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4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 全方位突破教考案:选修6 环境保护(含2013模拟)

合集下载

精品(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教学案:选修6——环境保护(含答案)

精品(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教学案:选修6——环境保护(含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2019.5选修6 环境保护中的作为一、我们周围的环境 1.什么是环境 (1)概念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人类与环境二、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1.表现2.原因3.特点特别提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属不同形式的环境问题,但二者之间密切相关。

(1)都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

(2)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减少(消亡)等;反之,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

(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而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1.一种新的环境观四、认识环境管理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2.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3.环境管理的手段五、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1.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六、公众参与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环保NGO的活动情况及作用。

2.个人环境道德修养七、水污染及其成因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2.水体污染现象(八、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1.城市垃圾的特点:____大、____多、____大。

特别提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城市垃圾应采用回收、分拣、处理加工、焚烧和综合利用等方法,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使垃圾尽可能被再生利用,创造财富。

九、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大气污染现象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______生产,并对______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

特别提示:我国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原因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pH小于4.5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而北方与此相反。

(2)南方降水多,空气湿润,有利于酸雨的形成。

(3)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风力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

(完整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完整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选修6 环境保护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9日,英国石油公司表示,MC252油井现已不再向墨西哥湾泄漏石油,截至目前事故处理费用已达到61亿美元。

这场生态灾难已造成近30万只海鸟和无数鱼类死亡,有些珍稀动物甚至面临灭绝之虞.材料二世界石油污染水域图。

(1)墨西哥湾泄漏石油后,A、B两地首先受到污染的是________,对泄油区的社会经济会造成什么危害?(2)简述材料二图中所示石油污染严重的海域的分布规律及油污的来源.解析第(1)题,考虑洋流因素,A地首先受到污染,石油污染不仅降低海滨的生态环境,还会使海洋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第(2)题,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为石油污染区域,污染源来自沿海工业生产、海运航线上的船舶和海上石油开采。

答案(1)A 降低海滨环境的使用价值,破坏海岸的设施;石油污染还会使海洋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2)分布规律: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油污的来源:沿海工业生产、海运航线上的船舶和海上石油开采。

2.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解析第(1)题,从降水量的多少分析湿地面积的变化。

第(2)题,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号称“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答案(1)20世纪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20世纪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

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增多;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

(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

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

3.绿色消费正在全球兴起,成为时尚。

“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

高三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学案选修6环境保护

高三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学案选修6环境保护

选修⑥——环境保护(请根据各地教考实际选用)考点一环境污染问题命题视角(一)水污染问题及其治理[例1](2020·全国卷Ⅱ)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

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

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

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

[答题指导]教材要点想周全水污染主要包括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和海洋石油污染等,其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治理要对症下药,要加强对污染源、处理厂等的监测和管理,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措施建污水处理厂,要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行达标排放材料要点细推演结合材料污染的成因“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明确治理措施“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归纳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减少污染物入河、降低治污成本、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改善流域环境生活阅历展一展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造成巨大危害,对水污染的治理应由“点源治理”转变为多措并举的全流域综合治理命题视角(二) 大气污染问题及其治理[例2](2020·江苏高考·节选)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2000~2018年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

(2)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题指导]教材要点想周全大气污染主要包括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和可吸入物质等,其成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工程建设及毁林等造成的。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选修六环境保护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选修六环境保护课件

考点2
考点3
返回目录
考点1 环境污染与防治
4.变式 [10分]加油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是臭氧的前体物,海南省 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包括臭氧。在阳光充足、气温高的条件下,加油站的挥 发性有机物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加快转换成臭氧的速度。近期海南省发出 一封给市民的倡议书,提倡市民选择夜间加油,开展绿色出行。海南省还推 出了夜间加油的优惠政策。 (1)说出夜间加油的好处。(4分)
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 意义。
考点2
考点3
返回目录
考点1 环境污染与防治
2.解析 读材料可知,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 污水厂建设等,采取“适度集中、就地处理”的模式,有效减少了污染物 入河,降低了污染物对下游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同时节省了治污成本;“就 地回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 用;流域综合治理中注重加强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建设,能有效改善 全流域的环境,使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城市宜居环境。 答案 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 化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 响);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10分,5点即可)
考点1
考点3
返回目录
考点2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淡化
灌溉
考点1
考点3
返回目录
考点2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近海石油的开采、
由重金属或其化合 加工和 运输 过程
物进入水体造成的 中,大量石油流失到
污染。
海洋中造成范围极
广的污染现象。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 属的污水排放和固 体废弃物中重金属 的淋溶污水。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环境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环境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
措施。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 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 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 实行分类回收。
地理
课标版
选修6 环境保护
考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
一、水污染及其防治
类型 含义 水体富营养化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 重金属污染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 海洋石油污染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
累造成人畜伤害
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
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
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 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
域容易发生赤潮。
(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 面以我国长江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
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无法处理不可分解垃圾,
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 染、水污染
热处理 (焚烧)法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 耗资巨大,焚烧后所剩10 种病原菌体 %的灰烬是难以处理 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
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
法是填埋和焚烧两种。 (2)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 有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 能力却非常有限。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 往发展中国家。

