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合集下载

【重点】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重点】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关键字】重点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群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湘潭大学传播学省级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 第5章 传播模式

湘潭大学传播学省级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  第5章   传播模式

阳光模式
与国际网络连接 经验因素 大众媒介 终端机 信息源 终端机 规范因素
终端机
终端机
终端机
信息交换 设备
终端机
终端机
终端机
终端机
终端机
终端机
信息库
社会服务
终端机
价值因素
与他国网络连接
环境因素
六大要素
(1)终端机:理想配置应包括个人电脑、电话、电视机、录音录像 )终端机:理想配置应包括个人电脑、电话、电视机、 激光唱盘视盘、翻译机、传真机、复印机、自动打印机, 机、激光唱盘视盘、翻译机、传真机、复印机、自动打印机,以及 调制解调器和呼要设备等多媒体,或者主机具有上述功能。 调制解调器和呼要设备等多媒体,或者主机具有上述功能。 (2)信息交换设备:这是网络传播的枢纽,要求容量大、性能高、 )信息交换设备:这是网络传播的枢纽,要求容量大、性能高、 线路多,以便亿万只终端机之间以及与信息库、大众媒介、信息源 线路多,以便亿万只终端机之间以及与信息库、大众媒介、 之间任意联通和交流。 之间任意联通和交流。 (3)信息库:包括印刷资料库、声像资料库、档案资料库和各种科 )信息库:包括印刷资料库、声像资料库、 研资料库。 研资料库。 (4)大众媒介:是指终端机与各种现代电缆电视相结合而发展的新 )大众媒介: 型大众媒介,如电子报刊、电缆电视、 家庭影院” 视屏信息等。 型大众媒介,如电子报刊、电缆电视、“家庭影院”、视屏信息等。 (5)信息源:如新华社新闻信息系统、路透社经济信息系统、中国 )信息源:如新华社新闻信息系统、路透社经济信息系统、 经济电讯系统等,也包括音像制品生产、制作中心和场所。 经济电讯系统等,也包括音像制品生产、制作中心和场所。 三金”工程系统、电脑购物购票系统、 (6)社会服务:如“三金”工程系统、电脑购物购票系统、社会咨 )社会服务: 股票行情、天气预报、健康与心理咨询)系统等。 询(股票行情、天气预报、健康与心理咨询)系统等。

传播学

传播学

几种传播过程模式及其优缺点一、直线模式直线模式的缺陷:•它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

•直线模式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

直线模式: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1.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意义:拉斯韦尔模式的提出在传播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人们从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优点:有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体分析、受众(对象)分析和效果分析,这种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

缺点:1.过于简单,忽略了“反馈”的要素。

它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

2.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受众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传播着和传播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3.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意义:香农-韦弗的模式为传播过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首先,这个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

其次,香农-韦弗模式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认识。

优点:带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同时还分析了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因素——噪音的问题。

引申模式含义,用来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

缺点:描述的是电子通信过程,而且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的环节。

二、循环模式循环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1、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意义:循环模式与直线模式的区别在于,这个模式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

其次,这个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个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

优点:较好的反映了人际传播的情况。

缺陷:1.这个模式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

《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整理

《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整理

一、中国新闻学的形成1.徐宝璜1919年编写《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2.邵飘萍1923年编写《实际应用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3.戈公振1927年编写《中国报学史》,为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二、《报刊的四种理论》1、集权主义理论(源于16、17世纪的英格兰)主要内容:认为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号施令、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政治工具,严禁报刊批评政府;封建统治者拥有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的特权,并有权监督报刊的活动和审查报刊的内容。

2、自由主义理论(被1688年以后的英格兰和美国采纳,并影响到其他地方)主要内容:认为,人的理性是高于一切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而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人民是统治者的唯一监督者。

3.社会责任论产生于20世纪中叶,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主要内容:首先,社会责任论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

其次,社会责任论认为,报刊自由涉及拥有者、公众和社会三者的利益。

报刊作为一种媒介,它的自由并不等于公众的自由,而社会应当保护公众的自由。

因此,公众的自由应当高于媒介的自由。

其三,社会责任论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概念。

所谓“消极的自由”,就是报刊“不受外界限制的自由”,这是自由主义理论所追求的自由;而社会责任理论追求的是“积极的自由”,即报刊必须“具有行动所必需的手段和设备。

”第四,社会责任论主张政府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

认为,政府不应是报刊自由的旁观者,如果报刊不主动地负起责任,政府将以权力作为最后手段,强制它改正。

显然,社会责任论提出的一些思想观点和具体措施,在调节政府、媒介和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此受到了西方国家甚至世界范围普遍重视。

