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语文_让卷漠然识相地试

合集下载

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测试卷(含答案)

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测试卷(含答案)

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测试卷(含答案)学校“虞悦”文学社招贤纳士啦!班里同学组建了几个专题学习小组,开展“阅读思悟与感时交流”综合性学习活动,以锻炼自己,提升素养,争取顺利成为文学社社员。

请你积极参与!活动一品经典之味1.诗歌组对七上册教材诗文作了主题式整理,请你一同完成整理单。

(10分)⑴将【主题一】【主题二】中的诗文补充完整。

(8分)⑵参照【主题一】样式,为【主题二】拟写一个主题词。

(2分)诗文·主题整理单【主题一】小我之思◎别提归期/我的心事你该明白/在这巴山湿漉漉的秋雨中/我的心事/你不明白解析:这是洛夫对《夜雨寄北》中这“①▲,②▲”两句诗的再创造解构。

◎“③▲,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评价:面对友人的不幸远谪,诗人唯有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

【主题二】▲◎“正是江南好风景,⑤▲。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评价: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⑥▲,⑦▲”(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评价: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在梦中实现了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可有“三军可夺帅也,⑧▲”的壮志豪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七年级学生在本学期开展了“领略青瓷之韵、探寻文化之根”研学活动,共赴瓷源文化小镇上浦,探寻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厚植爱乡情怀。

影视组想就此拍摄一则“永远的越窑青瓷”主题短视频。

2.以下是为视频片头的画外音配的字幕,负责人小影请你帮忙斟酌部分字形和用词。

(4分)瓷源文化小镇,zuò①▲(A.坐 B. 座)落于上虞区上浦镇。

境内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yùn ②▲深厚:青瓷文化、虞舜文化、东山文化汇聚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古瓷尚青,青则清,清则廉,廉则威,威则公,公则明,明则正;熊熊炉火烧造出千峰翠色的越窑青瓷,给人们以清白廉洁的丰富想象,在历史长河中③(▲)地影响着上虞文化。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模拟试卷二 语文 附答案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模拟试卷二  语文 附答案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模拟试卷二语文欢迎参加中考模拟测试,相信你能成功!请先阅读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 本卷共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时,用O.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

写在本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书法的美妙只有领会它的人才能参悟。

轻轻翻开那些书家名作,一种情愫苏xǐng了。

灵动的文字没法不让人想起悠悠的历史。

看不完的春花秋月锦山秀水,忆不尽的离情别恨乡愁旅思,书不尽的江山社稷家国情怀。

刚劲中透着秀美,温婉而不失厚重,清淡素雅,质朴率真,让人心动神弛,遐思无限,历经千年凝练.与沉淀,愈久弥香。

①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词语。

(2分)春花秋月清淡素雅②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苏xǐng(▲)凝练.(▲)③找出语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1分)▲改为▲④下列词语中的“参”与文中“参悟”的“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A.参军B.参透C.参拜D.参天2.学校举行“守望春天,共同战疫”综合实践活动,九年级(1)班计划为本次活动出一期墙报,请你参与。

(8分)【活动一】班级墙报计划设置五个专栏,现有“新闻直播间”、“最美逆行者”,请结合本次主题,再设计三个专栏名称。

(3分)①▲②▲③▲【活动二】用一句话为“新闻直播间”专栏的新闻稿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分)2月11日深夜,江苏310名医疗支援队队员风雨兼程奔赴黄石,来时雨雪交加,队员们抵达黄石后,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抗击新冠病毒的战疫中。

2月24日凌晨,第二批江苏援石医疗队在南通集结出征。

与此同时来自江苏的防疫物资、蔬菜水果、捐赠资金爱心款物源源不断汇聚黄石。

答:▲【活动三】班长准备在“最美逆行者”专栏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从给出的三组备选词语中分别选择一个适合的短语,填在相应横线上组成下联。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巍峨的雪山、清澈的湖泊、开阔的草原、蔚蓝的天空……青藏高原的美景令人向往。

