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资料(0002)
财政学复习资料
二学位财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财政概述一、财政的概念(国家财政论)财政: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并以自身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所进行的集中性分配,简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西方财政理论认为,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的市场运行机制必然存在某些缺陷,因而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就需要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这种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由政府提供解决公共产品的费用的行为就是公共财政。
(一)1、公共产品Public goods:称公共财货,由政府等公共部门提供的、任何人可以享用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或服务。
特性:非排斥性、非竞争性。
2、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3、混合物品(二)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市场对资源配置是一种有效的机制,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
1、市场失灵定义现实中的市场制度与完全竞争市场制度相比,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距,因此,不可能像完全竞争市场制度一样,达到理想化的效率目标——帕累托最优,这种差距称为市场失灵。
完全竞争市场特征:众多买者和卖者、自由流动、信息是完全的、交易成本极低※ 2、市场失灵表现①市场不能有效地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②市场不能有效地解决外部效应问题③市场解决不了垄断问题④市场解决不了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问题⑤市场解决不了收入的公平分配问题。
⑥市场解决不了宏观经济总量均衡问题。
三、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调节、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收入分配的职能收入分配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的职能第二章财政支出一、财政支出分类财政支出的定义:作为一个过程,财政支出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将筹集到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地再分配的过程;作为一定量的资金,财政支出是指由政府财政部门拨付给各有关单位用以完成其职责的财政资金。
财政学复习资料(税收部分自己补充一下)
财政学复习资料(税收部分自己补充一下)财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举例说明生活与财政学职能的密切关系“财政”一词的来源: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财政活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现象财政是兔子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将政府经济活动视为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特殊的经济领域加强研究力度,特别是从政治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动的页数规律性,从而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2、财政的基本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3、区别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指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物品是指有国家机关或政府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一是排他性与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与非竞争性4、市场失灵的表现垄断(烟草、电力);用户不充分和不对称(保险);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如上游水库可以使下游地区受益,是正的外部效应;造纸厂对河流造成污染,是负的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收入分配不公(个人天赋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拉大)经济波动(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的市场竞争又导致供求的不均)5、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政府决策失误(投资项目的选择或者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选择不当)寻租行为(领导人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利,谋取私利,权钱交易,收受贿赂等)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经济判断,自然灾害预测)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越位:政府热衷于竞争性生产领域的投资,代替了市场职能;缺位:公共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投入不足)6、财政职能(1 ) 资源配置(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广义: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2 ) 收入分配职能(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通过转移性支出)(3 )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通过投资、补贴等多方面的安排,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 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发展不仅意味着产出的经济增长,还包括随着产生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辩护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第二章1、纯公共物品提供的方式:市场与政府2、准公共物品提供的方式:公共提供方式,市场提供方式以及混合提供方式3、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方法;负荷定价法4、财政支出所取得的收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项目发生产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最低成本法:多被用于教育、卫生、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项目支出6、财政执法遵循的基本原则:合法原则、适当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7、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补偿方式为税收)、资本性支出(分为税收和国债)与净贷款8、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9、行政管理支出: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外交10、发展中国家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特点:(1)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来源与教育(2)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3)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完善11、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必须由政府来组织实施的理由(1)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需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3)私人保险或商业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12、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投资规模要适度;投资结构要合理;要注重投资效益13、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相对而言,政府投资的特点:非政府投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个人从事的投资14、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标准;就业创造标准15、财政加大三农的措施:全面取消农业税;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