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金属(原创)
《金属》的说课稿范文
《金属》的说课稿《金属》的说课稿范文篇一:金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金属》这一课。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金属》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第4课。
本课是根据小学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里的物体性质”的相应内容编写而成的。
是以金属为题,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即金属的共性。
本课在结构上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先认识金属物品的金属属类,然后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用金属制作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接着利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启发学生归纳出金属的基本性质,即有金属光泽、容易传热、有延展性。
最后,以拓展的方式补充常见金属性价。
在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内容:《金属》这一课安排这几方面的教学内容:(1)、认识常见的金属制品,讨论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2)、利用实验探究金属性质;(3)、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考虑它们的性能,还要考虑它们的价格等因素。
3、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对于金属并不陌生,但对金属的性质、价格、性能、优缺点并没有作专门的研究,虽然是很熟悉的常见材料,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初步接触科学,让其独立探究,还是有一定难度,尤其《金属》与前面的几课相比,要引导学生探究同类物体的共性,更具有挑战性。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介绍一些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4、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1)知道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容易传热、有延展性的性质。
(2)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能,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也要考虑价格等其它因素。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小学科学第4课生锈与防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4课生锈与防锈(教学设计)生锈是指金属在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的情况下,产生氧化反应,进而形成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生锈不仅会影响金属的外观,还会降低其使用寿命和功能。
因此,学生了解生锈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如何防止金属生锈是小学科学第4课的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个主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一、导入活动1. 展示一些生锈严重的金属物品,并让学生描述它们的外观、颜色和状况。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金属物品会生锈?我们平时能遇到哪些生锈的物件?通过展示生锈的金属物品,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到生锈的现象,激发他们对生锈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思考生锈产生的原因。
二、学习生锈原理1. 利用图示和简单实验,介绍氧气和水分对金属产生氧化反应的过程。
2.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探讨金属生锈的原因和过程。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亲身体验金属生锈的过程,增加他们对生锈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三、防锈的方法1. 呈现多种防锈方法的图片和实物,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每种方法的原理和效果。
2. 以小组形式进行小型实验,测试各种防锈方法的效果,并通过观察和数据记录,评估每种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实验,亲自验证不同防锈方法的效果,并理解如何通过科学手段保护金属物品不生锈。
四、制作防锈剂实验1. 根据实验材料和步骤,组织学生进行制作防锈剂的实验。
2. 学生使用制作的防锈剂,对锈蚀的金属进行处理,并观察处理后的结果。
通过亲自制作和应用防锈剂,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防锈剂的成分和原理,同时感受到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五、延伸活动1. 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选择其他防锈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带领学生讨论不同防锈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出最佳的防锈方法。
通过延伸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防锈方法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总结反思在教学的最后阶段,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1. 你了解生锈和防锈的原理了吗?2. 你觉得哪种防锈方法最有效?为什么?3. 如果你有一件宝贝物品开始生锈,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进行防锈?通过总结反思,学生能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巩固对生锈和防锈知识的掌握,并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五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还可以在金属条上涂感温油墨来帮助观察变化。
探 索 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涂有蜡(或感温油 墨)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 个点上加热,观察蜡(或 感温油墨)的变化情况。
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记录在表格中。
探 索 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涂有蜡(或感温油 墨)的金属圆片中心加热, 观察蜡(或感温油墨)的 变化情况。
五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
第四单元 热
第4课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聚焦
喝汤时,将金属勺 浸在热汤中,过一会儿, 勺柄也热起来了。 怎样解释这种变化呢? 热是怎样传递的?
探索
热是怎样传递到勺柄的呢?
预测
用箭头画一画
怎样让金属上的热 传递可以“看到”?
探 索 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在一根金属条表面均匀涂上蜡, 然后将金属条固定在铁架台上。 用酒精灯加热金属条的中部, 观察金属条上蜡的变化。
我的发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 低的部分。
拓展 热传递的三种方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热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由温度高 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课堂小结
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记录在表格中。
研讨
1. 金属条上的热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
金属条上的热是通 过金属传递过去的。
研讨
2. 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热在金属片上又是怎样传递的?
热在金属条中是从中间温度高的部分向两端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热在金属片上是从温度高的部分向四周传递。
研讨
3. 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特点?
