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 1《沁园春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解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解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图文解读知识点归纳《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一)、赏析上阕,感受诗歌的图画美,语言美1、概括词上阕的主要内容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北国雪景图2、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分写的内容有一个什么字总领?它领起的内容有哪些?总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分写: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3、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4、以上的景物全是作者看到的吗? (不全是)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联想、想象)5、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二)、赏析下阕,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江山如此多娇,过渡到下阕2、概括词下阕的主要内容评价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3、评哪些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有何共性?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他们都是功业显赫的封建帝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但是他们短于“文治”3、词中的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4、小结下阕5、上下阕之间有什么关系?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 雪》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 雪》

作者简介
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 治家。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 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 (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抗战胜利后公开发表。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爱 国民主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即赠此词。柳读 后,评价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 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公开发表后,在中国革命 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给人民以鼓舞。
学习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能明白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 手法及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
—— 毛泽东
毛 泽 东 亲 笔 手 书 的 《 沁 园 春 雪》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 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 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 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 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 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 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 1、赏析上阕:请同学们用这样的赏析一词或一句: 我最喜欢“ ”一词/句,因为它 例:我最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因为它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化静为动的手法,表现一种奋发的 态势和竞争的活力,有着大气磅礴的气势和灵动的活力。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重点课文《沁园春雪》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重点课文《沁园春雪》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重点课文《沁园春·雪》知识点【作家作品】《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1945年公开发表,写作时间是1936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

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抗日前线,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时,眺望北方茫茫的大雪,一口气写成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课文简析】“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设中国而奋斗。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词语积累】沁(qìn)园春数(shǔ)风流人物妖娆(ráo)素裹(guǒ)惟(wéi)余成吉思汗(hán)分(fèn)外还看今朝(zhāo)【作者思路】第一部分:词的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景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第二部分:词的下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此句承上启下。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亦是全词的主旨句。

【词里的古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抗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开创了大唐盛世。

成吉思汗: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尊其为元太祖。

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也是初三上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

以下是《沁园春·雪》的课文原文及教案。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毛泽东和他的乡愁情感;2.理解诗人表达“古人风采”和“自豪情感”的方法;3.通过诗词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作品的情感表达;2.理解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态度。

三、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们是否有过乡愁情感?你们理解什么是乡愁情感?有什么方法可以表达乡愁情感?2.阅读课文:师生共同阅读《沁园春·雪》课文,教师可以讲解以下生词:莽莽:茫茫无边;滔滔:水势汹涌;娇:美丽动人;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3.理解诗歌情感表达: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诗歌中乡愁情感的理解。

师生共同分析诗歌中如何通过北国风光、长城、大河等象征来表达乡愁情感。

4.理解作者态度: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诗歌中对于中国历史和英雄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出现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样的表述?5.拓展延伸: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诗词内容进行讨论和写作,可选择以下话题:1)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乡愁感触;2)以乡愁为题,写一首自己的乡愁诗。

6.总结反思:通过学习,让学生总结诗歌表达乡愁情感的方法和作者对于中国历史的态度。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拓展延伸部分的写作作业,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学习目标: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重点)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入。

(由回顾旧日积累导入到对新诗文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二、课文探究:(一)一读课文,感受气势1.指名朗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

(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黑板上)2.强调以下字音沁qìn 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 今朝zhāo3.注意节奏和重音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生共议停顿和重音,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集体朗读全词。

(二)二读课文,理解词意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⑴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讨论并归纳:“望”字。

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

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讨论并归纳: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诗人采用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绘的雪景形象地呈现出来?(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讲解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讲解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讲解1.沁园春▪雪毛泽东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他是谁?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雪》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

二、学习目标:1.把握这首词的意象,学习通过解读意象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

(重难点)2.了解这首词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学习通过理解议论抒情句,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方法。

(重难点)3.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重点)三.预习检查:1.作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作者介绍。

(出示幻灯片)毛泽东(1893 — 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毛泽东也是杰出的诗人,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军事文选》《毛泽东诗词集》等。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2.解题: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课题。

沁园春▪雪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写的是哪个地方的雪呢?北国的雪。

3.背景介绍:想知道具体的情况,还请同学们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幻灯片)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四. 诵读训练1.朗读初悟,既然这是一首词,那么有感情地朗诵必然少不了。

