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合集下载

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年-2015年)

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年-2015年)

国家海洋局关于《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的说明

《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年~2015年)》经过了实地调研、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三个阶段,历时一年半编制完成。《规划纲要》的编制和实施是海洋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落实《规划纲要》的各项任务,下面就《规划纲要》的定位、特点和主要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一、规划定位

《规划纲要》是依据《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制订的,注重了与行业专项规划和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的有机衔接。《规划纲要》定位较高,是国家级专项规划,是促进全国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性文件。目的是发挥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也是新时期科技兴海工作的新定位。

为实现这个目的,《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转化,引导产业,支撑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及“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统筹协调、优化配置;集成创新、持续发展和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四条基本原则。

二、规划编制思路

《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是始终按照“围绕一个中心,建立一种机制,形成一个体系,提升五种能力”的总体思路开展的。所谓一个中心就是围绕发展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

一种机制就是建立科技支撑、引领和服务海洋经济社会的长效机制;一个体系就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结合、海陆统筹、区域合作的科技兴海新模式;提升五种能力就是提升海洋成果转化能力、产业化能力、生态化管理能力、公益服务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评论2021.01

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区域高质量发展】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孙久文高宇杰

摘要: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核心,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拓展国土开发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洋经济经历了滞后发展、探索发展、快速发展和转型发展四个阶段,在规模效率、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资源利用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科技水平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区域海洋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未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应该在加强法律保障、转变发展模式、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推动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强国战略;海洋产业;海洋科技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1)01-0038-10收稿日期:2020-10-14

*基金项目:2020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资金资助)项目“文化多样性对区域创新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口流动的视角”(N0.20XNH134)。

作者简介:孙久文,男,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高宇杰,女,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千米,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大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党中央和政府历来重视海洋的发展,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建设“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关于海军建设的一系列思想理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海洋发展规划,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将海洋事业的发展上升到更高的战略层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多次到沿海省份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对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权益维护、海洋制度建设等问题做出了指导,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洋强国战略思想体系。海洋经济作为建设海洋强国的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

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

•【公布日期】2016.12.30

•【文号】国海发〔2016〕26号

•【施行日期】2016.12.3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海洋资源

正文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

划》的通知

国海发〔2016〕26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各有关单位:现将《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措施,保障规划落实。

国家海洋局

2016年12月30日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海洋可再生能源(以下简称“海洋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海洋能开发利用能力,推进海洋能技术产业化,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涉海有关规划,制

订《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导“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能发展。《规划》所指海洋能包括海洋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生物质能和海岛可再生能源等。《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需求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洋能发展迅速,整体水平显著提升,进入了从装备开发到应用示范的发展阶段。基本摸清了海洋能资源总量和分布状况,完成了重点开发区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资源评估及选划。自主研发了50余项海洋能新技术、新装置,多种装置走出实验室进行了海上验证,向装备化、实用化发展,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掌握规模化开发利用海洋能技术的国家之一。4.1兆瓦的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已稳定运行三十多年,3.4兆瓦模块化大型潮流能发电系统的首套1兆瓦机组实现下海并网发电,100千瓦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和60千瓦半直驱式水平轴潮流能发电装置累计发电量均超过3万度,在建海洋能项目总装机规模超过10,000千瓦。海洋能试验场相继启动选址、设计和建设,以山东海洋能研究试验区、浙江潮流能示范区、广东波浪能示范区为核心的海洋能发展区域布局初现雏形。一批企业进军海洋能行业,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海洋能开发队伍初步形成。我国加入了国际能源署海洋能源系统实施协议,并与多个国家签订海洋能开发合作协议,海洋能领域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加快海水淡化事业发展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加快海水淡化事业发展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加快海水淡化事业发展推进海洋

强国建设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淡化所)于成立,是目前我国唯一专门从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公益技术、共性技术、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发展战略研究的国家级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国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

建所以来,淡化所先后承担完成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以及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100余项,现已形成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海水利用监测与检测、膜技术和水处理(工程、产品)、海岛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海水利用发展战略等研究领域,全面为国家“海水利用的研究、应用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淡化所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拥有发明专利100余项,并建成青岛黄岛30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化工系统天津碱厂2500立方米/小时、电力系统深圳福华德28000立方米/小时、浙江宁海20万立方米/小时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青岛46万平方米海水冲厕示范工程,万吨级海水提镁示范工程,百吨级硼酸镁晶须中试线,百吨级层状氢氧化镁铝中试线等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淡化所自主设计完成的2 × 4500吨/日和4×30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已成功出口印度尼西亚,建成了西沙永兴岛、西沙琛航岛、三亚东瑁洲岛、青岛灵山岛等一批海岛海水(苦咸水)淡化工程以及中国海监船用海水淡化装置,形成岛(船)用海水淡化系列产品。