但是,由于新闻媒介的私人占有,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又是这种私有制经济的维护者,因此媒介不能摆脱与实际相脱节的困境。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免费下载⾃⼰在收集的,好像在⽹上还没看见全的咧,与⼤家分享了吧,呵呵,都要为了梦想努⼒坚持哦!第⼀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信息的定义①⼴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相互作⽤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②特点:⼀种信息共享活动;在⼀定的社会关系中进⾏,⼜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种双向的社会互动⾏为;传播双⽅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种⾏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内传播、⼈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众传播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我创造、⾃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德)鲁曼:传播的双⽅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之间、个⼈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化背景⽅⾯的隔阂。

有⽆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为(媒介的⼈与⼈的社会关系)⼀定的精神⽣产与精神交往与⼀定的物质⽣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产⼒的发展⽔平制约精神。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第一章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传播的基本类型的是(D)A.人际传播B.人内传播C.群体传播D.网络传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现代社会信息系统不存在隔阂B.社会信息系统传播的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C.社会信息系统不能进行自我创造D.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在生产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3.符号学的创始人是(B)A.库利B.皮尔士C.阿耶尔D.施拉姆多选题:传播的特点有(D)①共享②影响③互动④过程⑤推广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填空题:1.信息是意义_、___符号___、___精神内容____和____物质载体__的统一体。

2.人类传播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关系。

传播至少有那三个要素:信源、讯息、信宿3.。

判断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只有意义和符号错简答题:大众传播的特殊特点(1)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4)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的内部传播活动(5)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填空题1、__能动性_和_创造性__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最根本的特征。

2、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根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3、象征性图形的使用标志着(图画文字)由具象到抽象的飞跃,它们与真正意义上的文字越来越接近了。

4、电子传播是通过(电子信号)的传输实现的。

5、美国传播学家A. 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和机器媒介系统。

6、从媒介普及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信息化过程分为(初级)信息化阶段和(高度)信息化阶段这两个阶段。

判断题(对)1.根据已知的研究结果,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有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及声音。

(错)2.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的发展顺序为口语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传播学教程考试重点整理

传播学教程考试重点整理

传播学教程考试重点整理第⼀章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相互作⽤(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或不选择某种⾏为的概率。

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内传播、⼈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众传播传播的5个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信息、符号、媒介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传播的特点特点:(1)社会传播是⼀种信息共享活动(信息共享性)(2)社会传播是在⼀定社会关系中进⾏的,⼜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关系性)(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它⼜是⼀种双向的社会互动⾏为(双向互动性)(4)传播成⽴的重要前提之⼀,是传受双⽅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种⾏为,是⼀种过程,也是⼀种系统(⾏为性、过程性、系统性)第⼆章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类的语⾔?语⾔的产⽣,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类传播之巨⼤飞跃的根本标志。

⼈类传播的发展进程:⼝语传播时代、⽂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传播时代⽂字传播的意义:⽂字作为⼈类掌握的第⼀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也⼤⼤加速了⼈类利⽤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什么:标志着⼈类已经掌握了复制⽂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批量⽣产的观念。

第三章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则是信息的基本内容。

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种基本要素。

其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

传播学⼀般也将⼈类使⽤的符号分为语⾔符号和⾮语⾔符号。

⾮语⾔符号:第⼀类:语⾔符号的伴⽣符,如声⾳的⾼低、⼤⼩,速度的快慢等。

第⼆类:体态符号,如动作、⼿势、表情等。

第三类: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符号:徽章、旗帜、服装、建筑等符号的基本功能: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在具体的社会传播活动中,参与社会传播过程的并不仅仅是符号本⾝的意义,还包括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和情境意义。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1.所谓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是人类关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机制,是智能的象征。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的特点:(1)。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需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4.传播的类型:(含义理解就行)A.内向传播,自我传播是指个人在人体内部对接受自外部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活动。

b.人际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以外的其他人类传播类型;狭义的人际传播则指的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c.组织传播(包括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5.传播的模式:传播模式的定义:就是对传播活动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象征性的拥有同现实传播活动相同的结构属性的合乎逻辑的设想。

6.p59-(1.) 第一阶段(这点大家理解就行,重点里好像没有要求背,这也太多了)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拉斯韦尔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拉斯韦尔模式(5W)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示为有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缺点: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虽然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因而,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香农-韦弗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这个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于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

