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4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 光合作用 叶片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3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我将本节内容分为三个课时来教学,第3课时是本节的一个重点,是在前两课时分别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以及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为下一节“呼吸作用”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
3、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与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教学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制作和观察叶的徒手切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复习导入。
师问:1、柳苗生长需要什么物质?(温故知新)2、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和场所分别是什么?(生:略)二、创设实验情境,体验探究过程(一)观察叶片的结构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P77-78页关于叶片结构的内容,并认真观察P76叶片的结构模式图,初步识别叶片的结构。
让学生思考导学案上相应的问题和完成相应的任务。
接着播放实验视频“观察叶片的结构”让学生体验实验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再次识别叶片的结构。
完成以下任务。
再通过重复呈现和提问让学生掌握叶片的结构并思考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说课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场所、过程、产物及影响因素。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检验学习效果。
2.小组讨论:针对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能力。
3.课堂展示:小组代表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情感激励:通过讲述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向往和热情。
5.互动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及时反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和探究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讲授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光合作用概念和过程。
4.互评互鉴: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不足,促进共同进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引导:以“为什么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为问题,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好奇心。
2.生活实例: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现象,如太阳能电池、植物生长等,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中心辐射式布局,以光合作用为中心,辐射出过程、产物、影响因素等主要内容。板书风格简洁明了,关键词突出,采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重点和次要点。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4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点的巩固。
2.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a.选择题:检验学生对光合作用基础知识的掌握。
b.填空题:巩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和过程。
c.讨论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如植物的生长、氧气的产生等。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c.光反应和暗反应: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阶段的特点和联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a.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光合作用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体系。
a.知识梳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定义、化学方程式、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
b.归纳总结: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多元教学,提高效果:
a.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4课时)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4课时)安徽淮南洞山中学罗慧武一、教学目标1.说出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场所。
2.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3.通过正确分析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探索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场所。
(二)教学难点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
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引入展示“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图片。
提问: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什么?前面的实验中,所选的实验材料都是什么样的叶片?这些叶片中什么颜色的部位在滴加碘液后会变蓝?引入课题。
(板书:第1节光合作用——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观察。
回忆、回答。
思考。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课件展示:各类斑叶植物。
提出问题:斑叶植物的叶片为什么有些部分是绿色,而有些部分不是绿色?你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观看。
思考,回忆所学的叶绿体的知识来解释。
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
介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1~72页的实验步骤。
课件展示实验目的、材料器具和实验步骤。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步骤。
(板书:一、实验过程材料:斑叶植物变量:叶绿素)展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填写实验结果表格,进行对比。
结果植物用碘液检验叶片绿色部分白/彩色部分银边翠蓝色黄白色银边天竺葵蓝色黄白色彩叶草蓝色黄白色提问:为什么斑叶植物的叶片有些部分不呈绿色?(因为这些部分不含叶绿素)与学生共同总结实验结果:探究实验的结果证实,银边翠等植物的叶片,只有绿色部分在光下合成淀粉,显然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在绿色植物的细胞中,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内,因此,叶绿体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板书:实验结果:绿色部分加碘变蓝非绿色部分加碘不变蓝)阅读教材。
观看。
联系前述实验,明确实验操作步骤。
填写实验结果表格,进行对比分析。
思考,回答。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4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3)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及影响因素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上一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光合作用这一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然而,由于光合作用的原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光合作用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生物学概念。
6.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观察家中的绿色植物,探讨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同学们的生物学科兴趣。
作业提交及评价:
1.同学们需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同学们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教师将挑选部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同学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2.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及影响因素。
3.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难点
1.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转化及能量的流动。
2.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及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通过PPT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课前一个星期布置学生进行课外生物科技活动,观察植物的叶子结构,植物的向阳部位的生长状况。
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问题中得出结论。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对比实验,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提高,使学生从接受式学习逐步向自主学习过渡。
本节课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交流,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同时通过增加猜想、模拟、探究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因为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并且安排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学生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以及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本节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讲述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让学生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一、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人类研究光合作用这种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艰苦历程,同时介绍了在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几个著名实验,介绍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本节的重点,实验是本节的难点。
学生必须在搞清楚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吸收光谱,基粒片层结构的垛叠形式、色素在片层上的分布、基粒和基质的关系基础上,才有可能深刻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及其相互关系。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第4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关爱植物,培养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实验材料和设备,让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
2.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观察叶片在光照下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感受,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以生活实例导入,如用绿植装饰教室、种植盆栽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光合作用的存在,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3.创设问题情境,如“光合作用是如何为植物提供能量的?”、“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有何重要性?”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知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例如:“光合作用是什么?它是如何进行的?光合作用对植物和生态环境有何重要性?”