不过,这块高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绝不仅仅只是贡献了美景。

追溯青藏高原的起源,我们需要回到恐龙尚未灭绝的年代。

大约1.3亿年前,地球的海陆分布格局与现代截然不同,青藏高原当时完全看不到踪影——它的大部分区域还是浅海。

大约1亿年前,印度板块与澳大利亚和南极板块分离,开始向北漂移。

等到了大约5000万年前,印度板块已经与欧亚板块撞到了一起。

碰撞的结果是两个板块总共缩短了至少1500千米,缩短的部分不会凭空消失,自然只能从垂直方向隆起,让地壳增厚。

青藏高原就是这样形成的。

青藏高原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东南亚和中亚等诸多国家的地形。

这种塑造过程,就是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持续挤压的过程。

其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在板块边界上,出现了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在内的一系列宏伟山脉。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它正好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边缘。

世界上几乎所有海拔超过了7000米的山峰均位于这一山脉中。

而青藏高原正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被称为“世界屋脊”。

此外,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力量不只影响了板块边界,还深入了板块内部,将中国改造成现在的模样。

首先,它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地势。

在青藏高原形成之前,中国的地势是东高西低的。

但在青藏高原形成时,板块碰撞的巨大挤压力量传导到板块内部后,围绕着青藏高原的区域也被迫隆起,形成了较低的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等一系列高原,让中国形成了从西向东逐级递减的3级台阶。

其次,青藏高原形成时,其内部以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山脉,包括我们熟悉的昆仑山脉、横断山脉、祁连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大巴山等,我们仅从这些山脉的走向就能看出它们与青藏高原关系紧密。

湖北省十堰市2023年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十堰市2023年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十堰市2023年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土地是承载万物的媒介。

《礼记》云:“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

”因为土地的重要性,对土地的依恋也成为人类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心理情结。

尽管“恋土情结”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世界上的各个民族也都有对土地的崇拜和依恋现象,但在中国文化中,这种“恋土情结”却表现得最为鲜明、最为持久。

在费孝通先生看来,传统中国就是乡土社会,如《乡土中国》一书所描述的:“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乡土”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底色。

可以说,对土地的依恋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基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逻辑。

作为一种物质和元素,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共识和集体记忆。

早在先秦流行的中国传统“五行”观念中,土就是居中的,最为尊贵也最为重要。

中国人不仅把土地看作是一切生命的母体,也把土地看作是死亡和灵魂的归宿。

在中国传统社会,“入土为安”也是一种重要的死亡和丧葬观念。

选择一方“风水宝地”,不仅能够护佑自己,也可以护佑整个家族。

中国人信仰的“风水观念”也与土地密切相关。

中国人对土地的崇拜和依恋在汉语和汉字中也有鲜明的体现。

“乡土”“风土人情”“土生土长”等词语都体现了对土地的依恋。

中国古代常常用“社稷”来代表国家,“社”,即土地神,“稷”则是谷神。

在中国文化中,土地及其所生的谷物成为“国家”的代表,这当中体现的即是农业民族的土地崇拜观念。

在中国传统社会,几乎每个村落都有土地庙,里面伺奉着“土地公公”或“土地奶奶”。

在乡民的眼里,土地神是一方乡土的保护神。

“一方水土一方人”,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对土地的崇拜观念和祭祀仪式,日复一日,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就形成了一个共同体“社会”。

高考试卷全国一卷语文试卷

高考试卷全国一卷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幽兰在深谷,无人自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显于世。

故有恶衣恶食,虽贫,乐也;有盛服美食,虽富,忧也。

盖有道者固如是,岂人道哉!——《荀子·非十二子》【乙】颜子不欲仕,孔子以为“其忧道也”。

道之难,难于得也。

得道,则资必倍,名必显。

孔子曰:“道之难,难于得也。

”颜子不欲仕,吾是以知其忧道也。

——《孟子·尽心下》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贫贫困B. 名名声C. 得得到D. 资资财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幽兰在深谷,无人自芳”以幽兰自喻,表达了君子虽身处逆境,但依然坚守道德品质。

