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政策选择角度探析盈余管理问题_林文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内容摘要:上市公司中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交相呼应、互相影响、共同作用,这对公司的资源优化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只有将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配套起来,共同向着合法、公正、客观、真实的方向发展,才能助推公司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对盈余管理进行的常用手段。
虽然,盈余管理对于公司有一定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公司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盈余管理不当还是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因此,上市公司只有合理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才能使公司稳步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盈余管理一、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盈余管理内涵的理解,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国内外学者都有着自己的思考。
纵观各种解释,我们不难找出相通的地方,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公司的管理者。
第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自身获得更大的利益。
第三,公司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也就是说管理者是有意图的选择,从而保障其达到利益最大化。
因此,才会出现以下虚假信息的现象,长此下去,企业的整体利益将会受到损害。
第四,管理者的职业判断和交易规划都是企业采取的盈余管理手段,并不是所谓的实际业务,这也构成了盈余管理的区别于其他手段的特别之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开始采取盈余管理来调控企业的会计信息,从而使会计政策和盈余管理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市场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般来说,公司经常进行的盈余管理手段有以下三种:第一、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所选用的会计政策直接影响公司当期的盈余,因而要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成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内容摘要: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和会计政策选择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相影响,密切联系。
本文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
虽然,盈余管理对公司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是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上市公司要合理的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这样,对公司的发展才是真正有利的。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盈余管理一、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盈余管理内涵的理解,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但是,从各个学者对盈余管理内涵的理解上,也可以看出相同的特征: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公司的管理者。
第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自身得到的利益最大化。
第三,公司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自身其有利的会计政策来进行的,这样才可以保障其利益最大化,因此,会出现以下虚假信息的现象,从长期来看,这样的做法是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的。
第四,盈余管理的手段是职业判断和交易规划,而不是实际业务,也正是这两个特点构成了盈余管理的特别之处。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取盈余管理来调控企业的会计信息,会计政策和盈余管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着会计信息质量,可以说是会计政策选择直接影响到了市场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般来说,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有三种,第一,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第二,对于生产活动的调节,这是一种非会计的盈余管理方法。
第三,利用关联交易。
综上所述,会计政策选择是盈余管理的一种方式。
会计政策选择以及盈余管理这都是基于企业管理者自己的目标利益出发的,都是为了其利益服务的。
因此,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的时候,一定要综合的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既考虑到公司现阶段的利益,也要考虑到公司未来的长远利益,这样,才可以使盈余管理真正是变成为企业服务的手段。
二、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一)折旧政策的变更一般情况下,在公司的资产总额当中,固定资产的价值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且影响到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也很多,这就使得企业的管理层更偏向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来进行公司的盈余管理。
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企业盈余管理浅析
会计 审计 新疆财经2010年第1期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企业盈余管理浅析高!慧(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部,安徽蚌埠233041)内容提要: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一直是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
本文在对会计政策选择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会计政策选择,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76(2010)01-0052-04!!一、引言夏恩 桑德曾在 会计与控制理论中,把企业看成是理性主体之间的契约组合。
作为契约组合的企业,会有各种各样的主体与之发生联系,具体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经理、职工、政府和审计人员等。
各种主体在进行理性的选择之后,加入了一组契约即进入一个企业,所以企业的一般模型应该是涉及所有交易主体的契约。
会计是对企业契约签订与履行过程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披露的工具,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对企业契约履行程度的度量。
在签订企业契约时,会计的处理原则、程序与方法理应受到企业契约各方的关注。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中指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可见,会计政策选择是构成契约合同的重要内容。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建立在契约理论基础之上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来看,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属于利益相关者。
但是,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作为内部控制人的控股股东和管理者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契约摩擦#,于是他们就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制造∀沟通阻滞#(不向其他利益相关者传递私人信息,或向其他利益相关者传递不真实的信息),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从公司内部制度角度来看,影响控股股东和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政策;二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因而,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盈余管理问题探析
盈余管理问题探析摘要本文以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理论,主要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存在的理论背景,方式与手段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识别与治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方法与对策。
企业的盈余管理只能在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
恰当的盈余管理可为公司赢得理财和经营活动的弹性空间。