高考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选修6 环境保护 第43讲

高考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选修6 环境保护 第43讲

矛盾冲突
表现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的矛盾
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 度,对污染物不治理即转移给邻近 地区,结果使污染物向更大范围扩
散,危害更多地区
个人行为和 __大_众__利_益_____的矛盾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个 人行为的不负责,最终会影响大众 的利益
3.环境问题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表现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
危害的 不__可__预_见__性____
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 中模拟。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 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
伏期后才表现出来
特点 过程的不可逆性
表现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 具有了大规模__干__预_环__境____的 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 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 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 可逆的
耗资巨大,焚烧后 所剩 10%的灰烬是 难以处理的部分; __大_气___污染严重
(3)噪声污染 噪声来源 危害 声源控制
措 传播途径控制
施 接受者的防护
工业噪声、_交__通____噪声、生 活噪声和其他噪声 影响人体健康、影响建筑物 从设计、技术、行政管理等 方面对声源加以控制 在噪声源和接受者之间设置 声音传播的屏障 佩戴护耳器、减少在噪声环 境中的暴露时间等
(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 相同。下面以我国长江以南、以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 比较:
地区
长江 以南
危害

_____
形成原因 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 多丘陵、盆地地形,且风速小, 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土壤 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 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

最新高考地理必修一轮复习讲义环境保护(选修6)

最新高考地理必修一轮复习讲义环境保护(选修6)

2.主要的8 草场 退化。
(2)水土流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以 □59 黄土高原、□60 长江中上游 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
(3)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荒漠分布在我国的
□_6_1_北__方__农__牧__交__错__区和 □62 绿洲边缘 区;土地荒漠化不仅对 本地区造成危害,还通过 □63 沙尘暴 的形式影响其他地区;
_□4_4__农__用__土__地__面积,特别是 □45 耕地 面积,提高□46 农用地 质
量为目的的土地建设和恢复工程。
三、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1)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物种可以以 □47 个体 形式独立 存在,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 □48 种群 。
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
6.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7.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 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8.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9.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10.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11.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种。
5.煤炭资源利用的保护措施:优化 □39 用煤 结构;加 快 □40 洁净煤 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6. □41 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 施。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42 生态环境 相协调,既要严格保护 _□4_3__耕__地__,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又要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
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土地整理是以增加
1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14.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15.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16.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7.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18.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选修6)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选修6)

环境保护考纲点击: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当代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要点一当代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表现表现成因资源短缺人口总量和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

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环境污染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冲突:球到影响1.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执行主体及手段目的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对象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是管理的主要手段,还包括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①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

③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2014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 全方位突破教考案 选修6 环境保护

2014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 全方位突破教考案 选修6 环境保护

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讲环境与环境问题__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人类与环境.2.环境问题.3.环境管理的内容和主要手段.4.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5.环境管理与国际行动.1.识记:环境的概念与分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3.应用:学会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及特点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其成因、地区分布及危害具体如下表所示:的掠夺式利用;环境污染等林最突出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资源、能源短缺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资源、能源数量有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能源分布比较少或经济发达,资源、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突出阻碍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原因与危害表现如下: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温馨提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属不同形式的环境问题,但二者之间密切相关。

表现在:(1)都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

(2)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减少(消亡)等;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而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

[例1] (2010·江苏高考改编)图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和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部分 选修6 环境保护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选修6地理教学案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部分 选修6 环境保护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选修6地理教学案

选修6 环境保护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5.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6.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7.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8.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9.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0.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1.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热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以著名污染事件或典型污染问题为载体,考查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3.以贴近现实生活的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各种资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措施。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某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地理实践力: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问题的防治出谋献策。

