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讲座发言稿

合集下载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报告

中所镇中心小学校县级课题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校地处彝汉杂居的中所镇,有在校生113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57人,有教师66人。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理,与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认为长大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当地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课题的提出和论证。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与此同时,在主流文化下出现了一些灰色文

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着“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和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素质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不断重复与不断训练,就形成动力定型,它能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按照一定方式行事。因此,实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学校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

少数民族优秀学生代表发言稿范文

少数民族优秀学生代表发言稿范文

少数民族优秀学生代表发言稿范文

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少数民族优秀学生代表发言稿范文篇1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学生会站到这里发言。在此请允许我向深切关怀我们的领导、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学生会中,我们在学校领导的悉心指引、在指导老师的殷切教诲下,经过刻苦钻研和坚持不懈的拼搏,取得了学生会工作的圆满成功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双丰收。还有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又让我们学到了各种各样的新知识、新能力。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表达我和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心声:

一、树立远大理想,不断追求进步。

当代学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我想,人不一定追求完美,但一定要做一名品德高尚、志存高远,一名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有用的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尤其需要一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努力学习。

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从哪里来,人才从学校培养而来;人才在哪里,就在我们

中间!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想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学好基础知识,自觉养成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努力用

科学精神培育自己。

三、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人格。

积极的生活态度、坚定的自信心、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健全的人格,是人生成功的第一要诀。我们应当发扬不怕磨难,不怕吃苦,不

怕吃亏,自觉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包容大度的胸怀和愈挫弥坚的锐气,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想观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是育人基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并以德育为道路,教育为核心。而思想品德是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同样也具有自己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处于自我认识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思想比较单纯,善于模仿,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不仅要对孩子们进行社会常识、社会公德和情感意识的教育,还要培养他们能辨别真、善、美,从小就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思想品德教育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该怎么样进行这项工作呢?下面我就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环境

校园环境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他们奋发向上。以丰富的校园文化为载体,使之成为改进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校园内的绿化,为孩子们创设美的享受;藏书丰富的图书室,给孩子们补充精神食粮;教室布置文雅、美观、大方;走廊里悬挂上的名人画像、科学家的名言条幅,还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每月寝室文化评比;组织学生观看德育影片,教育孩子把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让孩子们置身校园,犹如置身于乐园,真真切切感受到“每一寸土地育人,每一面墙壁说话”的效果,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净化,情感得以熏陶。

抓养成教育培养农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抓养成教育培养农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抓养成教育培养农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调查,农村孩子的父母文化素质偏低,孩子入学后难适应学校的纪律要求,不善于言谈交往,卫生条件较差,安全意识淡薄,学习中也不知坐姿、写姿、读姿,刀耕火种的父母也使孩子缺乏科普知识等。因此,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等,也就成为我认为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的研究课题。

1.研究依据

德育是一门科学。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是当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要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跨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明了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方向,提出了学校德育工作新要求。在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发展。那么,如何在新时期更为有效地做好德育工作呢?通过分析研究,我认为:要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就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在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教育资源方面下功夫,努力构建学校的德育网络,使之形成强大的德育工作合力,积极探索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培养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需要,就要围绕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这一目标,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确定以开展纪律教育、礼仪教育、卫生教育、安全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劳动教育和科普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也就是要创新适合儿童少年成长的教育环境,体现小学生教育的本质任务,开展有利益推动教育创新的育人活动。

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作业书写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作业书写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作业书写质量

发表时间:2018-06-14T11:11:51.18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7月13期作者:起瑞红[导读] 写字的运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写得一手好字尤其重要,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起瑞红(四川省冕宁县彝海镇中心小学校四川冕宁 6156000

摘要:写字的运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写得一手好字尤其重要,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因为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原因,造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写汉字比较困难,经常会写错别字、汉字写得不规范、笔画笔顺错误等原因导致作业的书写质量差。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进而提高作业的书写质量浅谈问题的成因及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生;作业书写质量;成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15(2018)07-169-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是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的运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写得一手好字尤其重要,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因为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原因,造成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写汉字比较困难,经常会写错别字、汉字写得不规范、笔画笔顺错误等原因导致作业的书写质量差。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进而提高作业的书写质量呢?针对这一问题,我就浅谈一下问题的成因及策略。

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作业书写质量差的成因

(一)语言文字环境的改变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随笔

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随笔

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随笔

第1篇: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随笔

开学伊始,上了有几节课,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感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还不尽如意!如何让课堂呈现最满意的状态,这是每个教师致力追求的教学理想吧!