但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是很发达,上市公司中的一些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已经超出了可以容忍的限度。
因此应加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的规范。
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对增强我国企业的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企业;盈余管理;动因;治理Summarythis paper dwells upon enterprise earnings .It analyzes and discuesses these problem on theory background as well as the subsistent problems of enterprise earnings management existing by utilizing sythetically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odern Economics , Managerial Finance and Accountancy. In conclus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earnings mamagement’s available identify and fathering. Corporate earnings management or accounting srandards can only be carried ou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ystem, it can not go beyond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system requirements, the approproate earnings management can make the company win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ng flexibility of space activities. However,many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in a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of tolerance. Therefore, the strengthening of corporat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reduce the space and enhance China’s enterprises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hthen the reliablity of accounting data .Key words: enterprise ,earnings management, motivation , control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盈余管理一直作为财务揭示的热点问题,受到西方会计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会计政策的选择下的盈余管理手段探微
会计政策的选择下的盈余管理手段探微:会计的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会计政策进行核算,可以提供更相关的信息。
会计准则天生就作为管理者盈余管理的工具。
本文从会计政策角度出发分析了盈余管理手段。
一、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利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进行盈余管理是最为主要和普遍的途径,上市公司遵循“合法不合理”的原则,即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根据管理当局的某种主观意图而非公司实际情形选择会计政策,当然会计准则会对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有相关规定,对其任意行为有所限制,并且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变更也一直是审计工作关注的重要事项,但是这些并不能完全消除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行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会计准则本身就是建立在一系列的会计假设和方法上的,其存在的基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完善性。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抑制公司利用准则的漏洞来进行盈余操作行为,当然公司也会据此来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这种动态的博弈也无形中推动了我国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发展和完善。
在2006年颁布的我国新会计准则里,对存货的计价方法取消了之前的后进先出计价法,从而更加满足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并降低了企业因为价格波动而进行的人为调节;在资产减值准则中,加大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以使资产的账面价值更好的反应其内在价值波动,并且规定绝大部分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对旧准则是个很大的修改,避免了公司利用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因此看出,会计准则制约着盈余管理的产生,而盈余管理的发展也在推动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
二、会计选择下的盈余管理手段综合归纳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利用关联交易。
会计政策选择及会计估计变更!合并报表中合并范围的变动等来调节利润,由于会计政策选择是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企业自主选择的会计确认计量方法,而管理层的主观意图比较隐蔽,难以判断其合理性,所以绝大多数企业会采用选择会计政策的不同来进行盈余管理,这也是在大多数文献中所支持默认的,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会计政策,这也就为上市公司利用这种主观权利进行盈余管理提供机会和空间,以下从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主要利用到的两项会计准则出发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概述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从会计政策选择角度探析盈余管理问题
从会计政策选择角度探析盈余管理问题作者:李云翔来源:《财讯》2019年第15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也开始在我国出现。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
一、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1)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的一个方面,具有经济后果。
会计政策盈余管理实质是企业管理层通过有目的的操作,对外财务报告以取得某些个人私利的的行为。
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内,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所做出会计选择。
从许多有关盈余管理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准则是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2)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是企业盈余管理的基本条件会计准则是规定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准则,也规定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由于不同行业的情况复杂多样,他们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也不同且复杂,因此政府不能完全制定和实施企业会计处理的所有规范,只能制定常规性的会计规范即通用会计准则,其余的特殊会计政策则由企业自己决定。
此外,公司的所有事项或交易都不能与会计准则相匹配。
因此,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是肯定的,企业管理层可以根据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利用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详细情况(1)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企业实施的资产置换或股权转让,旨在实现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实现战略转移的目标。
某些数据表明,一些上市公司转亏为盈的秘密通常是资产重组。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手段主要有:1.资产置换。
上市公司用其他公司的优质资产取代不良资产,并确认资产的增值收入。
2.对外收购兼并。
低成本收购利润较高的下属的非上市公司。
3.对外转让资产。
即上市公司外的企业高价收购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
4.债务重组。
(2)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一向是上市公司惯用的手段之一,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主要有:关联购销、资产重组、托管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资金占用费、费用转移等。
不难看出,企业利用关联交易通过合法不合理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中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交相呼应、互相影响,这对公司的资源优化起着重要作用。
