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系统性
用于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与相关的政策建议
生态模型用于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与相关的政策建议摘要: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寻求生态与经济间平衡并促进双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
这篇文章建议以一种科学方法来分析生态农业的环境与经济影响并模拟他们长期发展的一种趋势。
在这里,我们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的生态农业为重点,同时我们创建一种名为(AEP-SD)的动力学模型来评估2009年到2050年该系统的综合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模拟结果显示,直到2027年快速改善并达到峰值,之后系统性能逐渐下降。
该模型显现出以前农业系统的缺陷和劣势,比如过度增加的牛屠宰量、不稳定的甲烷生产、缓慢发展的有机农业、不可持续的能源结构。
我们提供的系统改进策略,之后该模型证明他们确实能够减少不利影响并且消除系统减弱的潜在危害。
1、介绍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规模在地球的增加,人们更加注意生态经济方法的交互作用。
(盖尔,2000:;popke,2005)。
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农业与环境拥有更直接更密切的相互作用。
农业发展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全球的环境。
提高农业生产水品,建立生态农业系统,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对于人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最近几年,生态农业已经被很广泛的研究(克莱茵曼等人,1995年)。
一些研究已经从理论角度揭示了生态农业的含义和前景(Altieri and Anderson, 1986; Yunlong and Smit, 1994),一些调查运用了案例研究来证明生态农业发展政策的优势(Larsson and Granstedt,2010; Maurer, 1989; Schroll, 1994)。
在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研究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也将生态效益考虑在内,同时,很多因素已经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比如氮利用效率和积累量(Granovsky et al.,2007; Hau and Bakshi, 2004; Hoang and Alauddin, 2011; Libralato et al., 2006; Sciubba, 2003),以不同的尺度,从农场和工厂到整个国家再到生物圈的角度来评估农业生产对环境和经济的贡献度(Hezri and Dovers, 2006; Hoang, 2011; Niemeijer, 2002; Piorr, 2003; Smithet al., 1999).现在很明显的是生态农业是一个包括生态、经济、工业、人类行为、政策和很多其他因素的复杂系统。
生态农业发展的系统思考
生态农业发展的系统思考作者:马立强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0期摘要:从国内外生态产业的理论来看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不但是农业生产模式本身的一种改变而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整体的彻底改观它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是物质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协调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生态农民农业经济农民产业结构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未来型的农业体系,它不仅强调健康因素,同时还强调生态和社会因素,并重新将这些因素整合起来。
目前已达成的共识是:生态农业是生态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它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近代科技成就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合理组合农、林、牧、渔、加工等比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结合的农业生产体系。
从国内外生态产业的理论来看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不但是农业生产模式本身的一种改变而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整体的彻底改观它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是物质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协调发展与进步。
一、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农业是一种开放性的生物系统循环,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以生物链的轮回方式的系统生产,只要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和自然规律对农业进行保护和利用,就能永续循环并能改善环境提高生产能力。
世界各国关于生态农业的名称不尽相同,有的称“有机农业”或“自然农业”,有的叫“生物农业”或“无公害农业”,还有的叫“持续农业”等。
虽然各国使用的名称各异,但基本上都反映了同一种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都强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生态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调,通过促进系统内部循环来维系系统的平衡、清洁安全生产与健康消费循环利用各种资源和能量,农业生产中不使用或尽可能少使用化学合成的生产资料,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机制保持生产体系与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等,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种植决策支持系统
