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说课教案
《循环结构》说课稿(附教案)
《循环结构》说课稿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A版教材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是新课标教材的新增内容.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算法的程序化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培养算法思想对高中学生养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思维的严谨性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本节课所学习的是算法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中的循环结构,是算法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种结构,充分体现了算法的优势.循环结构的学习,对于学生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有重要的意义.2.教学背景说明教材的安排是讲完三种逻辑结构的程序框图后,再学习对应的算法语句.考虑到我校学生的特点,同时我校学生具备人手一台CASIO图形计算器的便利条件,我将教材进行了整合,即在学习完一种算法的逻辑结构与框图表示后,立即学习该结构所对应的算法语句,并在CASIO图形计算器上编程实践.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完整地体会算法思想,系统地掌握算法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教学效率.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及其应用;难点是:如何判断用直到型循环结构编写的算法程序是否正确.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材的特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掌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了解两种循环结构形式的联系和区别;(2)通过设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算法,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初步运用算法语句编写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程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三、教学问题诊断本节课所学的直到型循环结构,是在学生学习了当型循环结构后学习的一种新的循环结构.由于其“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是否成立”的特点与当型循环结构“先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再决定是否运行循环体”的特点恰好相反,故学生初学时不易体会两种循环结构的联系和区别,易混淆两种循环结构的框图;由于有了学习当型循环的经验,学生在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设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凭经验,忽略对算理的仔细分析和检验,导致算法错误.因此,在得到直到型循环的框图后,教师先引导学生探究出两种循环结构的联系和区别;而在用直到型循环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求学生先设计程序框图,再用“追踪变量”的方法检验算法的正确性,最后才在CASIO图形计算器上编程实现.四、教学方法的选择1.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和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实际问题引出对循环结构的第一种形式——当型循环的回顾,并提出新的问题,为学生探究新知识创设情景. 在得到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后,引导学生探究出直到型循环的特点并理解其与当型循环的联系和区别.在CASIO图形计算器的帮助下,教师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设计算法并编程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加深对直到型循环的认识,体会算理的重要性以及“追踪变量”在检验算法时的重要作用,获得能力的提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完整经历从“自然语言->数学语言->程序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教学手段教学中使用CASIO图形计算器、多媒体投影、计算机、图形计算器模拟器等来辅助教学,并利用图形计算器的编程功能,为学生提供实现算法的平台,帮助学生完整经历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充分体会算法的实际应用.学生还将使用教师准备的空白框图学案,并在学案上直接设计算法框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阶段:1.问题引入,探索新结构;2.探究对比,理解新结构;3.编程实践,应用新结构;4.归纳小结,巩固新结构.具体实施过程见教案.五、本节课的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1.教法特点:(1)有效整合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本节课中,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使学生完整地经历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2)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图形计算器的编程功能、计算功能,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方便地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发现算法中的错误.既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3)突出数学学科特点,强化算法的程序化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将对算理的探究放在教学的首位,重点强调算法中的程序化思想,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有序严谨地思考与表达问题的能力.2. 预期效果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归纳得出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并能较深刻地认识直到型循环结构;在课堂上,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完本节课后,学生能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解决简单问题,有序严谨地思考和表达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应用的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循环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理解两种循环结构形式的联系和区别;2.通过设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算法,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初步运用算法语句编写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程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及其应用;难点:如何判断用直到型循环结构编写的算法程序是否正确.教学方式:教师启发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教学手段:CASIO图形计算器和多媒体投影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探索新结构1.以“如何计算123100++++的值”这个实例入手,回顾解决此问题的第一种循环结构——当型循环,同时强调循环结构中的三种要素:累加变量、计数变量和终止条件.2.提出思考问题: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在上述循环结构中,终止条件的位置能否改变?3.通过探究得到一种新的循环结构的形式——直到型循环,并引导学生根据此例归纳出直到型循环的程序框图:循环体是满足条件?否二.探究对比,理解新结构1.引导学生通过框图归纳出直到型循环的特点:先运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是否被满足.2.用下例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形式的循环结构的区别,并通过改变初始条件体会对输出结果的影响.输出结果:s=0,i=101 输出结果:s=101,i=1023.通过例1完成对直到型循环程序框图的深入认识.(1) (2)例1 判断下列求123100++++的程序框图是否正确.实际功能:求2+3+…+101的值实际输出: s=1三.编程实践,应用新结构1.教师介绍用CASIO图形计算器实现直到型循环的算法语句:Do循环体LoopWhile条件2.指导学生使用图形计算器将上节课编写的当型循环While语句用Do语句替换,并运行得到结果.3.通过例2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例2 用直到型循环设计一个求20以内所有正奇数乘积的程序框图,并用CASIO 图形计算器编程实现.此例题可引导学生在修改初始变量的值,修改计数变量的步长,修改终止条件,修改语句顺序的过程中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4.通过例3强化算理作用及图形计算器的辅助功能.例3 设计一个求使得不等式3131211<++++n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并用图形计算器编程实现.四.归纳小结,巩固新结构1.归纳小结:(1)直到型循环结构框图表示;(2)编写算法程序实现直到型循环;(3)算法基本逻辑结构.2.课后作业:设计一个求100199131211-+-+- 的算法,并编程实现.。