只有将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配套起来,共同向着合法、公正、客观、真实的方向发展,才能助推公司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深入分析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对盈余管理进行的常用手段,并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盈余管理的影响,最后对治理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行为提出有效对策。
标签: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盈余管理一、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盈余管理内涵的理解,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国内外学者都有着自己的思考。
纵观各种解释,我们不难找出相通的地方,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公司的管理者;第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自身获得更大的利益;第三,盈余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都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第四,管理者的职业判断和交易规划都是企业采取的盈余管理手段,并不是所谓的实际业务,这也是盈余管理的特别之处。
由于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市场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一个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为了使盈余管理真正成为企业服务的手段,必须要综合地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公司的现阶段利益,也要考虑到公司未来的长远利益。
二、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1.折旧政策的变更对于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固定资产金额所占的比重相当大,使用寿命比较长。
因此,管理层更加偏向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来进行公司的盈余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只有采用最先机的科研成果,不断创造和生产出新产品,才能将企业利润最大化。
于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速度必须要加快,通过加速折旧从而加速资金的回收,由此可见折旧方法至关重要了。
2.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变更利用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也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且应收账款坏账的方式比较灵活多样,但都是以控制相关费用,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这种方法会使企业发挥很大的自主空间,是一种较为隐蔽的盈余管理手段。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问题探讨
Management经管空间 2016年6月047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问题探讨姚王庄财政所 姚建春摘 要:会计政策选择分为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宏观概念意义上的会计政策选择指的是由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力机关通过制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等方面所做出的规范,包括程序、原则、方法等;微观概念意义上的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宏观会计政策为指导,经过对成本与效益的权衡,选择最能恰当地反映本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一系列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 盈余管理 内涵 手段 建议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b)-047-021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内涵及其关系1.1 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选择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一是与企业的会计报表编制有关的一系列会计行为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具体对象,包括会计原则、方法等具体内容;二是企业管理当局是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三是会计政策选择要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比如相关法律准则。
1.2 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在一般会计原则所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或企业市场获得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一般分为调增利润、调减利润和利润平滑三大类型。
1.2.1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盈余管理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盈余管理必须在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因为盈余管理的对象是公认的会计方法、会计准则这两种空间因素,以及这两种空间因素时点选择与控制的时间因素。
也就是说,会计数据本身是盈余管理的最终对象。
二是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是盈余管理的主要目标。
三是盈余管理改变的仅仅是企业的实际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对企业的实际利润不产生影响。
四是盈余管理会导致利益的再分配,企业管理层或实际控制者既是盈余管理的主体,又是盈余管理照顾最多的一方,盈余管理的受害者将会是小股东和底层雇员。
会计政策选择应用与盈余管理的研究
会计政策选择应用与盈余管理的研究作者:赵蒙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15期赵蒙摘要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于财务核算、会计信息质量有纲领性规范意义。
企业拥有选择适合其运营特征的微观会计处理方法的权力,这样就可能存在盈余操纵的空间,而相关利益者对企业信息的获取不充分,难以衡量信息披露是否公允、适当。
本文以某上市房地产公司为例,研究会计政策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会计估计变更房地产业一、引言企业财务核算遵循的宏观会计政策必须按照会计法规、准则执行,而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征和市场环境选择最适宜的微观会计政策,会形成不同的财务指标和盈余数据。
经营者作为利益群体的代表,有动机选择最有利于自身价值,而非最适应发展规划、财务公允的政策。
通过微观会计政策的选择操纵盈余的主观行为,被学术界称为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
李振(2006)研究2001—2004年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总结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实现收益平滑、巨额冲销、扭亏式盈余管理;斯科特(2006)指出,准则的变化会影响经理人契约,影响其福利和公司利益。
经理人可能会干预准则制定过程,从而改变实际经营策略与财务结果。
二、理论基础选择性不实财务披露假说——美国西北大学财务会计学教授劳伦斯(1991)认为,影响企业绩效的事件虽无法控制,但绩效评价者感知企业绩效的方式可控。
企业会计政策制定者可通过操纵财务报告来影响人们对绩效的评价。
博弈论——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立足于理性经济人假设,主要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的决策及均衡。
在会计政策选择上,信息不对称下利益相关方为追求效用最大化,会采取不同的手段来为自己谋利而产生博弈。
三、会计政策选择应用(一)某房地产上市公司2001—2018年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统计(见表1)(二)不同会计政策选择下的盈余管理由表1,企业往往是宏观会计政策的被动执行者,对盈余、财务指标造成的波动亦是全行业范围内的。
会计政策的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会计政策的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摘要: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出于各种目的对企业实行盈余管理。
而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企业盈余管理的必备条件之一。
本文在对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对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一、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近年来,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得到满意的财务会计结果,借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等多种手段,多计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费用与成本,对企业会计利润进行操纵。
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合法的前提下寻求于己有利的财务后果,实现其盈余管理的策略。
