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微队课上的“双主体”和“课中课”

微队课上的“双主体”和“课中课”

微队课上的“双主体”和“课中课”一、“双主体”教学模式“双主体”教学模式是指在微队课上,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主体”,各自扮演着引领和被引领的角色。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解者”,而是更像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

他们不再是面对一群学生,而是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在“双主体”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需要熟悉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乐趣和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课程教学方案。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还可以在微队课上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尝试,给学生们更多的学习选择。

在“双主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则不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是更加注重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他们可以在微队课上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模式,让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加平等地参与到教学中,促进了教学的互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课中课”教学模式是指在微队课上,教师不再只是简单地讲授知识,而是将课程进行“拆解”、“重组”,使之成为多个短小的知识点,通过短时间的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中课”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微队课上随时随地参与到教学中,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

由于知识点被拆解成了多个小的知识点,学生也可以在微队课上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课中课”教学模式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拆解”、“重组”让知识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

在微队课上,“双主体”和“课中课”两种教学模式的出现,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浅谈音乐教学中“双主互动”教学法的实施

浅谈音乐教学中“双主互动”教学法的实施

和 培 养 学 习兴 趣 与热 情 是 其 最 重要 的途 径 , 那 么首 先要 在课 堂 中营 造 宽松 、 民主 、和 谐 的课 堂 氛 围 ,让 学生 享 受 美 的愉 悦 ,从 而 对 音 乐 产 生 持 久 的 学 习 动 力 , 就 要 在 课 堂 中 采 用不 拘 一 格 的 教 学 方 法 ,诱 发 学 习 音 乐 的 潜 能 , 并迟 到 人 人 互 劝 ,全 面互 动 , 充 分 发挥 学 生 的主 观 能 动性 , 让 学 生 的 心境 似 “ 水 一 泓 ” , 业 余生 活 丰 富 多彩 , 点 燃 学生 创 新 思 维 的 秋
火 花 , 为课 堂增 添 活 力 , 迎 来 新课 程 改 革 的 满 园春 色, 累 累硕 果 。
关 键 词 : 兴 趣 与热 情 ; 民主 与和 谐 ;双 主 与 互动
课 堂 教 学 是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提 高 教 学 效 率 的 重 要 环 节 , 我 校 为 更 好 地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特 提 出 了 “ 主 互 动 ” 的 双 特 色 教 学 模 式 。 这 种 教 学 模 式 的 指 导 思 想 是 面 向 全 体 学
手 段 、使 用 鼓 励 性 的语 言 、 发展 性 的 评 价 方式 、 帮助 学 生 明 确 学 习 目的等 都 是培 养 学 生对音 乐 兴趣 的重要 因 素 。
作 的 教 学 结 构 。建 构 这 种 教 学 模 式 , 教 师 需 利 用各 种 手 段
和 方式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到教学 活动 中,真正做 到以教师
起 师生情感 的桥 梁。即使学生 表现 不好 ,也 不能用讥讽的 语 言 伤 害 学 生 的 自尊 心 ,应 用 善 意 的 语 言 ,信 任 的 目光 去

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作为中小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品质、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素养。

传统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往往以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学生 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

为了更好地构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和探索,以期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双主体互动教学理念的内涵双主体互动教学的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作用,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教师与学生双方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促进教学过程的深入发展。

这一理念强调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双主体互动教学的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现:1. 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情感品质,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充分体验并参与到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中。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在双主体互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建立师生互动的平等关系双主体互动教学还需要建立起师生互动的平等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在教学中是受到平等对待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构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教学内容的设置在构建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时,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设置。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内容涉及伦理道德、人文精神、情感修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设计出具体的教学内容。

中学英语教学中“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及其建构

中学英语教学中“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及其建构

随着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而以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的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

一、“双主互动”英语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双主互动”英语教学模式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动脑、动手、动口,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双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符合建构主义的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学习”,即学习者从体验与理解实物的由来与反思自己的经验中主动构建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

人总是将自己个人的意义带入认知世界。

它强调人个凭借自己的原有经验和现实处境对事物的主动理解。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环境,以及提供条件与机会,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运用他们理解的规则构建知识,并鼓励学生在此过程中分析、说明与预测各种信息。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对象。

“互动”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教学互动是社会互动理论所提倡的。

在该理论看来,儿童一出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发展则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

它强调学习过程的认知参与,也强调学习过程的全人参与。

社会互动理论强调的是社会环境作用和以言语互动为中介的学习理论,即强调教师、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和它的动态性。

由此看来,英语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态的、双向的语言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统一。

素质教育中要注重双主互动学习

素质教育中要注重双主互动学习

素质教育中要注重双主互动学习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为基本特征,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双主”指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互动”指彼此结合,互相促进。