B. “有道者固如是,岂人道哉”通过反问,强调君子坚守道德的品质,不为外界环境所动。

C. “道之难,难于得也”表明孔子认为得到道非常困难,强调了道的珍贵。

D. “颜子不欲仕,吾是以知其忧道也”通过孔子的评价,说明颜子对道的追求和坚守。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通过比喻和对比,阐述了君子坚守道德品质,不显于世的高尚情操。

B. 乙文通过孔子对颜子的评价,说明了颜子对道的追求和坚守。

C. 甲乙两文都强调了道的重要性和得到道的困难性。

D. 甲文主要论述了君子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论述了颜子对道的追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连珠之箭,其取乎?译文:连珠般射出的箭,难道是从哪里取得吗?——《庄子·逍遥游》【乙】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译文:晨门说:“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来。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yǎn)雅俗共赏(yǎ)B. 恣意妄为(zì)豁然开朗(huò)C. 遥不可及(jí)美轮美奂(huán)D. 炽热如火(chì)碧波荡漾(dàng)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B.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也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C.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D. 他的论文在学术会议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被认为是一篇有价值的作品。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堪称楷模。

B. 这个方案太复杂了,难以实施。

C. 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骄傲。

D. 他的想法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

变换后:他的成绩在班级中一直名列前茅。

B. 原句: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变换后: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发扬。

C. 原句: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

变换后:我最喜欢的这本书。

D. 原句: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变换后:他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走进教室,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学习。

(逗号)B. 我喜欢读《红楼梦》,尤其喜欢林黛玉这个角色。

(顿号)C. 这本书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让人百读不厌。

(分号)D. 他的发言非常精彩,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笑声。

(冒号)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甲】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有一位名叫小明的男孩。

他从小失去了双亲,由奶奶抚养长大。

尽管生活艰辛,小明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他热爱学习,成绩优异,是村里的骄傲。

一天,小明听说城里有一所著名的中学,决定去那里求学。

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word版本

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word版本

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word版本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第一部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裨益b 盘桓hun 偌大nu 潜移默化qinB.昭示zhāo 挫折cu 刹那sh 既往不咎jiC.教诲hu 粘贴zhān 着陆zhu 徇私舞弊xnD.造诣y 即便j 溯源shu 胜券在握qu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帐篷寒暄唇枪舌箭弊绝风清B.遐想拇指真知灼见雍容华贵C.匮乏城阕短小精悍相形见绌D. 文采戍边凭心而论声名鹊起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现代自然科学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起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A.不止异曲同工自以为是B.不只异曲同工自行其是C.不止殊途同归自行其是D.不只殊途同归自以为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车辆如万一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交通部门要及时在规定位置设置警告标志,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B.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C.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D.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5.下列各句中,填入下面一首古诗划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小园即事淡黄杨柳著烟轻,细草茸茸亲屐行。

行到水边心会处,。

A.夕阳一树杏花明B.霜陨芦花风轻吟C.扶杖临风暮蝉鸣D.鹤渚白沙晓月明二、文言文阅读(28分。

(完整版)七年级上语文试题(有答案)

(完整版)七年级上语文试题(有答案)

七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8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共8分)着.()落蝉蜕.()诅.()咒粗犷.()zhù()蓄lìn()啬lì()临静mì()2、古诗文默写。

(10分)(1)水何澹澹,。

《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4)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5),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6)遥怜故园菊,。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7)不知何处吹芦管,。

《夜上受降城闻笛》(8)兄女曰:。

《咏雪》(9),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10),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4分)回眸过去,我们曾走过多少个百花争艳的春天,烈日炎炎的酷暑,硕果累累的金秋,寒风刺骨的严冬,这其中有道不尽的辛酸苦辣。

通过一次次刻骨铭心的亲身体验,使我们读懂了生活的起伏多变、阴晴无常。

而自我①(调整、调和)心态,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坦荡地面对人生是尤为重要的。

即使是枯燥乏味的人生,也会因此变得妙趣横生。

我们扬起生活的风帆,在浩渺无垠的大海上航行,我们勇敢地接受阳光的抚摸、风雨的②(洗刷、洗礼),让心灵得到净化。

我们坚信:。

(1)请为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①②(2)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