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共性在于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之一就是会计政策选择,而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会影响到公司的盈余。
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区别,盈余管理除了采用??计方法外,也可采用非会计方法,其主要区别在于管理当局的动机。
盈余管理是一把利弊兼施的“双刃剑”,其存在具有多种动机,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一方面,会计准则制定者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只能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会计准则的规定。
二、会计政策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包括变更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占得比例越高,折旧率的杠杆作用就越大,降低折旧率对增加利润的影响也就越大,盈余管理就越容易。
其次,固定资产折旧费在企业营业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折旧费的变化对营业利润的影响较大,利用折旧费用增加营业利润,会让报表使用者误认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和持续获利能力提高。
另外,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错综复杂,使得企业管理当局很容易找到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理由去进行盈余管理。
文献综述基于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中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一直是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国外的实证会计领域有大量的文献对会计选择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
美国会计学家戈登(Gordon,1964)是第一个提出公司经理人员选择会计政策有其经济动因的西方学者,他的研究表明,企业管理人员并不遵循配比原则使所报告的利润最大化,而是使各期利润均衡化,管理人员通过选择会计政策或者改变企业筹资、投资、经营决策方案等方式,使各期收益保持稳定增长,因此,这种假设也称之为收益均衡化假设。
博因顿(Boynton)等对美国年税收改革法案中的账面条款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证实了在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将采取会计程序或会计选择来减少财富转移,以使公司表现出较低的获利能力。对于盈余管理,所得税可能是一个最明显的动因。
波尔和桑德(Ball,1972&SuIlder,1975)对戈登所做的实证研究做出了不同的分析,他们指出,就整个市场而言,对于因会计政策不同而造成的盈余差异,投资者是能够做出反应和调整的。这一结果与有效市场假说相一致,说明经理人员可能不是为了平滑收益(使各期利润均衡化)或者使盈余呈现增长趋势而选择会计政策的。
魏明海(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为了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他认为,盈余管理又称利润操纵,是指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秦荣生(2001)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国际国内相继出现一系列的会计丑闻,引起了会计界和实务界相关业内人士的关注,盈余管理的研究逐渐深入人心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有效地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尽可能地消除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本文拟从会计政策的选择入手,通过研究:“会计政策和盈余管理的关系---会计政策的选择和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实证研究分析---结论及展望”的基本框架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分析和探讨。
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盈余管理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盈余管理分数姓名:学号:年级:专业:站点:指导教师:完成时间:论文评定意见页函授站:年级专业:姓名:学号:作者声明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所在站点年级专业作者学号:作者签名:(手写有效)20 年月日(手填时间)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盈余管理2017年1月日目录Abstract ...................................................................................................................... - 1 - 一、绪论.................................................................................................................. - 3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 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 4 - 二、相关基本理论研究............................................................................................ - 7 -(一)会计政策选择概述 ..................................................................................... - 7 -(二)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 - 9 -三、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的动因、产生及分析.................................. - 12 -(一)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的动因 ................................................... - 12 -(二)会计政策选择下盈余管理的形成 ........................................................... - 12 -(三)盈余管理的基本形式 ............................................................................... - 13 -(四)盈余管理的作用 ....................................................................................... - 14 -(五)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的建议 ................................................... - 15 - 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 15 -(一)研究设计 ................................................................................................... - 15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 - 21 - 五、建议和结论...................................................................................................... - 25 -(一)研究结论 ................................................................................................... - 25 -(二)相关建议 ................................................................................................... - 26 - 参考文献.................................................................................................................. - 28 -摘要会计政策选择是近年来我国在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才被提出和重视起来的一个新课题,它是会计核算的灵魂,直接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决定着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
摘要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的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出,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会计造假和盈余管理。
