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
《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古诗简介《秋月》是北宋诗人朱熹(一作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翻译/译文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
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注释⑴清溪:清澈的溪水。
碧山头:碧绿的山头。
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⑵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澄(chéng)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⑶“隔断”句:指溪水距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的远。
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
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
此泛指人世间。
⑷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赏析/鉴赏“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
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
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
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
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后两句即景抒怀。
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
“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
诗词鉴赏:【宋】朱熹《秋月》
诗词鉴赏:
《秋月》
【宋】朱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作者有争议,据说,《千家诗》将其误题为程颢,实际应为朱熹。
题为“秋月”,但诗的每一句似乎都与月无关,难道是因为题目也给误传了?当然不是,一起来看。
首句“清溪流过碧山头”,用语简单平实,但所表达的内容却很丰富。
“青溪”从“碧山头”流过,这本身没什么稀奇,但结合次句,我们会发现,作者写的其实是“碧山头”在清溪里的倒影,这样一来,月的皎洁特指就必须立刻体现出来,否则你根本看不到溪水和青山的倒影。
“空水澄鲜”,大致化用了谢灵运“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诗境。
谢灵运描写的是白昼景象,而朱熹直接时间拉到了夜晚,如果月色不够明媚,天空自然不会与溪水“共澄鲜”,更不会出现“一色秋”的景致。
所以,次句也是在从侧面描写“秋月”。
到了第三句,诗开始转向抒情。
“隔断红尘三十里”,是什么把作者和红尘隔断了?是清溪,是秋月,还是作者自己?
据了解,清溪幽远,与有人家的地方相隔大约三十里,故称“隔断红尘三十里”。
当然,如果作者此刻没有一个飘然物外的心境,即便远离红尘三千里,也不会有“隔断”之感。
末句“白云红叶两悠悠”以景结情,有种悠悠不尽的情致。
“白云”、“红叶”,一上一下,色彩对比鲜明,我们很难想象它们一同出现在秋夜里是种什么样的景象,作者也没有细写,只用了“悠悠”一词,并且是“两”悠悠,好像在写不同的人生形态,又好像在写同一人生的两种状态……
回过头来看,碧山、白云、红叶,都仿佛出现在白日晴空之下,实际上,正是明净的秋月才模糊了昼夜的界限,才让我们看到一个斑斓的、澄鲜的秋夜。
古诗秋月的意思及注释
古诗秋月的意思及注释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古诗简介《秋月》是北宋诗人朱熹(一作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翻译/译文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
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注释⑴清溪:清澈的溪水。
碧山头:碧绿的山头。
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⑴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澄(chéng)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⑴“隔断”句:指溪水距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的远。
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
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
此泛指人世间。
⑴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赏析/鉴赏“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
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
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
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
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后两句即景抒怀。
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
“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
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
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
《秋月》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秋月宋代:朱熹原文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译文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
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注释清溪:清澈的溪水。
碧山头:碧绿的山头。
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澄(chéng)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
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
此泛指人世间。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赏析“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
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
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
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
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后两句即景抒怀。
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
“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
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
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
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秋月古诗全文及解释
古诗《秋月》全文及意思解释
《秋月》
(宋)朱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意思解释: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
附:全诗注释
1.清溪:清澈的溪水。
2.碧山头:碧绿的山头。
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3.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4.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5.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6.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