农业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种植决策支持系统第一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 (4)第二章农业大数据概述 (4)2.1 农业大数据概念 (4)2.2 农业大数据来源与类型 (4)2.2.1 数据来源 (4)2.2.2 数据类型 (5)2.3 农业大数据应用现状 (5)2.3.1 农业生产管理 (5)2.3.2 农产品市场分析 (5)2.3.3 农业政策制定与执行 (5)2.3.4 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5)2.3.5 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6)第三章智能化种植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6)3.1 系统总体设计 (6)3.1.1 设计目标 (6)3.1.2 设计原则 (6)3.1.3 系统架构 (6)3.2 系统模块划分 (6)3.2.1 数据采集模块 (7)3.2.2 数据处理模块 (7)3.2.3 决策支持模块 (7)3.2.4 用户界面模块 (7)3.3 系统关键技术 (7)3.3.1 大数据技术 (7)3.3.2 机器学习技术 (7)3.3.3 智能算法 (8)3.3.4 Web技术 (8)第四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8)4.1 数据采集技术 (8)4.1.1 传感器技术 (8)4.1.2 遥感技术 (8)4.1.3 物联网技术 (8)4.1.4 移动通信技术 (8)4.2 数据预处理 (8)4.2.1 数据清洗 (9)4.2.2 数据整合 (9)4.3 数据存储与管理 (9)4.3.1 数据存储 (9)4.3.2 数据管理 (9)4.3.3 数据挖掘与分析 (9)第五章数据分析与挖掘 (10)5.1 数据分析方法 (10)5.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0)5.1.2 相关性分析 (10)5.1.3 因子分析 (10)5.2 数据挖掘算法 (10)5.2.1 分类算法 (10)5.2.2 聚类算法 (10)5.2.3 关联规则挖掘 (10)5.3 农业大数据挖掘应用 (10)5.3.1 土壤质量评价 (11)5.3.2 作物产量预测 (11)5.3.3 病虫害防治 (11)5.3.4 农业生产优化 (11)5.3.5 农产品市场分析 (11)第六章智能决策模型构建 (11)6.1 决策模型概述 (11)6.2 模型构建方法 (11)6.2.1 数据采集 (11)6.2.2 数据处理 (12)6.2.3 模型构建 (12)6.2.4 模型应用 (12)6.3 模型评估与优化 (12)6.3.1 模型评估 (12)6.3.2 模型优化 (13)第七章智能化种植建议 (13)7.1 建议方法 (13)7.1.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13)7.1.2 特征工程 (13)7.1.3 建议算法 (13)7.2 建议内容优化 (13)7.2.1 建议内容分类 (13)7.2.2 建议内容优化方法 (14)7.3 建议系统实现 (14)7.3.1 系统架构 (14)7.3.2 关键技术 (14)第八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4)8.1 系统集成 (15)8.2 系统测试 (15)第九章农业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种植决策支持系统应用案例 (16)9.1 案例一: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16)9.1.1 案例背景 (16)9.1.2 应用过程 (16)9.2 案例二:病虫害防治 (17)9.2.1 案例背景 (17)9.2.2 应用过程 (17)9.3 案例三:农业资源优化配置 (17)9.3.1 案例背景 (17)9.3.2 应用过程 (17)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8)10.1 研究工作总结 (18)10.2 研究不足与展望 (18)10.3 未来研究方向 (18)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大数据的应用日益广泛。
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学院:生化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091612姓名:so-so学号:016109014指导老师:侯凯中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对于我国来说至关重要,当下我国农业存在着生产力低下,基础设施落后,务农人口科技素质低等问题,我国应加大农业的投入,扩大先进农业机械的普及,改善农业结构等。
关键字:农业问题农业技术产业结构科技素质一、我国农业当下存在的问题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社会安定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近年来,我国农村对农业科技的投资有了明显改善,但相比于发达国家,仍然很落后。
由于先进的农业技术耗资大,农民负担不起,政府财政补贴杯水车薪。
我国每年培养上百万农业技术人才,但是支援农村建设的所占比例甚小。
先进的技术储备和高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农业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二)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对农业的投资严重不足,农业投资在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比重较小。
农业投入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既有各级财政信贷的投入,也有乡镇企业以工补农和农民义务工的投入,既有国家、集体的投入,也有农民个人的投入。
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个规范的投入机制,各级各部门对农业的投入还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使农业投入利用率低。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另一方面,宏观层面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许多大家认可需要改进的现实问题。
1、设施薄弱,不符合经济现代化发展要求2、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3、投资供给缺位,增长缓慢,总量不足4、投资渠道分散,投资效率低下(三)我国农民科技素质低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提高人口的科技素质又是实现三大前提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城市贫富差距大,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入城市务工经商,在家务农者多为老史和妇女,导致土地抛荒,广种薄收。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摘要:农业被视为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经济虽然取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从多个角度对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农业经济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策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十分重视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同时,社会经济的增长也需要将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基础,但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参与农业活动的劳动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大量减少,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计划中,都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
1 新常态下的农业经济发展1.1 指导思想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各省、市、县区定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以及生态农业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促使各地的区位比较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综合竞争力以及农业效益等,从而实现大力提升农民收入的发展目标,推动农业产业向现代化发展进程转变,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1]。