近几年,随着我国的会计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企业的会计造假也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但是,由于会计政策还具有可选择性,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盈余管理现象十分严重,在企业的盈余管理当中,管理层利用会计政策留有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文章分析并研究了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企业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的盈余管理的方法方式,并对其手段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监管体制With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distortion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ppears quickly. It includes two aspects: accounting fraud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ccounting system and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tinuously improve; corporate accounting fraud has also been some containment. However, due to accounting policy also has a selectable, and this makes a very serious phenomen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corporate earnings management, which management uses the space left by the accounting policies to manage earnings, and which largely reduces the surplus reli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so that it can not be objectively and fairly reflect the financial position and operating results.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studies related to the concept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method of earnings management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the accounting policies, and their means of in-depth analysis.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earnings managemen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1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1)1.1 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理论 (1)1.1.1会计政策 (1)1.1.2 会计政策选择 (1)1.2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1)1.2.1盈余管理内涵 (1)1.2.2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2)1.3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2)2 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 (3)2.1 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政策选择 (3)2.2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政策选择 (3)2.2.1改变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 (3)2.2.2.改变减值准备计提比例 (4)2.2.3转回资产减值准备 (4)2.3 金融资产的会计政策选择 (5)2.4变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会计政策选择 (5)2.5存货计价的会计政策选择 (6)2.6合并范围变动的会计政策选择 (6)3 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7)3.1 导致会计政策选择不规范 (7)3.2降低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7)3.3 增加监管难度 (7)3.4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7)3.5 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和协调发展不利 (7)4 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的建议 (8)4.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8)4.2 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8)4.3完善监督制度 (8)5 结论 (9)参考文献 (10)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1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1.1 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理论1.1.1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指的是企业在进行会计的核算与编制会计报表过程中采用的具体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会计学专业+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问题探析
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问题探析摘要由于自2013年我国总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的政策让我国资本市场显现出从来没有过的繁荣。
我国的上市公司因为想要在勾心斗角的市场中盈利更多来取得公众的信任,获得较好的商誉,或是为了巧妙的避免政治斗争,钻政策的空子,以及维护企业从上到下的员工的利益等原因,利用盈余管理来获取更多的收益变成大部分上市公司考虑用来保全自身利益的优先措施。
从17世纪在英国发生的南海泡沫事件以来,每当盈余管理被利用来控制企业获取的利润时,它所带来的影响连绵不绝。
盈余管理过度被利用已经变成阻碍金融市场良性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最近几年,因为我国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之前很多可以被利用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例如,关联方交易、债务重组等已经受到了各方面的限制,因此将重点朝向变更会计政策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也就是利用变更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
因为会计法律法规条款众多,所以会计政策变更在一些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弹性,因此在合乎规定的范围内变更会计政策来进行利润管理在法律上是被允许的。
由于经济发展,盈余管理的后果也有两个后果:第一,过度的盈余管理会让企业出具的财务报告内容中所反映的公司盈余信息与公司实际的收入不相符,这会使得会计信息的结果出现严重的偏差;第二,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盈余管理有利于提高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获得较好的声誉,借以扩大自己的市场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综上所述,如何让上市公司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是资本市场现在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变更;盈余管理AbstractSince 2013,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overall domestic economic situation,the policy drive has led to the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of the capital financing market.In order to stand out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and get the favor of investors with good performance level,or to avoid political costs,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senior management and other motives, adjusting profits through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priority of most listed companies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ir own interests.The negative impac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never ceased since the first cas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ubble” which was manipulated by earnings management in seventeenth Century.Excessive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block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some of the ways used to implement earnings management,such as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debt restructuring and other means,have encountered constraints,whichhas led more and more listed companies to focus on changing accounting policies, that