(1分)(3)请你根据语境,为文末补写一个句子。

(1分)4、下列对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他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济南的冬天》中老舍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天净沙·秋思》生动的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之情,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一、基础知识1. 词语解释(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请判断下列词语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2. 语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

3. 标点符号(1)请标出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错误。

4. 修辞手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请运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二、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1)请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2)请分析下列文言文段落的结构和内容。

2. 现代文阅读(1)请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2)请分析下列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三、写作1. 记叙文题目:一件难忘的事2. 议论文题目: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3. 说明文题目: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四、综合运用1. 诗歌鉴赏请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题目:《登鹳雀楼》2. 名著导读题目:《红楼梦》3. 口语交际情景:你和同学在讨论一部电影。

4. 综合性学习主题:环保五、附加题1. 请简述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的特点。

2. 请谈谈你对语文学习的看法。

六、课外拓展1. 请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籍,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2. 请分享一次你参加过的课外活动,并谈谈你的收获。

3. 请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提出一些建议,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一、基础知识1. 词语解释(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请判断下列词语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2. 语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

3. 标点符号(1)请标出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错误。

4. 修辞手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请运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二、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1)请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2)请分析下列文言文段落的结构和内容。

2. 现代文阅读(1)请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天津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天津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天津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20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一项是()A.窘.迫(jiǒng)胆怯.(què)如释.重负(shì)B.箴.言(jiān)热忱.(chén)锲.而不舍(qiè)C.箱箧.(qiè)殷.红(yān)戛.然而止(jiá)D.干涸.(gù)殉.职(xùn)骇.人听闻(hài)【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易错读音的辨析。

A.胆怯.(què)——qiè;B.箴.言(jiān)——zhēn;D.干涸.(gù)——hé;故选C。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

他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者。

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格,称为“颜体”。

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8种。

A.开创雄伟束缚 B.开拓雄伟拘束C.开创雄厚束缚D.开拓雄厚拘束【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开拓:指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

开创:指一项事业的创立。

根据“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的提示,第一空选“开创”恰当;第二空,雄伟:体貌勇壮魁梧。

雄厚:指人力、物力等非常充足。

根据“用楷书所写之碑”的提示,第二空选“雄厚”恰当;第三空,束缚:缠绕捆绑。

比喻拘束或限制。

拘束:不自在,拘谨而显得不自然。

根据“不为古法所”的提示,第三空选“束缚”恰当;故选C。

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①近年来,天津博物馆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方式,努力“让文物活起来”。

②2023年正月,天津博物馆倾力打造的多个展览成为火遍津城乃至全国文博界的“流量密码”。

山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文模拟试卷(三)

山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文模拟试卷(三)

山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文模拟试卷(三)一、读书(12分)1、中国书法历经演变而产生不同的字体,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

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黑发不知勤学早”的下一句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分)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1)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山西村》陆游)(2)满面尘灰烟火色,。

(《卖炭翁》白居易)(3)半卷红旗临易水,。

(《雁门太守行》李贺)(4),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6),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刘禹锡)(7)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表达了诗人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8)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面对衣着光鲜的“同舍生”,丝毫不感到羡慕的原因是:“,。

”二、读思(38分)(一)“孝”是一个有温度的字,能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

请积极参与“百善孝为先”主题班会,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字源解说:孝,甲骨文写作。

字形“”在上,表示长者、老人;下为子,在老之下。

整个字的本义是顺从侍奉老者、长辈。

从家庭意义上看,“孝”体现为对父母决对权威的顺从;从社会意义上看,“孝”即对统治者的敬畏和基于敬畏的决对服从。

表面上看,社会小单元的家庭以“孝顺”“孝敬”为指导思想,是有力于社会稳定的,是善的。

【画“孝”识“孝”】3、为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孝”字的本源,第一小组展示了以上材料。

一名同学发现字源解说中有错别字,请你改正别字。

(2分)(1)“决对”改成“”。

(2)“有力”改成“”。

【读文赏句】主持人开场白: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每个人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不善待父母就是不善待生命。