它们热的传递方式的相同,都是从 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金属》教学设计
铁丝 金耳环 铁 铝
(1)妈妈要去参加晚会了,应该选择( 金耳环 )。
(2)爷爷要在阳台上拉一个晾衣服的线,应该用( 铁丝 )。
(3)铁匠要打一把锤子来敲打石头,用( 铁 )材质来制作更好。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直观形象的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初步了解常见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研究不同材料的特点。
难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等)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金属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学生观察后自由回答。
学生分组实验。交流汇报发现。
生1:打磨后的铁丝变亮了。
学生分组实验。
交流汇报发现。
学生活动:学生拿出老师给准备的锤子、铁板。
师:用锤子敲打金属丝,会有什么发现?看看是不是和刚才我们猜想的一样。金属丝有什么变化?验证我们的猜想。
小组交流汇报发现。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的金属,发现金属的特点。
师:热的一边是我们打磨过的。因为摩擦生的热。
预设生2:打磨的地方亮了。
师:对,这些亮了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金属光泽”。
板书:金属光泽。
PPT出示实验报告单。(金属是否具有光泽)。
(2)探究金属的延展性。
2022-2023学年鲁科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1章第4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教案
钢铁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比较:区别与联系析氢腐蚀吸氧腐蚀相同点腐蚀的本质被腐蚀金属为原电池的负极,其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负极:Fe Fe2++2e-不同的条件水膜酸性较强水膜呈很弱的酸性、中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溶有CO2、SO2的水溶液溶有O2的水溶液氧化剂H+O2电极反应式正极:2H++2e-→2H2↑正极:O2+4e-+2H2O→4OH-产物H2Fe(OH)2新课精讲之知识板块三:知识板块三金属的防护(1)本质:阻止金属发生氧化反应(2)方法:①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如制成合金等②加防护层,如在金属表面喷油漆。
涂油脂、电镀③电化学保护电化学保护分为牺牲阳极,外加电流阴极(3)金属的防护措施图示低;Fe+Cu2+=Fe2++Cu;高;Cu2++2e-=Cu;Fe-2e-=Fe2+变形训练:下列关于金属腐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金属在潮湿环境下的腐蚀实质是M+nH2O=M(OH)n+n/2H2↑B、金属的化学腐蚀实质是M=M n++ne-,电子直接转移给氧化剂;C、在潮湿的中性环境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D、防止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关键在于阻止金属成为原电池的负极,避免其发生阳极氧化。
【A】类型二、金属的防护例2: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被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钢管与铜管堆放在一起,钢管不易被腐蚀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B】关键点(1)分清电化学保护法的基本原理:即利用点解原理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和应用原电池原理的牺牲阳极保护法,不能混淆。
(2)铁在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无论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其负极反应式均为Fe-2e-→Fe2+变形训练:下列各种方法中,能对金属起到防止或减缓腐蚀作用的是①金属表面涂抹油漆②改变金属内部结构③保持金属表面清洁干燥④金属表面进行电镀⑤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全部【D】课后总结:1、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及应用2、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的区别及联系3、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比较。
第4课生锈与防锈(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上册(冀人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铁生锈的变化和原因。
探究目标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
3.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实验探究等方式概括出金属防锈的措施。
态度目标2.能对金属生锈的实验进行持续观察和记录.3.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并通过交流形成统一观点。
重点难点重点设计实验研究铁生锈的条件难点能持续地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出示金属生锈的图片):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生:金属生锈了。
师:金属生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生:颜色变深,体积变大,变粗糙。
设计意图:直接以简单的生活现象进行引入,引发思考,为后面的探究做铺垫。