7.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
此泛指人世间。
8.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秋月》古诗鉴赏及答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 句诗事实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 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行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 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 是那样澄明、纯净,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假如没有天地间布满着皎 洁、光明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秋月》古诗鉴赏及答案
《秋月》古诗鉴赏及答案 秋月 [宋]程颢
超尘脱俗、心旷神怡之感。全诗写景抒情朴实自然,全部景物和感受都是 受到月光的覆盖,而全诗不着一月字,尽得风流。(假如答不同意,理由 充分即可。)
赏析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白云红叶两悠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4 分) (2)有评者说,全诗无一笔写月,而到处见月,正如司空图所说不着 一字,尽得风流。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4 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从实景角度看,写了夜晚看 到的云之洁白和枫叶之红艳;从虚的角度看,具有象征意义,写出了白云 的浮游和红叶的飘逸,借助景物,表现了诗人悠然清静的心境。 (2)同意。前两句写清亮的溪水绕着翠绿的`青山,澄碧的天空倒映于 水中,两者澄鲜一色,正是因为有皎洁的月光,诗人才在秋夜中欣赏到水 之清,感受到山之碧。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而生的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 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闲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 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 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然清静心境的 真实写照。
朱熹《秋月》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朱熹《秋月》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原文】秋月 (1)宋朱熹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2) 。
隔断红尘三十里 (3) ,白云黄叶共悠悠 (4) 。
【注释】(1)此为《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呈彦集、充父二兄弟》之第三首。
诗借物喻人,通过描绘秋月的玲珑皎洁、秋空的明朗,表现诗人超脱凡俗的人生境界。
(2)空水:清澈透明的水。
澄鲜:明净清亮。
南北朝时期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云日相辉映,江水共澄鲜。
”(3)红尘:世俗之处。
(4)黄叶:落叶。
一作“红叶”。
悠悠:悠远,自由。
【译文】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的白云、山中的红叶都悠闲自在,这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欣赏】“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
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
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
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
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后两句即景抒怀。
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
“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
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
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
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秋月》古诗鉴赏及答案
《秋月》古诗鉴赏及答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白云红叶两悠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
(4分)(2)有评者说,全诗无一笔写月,而到处见月,正如司空图所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4分) 参考答案(1)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借景抒情的手法。
从实景角度看,写了夜晚看到的云之雪白和枫叶之红艳;从虚的角度看,具有象征意义,写出了白云的浮游和红叶的飘逸,借助景物,表现了诗人悠然清静的心境。
(2)同意。
前两句写清亮的溪水围着翠绿的`青山,澄碧的天空倒映于水中,两者澄鲜一色,正是由于有皎洁的月光,诗人才在秋夜中观赏到水之清,感受到山之碧。
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而生的超尘脱俗、心旷神怡之感。
全诗写景抒情俭朴自然,全部景物和感受都是受到月光的覆盖,而全诗不着一月字,尽得风流。
(假如答不同意,理由充分即可。
)赏析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
这两句诗事实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
由于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
清亮的溪水围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净,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
假如没有天地间充满着皎洁、明朗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观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后两句即景抒怀。
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闲得意之物外心境。
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
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得意,更是诗人悠然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覆盖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
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漂浮的云朵,飘逸潇洒的枫叶,这些都是围围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朗、温柔的月光。
秋月古诗4篇
秋月古诗4篇1、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2、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李朴《中秋》3、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4、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
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5、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明徐渭《十五夜抵建宁》6、何妨小驻听吾语。
