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古近系深层次生孔隙垂向分布特征及成因

合集下载

东濮凹陷古近系凝析气藏成因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东濮凹陷古近系凝析气藏成因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3 Rsac ntu e o u po t n& D e p et Pt C i , ei 00 3 C i ) . e r I i to P t l m e lai e h s te f re x r o v o e l m n , e o h a B in 10 8 , n r n jg h a
Ge tc t pe n it i u i n o lo e e c n n a e g spo l nei y sa d d srb to fpae g n o de s t a o s
i n p d pr s i n n Do g u e e so
JANG Yo . I u 1 ,C u HANG Z e .e g ,L es n ,W U X a .ig h nh n U Xu .o g io 1 n
20 0 8年 第 3 2卷 第5 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J u n lo h n ie st fP t lu o r a fC i a Un v r i o er e m y o
Vo . No 5 132 . பைடு நூலகம்
0c . 0 t 2 08
文 章 编 号 :6 350 ( 0 8 0 -0 80 17 —0 5 2 0 ) 502 - 7
rgn o e ae g sp o sa h o de ae g sp osf m e r eo lca kig o e C UT i hede p ly r fr mp ii a c nd nst a o l nd te c n ns t a o l or dbyc ud i r c n f n O C L n t e a e so a l t
Ab ta t h r r o fc n e s t a e o r e e p ly r fp lo e e i o g u d p e s n, h c a e c mp i s r c :T e e a e a lt o d n ae g s r s u c si d e a e so ae g n n D n p e r s i w ih h v o l o n o — c td g n t y e .T e g n t y e fc n e s t a o l n Do g u d p e so e e ca s id,a d t e p o—omig ae e ei t p s h e ei tp s o o d n ae g sp o s i n p e r si n w r ls i e c c f n h o l r n f me h ns a dd sr ui no a iu e ei p so o d n a eg sp o s r los mma z d t sc n i ee h t h — c a im n it b t fv ro sg n t t e f n e s t a o l wee as u i o cy c i r e .I i o s rd t a eO d t

东濮凹陷多断多凸多洼构造特征及成因

东濮凹陷多断多凸多洼构造特征及成因

东濮凹陷多断多凸多洼构造特征及成因余海波【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24(38)3【摘要】从渤海湾盆地入手研究东濮凹陷的构造特征,利用地震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对东濮凹陷进行分区、分带、全层系构造解析。

研究表明:1)东濮凹陷印支期挤压南北分区,燕山期弱挤压、古近纪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期强烈拉张东西分带,古近纪晚期开始强走滑-弱拉张错断成块,具有多应力叠合时空演化的构造特征,呈现平面上隆洼相间、垂向上洼中有隆、断裂棋盘式交错的构造格局。

2)东濮凹陷宏观上经历了四期构造演化,发育逆冲-拉张-走滑断裂系统,根据构造变形应力期次叠合特征,将中-古生界构造样式分为两类九种,古近系构造样式主要分为背斜、断阶和背形三大类共十四种。

3)板块构造活动引起的地幔上拱和深断裂右旋走滑位移是东濮凹陷新生代形成的根本动力学原因;古近系基底横向构造的存在、兰聊断层活动分期分段性差异及控洼断层大量发育,单断大洼向多断多凸多洼转变;古近纪晚期浅层发育大量的四五级断层对洼陷和凸起进行调节改造,走滑构造应力逐步加强,断层在平面上分布形态从侧列变为羽列,导致多断多凸多洼格局发生扭动构造变形,复杂的断块群构造定型,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被调整改造,为东濮凹陷精细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支撑。

【总页数】8页(P1-8)【作者】余海波【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8【相关文献】1.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地质构造特征2.东濮凹陷复杂断块油藏高精度构造建模研究3.东濮凹陷胡-庆断阶带断裂构造与油气分布4.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实践——东濮环洼5.东濮凹陷文留构造CO2气藏地化特征及成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濮凹陷断块群类型及分布

东濮凹陷断块群类型及分布

地 、鲁西隆起和南华北盆地的交界处 。由于东濮凹陷凹陷 处于特殊 的构造位置,使其处于复杂的压力场 ,导致东濮 凹陷地质结构和构造特 征及 其复杂。构造 复杂的最突出的 表现是复杂断块群发育 。复杂断块群 油气 藏是东濮 凹陷最 主要的油气藏Ⅲ ¨ ,其类型多、分布广 、勘探潜力大 。 断块是指至少有一条断层 为边界或 由几条 断层 围限的 块 体 。 多 条 断层 在 空 间上 相 互 交 切 构 成 了 复杂 断层 系 ,这
复式地 垒型、复 式地堑型 、垒堑叠 置型 、断阶型 、叠合 断阶型 、迁移 断阶型 。每种 类型 的断块群 成 因不 同,发育规律 也
不 同 。 断 块群 近 油 源 、 形 成 圈 闭 、 有 储 盖 组 合 才 能成 藏 。
关键词 :东濮凹陷;断块群 ;成 藏
D : 1 .9 9 Ji n1 7 —6 9 .0 .2 0 6 O] 5 6 / .s.6 1 3 62 1 1 .0 O s 0
复 杂断 层 系 中的 多 个 断 块 组 合 在 一 起 即 构 成 了一定构造背景控制下 , 具有相似成藏条件 的一系列断块油气藏 的集合 。 东濮 凹陷复杂断块群成藏特征的研究成果对在东濮凹 陷进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l 断块群类型划分 断块群的分类方法有 很多,但 最主要的有三种 :根据 断层性质 的分类 、根据 断层 组合 关系分 类 、根 据成 因分
断块群类型可 以是复式地堑 、复式地垒 、上堑 F垒 ,或其 它复杂 的断层组合 。简单剪形成断阶断块群类似于书斜式
根据断块 群成 因一 综合分类 ,东濮 凹陷的断块群划分 为
( )叠 合 断阶 型 、迁 移 断阶 型 断块 群是 平面 简 单剪 5
切 、剖 面 简 单 剪 切 、混 合 剪 切 综 合 作 用 形 成 的 。叠 合 断 阶 型