1.2 基本原则实施农业结构调整项目需要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具备较好资源保障、技术条件以及经济支撑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特色,以保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农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近年来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结構调整和转移定性的问题,其中定性分析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农业的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三篇)
现代农业的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现代农业的服务体系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而建立的一套有机组织的服务体系。
同时,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也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将从农业科技服务、农业金融服务、农业保护服务、农业市场服务和农业社保服务等方面来论述现代农业的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
一、农业科技服务的制度建设1. 完善农业科技政策。
制定针对不同区域和农业产业的科技政策,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支持,推动科技与农业的紧密结合。
2.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和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强对农民的农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撑,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技术能力。
3.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
加大科研投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益。
二、农业金融服务的制度建设1. 完善农业金融政策。
制定农业金融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发展,降低农业贷款利率,增加农业信贷资源,缓解农民的融资难题。
2. 建立农业信贷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信贷评估机制和农业信用体系,提高农民的信用度和融资能力,推动农业金融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3. 创新农业金融产品。
开发适应不同农业主体和农业产业链需求的金融产品,例如农业保险、农业信贷担保、农业基金等,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保护服务的制度建设1. 建立农业生态保护机制。
制定农业生态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和监测机构,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和风险预警,提供可靠的农产品质量信息。
3. 加强农业灾害防控和农业灾后恢复。
建立健全农业灾害防控机制和农业灾后恢复资金支持机制,提高灾害防控和灾后恢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降低农业灾害对农户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于日照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日照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思考摘要:文章结合日照市的实际,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对全市的农业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思考近年来,日照市对农业结构做了一系列调整,农业结构调整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从深层次产业结构看,农业结构调整任务困难依然很大,仍存在不足。
农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发展不平衡1、种植业比重仍然偏大。
种植业仍然占据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林业和畜牧业的变动幅度不大,农业区域特色产品发展不足。
比如:2013年种植业产值为102.36亿元,占总产值的56%,畜牧业产值为51.22亿元,占28%,渔业产值为21.21亿元,占11.5%,林业产值为6.36亿元,占3.5%。
而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林业、畜牧业所占比重严重偏低,这种不和理的产业结构导致整个农业大而不强,主导产业不突出,比较效益很差,农副产品竞争能力很弱,难以带动农业收入提高。
2、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2013年全市总播种面积为58.51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为38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4.9%;经济作物的播总面积为9.3万公顷,占不到16%,蔬菜瓜果的播种面积为11.1公顷,占19.2%。
目前,日照市仍存在较多的低质量水平的粮食作物,而高质量的粮食作物偏少,专用粮和药物粮较少;经济作物的年增长速度仍在较低水平发展,占全省的比重仍然偏低,蔬菜、瓜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加工、运输和储存能力较弱。
(2)生产经营者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日照着眼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已进行多年,取到了良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结构的完善与调整,但农业结构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跟风现象,呈现出盲从效应。
农业系统资源配置非线性系统模型分析
一
图 1 复 杂 农 业 系统 资 源 演化 二 、模 型 假 设
农业 系统单元 和资源间存在非线性的作用 ,表 现为 “ 正负
反馈 ” ;
、
农 业 系 统 演 化 与 资 源 配 置
在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和林业层次 ,生产资源 的优化配 置主要是 以资源在这四个产业之间的不断流动而达 到 ,即任何 不考虑资源流动的资源配置都是 刚性 的 ,不可能成 为真正资 源 优化配置 。在每一个产业内的各个生 产单 元 ,构成 复杂农业 系 统 的亚层次。每一级系统层次资源 的流动必然影响上 、下一级 系统 ,也就是说 ,对 于复杂农业 系统 ,任何一个生产单元资源 量 的变化必然引起 系统 资源重新 流动 ,可能 “ 指数效应”影 响 整个系统的资源配置。导致 资源流动 的主要原 因是生产单元之
则有广义 C —D生产 函数 :F X =e I x 。( ) k 1
n I
i ,2 =1 ,…M
() 1
) = 【 i
会 边 自 对 并 时 t导 会 i , 两 取 然 数 对 间求 有 =iA x +
‘ ( ,V,P X ) () 7
()式中 为 t 刻 i 1 时 生产 单 元 ( 产业 )产 品数 量 ( 产 量) 为社 会进 步 因子 ( , 科学 技 术贡 献 ) ,‰ 为 i 产 单 元 生 ( 产业)中第 n种资源生产 弹性 系数 。 若 i 生产单 元 ( 产业 )系统 内资源组合 最优 ,则各单位 价 格购买资源的边际收益相等 ,即