开发;打击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16、资金来源的政府性的主要体现:财政借款;财政贴息;税收减免17、税收支出形式;税收豁免:免除关税与货物税;免除所得税纳税扣除:税收抵免:投资抵免和国外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农业、副渔业延期纳税:纳税人分期会延期纳税盈亏相抵:企业所得税连续冲抵加速折旧:退税:退还关税;退还已纳的销售税,消费税,增值税18、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第十二章1、国债负担的四个方面:认购人负担;政府负担及债务人负担;纳税人负担;代际负担2、为什么要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筹集建设资金:我国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资金占50%左右调节经济:国债对GDP进行再分配,反应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税收1、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2、增值税增值税是价外税,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doc资料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刘方军一、名词解释1.预算外资金是指一部分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财政收支,是财政体系的辅助环节。
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收支项目安排使用。
2.全额累进税率是对课税对象的全额都按照与之相应的等级税率计征。
3.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贷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4.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它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5.税率指国家征税的比率,也就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
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税率一般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6.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一种专项补助制度,是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的重要手段。
7.产业结构指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
8.社会消费性支出指非物质生产领域的非生产性积累和保证各级政权履行职能所需的各种经费的支出。
9.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缩小或扩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10.财政管理是在认识财政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具有权威性的财政政策、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运用经济手段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作用以及运用行政、法律手段、规定、约束和引导财政工作按照一定的准则和规范活动。
二、简答题1.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角度,分析财政收入的来源。
1.财政收入是货币形态的社会产品价值,从它的价值构成看,不外是C、V、M三部分。
(1)财政收入中来自价值C部分,过去仅限于国有企业上交财政的折旧基金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为维护企业经营管理权限,折旧基金已全部交给企业管理使用。
(2)目前我国来自V的财政收入主要有,直接向个人的征税;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居民购买的国库券;国家出售高税率消费品的税收转稼收入;服务行业和文化娱乐等企事业单位上交的税收,一部分是通过对V的再分配转化来的。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一、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4个)(一)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二)借鉴西方财政学(三)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四)继承和发展二、财政的概念即国家或公共团体以维持其生存发达之目的,而获得收入、支出经费之经济行为也。
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三、财政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P29第三章一、支出经济的分类(一)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二)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二、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一)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二)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一)经济性因素(二)政治性因素(三)社会性因素第四章一、广义的行政管理支出包括三类科目(一)一般公共服务,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党派团体、政府各部门等;(二)公共安全,包括武装警察、公安、检察、司法等;(三)外交,包括外交管理事务、驻外机构、对外援助、对外合作交流等二、我国教育经费的规模、结构和效率(简答或论述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一国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是影响教育经费效益的主要因素。
我国目前不仅教育经费规模仍然偏低,而且教育经费在初级教育、中级教育和高级教育之间分布的级次结构也不尽合理,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初级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普及教育长期处于落后境地。
四、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P85第一段(简答或论述题)第五章一、政府投资的特点P100第三段二、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一)公用性;(二)非独占性;(三)不可分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征第六章一、财政补贴的分类(一)禁止性的补贴(又称红箱补贴)(二)可诉补贴(又称黄箱补贴)(三)不可诉补贴(又称绿箱补贴)二、税收支出的概念税收支出无非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可见,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三、税收支出分类(一)照顾性税收支出。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名词概念1.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2.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与阶级性。
②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私人物品。
4.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5.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两个特征。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消费者购买私人物品后,他人就不能享用了)。
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6.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
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7.公共需要的特征:①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是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②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
③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但不是等价交换原则)。
④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8.市场:是一种结构精巧且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机制。
9.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表现:①垄断。
②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③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④收入分配不公。
⑤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10.政府干预手段:①立法和行政手段。