二、实验探究1.比较铁和铁锈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铁和铁锈进行比较?生:可以用眼看颜色和光泽,用手摸光滑程度,用铁钉测试硬度·.....师:请按上面说的方法试一试,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
师:根据教材中的提示,我们还可以怎样观察比较?生:连接在带有小灯泡的电路中,看它能否导电;用磁铁接近,看看是否有磁性等。
2.分享记录结果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和铁锈有什么不同。
生:铁是银白色、有光泽、表面光滑、质地坚硬、能导电、有磁性的物质,铁锈是红褐色、没有光泽、表面粗糙、质脆易碎、不能导电、没有磁性的物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比较的方法和内容,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并详细记录结果,然后通过组内交流有条理地描述比较的结果。
(1)分析影响铁生锈的条件师:生锈的金属一般都在什么地方出现?生:澡堂、水池、钉在墙上的铁钉裸露在外面的部分轮船船身和船锚··....师:大胆猜测一下,铁生锈与什么有关?生:铁生锈与空气、水、盐有关。
(2)实验验证铁生锈的条件师:请大家根据教材中的指导,分析一下,我们是如何控制变量的?生:1号试管隔绝水和盐,研究空气对铁生锈的影响2号试管完全隔绝水、空气、盐;3 号试管隔绝空气和盐研究水对铁生锈的影响;4 号试管隔绝盐,研究水和空气共同作用对铁生锈的影响;5号试管让空气、水盐共同与铁钉接触,与4 号试管对比观察盐的作用。
高中化学高二第4课时 金属晶体
第2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1课时金属晶体【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金属晶体的概念和特征,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晶体的物理性质。
2.知道金属晶体中晶胞的堆积方式。
3.学会关于金属晶体典型计算题目的分析方法。
【新知导学】一、金属晶体及常见金属晶体的结构型式1.阅读教材填空:(1)金属原子通过________形成的晶体称为金属晶体。
(2)金属键是指__________和______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3)由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金属键______方向性和饱和性,从而导致金属晶体最常见的结构型式具有堆积密度大,原子配位数高,能充分利用空间等特点。
2.、、、、【归纳总结】组成晶体的金属原子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时,在空间的排列大都服从紧密堆积原理。
这是因为在金属晶体中,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因此都趋向于使金属原子吸引更多的其他原子分布于周围,并以密堆积方式降低体系的能量,使晶体变得比较稳定。
【活学活用】1.有四种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的晶胞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简单立方堆积,②为六方最密堆积,③为体心立方密堆积,④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B.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①1个,②2个,③6个,④4个C.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分别为①6,②8,③8,④12D.空间利用率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④2.Al的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丙所示。
若已知Al的原子半径为d,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Al的相对原子原子质量为M,请回答:(1)晶胞中Al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一个晶胞中Al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
(2)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铜的堆积方式属于A1型紧密堆积,其晶胞示意图为______(填字母)。
晶胞中所含的铜原子数为______个。
金属铜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边长为a cm。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33张PPT)
栏 目 链 接
解析: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而损耗的过程,
故A正确;金属的化学腐蚀是金属和氧化性物质之间的氧化 还原反应,金属失电子而氧化剂得电子,电子由金属直接 转移给氧化剂,所以无电流产生,B正确;金属的腐蚀主要 是电化学腐蚀中吸氧腐蚀,D正确;金属发生化学腐蚀在酸 性条件下可以发生,在较强的氧化剂中也可以发生,C错误。 答案:C
(2) 同一种金属在不同介质中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3) 有无保护措施的:无保护措施的金属腐蚀>有一定 保护措施的金属腐蚀>牺牲阳极的阴极金属的腐蚀>有外接 电源的阴极金属腐蚀。 (4)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 蚀越快。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要点二
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电池 原理,让被保护金属作________ 正极 ,另找一 应用________ 较强 的金属作________ 负极 。 种活泼性________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电解 原理,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________ 阴 极, 利用______ 阳 用惰性电极作为辅助________ 极。在电解质溶液里,接外加 直流 ________ 电源。
栏 目 链 接
哪种腐蚀为主?