三 、 生产 单 元 资源 最 优 组合 模 型 设 有 M个 农 业 生 产 单 元 , 每 个 生 产 单 元 皆 投 入 N种 农 业
农场经理2021参数修改
农场经理2021参数修改1.引言1.1 概述农场经理2021参数修改的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中的管理方式也面临着不断变化和升级的需求。
作为现代农场经理,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并适应不断改变的市场环境和技术进步。
参数修改作为农场经理管理农场所必须进行的工作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旨在讨论农场经理在2021年进行参数修改的重要性,并探讨这些修改对农场经营的影响。
通过对参数修改的详细介绍和分析,我们希望给农场经理们提供有关如何进行参数修改的指导和建议。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农场经理的背景和农场的基本情况。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现有参数在不同方面的不足和限制,以及为什么有必要进行参数修改。
接着,我们将列举一些常见的参数修改方式和技巧,以及它们对农场经营的潜在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修改参数所带来的效果,并展望未来农场管理在参数修改方面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农场经理2021参数修改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参数修改对农场经营的重要性,并为农场经理们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为农场经理们在2021年的工作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对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篇长文中,文章结构如下:2. 正文2.1 背景介绍2.2 参数修改的必要性在正文部分,首先对背景进行介绍。
这包括农场经理所在的环境和背景情况,例如所在的农场规模、农产品种类等。
接着,重点讨论参数修改的必要性。
可以探讨当前参数设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及为什么需要对参数进行修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农场经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描述当前农场经理面临的困境或挑战,比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农作物品质不稳定等方面。
- 参数修改的潜在好处:说明通过修改参数可以解决当前问题和挑战,提高农场经理的工作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例如,通过调整灌溉系统的参数来优化水资源利用,减少浪费并提高灌溉效果;或者通过改变施肥参数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和成本开支。
农业环境保护的生态修复与保护
农业环境保护的生态修复与保护一、引言农业环境保护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的做法。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农业的兴起,农业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业环境保护中的生态修复措施和保护措施。
二、生态修复1. 植被恢复植被在农业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过度的农业活动会导致植被破坏和退化,因此恢复植被是农业环境生态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植被恢复包括栽植耐旱、耐寒、耐病虫害的绿化植物,推广栽培适应性强的经济作物,加强树木的保护等。
2. 水体治理水体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在农业生态修复中,对水体进行治理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尽量避免农药和化肥进入水体。
其次,加强土壤保持工作,防止土壤侵蚀和沉积物进入水体。
最后,修复和改善农田和水体之间的排水系统,确保农田和水体的良好交互作用。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农业环境中存在的农作物、植物和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农业环境保护的生态修复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保护和恢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扩大农田生态保护区的面积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生态保护1. 合理用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的合理利用是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优化灌溉技术,减少水的损失,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可以有效节约用水资源。
此外,建立农田排水系统、改善水土保持状况,也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2. 农药和化肥的安全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和化肥,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不仅可以保护农业环境,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
合理处理这些废弃物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回收利用其中的养分。
试论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与实施对策
试论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与实施对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追求高产量和高效益的过程中,农业生态环境却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土壤污染、水资源匮乏、生态系统退化、农业面源污染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土壤污染、水资源匮乏、生态系统退化和农业面源污染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
一、土壤污染问题当前,农业生态环境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土壤污染。
土壤是农业的重要基础,但由于长期的化肥和农药的过度施用,导致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含量过高,严重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和健康。
城市垃圾堆肥和工业排放的废弃物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土壤的质量,使得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实施土壤修复。
建立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对农田土壤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土壤污染的扩散。
对受污染的土地实施修复措施,采用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或化学修复等方法,恢复土壤的肥力和健康。