3.人地协调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树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

环境污染问题1.水污染及其防治(1)水污染类型及成因类型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污染过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X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来源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2)水污染的危害①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植物、鱼类等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

②重金属污染会使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积累、传播,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③海洋石油污染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影响海洋底栖生物;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

【师说系列】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6环境保护

【师说系列】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6环境保护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 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 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解析】 第(1)题,据图示,饮用水源地由苏州河→黄浦江→长江, 河流的水量越来越大,说明城市供水量在增加;供水地由流 经市区的河流变为长江,说明原水源地受到污染。 第(2)题,侧重从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分析。
五、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主要手段:立法和行政干预 3环境管理 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的手段 和宣传教育手段
2.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1)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2)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 3.公众参与 (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 (2)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四、生态环境保护 1.森林及其保护 (1)滥伐森林的生态灾害:①生态失调;②环境恶化;③ 洪水频发;④水土流失加剧;⑤土地沙化;⑥河道淤塞;⑦ 全球温室效应 (2)保护森林
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草地退化; (2)草地保护。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湿地日益减少:①土壤侵蚀、泥沙淤积;②环境污染 造成富营养化;③围湖、围海造田;④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 的截留改向,使水量减少。 (2)保护湿地
说考点
拓展延伸串知识
知识整合 考点一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 其成因、地区分布及危害具体如下表所示。
环境问题 荒漠化 分布 干旱、半干旱 自然:气候变干, 地区;我国西 北、华北、东 降水量减少 人为: 滥伐、 滥垦、北西部 滥牧,植被破坏 季风区的边缘 地带 成因 危害 生态环境恶 化,耕地、林 地、 草地退化 且面积减少

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6环境保护三年高考

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6环境保护三年高考

4.(2012·新课标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 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以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的能力。 解析:第(1)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加大,同时工 农业的发展使水污染加重,水质越来越差,水源地不得不往上游水质更 好的地方迁移。第(2)题,保护水源地是保证水质的重要举措,必须从 立法的角度加大保护力度,同时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督, 杜绝企业等生产活动随意排污行为,有效控制污染源。 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 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 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解析:第(1)题,据图中的数据可以总结出南北方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 差异,再根据括号内的注记,从气候条件上说明二者差异的原因。第(2) 题,城市生活垃圾属于固体废弃物,除了占用城市空间以外,还通过下 渗等环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腐烂或燃烧污染空气,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1)地域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 于北方。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会产生大量煤灰等; 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 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3)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 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任答 两点即可) (4)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 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 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 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任答四点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讲环境与环境问题__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其成因、地区分布及危害具体如下表所示: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原因与危害表现如下: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

[温馨提示]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属不同形式的环境问题,但二者之间密切相关。

表现在: (1)都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

(2)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减少(消亡)等;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而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

[例1] (2010·江苏高考改编)图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和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

(2)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指出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并简述酸雨的危害。

—————————————[获取和解读信息]——————————————— (1)由图1可知大气中的硫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燃烧、无机硫和硫化物。

(2)由图2可知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与煤炭的消费量成正相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酸雨的污染来源、危害以及南北方的差异,南方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虽然不及北方,但南方多降水。

从图示能源消费情况,结合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现状,不难看出中国硫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煤炭。

[答案] (1)化石燃料、无机硫、硫化物等。

主要因素是煤炭消费量。

(2)主要原因是南方降水多于北方。

主要危害是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1.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执行主体及手段。

(1)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①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③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如酸雨区的扩展、海洋污染等。

(2)国际合作的原则: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保措施,承担污染治理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是发达国家应该负的责任。

(3)中国参与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式:3.公众参与作为广大公众中的一员,个人在环保中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如下表所示:[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2011年5月22日武汉晚报报道,国家今后将餐馆、医院等场所也纳入到“限塑”领域。

人们到餐馆“打包”、到医院和药店买药等使用的塑料袋都将有偿收费。

材料2:塑料袋埋在地下要约200年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的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大气。

(1)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有利于()A.刺激人们的消费B.减少“白色污染”C.方便人们的生活D.增加商品零售额(2)“限塑令”的实施有利于节约我国的什么资源?(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废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或危害。

(答出三条即可)(4)为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除了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你还有什么方法解决?————————————————[获取和解读信息]—————————————— (1)由材料1可知国家推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目的是“限塑”。