1.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采用直观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内在机制。
4.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光合作用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植物、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环保意识。
1.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1光合作用 第4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第5章绿色开花动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课题二探索光合作用(3课时)第三课时探究活动《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教学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3、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以及其原理,体验生物探究中的科学方法。
4、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3、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以及其原理,体验生物探究中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以及其原理,体验生物探究中的科学方法。
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2、各实验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将实验用植物进行必要处理。
3、查询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资料,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意义。
初步形成保护植被,爱护森林的意识。
教师准备:根据课本准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材料用具。
准备两株不同处理的天竺葵(洋绣球)。
一株是与书中实验要求一致的处理方法,同时,还要选取一个叶片让它全部被遮光纸遮住。
另一株是提前一天结束暗处理的植株,注意在这株植物上要选取不同着生位置的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在叶片的处理上同样要形成部分遮光和全部遮光的区别。
准备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方案。
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收集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意义的资料。
教学过程: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素,也要用对照实验法来研究。
怎样用有(或无)叶绿素的叶片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呢?【活动目标】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并推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场所。
【材料器具】盆栽银边翠、银边天竺葵或彩叶草等斑叶植物、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酒精、碘液、清水。
【方法步骤】1、从一种或几种斑叶植物上摘取一片叶,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将小烧杯置于大烧杯中水浴加热。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4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学设计【教课课题】第 3 单元第 5 章第 1 节光合作用第4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描绘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构造。
2、概括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构造特色。
二、能力目标1、制作叶片表皮暂时装片,进一步娴熟显微镜操作。
2、依据叶片光合作用的功能特征,推断叶片的构造构成。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认可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看法。
2、在察看活动中,养成仔细谨慎、擅长思虑的科学质量。
【教课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构造特色; 2 制作叶片表皮暂时装片,娴熟显微镜操作【教课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构造特色,【教课方法】师生共同解决型【教课媒体】自制多媒体 PPT课件、【教课准备】1.显微镜、叶片横切永远切片。
2.实验用资料:新鲜的菠菜叶片。
3.采集并自拍植物叶片构成、构造及植物表皮上气孔构造等有关图片。
4.自制植物叶片构造模型【教课方案】学设计学设计【内容重点】【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导入1、平时生活中,我们四周大多数植物回首光合作激发兴趣的叶片摆列有一个共同的特色,相用的实质引起思虑邻两个叶片互相错开,能够获取更多的阳光,有益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2、出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图片。
提出问题: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有哪些构造与光合作用有关呢?气体是怎样出入叶片的?光合作用在叶片的那些构造中进行呢?3、引入课题:叶片与光合作用教课方法和设计企图从生活中的叶镶嵌现象,到详细的叶片构造与光合作用相适应 ,激倡始学习的兴趣2、提出问题:叶片的哪些构造和正、思虑并对色激倡始学生反面的色差有关?差现象进行研究叶片内3、依据学生提出的假定,指引学生设假定部构造的兴计实验——察看叶片下表皮细胞,并提趣出问题:进行察看实(1)表皮细胞有什么特色?验并进一步(2)表皮上有什么特别形状的细思虑和总结胞?(3)气体是怎样出入叶片的?经过实验了师生共同总结:解叶片表皮(1)表皮细胞是透明的,细胞排的构造列密切。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学习动力。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课题研究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反思与改进:
(1)教师应在课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科普短文,字数在300-500字之间。要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能够向他人普及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
2.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明确,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光合作用现象,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4)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教学设计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提高团队意识。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详细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2.运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获取信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教师布置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2.教学方法:采用个别提问、集体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分组进行课外实验,探索不同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撰写实验报告。
3.预习作业:
(1)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思考植物如何平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维持生长和发育。
4.拓展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当前我国在光合作用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第4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实质):
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
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
师生问好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
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等学习活动,对光合作用形成一定的感性誝,要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光合作用概念的要素。
重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
关键
光合作用的实质
教法
讨论法,研究法。
教具
挂 图,
教学过程
师生
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二次备课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1、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什么?