浅析东濮凹陷构造样式

浅析东濮凹陷构造样式

浅析东濮凹陷构造样式摘要: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东南部的一个含油凹陷,本文以构造样式理论为指导,以综合地质研究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构造样式的研究,掌握了凹陷构造样式类型及演化特征,对凹陷综合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关键词:东濮凹陷构造样式调节带1.研究区概况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裂谷盆地的西南缘,属于临清坳陷,是一北北东向展布、南宽北窄、多沉积韵律的新生代含盐断陷湖盆。

2.构造样式解析东濮凹陷的发育是对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变化的响应。

板块构造活动引起软流圈地幔热隆起,诱发地壳发生裂陷伸展作用,是东濮凹陷形成的根本动力。

东濮凹陷古近纪不同裂陷期的应力场是由两种动力学机制控制的。

同时由于由于这两种动力学机制对东濮盆地区域地壳应力场的贡献程度不同,故产生不同方式的断层活动和不同的构造变形,并形成多种构造样式。

伸展盆地在断裂活动的控制下,发育一系列的地堑和半地堑构造,通常有五种基本类型:(1)非旋转地堑的两侧受板式正断层的控制,内部岩层呈水平状;(2)旋转半地堑受板式正断层控制,内部沉积体成楔形,沿断层倾向尖灭,多个旋转半地堑可组合成多米诺式半地堑系;(3)滚动半地堑受铲式正断层控制,地堑基底成弧形弯曲;(4)复式半地堑受坡坪式正断层控制,主要洼陷靠近主控断层,次要洼陷远离主控断层,其间常隔以断坪隆起或中央构造带;(5)走滑地堑受走滑断层控制或被走滑断层强烈改造,常发育负花状构造。

上述地堑和半地堑常被次级断层改造而复杂化。

2.1伸展构造样式东濮凹陷的伸展构造主要为半地堑型构造,即以北北东向为主的生长断层构成了诸多箕状断陷洼陷。

在剖面上这些半地堑可以形成多种复杂的组合,包括同向、反向以及不同期次的半地堑组成的“Y”字型、断阶状、地堑型、地垒型等。

凹陷的构造样式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模式。

北部(卫城、濮城及其以北地区)以西倾的生长断层为主导控制,形成了一系列同向箕状断陷,东倾断层略降构造复杂化。

古近系地层总体东倾,东厚西薄。

东濮凹陷基本地质特征

东濮凹陷基本地质特征

东濮凹陷基本地质特征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南缘临清坳陷的南部,东侧以兰聊断裂与鲁西隆起为界,西侧超覆于内黄隆起上,南隔兰考凸起与开封坳陷相望,北以马陵断层与莘县凹陷相连。

凹陷呈NNE 走向,北窄南宽,面积约5300km 2,是以古-中生界为基底,以新生界为盖层的断陷沉积盆地(图1-1)。

图1-1 东濮凹陷大地构造位置图地层岩性特征一、古-中生界古-中生界包括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的含煤碎屑岩和中生界红色砂泥岩地层,总厚度约3000m 。

各地层单元之间以不整合相接触,高平集-东明集一线以北地区基底地层较全,而以南则缺失中生界地层,二叠系地层也受剥蚀。

二、新生界新生界包括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第四系平原组,总厚度可达8000m 以上(表1-1)。

(一)沙河街组:是本区主要生储油层系,厚度5000m 左右,自下而上可分为四段:北京天津任丘保定黄骅黄骅坳陷坳陷冀中太行山隆起区坳陷邢台石家庄临清陷坳济阳济阳东营坳陷渤中陷凹东濮济南隆起区西鲁1.沙四段(ES4):与下伏中、古生界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为棕红、紫红色粉砂岩、灰质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常含有石膏团块,局部地区有盐岩分布,最大厚度在文留-胡状集地区,向北逐渐变薄或缺失。

2.沙三段(ES3):该段是东濮凹陷主要生油层系,也是主要储集层系之一,除在凹陷边缘地区如文明寨、范县、高平集部分地区、东明集二台阶等地区超覆不整合在沙四段之上外,大部分地区与沙四段为连续沉积,表现为一套下细上粗的暗色反旋回沉积特征。