提示:由于钢铁通常所处的外部环境干燥度较低,氧气
的存在又比较广泛,且原电池反应比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速 率高,所以钢铁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其次为化学腐蚀,又因 为钢铁表面一般不会遇到酸性较强的溶液。
2024年《金属》的说课稿
2024年《金属》的说课稿尊敬的观众、教师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老师,今天非常荣幸为大家介绍一本热门的教材《金属》的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关于2024年新版的《金属》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设计的学科涵盖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以及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金属教育平台。
下面我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介绍本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金属的基本知识。
介绍金属的特点、组成、结构和性质等基本概念。
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部分:金属加工技术。
重点介绍金属铸造、锻造、压力加工及热处理等加工工艺。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加工工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部分:金属材料的应用。
介绍金属材料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领域,包括机械工程、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等。
通过实地参观、讲座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四部分:金属材料的性能测试和分析。
介绍金属材料的常用测试方法,如拉伸试验、硬度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等。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实地参观和案例分析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1.讲授:通过PPT和多媒体等教具,向学生讲述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
重点突出重难点,注重图文结合,生动形象地呈现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实验:设置一系列的实验项目,如金属拉伸试验、硬度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加深对金属材料性能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金属》课件
实验名称:研究金属的特点
金属
银白色
紫红色
具有金属光泽
铜
✔
✔
铁
✔
✔
铝
✔
✔
实验二:用小锤敲砸
●1.实验材料:铜条、铁条、铝条、铁砧子、锤子。 ●2.实验步骤:将铜条、铁条、铝条的一端分别放在铁砧 上用小锤敲砸、看看有什么变化? ●3.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 ●温馨提示:在使用锤子时注意不要砸到手指。
实验名称:研究金属的特点
金属
可延展
不可延展
铜 铁 铝
结论
✔
✔ ✔ 金属的特点:有延展性。
活 动 过 程 :
金属具有光泽和延展性。 金属还具有导热,导电,硬度,轻重等特 性。
拓 展 探 究 :
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 ,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 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后来发现,原来装煤油 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锡在一33℃时,会变成灰色粉 末状的晶体。
4.金 属
考一考
考一考
铁
铝
铜
铁
铝
铜、铁、铝都是金属,用 这些材料制作的物品就是 金属制品。
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
● 早在六千年前,古代中国人就知 道利用金属青铜来制作物品了。青 铜器皿、青铜武器、青铜钱币,至 此人类进入青铜时代。
活 动 过 程 :
实 验 材 料 :
猜想与假设: 铜条,铁条和铝条它们有哪 些共同的特点呢?可开采年限铁Fra bibliotek100年
银、铅、铝
20—30年
活 动 过 程 :
√
动手实践:变废为宝
拓 展 活 动 :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金属》课件
实验探究
银白色 紫红色 具有金属光泽
铁丝
√Hale Waihona Puke √铜丝√√
铝丝
√
√
实验探究
小实验:敲打金属丝,会有什么发现?
实验探究
注意事项:
1.在实验时,把纸杯放在水 槽里面,实验过程中不能触 摸热水,以免烫伤。 2.这些材料要同时放入水中, 稍等片刻再摸。 3.实验结束,要及时整理实 验器材。
生活拓展
青铜器
生活拓展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金属
探究新知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探究新知
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金属制品?
实验探究
小实验:打磨金属(铁条、铜条、铝条)。
实验探究
注意事项: 1.打磨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打磨,不要来回打磨。 2.一定要小心,注意不要划伤手。 3.小组探究完成,将实验器材整理好,并完成探究 记录单。
古 代 钱 币
总结收获
请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拓展
变废为宝
无机材料概论第4课——炼铁、炼钢
钢和生铁中主要元素的含量(%)
元素 生铁 钢 碳(C) >2 <2 硅(Si) 0.2-2.0 锰(Mn) 磷(P) 硫(S) 0.2-2.5 <0.5 <0.05 <0.7 <0.05
0.01-0.3 0.3-0.8
生铁含碳量高,其性质硬而脆,不能锻造,它主要用 于铸造电动机外壳,变速箱壳体,机床体与支架以及 其它机械零件。 在世界各国铁产量中,大部分是作为炼钢原料,而只 有10%左右用于铸造各种部件和零件。
3 熔剂
矿石中的脉石与焦炭中的灰分,其主要成分是酸性氧 化物,它们的熔点均较高(SiO2 1713℃, Al2O3 2050℃),在高炉冶炼条件下很难熔化,为使其形 成低熔点物质,需加入一定数量助熔剂(简称熔 剂),以形成许多低熔点的化合物和共熔体,即所 谓的炉渣,并能达到完全熔化,且具有良好的流动 性,使渣铁容易分离。
DJTU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2) 13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随着铁的需要以及 鼓风技术的发展,炉子越来越高,逐渐形成现代 高炉的雏形-木炭炉。由于炉容增大,采用鼓风技 术,使单位时间内燃烧的燃料量增加了,炉内温 度提高,能得到熔融状态的生铁,这种生铁冷却 后很脆,不能锻造成器具。 后来将生铁作原料和矿石、木炭一起在炉内再进行 冶炼,得到性能比生铁好的粗钢(也叫熟铁)。 从此钢铁冶炼就开始了一直沿用至今的二步冶炼法: 第一步,从矿石中冶炼出生铁,第二步把生铁精 炼成钢。
性能和品质有大幅度提高。
DJTU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人教版(北京)化学中考复习课件【第4课时】金属和金属材料(26页)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4课时┃ 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4
铁的冶炼
1.铁的冶炼原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Fe2O3 +
3 ______CO
高温 =====
2Fe+3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色 ,澄清石 实验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________ 浑浊 。 灰水变________