“双主互动”指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彼此作用,互相激励,形成在教师适时启发下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积极参与下教师主导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知识为目标,一“灌”到底的教学模式,即: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忽视学生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这与培养面向21世纪的适应性强的人才是极不相适的。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主体教育思想的实质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影响和教学效果只能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实现,没有学生主动性就没有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课堂教学中,“以教激学,因学伦教”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双主互动”教学正是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入手调整教学程序,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策略,从而充分调动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双主互动”教学法的实施原则1教学策略体现导放结合,以放为主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点拨和引导,创设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对学生施以影响,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去探究知识、学会学习,进而学会创造。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体现在“开放”的特点,只有在“开放”的课堂中,学生才能主动地在教师引导下展开学习。

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并在时间分配上尽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求知的主动性。

2要让学生“动”起来,以学为本学习中,学生是主体。

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就应该让他们充分“动”起来,即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只有在“动”中,学生的思维、操作、语言、观察等能力才能得以充分提高。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在服装教学中的运用_267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在服装教学中的运用_267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在服装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氛围、创设情景,导学为主,互动推进,相互激励、相互作用,通过目标教学法、兴趣培养法、联系实际法、设疑引导法、实物演示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服装教学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进步,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服装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服装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单靠粉笔、直尺、剪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授式教学,对提高服装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很难的。

而“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提高服装教学效果,保证服装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作用1.“双主”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指两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受教育者的能力资源;二是指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优路线,教其知,授其法,以法求知。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学生在学习、认识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性。

2.“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

服装教学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统一过程,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的过程。

因此,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教”是手段,“学”是目的。

教师的种种努力、引导、示范、启发、督促、检查等,都是使学生知道怎么学,主动学,从“学会”到“会学”,逐渐达到无师自通的目的。

二、“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1.致力于“导”。

导者想方设法,精讲点拨,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求得之。

2.营造氛围。

导者和谐渗透,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善学。

3.创设情景。

导者为了学者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教学过程。

4.导学民主。

导者在民主气氛中进行教学,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

三、“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单调的、规定的程式化,较生硬死板。

“双主”教学模式初探

“双主”教学模式初探

“双主”教学模式初探所谓“双主”教学模式,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双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理论依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这是时代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系统论的一些基本原理,如整体性原理、结构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对本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功能目标。

本模式重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积极地学习;二是教师,由“经验型”、“辛苦型”转向“科研型”。

三、操作程序。

“定向(a)→自学(b)→精讲(c)→巩固(d)”这一程序,是对下列几个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归纳而提炼出来的。

布卢姆掌握学习模式:目标定向(a)→实施教学(c)→形成测试(d)→反馈矫正(d)→平行测试(d)。

黎世法教学法:自学(b)→启发(c)→复习(d)→作业(d)→改错(d)→小结(d)。

史东根主体模式(数学):复习衔接(d)→导引思路(c)→尝试讨论(b)→独立解答(b)→及时反馈(d)分层训练(d)。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语文):定向(a)→自学(b)→讨论(b)→答疑(c)→自测(d)→自结(d)。

北京景山学校陈心五认为,主体教学一般程序是:定向(a)→自学(b)→讨论(b)→精讲(c)→操练(d)→检测(d)→总结(d)。

用哲学上联系的观点看,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定向”和“精讲”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学”和“巩固”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个过程,正好是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交错出现、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四、操作要求。

1.定向。

确定教学目标,要以系统论为指导,做到“四结合”、“三要求”、“两拓展”。

四结合,就是在确定目标时要结合四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大纲、考纲,二是教材,三是学生,四是教师。

富源学校理想课堂模式(简)

富源学校理想课堂模式(简)

富源学校“双主互动式”理想课堂教学模式
一、建模目标
(1)构建“高自主、高参与、高协同、高愉悦、高效能”的理想课堂; (2)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和谐发展、互动最佳化; (3)实现教学目标整体化、系统化;课堂质量、教学效益最大化。

二、模式内涵
核心思想:双主互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互动交流。

模式形态:三大板块(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 六大环节
价值追求:五高(高自主、高参与、高协同、高愉悦、高效能) 三、操作程序(如下图) 1、 课内——双主互动式
2、课外——双主互动式
四、评价体系
富源学校双主互动式理想课堂教学评价表1
评价人:
富源学校双主互动式理想课堂教学评价表2
评价人:。

双主互动式教学方式的作用

双主互动式教学方式的作用

双主互动式教学方式的作用作者:刘江华郑晓文雷卓青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作为现代临床医学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跨学科的独立性学科,涵盖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学、现场抢救、创伤急诊、灾难医学,急性中毒、各科急症、环境因素急症及危重症监护等有关理论、知识和技能。

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急诊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以及树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过程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急诊医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极易造成枯燥乏味、脱离实际和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等弊病,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在急诊医学教学中探索双互动式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

一、“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涵义“双主互动”教学模式中“双主”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指2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受教育者的能力资源;(2)指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优路线,教其知,授其法,以法求知。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学生在学习、认知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性[1]。