②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③财政手段。
11.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①政府决策失误。
②寻租行为。
③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1. 概述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政府如何获得和使用资源来满足社会需求。
财政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预算、财政政策等。
通过学习财政学,可以了解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公平等目标。
2. 财政收入2.1 税收•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区别•常见的税种: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收的功能:调节经济、分配财富、稳定金融等•税收的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便利原则2.2 非税收入•社会保险费•政府收入的其他来源3. 财政支出3.1 政府支出分类•行政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军事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基础设施投资支出3.2 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效益评价指标:社会经济效益、财务效益、节约效益等•政府支出的优化和调整4. 财政预算4.1 财政预算的概念•财政预算的定义和特点•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4.2 财政预算的结构和要素•财政预算的收入部分和支出部分•关键要素:收入估计、支出安排、财政平衡、审议和决策5. 财政政策5.1 财政政策的定义和作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经济、促进就业等5.2 财政政策的分类•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主动财政政策和被动财政政策5.3 财政政策的工具和调控方式•财政支出•税收政策•债务政策•金融政策6. 财政学与实践6.1 财政学与国家治理•财政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和作用•政府部门如何发挥财政学的理论和方法6.2 财政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财政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财政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贡献以上是财政学的复习资料的概要,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课堂讲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财政学的学习和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篇:财政学复习资料财政学复习资料一、案例描述在经济学家的圈子里,提起“科斯的灯塔”或者“灯塔经济学”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灯塔”在经济学里是公共物品的代名词,关于灯塔的故事也就成为公共经济学的经典故事。
灯塔是船只安全航行的一种必要设施。
作为早期的海上强国之一,英国的灯塔制度是发展最早、最完善的。
早期的英国,灯塔设施的建造和灯塔服务,与别的产品一样,也是由私人提供的。
为了满足航海者对灯塔服务的需要,一些临海人家出钱建设了灯塔,然后根据过往船只的大小和次数向船只收费,以此获取维护灯塔设施的日常开支的费用(维护灯塔的费用和人员费用),并获取投资收益。
建造灯塔的人后来发现,有些船只总是想方设法逃避缴纳灯塔使用费。
他们或者绕过收费站逃避付费,或者干脆就宣称没有享用灯塔的服务,拒绝交费。
这种现象扩散开来,自觉交费的船只越来越少,以致灯塔经营者入不敷出。
于是,灯塔经营者专门建立了一支队伍,配备了专门的装备来监督和核查过往船只的交费情况。
这样一来,虽然灯塔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支出也增加了,灯塔经营还是入不敷出。
经营者被迫再次提高收费,然而收费的提高促使更多船只试图逃避付费,而雇用更多人员监督收费又会使成本进一步上升。
如此这般。
私人灯塔制度终于维持不下去了,没人愿意再出钱建造灯塔。
但是灯塔对于船只安全航行的必要性并未改变,航海者还是需要灯塔这种服务。
最后,只能卣英国临海的各个地方政府出资兴建和维护灯塔的运营。
二、案例分析为什么灯塔这种物品最后必须由政府来提供,而大多数一般的物品和服务,譬如汽车这种产品或者搬运工的服务,都可以由私人企业提供呢?原因就在于,灯塔是公共物品,而汽车或者搬运服务都是私人物品。
政府经营的灯塔起初一切如常,但时间一长,人们发现,作为公共物品的灯塔总是维护不善,管理不良,风吹日晒也没人去及时维护,设备损坏的频率比私人经营时高得多,有些灯塔常年失修,有些只是勉强使用。
虽然不用再专门雇人来维持收费,过往船只也不用再额外交费,似乎是节约了社会资源,但是,由于经常损坏,实际上政府花在灯塔上的钱比私人经营时的成本(包括雇人的费用)还要多。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财政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外部效应:指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即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2、政府干预:指在市场的基础上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的干预。
其手段包括:(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3、公共定价:指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公共定价包括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4、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市场所具有的在某些领域或场合天然无法有效地配置或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的一种状态。
5、公共产品: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它是个人产品的对立物,从财政的角度看,公共产品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6、财政:是国家为维护其生存发展,凭借政治权利强制性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
7、损资乘数:是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同边际消费倾向呈反方向变化。
8、转移性支出:指不通过市场交换形式无常的转拨给收益部门、单位及个人,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其中补助支出又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支出。
9、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10、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及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它是政府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11、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与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12、国债负担率:通常是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称为国债负担率。
13、国债依存率:国债规模受政府偿债能力的制约,中央政府用于还本付息的来源当然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采用当年国债发行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表示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称为国债依存度。
完整word版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
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分类:1. 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如国防和灯塔等, 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 拥挤就会出现。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 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
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 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 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 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一、概念购买性支出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性支出,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动。
如经济建设支出、文教支出、行政管理、国防支出等。
