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如何做好与高中历史的教学衔接
浅析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衔接
浅析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两个阶段的衔接过渡,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历史学习情境就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调查了解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情况。
可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三、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
1、初中历史教学重点应侧重学生基本知识体系的构建奥苏贝尔认为,“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
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因此,学生必须在有效地掌握初中所学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高中更加深入的学习。
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和理论等构成。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
从上面的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教师在讲解新课时,只要是围绕各个历史事件的知识结构展开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为以后的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2、初中历史教学着眼于学生历史学习间接兴趣的培养初中生要学习大量的史实知识结构,如果仅靠单调的文字说明和教师的照本宣科,难以培养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因此,鉴于初中生还是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发展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应通过学习内容的情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外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注意力。
高中历史衔接初中教案
高中历史衔接初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之间的衔接关系;
2.掌握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学会利用初中历史知识为高中历史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1.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关系;
2.高中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教学要求;
3.如何利用初中历史知识为高中历史学习做准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难点:如何将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衔接起来。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教师向学生介绍高中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教学要求;
2.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初中历史知识为高中历史学习做准备;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衔接关系。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了解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关系。
第二步:讲解
教师讲解高中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了解高中历史的学习重点。
第三步:讨论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利用初中历史知识为高中历史学习做准备,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第四步:小组活动
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衔接关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五步: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醒学生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衔接关系,掌握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同时,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学生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如何做好与高中历史的教学衔接
初中历史如何做好与高中历史的教学衔接摘要: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的衔接困难。
本文分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做好历史的衔接等两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关键词:历史初中教学衔接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部分,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也是一脉相承的。
初中结束后同学们开始迈进高中,但是在学习上很多学生开始不适应或者说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本人从教过高中,也在初中任教过,对学生的困惑深有体会,特别在历史科目的学习中,高中历史学习的难度加大,以至于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历史,而且显示出初中历史基础非常薄弱,大多学生在这转变的关头甚为迷茫。
那问题到底是出在那里呢,通过我的调查分析,发现主要还是在于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上出现一些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升华与提高。
解决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对于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出现这些不衔接的现象里面我认为主要有几方面:一、对历史学科的认识问题观念的滞后是使得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困惑的重要原因。
历史学科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副科,特别是在初中阶段。
所以这使得很多学生进入高中总认为历史是副科,并不加以重视,这是初高中阶段学生学不好历史,不愿意学历史的重要原因。
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并且目前初中中考中历史的分值不高,才占50分,所以学生的主要心思不在学习历史上。
历史教学不注重学生基本历史思维的培养,平时考试对能力要求也不高,于是,历史学科被认为是死记硬背学科。
即使是进入高中后,很大一部分学生也依然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只要通过毕业水平测试就可以了。
这就使得我们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不是很完整,没有形成基本的历史思维和理论常识,甚至没有具备基本的历史分析能力。
二、教学的评价体系问题考试内容的影响。
不管是在初中历史中考的大考中,还是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历史考试都偏重于识记能力的考查,而对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方面的能力的考查较为忽视。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初中历史是高中历史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的历史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我有以下建议:1. 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初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应该是连贯的,使得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之间具有衔接性。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应该明确学生初中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以及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2. 设计合理的课程安排和教材选择:在新课标下,应该重新审视历史教材的编排和选择。
初中教材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方法,同时重视历史知识的积累。
高中教材则需要更加细化和深入地讲解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专业能力。
3. 加强对历史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教学: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尽可能全面地介绍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历史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则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4. 强调历史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历史思维和方法是历史学习的核心,初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研究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案例分析、历史文献阅读和历史研究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进行历史分析和研究。
5. 增加历史教育的实践活动: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初高中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历史考察、历史实地考察和历史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历史活动中,提高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
6. 加强学科教师的专业培训和交流: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学校应该加强对历史学科教师的专业培训和交流。
学科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培训课程、教学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需要着重关注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安排和教材选择的设计、历史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教学、历史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历史教育的实践活动以及学科教师的专业培训和交流等方面。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一、背景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历史是高中历史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尤为重要。