采用“双主互动”的教学改革新思路,互动教学从方案的策划、设计一开始就邀请学生参加,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就进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既体现出对学生高度的重视与信任,注意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又不推卸任课教师理所应承担的教学责任,它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提前到教学的准备阶段,延伸到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改进阶段[2]。

教学互动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分组活动[3]。

这种有学生全过程参与的互动教学改革,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它不仅比较切合实际,也比那些学生的参与仅局限在某些教学环节的互动教学活动,成效来得更为显著。

二、双互动式教学急诊医学教学中应用(一)双互动式教学在大班理论课授课。

课堂上的互动就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就是对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

双主互动探究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双主互动探究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双主互动"探究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双主互动”探究模式则是一种主张师生双边高频互动的教学方法,其正好迎合当前新课标的教学需求。

在“双主互动”探究模式下,“教”突出以教师为主体,“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继而全面发挥教学双主体作用,促使师生都能全面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来,通过师生双方的高效互动,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双主互动”探究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教学;运用前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并非教师和学生任何一方单独的事情,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者,学生作为知识汲取者,只有实现双方高效交流、融洽互动,才能发挥课堂“教”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因此,教师与学生都应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只有师生都能积极主动融入到课堂之中,才更有利于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质量组织和开展。

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其学习难度本身较大,且实验教学知识较多,仅仅是以传统讲授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强化课堂双主体互动也是必要之举。

一、“双主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双主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旨在同时体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双主体关系,该教学模式的内涵在于让师生都可意识到自身在课堂上所处的主体角色,由师生高效互动、双方探究而完成一个个课堂教学目标。

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安排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实现教与学的相互结合、师与生的相互影响,继而由师生共同完成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并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凸显出“双主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真正促进教学相长【1】。

在“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教师主体性—体现在课堂教学策划、安排和指导等各个环节在“双主互动”探究教学模式下,教师始终还是“教”的主体,但这并非指的是过去传统填鸭式教学,而是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策划、安排、指导、协调及评价等各个方面的作用,要求教师不仅要会精讲课程,还要能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讨论思路、分析环节等,这些教学活动都必须要贯穿于课堂整体教学过程之中【2】。

双主互动教学

双主互动教学

“双主互动”教学初探1.前言传统的“传授—接受”教学虽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掌握系统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也较有效。

但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它既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又使教学课堂枯燥无味,也不利于因材施教。

因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相关的教学理论提出了“双主互动”教学。

2.“双主互动”教学内涵现代教学论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发挥师生“双主”作用,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向交融,两者不能偏废。

“以人为本”不等于“以学生为本”,应以“师生协调发展为本”,发挥“双主”作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或者说,以学生为本,还要看到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和锻炼的设计与组织的主导力量,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是学生发展和成长的保障。

以人为本教育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努力。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性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

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

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 “双主互动”教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陪伴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为重要形式,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学生自主学练。

重视学生的首次发现、首次示范,将所学知识、技能“外化”,进行自我反馈,以逐步完成意义构建,达到教学目标。

4. “双主互动”教学的理论基础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倡导者,他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双主互动六步教学法”教学模式诠释-通州区石港中学pdf