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

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一、大众传播的“受众”:所有信息接受者的群体二、早期的受众研究:受众是非常被动的,信息传播出去就会产生效果。

后认识到不那么被动的。

三、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1、个人差异论:认为每个人成长环境和社会经济都不同,后天形成的性格也就各有差异,在媒介提供信息的面前,每个人会因为心理性格差异而做出不同选择、理解2、社会分类论:3、社会关系论:受众的社会关系对媒介的接受有很强的影响。

有加强有削弱4、使用与满足论受众的心里选择过程:一、选择性注意与接触:受众对媒介有极强的接受性,他们会从自己原有的意见、兴趣出发,接触与原有态度较为一致的信息,而尽量回避那些与己见不一致的信息。

二、选择性理解:人们在选择接触某种信息后,总是倾向将信息内容看作是与自己原有意见相一致的,即使在接受到与自己观点相侼的信息时,人们也会将他们曲解为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观点.三、选择性记忆:人们倾向于记住传播内容中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一部分,而忘掉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部分.传播内容:一、信息的概念:对客观事物运动状态的反映1、普通含义上的消息、情况等2、信息科学中的信息3、哲学角度的信息二、信息的分类:1、维持性信息:只告诉我们事件,不需要我们做什么2、指导或教育性信息:3、复原性和刺激性信息:娱乐三、对信息流量的控制:过低:导致国家生产力落后过高:使社会节奏过快,人们会处在压力心里状态,造成人们心理麻木、恐慌四、从信息社会到知识经济社会:符号:一、符号的概念:(信息是以符号的形式传播的)二、符号的构成:能指:声响、形象—-——偶然的、约定俗成、变动所指:意义、内容三、语言符号的陷阱:1、语言是静态的,实际是动态的2、语言是有限的,实际是无限的3、语言是抽象的,实际是具体的四、语言失当现象:1、死线抽象。

只能在抽象范围、抽象水平看问题,详略不得当2、忽视差异。

3、非此即彼。

4、自我投射。

五、非语言符号:直接刺激人感官的符号1、作用:(1)补充语言符号的不足(4)否定(2)替代(5)重复(3)强调(6)调节2、类型:(1)体语:动作姿势表情(2)类语言:外貌与衣着(3)类语言:人们发出的有声但无固定语义的符号(4)空间与距离:(5)艺术符号:音乐舞蹈视觉艺术媒介分析:一、著作:《帝国与传播》《传播的偏向》二、传播的两大类:传统的和现代的(口语、书面语和大众传播)三、传播媒介的偏倚性:1、时间与空间媒介:(1)具有长久保存倾向,可克服时间限制(2)具有远距离运送的倾向,可克服空间的现实2、传播的偏倚与社会:(1)偏倚:培养人们历史感养成对宗教的尊重(2)偏倚世俗社会兴起,有利于科技发展麦克卢汉的媒体决定论:一、麦克卢汉和他的著作,过分强调了媒体作用,缺乏论证。

教育传播的几种模式

教育传播的几种模式

一、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一)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模式任务: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传播模式,是最早阐述传播过程的一个模式。

这模式虽很简单,但扼要地列出了五个传播的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场合及效果。

亚里斯多德指出:说话的人为了取得不同的效果,要对不同的场合、为不同的听众构思其演讲的内容。

这种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这类传播过程。

图2- 4 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亚里斯多德的模式虽然列举出了传播的要素,但是对传播过程没有明确的说明。

(二)拉斯韦尔(Haold Lasswell)模式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他认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就是回答以下几个问题:who, 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对谁,产生了什么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五W传播模式。

该模式用图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取得什么效果图2- 5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1)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或称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3)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受众(对象)分析:研究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拉斯韦尔的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

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它忽略了“反馈”的要素。

它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

由于受他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其次,这个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传播学复习题

传播学复习题

传播学复习题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传播学》复习题绿色字体表示没有找到第一章关于传播的基本概念1、关于传播概念的几种学说——共享说、传递行为说、影响说、社会互动性说,具体含义。

答;共享说:着眼于传播的内容信息的共享。

传递行为说:着眼于思想情感的交换,传播就被描述为信息的“传递行为或过程”。

影响说或劝服说:把传播描述为影响他人的过程,认为传播是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或过程社会互动性说:传播必然使双方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2、按照信息传受范围的大小,传播学通常把传播分为哪五种类型答: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3、传播媒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体外化的过程: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再现的媒介系统,在这一类系统中,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但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机器媒介系统,这些媒介,不但传播一方需要使用机器,接收一方也必须使用机器。