is,changing accounting policies for earnings management.Because accoun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give accounting policies a certain degree of freedom in making choices,it is permissible to change accounting rules for the same matter within a reasonable range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business environment.As the resul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lso have two sides. On the one hand,excessive earnings management will make the earnings information reflected in financial reports contrary to the real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resulting in the consequences of fal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on the other hand,moderate earnings management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Therefore,how to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in the capital market.Key words:Selecting Accounting Policy;Accounting Policy Change;Earnings Management目录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1.1 选题背景 (1)1.1.2 选题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1.3 文献综述 (2)1.3.1 国外文献综述 (2)1.3.2 国内文献综述 (3)2 会计政策变更与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4)2.1 会计政策变更的相关概念 (4)2.2 盈余管理的概述 (4)2.2.1 盈余管理的概念 (4)2.2.2 盈余管理的方式 (5)2.2.3 盈余管理的特征 (5)3 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及原因 (7)3.1 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 (7)3.1.1 盈余管理应用范围广 (7)3.1.2 盈余管理调整金额大 (7)3.1.3 盈余管理披露不规范 (7)3.2 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 (7)3.2.1 准则制度原因 (7)3.2.2 公司治理原因 (8)3.2.3 监管环境原因 (8)3.3 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 (9)4 规范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建议 (11)4.1 完善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 (11)4.1.1 改进会计政策变更披露制度 (11)4.1.2 建立证券市场多元考核制度 (11)4.2 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治理 (12)4.2.1 加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调整 (12)4.2.2 提升企业内部监督效能 (12)4.3 建立社会诚信监管体系 (12)4.3.1 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作用 (13)4.3.2 增强社会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13)5 结论 (13)5.1 研究结论 (14)5.2 政策建议 (14)致谢 (15)主要参考文献 (16)1 绪论1.1研究背景1.1.1 选题背景“权力分立”的情况是当代企业管理的共同特征,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众化渐渐变成了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的趋势。
浅议盈余管理在企业会计中运用
浅议盈余管理在企业会计中运用XX工业大学林靖伟【摘要】盈余管理是指当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自由时,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盈余管理是当代实证会计研究重点之一,盈余管理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其产生主要基于企业契约本钱最小化、节税、政治本钱、躲避经营风险等因素。
【关键词】盈余;管理;企业会计;运用;当前财务会计界致力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盈余管理成为当代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
随着我国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开展,盈余管理问题亟待进展探索和研究。
适度盈余管理说明企业有关利益主体采用合法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实现,实践中对企业盈余管理进展探索十分必要。
1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与价值分析盈余管理是指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时,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盈余管理是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完成的,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多计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费用与本钱到达盈余管理的目的。
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
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那么、会计制度允许的X 围内进展的,是以会计政策的选择为手段来实现的,是合规合法的。
而会计造假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到达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蓄意粉饰会计报表,弄虚作假,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实,是一种非法行为。
长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余,但会影响实际盈余在不同的会计期内的反映和分布。
它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报表中的盈余,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余。
会计造假是一种短期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歪曲企业的财务状况。
无中生有,随意改变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断章取义,取其所需是会计造假的典型手段。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最终决定权无非是企业的董事长、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
企业管理当局对盈余管理负责,会计造假的主体可能是企业管理当局,但是很多情况下是个别高级管理人员所为,其目的是非法占有挪用公共财产。
盈余管理的受益者通常是企业管理当局,有时还会使股东、公司员工受益。
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
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一、引言在日常经营中,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操纵其财务报表,以达到特定的财务目标。
而会计政策选择,则是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合规范围内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旨在通过调整财务报表的数字、资产负债表的数额以及净收益的测算等手段来达到企业特定的财务目标。
盈余管理的手段包括刻意延后或提早确认收入、调整费用的计提时机以及改变资产重估的方法等等。
然而,盈余管理也面临一定的法律和道德约束。
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形象,但不当的盈余管理可能引起财务风险和违法行为。
三、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在制定财务报告时,根据其经营情况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的选择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应收账款的计量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以及存货计量方法等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营策略来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四、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标。
比如,在确认收入的时机上,企业可以选择提前确认收入,以增加当期的盈余;而在费用计提的时机上,企业可以选择推迟费用的计提,以减少当期的盈余。
通过巧妙选择会计政策,企业可以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五、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盈余管理和会计政策选择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但不当的盈余管理和会计政策选择可能导致虚假财务报告,进而破坏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任,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
