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 阿房宫赋二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5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5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枚赋体散文的比喻、铺排手法借古讽今的风格2、理解“华、兀、构、缦、霁、杳、逦迤、锱铢、负、族”等词语3、背诵全文,归纳多义词“而、夫”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题解:赋体特点,作者简介及本文目的2、熟读课文,理解“兀、构、缦、霁、杳、逦迤”等词语重点:理解词语难点:内容理解内容及步骤:一、解题:1、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铺采文,体物写志”。
内容上,要通过“体物”以“写志”;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由于注重铺叙和形容,在语言上就不免要使用华美的词藻,着上绚丽的色彩。
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形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本文属于文赋。
2、阿房宫及作者:见课本注释从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烧毁后,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牡牧也加入到其中来。
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1、正音:兀骊缦霁冥嫔媵嫱荧椒剽逦迤砾呕哑铛锱铢椽槛妍2、问题:①课后思考与练习一②本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A、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B、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C、用排比名式,尽情揭露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及奢靡结果D、总结历史教训,发出警告三、指导、结合注释理解一二段。
补充注释:蜀山兀:形容词用如动词,指树木被砍光了。
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活用作状语,从骊山。
四海一:数词用如动词,统一。
盘盘焉:助词,形容词尾,的样子。
气候不齐:一样。
雷霆乍惊:突然。
梳晓鬟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
燕赵之收藏: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珠宝。
有关《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阿房宫赋》教案有关《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房宫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房宫赋》教案篇1教学目的:1、感受课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3、掌握“一”、“爱”、“取”、“族”、“焉”、“而”、“夫”等词的意思。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1.杜牧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
2.简介“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时代背景。
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通过对《阿房宫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阿房宫赋》的文本阅读和解析。
《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分析,如辞藻、比喻、象征等。
《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文本内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背诵和写作来提高文学素养。
2.2 教学手段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阿房宫赋》的文本内容和相关图片。
文献:提供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供学生参考。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信息,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课时:本章节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顺序:先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文本内容,分析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阿房宫赋》产生兴趣。
第二课时:阅读和解析《阿房宫赋》全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三课时: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辞藻、比喻、象征等。
第四课时:讨论《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总结本章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背诵《阿房宫赋》的情况。
学生对《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的理解程度。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文学素养的提高情况。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阿房宫赋》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相关资料。
《阿房宫赋》的文本及其注释。
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作类似的赋文或诗歌。
2024年语文教案-阿房宫赋
2024年语文教案-阿房宫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牧的文学才华,了解其创作背景。
能够解读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学会通过分析文本,提炼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牧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培养爱国情怀。
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文意理解和诗词鉴赏。
2. 杜牧的文学地位和历史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 分析杜牧在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阿房宫赋》全文、生僻字词的解释、历史背景和文学鉴赏分析。
2. 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评论,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阿房宫的图片,简要介绍阿房宫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并圈点批注生僻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地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杜牧的文学地位、历史背景以及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他们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并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阿房宫赋》,并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背诵《阿房宫赋》的情况以及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023最新版-《阿房宫赋》教案优秀6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6篇课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3、德育目标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2、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