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初高中历史教学应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基本历史知识,为高中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则应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历史认知和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历史研究。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应衔接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历史技能,如查找资料、整理历史事件等。
高中历史教学则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写作能力。
因此,在初中阶段就应当引导学生研究适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
四、教材的过渡初高中历史教材的选择也应进行过渡。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选择更加简明扼要的教材,突出重要收获和基本概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则应选择更为详尽和深入的教材,便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过渡要有层次感,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五、评价方式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应进行衔接。
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注重对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而高中历史教学则应注重对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师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历史研究兴趣和潜力,并为学生提供高中历史教学的先导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历史研究。
七、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应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研究报告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历史话题的研究和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一、统一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需要统一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高中历史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
我们需要对初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和标准进行统一,明确学生在历史学科中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以便更好地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
教师需要更加熟悉新课标,深入理解并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从初中历史教学过渡到高中历史学科学习。
二、强化知识的渗透和延伸三、强化历史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四、注重历史概念的渗透和拓展在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历史概念的渗透和拓展。
初中历史教学更多地注重历史概念的学习和掌握,而高中历史学科更多地注重历史概念的运用和拓展,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渗透和拓展,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我们可以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拓展,并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为学生的高中历史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注重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在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和教育过程中所具备的历史意识、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等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教学的生活化和场景化,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历史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也需要通过多媒体、实地参观等途径,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方法。
通过这些途径,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为学生的高中历史学科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新课标下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统一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强化知识的渗透和延伸,强化历史思维和方法的培养,注重历史概念的渗透和拓展,注重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学科中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培养。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新课标下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是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必须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构建起一个有机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和顺畅的知识积累。
以下是针对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一些建议:一、统一教材体系:新课标对初中、高中历史教材进行了统一编写。
初中和高中历史教材在选取内容、体系结构和知识框架上要保持一致。
教材编写者应协同工作,确保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教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初中历史教材即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为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桥梁的建设:初中历史教学要有意识地搭建起知识桥梁,引导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逐渐接触和了解一些高中历史的知识。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高中历史的概念、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高中历史学习的方向和内容。
三、培养历史思维方式:初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
历史思维是学生成为历史学家的关键能力之一。
初中历史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历史事件分析、历史时代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为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与高中历史教学的需求相吻合。
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可以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学顺序来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综合性认识和系统性思考能力。
五、营造连续的学习环境: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衔接,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氛围的衔接。
初中历史教学要创设多种方式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要延续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模式,逐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六、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如历史资料的分析解读、历史地图的阅读和制作、历史文献的研读等。
这些能力不仅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也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一、统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有所调整和变化。
为了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首先需要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通过对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清晰的教学框架和体系。
在教学目标方面,需要确定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应具备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以及在高中阶段所需要达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
只有明确了教学内容和目标,才能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使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打好历史学科的基础,为接下来的高中历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形成渐进式教学模式为了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可以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逐步适应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在初中阶段,可以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在高中阶段,可以深化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拓展历史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通过这种渐进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注重跨学科教学的融合在新课标下,跨学科教学被赋予了更高的重视。
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目标。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或历史文献来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在地理课上可以通过历史地理知识来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在政治课上可以通过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