《循环结构》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
循环结构说课教案教材地位: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结构是算法三大逻辑结构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并且循环结构是学习循环语句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
对程序框图有了初步了解。
但学生的抽象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实例引入及分析。
使学生在理解循环结构的基础上掌握循环结构的应用。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循环结构,区分直到型和当型两种循环结构,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创新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理解和掌握两种循环结构。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二、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方法:本节课难度较大,故遵循问题引导,循序渐进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辅以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方法:运用观察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抽象概念相传古代印度的舍罕王要褒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西·达依尔。
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只要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放一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放2粒,第3个小格放4粒,按此规律每一小格加一倍,一直放到第64格(国际象棋棋盘是8×8=64格),我就感激不尽了。
”国王想:“这还不容易!”让人扛来一袋小麦,但不到一会儿全用没了,再来一袋很快又没有了,结果仓库里的粮食都用完还不够。
国王奇怪,怎么也算不清这笔账。
请你设计算法求国王需要奖赏多少麦子。
列出式子:1+2+22+23+…+263如何求1+2+22+……+263的值?算法分析:第1步:0+1=1第2步:1+2=3第3步:3+22=7第4步:7+23=15……问题:(1)前后两步之间有什么关系?(2)最后三步是什么?分析:第1步:S1=1第2步:S2=S1+2第3步:S3=S2+22……从第二步起每一步都是用上一步的结果加下一个数从而得出最后三步。
循环结构 教案
循环结构教案教案:循环结构一、教学目标:1. 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能够使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编写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循环结构的作用和优势。
2. 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归纳法:通过归纳循环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能力。
2. 演示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提出对循环结构的疑问。
2. 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幻灯片和板书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循环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3. 分析循环结构的应用场景: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循环结构解决这些问题。
4. 演示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如何编写循环结构程序,并将结果输出。
5. 练习循环结构的应用: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并运行验证。
6. 总结和归纳: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循环结构的特点和作用,并解答疑惑。
7.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循环结构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五、教学资源:1. 教学幻灯片。
2. 板书。
3. 计算机。
4. 相关的编程工具和参考资料。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参与状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3. 小组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手段:1. 讲义:提供给学生参考和复习。
八、板书设计:循环结构- 概念:在程序中重复执行某段代码的结构。
- 作用:节省代码量,提高程序的灵活性和效率。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具体的演示和实践,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互动。
但是,有些学生在实践环节中遇到了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说课稿(正式)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说课稿,通过此篇说课稿,可以让你掌握说课稿的基本结构,把握说课稿的重难点!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梓潼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至今已工作十五年,主要从事计算机和电子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板书),下面我从该课的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本课,请各位专家多提珍贵意见。
一、教材分析《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是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二章第七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分2 课时。
学生刚刚学习了顺序结构程序及分支结构程序,对程序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众所周知,无论多么复杂的程序都可以分解为顺序、选择、循环这三种基本结构,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效果将影响到今后编程编写的学习以及编程习惯和态度的培养。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计数循环语名格式和功能(2)掌握条件循环语名格式和功能(3)了解多重循环的结构。
(4)会画循环结构的流程图。
(5)学会用循环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过程和方法(1) 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难点:提高学生运用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投影,教师精讲,学生练习实践、合作探索、师生互动的方式。
三、学情分析对同学来说,还是刚刚接触程序设计,已学习了顺序程序设计和分支程序设计,学生对于程序设计的知识还是相对匮乏的。