2. 促进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
3. 加强土壤保护与管理,完善土地利用政策。
建立健全农田土壤保护制度,明确土地使用权和保护责任,严格限制对农田土地的跨境流转和开发,维护土地的生态功能。
二、水资源匮乏问题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目前我国面临着水资源匮乏和不均衡的问题。
由于农业灌溉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当,导致了一些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水质污染和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针对水资源匮乏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减少农田灌溉水的浪费,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作物种植布局。
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和气候条件,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作物种植,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农业生态学原理
农业生态学原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第一章1、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的调节控制规律,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化: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赫尔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4、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环境组分包括辐射、水体、气体、土体。
5、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根据环境性质可分为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
根据受人类干扰程度可分为自然、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
6、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
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环境组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7、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答: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是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为主。
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多了人工环境组分。
3、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弱。
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
5、农业生态系统的精生产力比较高。
6、农业生态系统既服从自然生态规律,又服社会经济规律。
7、农业生态系统目标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
(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稳定机制、开放程度、服从规律、系统运行目标)。
第二章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因素的营养元素。
2、耐性定律(谢福尔):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当这种不足或过多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性上下限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下去。
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是由生物个体组成的,它是具有可与个体相类比的特征。
4、种群内个体空间分布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嵌式分布。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涵盖了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多个方面。
其目的是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研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源头和核心。
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人员通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探索新的农业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
例如,在作物育种方面,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杂交等技术,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在农业机械化领域,研发出更加智能化、高效节能的农业机械设备。
然而,科研成果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就无法真正发挥其价值。
技术推广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环节。
这需要一支专业的技术推广队伍,他们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需求和实际生产情况,将适合当地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
技术推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发放技术资料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手机应用等,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技术服务。
比如,一些地方建立了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农民可以通过手机APP 随时随地获取种植、养殖技术信息,咨询专家问题。
教育培训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通过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农民培训等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这些培训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还涉及市场营销、农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农民提升综合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信息咨询服务为农民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支持。
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养殖结构,避免盲目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三大动力系统”
论乡村聚居空间结构优化模式——RROD模式
RROD 模式是一种支持乡村聚居适度集中,发挥聚居规模集聚效应,解决分散化发