4、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及其主要理论。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

1拉斯韦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提出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SW模式:搭建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Who 谁控制分析Say what 说什么内容分析In which channel 通过的渠道媒介分析To whom 对谁说受众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效果分析2卢因“把关人”研究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

“把关人”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和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3霍夫兰与劝服效果实验把心理试验方法引进传播学领域。

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习杂性,以否认早起的“枪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4拉扎斯菲尔德与经验性传播学研究他是对穿鼻血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把传播学引向了经验性研究的方向(实证主义方向)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科的创立《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①他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他是传播学的创立者;②他是集大成者;③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④他建立4个专门传播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近30部的着作;⑤1949年出版《大众传播学》;⑥1956报刊的四种理论5、传播中意义交换的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大学传播学概论重点

大学传播学概论重点

绪论:1.传播是什么?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传播是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传播是把资讯,意见,经验,态度,从一个人传输给另一人。

传播是社会的基础2.传播与信息信息是传播的内容,传播是信息发布的渠道2.传播学起源传播学是一门有着漫长过去、短暂历史的学科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最早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于四五十年代形成一门学科。

3.传播四大先驱拉斯韦尔(政治学家传播三功能,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卢因(心理学家,把关人,研究方法:实验)拉扎斯菲尔德(数学家,两级传播,意见领袖研究方法:统计调查,)霍夫兰(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方法:实验法)4.施拉姆集大成者《传播学概论》又译《人.信息.媒介》贡献:1、确立学科2、培养学生3、大批著作4、前哨研究第三章:1.符号的定义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符号是载体,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能指和所指能指:符号的物质形式。

即符形如:人、h u m a n、所指:符号所指代和表示的意义(辞典义和引申义)、思想。

即符意3.符号类型(知道)图像符号:是通过写实或模仿来表征符号对象的信号:与指示对象之间存在因果性必然联系象征符:与指示对象联系是任意的、人为约定的4.意义的定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客观事物+人的意识,外部世界是意义形成的基础人意识的参与意义可以物化:符号5.符号意义的分类明示义与暗示义内涵义与外延义指示义与区别义精确义与模糊义第四章1.传播过程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2.传播的过程模式线性传播模式拉斯韦尔的5W传播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第一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构架,从而使传播学最终确立成为可能。

有利于分析政治宣传《德意志的宣传》单向度谁传播者控制分析说什么讯息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媒介分析对谁接收(受众)受众分析取得什么效果效果效果分析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传播的数学理论》)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1966年)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模式(1954年)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德弗勒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3.人际传播模式:人(传播者+接受者):既是信源,又是信宿意义:这一模式意味着与传统直线型/单向传播模式的绝然决裂,突出信息反馈,双方互动、交流第五章1.人内传播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The end.
大声喊. 德弗勒!你听的到么?
德弗勒互动模式的基本观点是: 大众传播是构是从社会学角度切入对大众传播体系进行整体观照,并采 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一模式的。该模式最为明显的优 点是突出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就传播来说,社会是整体,而传播组织、政府机构、文化环境、 利益团体等是部分,作为一个组成部分,传播组织的活动必然要受到 社会整体及其它各部分的影响。 从这一观点出发,组成社会系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部分都 必然会成为影响大众传播过程的因素,大众传播过程是作为一个多变 量的系统而存在。德弗勒的这一模式主要的描述目标是美国的大众传 播系统,其目的是要揭示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大众传播必然会受到社会中此消彼长的各种力量的影响,这些力量之 间对比平衡的保持或打破,都会对大众传播构成影响。 这一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那些直接受到国家、政府或政党的控制 和指导的大众传播。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负责人:周琳、徐盼盼、马路遥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它克服了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 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与此同时,这个模式还拓展了 噪音的概念,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
例子:
有一个小偷准备偷人家东西,一次他来到一个门口 晒了衣服的人家门外,正准备动手偷衣服。突然,他发 现这户人家门口站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 小孩问:“你是谁?”小偷答道:“逗你玩,我姓 逗,叫逗你玩.”小孩对他妈妈喊道:“妈妈,来人 了。”“谁啊?”他妈妈问道。“逗你玩。”“这孩子, 调皮!”他妈妈认为孩子逗你玩,没有在意。过了一会 儿,小偷偷走了外面晒的衣服,小孩又对他妈妈喊道: “妈妈,拿衣服了。”“谁啊?”“逗你玩”他妈妈听 了很不高兴:“这孩子,我揍你!”又过了一会儿,小 偷取走了晾在杆上的被单。小孩又对他妈妈喊道:“妈 妈,还拿被窝单子,”“谁啊?”“逗你玩.""这孩子, 再说,我揍你!” 小孩子的妈妈过来一会儿出来了,一看衣服、被单 全都不见了。她问孩子,是谁拿的。孩子说:"逗你玩。”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178班第六组
1.基本定义
•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韦 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即信息通过信息源经由传送器利用各 种不同的渠道发给接收器,最终达到 目的地,这其中存在一个反馈的过程。
反馈实质上是接收者向传播者发出的反向传播
香农韦弗模式 德弗勒模式
• 闭路循环传播系统中,受传者既 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 送者,噪声可以出现于传播过程 中的各个环节
发表的评论
漏税事件
崔永元
微博网络
观看微博的人
营销号洗白文章
大众
其他网络工具如微信朋友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他人
•谢谢观看
此时我又成为了新知识点的信息接受者。
主要特点
• 克服了香农—韦弗模式单向支线的缺点,明 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 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
• 拓展了噪声的概念。这一点加深了传播学 界对噪声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不足与优点
1.将影响简单的归为噪音
2.没有认识到传播过程的 外部条件以及环境因素的 复杂性
• 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
突出双向性,
• 在你的提问中,我是回答者(即传播者),你是答案的接 受者(受传者),而同时,你又看到了其他的答案,或自 己找到相关资料,看到了与我的回答不一致的内容(视为 噪声),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同学讨论(此时你又是信息的 传播者),最后你得到了自己的理解的答案,再反馈给我,
1.克服了单项直线传播模式 的缺点
2.突出了反馈机能 3.拓展了噪声的概念 4.突出了整体与部分,部分
与部分之间的联系(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
被淘汰的原因
• 德弗勒的这一模式主要的描述目标是美国的大众 传播系统,其目的是要揭示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 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传播模式

