项.B]补救性教育
[选项.C]思想品德教育
[选项.D]理想教育。

小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答案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个4分)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P72:指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P84: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9、原理学习P95: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境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10、迁移P100: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二、简答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P19行动研究的特点是:(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⑵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⑶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

(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篇一: 选择题1、以下哪个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教育机构的组织与管理B. 教师的职业发展C. 教育中的学习、教学与发展D. 教育政策与社会变革答案:C2、心理发展的特点是:A. 离散性B. 线性C. 连续性D. 随机性答案:C3、学习能力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A. 遗传因素B. 社会环境因素C. 营养因素D. 健康因素答案:B4、以下哪个属于感知类学习?A. 记忆B. 理解C. 运用D. 分析答案:A5、某中学决定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下哪种教学设计较为适宜?A. 教师讲解示范后,要求学生模仿解决问题B. 提供典型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记忆背诵C. 提供大量材料让学生广泛阅读,拓展思维D. 告诉学生所有问题的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套用答案:C篇二: 解答题1、请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围涉及到教师、学生、教育机构等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

它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教学与发展的心理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困难及其预防、教学评价与教育改革、教育心理学的方法、学习中的心理问题等。

2、简述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即儿童在心理发展中不断积累新的认知结构,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在教育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设计,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请说明学习能力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学习能力的形成受到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遗传因素通过基因的遗传传递给个体,影响个体的学习潜质和学习风格。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氛围等,这些环境对个体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家庭对学习非常重视,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氛围,这样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西南大学《教育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教育心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单选题]教学环境包括()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A:物质环境B:心理环境C:居住环境D:地理环境参考答案:A2:[单选题]()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理论。

A:奥尔波特B:斯金纳C:班杜拉D:奥苏贝尔参考答案:D3:[论述题]1.简述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2.简述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因素。

3.个体如何预防职业倦怠?参考答案:1.答:(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2.答:(1)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

(2)竞争与合作。

(3)成人支持。

3.答:(1)观念的改变。

要求个体更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机会,不会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产生职业倦怠。

(2)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

努力使自己成为内控型的人,把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

(3)合理的饮食和锻炼。

4:[单选题]()提出了联结主义学习理论.A:冯特B:桑代克C:费斯汀格D:斯金纳参考答案:B5:[单选题]评价和()过程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A:归因B:反思C:游戏D:学习参考答案:B=================================================================================================== 1:[单选题]社会认知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

A:替代性学习B:模仿性学习C:观察性学习D:交互性学习参考答案:A2:[论述题]1.罗杰斯认为经验学习应具备哪些基本的性质?2.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有哪些区别?3.观察者的模仿动机有哪些来源?参考答案:1.答:(1)学习是个人的全部投入,是情感和认知的完全投入。

19秋福师《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1]答案

19秋福师《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1]答案

19秋福师《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1]答案【XXX】19秋福师《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20分)1、学生、研究过程和研究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形势B课堂结构C课堂情境D课堂教学[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是:B2、谐音联想法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回忆策略[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是:B3、教师通过剖析特定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的差生教育措施是()。

A个案分析法B策略训练C挫折教育D合作研究[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是:A4、XXX将认知、审美的需求列入下面哪一种需求之中?()A生理的需求B安全的需求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完成的需求[细致阐发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是:D5、()指在研究心理现象时应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而加以综合考虑,这样才更有可能把握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本质及它们的必然联系。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是:B6、()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社会影响内驱力[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是:C7、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XXXXXXC高尔顿XXX[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是:C8、教室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绪的综合状态称为()。

A群体凝聚力B群体标准C人际关系D课堂气氛[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是:D9、把模仿阶段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得动作,称为()。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是:C10、()即一种要求了解和了解的需求,要求把握知识的需求,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求。

教育心理学作业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1(第1-3章)一、简答题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

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P58-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P65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二、案例分析题P74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连续获得3张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