“双主互动六步教学法”教学模式诠释-通州区石港中学pdf
我校虽处于同类学校首位,但由于地处农村,招生时还要受制于三所四星级学校,因 此学生基础还是很薄弱,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还有待于培养、提高。在深入推进新课 程改革,扎实实施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我校化学组率先提出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案 导学•合作探究,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很好。在这一模式的基础上,全校各科 教师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他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双 主互动六步教学法”教学模式。
四、本模式的优势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体验,本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对学习新课 作用尤其明显。 2.教师可以方便、清楚地知道学生理解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不理解什么,存在 什么问题和困难,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效率更高。 3.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具体的内容材料,师生互动的基础得以充实,可操作性增强。 来自学生的原味思想、观点、解释、解答、设计、作品、表现方式等,对提升教学生动性 会产生可以预期的作用。 4.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 自主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学生能积极地动 脑、动手、动口,课堂教学成了积极思维的王国;学生之间还可合作探究,寻找各自“智 慧的闪光点”。学生借此不仅学习到知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更重要 的是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课前
课堂
课后
教师 编教 激活 设境 倾听 点拨 反思 (主导) 学案 旧知 导探 指导 精讲 评价
学生 自主 预学 合作 展示 应用 活动 (主体) 预学 展示 探知 总结 迁移 强化
㈠ 编制学案,自主预学 课前教师编制学案,学生借助学案自主预学。学案的栏目主要包括目标导航、难点重 点、温故知新、学习导航、练习活动等部分。根据几年的实践经验,学案编制应注意以下 两点: 1.学案编制时要依据“最近发展区”,巧设问题情境。 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或多或少存在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障碍,这就要求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能跨度太大, 不能人为地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 知,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设疑要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设置问 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究。 2.要突出探究学习。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案在栏 目设计、内容和呈现方式上,都应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素,促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 习方式,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㈡ 预学展示,激活旧知 这一环节主要是诊断学生对和新知有联系的旧知掌握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进行 补偿教学,为新知的学习扫清障碍,同时借机导入新课。教师要善于组织展示交流、互动 质疑,还应针对学生交流展示情况,作适当点拨。 ㈢ 设境导探,合作探知 学案为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高职学院体育教学改革中《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职学院体育教学改革中《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
m od e l of “ D o ub l e— e h c i t e d ”t e a c hi ng , na me l y ,t he po s i iv t e
种努力 、 引导、 示范、 保护 、 启发、 督促 、 检查 等都是 为一个 目 的, 使学生知道怎么学 , 不是机械地学 , 而是让学生得到启迪 , 有创意地去学 , 而且不是 被动而是主动去学 , 去如何体 会 、 如 何实践 、 如何运用 , 从“ 学会 ” 到“ 会用” , 逐渐达到无教而会学 , 能通过语 言 、动作 的沟通逐渐达到心领神会的层次 ,脱 离开 “ 教” ( 离开教师走 向社会是终究 的事 ) , 经 过观察 、 模仿 、 练习 达到无师而 自通 的 目的。 ■、 “ 双主 互动 ” 教学模式的原则与实施细则
神 州教 育
对 州
高职学院体育教学改革中《 双主互动》 教学模式的探讨
王 涛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天津市 3 0 0 1 9 1
摘要 : 传 统的教 学模式 已不适应新时期人 才培养的需求。 本 文探 讨的“ 双拥互动” 教学模式 。 其 内涵是教 师主导作 用与 学生主体作用 , 相 互激励 , 相互作 用。其原则是 , 致力于导 , 营 造 氛 围, 创设 情景 , 导学 民主 , 其实施细则是 以天津高职 学院 体 育教材 为栽体 , 通过 目标教学法 , 兴趣教 学法, 测试训练法 , 比赛训练 法而体现。 其 关键是 , 区别对待 , “ 导” 放结合 , 精 心设 计, 手段 巧妙 。 关键词 : 高职体 育 双主互动 教 学模式 教学改革
h i g h e r e d u c a i t o n s t i r c t l y . I s t o b j e c i t v e c a n b e p r e s e n t e d b y t a r —

“双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双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子洲县第三中学“双主”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一、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共同发展。

二、教学模式以学定教,注重训练的“双主”课堂模式。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教与导的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与导必须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教师是课堂上的导演,而不是演员;学生是课堂上的演员,而不是观众。

1、“以学定教”教师的教与导必须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

每节课,教师先简明扼要地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指导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纲自主、合作学习并完成自学检测。

教师可根据学情,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自学检测题,例如:自学检测题可设置A、B、C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让学生选择完成。

在组织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科目或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分配任务方式。

教学任务复杂的,将学习任务分解到小组内,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然后分组展示,互动交流;教学任务简单的,亦可大家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然后分块展示。

在学生自学、小组展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生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指导,精讲、少讲,以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注重训练”包括自学检测、课堂检测和课后检测三个环节。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次设置自学检测和课堂检测题,一般可设置基础题(A级)、提高题(B级)、拓展题(C级)三级题目。

课后检测可以是下节课的预习题,也可以是本节课堂检测题的延伸,还包括周考、月考、期考的阶段性检测,各类检测可分级设置。

3、“双主”模式教师始终是课堂的宏观掌控者,是教与导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应关注每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因材施教,以学定教,要注重有效备课,备课标、备考纲,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每堂课都要设计好有效的《导学案》,课堂教学应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展开,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新时代师生“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新时代师生“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新时代师生“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以单向灌输为基本方式的大学课堂已无法满足我国人才技术培养需要,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推行“双主体”教学模式,有助于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新时代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所谓“双主体”指学生和教师均为教学主体,核心是“参与”、“互动”和“发展”,这个核心点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灵魂,也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关键。

如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材和教师的单向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侧重学科本身固有的知识,而对于知识如何得来,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充分运用,学生往往持从不过问的态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想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难,而许多用人单位聘用到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才难。

他们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及改革教学方法,推行“双主体”教学模式,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一、高校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查分析笔者对苏北一所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学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

通过随班听课、征询教师、学生问卷、模拟新型课堂等方式,初步得到以下调查结果: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涉及的主要是知识传播及智力发展,对知识形成过程及运用涉及比较少,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知识都是以教师单方面灌输为教学基本方式,而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多。

在与专业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发现由于教学课程课时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思考的时间不多,教学课程中要立足中心位置,重点是讲解课本内容和机械演练。

教学方式通篇一律采取多媒体教学,学生大多被动接受。

而课程考试侧重就是知识概念的识记,从根本上讲,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仍然属于传统教学模式。

调查结论分析: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以教师为中心,侧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而不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已经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环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一、五环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1、五环:指教学过程中五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即背景激趣、听读感受、质疑问难、互考指正、讲练迁移。

2、双主体:指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教师指导为主体诱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的同步推进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组成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由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协调互动、同步促进而组成的系统。