因此,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应弱化对于某一编程语言的学习,应更注重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
在让学生实践的环节,让学生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让学生与教学的进度同步进行,最后能够较好的理解程序的基本结构这一思想,并能较为系统地了解算法分析的普通过程。
信息技术循环结构的教案
信息技术循环结构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循环结构。
2. 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循环结构的定义和作用。
2. 循环结构的基本语法。
3. 循环结构的应用实例。
4. 循环结构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循环结构的基本语法和应用实例。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
解决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计算机及编程软件。
2. 投影仪,展示PPT。
3. 教学软件,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循环结构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践操作。
3. 学生活动:编程实践,小组讨论如何应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询问学生生活中的哪些场景应用到循环结构,进而引导到教学内容上。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语法和应用实例,辅以PPT展示。
3. 巩固练习:提供几个编程题目,让学生实际操作,应用循环结构。
4. 归纳小结:总结循环结构的特点、应用和注意事项,加深学生的理解。
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编程实践,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反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
作业布置1. 编写一个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
2.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能应用到循环结构,并简单描述。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循环结构的更多应用。
循环结构说课教案
《循环结构》说课教案教材分析: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循环结构》出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选修教材第三张第三节。
本章的教学内容是程序设计的基础,也是整个程序设计部分的重点。
而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
因此,学好本节课对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的知识,能读懂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模仿编写循环结构程序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会用VB中的计数循环语句实现循环结构,了解VB中的定时器,并会利用定时器实现循环结构。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感悟到利用循环结构编程可以极大地简化程序,能读懂简单的循环结构,模仿编写循环结构。
3.情感目标: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计数循环语句、定时器实现循环结构教学难点:循环结构在VB中的实现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解与讨论、实验与探究教学过程1. 复习2.新课引入3.循环结构、循环结构的实现新授课4.计数循环讲解5.完成探究学习运行光盘中的“画一个圆”程序(多次运行,发现每次画出的圆的颜色会变化,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1:思考、讨论:如果我们要画出100个半径不同的圆,如何来编程?这是最佳方法吗?运行光盘中的“画100个圆”程序(多次运行,每次的圆的颜色会变化,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任务2:观察“画100个圆”程序段。
For i=1 To 200 Step 2Yuan(i)Next i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循环控制结构。
循环结构:“画100个圆”程序中的Yuan(i)重复执行了100次,这种能将程序段重复执行的程序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循环体:在循环结构中,重复执行的程序段称为循环体,例如“画100个圆”程序中的Yuan(i)任务3: 讨论与分析,总结出VB中计数循环语句的格式循环语句格式:For<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Step步长】【循环体】Next【循环变量】循环结构流程图:计数循环:运行光盘中的两个程序任务5:完成探究学习探索性问题:利用教学光盘中“动画分解图形素材”文件夹中的动画分解图形素材,编写另外内容的动画程序。
浙教版信息五下循环结构教案
浙教版信息五下循环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3. 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3. 循环结构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难点:如何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教学软件:编程软件(如Python)。
3. 教学视频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程序结构,介绍本课主题。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操练习。
3. 学生活动:编写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案例分析讨论。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本课主题,介绍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讲授新课:通过PPT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并给出案例分析。
3. 巩固练习:学生在编程软件上编写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教师巡回指导。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重点和难点,强调循环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小组展示编写程序,进行互评和自评。
2. 为学生提供反馈:点评学生作品,指出优缺点,提供改进建议。
3. 作业布置:课后要求学生编写一个实际应用的循环结构程序,以巩固所学知识。
【精品资料】循环结构说课
《循环结构》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数学的重要基础,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算法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算法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基本算法语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循环结构是程序框图的一种基本逻辑结构。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体会循环结构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前,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因此,学生具备类比简单d i=的赋值得出sum sum n=+的结论的基础。
另外,高一学生形象思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抽象认识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宜选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实例引入,通过对引例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经历循环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表达循环结构,并尝试整理成程序框图。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学生应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并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究,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体会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为循环结构中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五)教材处理教材中直接给出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再对循环结构进行讲解,这样做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根本意义很难理解。