现在我就说说自己的浅见,借以抛砖引玉,以更好地交流。

首先教师本人要有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对教材知识点的熟练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这有助于对课堂的掌控。教师优美流利的语言让学生尽享其中,幽默机智的语言也能彰显教师本人的个人魅力和风采。当然在课堂上一定呈现老师的双重*——严格,但不意味着死板。同样轻松诙谐幽默的语言还让学生抖擞精神,快乐学习。课堂就是传授知识的,一定让学生有效掌握。

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老师讲的再好,也不如学生学得好。有时老师讲得天花乱坠,但是学生在课下昏昏欲睡,或者雷打不动,这样的课堂就失败了。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预习,进行对知识点的圈点勾画,学会思考,进行质疑,学会总结,进行归类,或者前后联系。

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度的点拨、评价、称赞。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老师进行多方面的调动和激励,或者用激励*的语言,或者用鼓动*的语言,或者给学生一个微笑,给学生以自信。有时一个一分钟竞赛,就能让学生的积极*调动起来。

另外教师还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观察,那天上午我去听生物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随笔:习惯的养成

人说:习惯的养成只需二十一天,好的习惯,坏的习惯皆如此。

习惯天天唠叨,慢慢的,唠叨就变成了习惯。

习惯天天往外跑,慢慢的,往外跑就变成了习惯。

少数民族发言稿

少数民族发言稿

少数民族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个场合发言,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代表,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我们少数民族的一些观点和体会。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们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众多分支的一部分。我们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是我们与其他民族之间最宝贵的差别。我们的美丽山川、丰富多元的习俗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瑰宝。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我们深深热爱着我们的祖国,愿为祖国的繁荣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尽管我们身份上的差异,我们与其他民族的联系依然紧密。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下,我们少数民族也积极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潮中,同其他民族一同致力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我们与其他民族一样,我们拥有同样的梦想和目标。我们希望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就业机会和不受偏见的尊重,与其他民族一同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我们希望能够向世界展示我们丰富多样的文化,也希望与其他国家的各族人民加深理解和友谊,共同推进和平发展的步伐。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代表,我希望大家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保持尊重和理解。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增加对少数民族的了解,打破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和歧视。只有尊重多样性,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我们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我们要以自豪的身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合作,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非常感谢大家!谢谢!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作者:林玉涛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8期

我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校,它虽然地处县城,可是学生99.5%的都是来自农村,其中有70%的学生来自我县的边远山区,有60%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社会的影响,学生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不认真上课、好动性强、不完成作业、说脏话、不讲卫生等现象。学生行为习惯极差,对于这些学生,培养其养成教育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去抓好小学生养成教育呢?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在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实践与学习,我认为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做起,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商榷。

一、从小事做起

由于冕宁县农村生活环境以及不少家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校园里小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很严重,特别是中午时间,校门前和操场边纸屑、纸饭盒、垃圾遍地,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环境卫生,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让老师和领导头痛。怎样纠正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彻底改变校园脏乱差的情况,我仔细分析原因,决定从小学生自身行为规范的塑造入手。教育学生"学校是我家,爱护卫生靠大家"。要求不在校内乱丢一片纸屑和垃圾,同时我们学校注重每天打扫卫生,加强平时检查,并且每天我们都进行三次扫除,晨扫(早上学生进校首先就要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净的环境中进行愉快的学习)。午休后学生回到校园又进行一次扫除,下午放学后进行一次。每一周都设立卫生流动红旗,以激励学生讲卫生的好习惯。让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彻底改变,学生也养成不乱丢纸屑和垃圾的良好习惯。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形成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形成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形成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中学时代是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它不仅是中学生许多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也是人生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更是将来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打基础阶段。因此,抓好初中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初中生,随着心理、生理的变化,处于叛逆期年龄阶段,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是使健康人格的形成,又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德育工作更应该注重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行为习惯;家庭;学校