通过跨学科教学的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学科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四、加强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的衔接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加强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的衔接,形成闭环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评价方面,可以对初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反复梳理和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愈发重要。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连续性与连贯性,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梳理教材知识体系首先,应对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教材进行梳理,包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明确不同层级之间的知识结构,以及不同教学阶段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通过这样的梳理,可以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和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
例如,在古代历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之间,应注意强调其历史联系和演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应注意同一时期或同一主题的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老师讲解之前,可以预设一些问题或者小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内容背后的联系。
二、注意知识深度的拓展其次,应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深度的拓展,以便为高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知识相较于初中历史知识等多一点深度和复杂度,因此,初中历史课程的深度拓展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探究文化、制度、经济等方面的联系,打破纯粹事实式的学习模式,提倡学生围绕天时地利人和、人民群众与政治统治者、制度变革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主题展开深度的思考与研究。
此外,还可以采用讲座、实践考察、作品研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多个维度上对历史事件和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培养历史思维最后,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应该注意到历史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不仅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历史学科属于一门以研究过去为主的学科,历史思维的培养是历史学科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关键。
因此,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文献、调查历史事件、讲述历史故事、复原历史场景等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历史思维训练,以便让学生习得更加敏锐、批判和全面的思维方式,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和判断力,培养面对未知问题时的自信和无畏精神。
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案
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初中历史知识和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和延续关系
2. 能够掌握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3. 能够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提升自己的历史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1. 初中历史知识总结和回顾
2. 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要求
3. 资料分析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延续关系
2. 学会运用不同的分析和研究方法进行历史资料的处理和挖掘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回顾初中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 教学:介绍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要求,讲解资料分析和研究方法
3. 深化: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技巧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未来的高中历史学习做出计划和安排
教学资源:
1. 课件
2. 历史文献和资料
3. 学习笔记
课后作业: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的关系
2. 分析一份历史资料,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和见解
教学反馈:
1. 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考察
教学延伸:
1. 拓展历史知识的学习领域,让学生对历史学科有更深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献和资料的研究,培养其历史研究能力。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基础,因此在高中阶段,应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研究型的历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历史问题,并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教材的连贯性。
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有着一定的衔接关系,应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逐渐过渡到高中历史教材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例如在初中课堂上引入高中历史教材的文献资料等,让学生提前接触和理解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以便于更好地适应高中历史学习。
初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较为复杂和深入。
在初中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拓展和延伸历史知识。
可以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历史相关的名著、经典文献等,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在课外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初中阶段,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高中阶段,可以采用更加开放和探究的教学方法,如研究项目、历史资源利用、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教材的连贯性,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实现衔接,使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具有不同但连续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以下是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一、课程设置衔接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中国历史、世界史和中国地理,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等。
为了实现初高中历史衔接,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有效的补充、扩充和深化。
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首先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习得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基本的历史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则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世界史的发展和普及等内容。
这样可以使学生具有更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教学风格统一初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在教学风格上进行统一,令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会产生断裂感,更好地掌握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以传统教材作为基础,结合多媒体、文献调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体验。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应该采用更深度、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搜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各种文献、调查材料以及当代国际社会的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等。
三、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学生学习历史的累积,他们需要越来越多地追求问题表达与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教学生了解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和技能,如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分析,以及跨历史时期和跨国家的比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总之,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实现有效的衔接,不断扩充、深化和完善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创造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功底和创新能力。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要进行衔接,以实现教学的连续性和顺畅度。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初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基本知识和基本史观,为高中历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概念的内涵,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整体把握能力。
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历史研究中去。