第14课循环结构(二)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信息科技浙教版
《循环结构(二)》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循环结构(二)》是浙将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14课,是第三单元《系统中的计算》的第6课。
计算是将数据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外一种形态的处理过程,计算是控制过程的核心。
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手工、基本控制电路以及计算机等多种方法实现系统的控制。
计算机正越来越多运用到过程控制中,实现更加灵活、高效和可扩展的控制。
本单元前几次课介绍系统中的计算,计算的常见类型;系统实现计算的方式,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查表计算,运用查表计算解决问题;生活中的条件计算,空调系统中的条件计算;循环结构,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本课主要介绍计次循环,条件循环,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敢于合作,善于表达,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三、四年级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线上学习与生活、生活中的数字化、数据编码等内容,但是学生对于系统的概念还不是很了解。
前两个单元了解了生活中的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三个环节,并体验了控制系统。
本单元前几次课介绍系统中的计算,计算的常见类型;系统实现计算的方式,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查表计算,运用查表计算解决问题;生活中的条件计算,空调系统中的条件计算;生活中的条件计算,空调系统中的条件计算,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计次循环,条件循环,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
教学难点:计次循环,条件循环。
五、课前准备学习环境:计算机教室学习资源:PPT课件六、设计思路本着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辅以作品评价法、归纳总结法,这些教学方法都将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逐级展开。
七、学习过程计算就是一个条件循环的过程。
通过对条件f-t>O是否成立进行检测,如果条件成立,就重复执行循环体,如果条件不成立,就停止执行循环体。
3.比较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活动三:比较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都能够构造循环结构的算法,使用场合和控制方式各不相同。
循环结构教案初中
循环结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2. 学会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3. 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2. while循环和for循环的用法;3. 循环结构的实际应用案例。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编程知识,如条件语句等;2. 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什么是循环结构?它有什么作用?二、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循环结构是一种编程结构,可以使某些代码块重复执行多次;2. 讲解循环结构的作用:循环结构可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减少代码的重复编写,使程序更加简洁高效;3. 举例说明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场景。
三、学习while循环(15分钟)1. 讲解while循环的概念和语法:while循环是一种循环结构,当条件满足时,会重复执行代码块;2. 示例演示:使用while循环计算1到10的和;3. 让学生动手编写一个使用while循环的程序,如计算1到n的和。
四、学习for循环(15分钟)1. 讲解for循环的概念和语法:for循环是一种循环结构,可以通过循环变量来控制循环次数;2. 示例演示:使用for循环计算1到10的和;3. 让学生动手编写一个使用for循环的程序,如计算1到n的和。
五、循环结构的实际应用案例(10分钟)1. 讲解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案例,如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统计字符串中某个字符出现的次数等;2. 让学生动手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1到n的阶乘、统计列表中重复元素的数量等。
六、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2. 布置作业:让学生编写一个程序,实现计算1到n的阶乘的功能。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循环结构的掌握程度;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循环结构说课教案.doc
《循环结构》说课稿高一数学组宋詰【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②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法分析(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教法及学法】本节课我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
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辅助。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温故求新引例:写岀求1 + 2 + 3 +…+ 100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一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入新课。
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牛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牛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讲授新课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1】选择“累加器”作为载体,借助“累加器”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 转化为“循环求和”的过程,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3个构造循环结构的关键步骤。
(1)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引例“求1 + 2 + 3 + -.- + 100的值”这个问题的自然求和过程可以表示为:孔=S] + 2, $3 = $2 + 3,为=归+ 4,…,s n = s n_{ + n (n= 2,3, • • • ,100)用递推公式表示为:[S[ = 1⑺=2,3, (100)[S n =仏 + n直接利用这个递推公式构造算法在步骤片二仏+〃中使用了®,»宀,…则oo共100个变量,计算机执行这样的算法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
浙教版(2023)五下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案2(表格式)
课题
循结构(一)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三单元《系统中的计算》的第十三课《循环结构(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掌握用流程图来表示循环结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程序中的循环结构,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和计算思维。本课的内容较为简单,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课堂小结