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7、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8、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10、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李商隐《霜月》11、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秋月古诗篇二: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1、遗音能记秋风曲。
贺铸《行路难缚虎手》2、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
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3、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4、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卢纶《逢病军人》5、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
晏几道《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6、一轮秋影转金波。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7、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8、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刘禹锡《始闻秋风》9、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李商隐《端居》10、晴野鹭鸶飞一只,水秋月古诗篇三:写秋天的诗句古诗1、出自东汉诗人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出自唐朝诗人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3、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秋月》的古诗全文解释
《秋月》的古诗全文解释秋月唐代,张九龄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1、作者简介2、注释: 1、重重叠叠山,闪闪烁烁星。
重重山,层层树,高高耸入云。
闪闪星,点点灯,密密麻麻萤。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作者简介2、注释: 1、重重叠叠山,闪闪烁烁星。
重重山,层层树,高高耸入云。
闪闪星,点点灯,密密麻麻萤。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刘长卿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作者简介2、注释: 1、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2、翠微:青翠的山色。
3、山川呈秀,原野平铺,一片葱茏。
下了一夜的小雨,清晨推开门一看,呀!窗外一片新绿,我不禁叫出声来:“真美呀!”一阵秋风吹过,落叶纷纷扬扬,地上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
我跑到一棵树下,静静地欣赏着这美景。
一片片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有的落在地上,好像给大地妈妈盖上了一层毛茸茸的地毯;有的落在了小河里,就像是小鱼儿游泳时翻起的一层层波浪;还有的落在了树根上,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棵小树长出了许多小叶子。
4、月光照进窗户,洒在屋顶上,发出柔和的银色光辉。
照着院子里那两棵桂花树,一阵秋风吹来,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铺上了一层黄色的地毯,真美呀! 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作者简介2、注释: 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作者简介2、注释: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古诗《秋月》意思
古诗《秋月》意思
【原文】
秋月
朱熹〔宋代〕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注释】
清溪:清澈的溪水。
碧山头:碧绿的山头。
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澄(chéng)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
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
此泛指人世间。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译文】
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的白云、山中的红叶都悠闲自在,这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古诗简介《秋月》是北宋诗人朱熹(一作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翻译/译文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
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注释⑴清溪:清澈的溪水。
碧山头:碧绿的山头。
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⑵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澄(chéng)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⑶“隔断”句:指溪水距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的远。
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
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
此泛指人世间。
⑷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赏析/鉴赏“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
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
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
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
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后两句即景抒怀。
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
“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
古诗《秋月》空水的意思
古诗《秋月》空水的意思
古诗《秋月》空水的意思是指秋天的月亮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了一种幽静的景象。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以下是《秋月》的原文和翻译:
庭院深深深几许,井邑秋月孤松树。
空庭月色入高楼,人倚楼中听秋水。
庭院深深深几许,表示庭院非常深,深不可测。
井邑秋月孤松树,指井邑中孤立的松树下,秋月倒映在井水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空庭月色入高楼,指空旷的庭院中,月色透过高楼的窗户,映照在屋内。
人倚楼中听秋水,指诗人倚在高楼之上,聆听秋水的声音。
秋月朱熹古诗意思
秋月朱熹古诗意思
《秋月》是宋代朱熹的一首诗,全诗内容为: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的白云、山中的红叶都悠闲自在,这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清澈的溪水、碧绿的山头、明朗的夜空和红叶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画面。
而“三十里”这个数字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暗示着人们应该远离尘嚣,回归自然。