该段自下而上划分为沙三4、沙三3、沙三2、沙三1四个亚段:(1)沙三4亚段(ES34):厚500-2000m,中下部在文留南部和胡状集地区为大套盐岩、石膏段夹薄层灰质页岩、灰黄色薄层泥灰岩、深灰色泥岩,文留中部以北地区下部出现一些由盐岩相变的石膏质粉砂岩、灰质粉砂岩。

上部主要为深灰色泥岩夹薄层粉砂层、油页岩、灰质页岩,文留中部以北地区相变为盐膏层段。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横向调节带特征、成因及其区域分段作用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横向调节带特征、成因及其区域分段作用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横向调节带特征、成因及其区域分段作用孙思敏;彭仕宓;黄述旺【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06(12)1【摘要】通过对东濮凹陷边界断层垂直位移的分期分析,反演了其生长过程,认为现今复杂的断层系是通过断层分段生长连接形成的,每个断层段控制一个半地堑单元.在此基础上识别并划分了调节构造和调节带,调节带是若干个调节构造的有规律的组合,而调节构造是由两条断层叠覆或大断层分段生长作用形成的.东濮凹陷发育两条横向调节带,它们由多个不同类型的调节构造组成,与东濮凹陷走向近于垂直,表现为不连续的横向凸起,控制了凹陷的分段作用,导致凹陷"南北分区",并将凹陷分为北、中、南3个区,各区构造、沉积及石油地质特征各不相同.沿凹陷走向的不均匀伸展作用是产生横向调节带的主导因素,断层分段作用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横向调节带对凹陷构造、沉积作用及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总页数】9页(P55-63)【作者】孙思敏;彭仕宓;黄述旺【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昌平,102249;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昌平,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昌平,102249;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昌平,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昌平,102249;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昌平,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8【相关文献】1.构造应力-流体压力耦合作用下的裂缝发育特征——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柳屯洼陷裂缝性泥页岩“油藏”为例 [J], 骆杨;赵彦超;陈红汉;苏惠2.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胡古2井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J], 倪春华;包建平;周小进;许书堂;徐良发;徐田武;苏颂臣3.渤海湾盆地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作用 [J], 董足华;张兵;郭涛;刘彬彬;何雁兵4.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发育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J], 周心怀;张新涛;牛成民;刘豪;黄江波5.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典型斜坡带成因机制及油气成藏特征 [J], 董大伟; 赵利; 李婷婷; 施瑞; 李彤; 孙艺飞; 孙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濮凹陷深层天然气地质条件研究

东濮凹陷深层天然气地质条件研究

东 濮 凹 陷 深 层 气 主 要 有 下 第 三 系 暗 色 泥 岩 及 下 伏 石 炭 ~ 二 迭 系 煤 系 地 层 两 大 类 气 源 岩 。 下 第 三 系
烃 源岩 主 要 分 布 在濮 城 ~前 梨 园洼 陷 、 屯 ~海 通 柳
集 洼 陷 、 岗集 等 洼 陷 , 热 演 化 Ro 1 3 的 泥 岩 葛 其 > . 区域 为 第 三 系 主 要 供 气 区 。东 濮 凹 陷 北 部 有 机 质 类
2 1 年第 1 期 00 3
内 蒙古 石 油化 工
17 4
东 濮 凹陷 深 层 天 然 气 地 质 条 件 研 究
蒋 云 静
( 石 化 中原 油 田 勘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南 濮 阳 中 河 470 ) 5 0 1
摘 要 : 文 研 究 表 明 , 濮 凹 陷 具 有 形 成 深 层 气 的 优 越 基 础 地 质 条 件 : 套 优 质 烃 源 岩 、 种 类 型 本 东 两 多 的 储 集 砂 体 、 的 盐 岩 和 泥 岩 作 为 良 好 盖 层 。 不 同 类 型 的 深 层 气 具 有 不 同 的 空 间 分 布 规 律 , 出 东 濮 凹 厚 指 陷深 层 气藏 勘探 方 向 。
1 东 濮 深 层 天 然 气 成 藏 地 质 条 件
1 1 丰 富 的 油 气 资 源 背 景 .
② 岩 盐 的 封 盖 能力 无 庸 质 疑 , 过 对 泥岩 盖 层 通 封 闭 性 评 价 和 突 破 压 力 预 测 反 映 本 区 深 层 泥 岩 盖 层
以 l类 盖 层 为 主 ; 破 压 力 反 映 出 本 区 泥 岩 封 闭 能 突 力 以好 为 主 。实 钻揭 示 3 的 单 层泥 岩 即 可 封 盖天 m

东濮凹陷地层沉积特征

东濮凹陷地层沉积特征

地层发育特征研究区地层发育特征和东濮凹陷其它地区基本一致,钻井揭示表明,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依次是新生界第四系平原组、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古近系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中生界、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地层及下古生界奥陶系地层(图1-2)。

其中古-中生界是基底地层,总厚度近3000m,盖层地层包括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地层,累计总厚度可达8000m。