展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并能有效提升乡村聚居质量的新型空间发展模式。该模式构
建的主要目标原则包括 (图 1): ① 增强乡村聚居单元功能的多样性,通过合理分配乡村
工作总结上半年_农业系统
4、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要大力抓好现有乡镇企业的转制工作,明晰产权,创新体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要通过招商引资,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要重点发展资源加工型企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5、加强农产品信息流通服务。要把农业信息网建设作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开辟农产品销售市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重要工作来抓,健全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站,不断优化市场信息服务。
6、加快局直属企事业单位的改革转制步伐。根据曲府办[**]73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我局直属企事业单位经营较困难,债务不断增加,人员负担过重的实际,切实加快改革转制步伐。一是实施经济性裁员,解除困难企事业单位与职工的劳动合同关系。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快转制步伐,完善经营机制,确保国有资 产保值增值。
2、狠抓农业高新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一是普及先进适用的农业种养技术。以马坝、樟市、龙归、犁市、大塘为重点,建立夏秋作物布局调整示范区;在樟市、犁市建立以反季节牛蒡栽培为主的创汇农业示范区;在龙归建立反季节甜玉米栽培示范区;在大塘建立秋植花生示范区;抓好马坝龙岗→县农科所→马坝石堡及犁市、坑口等地的设施农业栽培示范基地,今冬明春在周田、大桥、黄坑建立春种西瓜提早示范基地5000亩。二是推广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技术。要改进农产品种养技术,尤其是加强绿色、无公害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优新品种的引进工作。
3、农业结构调整的步子小,门路窄。上半年我县农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真正成规模、上效益的项目不多,很难形成批量,形成产业优势,也很难参与国际竞争。
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调控(新高职)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系统的构成组分 二是组分在系统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 三是组分间的联系特点和方式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1.多样的复合型物种结构 由于构成农业生态系统环境组分包括自然 环境和人工环境,在不同区域,气候、地 藐、土壤、动植物群落和水文等自然因素 差别很大,加上人工形成的各种生产、加 工、贮存设备和生活设施,如温室、畜舍、 水库、渠道、鱼塘、防护林,加工厂,仓 库和住房等,都直接和间接影响农业生态 系统的物种构成,通过引种和选种育种方 式调整农业物种结构。
(3)技术成熟性原则。农业新技术具有较大 的变异性和不稳定性,不同年份可能得到不 同的技术效果,因此在选择新品种时要分析 种植技术的可靠性、成熟性和稳定性。 (4)农产品延伸产业连,提高附加值的原则。 农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农业系统是生态经济连 加环原理,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 鲜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
稻萍鱼 农田种菇
水体立体种模式
鱼的分层放养 鱼牧结合 基塘系统
养殖业立体模式
分层立体养殖 林鱼鸭立体种养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调整
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生物紧密联系起来, 称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或 食物链结构
1.食物链加环的作用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延长食物连,增加多样性和系统 组分,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 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 一般农作物只有20%---30%的主 产品可供人类直接食用,而70%--80%则为副产品。
暖温带
水稻 800 玉米 700 谷子 250 小麦 300
温带
甜菜 450 马铃薯 400 大麦 250 扁豆 200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谈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7 4
维普资讯
一
些 她 调 整 的思 路 和重 点 不 明 确 , 蔬 菜 、林 果 三大 主导 产业 。 培育 壮 大 合 作经 济组鲷 ,鼓励 专业 台 作孽 织 担
整体上 缺乏 规 划 ,具 体工 作上 导 不 特色 主导 产业 要 抓 大抓 强 ,缩 短 战 当龙 头企 业 与农 户联 接 的任务 ,解决 1 。特 色 产 龙 头 企业 无 法 面 对 千 家 万 户 的难题 。 力 ,农 民 自发调 整 的色 彩较 浓 ;三是 线 ,攥 紧拳 头 .集 中 突 破 ”
调整 的 目标 层 次较低 : 多数 地 方 仍然 业 已有 相 当基 础 的地 方 ,要致 力 于 创 要加 强对 各类 专业 台 怍经 济 组织 的引
处 于经济转 型对 期 的适应 性 调整 ,还 新 和 提 高 ,重 点 调 整 品 种 和 品 质 结 导 ,促其 规 范发 展 。
调 整 农 业 结 构 ,增 加 农 民 收 ^ 作 为 中 、冀 南等 优质 油料 主 产 区。 围绕 畜 依靠 科技 进 步提高 产 品 品质和 农业 效
重 中 之 重 ,面 向 市 场 ,依 靠 科 技 , 牧 、蔬 菜 和果 品三 大支 柱产 业 ,逐 步 益 , 【 各地 深 入 开展 以 典 型经 验 、 导
一 一
农 业 的市 场化 程度 明显提 高 ,龙 头 企
遣 应市 我 省农 业 产业结 构 弭整虽 然 取得
农业 生 产布 局发 生 了积极 变 业 对 农白 的带 动作 用进 一 步增 强 ,农 场需 要 ,是— 个重 要 的拉 动 因囊 。
化 ,全 省 形成 了几 个 相 对 集 中的粮 、 业 产加销 一体 化进 程加 快 ,农 民从 事
中国传统农业中的系统思想及其实践
中国传统农业中的系统思想及其实践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一门具有综合性、横断性和功能性的学科。
与经典科学孤立、静止的思想和还原、分析的方法不同,系统科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由多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的状态、功能、行为、秩序、演化等。
令人深思的是,在西方科学与文化的土壤中产生的系统科学却与东方中国的传统农业文明具有诸多的相通之处,中国传统农业中的许多思想与观点不仅与系统科学的原理不谋而合,而且还被付诸于农业生产的实践之中。
本文拟就中国传统农业中的系统思想与实践作一些探讨。
一、有机整体性所谓系统观点,首先是整体观点。
若干事物按某种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系统,就会产生出它的组分和组分的总和所没有的新性质,这种性质只能在系统整体中表现出来,一旦把系统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便不复存在,这种性质就是系统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全部系统科学的理论基石。