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羊跪乳,鸦反哺。

”动物尚且如此,难道我们就可以忘记吗?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主持人结束语:父母的爱像阳光,像春风,像雨露。

《中考语文》专题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含答案解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①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

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②⑤①③④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②⑤④①③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或者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过纸面,这就是懂得草书了。

A.抑扬顿挫凝重波动淌 B.顿挫缓急凝重波澜涌C.抑扬顿挫厚重波澜淌 D.顿挫缓急厚重波动涌3.填在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项是()—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1)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2)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3)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4)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1)(3)(4)(2) B.(2)(1)(4)(3)C.(2)(4)(3)(1) D.(3)(1)(4)(2)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

B.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C.一提起电影明星赵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D.纪录片《汉江一桥》,精美的画面与地道的襄阳话相得益彰....,情趣横生。

南充中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南充中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下载原文可修改底色查看原文南充中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中考语文测试题一(30分)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倒坍(tān) 稽首(jī) 面面相觑(q)B. 穷匮(ku) 阴霾(mi) 恪尽职守(g)C. 均匀(chng) 瞰望(kn) 鳞次栉比(zh)D. 追溯(s) 笑涡(wō) 吹毛求疵(cī)2.以下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 3分)A.禁锢恻隐心浮气躁粗制滥造B.销毁娇奢一泻千里相形见绌C.究竟颓唐流芳百世随声附合D.喧泄阔绰山崩地裂芒刺在背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湘湖边随处可见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很多风韵。

B.湖北省有5名贫困大学生由于受助不感恩而被取缔了连续受助的资格。

C.魔术的原理往往说起来简洁,难的是如何在表演现场天衣无缝地呈现给大家。

D.为了纪念安徒生200周年诞辰,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令人赏心悦目的《安徒生童话》邮票。

4.以下(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西汉刘向依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战国策》,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B.杨志、范进、林黛玉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末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

C.《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

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抒发了剧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统一的剧烈愿望。

D.《假设(生活)哄骗了你》是法国诗人普希金的作品,诗中表现的那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对我们成长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5.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印象西湖”将在西湖水域中营建一个菱形的升降舞台,使演员以自然的山水、景观为自然舞台进展表演。

B.只要(其他)国家不主动向中国挑起、激化争议,他们与中国就不会有大问题;假如他们作出挑衅,又希望中国“别强硬”,那就难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D.将于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

(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赞成者说:(不超过30个字) 质疑者说:(不超过30个字)二、文言文阅读(18分)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山西中考语文卷2023

山西中考语文卷2023

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B、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针砭真是入木三分。

C、在那蹉跎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D、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给予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它是一种最好的心灵涵养方式。

阅读可得良师益友,________;阅读让人心生安宁,________;阅读亦能怡情养颜,________。

①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

”多年沉淀积累,琢颜如玉②李涉语:“偷得浮生半日闲。

”静坐一隅捧卷而读,内心澄澈③于谦有诗:“书卷多情似故人。

”穿越时空倾情交流,酣畅淋漓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3.与下面句子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句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般的著作;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集《兄弟们》和小说《在光明的非洲》;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漫步,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散文。

A、说起科学家,就不能不联想到文学家。

B、文学作品并不都是文学家创作的,卓越的科学家差不多都是卓越的文学家。

C、凡是著名的科学家,都有文学方面的传世之作。

D、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4.中小学生的视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学校视力防控中心向同学们发出了爱眼护眼的倡议,请你帮助完成下列任务。

关于爱眼护眼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它带给我们外面的精彩,它映射我们内心的美丽,它让光明常驻心间,它让生活缤纷多彩。

为了更好地把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要求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在此,我们诚挚地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

(1)树立健康意识。

主动学习用眼护眼知识,积极关注自身的视力。

(2)保持两姿端正。

时刻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端正坐姿。

(3)避免持续用眼。

2020年鄂尔多斯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鄂尔多斯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试卷积累与综合性学习(26分)1.(8分)补写诗句。

(1)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2),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3)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4),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5)四面歌残终破楚,。