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要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衔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察和历史解释能力,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掌握历史事实和事件的内在联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历史综合能力,在课堂上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思考能力。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
通过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概念的内涵,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衔接,注意纵向和横向的衔接,以及注重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衔接,才能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连续性和顺畅度,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谈基于学科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
谈基于学科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一、知识衔接策略:1. 教师要对初高中历史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和梳理,明确初中历史内容与高中历史内容之间的关联和衔接点。
2.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教师要提前介绍一些高中历史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3.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教师要回顾和巩固初中历史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能力培养策略:1. 初中历史教学强调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记忆,高中历史教学则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解读和评价。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记忆能力,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学生对历史信息的理解和应用,高中历史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应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应用能力。
三、课程设计策略:1. 教师要根据学科素养的要求,合理设置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与高中历史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文献的查阅和分析,进行历史事件的讨论和剧本创作等,以培养学生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与初中历史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演练和实践,进行历史人物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等,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基于学科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结合学科素养的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知识衔接、能力培养和课程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doc
识,有一定深度的分析与评价,重点说明观点的、结构的(如,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性的知识。
所谓“立体”,就是全面的洞悉历史,总结往昔成败,归纳过去兴衰,启蒙当下,昭示以后,视通万里,千姿百态,彻悟真源,穷研法理,运筹眼下,鉴往知来。
2.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J.R.)将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前者是“知什么”的知识,即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后者是“知如何”的知识,即主要认识“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也就是说,初、高中历史的区别,即高中历史除对过程的描述之外,在理论分析方面,在“为什么”方面有所侧重,比较注重多层面地展开历史。
3.高中历史教学要求有一定的高度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知识量的不同、思维水平的高低、认知水平的区别,所以,在教学方面也要有所区分。
初中历史的教学侧重陈述性知识,高中历史的教学侧重程序性知识,即学习能力与方法。
初中历史的教学,依据课本,高中历史的教学,将课本与教师的见解融为一体,教师对学习的内容有所诠释与延伸,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历史、学习历史,学习历史,不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增加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懂得如何去正确看待与评价,看问题有深度,对课本有提炼。
三、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历史教学的难度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作为非中考科目,这就为高中历史的教学埋下了“隐患”,学生不重视对历史的学习,他们平时的学习就很紧张,“应试教育”的压力很大,初中的历史学习没有打好基础,学校在教学方面也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师资力量薄弱,对学生引导不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一片懵懂,不是张冠李戴就是一问三不知,存在的问题可谓多多,这些都亟待高中教师的解决。
四、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成功路上的坦途。
学生上高中以后,思想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学习能力逐步增强,理性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扩展,他们的观念逐步的成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升。
【高中历史】如何进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
【高中历史】如何进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
初、高中经济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一、这一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目前我们当地初中历史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
由于初中历史不纳入中考成绩,各学校都不重视,没有专业教师、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基础历史知识和技能普遍薄弱并且极不平衡。
因此,如何帮助
高一
学生尽快适应
高中历史
学习尤其是较难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专题的学习,做好衔接非常重要和必要。
第二、专家们结合自身的经验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教师具有明确的指导性。
在讲座中,专家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要要了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和特点,关注学生初中阶段经济史知识的学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是教师应根据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初中相应的经济史知识,进行适度的拓展和深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高中新知识。
三是要注意指导学生理清经济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增强通史意识,为正常教学作些必要的铺垫。
四是要深入浅出地讲解经济史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
尤其强调把各地丰富的地方史资源利用起来,不仅能增加学生对经济史的兴趣,更能增添一份异样的亲近感。
专家的讲座使我们明白了如何克服困难,通过具体的措施让学生易学、爱学,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以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为主,而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深入和专业,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
如何将初中所学的历史知识与高中的深入知识衔接起来,是考验历史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之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接高中历史教学?1. 教学内容的对接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基本掌握和理解,而高中历史教学则更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历史知识的探究和历史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这样可以为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历史学习模式和方法打下基础。
初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素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使用一些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相关教学素材,如历史地图、历史文献、历史影像等,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素材有初步的了解和接触,为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快地适应高中的教学素材打下基础。
1.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献理解能力1. 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历史知识,如参加专业培训、参加学术交流等,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在不断完善和探索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并且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质量也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让我们共同关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共同致力于我国历史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如何做好与高中历史的教学衔接
摘要: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的衔接困难。
本文分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做好历史的衔接等两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关键词:历史初中教学衔接
