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作者:
学号: 1104230152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会计电算化
指导教师:
2014年 5月 13日
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业务也更加复杂多样,财务信息质量将更多的与会计政策选择相联系。

随着会计政策在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作弊的事件时有发生,会计政策的选择不可避免的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深入研究和探讨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对完善和发展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政策是会计工作的依据,恰当准确的会计政策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为了使会计政策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在运用会计政策时要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理解会计政策的含义,处理好会计政策的创新问题。

本文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

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准则、会计工作、选择问题
目录
中文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会计政策选择的意义及其相关内容 (1)
1.1 基本内涵 (1)
1.2 相关概念 (2)
1.2.1不同国度下会计政策的含义 (2)
1.2.2存在会计政策选择的条件........................................................................................ .2
1.3 客观必然性 (3)
1.3.1会计本身的模糊使会计政策选择存在内在必然 (3)
1.3.2现状市场经济要求给予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 (3)
1.3.3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可以更有效地传递企业质量的信息 (4)
1.4 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4)
1.4.1经济成本因素 (4)
1.4.2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因素 (5)
2 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5)
2.1 契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 (5)
2.2 寻租理论下的会计政策选择 (6)
3 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后果分析 (6)
3.1 选择的动机 (7)
3.1.1规避市场管制动机 (7)
3.1.2隐性的分红动机 (7)
3.1.3债券契约动机 (7)
3.2 选择的后果 (7)
3.2.1企业会计的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8)
3.2.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 (8)
4 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不规范的原因 (8)
4.1会计自身的不完备性 (8)
4.2 操作领域的不规范性 (9)
5 规范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对策 (9)
5.1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 (9)
5.2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约束机制 (9)
5.3 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管力度 (9)
5.4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0)
结束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业务也更加复杂多样,财务信息质量将更多的与会计政策选择相联系,会计的确认、计量无一不以会计政策选择为前提。

会计事项的初始确认与表的生成是一系列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

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和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决策的正确程度,进而影响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学者们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至今仍不能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的认知已经做到一览无余,相反,会计政策的选择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领域还很广。

有学者提出,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为减少会计政策选择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会计准则规范制定者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充分考虑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利弊,在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同一会计政策的可选择范围,但是,我国2000年以后颁布和修订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却给予了企业更大的会计选择权。

1 会计政策选择的意义及其相关内容
1.1 基本内涵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定义会计政策:指企业翟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这个定义包括了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政府必须制定可以供企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它们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和现行的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二是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府所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中,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原则和方法。

因此,我们可以直接明确地得出的结论是:会计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企业只能是选择、执行、采用会计政策的主体。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的内容,从会计政策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必须遵守执行、无权变更的,如会计期间、借贷记帐法等的规定;各类资产的划分;会计报告的格式等。

一类是给企业留下选择余地的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如对于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在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时,既可以采用按投资总体计提准备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按投资类别计提准备的方法,还可以按单
项投资计提准备的方法。

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企业一经选定某种方法,也就不得随意变更。

下文所述会计政策均指的是后一类会计政策。

1.2 相关概念
1.2.1 不同国度下会计政策的含义
会计政策作为政策含义的外延之一,有它具体的内容和限制。

国际会计准则第一号对会计政策的解释是“编制财务报表时,管理人员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程序。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会计政策是“报告主题所依据的会计原则以及应用这些原则的方法。

”英国会计准则FRS18中会计政策的定义是:“报告主体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

它们通过对资产、负债、利得、损失以及股东资金变动的确认、计量和列报,详细说明财务报表应如何反应交易和其他事项的影响。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认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通过上述几种会计政策的定义,可以看出会计政策主要是指企业根据特定主体的环境,为达到会计目标,在会计处理上所选择的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具体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

会计政策有宏观和微观之分。

宏观会计政策是指政府或有权制定会计准则的机构通过制定和发布会计准则或者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所作的规范;微观会计政策即企业会计政策,是指在宏观会计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下,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经过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后选择的最能恰当的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

1.2.2 存在会计政策选择的条件
只有在对同一经济业务所允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多种选择时,会计政策才具有实际意义,因而会计政策存在一个“选择”问题。

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将构成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特定的环境下,在既定的可选择范围内,根据企业目标或管理当局自己的目标,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

这一表述至少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站在企业管理当局的立场上,由企业企业管理当局作出
的。

(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

(3)选择在既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这一范围一般有法规、准则所限定。

(4)选择应当符合目标要求,没有目标的选择将毫无意义。

(5)选择是一个整体优化的动态过程,并非个别原则、方法简单汇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会计的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

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会生产出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新分配和投资者决策变更,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

1.3 客观必然性
必然性是指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对上市公司的会计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环境,虽然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千差万别,但会计政策选择过程是会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具有客观的必然性。