(秋瑾《满江红》)(6)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7)《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表现了李白一往无前的奋发精神;《卜算子•咏梅》中“,只有香如故”正是陆游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

2.(9分)花语中学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8分)有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

,,,。

数千年来,它为国人提供精神支chēng,丰盈.着我们的灵魂,dǐ砺着我们的情操,。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珍爱汉字,写好汉字,传承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并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4分)(2)“义”字第一画是。

(1分)(3)填入文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②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③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④不仅如此,汉字还是克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各种字体的发展演变A.③④①② B.②③①④ C.④②①③ D.③①④②(4)在波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组排比句。

(2分)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学校邀请本市教研室的刘老师为同学们做讲座。

下面是拟好的邀请函,但是有些问题,请按要求修改。

邀请函尊敬的刘老师:您好!为了增强学生规范汉字书写的水平,我校将于2020年6月15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办“珍爱汉字,传承文化”的讲座,特邀您担任主讲嘉宾。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②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动。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3.请给“肖”加上合适的偏旁组成四个汉字,分别填入方框内。
A._____怆幽邃 B.通______达旦 C.______声匿迹 D._______遥自在
【答案】(1).悄(2).宵(3).销(4).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能力。先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给“肖”加上合适的偏旁填入。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通宵达旦:指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射天狼。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C.文帝“称善者久之”与“群臣皆惊”对比,从侧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形象,并没有表现出西汉初年君臣和谐的景象,选项错误;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II卷(教师讲评用卷)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II卷(教师讲评用卷)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II卷)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毛泽东同志1930 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

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

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

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

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摘自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材料二: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

但是,如果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

其实不过是控制的技术问题,而不是能不能控制的问题。

在物理实验里用斜面滚球来实验引力,斜板这实验因子并不影响所要观察的引力现象,因为实验者在计算球动的速率中会考虑到这斜板的因子——换一句话,所谓实验并不是孤立现象,而是把所有发生作用的因子都加以充分考虑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让漠然识相地走开●王军语文是母语。

母语学习不复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个人只要始终生活在母语环境中,即使没有受过专业的母语教育,也不一定妨碍基本的表达。

有人揶揄当前狂热的外语学习狂潮说:数以万计的考研大军焚膏继晷拼死拼活考外语,挣了个六极合格证书,其实也就相当于国外菜农的水平。

这话也可以倒过来说,大多数中国人的母语水平,并不一定低于国外汉学家的口语水平。

然而,语文绝不仅仅是个简单的口语表达问题。

不然,就无法解释历年高考语文的平均分在诸学科中基本都殿后的现象。

现代人读不懂现代文,写不出现代文,我们的母语学习怎么了?仅仅以一份语文试卷,当然不能说明母语教育问题的全部,语文高考试题的内容和评分的标准,年年让人有话要说。

但语文高考所反映出来的学生母语总体水平不断下降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

这里既有社会转型导致文化重心转移的因素,也有学习的不得法原因,更有社会群体对母语的无知以及由此形成的漠然。

语文必须让漠然识相地走开,才能焕发出母语应有的青春。

语文是什么?要想破解母语漠然综合症,首先还得重新审视语文到底是什么。

目前,仍然有不少人误以为母语就是说话;所谓语文,就是由无数字词句的简单砖石和语法、修辞、逻辑等复杂混凝土砌成的冰冷大厦。

尽管语文这座大厦的每一个棱角和线条都洋溢着意义,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极其重要,然而,长期游走字词句篇老宫殿和起承转合黑森林却始终找不到期望中的金苹果,不少人还是绝望了。

他们在无尽的跋涉和漫长的等待中,慢慢灰了探究的勇气、审美的耐心,让无限瑰丽和神奇的边缘,让语文的大门在自己的身后悄然关闭。

其实,语文是一座巍峨而冷峻的文明大厦,更是一座生命的后花园!在语文每一条迷人的雨线下面,都有生命的丰润妩媚、道不尽说不清的快乐和充满忧伤的诗意。

“凡语言破碎处,思维不存。

”关闭了语文,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后花园的那盏灯,或许还有对内心快乐和幸福的感知与把握。