回顾循环结构的概念和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的方法,强调循环结构在程序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总结循环结构的概念和用流程图表示的方法
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用流程图表示的方法
板书
循环结构(一)
1.循环结构
2.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听讲并回答问
题;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结构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循环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高级编程结构,它允许程序在满足某些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执行同一段代码。循环结构对于简化代码和提高程序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详细讲解如何使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假设我们要求解一个数列的和,我们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重复执行加法操作,直到达到所需的精度或最大迭代次数。
尝试用流程图
表示简单的循
环结构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循环结构
为1,循环条件设为i<=n(假设数列有n项),循环变量的变化设为i++(每次循环增加1)。
通过这样的流程图,我们可以清晰地表示循环结构,并直观地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流程图进行优化和调整,例如添加判断语句来跳出循环等。
循环结构初中教案
循环结构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2. 培养学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语法和常用控制语句;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编程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2. while循环和for循环的语法及应用3. 循环控制语句:break、continue4. 循环结构的嵌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循环结构的概念、语法及应用;2. 难点:循环控制语句的理解和运用,循环结构的嵌套。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2. 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循环结构的语法和应用;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编程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计算1到100的所有整数之和”,引出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讲解while循环和for循环的语法及应用,举例说明;3. 实践:让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实践循环结构的应用;4. 讲解循环控制语句:break、continue;5. 实践:让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实践循环控制语句的应用;6. 讲解循环结构的嵌套:通过实例讲解循环结构嵌套的概念和语法;7. 实践:让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实践循环结构嵌套的应用;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代码编写:检查学生编写的代码,评估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课后作业:分析学生完成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针对性讲解。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浙教版(2023)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3课 循环结构(一) 教案4(表格式)
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流程图的画法以及应用,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课堂练习
1. 布置课堂练习任务。
2. 巡回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3.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纠正。
1. 完成课堂练习任务。
2. 提交练习作品。
3. 听取教师的点评和建议。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循环结构的使用和流程图的画法,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循环结构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编程中,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遍历数组、列表等数据结构,对每个元素进行操作;也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重复执行某个操作,直到满足某个条件为止。在日常生活中,循环结构的应用也很常见,比如在计算利息时,需要将利息累加到本金中,这就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实现。
1. 听讲,记录笔记。
2. 学习流程图的画法。
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2. 总结循环Fra bibliotek构的特点和应用。
回答教师的提问,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
通过展示学生的练习成果,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板书
循环结构(一)
1.循环结构
2.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应用场景,并逐步掌握如何用流程图来表示循环结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
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和作用,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
2. 学生能够掌握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绘制流程图。
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
课题
浙教版(2023)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3课 循环结构(一) 教案3(表格式)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1. 学生能够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2. 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画出正确的流程图来表示循环结构。 3. 学生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循环结构。 掌握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如顺序结构和 1. 认真听讲, 通过回顾旧知、
循环结构(一) 教学设计
课题 循环结构(一)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本课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三单元《系统中的计算》的第十三课《循环结构(一)》。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掌握用流程图来表示循环结构的 教材
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程序中的循环结构,提高其编程能力。 分析
条件结构。
积极思考。 展示生活中的循
2. 提出新课题——循环结构,并简要介绍循环结 2. 尝 试 用 自 环现象,帮助学
构的概念和作用。
己的语言描述 生更好地理解循
3.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四季更替、钟 循环结构的含 环结构的概念和
表指针的旋转等,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的含义。