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目录

序言 (1)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基本原则 (3)

(三)发展目标 (5)

二、主要任务 (6)

(一)培养世界一流水平的海洋科学家和技术专家队伍 (7)

(二)培养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人才队伍 (7)

(三)培养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人才队伍 (8)

(四)培养海洋公益服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9)

(五)培养海洋管理人才队伍 (9)

(六)培养海洋高技能人才队伍 (10)

(七)培养国际化海洋人才队伍 (111)

三、工作机制 (12)

(一)完善海洋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12)

(二)建立中央与地方海洋人才工作联动机制 (12)

(三)强化海陆互动的海洋人才交流合作机制 (13)

四、政策措施 (14)

(一)实施海洋人才工作优先投入的政策措施 (14)

(二)推动海洋教育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 (14)

(三)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海洋人才的政策措施 (155)

(四)支持海洋基础学科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 (15)

(五)加强高层次海洋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 (166)

(六)促进青年海洋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 (16)

(七)完善海洋人才发展服务的政策措施 (177)

五、重点工程 (17)

(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发展计划 (18)

(二)海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188)

(三)战略性海洋人才培养工程 (18)

(四)深远海人才培养工程 (19)

(五)海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199)

(六)海洋人才培养共建计划 (19)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历程和展望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历程和展望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历程和展望

刘亭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要转入国内,第三讲是讲《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历程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在这一部分当中,我们分五个层次做一些介绍。首先是近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些情况的简述。第二个是对我们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做一些分析。第三个就是对我们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取向是哪些做个说明。第四个是特别强调一下海洋新兴产业是我们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战略重点。最后为了能够有利地保证海洋经济的成熟发展需要完善一系列的保障体系。对这个保障体系的组成做一个介绍。

一、近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简述

(一)近代我国海洋渔业和运输业发展较快

首先,我们对近代以来我们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做个简要的回顾。19世纪80年代,清庭的重臣左宗棠就开始多次上书朝廷、奏请在各省筹办渔业,这就是我们中国近代渔业的发端,这样获得清政府同意以后就开始发展渔业。

04年南通的一个实验家张謇又奏请清政府设立渔业公司。就是现在意义上的发展渔业的经济组织,市场主题也开始萌生了。我们国家近代的几轮渔业的发展就是始于南通的实验家。

辛亥革命以后,国民政府对于发展海洋渔业还是很重视的,专门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公布了一些政府的法规。好比对于渔轮护航和缉盗,就是追拿偷盗这方面有奖励的条例,到公海上去捕鱼也有相应的奖励条例等等。

1927年,国民政府专门制定了发展海洋水产的规划,这些规划比如说建立中央的示范渔场、水产试验场、设置渔业保护局、开办渔业技术传习所、渔业养殖的鱼种厂等等。

到了1936年的时候全国的水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了150万吨,其中海产品的产量大概是100万吨,其他的50万吨就是淡水的渔业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六大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六大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六章节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一、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

二、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基本内涵

三、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基本特征

四、中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路径选择

一、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

(一)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

孙中山总结世界历史经验教训,把对海上力量的认识上升到事关国家兴衰的高度。

毛泽东主要从国家安全和海洋安全的角度,考虑海军建设和海洋发展问题。

邓小平不仅重视海军发展和战略海洋,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海洋争端的方法。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提出军队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1996年,《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由国家海洋局发布。这是我国第一个海洋发展纲要,是我国进军海洋的政策指南。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提出要“实施海洋开发”。

2003年,国务院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2008年,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明确“建设海洋强国”为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目标。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

十九大报告: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

(二)中国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

1、21世纪是海洋世纪,建设海洋强国是顺应时代发展和国际潮流的必然抉择。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是当今世界各国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