在一个母语失语的地方,总是伴随着思维停止,思想风干,思路堵塞,即使科学的杂草成片成片地疯长,空虚的生命能传播的也仅仅是沼泽的死寂和家园的颓圮。

已故诗人海子咏叹:“到我的花园里漫步吧。

这里有最朴实的文字,一如散落在草原上的星星般的小小篮花;这里有最温柔的文字,一如娇艳的玫瑰,即便在最寒冷的冬天里也让人觉得温暖;这里有深刻反省自己、解剖自己的文字,一如铁骨铮铮的长满了尖锐长刺的灌木;这里还有最严谨的、表达深沉的爱与恨的文字,一如沉稳的梧桐,播撒一地的绿荫,让人感到彻骨的清凉、彻骨的清醒……”可惜,许多人每天徜徉在语文的后花园中,久而不闻芝兰之香,最终落得个宝山空回的结局。

因此,我有一位朋友每接新一届学生,都喜欢用整整一堂课的时间告诉他们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颠沛流离的孔子、逍遥云游的庄子;语文是曹魏王的老骥之志,诸葛孔明的锦囊妙计;语文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的梦中泪;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皎洁的汉宫秋月;语文是执过羊鞭的《兵法》,受过宫刑的《史记》,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语是一往无际的蒹葭苍苍,不可泳不可方的浩浩汉江,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语文是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数茎须……在语文的世界里歌唱,犹如在赶海,根本不必以扭曲自己为代价。

孩子们惊呆了,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老师,但是事实让他们相信了语文的温热。

其实,世上人种与人种之间各具情态,很大程度上,就在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的差异;万类万物丰富多彩,因为它们总在以自己的“语文”在歌唱;有识者曰:语文是一个人内心真实的心跳。

不是吗?工具语文的个性化解读当然,我们对语文的漠然,还在长期以来对语文定性的不准。

语文是个工具。

这个结论无论是旧语文教学大纲,还是新课程标准都没有否定。

问题在,语文到底是个怎样的工具?权威的解说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了避免传统知识定性的谬误,又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加上“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句。

其实,将语文的工具属性圈定在“交际”范畴,就很不全面。

不参与交际的人,就不需要语文?人在不交际的时候,就不需要语文这个工具?如果仅仅是为了交际,在日常的实践中学语文,基本也能满足需要,根本无需十数年的学校语文教育。

世上有无数的语文爱好者,涵泳语言之美,矢志不移,根本原因在于语文还是个思想的工具、审美(或者说享受)的工具。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即使不参与交际,也要进行自身思维的整理,并且从内心的自我表达中,完成情感的升华,享受到思维的乐趣。

没有语文这个工具,思想家无法思想,常人无法理清渴望,世界也无法将个人零碎的残思断想形成鲜明的价值,汇成完整的体系。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仅将语言理解为一种外在的交际的工具,而且是一个人在上学之前,就已经能够操持的工具,语文的价值和魅力自然大打折扣。

此其一。

其二,目前的中学语文学习仍然存在着层次不清、目标不明的问题。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之乐乐无穷。

”长期以来,语文教材总是以文选的形式呈现,学语文主要任务是学单篇的课文,尽管它们仅是整个语文知识体系的一个简单环节。

学课文又学什么呢?一是了解作者借助文字在文章中说了什么?二是怎么说的,即采用了什么样的说话技艺或者论说方式。

前者往往是重点,有时为了确定某文章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各种教学参考和研究期刊不惜版面进行争鸣,甚至有人直接致信作者求证;后者一般是难点,因为“学”的目的是为了“用”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从对范文的学习中悟得写作的技法,是无数知名作家成名的不二法门。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日渐遭到唾弃:一是谁有资格将复杂的文化内容变成简单划一的结论即使作者的写作初衷,也不应该是文章主题的权威依据。