新生界主要沉积地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累计沉积厚度可达5000m。

古近系与下伏中生界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古近系沉积之后经整体抬升剥蚀然后再坳陷下沉,接受了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显然,古近系与新近系也应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新近系沉积后,第四系平原组覆盖其上,为整合接触关系。

对于沙河街组,多年勘探将其分为四个段,自上而下即:沙一段(细分出沙一上亚段、沙一下亚段)、沙二段(细分出沙二上亚段、沙二下亚段)、沙三段(细分出沙三上亚段、沙三中亚段、沙三下亚段)、沙四段。

其中沙四段为本次的主要研究目的层段。

下面对研究区地层层序基本特征及纵横向展布特点、岩性变化规律进行详细描述:1、古近系古近系地层细分为沙河街组的沙四段(Es4)、沙三段(Es3)、沙二段(Es2)、沙一段(Es1)和东营组(Ed)地层。

沙四段(ES4):沙四段储层岩性以粉砂级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岩性较致密,胶结物以碳酸盐为主,含量10~15%,次为泥质,含量10~20%。

与下伏中生界呈不整合接触关系。

前人主要采纳以红层顶为界的划分方法,将沙四段划分为红、灰两个亚段,即沙四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

上、下段之间常常出现一个红灰过渡段。

沙四上亚段顶与沙三段是以盐底或盐底以下页岩集中段为界。

沙四下亚段,即红色段,厚约200m左右。

为一套紫红色细砂岩、粉-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夹少量质较纯净的紫红色泥岩,自然伽马曲线起伏大,电阻曲线起伏大,具高导泥岩,含有含肥实美星介、中华扁卷螺及清丰拉氏轮藻。

东濮凹陷地层圈闭类型与勘探前景

东濮凹陷地层圈闭类型与勘探前景
沉 积作 用 的 结果 。
4 . 泥 岩等不 渗透 层封 闭的不整合■闭
由于后期强 烈的构造运动 , 使得 凹陷边缘 、 古隆起上 , 储集层遭 受不同程度 的剥蚀 t 后又被
不渗 透 岩 层 不 整 合 覆 盖 , 且 储 层 尖 灭 线 与 其 顶 部 构 造 线 交 切 闭合 , 形成 不整 合 遮 挡 圈 闭 。如 爪 营 不整 合 圈 闭 , 为 一 向 东南 倾没 的 断 鼻 构 造 背 景 上 的 地 层 不整 合 圈 闭 ( 图 3 ) , 储 层 为 沙 四 段 砂 岩及风化壳 , 其上覆十 几米厚 的泥岩℃ 搪兰 3 井) , 可 构成 盖层 , 圈闭面积 9 . 1 k m , 幅度 2 5 0 m,
第1 1卷
发生 , 形成了 多期 不整 合 : 上、 下吉生 界之间 , 古生界与 中生界之 间 , 第三 系与下优不 同时 代地
层之间 , 上、 下 第 三 系 之 闻 等 四个 区 域 不 整 合 , 以 及 下 第 三 系 内 部 局 部 的 不 整 合 或 沉 积 间 断 是

地层 圈闭形 成的重要地 质基 础 。 不 同 时期 的 构 造 运 动 形 成 多 种 类 型 的 地 层 圈 闭 。 早期构造运动产生东 濮凹陷东陡西缓 , 凹
聊断裂带上升盘和二 台阶 、 中 央隆 起带 、 西 斜 坡 断 阶带 等 形 成 吉 潜 山圈 闭 。 始 新 世 以来 . 凹 陷持续沉降 . 周 边 凸 起 和继 承 性 基 岩 隆 起 上 , 大 量 风 化 碎 屑 物 质 受 地 表 泾 流、 吉河流搬 运并汇聚至 湖盆中 . 在 西 斜 坡 带 上 发 育 多条 吉 河 道 , 形 成 与 古 河 道 有 关 的 地 层 圈 闭 。同 期 在 吉 构 造 的翼 部 形 成 地 层超 覆 圈 闭 , 如 陈 营 地 层 超 覆 圈闭 等 等 。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火山作用与盐岩成因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火山作用与盐岩成因
及 范 围 较 小 的 火 山 岩 。 凹 陷 北 部 沙 河 街 组 自下 而 上 发 育 7套 膏 盐 层 ,分 别 是 :沙 四 上 亚 段 盐 、沙 三 下 亚
段 盐 、 沙 三 中 ( ) 亚 段 盐 、 沙 三 中 ( )亚 段 盐 、 沙 三 上 亚 段 盐 、 沙 二 上 亚 段 盐 、沙 一 下 亚 段 盐 。 膏 下 上
与该 凹陷南部 发育 的火 山岩 具有 等 时对应 关 系 。因此在前 人 的工作 基 础上 , 合构 造发 育史 及 古地 形恢 结 复 ,对 东濮 凹陷火 山岩 及盐 岩特 征做 了进 一步 的研 究 ,认 为 东濮 凹陷 盐岩 为盆 内高密 度热 卤水 成 因。
1 概