第4课时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4课时┃ 金属和金属材料
|京考要求| 1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 化学性质;认识常见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第4课时┃ 金属和金属材料
3.知道生铁和钢是重要的合金;知道一氧化碳 可以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 4.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回收金属的 重要性。★★ 5.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 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4课时┃ 金属和金属材料
在纯氧中,铁能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 四氧化三铁,而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则与氧气、 水反应而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4课时┃ 金属和金属材料
(2)与酸反应 2 FeCl2+H2↑ Fe+______HCl===______________ ZnSO4+H2↑ Zn+H2SO4===______________
第4课时┃ 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 点 聚 焦
考点1 金属材料
纯金属 和________ 合金 。 1.金属材料:包括__________ 2.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 (或非金属)形 金属特性 的物质。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 成的具有 ____________ 大 ,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 ______,所以比纯金属 ______ 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第4课金属课件青岛版六三制
4 金属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是由金属制成,金属具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 2.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能,知道金属的性能决定了金属的用途。
科学探究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工具进行观察,合作探究同类物质的共性,在活动中 能够承担相应的任务。 2.能利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如砂纸,锤子等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并 描述金属具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的形态特征。
4.在以下物品中,选择适宜的物品填在括号内。 铁丝 金耳环 铁 铝
〔1〕妈妈要去参加晚会了,应该选择〔 金耳环 〕。 〔2〕爷爷要在阳台上拉一个晾衣服的线,应该用〔 铁丝 〕。 〔3〕铁匠要打一把锤子来敲打石头,用〔 铁 〕材质来制作更好。
综合探究
妈妈今天要去参加聚会了,你想给妈妈戴上漂 亮的首饰吗?请开动脑筋,帮妈妈设计一件你觉得 好看的首饰并画下来吧,然后告诉妈妈你想用什么 材料来制作这件饰品。
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观察家中的物品,找一找哪些是用金属 制成的。
认一认,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勺子
钥匙
钉子
炖锅
易拉罐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是用金属制成的。
探究新知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铁 铝 铜
炖锅也可能是用不锈钢制成的。
探究新知
初步探知:金属有哪些特征?
金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硬 有光泽 有颜色 不易掰断
探究新知
交流: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金属制成的?
探究新知
观察金属,你有什么发现? 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
探究新知
拓展:金属延展性的应用。
延展性最好的金属——金 一两黄金,把它压成金箔可以覆盖两个篮球场。
探究新知
拓展:金属延展性的应用。 利用金属的延展性,人们把金属做成各种想要的形状。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说课稿19(新版)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说课稿19(新版)一. 教材分析《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是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4课。
这一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金属导热性的探究和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规律。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金属导热性的基本原理,掌握热在金属中传递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热和传递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金属导热性的探究和热在金属中传递规律的深入理解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探究金属导热性和热传递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金属导热性的基本原理,掌握热在金属中传递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金属导热性和热传递规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导热性的基本原理,热在金属中传递的规律。
2.教学难点:金属导热性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热传递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发学生对金属导热性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金属导热性: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金属导热性的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金属导热性的规律。
3.探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热在金属中的传递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热传递的规律。
4.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金属导热性和热传递规律,并进行相关拓展问题的讨论。
第4课_认识金属_课件 2024-2025学年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探索与实践①
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一找哪些物品是 由金属制成的。
探索与实践①
把找到的金属制
讨论与发现①
你知道了哪些常见的金属材料?
铁
铝
铜
金
金属是常见的材料。铁、铝、铜、金等都是金属。
问题与想法②
除了教室里的物品,你知道还有哪些物 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吗?