5,蔡存强-构筑人才高地

5,蔡存强-构筑人才高地

发展目标(到2020年): 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2000亿元,三大产业 结构为5:40:55,科技贡献率达80%左右,海洋新兴 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35%左右,全面 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大宗商品储运与贸易、海洋油气开采与加工、海洋 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清洁能源等产业在 全国地位巩固提升,建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8/7/2017
打造“海上浙江” 实施“港航强省”
扶持发展港航“软环境建设”: 船舶管理 船舶交易 航运经纪 航运咨询 航运金融 航运保险 海事监控 海事管理 海事诉讼 航运仲裁
拓展产业链和服务功能,建设宁波、舟山、温 州三大航运服务集聚区。
8/7/2017
打造“海上浙江” 实施“港航强省” • 现代航运集聚区:
8/7/2017
三、实施海洋人才战略 建设海洋强国
指导思想: 1、制定跨部门、跨行业的海洋人才发展战略; 2、建设一支高水平涉海公务员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 3、结合海洋事业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和重点学科建 设,实施“海洋学者计划”和“新世纪海洋双百人才 工程”,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快培养学科技术带头 人和优秀管理人才。
8/7/2017
船舶工业 实现海洋强省的“三强方略”的八大举措
7、船舶与船员管理: 1)完善与健全船舶管理的地方法律法规; 2)筹建及引入国际知名船舶管理公司的理念、政策、 制度; 3)争取试行船舶第二登记制度(“方便旗”船特案 减免税政策); 4)完善与健全地方船员立法; 5)实现船员信息化管理系统; 6)筹建国家级国际船员行业协会; 7)筹建中国国际海员招募中心、国际船员援助中心 8)筹建中国国际船员培训与评估中心。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二○○三年五月九日

国发〔2003〕13号

我国是海洋大国,管辖海域广阔,海洋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对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特制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涉及的主要海洋产业有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石油天然气、滨海旅游、海洋船舶、海盐及海洋化工、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和海洋生物医药等;涉及的区域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我国管辖的其他海域(未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和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矿区。规划期为2001年至2010年。

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我国海洋经济居世界沿海国家中等水平,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发展海洋经济已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发展现状。

1.海洋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我国海域辽阔,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海洋资源种类繁多,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可再生能源、滨海旅游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其中:海洋生物2万多种,海洋鱼类3000多种;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滨海旅游景点1500多处;深水岸线400多公里,深水港址60多处;滩涂面积380万公顷,水深0 —15米的浅海面积1

发展现代海洋经济 促进广东科学发展—广东省落实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纪实

发展现代海洋经济 促进广东科学发展—广东省落实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纪实
意 义 是 重 大 的 。广 东 连 续 1 年 海 洋 经 济 的 总 产 值 占全 3
济领域 , 近年来 , 国包括广东省 的海洋经济发展速度 全 远远高 于 国民经 济平均 增长速 度, 这充分 表 明我 国 目前 已进入 海洋经济 的 “ 快速成长 期”。据预测 , 今
后 2 — 0 内 , 我 国海 洋 经 济 将 继 续 保 持 高 速 增 长 势 03 年
和 产 业升 级 提 供 了动 力 , 这 对 于 广 东 的产 业 升 级 是 有
好处 的。珠三 角和广东要扭转经济的下降,必须要发 挥海 洋经济作 为区域经济 的带头 和提升作 用。 国务院发展研 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宏观经济研 究室 主任周宏春从我 国经济宏观发展 的角度,分析我 国海洋开发是大 的方 向,在我 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背
慢 慢 地 走 过 来 。 目前 广 东 省 的 经 济 布 局 不 断 向 沿 海
陆地开发转 向海洋,我们找到 了新的有发展潜力的空
间, 而 广 东 已具 备 了开 发 海 洋 的 条 件 , 但 是 人 才 、 技
术都需要储备,政府更要设定好 的环境和制度,让大
家有 发 展 的冲 动 。
景 下 , 开 发 空 间 的转 移 , 开 发 领 域 的 拓 展 , 已 从 原 来
东未来3 年面临海洋产业从支柱产 业之 一向重要 支 —5 柱产业之一提升和变化的过程,广东如何做海洋经济 的强省,应该打破条条框框,敢 为天下先 ,抢得先机 才能拨头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广东的一举 一动对 影响 中国的海洋事业具有示范和带头作用。 最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文斌作 了总结 发言。他说:多年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一直在往 广东海洋经济大省向强省的 目标 上努力,但每走一步 都很 不容 易,通 过搞规 划 、出 台政策 、立法 和机构

国家海洋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6.09.18

•【文号】

•【施行日期】2016.09.1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国家海洋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

各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涉海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国家海洋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各分技术委员会:现将《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海洋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6年9月18日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海洋标准化是国家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标准是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依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加快完善海洋标准化体系,使海洋工作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更好地服务于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6-2020年,部分展望至2030年。