东濮 凹陷 为新生 代 断陷盆 地 ,凹陷 呈 北北 东 向 ,南 宽 北 窄 ,盆地 面 积 约 5 0 m 3 0k 。北 北 东 向断裂 系是 凹陷 内 占主导 l 。 l 8 ] 东 濮 凹陷 下第三 系北 部与 南部 的岩 石组合 特 征差 异极 大 。北部 沙河街 组最 突 出的沉 积特征 是 :除砂 岩 和 泥岩之 外 ,在 凹陷 内发育 了多 套 巨厚 的 、分 布广 泛 的膏盐 层 ;而南部 砂 泥岩地 层 中却发 现多套 规模
对 比与地 震追 踪发 现 ,南部 火 山岩发 育层 位 与北部 盐 岩 发 育层 位 相 当 ( 1 。东濮 凹 陷 南 北是 一 个 整 图 )
体 ,共 处 同一 构 造 体 系 ,火 山 岩 与 盐 岩 之 间 存 在 何 种 关 系 ,是 笔 者 重 点 探 讨 的 问 题 。
・5 3・
东 濮 凹 陷 古 近 系沙 河 街 组 火 山作 用 与 盐 岩 成 因
薛国刚 ( l-m分公司采油四厂, qN n.  ̄ 河南 濮阳 470) 50 1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摘要】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是一套以砂泥岩和页岩沉积为主的湖相盆地,其泥页岩既是常规油气的主力烃源岩又是页岩油气储集岩,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通过基础研究、实验分析对沙三段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求指导该区泥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关键词】泥页岩地化特征东濮凹陷中原油田早期阶段的钻录井过程中,在文9井、文18井、桥16等井沙三段泥页岩中均见油侵、油斑和少量油气显示,但由于当时理论缺乏和技术原因,并未引起重视。

随着全球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进入高峰,中原油田已经将东濮凹陷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作为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并在近年钻探的濮深18-1井3255.0-3258.0m泥页岩井段用钻杆投产方式放喷,日产油约420.75m3,首次在泥页岩中获得高产油流,再次用实际证明了东濮凹陷陆相页岩油气藏的存在。

由于东濮凹陷页岩油气研究起步晚,研究程度低,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东濮凹陷页岩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有利区预测,为今后页岩油、页岩气地大力勘探开发打下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东濮凹陷是临清坳陷南端的一个复杂构造单元,是一个克拉通内的裂陷盆地。

其地理位置位于鲁西南和豫东北地区,呈北东向展布,整个凹陷具有北部窄,南部宽得特征,面积约5300km2。

东濮凹陷是一个在太古界结晶基底基础上发育的多旋回盆地,其中早第三纪盐湖沉积形成东濮凹陷主要的烃源岩。

其中古近系沙三段属于深陷期(ES3),主要为扩张期和主裂陷期,属于断裂的主要活动期,多数构造在该时期基本定型。

该区岩性整体主要表现为泥岩、砂岩、砂泥岩互层、油页岩。

2 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2.1 有机质类型沙三1亚段泥页岩干酪根类型主要为混合型,北部地区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南部地区Ⅰ型逐渐减少,Ⅲ型有所增加,仍以Ⅱ型为主。

北部地区Ⅰ型占26%~67%,Ⅱ1型占14%~60%。

中部和南部地区Ⅰ型主要分布在6%~10%,Ⅱ1型分布在29%~90%,Ⅱ2型分布在24%~42%,Ⅲ型13%~26%。

东濮凹陷油气藏成藏特征差异以及深层油气成藏过程

东濮凹陷油气藏成藏特征差异以及深层油气成藏过程

石油化工2019·0545当代化工研究Modern Chemical Research石油储运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石油储运的安全问题。

石油储运公司首先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得人为影响因素可以降到最低,对石油储运中发生的危险做到及时处理,同时增强对人员的制度管理、并规范他们的日常工作行为。

(4)打击偷盗石油的行为社会上的一些石油偷盗行为非常过分,对管道造成的伤害严重影响了石油的储运,所以石油公司应重视对偷盗行为的打击,与警方积极配合共同抵制石油偷盗行为。

与此同时,应当引进先进的防盗技术,及时的发现违法行为,并在合法的范围内对不法分子进行严惩。

只有这样,才能规范社会行为,为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做出贡献,也能够促进我国石油业稳定快速的发展。

(5)加大安全管理工作的问责制度在加大技术监管的同时,我们应该定期召开安全管理工作会议。

协同相关部门进行会同作战,加大违规建造的问责机制,加强对于违章占压企业的惩罚力度,真正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

一旦违规,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严肃处理;我们可以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认真督促相关人员履行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职责。

另外,油气储运管道受地震的影响较大,油气储运管道主要埋深在地下,一旦发生地震,断层会严重影响油气储运管道的运行速率,严重时会发生管道爆炸事故。

为了减小地震对油气储运管道的影响,操作人员要做好相应的密封工作,加大对地震频发地带管道的监控力度,保证油气储运管道的运行质量。

(6)加强防震设施的建设,抵抗自然灾害地震一般会引发石油管道的扭曲、变形或者是直接折断,从而对石油的运输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针对地震给石油管道储运带来的影响,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