在朗诵的过程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准确、流畅、有感情。

2.检查字词:正音正字你们说朗诵时一定要读准字音,谁能来读一读这些字词。

分fèn 外妖娆 ráo 稍逊 xùn成吉思汗hán 数 shǔ风流人物今朝zhāo3.同学们,除了要读准字音以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这些朗读细节,请听配乐朗诵,同学们可以在下面小声地跟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必背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毛泽东 (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二、作品背景1936年2月,毛泽东在陕北清涧县,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茫茫雪野、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三、词牌与题目词牌:“沁园春”题目:“雪”四、重点字词解释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 须:等到。

3. 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 妖娆:娇艳美好。

5. 折腰:鞠躬,倾倒。

6. 文采:本指辞藻。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7. 风骚:原指 《诗经》里的 《国风》和 《楚辞》里的 《离骚》。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8.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9. 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五、结构分析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借景抒情,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词人的凌云壮志及豪迈情怀。

六、关键句解析1. 上阕总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分写:“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

”“望”字统领:从 “望长城内外”到 “欲与天公试比高”,展现了雄伟的北国景观。

比喻、拟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静态的山川写活,赋予其动态美。

2. 下阕“惜”字统领:评价历史人物的七个句子,定下了词人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惋惜,其中又有批判之意。

“略”“稍”的作用:使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的课文。

该课文的主题是描写雪景,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该课文主要以描写沁园春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雪景的美丽和神秘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全文翻译如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背景:《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诗。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中国正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而这首诗的背景,正是在这个动荡的时期。

这时的沁园春已经成为毛泽东的隐居之所,他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文翻译:北国的景色如画卷一般展开,冰封着千里的大地,雪花飘扬在万里的天空。

望着长城的内外,只见一片苍茫;大河的上下,滔滔水流消失不见。

山峦犹如跳动的银蛇,原野上的骏马奔驰,宛如在与上天的神力竞争。

只需有晴朗的阳光,看那鲜艳的衣装以及洁白的覆盖,显得格外妖娆。

江山如此美丽妩媚,吸引着无数英雄竞相臣服。

虽然秦皇汉武等历史名望,在文采方面稍逊一筹;唐宗宋祖等历史人物,在风采和才华上有些逊色。

成吉思汗这位前任天骄,只懂得拉弓射大雕这等功夫。

这些伟人功绩已随风而去,而如今则是新一代的风流人物,他们引领潮流,打造时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文学常识《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四、整体把握《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五、课后练习答案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沁园春·雪》是一篇毛主席的词,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壮美的祖国雪景图,饱含着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畅想。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沁园春雪》描绘了一幅雄伟壮阔、妖娆美好的北国画面,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诗人感情奔放,胸怀豪迈。

无忧考网小编整理了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沁园春雪教案1 教学目标1.理解、背诵、默写这首词。

2.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如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角度)来品味诗人的情怀。

主问题:诗人是怎样通过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角度来展现自己的情怀?教具学具:课本学案教学过程:出示学习目标1.能理解、背诵、默写这首词。

2.通过分析文本(如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角度)来品味诗人的情怀。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导入新课2、检查订正预习准备:惟余莽莽mǎng 成吉思汗hán 分fèn外妖娆原驰蜡象红装素裹妖娆竞折腰风骚大雕沁园春惟余莽莽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生活动)提前预习课文,完成学案上的【课前导学】课上交流、发言。

学生提前自学课文,了解作者基本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课堂探索(一)整体感知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顺,读出气势。

2.再读诗歌,疏通诗意。

(自己完成,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3、上下阕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准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无产阶级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二)研读赏析1、诗人的上述情怀是如何展现的?请分析文本,从上、下两阕中分别找出依据(可以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任意角度去分析)。

准备:⑴修辞:夸张(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⑵写作手法:动静结合(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详细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详细解析

《沁园春·雪》课文详细解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段析】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伞,世界。

【语言品味】“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

一静一动,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段析】具体写冰封雪飘。

【语言品味】“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由“望”字统摄。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①“望长城内外”中的“望”字与“看红装素裹”中的“看”字互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但所见内容却远远超过目光所及,这是为什么?)【语言品味】在雪中想像到雪后,更见作者内心的兴奋。

分外妖娆。

【段析】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前十句写了眼前实景,这里又用三个虚写句子,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词的上片,具体描绘北国风光,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语言品味】“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段析】这两句在上文的写景与下文的议论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以承上为主,总括了上片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以启下为主,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语言品味】“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折腰”又与“娇”相呼应。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段析】对历代英雄进行评论。