六、若干案例分析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和影响,本文列举了几个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会计研究的论文:浅析盈余管理动机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研究的论文:浅析盈余管理动机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研究的论文:浅析盈余管理动机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摘要】会计政策选择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政策选择贯穿于确认、计量、记录到报告的会计全过程。
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和会计政策选择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交相呼应、共同作用,这为公司的资源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此为您提供了会计研究论文:浅析盈余管理动机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敬请关注!!一、引言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与否,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决策的正确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关系着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研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及其经济动机,对于规范地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关系(一)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之间的共性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会计政策选择,而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盈余。
会计政策选择属于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的目的。
从长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
(二)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之间的差异1.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区别在于管理当局的动机。
如果管理当局试图通过收入确认等判断来达到明确的、事前设定好的目标的话,这种行为就应当属于盈余管理。
2.盈余管理除了采用会计方法外,也可以采用非会计方法,如安排交易发生及交易方式等,这显然超出了会计政策选择的范围。
三、不同盈余管理动机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一)融资动机下会计政策的选择为满足融资动机,上市公司选择利于盈利的会计政策,往往进行所谓“资产剥离重组”并按剥离后的结果对前三年“虚拟”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模拟经营,达到上市目的。
这是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剥离的规范性操作程序的研究明显滞后,对资产重组中涉及到的资本计价、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减值等有关损失的确认尚无明确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而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既定的可选择范围内,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等进行定性、定量地比较分析,从中挑选一个来指导会计实务和对外信息披露的决策过程。
企业管理当局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其客观必然性。
1.两权分离赋予企业管理当局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日益分离,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管理当局取得了事实上的控制权。
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管理当局根据新情况和经营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灵活自主地进行决策。
现代企业制度赋予管理当局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使其能从自身企业特点和利益出发,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2.会计本身的模糊性为会计政策的选择留有空间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事实上并不十分精确的科学。
在其确认、计量过程中存在大量人为主观的假定,比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我们很难分清一笔费用究竟应由完工产品还是在产品来分担,只能将“生产费用”科目中归集的费用按照会计重要性原则,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成本按期初成本计价、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法、在产品定额成本法、约当产量法等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大略的分摊。
我们无法用对或错来评价这些方法,这就在客观上允许这些方法并存,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3.会计信息的不对称给会计政策的选择提供可能会计信息市场中,会计信息的需求方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供给方是企业管理当局。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管理当局控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动,致使会计信息的提供被管理当局垄断,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对己最为有利的会计政策。
会计信息的需求方因盲目追求投资机会而对会计信息的内涵缺乏分析,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内在动力较小,从而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空间和可能。
二、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1.会计政策选择是手段,盈余管理是目的从盈余管理的概念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是借助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实现的。
盈余管理是追求一种令自己满意的财务状态,而会计盈余是决定财务成果是否满意的重要参数,因此企业往往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来达到其盈余管理的目的。
JournalofFujianFinanceandAccountingAdministratorCollegeNo.4,2006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收稿日期:2006-09-13作者简介:林文(1968—),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计财处会计师。
从会计政策选择角度探析盈余管理问题林文(福州大学计财处,福建福州350002)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也开始在我国出现。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根据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之间的相关性,完善相关法规,缩小盈余管理空间要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增加会计政策选择透明度;完善监管体系,修改相关罚则;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等对策,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利于相关利益者的决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盈余管理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84(2006)04-0019-03192.盈余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具有共性产生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当局与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客户等)之间利益的不一致。
两者追求的目标是有差异的,行为的动机和激励手段也不统一。
加上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以及利益主体的利己性,使得企业管理当局有动机也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
同样出于对节税、规避经营风险、首次公开发行证券、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等因素的考虑,企业管理当局希望通过控制和采用适当的会计或非会计手段或方法,使盈余数字有利于自己。
这些原因都与会计政策选择的成因不谋而合。
3.权责发生制的固有缺陷是形成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权责发生制试图将经济实体发生的交易与其他事项及情况,按照其产生的财务结果在不同的期间加以记录,而不是在经济实体实际收入或付出现金时予以确认。
因此,为了反映经济实体在某一期间的业绩,而不是仅仅记录现金的收入和支出,应计制会计采用了预提、待摊、递延以及分配等方法程序,将各期间收入与费用、收益与损失配比。