义。
作用,激发学习
3. 结 合 生 活 兴趣。
流学习心得。 习效果。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帮助他们明确循环结构 归纳、总结循 通过归纳、总结,
的特点及其流程图表示方法。
环结构的特点 帮助学生明确循
及其流程图表 环结构的特点及
示方法。
其流程图表示方
法。
循环结构(一) 1. 循环结构 2. 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通过实例演示循环结构的嵌套和嵌套循环的
浙教版(2023)五下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案5(表格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结构的定义和概念。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结构的定义和概念。
讲授新课
介绍循环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图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和应用。
介绍循环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图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和应用。循环结构是--种常用的程序控制结构,通过重复执行某些操作,实现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复杂算法的简化。其基本原理是,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执行某些操作,直到条件不满足为止。流程图表示方法通常采用椭圆形表示循环的开始和结束,箭头表示循环的执行流程。通过学习循环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图表示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和应用,提高编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循环结构的特点和优势,强调其在计算机编程中的重要性,并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点,加深对循环结构概念的理解。
通过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循环结构概念的理解,提高其对计算机编程中循环结构的应用能力。
板书
循环结构(一)
1.循环结构
2.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
课题
循环结构(一)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将引领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并掌握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的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程序中的循环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首先介绍了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详细讲解了如何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最后,教材还提供了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7课 循环结构 教案(2课时)
第7课循环结构(第15-16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题1主要介绍了for循环语句的基木结构及其应用实例。
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循环语句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教材以数青蛙益智接龙游戏为实例,详细地向学生阐述了for循环语句的语法结构和执行流程,让学生在实例中体会循环结构是如何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主题2介绍了while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并通过将数青蛙益智接龙游戏用while语句进行改写,让学生对while和for循环语句有更深刻的认识。
接下来教材使用电子密码锁为例子,让学生动手实践。
通过多次编程实践,让学生对如何利用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小有心得。
最后教材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践创新问题,需要几次才能将纸张折叠出不低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供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教师在授课时,既要注意结合教材传授for和while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结构和执行流程,又要注意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for和while循环对于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帮助,同时为今后编写更复杂的语句打下基础。
学习时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将已经学过的各种C语句进行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对象分析小学阶段学习的Scratch这种基于图形化界面的编程语言中也涉及循环结构的应用,这对于学生学习本课的for循环和while循环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引导学生在两者之间进行对比。
for循环和while循环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具有比较复杂的语法结构,循环语句中有多个构成循环的元素,所以学生对于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理解上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概念,通过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从而进一步掌握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使用方法。
由于学生尚不具备特别丰富的编程经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在具体应用的时候,有可能会混淆for循环和while循环语句的语法元素,产生不必要的编译错误,这点在教学中要有足够的准备,对相应的语法细节进行对比和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结构》说课稿
高一数学组 宋喆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②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法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教法及学法】
本节课我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
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辅助。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引例:写出求100321++++ 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入新课。
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讲授新课
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
【1】选择“累加器”作为载体,借助“累加器”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过程,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3个构造循环结构的关键步骤。
(1)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 引例“求100321++++ 的值”这个问题的自然求和过程可以表示为:n s s s s s s s s n n +=+=+=+=-1342312,,4,3,2 )100,,3,2( =n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n s s s n n
111 )100,,3,2( =n 直接利用这个递推公式构造算法在步骤n s s n n +=-1中使用了100321,,,,s s s s 共100个变量,计算机执行这样的算法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
为了节省变量,充分体现计算机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重复..