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部分,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也是一脉相承的。
初中结束后同学们开始迈进高中,但是在学习上很多学生开始不适应或者说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本人从教过高中,也在初中任教过,对学生的困惑深有体会,特别在历史科目的学习中,高中历史学习的难度加大,以至于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历史,而且显示出初中历史基础非常薄弱,大多学生在这转变的关头甚为迷茫。
那问题到底是出在那里呢,通过我的调查分析,发现主要还是在于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上出现一些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升华与提高。
解决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对于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出现这些不衔接的现象里面我认为主要有几方面:
一、对历史学科的认识问题
观念的滞后是使得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困惑的重要原因。
历史学科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副科,特别是在初中阶段。
所以这使得很多学生进入高中总认为历史是副科,并不加以重视,这是初高中阶段学生学不好历史,不愿意学历史的重要原因。
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并且目前初中中考中历史的分值不高,才占50分,所以学生的主要心思不在学习历史上。
历史教学不注重学生基本历史思维的培养,平时考试对能力要求也不高,于是,历史学科被认为是死记硬背学科。
即使是进入高中后,很大一部分学生也依然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只要通过毕业水平测试就可以了。
这就使得我们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不是很完整,没有形成基本的历史思维和理论常识,甚至没有具备基本的历史分析能力。
二、教学的评价体系问题
考试内容的影响。
不管是在初中历史中考的大考中,还是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历史考试都偏重于识记能力的考查,而对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方面的能力的考查较为忽视。
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纷纷争做“背多分”。
造成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只局限于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不愿意独立思考,一味地记忆“历史是这样”,而不去探究“历史为什么是这样”,根本谈不上学习方法也不了解历史的学科特点。
学生进入高中后,不具备与教材相适应的学习能力,进入高二文科班,学科深度广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要求差距拉大。
还有中学特别是初中学校以分数定成败,社会以教学质量特别是升学人数评定学校,因此,几乎所有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基本上都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
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好。
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历史教师也只有适应形势,注重对历史史实的教学、掌握,而忽视历史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
三、师资的配备问题
科班出身的历史专业教师在学校的学科教师配置当中明显不足,历史专业教师人数少。
在乡镇类学校中这一现象更为普遍,学校不得不以其他专业学科教师来代替历史教师,这些非历史专业学科教师对历史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掌握的
不足,直接影响到历史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
虽然很多非专业的历史教师教出来的学生考试成绩都很好,但是成绩好并不一定代表学生真正了解了历史的内涵,所以教师无论专业与非专业都应该不断加强学科的业务学习,真正的领悟历史学科的内涵,以更好发挥历史学科的作用。
要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缩短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距离,改变知识脱节现象,初中历史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
对历史科目的重要性认识是学生学好历史,适应初高中教学的主要心理因素,所有我们初高中阶段的教师都要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和端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以浩瀚、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和社会都真正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价值和作用。
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对于教师的配备问题,因为国情的影响和各地教学的实际情况制约,我们没办法要求所有的历史老师都是专业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做的是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历史教学专业水平。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整合新课程下的知识、线索,思考怎样组织教学,怎样创设教学情境,怎样结合实际搞好教学,这是对学校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顺应时代的要求,主动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初中历史教学要注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毫无疑问,历史知识体系是培养历史能力的载体,无论是观点的形成、结论的认定还是阶段特点的归纳,都必须依赖丰富的史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后得出。
初中学生有一个通病:知识点掌握比较零散,多采用机械记忆法,弄不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记忆效果很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在讲授每册新教材之前,先让学生看目录,从而勾勒出知识框架。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是:隋朝到明清时期中国的历史,包括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君主集权的强化和明清时期中国的衰落三条主要脉络。
其中主要有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繁盛的表现有哪些。
各个朝代制度的变革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封建君主的集权。
后期边疆受到侵扰和闭关锁国等都是反映社会走向衰落。
这三个方面构成该册教材内容主骨架。
先让学生了解纲目,教学中联系纲目教学,结束后再用纲目统领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内容的前后联系。
与此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内容的横向联系。
在教学中可节选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分析、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
通过横向联系,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落实到纵横联系的“知识网络”上来。
四、提高认识---“历史不是单纯的死记,要靠理解”
这要求我们初中老师适当加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虽说初中历史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历史结果”,让学生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
但高中历史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思考:为什么历史会这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了使学生进入高中后尽快适应,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有一些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转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初中生由于受思维层次和知识记忆成分偏多的影响,往往对老师的教学和教材的叙述依赖性很大,甚至在学习中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受,形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在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身上表现得更突出。
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教
材内容增多、加深,知识从点、线的关系扩展为面的关系,不少学生依然是老一套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抄一抄,课后背一背,可到了考试却不知从何下手。
这就暴露出被动学习的弊端。
因此,就要求学生做到课前有预习和思考,改变课堂上只是埋头做笔记而听课不得要领的坏习惯,课后复习要融会贯通,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善于总结,掌握方法。
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我们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顺利地渡过初高中衔接的阶段。
五、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师生互动方式,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改变老师只管教,学生只管记的情况。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式学习。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
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而是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通过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改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看法,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能力,以更好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实现有效的衔接。
解决初高中历史的教学衔接问题,任重道远,这需要每一个历史老师的努力,包括初高中的,初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好学生的历史基础,高中老师要注意发展历史学科的功能,只有有效的过渡,才能实现最优的衔接,发挥历史人文学科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阚韶辉.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的思考[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6)
【2】杨西初.浅谈初高中历史教育的不同特点.[J].湖南教育.1993(9)
【3】陈淑英.浅谈新课改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J].新课程.201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