二、五环双主体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操作过程1、提供背景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由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展示才华,教师适时补充。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

学生情绪高涨,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地思维,则教学效果一定很好。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根据教材实际,可以用教学目的激趣、用知识激趣、用内在魅力激趣、用诱奇激趣、用设疑激趣、用史实激趣、用故事激趣、用悬念激趣、用情激趣、用美激趣等等。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音乐、影视片段,学生的介绍是扩展知识面的,教师的适时点拨补充是导回主题的。

2、听读理解课文,感受作者情思。

先让学生尝试读,可参照注释,查阅工具书,在课本上勾画圈点,读准字音、认准字义、理解字义、正确断句,初步理解作者的情思。

教师搜索学生尝试时可能遇到的难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听范读,可以是教师范读或录音,让学生体会,也可以是让一位学生读,大家一块评价。

3、梳理文意,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先同桌,再四人,后小组间全面研讨。

从字词句篇到自我感悟,从文章内容到艺术技巧的鉴赏。

教师巡视观察、随机解答,发现共性问题集中提示点拨。

4、互助理解,互相出考题检测,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可以是学生的口头问答,也可以是简短的书面问答,学生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和难点内容提出来,让对方作答,查漏补缺、思维共享。

教师对学生互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5、根据教材的特点,采取精讲多练、精讲精练,达到精讲善练。