政府性基金是指为支持某项公益事业发展,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具有强制性、非补偿性特点。
包括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等同于财政赤字政策。
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增加公债发行等方法扩大需求。
分税制是国家在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政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
瓦格纳法则p37是解释一国经济发展与财政支出的关系。
随着工业化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
政治原因:工业化的发展——社会关系复杂化——政府职能扩大——增加财政支出经济原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人口居住密集——产生拥挤和外溢——政府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和干预。
教育、娱乐、保健、与社会福利方面的政府支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不断增加,并随着及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大幅度提高从公共需求的角度解释了政府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预测了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历史趋势。
复式预算p249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映的一种预算形式,它既能反映财政预算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又能全面反映资金性质和收支结构。
经济发展阶段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的:财政支出的增长与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密切的关系;用经济发展阶段论的观点解释财政支出的原因。
不但解释了财政支出增长这一规律,也阐述了财政支出结构得到变化。
将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中期阶段、成熟阶段。
财政支出分为三类支出: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的指数。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支出:是指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好为良好、经济顺利发展的支出。
这类支出主要包括经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的支出。
2、预防性支出:是指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不使其受到国内外敌对力量的破坏和侵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的支出。
3、购买性支出:是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的物品或服务的支出。
4、转移性财政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是指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
5、政府支出乘数: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所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的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政府支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向关系)6、政府税收乘数: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政府税收的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7、平衡预算乘数: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额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8、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集团)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9、分税制:是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划分,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以保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职能的顺利实现。
10、政府收费:是指政府部门向其社会成员在一定范围内提供特定的服务,或者提供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而相应地收取的一种费用。
11、政府预算:指的是政府在每个财政年度全部财政收支结构的一览表,简言之,就是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12、单式预算:是指政府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13、复式预算:是指政府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14、经常性预算:又称经费预算或普通预算,主要编列政府日常活动的支出和作为收入主要来源的税收收入等项目。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财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财政的定义?财政是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一种活动。
2.财政三大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3.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立物,指的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对于第二类准公共物品来说,首先在于判断外部效应的大小。
当外部效应很大时,可视为纯公共物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
其实,大多数公共物品都具有较大的外部效应,不过为了提高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并为了适当减轻政府负担,对多数混合物品采取混合提供方式是一种较佳的选择。
当采取收费方式时,政府所要关心的问题是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同时严加管理,避免利用垄断地位滥收费,或提高收费标准,加重居民负担,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准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1)政府授权经营。
对于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部门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择私人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中标的私人企业去经营,但政府部门对这一领域实行政府规制,一方面禁止其他企业自由进入,另一方面又禁止中标企业制定垄断价格。
(2)政府参股。
对于那些初始投资量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由政府通过控股参与建设。
(3)政府补助。
对于那些提供教育服务、卫生服务的私人机构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私人企业,政府给予一定数量的补助。
第三章1.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1)宏观因素:①经济型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②政治性因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③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
(2)微观因素:比如通过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成本和价格、公共物品的质量、生产组织形式等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变量,来分析和研究财政支出规模。
2.瓦格纳法则(图+解释)瓦格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财政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财政学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T2.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F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T4.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F5.一项政策当且仅当表现出帕累托改进时才能提高社会福利。
F6.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收入分配的特色机制与手段。
T 7.由于公平与效率具有统一性,因此,在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考虑。