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传播模式
详细描述
施拉姆双向对称模型由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提出,该模型将传播过程分为四个环节:信息编码、解码、反馈和 噪声。它强调了传受双方在传播过程中的互动关系,以及传播效果的双向性。这个模型对于理解人类传播行为具 有重要的意义。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型
总结词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型是一个描述大众传播过程的模型,它强调传播过程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传播内 容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被修改和调整。
调查研究法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研究 问题、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工具 、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和统计分 析等。
调查研究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对大量样 本进行调查,并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来揭示传播现象的规律和特征, 缺点在于调查结果可能受到调查对象 选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
感谢观看
THANKS
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 和传播模式
• 传播过程的理论 • 传播模式 • 传播效果理论 •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 传播学研究方法Biblioteka 目录01传播过程的理论
线性模式
线性模式
该理论认为传播是一个直线过程,由 信源发出信息,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 ,受众接受信息并作出反应。
线性模式的局限性
线性模式过于简单化,忽略了受众的 主动性和反馈,以及传播过程中各种 因素的相互作用。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快速和广泛, 也使得人们更加容易获取和分享信息。
新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虚假信息的传播、网络暴力和隐私泄露 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规范和管理。
05
传播学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传播内容的分析,可以 揭示传播内容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符号的基本功能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2.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

3.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理论第一,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规定社会关系、行使政治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二,大众传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

前者是媒介通过象征事物的选择和加工,将社会事物加以“符号化”和“赋予意义”的过程,后者是受众接触媒介讯息,进行符号解读,解释其意义的过程。

第三,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既有促进现存不平等关系的“支配性的”价值体系,又有推动人们接受不平等、安居较低社会地位的“从属性”价值体系,还有不满于阶级支配现状、号召社会变革的“激进的”价值体系。

大众传媒的符号化活动,在本质上来说是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

第四,尽管如此,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却不是完全被动的,由于符号的多义性和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以对文本讯息做出多种多样的理解。

霍尔认为,受众对媒介讯息有三种解读形态: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即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讯息;二是妥协式解读,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社会北京来理解讯息;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做出完全相反的理解。

霍尔认为,大众传媒的符号化和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和各种从属性文化之间支配、妥协和反抗的关系,体现了“意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

4.传播学源流美国源流的代表杜威、库利、帕克、米德。

5.传播流三部曲《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

6.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第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弹幕视频中的受众互动行为解析——基于德弗勒的互动模式