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石油管道铺设的时候,充分勘测周围的地理环境,结合当前科学技术,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又或者提高管道焊接质量,以达到在地震来临时,将损失降到最低。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盐湖相成烃成藏特征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盐湖相成烃成藏特征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盐湖相成烃成藏
特征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盐湖相成烃成藏特征
渤海湾盆地位于华北地区,地形条件复杂,地质资源丰富,是中国发育最活跃的油气盆地
之一。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油气地质发育最早、资源最丰富的一个地区。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盐湖相成烃成藏特征,是渤海湾盆地的重要的成藏特征。

年代在
13000万年以前的渤海盆地东濮凹陷是一个盆地,沉积层中以深入的滨海盐湖沉积层为主。

盐湖相沉积沉积物,其中海缘的碎屑岩混合着发育的腐殖酸性矿物,在沉积物中构成粒度
细砂质(gritsandstone)、细砂质(veryfinegrainsands)、细砂泥质(veryfinesiltstone)和细粉质(veryfinefinesilt)等油气藏有利储层,它们可以把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加以区分为碎屑砂、细砂、细砂泥和细粉砂几种基本类型。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盐湖相成藏特征具有深层异质性和发育性,沉积层厚度有较好的密度
特征,孔隙度较低,油气藏的基本特性较稳定,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盐湖相储层的油气藏
量以及资源类型占渤海湾盆地总资源数的比重较大,因此是目前渤海湾盆地的一处重要的
油气资源开发地。

总之,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盐湖相成烃成藏特征对渤海湾盆地的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在渤海湾盆地资源勘查和开发中,针对不同的沉积环境,要采取不同的勘探施工技术
手段,以及在勘探技术上使用新的模式和新的技术,全面发掘和利用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
盐湖相成烃成藏特性。

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烃源岩是该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之一,对其地质特征及热演化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该区域古近系烃源岩具有以下热演化特征:
一、成熟度较高
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烃源岩埋深较深,经历了长期的高温高压作用,成熟度较高,生烃潜力较大。

其干酪根成熟度指标在1.1%-1.4%之间,表明其已经进入到油突期,烃源岩内部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油气。

二、热演化历史较长
该地区热演化历史较为悠久,经历了多期不同程度的热事件。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中生代晚期的火山活动和较为强烈的构造运动,对烃源岩的热演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演化作用不断加强,烃源岩成熟度逐渐提高。

三、热演化演化模式复杂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该地区热演化演化模式相对复杂。

由于该地区属于低幅向、多个构造单元交汇的区域,构造运动强烈,受热事件的影响程度不同。

因此,烃源岩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也较为复杂,往往呈现出非均一性分布的特点,引起了油气成藏的分异性。

四、主控因素多样
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烃源岩热演化主控因素较为复杂。

随着地质条件的变化,不同岩性烃源岩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综合影响因素包括构造-地层耦合作用、深部热流场、生物和地球化学作用等。

综上所述,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及主控因素具有相对复杂的特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完善油气成藏模式,提高勘探开发水平。

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油型气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

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油型气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

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油型气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蒋有录;胡洪瑾;谈玉明;刘景东;赵利杰【摘要】Based on pressure-thermal experiments of kerogendegrading/cracking and oil cracking with source rocks and oil samples of Dongpu Depression,the compon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kerogen-degraded/cracked gas and oil-cracked gas were identified,and a genesis identification chart to distinguish th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gas was ing this chart,and combining the data of natural gas component and carbon isotope in the northern Dongpu Depression,the genesis of the oiltype gas in the study area was studied,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wo types were discussed.The oil type gas found in Paleogene of the northern Dongpu Depression can be clearly identified with two origins,kerogen-degraded/cracked origin and oil-cracked origin.The kerogen-degraded/cracked gas has relative high value of C1/C2 and low value of C2/C3;while the oil-cracked gas has relative low value of C1/C2 but high value of C2/C3.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gas in the northern Dongpu Depression,the kerogen-degraded/cracked gas occur more widely than oil-cracked gases in depression,while the latter is found near sag center.Th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kerogendegraded/cracked gas and oil-cracked gas are related to their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condition differences.In terms of the oil type gas identification and their distribution,a conclusion is made that there are favorable formationconditions for the gas types in deep and central sag area,suggesting that there are good oil type gas potentials for exploration in the deep and central sag in the northern Dongpu Depression.%以热压模拟实验模拟东濮凹陷干酪根热裂解和原油热裂解过程,分析干酪根热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组分特征的差异,以此建立干酪根热裂解成因气和原油裂解成因气的判识方法;结合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天然气碳同位素及天然气组分数据,对研究区油型气进行划分,进而探讨干酪根热裂解气与原油裂解气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油型气分为干酪根热裂解气与原油裂解气,干酪根热裂解气具有相对较高的C1/C2值和较低的C2/C3值特征,而原油裂解气则与之相反.干酪根热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分布范围更广,后者更近于洼陷中心分布,两者分布的差异性与其生成及成藏条件差异有关.根据干酪根热裂解气与原油裂解气分布特点,推测在邻近洼陷中心区具有良好的干酪根裂解成气及原油裂解成气的条件和油型气勘探前景.【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1)003【总页数】7页(P42-48)【关键词】天然气;成因类型;干酪根热解气;干酪根裂解气;原油裂解气;古近系;东濮凹陷【作者】蒋有录;胡洪瑾;谈玉明;刘景东;赵利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在含油气盆地中,干酪根热裂解成气和原油裂解成气是油型气的两种主要形成机制。