一、良好习惯养成的必要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中学时代是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它不仅是中学生许多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也是人生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更是将来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打基础阶段。因此,抓好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我所在的甘孜州来说:

1.甘孜藏族自治州相对内地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全民文化素质偏低,因此在反映在教育上,不但学校硬件建设落后,人才流失严重,而且在观念上都与内地有较大差距。讲卫生、爱清洁等很多在内地学生中早已养成的良好习惯,但在甘孜州学生中都还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因此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良好习惯培养作为德育工作的中心是根据甘孜州实际情况提出的工作目标。

2.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认为当前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坚定的信仰和理想,生活没有目标,缺乏吃苦精神(生活上怕吃苦,学习上怕用功)和缺少坚韧不拔的毅力;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观念,少忍让,少理解;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差甚至有心理健康疾病,一部分学生良好习惯尚未养成。从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来看,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只要成绩好,其他任何方面都可以不管”是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由于从小受家长思想的影响,少数学生进初中后,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而不注重身体锻炼,更谈不上思想品德教育,习惯好坏无所谓。学校必须从小事抓起,从良好习惯的培养入手,造就一代学习成绩优异、思想品质好、心理素质高、身体健康,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的成功者。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要】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效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没有上过幼儿园和学前班,因此语文学习的基础基本为零,同时因为他们自己民族的母语的影响,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产生了严重的阻碍。文中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学习语文面临的问题,并就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行为习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文学习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所谓的习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倾向,当违背习惯时就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情绪表现。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规范,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让他们摆脱那种被动的学习状态,真正的成为学习的注入。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没有学前教育,这就使得他们在进入学校的时候完全没有汉语的基础,为他们的语文学习造成了严重的障碍。面对这种情况,就更加需要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1.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学习语文面临的问题

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听说读写上都有着自身独有的特色,并且因为他们的母语不是汉语,并且在家中也没有充足的学习汉语的条件,这句让学生的听、说能力的锻炼都受到限制,汉语听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少数民族的学生与汉族的学生相比,无论是在听、说,还是读、写方面的能力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在少数民族地区,刚刚步入小学一二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几乎只有极个别的干部的子女才能够听懂一、两句简单的汉语,而其他的学生则基本连最起码的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语句也无法进行理解。

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鲁友生

来源:《现代教师论坛》2013年第02期

【摘要】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比较困难,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进行耐心地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新课标中强调:教学要“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无疑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文;学习习惯;培养;问题;对策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我深感语文教学的“难”:学生汉语表达能力较差,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我认为这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与语文教师还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可能因为我们没有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能没有注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新课标中强调:教学要“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无疑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我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语文亦如此。而现在许多同学,对此却满不在乎。读文章时不懂的字词“靠边站”,不去查工具书,只读不思,读完后不知所以然;写字马马虎虎,极不认真,作文东拼西凑,应付了事等等。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学习好语文。首先抓他们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比如:指导他们预习课文时,必须会使用工具书排除阅读上的障碍,学会摘抄好的文词;对部分书写不认真的同学,抽出时间指导他们练钢笔字。语文学习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认真去完成。刚开始,老师也许会辛苦些,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这是件“事半功倍”的好差事,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将为你的语文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怎样培养彝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彝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彝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培养优秀人才来发展自已。同时也对科教兴国赋予了新的内涵—“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们正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为此为提高国民素质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施“两免一补”免费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民族地区地教育受交通、经济、家庭、生活、文化发展而且会严重制约教育和人才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已迫在眉急,并提到教育的日程上。

张中伟省长慰问时强调“凉山要发展,希望在教育,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摆脱贫困移风易俗要从娃娃抓起。学校要的平培养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好一个人,可以带动一家人,全家人做好了,可以影响一大批人。《西昌市市民文明守则》中就有6条涉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是,一不说脏粗话;二不随地吐痰;三不乱扔废弃物;四不乱贴乱画;五不损坏公共设施;六不损坏环境绿化;这些守则都是学生应遵守的,作为一个文明市民更应该做到。作不中国最大彝族聚居地彝族学生,他们行为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直接作用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众所周知,由于彝族家庭生活的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在彝族学生身上反映出不良的行为习惯尤为突出,为流转这一局面,改变他们一些不好

的生活方式,学校应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各方面优良的习惯,使学生要成才先成人。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教育。做进彝族学校由于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学生普遍存在不讲卫生和各种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比比皆是。那么彝族地区的学生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呢?