F8.若有一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则认为该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和生产。
T9.在政府为保证公共物品提供管理而选用公共定价时,选用平均成本定价法可以实现最大利润。
F10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中,NPV的求解公式中的折现率采用的是社会折现率。
T 10.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中,公共项目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该采用市场平均价格。
F11.所有的公共项目在实施前都应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评价判断,从而根据所的结论进行决策。
F12.税收的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和灵活性。
F13.当今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支出,而教育产品既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F14.公共物品的最优效率提供水平发生的条件是,每一社会成员对最后一单位的评价都有相同的水平。
T15.如果一种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则它绝不会由私人部门来生产,而必须由政府部门负责生产。
T16.俱乐部产品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征使其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非竞争性。
F17.严格意义上说,只有利益外溢的产品才可称为准公共物品。
18.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可分为转移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
19.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
财政学复习
财政学复习第一篇:财政学复习财政学复习1名词解释公共产品,财政, 产品的竞争性;产品的排他性,贫困线,贫困率,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影子价格,消费者剩余,现值,贴现率,社会贴现率,税负转嫁,征税对象,纳税人,消费税的纳税人,营业税的纳税人,广义的和狭义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会计学视角下的政府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2简答题和论述题政府的职责财政的基本要素财政的本质及主要内容财政的双重属性产品的不同类型教育的性质(私人产品特征和兼具公共产品特征)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财政支出及考察意义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包括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财政支出规模控制财政预算及预算原则和预算程序政府采购制度及政府采购原则和程序各国财政支出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的主要原因三大农村扶贫项目(扶贫贷款、发展资金、以工代赈)的资金投向。
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重点社会救助计划的途径不同社会保险项目的共同特征社会保险的私人产品特征政府介入社会保险领域的原因养老保险的含义及其筹资模式养老金的筹集形式及具体内容现行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及内容失业保险的经济效应政策分析的十大步骤金融成本和收益财政收入的类别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收入结构经济发展的含义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税收的特征税收原则财政收入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税负转嫁的形式世界税制结构的基本情况税制要素税率及形式违章处理增值税的纳税人及征税范围企业所得税(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和构成资本运营及其主要特征资本运营与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政府债务的特殊性利息支付的税收负担政府债务风险的分析框架构建政府风险管理的基础制度财政管理财政管理的目标财政管理原则政府预算的定义政府预算的原则财政体制的内涵政策组合相机抉择政策有效性的条件积极财政政策的概念及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第二篇:财政学复习重点1.财政的含义: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1.政府失灵: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
2.市场失灵: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到达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
3.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
这就是说该产品一旦被提供,消费量的增加,不会带来额外的成本。
4.外部性(效应):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5.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2、试述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作用。
答:1.提供法治制度2.保持和保护市场竞争3.克服市场无效4.促进社会公平5.保持经济稳定第二章财政的本质1.简述财政的产生与发展答: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产生了阶级,继而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奴隶制国家财政是奴隶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剥削、压迫奴隶及其他劳动者的一种手段,它反映了奴隶制国家与奴隶和其他劳动者之间的对抗性分配关系。
分配采用实物形式。
封建制国家财政是封建主阶级维持其统治,压迫和剥削农奴及其他劳动人民的一种手段,反映了封建制国家与农奴及其他劳动人民之间的对抗性的分配关系。
分配采用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
政府预算的出现是新的范畴。
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主要形式是税收,此外也通过公债和通货膨胀等手段获得一部分收入。
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是资产阶级维持其统治、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一种手段,它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分配关系。
财政主要采用价值形式。
社会主义财政主要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关系。
<产生:(1)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
(2)私有制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
发展:奴隶制财政封建制财政资本主义财政社会主义财政(1)形式:实物、力役——实物、力役、货币——货币为主,实物、力役仍存在(2)规模:小——大——小(3)性质的发展:国家性质决定财政性质> 2.简述财政的要素。
答:财政的四个基本要素,即主体、客体、形式和目的。
财政主体:国家分配论强调,国家或政府是财政分配活动的主体。
财政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
<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 财政形式:财政分配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即实物、力役和价值形式。
财政目的:财政分配的直接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3.什么是财政?什么是财政的本质?答: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和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国家性质决定财政性质。
具体来说,财政在本质上隐含着两种基本分配关系:一是经济体系中的个人、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尤其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是政府机构系统内政府部门之间与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尤其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4、试述财政的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答:财政的公共性指的是财政具有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属性,它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财政具有的共性。
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反映着参与财政分配的活动的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这就是财政的利益集团性财政或阶级性。