计算的优势,需要从上述递推求和的步骤
n s s n n +=-1中提取出共同的结构,即第n 步的结果=第(n -1)步的结果+n 。
若引进一个变量sum 来表示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则第n 步可以表示为赋值过程n sum sum +=。
(2)“n sum sum +=”的含义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计算机中累加器的工作原理,借助形象直观对知识点进行强调说明①n sum sum +=的作用是将赋值号右边表达式n sum +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sum 。
②赋值号“=”右边的变量“sum ”表示前一步累加所得的和,赋值号“=”左边的“sum ”表示该步累加所得的和,含义不同。
③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
n sum sum +=在数学中是不成立的。
借助“累加器”既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理解了n sum sum +=中n 的变化和1n n =+的含义。
(3)初始化变量,设置循环终止条件
由sum 的初始值为0,n 的值由1增加到100,可以初始化循环变量和设置循环终止条件。
【2】循环结构的概念
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教师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引例的框图表示,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循环结构的概念。
这样讲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体会了问题的抽象过程和算法的构建过程。
还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常用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2.类比探究,掌握知识
例1:改造引例的程序框图表示①求100642++++ 的值
②求1232600⨯⨯⨯⨯ 的值
此例可由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师生共同点评完成。
通过对引例框图的反复改造逐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体会用循环结构表达算法,关键要做好三点:①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值②确定循环体③确定循环终止条件。
(三)自我实践,应用知识
例2:根据程序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图中箭头指向①时,输出sum =______;指向②时输出sum =_____.
(2) 该程序框图的算法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去掉条件“5≤i ”按程序框图所蕴含的算法,能执行到底吗,若能执行到
底,最后输出的结果是什么?
对比练习:(1)右图输出sum =_____.
(2)左图指向②时与右图有何不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例2是写出程序框图的运算结果,及其功能。
设计此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类比意识到:①循环结构不能是永无终止的“死循环”,一定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做出判断,因此,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
②循环结构中语句的顺序对算法的影响。
四、课后小结
①理解循环结构的逻辑。
②明确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区别,联系。
数学思想方法:算法思想,类比方法
五、布置作业
①课本P19 习题1-1 A 4,5
②课外拓展:写出一个求满足13550000n ⨯⨯⨯⨯> 的最小正整数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
书面作业第一个层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第二个层次,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体现了差异发展教学。
六、板书设计:
《循环结构》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组宋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就是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进而联系所学的旧知识,首先明确问题的实质,然后总结出新知识的有关概念和规律,形成知识点,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形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等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和处理方法正是基于此理论的体现. (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通过引例,复习旧知识,提出新问题,导入新课。
一题多解,鼓励学生创新。
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
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讲授新课
1.循序渐进, 探求新知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的形象直观,共同完成问题的抽象过程和算法的构建过程。
体现研究问题常用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2.类比探究,掌握知识
通过类比,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认知水平。
通过小组讨论,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助,丰富情感体验,活跃课堂气氛。
3.沟通发展,应用知识
以习题为载体,进一步巩固知识。
沟通发展,有助于及时查漏补缺,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练习和例题的难度在逐渐加强这也适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三)本节小结,布置作业
1.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掌握知识。
为今后学习其它知识打基础。
2.书面作业第一个层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第二个层次,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体现了差异发展教学。
3.通过练习,反映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
教师及时调控、讲评,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