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6.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7.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8.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9.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10.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11.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9031)《教育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31)《教育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31)《教育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1:[多选题]下面哪些属于发现学习的特点A:材料无定论B:有学习的心向C:以学生为主D:坚持人本思想参考答案:AC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2:[多选题]下面哪些属于解释学习迁移的理论A:相同要素论B:强化论C:顿悟论D:共同原理论E:关系转换论参考答案:ADE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3:[多选题]归因理论认为人们一般将成败归因为A:能力B:运气C:努力D:环境E:老师参考答案:ABCD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4:[多选题]属于人本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有A:桑代克B:华生C:马斯洛D:布鲁纳E:罗杰斯参考答案:CE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5:[多选题]科尔别格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有A:前习俗阶段B:习俗阶段C:中习俗阶段D:后习俗阶段参考答案:ABD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6:[多选题]华来士问题解决的过程有A:准备期B:酝酿期C:豁然期D:验证期E:实践期参考答案:ABCD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7:[多选题]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A:学习材料本身的逻辑意义B:学习者有学习的心向C: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D:心向经验与思维风格E:学习材料有潜在意义参考答案:ABCE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8:[多选题]联结派心理学家有A:桑代克B:布鲁纳C:斯金纳D:巴甫洛夫E:华生参考答案:ACDE①对于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应以分散练习为主;②对于不连贯的动作技能,应以集中练习为主。

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_在线作业一总共30题共100分一. 单选题(共10题,共40分)1. 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4分)2.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3. 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 (4分)4. 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 (4分)5. 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

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

(4分)6.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4分)7.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4分)8. 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9.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分)2. 教育心理学家古柏史密斯在其所著《自尊心的养成》一书中,提出培养学生自尊3. 奈欣斯把学习风格描述为()这三者的结合。

(4分)5. 青少年个体面临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之间的冲突和选择时,会产生()几种可能的情况。

(4分)6. 远程学习或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态,()已成为远程学习的主要特色。

(4分)7. 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下面哪些属于加涅的学习?()。

(4分)8. 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呈现9. 在当代,改变教师传统的单一角色,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扮演()角色。

(4分)三. 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2.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马勒诗于1974年首次提出,也有人译为“职业枯3. 多元文化教育并非是尊重差异并经常从各种文化群体的视角进行考虑的教育形式。

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卡尔·罗杰斯C. 让·皮亚杰D. 亚伯拉罕·马斯洛答案:A2. 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以下哪个概念描述了个体通过社会互动实现认知发展的过程?A. 内在动机B. 外在动机C. 近侧发展区D. 远侧发展区答案:C3. 在教育心理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霍华德·加德纳B. 本杰明·布鲁姆C. 约翰·杜威D. 爱德华·桑代克答案:A4.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个体在哪个阶段开始具备逻辑思考能力?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二、填空题1. 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负荷”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处理信息的________能力。

答案:有限2.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学前儿童主要面临的心理社会危机是________与自主性之间的冲突。

答案:信任3. 在教育环境中,________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答案:探究式三、简答题1. 请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

学生应通过探索、实验和问题解决来获得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信息。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描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后习俗水平”。

答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后习俗水平”是指个体的道德判断不再依赖于外在的规则和权威,而是根据内在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进行判断。

在这个水平上,个体开始考虑普遍的道德原则,如公正、尊重和平等,并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评价道德问题。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四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四答案

1、什么是品德?品德形成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P279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

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 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 体。

虽然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比较复杂,不同理论学派所强调的侧面也不一样,但从 一般看法是把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看成是道德品质的两大构成部分,因而道 德品质的形成也就是这两大部分相互联系的过程。

2. 皮亚杰和科(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 P286 答:认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

这一学派强调道德动机在道德 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其基本观点为:第一、道德品质的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 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第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道德动机,道德判断和道德知 识;第三、要根据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去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3.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规律。

P289答:通过大量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的总规律:儿童道德 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

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 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自律指儿童根据 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认为年幼儿童的 道德判断是由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 道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认识也不断发展,道德判断标准开始逐 步摆脱承认惩罚的影响,去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时,能依据自己甞握的道德标准 对行为做出判断,这种道德判断一、简答题4答案 (每题5分,共35分)具有主观性质,是一种自律水平的道德。

4、教学设计由哪些基本问题组成P309第三段答: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等;再次是“我怎么判断我已达到了那里?”即教学评价与监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作业1(第1-3章)一、简答题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

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P58-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P65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二、案例分析题P74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连续获得3张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答: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

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

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

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

李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连续 3 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 2 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这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