2、光合作用可以释放什么气体?
3、光合作用需要__?
__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引入新课:根据前几节课的科学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将光合作用的原料、能源、场所和产物用下面的反应式表示:
启发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
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人类
利用的多种原料,
2、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
量直接或间接来源。
光合作用
课题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8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并对色 差现象进行 假设
进行观察实 验并进一步 思考和总结
激发起学生 探究叶片内 部结构的兴 趣
通过实验了 解叶片表皮 的结构
推测下表皮 上的气孔比 上表皮多的 原因
强化“结构 和功能相适 应”的观点
6、提出问题:色差究竟是由什么细 胞引起的呢?如何观察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叶片横切面了 解其内部结构,并出示叶片横切图 片,解释什么是横切面。
7、组织学生根据光线摄入的角度和 叶片上下表面颜色的深浅,利用模 型,尝试排列叶片横切面的细胞结构 层次。
通过看到的 客观事实证 实自己的推 测
巩固复习
3/ 3
回顾光合作 用的本质
从生活中的 叶镶嵌现
象,到具体
2、出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图片。 提出问题: 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的叶片结构 与光合作用
有哪些结构与光合作用有关呢? 气体是如何进出叶片的? 光合作用在叶片的那些结构中进
相适应 , 激 发起学习的
行呢?
兴趣
3、引入课题:叶片与光合作用
1/ 3
【 教学准备 】1.显微镜、叶片横切永久切片。 2.实验用材料:新鲜的菠菜叶
片。
3 .收集并自拍植物叶片组成、结构及植物表皮上气孔结构等相关图片。 4 .自制植物叶片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
【 内容要点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方法和 设计意图
导入 激发兴趣 引发思考
1、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大部分植 物的叶片排列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相邻两个叶片相互错开,可 以获得更多的阳光,有利于光合 作用的进行。
思考
鼓励学生思 考和推测
学生讨论、 修改、尝试 不同结构的 排列组合
鼓励学生推 测并总结叶 片结构和光 合作用相适 应的特点
2/ 3
பைடு நூலகம்结
8、组织学生观察永久切片,通过看 到的客观事实证实自己的推测。
9、结合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叶片与 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 能。
能根据叶绿 体的分布数 量辨别上下 表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 、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 教学重点 】
1 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 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熟练
显微镜操作
【 教学难点 】
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 教学方法 】 师生共同解决型 【 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 PPT课件、
2、提出问题:叶片的哪些结构和 正、背面的色差有关? 3、根据学生提出的假设,引导学生 设计实验——观察叶片下表皮细胞, 并提出问题:
(1)表皮细胞有什么特点? (2)表皮上有什么特殊形状的 细胞? (3)气体是如何进出叶片的? 师生共同总结: (1)表皮细胞是透明的,细胞 排列紧密。有利于透光,也防止水分 散失。 (2)表皮上有半月形细胞围成 的气孔。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 的门户。
【 教学课题 】第 3 单元 第 5 章第 1 节 光合作用第 4 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 、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概述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2、根据叶片光合作用的功能特性,推测叶片的结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