由于国家一般反映着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那一集团的利益,即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从根本上说,财政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
第三章公共产品1. 混合产品: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双重性质的物品。
1.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完全,不充分的产品,2.具有外部性的物品。
2.免费搭车: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1.为什么公共产品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非排他性→免费搭车→虚假的个人需求曲线→虚假的公共产品需求曲线→无法确定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量;非竞争性:MC=0→效率原则要求零价格→零价格意味着公共产品提供者无法获得成本补偿→公共产品无法有效提供。
既然消费者能够从公共产品中获益,为什么不自己提供?原因:“囚徒困境”非合作均衡:每个人都希望搭便车,而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第四章财政支出增长1. 瓦格纳法则(政府扩张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
原因:1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经济交往复杂化→经济主体间的摩擦增加→要求更多的政府保护、调节和管理活动。
2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对分配问题的关心加强→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需求增加→要求政府以更大的比例提高这些方面的支出。
3政府需直接介入某些大规模的投资生产领域3.梯度渐进理论(皮科克和怀斯曼):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激变(如战争等)的出现,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
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进行的,在这一时期内稳定增长和突发性增长是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又称为“时间型态理论”。
<1、公民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决定可容忍的财政支出水平2、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制度受到冲击时,人们才会审视过去,在心理上接受一个更高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审视效应),容忍政府支出更多地替代私人支出(置换效应)3、审视效应和置换效应促使政府支出上新台阶4、在冲击消失后,较高的支出水平因惯性而持续存在。
>3.非均衡增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提出,也称鲍莫尔法则。
公共部门的活动为劳动密集型,私人部门的活动为资本密集型→私人部门劳动生产率较高→私人部门工资水平上升→为提供足够服务,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须与私人部门保持同步→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上升→公共服务的相对价格上升→公共支出增长4.收入再分配理论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支出增长源于低收入者利用政治制度进行有利于他们的收入再分配;另一观点认为:收入再分配有利于中等收入阶层,而非低收入阶层。
2.如何看待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答:尽管有些国家在有的时期出现政府支出负增长的情况,但从长期和整体看,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构成了发展的总趋势。
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若干理论:政府活动扩张论,偶然事件论。
非均衡增长论,收入再分配论可以分别解释为:(1)在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公众对政府扩张有着潜在的需求;(2)偶然事件(如战争)加快了政府增长,而惯性又阻止其返回以前的水平;(3)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非均衡增长导致政府的增长;(4)某些集团利用政府使收入再分配向自己倾斜。
3、哪些制度安排可用于控制财政支出的增长?(1)预算监管制度财政预算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年度内财政收支状况的计划。
主要体现在监督和审批两个环节上。
要坚持的准则:1.完整性2.可靠性3.公开性4.年度性。
预算程序:编制→审批→执行→决策(2)政府采购制度指政府以公开招投标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原则:公开、公平、公正。
政府采购程序1.确定采购需求2.选择采购方式3.审查供应商资格4签订采购合同5履行采购合同6.验收与结算第五章社会救助支出1.我国当前主要有哪些社会救助项目?答:1,农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发展资金,扶贫计划)2,农村及其他社会救济支出,其中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和农村五保供养支出等3,医疗救助支出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5,自然灾害救济支出(1993.6.1上海开始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如何看待我国的贫困人口规模?答:识别穷人最常用的标准就是贫困线。
贫困线一般以收入或消费支出为标准确定,那些收入水平低于收入标准,或者消费水平低于消费支出标准的人被界定为“穷人”。
贫困线每年根据价格水平的变动调整,并且取决于家庭规模。
确定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贫困人口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贫困线的取值,而我国的农村贫困线和城镇贫困线相差很大,比如1988年,农村贫困线635元/年•人,城镇贫困线大约为1800元/年•人。
因此,调高贫困标准,尤其是调高农村的贫困线很有必要。
第二,鉴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结构,在计算整个国家的贫困人口规模时,不仅要计算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这两个社会群体模块中的贫困人口数量,而且还要计算形式上具有农民身份而事实上属于城镇居民的“农民工”这一大群体中的贫困人口数量。
第六章社会保险支出1.商业保险:个人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在受到某些损失时得到补偿。
4.社会保险:政府开设一些项目可以部分补充因不确定或不可控制事件所造成的收入损失。
<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一种制度。
>1.试述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理由?答:(1)政府的介入可以弥补保险市场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市场残缺问题。
(2)政府介入可以弥补收入分配上的缺陷。
(3)社会保险是一种优值品,人们对它的评价低于它实际能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政府介入体现了父爱主义的观念。
(4)相对于商业保险来说,政府介入社会保险还具有其他的优势①可以节省交易成本,尤其是决策成本。
②更有利于分散风险。
③社会保险支出可以实行指数化。
4. 简述养老金保险的经济效益答:(1)养老保险对储蓄的影响:负效应:财产替代效应正效应:退休效应;遗产效应由于三种效应作用方向不同,仅靠理论无法弄清养老保险如何影响储蓄,这有赖于经验分析。
(2)养老金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影响途径:负效应:征税(或缴费)→收入减少→降低当期消费→抑制劳动供给正效应:征税(或缴费)→收入减少→增加劳动供给,以使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影响程度:与筹资模式和给付结构密切相关(3)养老金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a)个人收入再分配i.完全积累制:效应明显ii.现收现付制:效应较间接b)代际间收入再分配i.现收现付制c)同代间收入再分配i.体现为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转移第八章财政收入概述1. 国有资产收入: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以上交利润、股息、红利、产权转让等形式取得的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和以资产占用费、租金、使用费等形式取得国有资源性资产的收入。
2. 拉弗曲线:拉弗曲线表示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纵坐标表示税率,横轴表示政府的税收收入。
在税率为0时,政府税收收入也为0;如果税率升高100%,则意味着人们要把全部收入用来纳税,也就无人愿意工作或投资,因而政府的收入也为0.如果税率从100%降到a点,则生产开始恢复,政府也有少许收入;进一步降低c点,生产将进一步扩大,政府的税收也有较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