(一)生态系统的整体观整体性是中国古代具有的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中国古代用“天地人”即“三才”来概括整个宇宙系统。
在《周易》、《老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古代著作中明确地阐发了天地人宇宙系统的整体性思想:整个宇宙是一个由天、地、人三大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大系统。
天、地、人又是三个各有其结构与功能,而又相互联系与配合的子系统。
宇宙大系统的整体性,正是通过天、地、人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结而呈现出来的。
“三才论”在农业哲学中则表现为天地人物相统一。
由于“天变于上,物应于下”,是一个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以天地人物相统一,也就是天象运动、气象变化、物候表征和农事活动的和谐与统一。
中国古代各种“月令”中所体现的就是这种天地人物的和谐与统一。
古历书《夏小正》把天文、气象、物候和农事诸种知识融于一体,它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又把每个月的天象变化、气候情况、物候特征、农事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把人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运动联系为一个有机协调的统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系统性
以下是关于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系统性,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农业结构调整既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笔者认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基础,调整农业组织结构是关键,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根本。
一、以优质化为前提,努力招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农业进入一个新阶段,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甚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正由温饱向小康转变,农民由追求吃饱到吃好,对农产品有了选择性。
这就要求农产品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满足于数量,而是适合人们的需要,提高质量。
以优质化为前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是市场经济竞争规律的必然结果。
由于农产品的供大于求,农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农业的微利时代到来。
因此,农业生产必须面向市场,由市场容量来决定产量,由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来决定品种结构的质量和档次。
在稳定总量的基础上,把注意力和着力点更多地放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
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优质化,必须把握四个关键环节。
·
一是把好良种关,要积极做好优良品种的储备、更新,做到更新一代,发展一代,储备一代。
二是全面提高科技人员素质。
支持现有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建立科技人员和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通过农广校、职业技术教育等,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
四是搞好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让农民亲眼感受现代化科技,让农民真正想干、愿干、积极于。
二、以公司化为重点,改革落后的农业组织形式,解放农村生产力
以公司化为重点,改革农业组织形式,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搞好服务。
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司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双方都能接受的运行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这种机制长期运行。
要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也保证农民入股组建的公司集体的利益不受人为的损害,使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进步。
三、实施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可以解决农业的“一进一出”问题,即科技进入农村,农产品进入市场,提高农业的科学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
二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可以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
·
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是通过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可将农户和市场紧密连接起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机联系起来,形成新型的农业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立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
二是搞好区域规划布局,建立特色、生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和高效示范园区。
三是发展“订单农业”,让农民按照合同组织生产。
四是创名牌农产品。
五是要促进农产品加工精深化,使农业产业链条拉长,农业附加值大幅度提高。
六是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使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公司与农户的连接方式。
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契约制。
由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与基地和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确定种养品种、面积,数量,实行保护价收购。
二是合作制。
由企业出资、农民出力,合作建立生产基地,企业以保护价回收基地产品。
三是会员制。
由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牵头,成立各种专业协会或合作社。
农户以会员身份加入协会,按协会要求组织生产,协会负责回收产品,并提供无偿或低偿的配套服务。
四是股份制,农民以土地、技术等要素入股,在龙头企业中拥有股份,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监督,按股份获取红利。
五是返租承包制。
企业将农户的土地租过来,然后再把土地包给农户,农户按企业的要求统一进行
·
生产管理,企业付给农民土地租金和工钱。
这几种形式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有选择地使用,以取得最大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