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难点: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基本上能够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在本文的教学上,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讲解一些文中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并让学生感知文章的语言美,了解赋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1、研读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学案;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老师准备:课前预习学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学案讲解_
人教版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学案讲解_一、整体把握《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文赋是赋的一类,始于唐代,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结果。
文赋是相对骈文而言的用古文写的赋,也是相对俳赋而言的不拘骈偶的赋。
《阿房宫赋》就是文赋的典型代表。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 (825) 。
关于写作缘由,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在《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文章的思路结构:第一部分(第 1 、 2 段):铺陈描述,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属于赋中体物的内容。
文章的第一段首先对阿房宫的全貌进行总体性地描述,接下来,作者又对阿房宫的局部进行细腻地描绘,甚至写到人置身其中都会迷失方向,来突出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作者还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写出阿房宫中的歌舞效果。
这一段对阿房宫全局的描写笔法简练,对阿房宫局部的描写细腻周到,充分描绘出阿房宫这一宏伟建筑群的精致豪华、富丽堂皇。
第二段一方面写宫人们的奢靡生活,另一方面写秦人对珍宝毫不爱惜,到处丢弃。
无论是第一段写宫室建筑,还是第二段写美女珍宝,都是为了表现秦始皇的穷奢极欲,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 3 、 4 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属于赋中写志的内容。
第三段将秦始皇和老百姓之间天壤之别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又自然写到暴秦的灭亡。
指出秦必亡的命运。
最后一段阐明论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对于历史发出无限感慨,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 并且思及未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高一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了解时代背景及、赋1、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
阿房者,一说:“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四阿旁广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
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先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2、赋何为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赋在结构上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有序,说明作赋的缘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体文;中间是赋的本身;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
高一语文必修2《阿房宫赋》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2《阿房宫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2.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3.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4.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展示阿房宫的遗址,引发学生对阿房宫的兴趣。
简要介绍阿房宫的历史背景,导入新课。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注意理解生僻字词。
指导学生使用词典和注释,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课堂讲解讲解《阿房宫赋》的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
分析文章的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排比等。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
4.课堂讨论1.《阿房宫赋》中,作者对阿房宫的描绘具有哪些特点?2.你如何看待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态度?3.文章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5.背诵课文让学生自主背诵《阿房宫赋》,加强记忆。
教师检查背诵情况,纠正发音和记忆错误。
6.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
四、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2.学生是否能够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3.学生是否能够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4.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阿房宫遗址,实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解读《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3.开展古典文学鉴赏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阿房宫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文言文阅读水平,同时领悟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高一上册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高一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1.2分析《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1.3掌握《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古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2.难点:把握《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1.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讨论《阿房宫赋》的写作特点。