(2)由材料2可知塑料袋会带来土壤和大气污染。

————————————————————————————————————————[解析]第(1)题,实施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制度,其目的是要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率。

第(2)题,塑料主要是由石油提炼出来的。

第(3)题,塑料袋进入水体会造成水体污染,进入土壤会造成土壤污染,焚烧会造成大气污染等。

第(4)题,提高认识,倡导绿色消费;提高环保意识;推动科技进步,使塑料袋能降解。

[答案](1)B(2)石油。

(3)①若被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②若填埋会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循环和作物根系发育,影响农作物生长;③若被动物误食会危及其生命安全;④遗弃的塑料袋如沾有污染物,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危害人体健康;⑤废弃塑料袋会造成水体特别是海洋的污染,影响渔业,使水质恶化。

(任选三条)(4)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提倡绿色消费,使用环保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塑料袋循环使用等。

1.(2012·扬州模拟)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世界某区域图”材料2:“甲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联图”。

(1)材料2中①表示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盛行风影响,该现象最有可能向____________(方向)扩展。

(2)图中乙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造成的直接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63年,图中湖泊的面积为2.5万平方千米,到2001年,其面积已减少为不到1 500平方千米。

据专家预测,该湖泊20年后可能从地球上消失。

试分析该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据材料1图中经纬网分析可知甲地为非洲热带草原与热带荒漠过渡地区,由于过渡放牧、过渡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此地受东北信风带影响,土地荒漠化现象最有可能向西南方向扩展。

第(2)题,据料1图中经纬网分析可知乙地为热带雨林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森林或热带雨林破坏,会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温室效应增强等。

第(3)题,从水源减少的原因角度分析——自然原因(气候变化、降水量、蒸发量等)和人为原因(用水量、汇入水量、植被破环等)。

答案:(1)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西南或南方(2)森林或热带雨林破坏洪水频发水土流失温室效应增强(3)气候变暖、蒸发旺盛;沿湖地区用水量增大,汇入湖泊的水量减少;沿岸过度开垦,植被破坏,湖泊泥沙淤积;降水减少,气候趋向干旱。

2.(2012·苏南四市联考)树轮指数(每一树轮宽度/常态期望值宽度)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

读“我国寒暖变化的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树轮宽度与气温、降水等要素相关。

仅从气温考虑,由图可知,1949年我国气候处于________(填“寒冷”或“温暖”)期;1850~1950年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反映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是________。

(3)简述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4)环境管理就是对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施加影响,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等。

第(1)题,直接从图中可以判读出。

第(2)题,四图反映的问题分别是甲—水污染;乙—北极地区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变暖;丙—臭氧层破坏;丁—酸雨危害。

第(3)题,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气候变化(水旱灾害增多,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加剧等)、海平面上升(耕地被淹、土壤盐碱化等)。

第(4)题,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主要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

答案:(1)寒冷寒暖波动(冷暖交替)(2)乙(3)水旱灾害加剧;荒漠化加剧;草原退化;沿海耕地被淹。

(4)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3.(2012·苏州模拟)读“我国部分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附近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______。

(2)乙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荒漠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务院曾下发通知,禁止在丙地挖发菜、甘草、黄麻草。

国务院作出这一决策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地是我国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请你为该地区酸雨的防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解析:第(1)题,甲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成为开发的重点。

第(2)题,乙地区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工农业发达,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严重、酸雨严重。

第(3)题,题目要求回答的是自然原因。

第(4)题,丁地为我国华南地区,工业发达,煤炭资源使用量较多,酸雨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从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等方面分析。

答案:(1)水能(2)大气污染水体污染(3)降水少,气候干旱,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荒漠化和沙尘暴。

(4)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从而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4.(2012·连云港模拟)绿色学校是指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学校。

某学校正在创建绿色学校。

请结合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学校附近马路上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往往含有________________等有害气体,这种气体也是造成被称为“空中死神”的________________问题的元凶之一。

(2)该学校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其中可以放进可再生利用垃圾箱的垃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该学校打算在图中阴影部分建造一片小树林,请分析这片小树林的环境效益。

(4)请你为该学校创建绿色学校提几条建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结合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分析可答。

答案:(1)二氧化硫酸雨(2)玻璃废纸废塑料废金属(任选两个)(3)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降低噪声,吸纳灰尘,杀灭细菌,美化环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