第4课 认识金属
我们身边有许多由金属制成的物品。
铜电线
黄金首饰
铁锅
铝合金窗
问题与想法①
你知道身边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吗?
探索与实践①
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一找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
课桌的 桌 腿是用 铁制 成的 , 摸上 去 凉凉的。
探索与实践①
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一找哪些物品是 由金属制成的。
介绍一种金属制品,说一说它 是 由哪种金属材料制成的。
探索与实践②
说一说下面这些物体的哪些部分是由金属制成的。
讨论与发现②
还有哪些科技产品也需要用到金属材料呢?
雪龙号 科考船
嫦娥六号 探测器
复兴号 高铁
歼-20 战斗机
课堂小结
1. 金属是常见的材料,金属材 料有:铁、铝、铜、金、银、锌、 铅,等等。 2. 金属在日常生活和科技生产 中广泛应用。
思考与练习
教科版5年级下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优质课说课稿
教科版5年级下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是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第四单元的第4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规律。
教材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丰富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热的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热传递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系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金属的导热性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和验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规律,掌握金属的导热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规律,金属的导热性。
2.教学难点: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式的探究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热在金属中的传递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讨论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规律,总结金属的导热性。
4.讲解与解释: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规律。
5.练习与拓展: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规律2.金属的导热性3.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小学科学第4课金属教案
小学科学第4课金属教案第一部分:引入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是一类物质,掌握金属的一般特性;2. 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金属及其用途;3. 学会简单的实验,观察金属的性质。
教学重点:了解金属的一般特性及常见的金属。
教学难点: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金属及其用途。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图片,小实验用具。
学生准备:教科书,铁、铝、锌等金属块。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金属样品(铁、铜、铝、锌等),然后询问学生:“你们见过这些金属吗?你们了解金属是什么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回答问题。
Step 2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金属是一类物质,具有特定的性质和用途。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常见特性,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并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
Step 3 探究(3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金属的性质。
实验1:导电性实验1. 教师将一根金属导线的一端连接电池的正极,将另一端连接电池的负极。
2. 教师让学生用另一根金属导线的一端触碰带电的金属导线的另一端。
3. 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2:导热性实验1. 教师准备两块不锈钢片和一块木板。
2. 把一块不锈钢片放在木板上,另一块放在水中。
3. 教师在两块不锈钢片中间用火点燃一根蜡烛。
4. 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Step 4 归纳(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并归纳整理出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等特性。
Step 5 拓展(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用途,如铁用于制造铁器、铝用于制造飞机和罐头等。
Step 6 小结(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并提醒学生记得铁、铝、锌等金属的特点及其常见用途。
第二部分:讲义金属及其性质1. 金属是一类物质,具有许多特点。
(1)导电性:金属能够传递电流,常用于制造电线、电器等。
(2)导热性:金属能够快速传递热量,常用于制造散热器等。
(3)延展性:金属可以拉长、弯曲而不破裂,常用于制造金属丝等。
第四课 金属
一、目的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金属的统统性质,建立金属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铜钥匙、铝钥匙、铝勺、铁钉、铁刀、铜丝、铝丝、木棍、瓦片、粉笔等供分组实验用。
2、烧杯、电池、小电珠、导线、铁锤、铁砧(或代用品),每组一个。
3、白炽灯泡、焊锡、电池等实物。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述: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铜、铁、铝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铜、铁、铝的一些性质。
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铜、铁、铝的一些共同性质(1)认识铜、铁、铝都有金属光泽。
提问:在一年级我们认识了铜、铁、铝。