必须强化训练的中心意识和主线意识,通过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

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引言: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体现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使学校生活不再显得枯燥与乏味,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和生活气息,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健康发展;关键词:双主课堂教学模式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由低效性向高效性转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健康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特提出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一、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用性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是落实新课程、深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现学生、教师充分和谐发展的主阵地;课堂变则教育变;课堂新则教育新;课堂教学效益高则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高,师生发展就好;当前,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效益低、质量不高、师生没得到应有发展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单一;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教师讲解,轻学生体验;以教定学,师生难以互动;要从根本上解决低效、无效教学的问题,必须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教学研究做细、做实、做好,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有效、高效课堂;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需要,是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需要;是全面实施新课改的需要;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师教学整体水平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所有教师一定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处理好“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做到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三维目标”理念;立足学生发展,树立“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理念;树立效果、效率的理念;敢于放弃,敢于创新;树立精细化、精致化管理理念;以学生学的如何作为重要标准,树立多元性、激励性、发展性评价理念;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课程课改的理论,特别是双主课堂教学的理论,把握有效、高效教学的实质,增强开展有效、高效教学研究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构建双主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去学习学科内容,在研究性学习中体现学科学习的内容,实现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基础;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做到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二者互为基础,相辅相成实现“双主课堂”教学,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研究性学习和有效高效教学的理念,掌握其基本方法;建立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经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理念变观念,二是观念变方法,三是方法变文化,四是文化变信仰;观念决定行动,观念决定方式,观念决定结果;只有树立有效高效教学的理念,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观念的蜕变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盘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非一气呵成、一蹴而就的事;观念的转变需要学习,需要认识,需要实践,是教师自己的事,非别人强迫;二、迎接挑战,锐意改革,主动适应新课改;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试验过程中,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我们要迎难而上,积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实现自己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的蜕变,建立起双主课堂教学的思想体系;1、积极面对高中课改下的新挑战;主要挑战有三个:一是面临整合教材能力的挑战;高中课改,不仅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革,也包括学材、学法、评价的改革;教师首先要面对新的学材,要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必须要有整合学材的能力,整合本册书内容的能力,整合教材和课外资源的能力,整合教学内容和练习题的能力;2、是面临一直以来“安逸教学”的挑战;传统教学的教师只要对教学内容教过一两次,基本上就可以了然于心,甚至可以达到不备课、不带教案也上得了课的境界;因为整节课只需要老师讲得清、讲得完就可以了;但是,双主课堂教学却不允许这样做,它要求老师要达到一课要有一个导学案,要求老师必须对学情进行预设,要求老师能应对得了课堂随时发生的“意外”;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的学生,每一节课都不一样,这就迫使老师必须掌握更多的东西,预备更多的导学方案;因此,有效教学、高效双主教学背景下的教师就不再像原来那样安逸了;3、是面临教学安全感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基本上除了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外,教室都是封闭的,老师一个人在里面主掌大局,高高在上,自己觉得怎么讲好就怎么讲,把教学内容在40分钟讲完就是一堂“好”课;但是,双主课堂教学却对老师发出了威胁:一方面,学生随时会提出问题、随时会发生问题,老师要随时准备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课堂是开放的课堂,除了接受学生的考问外,还要随时接受学校验评组、巡课组的考评;这就要求老师把每一节课都要上好,把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原来的教学安全感就不在了,教学危机感就形成了;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必须要有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学生意识、高效意识;需要解决课改中出现的“十易十难”问题:一是教师的观念明白易,内化难;二是学生新的规范要求易,养成习惯难;三是集体备课组织易,奏效难;四是导学案编写易,保质难;五是学习小组建立易,建好难;六是学校验评、巡课、考评易,引领难;七是教师作用发挥易,主导难;八是课堂展示参与反馈易,精彩难;九是学习任务设计易,达标难;十是教学质量暂降易,提高难;学校、教师要研究这“十易十难”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三、正确理解“双主课堂”教学含义,树立双主课堂教学理念“双主课堂”教学追求的是高效率即学习速度与高效益即学习结果的统一;高效率就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这是“双主课堂”的知识指标;高效益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与健全人格,这是“双主课堂”教学的生命指标;“双主课堂”教学本身是想通过课堂革命,促进整个教育的变革与突围,是用课堂做支点,来推动整个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双主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全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改革课堂教学,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科学方法;完善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大力优化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双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总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先学后教,就是以学为本;全面发展就是学生全体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共同发展;“双主课堂”教学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与表达”;新课改主张“自主、合作、探究”,正是双主课堂教学的“六字真言”,落实成方法:群学——对学——群学,自学——展示——反馈;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主体,双主课堂教学的理解是“学生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双主课堂”教学的变革意义体现在: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学校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称谓只是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特定的职业称谓,教师和学生首先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而存在的;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教育首先要把生和师当人看,然后才能提到职业的问题;长期以来,管理者的眼里只有老师和学生,而没有看到他们和自己一样,首先都是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人;只是在不同的环境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已;教师在学校是老师,在家里是父母或者儿子,在社会上是一个公民,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学生也是这样,不仅仅是学生,首先是一个儿童,一个活脱脱的生命,不仅仅是老师眼里的学生,还是和老师一样的人,有着和教师一样完整而独立的人格,所以教育首先要把人当人看,要尊重人性,而不是当学生看,更不是当学习和分数看,这些都是对人的完整意义的肢解;过去的教育是在把儿童变成学生,把学生变成学习,把学习变成考试,把考试变成成绩,把成绩变成分数,把分数变成一纸证书;现在需要回到完整的人上来对待教育,学习是生活,生活还是生活,教育即生活,是分不开的,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即“人为本”;人为本,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以人人为本,以所有人为本,以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为本,以所有人的发展为本,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自由发展;教育最终要回归到人的发展上来,回归到人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完整的精神世界,独立自由的发展时空中来;然而学生和成人之间又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是与教师不同的人,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与成人不同;所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成人当成人看,把孩子当孩子看,把每一个人当成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看;2、以生为本;以生为本,首先是基于师生关系而言,先有学生,再有老师;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当老师首先要从当学生做起,道理很简单,就像想当爷爷就得先从孙子做起一样;其实,在学校里,只有能者才能为师,而不应该有绝对的老师,绝对的老师就成了权威,成了真理的化身;所以在一所学校里,师生关系是一对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要当好先生,先当好学生;师者亦生,生者亦师,打破截然的师生概念,构建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所以我们有了学生中的千百个小老师,有了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生为本,也是以生生为本,以每一位学生为本,而不是以部分学习尖子生为本;所以我们才有了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理想发展的教育;3、以学为本;以学为本,首先是基于教学关系的重新构建,确立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学关系同师生关系一样是一对相互转化的关系,教者亦学,学者亦教,但并不对应师生关系,教者未必师,学者未必生;何为师者何为教者能者为师,能者为教;教学关系也不是相伴相生的同期关系;没有教存在照样可以有学产生,但没有学存在,教便失去价值和意义;因此学是根本,学是归宿;我们倡导:学习就是自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人为本、生为本、学为本是不可颠倒的顺序;三本也是三维一体的,人为本是前提,生为本是目的,学为本是途径;三本观是“双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一、“双主课堂”教学的精髓:成功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1、“双主课堂”教学的“三主三性”教学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双主课堂”的关键取决于学习能力,只有会学才能减少对教师的绝对依赖,打破教师专业化水平对学生发展的框定、抑制;因而我们主张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是学习能力;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时,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处于这种状态;而唯有敢于把学习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又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所谓学生主体,即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性应始终在课堂上得到最大可能的贯彻和体现,这才是双主课堂;3、“双主课堂”教学的三主原则: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主导性原则——教师及时引导;训练性原则——学生训练为主线;4、“双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抉择:把课堂变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定位: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知识是学生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师的课堂语言不是讲知识的,是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的;5、“双主课堂”的“三个关注”:一要关注全体学生;即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教师、教材出发,即教学始终要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在课堂活动中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要转换教师角色,诚心诚意地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真正做到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合作交流;二要关注学习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追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全过程的内在体验;三要关注师生发展;一是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二是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二、“双主课堂”的特征:学生能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体验、监控和调整;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学习内容具有适当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与激励,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1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发展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学校;2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学习即生活,教学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学校生活不再显得枯燥与乏味;3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关注生命体,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一种生命的活动;4反思性;课堂教学充满真实气息,学习成为一种重建的需要;5主动性;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带来效益、生成能力;我把主动性看得如此重要,是因为传统课堂太过被动;6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动是瞄准了学生在课堂的精神状态而言的,新课改的理念一直在讲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传统课堂的不人道,从来不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一味的打压,一味的强迫;7生成性;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的智慧、高潮、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让现场服务于教师的预设;传统的教学就是注重围绕预设而进行;真正的生成是在自然状态,当生命被激发,被点燃之后,才有真正的生成;而传统课堂所谓的预设就像猎人挖一个陷阱而已;8“双主课堂”必须符合三个标准:一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这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须条件;二是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三是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9“双主课堂”要符合三个量:有信息量、有思维量、有训练量;10“双主课堂”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避免一问一答式教学,让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发言,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11“双主课堂”要达到三动:一是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二是心动——思维在动;三是神动——思想在动;12“双主课堂”教师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三“双主课堂”的目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面向优、中、差某一个层面;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模式,落实面向全体的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知识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是有限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伙伴的帮助,或师生间的协作互动而实现;要充分认识主体发展、主动发展和合作学习的价值,把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主动进取的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习惯;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教师和同学的质疑;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师生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在双主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开、分离;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要反对教师的霸权,又要反对企图以降低教师的地位、淡化教师作用来凸现所谓“以学为主”的单主体的做法;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每一节课要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充足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既要重视有深度、有个性的合作交流,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思维品质,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充满智慧挑战的生命经历;科学的评价:将三维目标落实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树立以学论教的思想;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关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关注教师的行为,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四“双主课堂”的灵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十六个字代表着一切的方法和出路;相信学生才是师德;传统课堂也有文化,一般叫不相信学生的文化;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学应该叫教解放学;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更是教师的教学艺术;要利用好学生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和学法;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发展什么课堂的目标是六个字:兴趣、能力、知识;五重新建构两个关系:校园的两个关系:教学关系、师生关系;教学的两个关系:就是师生关系,惟学、惟生;两惟观:围绕“十六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灵魂,从惟学建构教学关系;从惟生建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由惟师改变为惟生;相信学生才是师德;传统课堂也有文化,叫不相信学生的文化;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学应该叫教育解放学;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要利用好学生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和学法;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发展什么课堂的目标六个字:兴趣、能力、知识;围绕两惟关系改变学习状态就是课改: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两惟实现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两惟观念下解读主体与主导关系:教师的角色即人格,高效教师的三种素养——人格、性格、专业化;教皈依于学:限制讲是为了保障学,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才能保障权益,放手才能学会走路;模式是生产力:解脱学对教的依附,解脱教师的责任和压力;专业化和教学艺术顺从于模式:让学和模式发挥效能;明确通过学生发展带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假如一味发展教师的表演水平,才能更有助于霸占讲台,而教学最终应落脚在学生身上,是研究如何学才能更好;唯有这样,才可以很好规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而制约教学质量的问题,我们的主张是让学生直接和学习对话,即教师放手发动学生“一传”,坚决摒弃让教师充当知识的“二传手”和贩卖者,中国农村教育的振兴和根本解决之道或许就在这里;六“双主课堂”教学就是好课;好课就是高效课;学生学得好的课才算是好课;在“双主课堂”上,学得好体现在这样几个层次:一是学会,二是会学,三是乐学,四是创学;这是基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和学生主体的定位;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概括为学会;。