这种专制化的语文教学主,不仅导致学生对语文大面积的厌学,而且也剥夺了语文教师的职业创造精神。

二是学语文就是为了写文章么?中国科举制度下的读书论,确实就是这么认定的,黄金屋也罢、颜如玉也罢,都要从文章中求。

现代语文高考试试卷中,作文占分三分之一强,也基本认可了文章重要这一事实。

问题是,生活并不需要了没必要每个中学生日后都要以文章谋生。

将技巧性的文章写法,放到比语文审美和思维训练更高的层次去对待,是否有本末倒置之嫌?笔者浅见,中学语文学习当分二个层面展开,一是单篇文章的阅读,一是整体语文能力的提升。

单篇文本的阅读,追求三个层次:①理解,即初步了解作者通过文本说了什么,是谓"读";②发现,即学生通过课文的深读,梳理思路,抓住文本核心的东西,展开审美或者审丑,是谓"解";③迁移,即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就文本所生发的道理展开思索和联想,建构自己的人生经验,是谓“悟”。

整体语文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对无数充满联系的单篇文本阅读基础上的。

同样要从三个层次下功夫:一积累,二领悟,三创新。

积累的是语文的知识和能力;领悟的是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新在于学习者不断形成思想力和表现力,充满输出与表达的渴望。

中学生只有在长期“厚积累,拓口径,密针脚,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具体内容参见拙作《关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思考与建议》)实践中,才能告别漠然,踏上“亲近母语”的康庄大道。

表达,原是如此的丰盈和美丽对于任何一个真正的读书人,阅读无疑是愉快的。

“闲来觅伴书为上”,读书不独变气质,且能养精神。

一个人读书的过程,就是精神生长的过程,心智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然而,人之富有精神,犹如山之草木蔚然,水之汪洋恣肆,摇曳是其本性。

如果我们将读书喻为“吸收”,那么,表达就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蓄积的释放。

“输入”是一种享受,“输出”同样是一种享受,且充满着别样的美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道的是黄河,淌的何尝不是诗人滂礴之胸臆?为文不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然而,古往今来的诗人学者们并未由此停止笔耕的冲动,即使在金钱的漫天花雨下,孜孜于创作且乐此不倦者,仍然层出不穷,为什么?因为人生需要表达,生命需要歌唱。

表达给生命带来的满足和充实,远非被动读别人之书所可比。

君不见,夜深人静,一豆灯下,奋笔疾书日记的少女,忘记了钟摆的移动;世纪坛上,键盘上跳动的手,激扬文字,同样“卷起千堆雪”。

作家冯骥才说“人为了看见自己的内心才画画”,表达亦然!对语文漠然的人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基本的共性:不善表达。

而有表达的人生,无疑是幸福的。

这不仅在于人们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表达,获得环境的认可,得到精神的张扬;还在于,人们通过表达倾听了心灵的呼唤,激活思维的火花,促成了思想的生长。

现代高考作文命题,普遍强调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可说的题目是好题目,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从下笔,那么就会有人批评题目就出得有问题了。

因为作文应该是学生心灵的表达,如果它违背这一表达的基本原则,无论有多高的效度和区分度,依然是不得人心的。

我们平素的写作训练,同样强调写大家熟悉的生活,抒真实的情感,所谓“吾手写吾心”。

有人说,如此不是让文章成为思绪平面的记录和生活简单的复制吗?当然不是。

一个人将思绪付诸文字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提炼和整理的过程,在这样过程中,人的情感常常得到最能动的发挥,积累的经验被充分地调动,思想也会逐步清晰、凸现、生成。

比如一般议论性的表达,因为要阐述一定的观点,作者就必须剖析矛盾,就必须调动积累。

众所周知,剖析不是抱着木头在遛冰场打转,木头永远是木头,而是一个用思维之斧不断去斫砍木块的过程,在斧砍中木头逐步清晰,思想就出来了。

有人将坚持写日记喻为“道德为长跑”,道理可能也在这里。

《文心雕龙》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易经》也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表达是一个人综合语文素养的展现,语文思维的扩张,同时也是语文魅力的彰扬和语文界限的突破。

只有在表达中,我们才能真正踏进语文的堂奥,深入语文的内核,我表达,我存在。

为什么还有人始终咬着烂笔头,让表达的天空一无所有呢?! (王军,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