李老师的这种连续的强化刺激,矫正原有的作业潦草的习惯,不断地向好的上方向发展。

三、论述题1 、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朱智贤是我国最系统研究儿童心理学的专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儿童心理学之父”。

他强调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整体发展。

这个整体包括两个部分和四个方面:两个部分是指儿童发展的认知过程和个性品质;四个方面是指心理发展和社会和教育条件、生物性成熟、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语言的发展。

他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是遗传素质还是生理成熟,他们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为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但环境和教育的关系决不像行为主义所说的那样机械的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的。

所谓内部矛盾是指,在儿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才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关于教育和发展的问题,朱智贤认为,心理发展并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他们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来决定的。

他强调,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又依赖于教育要求的标准。

即只有那种高于原有水平,经过他们主体努力后又能达到的,才是最适合的要求。

2 .联系教学实际,试论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学 P60答: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行为常以社会标准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会活动,适合于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如善于听老师讲解,喜欢与别人讨论。

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影响和干扰,倾向独立判断。

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喜欢独处,不适合“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不习惯进行全面思考,认知问题速度快,错误率高。

这类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

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检查各种假设,确认无问题后给出问题的答案。

认知问题速度慢,错误率低。

这类学生在解决高层次性问题中占优势。

具体型儿童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否则容易造成对问题的偏见。

这类儿童在结构化教学方法(演绎法,讲解法)之下,成绩会更好。

抽象型儿童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问题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能够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

这类儿童在非结构化教学方法(归纳法,发现法)之下表现会更好。

《教育心理学》作业 2 (第 4 ― 6 章)一、简答题1 .简述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二者有哪些区别? P99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二者的区别是: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是“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 .什么是原理?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P119答:例一规法与规一例法是原理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例——规法,指再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

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

3 .促进概念学习有哪些条件 P115答:(1) 提供概念范例;(2) 、利用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图;(3) 、消除错误概念; (4) 、在实践中运用概念4 .简述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程序的学习过程 P127-130答:模式识别学习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别和判断。

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这一任务一般通过概括化和分化来完成。

动作步骤的学习是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动作步骤首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转变成程序性知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程序化和程序合成。

5 、什么是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哪些? P157 P158-159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自我评价与监控、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策略执行与监控(意志控制)及策略结果的监控。

二、案例分析幼儿园规定,午饭后,小朋友都要午休,当小二班别的小朋友都准备睡觉时,有一位叫亮亮的小朋友怎么也不去睡,非要去玩玩具。

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

王老师看到这一情况后,就对所有小朋友说:“谁能先躺到床上睡10分钏,谁就可以先玩玩具,谁今天中午不睡觉,下午谁就不能玩玩具。

”这时,小朋友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床上安静地躺下了。

这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经常遇见的问题。

试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位幼儿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答:王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

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

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

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

王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爱玩而不睡午觉是儿童的不良行为,王老师以“玩”来奖励自觉午睡的孩子,这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

后来,孩子们为了能够玩都乐意睡午觉。

三、论述题P1081 .如何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要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一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速度。

教学速度与学习内容的分量是密切相关的,首先要减轻学习内容的分量,其次要组织好教学内容,达到“精讲”;第二要使用表象,具体的容易形成表象的材料记忆效果更好,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表象的材料记忆效果更好,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想象;第三,使用类比,对不熟悉的材料可采取用熟悉材料去类比的方式来促进精加工,使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类推,这样的效果更好一些。

第四,使用典型例题。

教学应该促进的是从例子中抽取一般性的原理,所以选择具有关键特征的典型例题非常重要,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例题中所包含的原理。

第五组成知识系统。

知识系统也被称为图式,通常指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

2 、论述言语指导在指导学生掌握原理的过程中的作用。

P121言语指导能有效地进行原理教学:( 1 )使学生知道通过学习能懂得可以应用该原理来做什么。

如在学习了“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后,能说明雨的成因,能说明冰箱的安装原理。

( 2 )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重新陈述或回忆已经学会的组成该原理的那些概念,从而为引出新原理做好准备。

( 3 )用言语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组成原理的那些概念以适当的次序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原理。

( 4 )以提问的方式来要求学生说明这个原理的具体实例,并对其回答给预反馈。

( 5 )通过合适的问题,要求学生做言语的陈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