“双主”教学模式

“双主”教学模式

“双主”教学模式摘要备受我们推崇的人本主义在家庭教育中受到了重视,在人本主义理论下,课堂上的教学目标不是由教师定而是由学生情况决定,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来确定,教学评价也很个性化。

这是教育中的一个自由明主的主张。

人本主义对于我们教育者最大的启发就是,我们教育者要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分析制定受教育者需要一种怎样的学习,我们给他们的学习应该是合适他们的学习。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观察受教育者得的情况,教育者可以决定是否进行互动,是否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来因材思教。

关键词“双主”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习兴趣人本主义衍生出两种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和以教学主。

以教为主就是完全由教师决定,以学为主是完全以学生为中心。

两种主张各有弊端。

因此出现了一种“双主”教学模式。

“双主”模式就是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就是怎样使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国内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以教为主的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讲课,但学生学习效果很差;也有别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与教学重点无关的知识,教师功能极其弱化,学习效率也很低下,教师未能起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双主”模式正是弥补了两种模式的不足,吸取了两种方式的长处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基于双主教学模式对《在word中插入图片》进行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课是Word排版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同学们了解到Word作为一个优秀的办公软件,不仅可以对文字进行处理、还能实现对图像的处理。

本节知识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让学生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②根据需要调整图片大小,移动图片的位置;③学会设置文字环绕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师生之间的教学方式也从教师主导变到了学生主导,即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辅导指引的作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

在此,我将这种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方式称为“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学、教学、自主、主动、互动。

第一章什么是“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简历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活动程序,“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主体教育理论指导下,创设一种“学习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情境或途径,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导学型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