学生的养成教育发言稿简短

学生的养成教育发言稿简短

学生的养成教育发言稿简短

尊敬的老师和各位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发表我的观点和看法,分享一些对于学生养成教育的见解。在学校的日子里,我们要学习知识,更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品德修养。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

首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保持早睡早起、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的生活方式。勤奋学习就像是长跑比赛,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跑得更远更久。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体,生活规律,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

其次,学习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学习是青春最宝贵的资本,是我们提前投资未来的最优选择。每一道题目背后都有一番深意,每一个知识点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用脑去理解。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断开拓学识,为将来的奋斗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道德修养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人格,决定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我们要养成诚实守信、友善乐观、勇敢坚毅的品德,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成为社会栋梁,才能影响他人,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人。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教育是一项终身事业。我们要时刻不忘初心,保持一颗热爱学习,追求进步的心。我们要时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成功,赢得尊重,赢得社会的认可。要有大志、有恒心,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能从现在开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放眼未来,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谢谢大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我校坐落在禄丰县妥安乡边远贫困山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由于成长环境、生活习俗等诸多差异,造成了学生行为习惯的不同表现。多数家长本身素质不高,一般学历也只是小学或中学,对他们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有些家长无暇顾及他们的家庭育。这些都导致学生的习惯出现偏差,诸如迟到、旷课、偷懒、作业缺交、不讲卫生、说脏话、乱扔垃圾等行为屡见不鲜。虽然我校的老师努力地加强德育工作,但由于得不到家长有效积极地配合,时间一久,老师的心理产生疲惫感和倦怠感,逐渐走入“以不变教育应对万变学生”的惯性教育轨道,教育创新意识和热情正在逐步退去。

由此可见,以坦然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教育对象,激发我校教师德育工作的革新意识,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从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成为特定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从这一角度出发,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综观上述,本课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既符合了国家对整个德育教育发展的要求趋向,更立足了学校现有的德育问题,具有

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理论依据

各国教育学家、学者对“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阐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

美国哲学家培根谈道:“习惯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少年军校少数民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少年军校少数民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7川省甘洛县民族小学少年军校

少数民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提出的背景

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推进以德治国,必然要求改进和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因此,2004年2月26 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如果说以德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少年儿童的道德培养就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工程。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在民族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 等不良心理倾向。在学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因此,对于民族小学生来说,很重要的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委抓住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民族学生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民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课题理论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形成资料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形成资料

浅谈少数民族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形成

[内容摘要]小学时期是养成习惯形成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要让孩子从小具备成功者的素质,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培养一生的好习惯。通过对少数民族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特点的分析及存在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原因的探究,进而对培养少数民族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措施的探讨。从家庭、社会、教师不同角度阐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将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抓好小学生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从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点滴的小事抓起、良好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行为习惯家庭社会教师

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即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我们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经济、交通、信息等的限制,学生汲取的知识与城里同龄学生相比差距很大,在竞争比较激烈的今天,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笔者认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缩短他们之间的差距,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接受良好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以及日后成为国家有用之人的重要条件。把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贯穿于教学始终,是任何一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通过笔者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分析,展开对民族地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探究,找出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根源及解决办法,从而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讲座发言稿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奋斗过程。在教育领域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最为棘手的,尤其是小学教育。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们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训练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

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

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

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细化目标:

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

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六)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细化目标:

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

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七)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细化目标:

1、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

2、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3、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

4、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开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

5、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八)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细化目标: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

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九)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 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细化目标: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做好“两操”。

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

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十)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细化目标: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2、饭前便后洗手。

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

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6、不在小摊上买零食,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开学初,我我们班开展了“一人一岗各负其职”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