最后一句“白云红叶两悠悠”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此诗化用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之诗意,溪水与月光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塑造了澄明纯洁的艺术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独立在高山的峰上; 去罢,人间,去罢! 我面对着无极的穹苍。 去罢,青年,去罢! 与幽谷的香草同埋; 去罢,青年,去罢! 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鸦。 去罢,梦乡,去罢! 我把幻景的玉杯摔破; 去罢,梦乡,去罢! 我笑受山风与海涛之贺。 去罢,种种,去罢! 当前有插天的高峰; 去罢,一切,去罢! 当前有无穷的无穷!
艺术特点
内在情感的律动和着语言节奏韵律的变化, 造成这首诗自由延展的听觉效果。句式的交 错变化,宛若月光下水面的波纹,也仿佛夜 色中,视觉性的景象显现在文字的巧妙排列 中。 想象丰富,构思巧妙,善于运用比喻,营造 出许多出人意料的意象,使没有生命的物象 有了呼吸,使抽象的意境有了色彩。
去罢
《浓得化不开》
《浓得化不开》是徐志摩的散文名篇。这 篇名恰可用来概括他的散文风格。要是说 周作人的好处是他的自然,朱自清的好处 是他的严谨,则徐志摩散文的好处便是他 的“啰嗦”。一件平常的事,一个并不特 别的经历,他可以铺排繁采到极致。他有 一种能力,可以把别人习以为常的场景写 得奇艳诡异,在他人可能无话可说的地方, 他却可以说得天花乱坠,让你目不暇接, 并不觉其冗繁而取得曲径通幽奇岳揽胜之 效。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咏月诗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 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 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静夜思》、《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 海间” 王维《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 弓”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 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 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 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 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秋月
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 月派”的重要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原名 徐章垿,笔名南湖、诗哲等。曾先后就读于上海 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 美国学习, 1920年入伦敦剑桥大学学习,接受了 西方文化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 影响。1922年徐志摩回国后,参与发起成立新月 社,加入文学研究会,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 《现代诗评》周刊,主编《晨报》副刊《诗镌》, 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1926 年移居上海,先后任光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 授。曾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人等创办《新 月》月刊并任主编。1931年飞机失事遇难。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前期是以《志摩的诗》 为代表,体现了“五四”反封建追求自由 的浪漫主义精神;继而以《翡冷翠的一夜》 为代表,体现着矛盾彷徨的情绪和爱国民 主的精神特征;以《猛虎集》和《云游集》 为代表的诗人后期创作,体现了诗人理想 的幻灭,消极厌世、绝望痛苦成了这一时 期诗歌的主旋律、主色调。
赏析
这首《秋月》是徐志摩晚期的诗作。展现了一幅 秋夜晦暗、阴凉的图画,将诗人悲凉的心境浸透 其中。月亮作为《秋月》的诗眼,首先是作者心 境的外化,同时是诗人假托的抒情者。月亮不仅 仅是诗人眼中、心中的月亮,也是他自己的化身。 诗歌的抒情的视角从“我们”看月,不经意地转 换为月俯瞰和谛听人世,月亮眼中的人间情景, 恰是诗人的人生体验,诗人自觉不自觉间幻化为 秋月,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 诗的结尾笔调突转,以“婴儿的微笑”结尾,言 尽而意不尽,饱含着超脱现状的渴望,是对他执 意追求的纯真诗意人生的描绘。
平生最后一首诗:
献词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哪方或地的哪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只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爱眉小札· 日记
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 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 了心里就觉着不可名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 高贵。你穿戴齐整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 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眉, 有我独到的领略。
爱眉小札· 日记
世上并不是没有爱,但大多是不纯粹的,有漏洞 的,那就不值钱,平常,浅薄。我们是有志气的, 决不能放松一屑屑,我们得来一个直纯的榜样。眉, 这恋爱是大事情,是难事情,是关生死超生死的事 情——如其要到真的境界,那才是神圣,那才是不 可侵犯。有同情的朋友是难得的,我们现有少数的 朋友,就思想见解论,在中国是第一流。他们都是 真爱你我,看重你我,期望你我的。他们要看我们 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实现一般人梦想的境界。 他们,我敢说,相信你我有这天赋,有这能力;他 们的期望是最难得的,但同时你我负着的责任,那 不是玩儿。
庐山小诗两首
(一)朝雾里的小草花
这岂是偶然,小玲珑的野花! 你轻含著鲜露颗颗, 怦动的,像是慕光明的花蛾, 在黑暗里想念焰彩,晴霞; 我此时在这蔓草丛中过路, 无端的内感,惆怅与惊讶, 在这迷雾里,在这岩壁下, 思忖著,泪怦怦的,人生与鲜露?
(二)山中大雾看景
这一瞬息的展雾—— 是山雾, 是台幕? 这一转瞬的沈闷, 是云蒸, 是人生? 那分明是山,水,田,庐; 又分明是悲,欢,喜,怒; 啊,这眼前刹那间开朗—— 我仿佛感悟了造化的无常!
那天边一小星的蓝—— 那是一座岛,岛上有青草, 鲜花,美丽的走兽与飞鸟; 快上这轻快的小艇, 去到那理想的天庭—— 恋爱,欢迎,自由——辞别了人间, 永远!
云游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 披散你的满头发, 赤露你的一双脚; 跟著我来,我的恋爱, 抛弃这个世界 殉我们的恋爱! 我拉著你的手, 爱,你跟著我走,
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 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 你跟著我走, 我拉著你的走, 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 跟著我来, 我的恋爱! 人间已经掉落在我们的后背,—— 看呀,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无边的自由,我与你与恋爱! 顺著我的指头看,
谢冕
他为新诗“创格”功效卓著。他把闻一多关 于格律诗的理论主张以诸多广泛的艺术实践 具体化了。他创造了规整一路的诗风,并且 纠正了自由体诗因过于散漫而流于平淡肤浅 的弊端。他开创了中国新诗格律化的新格局。 他和新月诗人的工作推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月亮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反复吟咏
月意象
的抒情意象,清明无语的月亮穿过 文人的心灵世界,折射出丰富多彩 的生命意味和审美蕴藉。 思乡 相思 柔美
1928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再别康 桥》,诗意优美,清新脱俗,音节和谐,广 为传诵。从1930年发表的《雁儿们》《黄鹂》 等诗作来看,徐志摩逐渐从绝望中慢慢脱身 出来,其第三时期的诗作在艺术上日趋醇正 圆润,形成了华美绮丽、柔婉凄美的艺术风 格。他在短暂十年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 诗歌、散文。现有《徐志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