一、现状与需求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海洋标准化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海洋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海洋标准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作基础逐渐夯实,标准化意识和各方参与程度显著提高。截至“十二五”末,已出台海洋国家标准85项、海洋行业标准239项。海洋标准化工作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观测及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海域使用管理、海洋调查技术与方法、海洋工程勘察与测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分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化协会成立了海洋分会;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成立了海洋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海洋标准在海洋经济调控、海洋依法行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公共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海洋局

•【公布日期】2016.12.22

•【文号】发改地区[2016]2702号

•【施行日期】2016.12.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

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改地区[2016]2702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承担海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海洋产业集聚、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保护等重大任务的区域性海洋功能平台。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部署,为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探索海洋资源保护开发新途径和海洋综合管理新模式,对示范区建设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彻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海洋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体制与先行先试促改革、以产业集聚与转型升级促发展、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生态,突出示范区的试验示范作用,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海洋强国

一、为什么要建设“海洋强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党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提出的战略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对海洋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建设海洋强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分别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和“发展海洋产业”,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则先后提出“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在新一轮海洋竞争中,我国在海洋产业、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显著上升,初步建立陆海资源配置与经济布局、海洋近岸开发与远海拓展统筹兼顾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建设海洋强国,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海洋不仅孕育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自然循环,而且赐予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丰富资源、广阔空间。在21世纪,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将竞争的视野转向海洋,加快调整海洋战略,制定海洋开发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改变

资源约束趋紧的局面。

建设海洋强国,还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的高度,从保护海洋空间安全出发,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高度关注海洋空间安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的新要求。保护海洋空间安全是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保障。各国维护海洋权益、拓展海洋空间的直接竞争愈演愈烈,围绕海洋资源争夺和岛礁主权、海域划界、航道安全的争端进一步加剧。我国的海洋空间安全保护、海洋权益维护面临十分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国需要树立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空间安全的决心和信心。

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

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

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

我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条件良好,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快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保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顺利实施,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指导性文件,以及编制相关部门、行业规划和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纲要》的规划期限为2005年至2010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

一、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我省海洋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经历了“开发蓝色国土”和“建设海

洋经济大省”两个阶段,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进入新的世纪,我省海洋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具备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良好基础。

(一)发展现状。

1.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我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海域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域面积的2.56倍;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占全国岛屿总数的40%;港口、渔业、旅游、油气、滩涂五大主要资源得天独厚,组合优势显著,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保障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2.海洋经济总量初具规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过全省沿海各地的共同努力,我省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2003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出为2200亿元,比2002年增长22.7%;增加值710亿元,比2002年增长22%,并占2003年全省GDP的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问题事关国家根本利益。从我国未来发展全局看,海洋对保障国家安全、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海洋事业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发展海洋事业,努力建设海洋强国,着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的海洋事业涵盖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一、机遇与挑战

我国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岸线长1。8万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6500多个,内水和领海主权海域面积38万平方公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我国的主张,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此外,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还获得了7.5万平方公里专属勘探开发区。

“十五”期间,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海洋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涉海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综合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海洋维权执法、信息服务、海洋监测、海洋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提升,海洋科技支撑作用有所增强,海洋人才队伍有所扩大,参与和处理国际海洋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年均增长速度为13。6%,2005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1802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9.8%。

“十一五”是我国海洋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布局将进一步向滨海地区集聚,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深,国家利益的扩展使海洋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加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有序开发海洋资源,着力保护

“中国国家海洋战略 ”

“中国国家海洋战略 ”

2010年2月10日

超级欠扁的脑筋急转弯

论“中国国家海洋战略”

默认分类2010-03-06 16:03:04 阅读19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世界“连接性”的不断增强,中国人的视线越来越被海洋所吸引。中国正在逐步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陆地国家转型为一个海洋国家,至少已经成为一个海陆并重的新兴大国。随着中国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深,海洋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也就日益显著。中国要制定怎样的海洋战略,以及制定的原因和意义将是本篇文章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海权、海洋形势、海洋战略、海洋权益、海洋子战略、海洋观念

一、战略提出背景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是世界各个名族繁衍生息的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自古至今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争夺海洋水域管理权,海洋资源归属权、海峡通道控制权,已经成为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马汉的“得海洋者得天下”理论得到了践行。

遗憾的是,马汉的海权论思想在中国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影响甚微。中国虽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中国始终不是一个海洋大国。受古代禁海令、重陆轻海等观念的影响,一直没能组建强大的海上