2.理解文本2.1学生自读《阿房宫赋》,理解文章大意。
2.2教师针对重点字词、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分析修辞手法3.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阿房宫赋》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3.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
4.课堂实践活动4.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阿房宫赋》中的某一修辞手法,进行创意改编。
4.2各组展示改编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5.挖掘文化内涵5.1教师引导学生从《阿房宫赋》中挖掘秦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5.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秦朝历史文化的认识。
6.2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提出拓展性问题。
四、作业布置1.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2.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阿房宫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3.不足之处是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环节显得紧张。
下次教学应调整时间分配,让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六、教学资源1.《阿房宫赋》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如秦朝历史文化、作者简介等。
3.网络资源,如《阿房宫赋》视频讲解、音频朗诵等。
阿房宫赋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阿房宫赋》2. 学科领域:语文3. 教学年级:高中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能够背诵并默写《阿房宫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辉煌与毁灭,感受历史的沧桑。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背诵《阿房宫赋》。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
(2)文章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1)简要介绍秦始皇和阿房宫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
(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难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
(2)分析文章结构,阐述艺术特色。
(3)引导学生感悟文章意境。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背诵与默写:(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背诵。
(2)抽查学生默写情况,巩固记忆。
五、课后作业1. 翻译《阿房宫赋》。
2. 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
3. 选择其他古代宫殿建筑,进行资料搜集和简要介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翻译、读后感写作和资料搜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独立思考能力。
3. 背诵与默写评价:在课后组织一次《阿房宫赋》的背诵与默写测试,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设计《阿房宫赋》教案设计
优秀教学设计《阿房宫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阿房宫赋》的内容;(2)了解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阿房宫赋》;(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阿房宫的热爱与惋惜之情;(2)理解历史兴亡的深刻教训;(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内容理解和背诵;2. 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的意境和情感把握;2.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3. 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掌握字词句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阿房宫赋》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点评,解答疑难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5. 文学鉴赏: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7.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阿房宫赋》;3. 调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宫殿,简要介绍其兴衰过程,并结合《阿房宫赋》思考历史兴亡的教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内容理解、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情况。
实用的《阿房宫赋》阅读教案2
《阿房宫赋》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充满着深刻的哲学思考、文化积淀和诗意妙笔。
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篇值得研读的古代经典,故此编写了一份实用的《阿房宫赋》阅读教案2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培养学生对文学修养的兴趣和提高。
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阿房宫赋》中所涉及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达到的表现效果;3、能够运用所学的文学修养知识,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对作品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阿房宫赋》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2、分析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达到的表现效果;3、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的文学修养知识,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对作品的感受。