从外表观察,铜、铁、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观察放在桌上的一些铜、铁、铝物体后,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在观察中,可能只看到这些金属的表面颜色,如铁是灰白色的,铜是紫红色的,铝是银白色的。
教师应从找相同点出发,让学生认识它们,虽然颜色各异,但都具有很亮的光泽,即金属所特有的光泽——金属光泽。
对一些生锈或已氧化的金属,教师可让学生用砂纸或小刀将表层打亮,这样金属光泽就更加明显。
)小结:铜、铁、铝都有金属光泽。
(2)认识铜、铁、铝都容易传热。
讲述:把铜丝、铁刀和铝勺的一端分别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另一端拿在手中,说一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用的热水,最好在学生实验前由教师现倒,这样热水温度较高,实验效果明显。
实验前教师应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别让热水烫伤。
)小结:铜、铁、铝都容易传热。
(3)认识铜、铁、铝都容易导电。
讲述:把铜丝、铁丝和铝钥匙分别用导线与电池和小电珠连成电路,看看小电珠是否会亮。
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铜、铁、铝都容易导电。
(4)认识铜、铁、铝都具有延展性。
讲述:将铁钉、铜丝和铝丝放在铁砧上用铁锤锤打,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
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时要让学生注意安全,不要让铁锤砸伤手,此实验也可由教师演示,实验前后把铁钉等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其共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②③ D.③④
D
普通铁片
纯铁片
A
结论:金属的锈蚀既与周围环境里水、空 气(外因)等物质的作用有关,也与金属 内部的结构(内因)有关。
(2)、金属防锈的方法:
①、保护膜法:覆盖法
油漆、搪瓷、金属镀层、氧化膜法
②、改变金属内部结构法:合金法
不锈钢(铁、碳、镍、铬合金)等
2、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1)、产生金属垃圾主要的途径有:
2Mg+O2== 2MgO
点燃
2Cu+O2== 2CuO
△
活动2、将不燃烧的那根金属插入盛有 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金属表面的黑色消失,溶液变成绿色
CuO + 2HCl==CuCl2+H2O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思考: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我们用 的铝制餐具为什么不会象铁一样“生锈”呢?
金属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
1、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光泽—— 质地坚硬—— 有延展性—— 良导电性—— 铁磁性—— 可以做装饰品 可以做钻头、机器等 可以拉铁丝、扎成铁片等 可以做导线 可以做永久磁铁
熔点高且有良导热性—— 做铁锅、铝茶壶等
2、金属的用途与金属性质的关系
金属名称 铁 主要物理性质 用途
铜
铜 铝
延展性好 导电性好 导热性好 铁磁性
一、金 属 材 料
1、铁的锈蚀及防护措施
金属(特别是钢铁)日久之后,表面往 往会失去光泽,产生锈蚀现象。
三、金 属 材 料 1、铁的锈蚀及防护措施
每年由于锈蚀而直接损失的钢铁材料约占 年产钢铁量的四分之一。
(1)、探究金属锈蚀的因素
( 实验装置图: 干燥剂 )
一段若想验证金属的锈 蚀可能与金属的内 时间后
在反应物之间电子发生转移的反应, 又称为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 化还原反应。
关于置换反应的几点说明: 1.排在氢前的金属才能把酸里的氢置换出来;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排在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 中置换出来; 3.当单质铁与酸、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 的盐是亚铁盐;
Fe + 2HCl = FeCl2 + H2↑ Fe + CuSO4 = FeSO4 + Cu
说明: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Fe>Cu)
4、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3:将一根铜丝放入 硝酸银溶液中,过一段时 间后观察有什么现象?
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的物质
Cu+2AgNO3=Cu(NO3)2+2Ag
说明:铜的化学性质比银活泼(Cu>Ag)
4、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4:将一根铜丝放入硫 酸锌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 观察有什么现象?
第四讲
金属
·浙江教育版
中考解读
高频考点 常考题型 2012中考热度
★★★★
复习提示
寻找金 属变化 的规律
选择、 简答、 实验与 探究、 分析与 计算
概述金属与酸、金属与 盐反应的条件;比较金 属的活动性顺序;用金 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 现象。这个考点历年必 考,复习的重点
·浙江教育版
一、哪些物质是金属
4Al+3O2=2Al2O3 ;
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 氧化,因而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酸性和碱性物质会破坏铝的氧化膜,进而腐蚀金 属铝,因此切不可用铝制容器盛酸性或碱性物质。
思考: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若用钢刷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 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①.日常生活废弃的金属垃圾;
②.大量工业废弃的金属垃圾;
③.工厂排出含重金属的污水。
(2)、金属污染危害
金属污染会引发土壤污染、地下 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
(1) 金 属 活 动 性 顺 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u Hg Ag Pt Au ①越前面的金属活动性越________ ; 强 ②只有排在________ 氢 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 酸中的________ ; 氢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 的________ 中置换出来。 盐溶液 (2)金属的化学性质 氧气 反应,②与________ 酸 反应, ①与________ ③与______________ 某些盐溶液 反应。 ·浙江教育版
用不活泼金属制造货币,可以 防止生锈、被腐蚀等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能否用锡 壶装酸性物质?为什么? 不能,因为锡的金属活动 顺序在氢的前面,它可以和 酸反应。 3、能否用铁制的容器配置浸种用的波尔 多液(含硫酸铜)?为什么?