作战力量,更没有产生过经略海洋的战略思想。

中国是最早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航海事业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创建过惊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自先秦时代已开始海耕,在南疆史载有“骆田”的海洋农业;公元前6世纪,中国已有了舟师,春秋战国时代,地处沿海的吴、越、齐、燕等诸国已经“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公元之初,中国已开始,构筑“海上丝绸之路”。唐朝,中国的远洋海轮抵达地中海,开辟了世界上最长的海洋航道。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比哥伦布探索新大陆早87年,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船尾鸵、水密舱、航海指南针等的发明和最早的利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航海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问题事关国家根本利益。从我国未来发展全局看,海洋对保障国家安全、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海洋事业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发展海洋事业,努力建设海洋强国,着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的海洋事业涵盖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一、机遇与挑战

我国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岸线长1.8万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6500多个,内水和领海主权海域面积38万平方公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我国的主张,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此外,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还获得了7.5万平方公里专属勘探开发区。

“十五”期间,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海洋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涉海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综合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海洋维权执法、信息服务、海洋监测、海洋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提升,海洋科技支撑作用有所增强,海洋人才队伍有所扩大,参与和处理国际海洋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年均增长速度为13.6%,2005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1802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9.8%。

“十一五”是我国海洋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布局将进一步向滨海地区集聚,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深,国家利益的扩展使海洋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加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有序开发海洋资源,

着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国家加大对海洋事业的投入提供了保障;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海洋事业提供更好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新技术的应用对海洋事业的支撑作用更为明显;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迫切要求海洋事业提高监测预报、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能力。

但海洋事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安全的能力薄弱,海洋资源开发无序,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依然严峻,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适应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海洋管理工作缺乏统筹,体制性、机制性矛盾依然突出。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应对和解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新时期海洋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抓住发展机遇,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统筹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安全,加强海洋综合管理,规范海洋资源开发秩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支撑能力,保障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深化海洋综合管理。依据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及极地区域的不同法律地位和自然属性,统筹协调涉海管理活动,实施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区域管理。

2.坚持权益优先原则,提高安全应对能力。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海洋安全观,以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为核心,强化对管辖海域的监管,保障海上通道和交通安全;以海洋防灾减灾为目标,提高监测、预报、救助和应急处置能力。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海洋环境整治与陆源污染控制相结合,近岸海域资源环境以保护为主,逐步向远海拓展,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模式。

4.坚持指导服务原则,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以加强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为手段,强化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和调节,促进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5.坚持改革创新原则,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实现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拓展海洋公共服务领域;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整合海洋科技发展资源,健全海洋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提高科技对海洋事业发展的贡献率。

(三)发展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海洋事业发展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海洋综合管理体系继续完善。海洋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区域管理模式和海洋管理协调机制初步形成;内水和领海海域各类开发活动得到有效规范;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资源开发得到有效保障;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管理和海洋维权能力显著提高。

——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海洋开发趋于适度、有序,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海域使用规范合理,近岸海域污染恶化和生态破坏趋势得到基本遏制,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监控。入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陆源排污口、海上石油平台、海上人工设施等达标排放。

——海洋公益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海洋监测、预报、信息、应急处置和海上救助服务体系基本完善,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风暴潮灾害紧急警报提前6小时发布,海啸灾害紧急

警报提前30分钟发布,可移动养殖网箱规避赤潮率达到100%,主要海洋污染事故和生态灾害得到有效监控。

——海洋经济发展向又好又快方向转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以上;海洋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以上;年均新增涉海就业岗位100万以上;海洋经济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

——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重大海洋技术自主研发实现新突破,科技对海洋管理、海洋经济、防灾减灾和国家安全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海水利用对沿海缺水地区的贡献率达到16~24%。海洋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加强。

到2020年,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民海洋意识普遍增强,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监管立体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主要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海洋权益、海洋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初步实现数字海洋、生态海洋、安全海洋、和谐海洋,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三、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依法强化海域使用、海岛保护、矿产资源、港口及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管理,加大海洋开发利用的执法监察力度,规范海洋开发秩序,使海洋开发利用的规模、强度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一)海域使用管理

制定海域使用总体规划和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动态管理和规划定期评估制度。根据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适时适度调控海域使用方向和规模,强化海域使用审批管理,建立健全用海预审制度。实施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和监督工程,开展重点海区海域使用专项整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非法占用海域的开发行为。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