沉积相——精选推荐

沉积相——精选推荐

第五章沉积相第一节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沉积相东濮凹陷在构造上是渤海裂谷系的一部分(图5-1)。

是早第三纪的裂谷盆地,盆地堆积的新生界地层厚度达到7000米,其中下第三系厚度达5000余米。

盆地中段被高平集-习城集断层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分成两套内容截然不同的沉积体系。

北部凹陷主要为盐湖,其中发育五套盐膏层,而南部凹陷无盐膏沉积(表5-1)。

东濮盆地地层简表表(5-1)一、主要沉积相类型通过岩芯观察,沉积构造序列分析和钻孔综合录井资料的判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的沉积相主要有干盐湖、河流、三角洲、岸、滩(坝)及重力流等五种类型。

1、干盐湖在干燥气候条件下,湖水被蒸干而形成。

其沉积模式如图5-1所示。

沉积序列如图5-2所示。

由湖岸至湖心的沉积顺序为:⑴、紫红色、棕褐色、褐色和灰绿色砂泥岩构成正韵律,韵律厚度一般为0.5-1.5米。

•砂岩为细砂岩和粉砂岩,发育小波痕层理。

常见虫孔和炭屑。

泥岩多含粉砂,具干裂,含炭屑和云母片;⑵、瓦灰色白云质泥岩、含石膏团块;⑶、白云岩;⑷、瓦灰色泥膏岩和硬石膏、泥岩薄互层;⑸、盐岩,常夹泥岩。

在浅水泥岩中偶尔见到浅水重力流沉积。

砂岩单层厚几厘米至数十厘米,具递变层理和底面沟模型,跳跃痕和重荷模等。

本区盐湖主要发育于沙二时期。

2、河流⑴、间歇河间歇河沉积主要由紫红色和棕褐色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构成正韵律(图5-3I)。

单个韵律厚度一般不超过1米。

砂岩单层厚0.3-1米。

发育块状和平行层理,小波痕层理。

砾石多为泥砾并常显示出槽状交错层理。

泥岩单层厚0.05-0.2米,个别可达1.2米,泥岩中常含石膏团块与云母片,偶见虫孔。

间歇河主要发育于沙二时期。

⑵、辫状河辫状河的沉积序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图5-3Ⅱ)。

由紫红色、浅综色砂砾岩、含砂砾岩和砂岩构成正韵律。

韵律厚度1-4米,底部具冲刷面,自下而上可见块状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上部为洪泛平原沉积,由紫红色泥岩组成。

泥岩中往往含细粉砂。

东濮凹陷古近系伸展褶皱及形成机理

东濮凹陷古近系伸展褶皱及形成机理

东濮凹陷古近系伸展褶皱及形成机理陈书平;韩煦;黄新文【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6(040)005【摘要】东濮凹陷是一个新生代裂陷盆地,古近纪为裂陷期,形成各种各样的褶皱构造及具有潜力的圈闭构造。

本文在地震资料解释基础上,对东濮凹陷褶皱类型进行划分,讨论褶皱形成机制和油气地质意义。

东濮凹陷古近纪褶皱,按照褶皱轴向与断层走向关系分为纵向、横向和斜向褶皱;按照褶皱与断层的成因联系,可划分为断弯褶皱、断展褶皱和变换褶皱等。

褶皱作用分三个时期,即始新世、渐新世和始新世–渐新世。

褶皱的形成机理为顺层剪切滑动和切层剪切滑动。

褶皱的形成与断层紧密相关,是断面形态、断层多期活动和断层位移变化的结果。

东濮凹陷油气圈闭与褶皱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The Dongpu Sag is a Cenozoic rift-depression basin developed in the Paleogene, within which the folds are plausible loci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Based on seismic interpretation, the folds were classified. Folding mechanisms were analyzed and the implication of folds in petroleum was discussed. Many extensional folds in the Dongpu Sag formed in the Paleogene. In terms of the ge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lds and their master faults, the folds can be divided into longitudinal, transversal and oblique ones. According to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the folds can be divided into fault-bend, fault-propagation and transfer. There were three folding stages, the Eocene, the Oligocene and the Eocene-Oligocene. The folds were formed through bed-parallel shear and bed-across shear as the results of changes in geometry, poly-phase activity,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faults. The oil and gas traps in the Dongpu Sag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folds.【总页数】11页(P908-918)【作者】陈书平;韩煦;黄新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河南濮阳 45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裂陷盆地构造演化及盆地伸展模式--以东濮凹陷为例 [J], 苏惠;曲丽萍;张金川;王萍霞;何锋;王敏;王琦;胡玉杰2.东濮凹陷伸展连锁断层系统及其演化作用 [J], 程秀申;陈发景;漆家福;邓君3.陆相断陷咸化湖盆有机质差异富集因素探讨——以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为例 [J], 胡涛;庞雄奇;姜福杰;王琦峰;徐田武;吴冠昀;蔡哲;于吉旺4.东濮凹陷古近系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余海波;程秀申;徐田武;张玉体;谈玉明5.东濮凹陷古近系页岩油富集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 [J], 李浩;王保华;陆建林;鹿坤;王苗;周燕;赵琳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 e g n tDo g u S g lo e ea n p a
W ANG Yo g ~ ,Z ONG J a — u 。 n H i n h a ’ ,CH EN o Ha ,LIGu — i g ,J AN G Ii 。 o yn 。 I n
维普资讯