不能,因为铁的金属活动顺序在铜的前 面,它可以置换出波尔多液中的铜,从而 破坏波尔多液的成分。
4.金属与硝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5.金属K、Ca、Na不与可溶性盐发生置换反应。
比较: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反应物 生成物
一种 两种或两种以上 两种新化合物 一种新单质和 一种新化合物
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 应
一种 两种化合物 一种单质和 一种化合物
置换反应
4、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
活动1: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 盐酸的 3 支试管中,观察现象:
镁和稀盐酸 锌和稀盐酸 铜和稀盐酸
2、金属与酸的反应
镁和稀盐酸 锌和稀盐酸 铜和稀盐酸
反应剧烈, 有大量的气 泡产生
有大量的 气泡产生
没有任何变化
Mg + 2HCl = Mg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考点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针对训练3】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 29- 1所给仪器和药品(金属片表面已经过打磨),验证Al、 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顺序。
(1)金属片表面需经过打磨的原因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_________________。 (2)若他们仅通过改变依次插入这一支试管中三种金属片的 顺序,设计了如下六种实验方案 ( 假设每次反应中金属均过量 ,且反应充分进行) ①A1、Fe、Cu ②Al、Cu、Fe ③Fe、A1、Cu ④Fe、Cu、A1 ⑤Cu、Fe、A1 ⑥Cu、Al、Fe 其中能正确验证出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实验方案有 ④⑤ __________( 填序号)。 ·浙江教育版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 Fe+CuSO4===FeSO4+ Cu
·浙江教育版
变式题 1、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Ni) 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Ni+2HCl=NiCl2+H2↑ ②NiO+2HCl=NiCl2+H2O ③NiO2+4HCl=NiCl2+Cl2+2H2O 对 上 述 反 应 的 分 析 判 断 错 误 的 是 ( C ) A.镍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NiCl2能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C.反应②和③都是复分解反应 D.反应①、③中Ni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2 . (4 分 ) 向氯化铜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锌 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 C )
①溶液中有 Zn2+、Cu2+ ,不溶物为Cu ②溶液中有 Zn2+、Cu2+ ,不溶物为 Zn ③溶液只有 Zn2+,不溶物为 Zn ④ 溶液只有 Zn2+,不溶物为 Zn 、Cu
A. ①③ C.①④
(1)、排在H前面的金属能够把酸中的H2置出来, 而排在H后面的金属则不能(不包括浓硫酸和硝 酸)
Al + H2SO4 =
Cu + H2SO4
? =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5、金属活动性顺序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 置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活动1: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 浸入一段洁净的(经过除油、除锈) 铁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 化: 铁丝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
Fe + CuSO4 = FeSO4 + Cu
活动2: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 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 观察有什么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 。
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
例 [2010·乌鲁木齐 ] 如图中两圆相交部分 ( A 、 B 、 C 、 D ) 可表示铁、稀硫酸、烧碱溶液、硫酸铜溶 液间的反应关系,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置换反应 ; (或中和反应) ; B处发生反应的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处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蓝色沉淀 。
没有现象发生 为什么呢? 铜不能与硫酸锌反应 说明:锌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Zn>Cu)
4、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锌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Zn>Cu) 铜的化学性质比银活泼(Cu>Ag)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铜、银、锌的 Zn > Cu > Ag 活动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
5、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化学性质 2、金属与酸的反应
镁和稀盐酸 锌和稀盐酸 铜和稀盐酸
活动2:用拇指按住盛有锌粒和稀盐酸的试管口,将 燃着的火柴接近试管口,发现 有爆鸣声 ,此气体 应是 氢气 。
Mg + 2HCl = Mg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说明:镁比锌活泼,而锌比铜活泼(Mg>Zn>Cu)
Al + FeS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