【语言品味】“惜”字领起以下七个句子,句句都饱含惋惜之情。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并不是“全无文采…‘全无风骚”,批评的措辞很有分寸。

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不但有惋惜至极的意味,而且近于嘲讽了。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 雪》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 雪》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译文及赏析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1课是《沁园春·雪》,是毛主席1936年2月创作于长征路上的一首词。

作品以宏伟的气魄、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北国壮丽的雪景,并通过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下边整理分享该词的原文、译文、赏析和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沁园春·雪》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豪情的诗歌,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评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

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

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舞”指飞舞,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蜿蜒曲折。

“驰”指奔驰,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飞象奔驰。

九年级语文第1课沁园春

九年级语文第1课沁园春

九年级语文第1课沁园春沁园春,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登高》。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天,以及诗人对沁园春的赞美之情。

沁园春,是一个景点名字,位于河南省开封市。

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沁园春的春天,是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美好和希望。

来到沁园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色。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片的青翠植被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如杏花、樱花、桃花等等,它们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为沁园春增添了无限的美丽。

沁园春的春天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空气清新。

这里没有工业污染,没有车辆喧嚣,只有清晨的鸟鸣和微风拂面的感觉。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除了自然景色,沁园春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里有着许多古建筑和文物,如沁园春清明上河园、沁园春南京大牌楼等等。

这些建筑物融合了汉族、回族、满族等多种建筑风格,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了解到沁园春的历史与文化。

沁园春的春天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们的热情和友好。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都能感受到这里的人文关怀和温暖。

在这里,可以结交到各种各样的朋友,交流彼此的心得和感受,共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沁园春,这个名字意味着春天的美好和希望。

沁园春的春天,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快乐。

在这里,可以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春天的魅力。

无论是走进沁园春的青山绿水,还是欣赏沁园春的古建筑和文物,都能让人心旷神怡,留下美好的回忆。

沁园春,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我相信,只要来到沁园春,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美好,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让我们一起来到沁园春,感受春天的美妙吧!。

第1课《沁园春 雪》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课《沁园春 雪》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莽莽( mǎn)ɡ 妖娆( ráo ) 风骚( sāo) 滔滔( tāo )
字 折腰( zhé)
今朝( zhāo) 分外( fèn )
形 俱往矣( yǐ )
一代天骄( jiāo)
成吉思汗( hán)
红装素裹( ɡuǒ)
还 俱 只 一 唐 惜 英 江 分 须 欲山大望万北
看 往 识 代 宗 秦 雄 山 外 晴 与舞河长里国
押“ao”韵
补全空格,注意易错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___余
自 主 预 习
_莽__ _莽__;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_驰__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__须__晴日,看红_装__素裹,分外妖_娆__。
江山如此多_娇__,引无数英雄_竞__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_逊__风_骚__。一代
气势磅礴,胸怀豪迈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 当年万户侯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上阕:江山多娇 沁 园 春
总写雪景 描写实景 想象虚景
板书设计
热爱祖国山河 充满自信情怀
·

评古代帝王
下阕:评古论今
抒作者抱负
课文小结
这首词上片写景,大气磅礴,寓情于景,洋溢 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对历代英 雄加以评论,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 自信的情怀。
总写北国雪景: 冰天雪地,广 袤无垠。
动静结合 互文
望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所见有很 大的想象 成分,显 示了诗人 豪迈的意
欲与天公试比高。 比喻 拟人 化静为动
兴。
冰封雪飘,奇伟雄浑
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 陵的绵延起伏,显得生气 勃勃,活泼奔放。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说课稿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说课稿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沁园春》是九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诗歌。

本诗以景物描绘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材选择这首诗作为起始篇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宏大,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许多古典诗词,对诗歌的形式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沁园春》这首诗,他们可能难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深厚爱国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景物描绘,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形式和特点,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作者的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诗中所表达的深厚爱国情感,学生对这种情感的共鸣和体会。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的景物描绘,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秋天的画面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景物描绘,归纳出秋天的特点。

4.教师讲解: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诗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022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文及教案

2022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文及教案

2022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文及教案所谓教案,简单地说,就是老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课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教学步骤】一、引入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1、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

)(展示其书法作品。

)2、本词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12教育教学文件+试卷+教案
K12教育教学文件+试卷+教案作者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