1.3.1 会计本身的模糊使会计政策选择存在内在必然
会计的模糊是指由于会计对象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会计方法和会计手段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实物认识的局限性而导致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形产生偏差。

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事实上并不精确的科学。

比如,在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我们往往很难,甚至不可能分清哪一笔费用应由完工产品承担,哪一笔费用应由在产品承担,只能将“生产费用”科目中归集的生产费用按照会计“重要性”原则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成本按起初成本计价、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法、在产品定额成本法、约当产量等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大略的分摊。

采用的这些方法中均含有某种人为主观假定,所以我们无法以对和错来评价一种方法,这就在客观上允许多种方法并列存在,由企业根据其实际生产情况加以选择。

因此也就使得会计政策的选择成为一种内在必然。

1.3.2 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给予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是充满风险、瞬息万变的竞争性经营环境,它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适应性,要能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和经营过程中层
出不穷的新问题灵活自主地进行核算和反应。

即便是面对同一个会计问题,由于经营方式、产权结构、组织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难以有统一满足各企业需要的会计政策。

为保证会计信息能恰当地表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在竞争性环境中保护企业利益,强化经营管理,也就要求给予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全,使企业有可能从自身特点和利益出发,在既定条件下制定自己的会计政策,以适应客观的经济环境。

1.3.3 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可以更有效地传递企业质量的信息
按照阿尔钦安的“经济达尔文主义”(即生存原则),企业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这一制度范式安排之所以能在会计规则制定制度的变迁过程中形成并生存下来,说明其自身必存在着较其他制度范式更为优越的地方。

企业享有会计政策选择权不不都是坏事。

会计政策的多样性的存在确实会影响到会计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会加大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成本。

但是通过信号传递机制,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向市场传递的信息来甄别企业的质量。

告知盘的公司可以采用较为文件的会计政策,而低质的公司却不敢贸然采取相类似的会计政策,如果它也选择文件的会计政策,则有可能报告出亏损来,因而稳健性的会计政策能够向市场传递公司良好经营状况的信息。

1.4 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显著提高,也使企业会计政策受到普遍重视。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及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政策,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以至于影响资本市场的秩序,甚至影响社会经济。

1.4.1 经济成本因素
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实际上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各利益主体通过会计信息获得收益。

经理及股东均希望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提高其所需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但企业为此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

这些成本主要包括:(1)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而发生的费用使得经理和股东所拥有的利益减少;(2)为了理解会计信息、增强职业判断能力而支付的教育、培训及信息搜集费用;(3)信息质量的提高给经理及股东所带来的损失,如政府可能因为企业利润过高而进行干预,或使企业存在潜在的被收购行为等。

如果增加会计政策选择的投入,无论这种增加来自政府还是经理和股东的自愿行为,也都会使企业成本增加,不考虑这些成本是
不现实的。

这就使得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成本如果超过其所带来的收益,这一政策的选择就不经济,且毫无必要。

如果某些会计政策选择的成本过高,也会造成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缩小。

1.4.2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因素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具有完善的技术方法体系,会计职业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会计政策的选择不仅仅是记账方法和盘存方法的选择,更是对确认、计量、控制、报告和分析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和选择。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需掌握有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各种影响因素作出全面的分析与权衡,积极参与筹资、投资、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预测和决策,选择合理、合法、切实可行的会计政策。

同时,会计人员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产生出来的,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赋予企业会计人员选取会计政策的空间。

目前,上市公司通过滥用会计政策进行操纵利润的现象屡见不鲜,会计政策选择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比弄虚作假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更具隐蔽性。

会计职业道德以职业良心和职业精神为核心,要求会计人员必需具备正直、客观的工作态度。

正直要求会计人员在选取会计政策时必须平等对待各契约主体的利益,不应存在损害某方利益的动机,客观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职业道德强调会计人员对各契约主体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旨在促使企业在准则、制度允许的前提下选取会计政策,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2 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2.1 契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
契约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种主流企业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乃“一系列合约的连结”,在这一结合体中,与企业有切身利益的股东、债权人、经理人、政府、职工等客观上都是企业的缔约者,他们都以不同形式参与到企业这个契约网络中,承诺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希望从企业中获取利益。

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各个主体的利益目标又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利益目标引致不同的行为,从而不可避免的引起矛盾和冲突,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可能导致企业消亡。

因此,现实中,企业的相关利益者通过一组明示或默认的契约(譬如法律、合同、承诺、文化、习惯等)联系在一起,他们按照契约的规定提供企业所需的各种资源,按照契约的规定分享成果。

在企业契约中,如经理人与银行之间的贷款协议,经理人与股东的报酬计划的内容,均涉及会计收益等会计资料及相关的会计政策。

实际上,会计收益与计算会计收益的重大会计政策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在有些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对后者的关注程度更高,因为后者关系到契约的制定、履行和对履行效果进行评价的全过程。