弹幕视频中的受众互动行为解析——基于德弗勒的互动模式

|RADIO &TV JOURNAL 2020.07当下互联网快速发展,视频功能不断更迭,弹幕已经发展成为视频网站中一种成熟的受众互动方式。

受众通过弹幕的互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能够快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弹幕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潮流,受到广大网友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欢迎。

但与此同时,这种互动方式也伴随着影响观影效果、浪费时间成本等问题。

一、弹幕的定义弹幕本是军事用词,由于早年很多受欢迎的游戏都是弹幕射击类,弹幕一词便进入了ACG 界。

弹幕起源于日本视频网站NICONICO 。

在弹幕视频中,视频播放时屏幕上以字幕形式出现的评论叫做弹幕。

弹幕通过观众发出,从视频的左方向右方飘过。

当视频弹幕数量累计较多时,字幕从视频移动的效果看上去就像射击游戏中的子弹弹幕,弹幕一词因此而来①。

二、弹幕的特点(一)互动性和传统视频相比,弹幕视频的互动性更强。

观众在使用弹幕时不用暂停,可以实时发送评论,同时弹幕打破了传统视频因版面有限从而限制用户间交流观点的问题,不仅所有人发的弹幕都可以被观众看到,还可以多人之间进行互动。

通过发送弹幕,传播者和用户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用户既是传者也是受者。

这不仅加强了受众对视频内容的及时反馈,也大大提高了受众的互动体验。

(二)共时性传统视频中,我们不能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评论。

弹幕打破了时空界限,可以和视频同时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形成一种特有的共时感。

不管我们在什么时候观看视频,不管我们是否和其他用户同时观看视频,弹幕会给我们一种很多人一同观看视频的体验。

特别是在剧情的精彩部分,视频上的弹幕会突然增多,我们还可以看到别的用户之前发送的弹幕,这更会让观众有一种同时观看的感觉②。

(三)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观众在发送弹幕时像字体的颜色和大小、排列样式以及滚动方式等都可以选择。

而且等级越高的用户,可以选择的范围越大。

各式各样的弹幕在视频上大量出现,会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

弹幕不仅有基本的数字、中文、英文字符,还可以发送颜文字、符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end.
例子:
有一个小偷准备偷人家东西,一次他来到一个门口 晒了衣服的人家门外,正准备动手偷衣服。突然,他发 现这户人家门口站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 小孩问:“你是谁?”小偷答道:“逗你玩,我姓 逗,叫逗你玩.”小孩对他妈妈喊道:“妈妈,来人 了。”“谁啊?”他妈妈问道。“逗你玩。”“这孩子, 调皮!”他妈妈认为孩子逗你玩,没有在意。过了一会 儿,小偷偷走了外面晒的衣服,小孩又对他妈妈喊道: “妈妈,拿衣服了。”“谁啊?”“逗你玩”他妈妈听 了很不高兴:“这孩子,我揍你!”又过了一会儿,小 偷取走了晾在杆上的被单。小孩又对他妈妈喊道:“妈 妈,还拿被窝单子,”“谁啊?”“逗你玩.""这孩子, 再说,我揍你!” 小孩子的妈妈过来一会儿出来了,一看衣服、被单 全都不见了。她问孩子,是谁拿的。孩子说:"逗你玩。”
• 传播结构中的要素没有改变,但各个要素 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 与传播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不足
1.将影响简单地归为噪音
2.没有认识到传播过程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因素的全部复杂性。
贡献:
1.最明显的优点是突出了整体与部分, 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2.突出了反馈的机能 3.提示了大众媒介

大声喊. 德弗勒!你听的到么?
德弗勒互动模式的基本观点是: 大众传播是构成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 部分。
德弗勒是从社会学角度切入对大众传播体系进行整体观照,并采 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一模式的。该模式最为明显的优 点是突出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就传播来说,社会是整体,而传播组织、政府机构、文化环境、 利益团体等是部分,作为一个组成部分,传播组织的活动必然要受到 社会整体及其它各部分的影响。 从这一观点出发,组成社会系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部分都 必然会成为影响大众传播过程的因素,大众传播过程是作为一个多变 量的系统而存在。德弗勒的这一模式主要的描述目标是美国的大众传 播系统,其目的是要揭示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大众传播必然会受到社会中此消彼长的各种力量的影响,这些力量之 间对比平衡的保持或打破,都会对大众传播构成影响。 这一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那些直接受到国家、政府或政党的控制 和指导的大众传播。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负责人:周琳、徐盼盼、马路遥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它克服了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 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与此同时,这个模式还拓展了 噪音的概念,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