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阴阳五行等;2)《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3)分析作者运用的古典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4)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教学方法1)讲授模式,通过讲解和阅读文本,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2)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丰富课堂互动氛围;3)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将《阿房宫赋》中的修辞手法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理解其差异和相同点;4)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 PPT 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2、解读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阿房宫赋》所涉及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阴阳五行等古代哲学思想,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让学生体会作者将古代哲学思想与实际景物相结合的技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分析修辞手法在讲授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如填空、口胡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的概念和效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找出苏轼在《阿房宫赋》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效果。
语文教案:阿房宫赋
语文教案:阿房宫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3)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珍惜当下,努力创造美好未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3)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2)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2)解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5. 写作练习:(1)布置写作题目,让学生结合《阿房宫赋》进行创作;(2)批改并给予反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范文
语文教师教学一直都是非常严谨的,这既是想让学生学到知识,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掌握相关细节,能够顺畅地理解一首诗歌中所体现的真谛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层次思想内涵。
人教版高中语文让我们机会欣赏到古代名篇,而阿房宫赋是其中的佼佼者。
“阿房宫赋”是汉族文学的传世之作,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个独具传世价值的杰出代表。
它以极其优美、雄奇、壮观的文学艺术形式体现了秦帝国最繁荣、最辉煌的全貌,反映了秦始皇的图谋和霸业。
整篇文章通篇高昂雄壮,如波澜奔涌,极富篇幅感和气势感。
小编在阅读过程中,深深地被阿房宫的壮丽和秦始皇的气势感所迷之余,更是深刻认识到了古代文学所散发出来的正能量和美感。
阿房宫赋的教学,我认为,应当从课文阐述、语言技巧分析、内容深入探讨以及历史文化解读等角度来展开。
教师应当结合作者、篇名、篇章结构、篇中意象以及审美特征进行全面阐述。
学生需要对于阿房宫赋的各种语言技巧,例如形象描写、转换构思和运用修辞技巧等方面进行仔细推敲,把课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看得十分明了。
教师还应当对于阿房宫赋中奇妙的物象进行深入探讨解读,将其中的深层思想进行梳理,让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也能够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
阿房宫赋是一篇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文章,通过讲解秦始皇帝的事迹、建筑和军事战役,我们能够清晰的了解秦代文化。
阿房宫赋在语文教学中的优良性质有很多,不仅从篇章本身的构思上体现出来,同时也从学习阅读的角度来讲,这篇文章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成长。
例如,通过阅读阿房宫赋,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观感和审美情趣,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出自己对于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风云变迁的今天,阿房宫赋所刻画出来的秦始皇时代,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阿房宫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深入阅读和研究这篇名篇,将能够让我们学习到诗歌的结构格局、从各个方面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升华人文情感,从而达到更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境界。
人教版高一语文阿房宫赋2 教案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⒈自读法、诵读法。
⒉懂得赋的特点。
⒊学习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深度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课前演讲二、关于背景与作者(见教材)这一内容,主要由教师来做。
具体进程是:先指名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①解题;学生解题后,教师补充,接着范读;最后宣布自读的要求和步骤。
关于解题的补充: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
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
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
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婀旁”(为ēpáng)。
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
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
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
高中文言文《阿房宫赋》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并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逝,遂亡一镜矣!”(选自《贞观政要》)那么,我们如何以史为镜呢?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
二、作者简介及题解1、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2、题解阿房宫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始建,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阿房村。
为建造这座宫殿,秦统治者曾征集劳动力七十余万,开采了大量的石料,砍伐了大批木材。
可是至秦灭亡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
据说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名阿房,故称“阿房宫”。
3、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可见本文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无度,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
三、赋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缘故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2、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