因此,会计政策便成为企业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契约产生的企业契约成本是不同的一套能随时间推移而生存下来的旨在减少利益冲突成本的契约是有效的,因为与其它契约相比,它更能减少代理冲突,增加企业价值。

而用以计算这些契约所使用的会计数据的会计政策比其它会计政策更为有效。

因此,通过对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影响契约监督成本,进而影响企业价值及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从会计学的角度看,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就是怎样为企业契约关系的确立和考核提供公平合理的衡量基础,因此契约理论是现代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2.2 寻租理论下的会计政策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寻租行为,主要是指寻租者期望通过一定的手段取得对某些缺乏供给弹性要素的控制权,以获取租金利润的行为。

会计准则作为一项特殊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供给刚性的特征。

任何一个社会只可能在有限范围内,以较缓慢的方式增加或改进现有的会计准则,而不可能像商品生产一样,快速增加其供给。

一般分析认为,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或减少当期的报告利润,比如,对固定资产折旧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法,将会减少当期利润;二是改变报告时的财务状况,比如,允许大量的递延贷项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将会使负债比率升高。

因此,企业会围绕会计准则展开“寻租行为”。

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企业寻租一般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干预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以引导或促进会计准则朝着有利于该企业的方向发展。

因为一旦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力分配完毕,改变权力分配的现状就比较困难。

在默认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既有权力的前提下,寻租者所可能寻求的则是准则中具体事项有利于自己的规定;二是作为经济人的企业管理当局,通过具体的会计政策的选择,最大限度地降低或减缓新准则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 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后果分析
3.1 选择的动机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和国外企业的动机大同小异,并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我们可以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3.1.1 规避市场管制动机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受政府高度管制的市场,政府对企业的上市、配股、交易及退出等市场行为都通过一系列会计指标进行管制。

公司为了达到目的,往往会通过操纵利润等手段与市场管制部门进行博弈,选择或变更会计政策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在博弈中出奇制胜的一大法宝。

应对市场管制规则,实现“内部控制人”利益最大化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最主要的动机。

3.1.2 隐性的分红动机
一般来说,经营者的工资和奖金总额受会计利润水平的影响,为了提高货币收入水平,经营者有选择能增加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的动机。

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经理市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很大程度上还是政府官员或准政府官员,他们要享受职务消费、要有政治前途,就必须完成委托者托付的经营管理目标如扭亏摘帽等,这些目标对经营者来说无异于政治目标,且这些考核指标、追求目标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行为的短期化,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

因此,在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不理想、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经营者努力工作的政绩远不如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来得“立竿见影”,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经营者可能就会选择增加或虚增利润的会计政策。

3.1.3 债务契约动机
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契约假设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企业,财务状况较好的、以股权融资为主的上市公司基本上不存在为债务契约而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只有那些丧失配股等股权融资资格、以债务融资为主的公司,才可能有明显的为债务契约而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

3.2 选择的后果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不仅仅是企业会计核算技术规范的变动,而是会产生一系列经济后果的社会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

3.2.1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会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影响,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政策选
择在两个环节易于引起会计信息合法性失真,一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订环节,二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环节。

许多项目的会计处理都掺杂着人为的估计和选择,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对同一会计事项选择的处理方法都各不相同,这样会加剧会计信息供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并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不利影响,如会计信息失去相关性与可比性,造成投资者决策失误等。

所以,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必须以不损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为前提。

3.2.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
所谓经济后果,是指不论有效证券市场理论的含义如何,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公司的价值。

它首先影响管理者,然后也就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者。

这是因为由于会计政策的变化,管理者很可能改变企业的实际经营策略,从而可能影响公司价值。

经济后果的出现,按照司可脱的观点,源于“为何存在会计政策选择”这一问题。

扼要地说,它们源自企业签订的契约,特别是管理报酬契约和债务契约。

假设会计政策选择会产生影响,企业所运用的特定会计政策及其时间分布和变更的实质,对投资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来源。

实际上,管理人员可运用会计政策选择这一内幕信息的可靠信号披露内幕信息,缓解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总之,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虽然可能不影响企业现金流量,但却能够影响企业的价值及其股票价格。

4 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不规范的原因
4.1 会计自身的不完备性
①会计准则、制度自身的不完备性会计准则、制度的不完备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对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进行制约。

②会计准则的普遍适用性与经济事项的特殊性之间的矛盾。

准则的制订是一个成本和收益权衡的结果,一项制度(准则属十制度的范畴)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成本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产生。

因此会计准则对会计实务的规范作用往往是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风险企业的同类经济事项甚至性质模糊的不同的经济事项采用同一准则进行处理,或者某一事项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③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

人们在进行决策选择时,总免不了与未来打交道。

但未来究竟如何,却没有人肯定地知道。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把那些无法预料的和难以测度的变化定义为不确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