56 2 0 7 0 6年 1 0月







VoI33 N O _ .5
PET R0IEU M EXPI( RA T1 N ND EV EIOPM ENT ) 0 A D
文 章 编 号 :0 00 4 ( 0 6 0 — 5 60 1 0 — 7 7 2 0 ) 50 7 — 5
c r o t s lat e c a b na e, u f e, t ., i h y f t o hege r to fr s r oi e o ar or s W ih bural pt t e c r oson s t e ke acorf rt ne a in o e e v rs c nd y p e . t i de h. h o r i
( .Gu n h uI siueo Gec e sr 1 a gz o ntt t f o h mity,Chn s a e f S in e iee Ac d my o ce cs,Gu n d n 1 6 0,Ch n a g o g5 0 4 ia;2 .Gr d a eS(o l a u t 、 o h o h n s a my o 、 in e f C ieeAc de J Sce cs,Bej n 0 8 1 h n iig 1 0 7 ,C ia;3 C le eo oReo re n n o ma in,Ch n . o lg f Ge — su c sa d I f r t o ia Un v ri f toe m ,S an o g 2 7 6 ie st o Perlu y h d n 5 0 2,Ch n ia;4 .Ree r hI siue0 to e m plr to n sa c n ttt f Per lu Ex 0 a in“ d
virnie, ca ti t l y, r s r i pr e t a ot e s, i i f e e vo r op r y nd hr t s oun t t h c r in d ha t e oroso of he cdi c t a i c om po ii s st on of eds a f l p r.
东 濮 凹 陷古 近 系深 层 次 生 孔 隙 垂 向分 布 特 征 及 成 因
王 勇 , 建 华 。 陈昊 李 果 营。 江林。 钟 , , ,
( . 国科 学 院广 州 地 球 化 学研 究所 ; . 1中 2 中国 科 学 院 研 究生 院( 京 ) 3 中国 石 油 大 学 北 ; . ( 东 ) 球 资 源 与 信 息 学 院 ;4. 国石 化 中原 油 田勘 探 开 发 科 学研 究 院 ) 华 地 中
De eo v lpme t n ,Zh n y a l il o a y,Sio e ,He a 5 0 ,C i a o g u nOif ed C mp n npc n n 4 7 01 h n )
Ab t a t T hr g t a al e o a i s a a, i l i t i s c in n y i SEM , c r on t c nt nt r fe t n e of sr c : ou h he n ys s f v rou d t ncudng h n e to a alss, a b a e o e , e lc a c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9 7 0 7 4923 )
摘 要 : 岩 石铸 体 薄 片 、 从 扫描 电镜 观 察 和 碳 酸 盐 含 量 、 质 体 反 射 率 、 土 矿 物 分 析 及 物 性 数 据 发 现 , 石 、 酸 盐 和 硫 酸 镜 黏 长 碳 盐 等 酸 性 组 分 的 溶 蚀 是 东 濮 凹陷 古 近 系储 集 层 次 生 孔 隙形 成 的主 导 因 素 , 随 埋 深 增 大 , 酸 盐 溶 蚀 程度 减 小 , 石 溶蚀 且 碳 长 程度 增 加 。 次 生 孔 隙 有 粒 间 溶 孔 、 内 溶 孔 、 结 物 溶 孔 、 模 孔 以及 裂 缝 ( ) 。垂 向 上 从 上 至 下 , 应 深 度 2 7 ~ 粒 胶 铸 隙 等 对 35 2 7 m、 9 5 3 0 3 7 ~4 0 m 和 4 0 m 以 下依 次 发 育 4个 次 生孔 隙 带 , 主 要 形 成 机 理 有 : 机 质 热 演 化 过 程 中 产 6 5 2 7 ~3 5 m、 6 5 2 0 50 其 有 生 的 酸 性 流 体 的溶 解 作 用 ; 常 高压 环境 中 的 热 循 环 对 流 、 式排 烃 以及 异 常 高压 导 致 的 生 油 窗 扩 展 作 用 ; 整 合 面 和 断 异 幕 不 裂 带 附 近 的淋 滤 作 用 等 。 图 7表 2参 1 5 关键 词 : 蚀 作 用 ; 生 孔 隙 ; 模 孔 ; 溶 次 铸 有机 质 热 演 化 ; 常 高 压 异
中图分类号 : TEl 2 2 2. 3 文献标识码 : A
V e tc ldit i u i n a d g n ss o he s c n r r n d e o m a i n o r i a s r b to n e e i f t e o da y po e i e p f r to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