教学观念上,视学生为主动认知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学目的上,强调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智力与能力发展的统一;教学方法上,既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重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方法;教学环节上,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后指导的统一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形式上,注重采取个人自学、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法,提供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师生关系上,平等、和谐、共同参与,教学相长。

七其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双边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明主氛围,从而完善主体人格,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它集中体现了“独立、主动、互动、创造、合作”这些基本要素。

“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思想,主要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为主题,教为主导为基本特点以互动生成、异步推进为基本途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第二章“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
本课堂教学方式,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及解决为主要线索,突出教师“启导”和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在运用时,有以下两点操作要求:
1.从教师主导看: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境、启发、导拨、调控”四个过程之中。

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启导”环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尝试与探索之中取得成功。

对教师来说,我认为关键要把好四个度:
(1)“境要设得新”。

所谓“新”,就是有新意、有吸引力。

即要求教师在深研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使呈现出的问题情境和矛盾事件,能激起学生对自己原先的态度、目标及知识的挑战,从而引发真正的探究兴趣。

(2)“启要启得巧”。

所谓“巧”就是要求教师能运用恰当的言语和态势,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

既要“启而有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又要“开而弗达”,不直接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导要导得法”。

所谓“法”,就是要求教师把握时机。

什么时候该导,什么时候不该导?什么学生该用什么导法?等等,都要精心设计。

否则,效果就会不好,甚至适得其反。

(4)“控要控得稳”。

所谓“稳”,有两个含义,一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方向;二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进程。

因为课堂45分钟,有一个时间和任务的限制,既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又要求教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从学生主体看: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质疑、思考、探索、评价”四个学习过程之中。

即要求学生以最优化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为终极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不断地思考、尝试、探索与评价,挖掘创造潜能,培养科学素质,提高创造能力。

第三章 “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是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延展学习;学生学习行为时:预习生疑、整合目标,合作探究、质疑解难、内化知识、触类旁通;教师指导行为是:目标导向、有的放矢、交流导学、归纳提高、检测导练、强化重点;其核心为“先学后导,互动生成”。

学 导 一学 一导 二学 二导 三学 三导
图1-1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操作流程图
第四章“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操作步骤
第一步:自主学习
这是课堂的主要环节,也是课堂导入的过程,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一般涉及三个步骤:
1、创设问题情景。

上课刚开始教师就要通过生活实例、社会热点、口头(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质疑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设置自主探究问题。

根据学科特点,针对不同课型,自主探究问题原则上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后提出,若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有的课型也可以由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接出示。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明白:自主探究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学生应中我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提纲,问题设置的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3、学生自主探究,就是学生针对问题学习文本,自主探究要让学生做到三个明确:一要明确本次自学内容或范围;二要明确自学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类比回忆,还是边看书边练习(操作);三是明确自学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第二步:互动学习
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主探究情况”和共同解决自主探究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既包括设疑自主探究中所设立的问题,也包括自主探究中派生出的新疑问。

“互动学习”一般包括三种形式:
1、提问与评价。

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主要在这一环节培养和体现。

2、讨论。

通过提问检查,如果学困生答对了,说明这个问题全班都基本解决了,不需要在此浪费时间,立即转入下一个问题。

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难度小的问题让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要定主持人,定先后发言顺序。

3、讲解。

通过讨论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讲解、点拨。

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

“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以上两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在同一堂课中反复出现。

第三步:延展学习
“延展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甚至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再次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学习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二是“运用拓展”。

师生围绕学习目标,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归纳本节知识。

此环节一般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让学生围绕本节所学知识编拟一些基础题和一些拓展延伸性习题,教师通过巡视,
选择有价值的展示给全体学生练习使用。

2、教师编拟一些基础性试题,作为本节教学任务的“底线”,要求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基础性习题解决以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的习题,让中等生展示、优等生评价。

3、反思归纳。

也是对本节所学内容的梳理,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回放和体会,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如果说一开始的“自主学习”是“走进教材,用好教材”,这里的“延展学习”就是“走出教材,超越教材”,这是一个深化和拓展知识的过程,也是从课本知识向实际应用升华的根本途径,是知道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上是“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和一般流程,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东良,《江川县“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试行方法》,2013
【2】、百度文库,《问题驱动、主题先行:“变革与争霸”教学案例》/link?url=jcp4V_yc2JmNtvmOJX7VuyduJrpN3aSzlnS9P7 i-ApTI696JVXFTwTHQ36xfKoKmgOIGhkfefagUEQIfQOxEV6Q5fnT54ZNTFrjYI3uzcfG
致谢:
在此,我非常感谢我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李东良老师,在他的耐心指导与精心教育下,我懂得了怎样去做一名教师、怎样成为一名好教师。

还有我的论文指导教师戚国刚老师,在戚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同时,我也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朋友们,特别是我的同组同学胡锦松,在我撰写论文期间给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在此,瑾代表我本人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谢各位老师同学为我的论文所做的一切!
我将在以后的道路上再接再厉,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