在这些方法程序中进行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判断。
在当今和未来较长时间中,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会计中的地位仍是不可动摇的,所以要彻底消除盈余管理是不可能的。
4.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滞后性导致盈余管理的产生基于“会计是一项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的认识,无论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还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制度,都给予会计人员较多的选择空间。
再加上新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使得其中部分交易和经济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并未在相关准则中做出相应的规定。
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可以利用会计准则制订的滞后性对会计事项做出对自身有利的估计或判断,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三、企业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1.筹资动机由于我国对公司取得上市资格及发行新股实行严格管制,上市指标在我国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若发行成功,不仅可以募集到巨额资金,而且为企业的股东及经营者带来巨大收益。
据资料显示,前几年股市的低迷使得不少上市公司提出发行可转债融资方案,但其发行条件比较高,除了达到配股基本的要求之外,规定最近连续3年净资产收益平均在10%以上(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可放宽至7%),发行规模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的40%,而且每年都有红利可供分配,所分红利足以支付债券利息等。
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发行条件,难免会对财务指标进行包装,进行盈余管理。
2.避免停牌、退市根据规定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暂停其股票上市,限期不能扭亏为盈将被终止上市。
为了避免被摘牌,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操纵。
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前一年,公司往往显著调高收益,使利润偏高,延缓亏损的产生;在首次亏损年,明显地非正常调减盈余的会计处理,造成大亏,为以后年度扭亏为盈储存一部分利润;在扭亏为盈的年度,则明显地存在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目的是免受证券监管部门的处罚。
3.报酬契约动机公司两权分离的存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利益也不相一致,它们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靠管理契约和一些制度规范如报告规则来进行约束。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订有奖金计划的公司中,其经营者会使当期盈利最大化,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
四、合理选择会计政策,规范盈余管理的对策1.完善相关法规,缩小盈余管理空间目前大多数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给管理当局提供了较多的判断空间,对此准则和制度的制订者可以通过更清楚地设定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估计方法的运用条件加以修缮,缩小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准则的选择空间。
如在原先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冲回一直是某些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通常采用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次亏个够,以便来年“轻装上阵”。
2006年新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中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1]。
这条规定截断了上市公司调增利润的一大途径,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2.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增加会计政策选择透明度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偏离轨道的程度,通常取决于公司信息披露体制的效率。
要减少企业管理当局的机会主义选择行为,规范盈余管理,就必须要求企业遵循公开原则,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增加会计政策选择的透明度,减少企业的暗箱操作,加大企业进行操纵的成本,促使其从恰当反映企业真实情20德、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严格考试制度,树立“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危机意识,强化竞争观念。
(二)加强外部财务监管1.财政部加快了金融会计法规和财务监管制度的制定步伐。
一是制定了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
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出台,并从2002年1月1日起,在上市金融企业和许多非上市的股份制金融企业中施行。
2005年,财政部制定了《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暂行规定》,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和拟上市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2006年初颁布新的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金融企业执行。
二是加快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
2005年,财政部连续制定下发了《金融企业呆账提取管理办法》、《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禁止金融机构设置“小金库”的财务管理规定》等制度。
目前,财政部正在制定《金融企业财务通则》等制度。
三是积极理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财务关系。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执行的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1993年版)及《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号),农村信用社执行的是《农村信用社会计基本制度》(银发[1998]524号)及《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国税发[2000]101号)。
为了进一步理顺财务关系,财政部正在积极协调国家税务总局,争取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尽早执行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2.强化日常财务监管。
一是加强对现行金融企业财务制度的梳理,地方财政部门还应该依据财政部制定的财务制度,制定适应本地方的具体管理措施和办法。
二是加大监管力度,逐步完善财务会计报表制度。
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应逐步加强对金融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逐步提高识别地方金融风险能力。
三是加大专项监督检查力度。
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现行金融财务规章制度,加大对地方金融企业财会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力度,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地方金融企业财务违规违纪处罚办法,维护金融财经纪律严肃性,强化监督检查效力。
(责任编辑金未)况出发进行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
3.完善监管体系,修改相关的罚则加强对公司上市后的监管,提高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建立信用记录,将违规与公司的再融资联系起来。
若因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提供虚假信息,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应当惩罚公司主要负责人,即直接负责的董事和经理人员,而不是公司本身,因为处罚公司本身就等于处罚了投资者[2]。
监管部门对问题公司进行有力度和坚持原则的查处,提高会计造假成本,将会改变市场的预期,最终会使市场形成自我检查和纠错的功能。
4.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是技术方法与理念并重的职业,在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中,要大量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会计人员始终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与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斗争,自始至终伴随着道德因素。
因而,在会计政策选择领域,会计人员在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同时,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可以更真实公允地进行财务信息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