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背诵全文。
一、导入六百三十年前的元代,济南名士张养浩来到潼关,面对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心中伤感无限,因此一声长叹便化作千古名曲《山坡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难过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其时,千年古都咸阳早已荆棘遍地,蔓草丛生,差不多一千一百年不复见三百里阿房宫了。
遥想当年,始皇登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大业已成,意气风发。
据史书上说,秦始皇每吞并一个诸侯国,便令工匠仿照该国的宫室式样,再造于咸阳。
将虏获的各国美女、珍宝,纳入其内。
昭示自己扫六合,混天下之丰功伟业。
据《史记》载,秦代宫殿,关中有三百座,关外有四百多座。
如此犹嫌不足。
统一中原后第九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和他功过三皇,德配五帝的身份大不相配。
因此,他在往日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都城之间,大兴土木,开始兴建一座规模空前绝后,壮美无与伦比的不世之宫。
此宫还未正式命名,有人称为朝宫。
阿房宫仅仅是此宫的前殿。
这是一座如何样的宫殿啊!《史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能够坐万人,下能够建五丈旗。
《汉书》载阿房宫东西五里,南北千步。
换算成现代计量法,阿房宫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我们一个标准的教室大约是56平方米,我们一整个学校才8万平方米,而阿房宫的一个前殿就有我们一个学校那么大,容纳万人绰绰有余。
而在西安的阿房宫遗址,地基面积竟达54万平方米,堪称震烁古今的第一大宫!遥想其曾经的雕栏玉砌,朱粱画栋,我们真恨不得掀开历史的重重面纱一睹它的风采,或是坐时刻机器去拦下楚霸王那野蛮的一把火,保留下这千千万前人许多心血和聪慧的结晶!惋惜,现在的我们,也只能透过杜牧的一篇辞赋,来查找其往昔的绝世风采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正音。
2.学生大声地自读。
3.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课上对照注解疏通全文,将疑点划出,以备质疑、释疑。
4,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三、学习第一段
1.提问课后练习第一题答案,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2.找一学生读第一段。
3.学生齐读。
4.学生质疑、教师指导、明确重点掌握的词。
(1)需要掌握的重点实词:
六王毕:完了、结束
北构而西折:动词,架木做屋
不霁何虹雨止初晴
(2)特殊用法
四海一“一”数→动统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状向北、向西“骊山”名→状从骊山未云何龙“云”名→动出现云彩“龙”名→动出现龙
未霁何虹“虹”名→动出现虹
歌台暖响“响”动→名歌声
5.段意理解。
本断可分四层:
第一层:开首十二字,交代时代背景,点出地理环境。
“兀”“出”虽是粗笔勾勒,但已显爱憎,揭示了秦始皇统一后骄纵享乐,几十万劳动者的辛劳与血泪才换得阿房宫“出”。
第二层:“覆压……流入宫墙。
”夸张手法,总写阿房宫的宏伟规模。
“覆压”言其广,“隔离”言其高。
骊山,起伏不断;二川,滔滔不绝,这两句将宫殿趋向、座落地势、规模之大形象鲜明地描绘出来。
第三层:“五步……不知西东。
”以大量的对偶、排比等骈句,极力描绘、渲染了阿房宫内楼台殿阁的宏伟、豪华,桥梁复道的奇丽、壮观。
“五步” “十步”,写出楼阁之密;廊腰飞檐,指出宫室之美。
廊腰缦回突出曲线美;钩心斗角突出结构美。
“盘盘焉、囷囷焉”,是概括各式各样楼阁的形状,像蜂房那样邃密,如漩涡那样纡回。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掷笔长叹,言非笔墨所能尽言。
第四层:本段最后部分。
从行文上看,这部分带过渡性质,从建筑写到宫殿中人物的活动,“歌台暖响”等四句既写宫中歌舞之盛,也写出这欢歌狂舞背后隐藏着宫人的无限悲戚。
“—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重在写人之感受,亲疏各别,冷暖不均。
6.小结“赋”的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的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
作者围绕一个事物,就某一客观对象反复描写,多方渲染,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达曲传其义,情尽意足之效果。
本文的第三段就体现了上述特点。
7.学生反复读,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一段,预习下几段。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二段
1.学生读。
2.学生就字词质疑,教师指点,明确重点、难点。
(1)补充注释。
a.绿云扰扰:“绿云”,浓墨有光彩的云,此处形容女子的头发黑密;“扰扰”,纷乱蓬松的样子。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
这里用“互文”修辞格:本应合在一块儿说的词,因对偶、押韵或字数的限制,临时拆开来使用,理解时又应合在一块儿。
可译为“燕、赵、齐、楚、韩、魏六国之统治者有无数的金玉珍宝。
”
(2)重点掌握的词。
a.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深远;“之”,动词,去。
b.尽态极妍“妍”,美丽。
c.缦立“缦”通“曼”,久。
d.“逦迤”连绵词,接连不断的样子。
(3)特殊用法。
a.辇采于秦“辇”,名→状,乘辇。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收藏”“经营”,动→名,收藏的金玉珍宝,经营的金玉珍宝。
c.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名→状“铛”“石”“块”“砾”,名→动(4)段意理解。
a.过渡:在第—段中,作者从背景、外貌、内景等方面极力铺陈,阿房宫的形象已矗立于眼前,富丽堂皇。
在本段中,由宫殿的描绘,自然过渡到对宫人、宫藏的描绘。
b.写宫人:“妃嫔媵嫱……三十六年。
”
分别从宫人的来源、宫人的生活、宫人的命运几方面进行描写。
明星、绿云、渭流、腻烟、雾、雷霆等具体形象的描绘,比喻精彩,想象奇特,又经过了艺术的夸张,极写宫女之多,妃嫔彩娥,济济各殿,也见出秦皇的骄奢淫逸,糜烂不堪。
而她们“尽态极妍”的目的是“望幸”,可是却“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望幸”与“不得见”,充满了对孤寂痛苦的宫女的同情,更有对暴君的揭露。
c.写宫藏:本段余下的部分。
“收藏”“经营”“精英”及“剽掠”这些词写出秦人掠夺之甚。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有四组对比,六国的珠宝尽入秦宫,但在宫中却视若土石,任意抛洒,有奢侈之心,无爱惜之意,批判锋芒渐露“亦不甚惜”,我们仿佛已听到作者的斥责和愤慨的声音了。
二、研读第三段
学生读、背第三段
1.学生质疑,教师点拨,明确重点。
(1)补充注释
a.纷奢:繁华奢侈b.直栏横槛槛:栏杆
(2)重点实词
a.函谷举举:被攻取
b.可怜焦土可怜:可惜
2.段意理解
这一段由上文的描写转入议论。
(1)第一层:“嗟乎”至“用之如泥沙。
”
以常理和反问斥秦统治者只顾个人享受,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2)第二层:“使负栋之柱”至“不敢言而敢怒。
”
摆出秦皇罪证,六个排比分句,运用比喻、夸张,紧扣阿房宫,进行强烈的对照描写,绘出秦始皇“劳民伤财”的怵目惊心的图画。
接下去顺势写出人民“不敢言而敢怒”的局面。
民怨积深,“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农民起义的爆发是必然的。
(3)第三层:这部分用14个字高度概括了秦亡的过程,民众的反抗从“怒”到“叫”“举”“炬”,三个动词,短促相连,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势,火山爆发之烈,迅猛异常,不可压抑。
“可怜焦土”与上面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速亡。
三、研读第四段
1.学生齐读。
2.理解内容。
历史的回顾,有着现实的用心。
最后的作者议论,给唐王朝不啻浇了一瓢钻心透骨的冰水。
文章突出一个“鉴”字,企冀唐统治者以秦为镜,回心转意,更弦易辙。
3.学生反复读、背第3、4两段。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