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初二信息技术第二章《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初二信息技术第二章教案《循环结构》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学生通过以上章节的学习,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对程序设计有浓厚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却有畏难情绪,而本节是整章的重点难点。
为此,学习难度最大,必须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循序渐进地学习。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如果学生能够理解循环语句的含义,其他语句就很好理解了。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应用。
难点: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3、课时安排:二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循环语句的作用,理解画同心圆的程序。
(2)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3)了解for/next循环语句的一些注意事项。
(4)初步理解程序的循环结构。
(5)掌握do循环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选学)2•过程与方法通过度析画同心圆的程序,逐步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执行方式和应用以及书写格式、应用。
体验计算机利用循环结构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的情景设置以及学生对程序的体验修改,克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持续的探究和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节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师的情景设置,持续提升学习梯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表现方式以顺序程序完成画同心圆和用循环语句画同心圆实行比较为引入,然后通过持续修改程序的初始值、终值、步长来体会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应用。
知识形成Fori=100to1000step100r=ICircle(2500,2500),rNextI阅读程序段,指出循环变量、循环体、共循环了几次,并写出结果: S=0Fori=10to4step-3s=s+iNextIPrint“s=“;学生回答:如果步长为零,程序会陷入死循环。
程序的运行结果是一样的。
说明:步长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小数,能够是正数也能够是负数。
问题:如果步长为零,结果如何?Endsub教师对循环语句的进一步解释循环语句并动画显示循环过程。
循环结构教案
1.1.3程序框图(循环结构)教学目标:1.掌握算法的循环结构2.如何把循环结构由数学语言描述转化为框图表达3.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
教学重点:设计合理的计算变量、累加变量等教学难点:循环结构中条件的表达要恰当,精确以免出现多一循环或少一循环的现象教学方法:引导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先模仿后操作教学过程一引入:在科学计算中,会遇到许多有规律的重复计算。
例如:人口预测。
已知现有的人口总数是P,人口的年增长率是R,预测第T年后人口总数将是多少?I=P*R 为计算增量P=P+I为储存数据单元t=t+1为计数变量循环过程和循环结构的概念:如果一个计算过程,要重复一系列的计算步骤若干次,每次重复的计算步骤完全相同,则这种算法过程称为循环过程。
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的特点: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
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 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当型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注意:1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判断。
因此,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但不允许“死循环”。
2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
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1
s=s+3 …… s = s + 100 Print s 师:大家可以发现,方法很简单,就是反复累加,但有没有问题啊? 生:太烦琐了 师:那能不能把程序写得简单一些,让计算机自动重复上述过程呢? 师:我们仔细的看一下,这里的 s=s+1、s=s+2、s=s+3 等等,都是很相似的语句吧,都 可以写成 s=s+数字的形式吧。而且这里的数字是从 1、2 一直到 100,是一个等差数列,公 差是 1。 师:如果用变量 i 来表示这里的数字,那每一行的操作就是 s=s+i (i 分别取 1、2、3。 。 。 、 100) ,所以整个计算过程是在重复若干个同样的操作,即 s=s+i。 我们说,像这样,在一定条件下,反复执行某种操作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循环结构。这 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课题,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进行知识的迁移,降 低学生的难度,能让学生水到渠成的掌握知识。学生适时归纳,总结规律,从中抽象出循环 结构这样一类逻辑结构。 (2)展示实例程序,分析程序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个程序用循环结构是如何实现的。 展示程序: Private Sub cmdgs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s As Integer s = 0 For i = 1 To 100 s = s + i Next i Print s End Sub 师:很明显,左右两边哪一边的程序是用循环结构实现的程序?左边的。对比一下,本 来用于累加的 100 行语句现在变成了几行?3 行。 简单多了。 这个 3 行就是我们的循环结构。 师:解释一下这里的循环结构:i 从 1(i 的初值)开始一直到 100(i 的终值) ,这里的 1 称之为 i 的初值, 100 称之为 i 的终值, 这里重复执行的是什么?s=s+i,next i 是什么意思呢? 让 i 的值增加 1, i 的初值是 1, 然后是 2, 然后是 3, 一直到 100, 所以 s=s+i 执行了多少次? 100 次。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 vb 程序,运行一下,结果是多少?5050 师:现在,我将这个程序稍微改一下,让 i 从 2 开始到 99 结束,最后 s 的值是多少? 生:4949 师:实际上这时候计算的是 2+3+4+…+99 的和。 (3)模拟尝试,用循环思想解决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想大家对循环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请大家,模仿这 个程序,完成下面 4 个程序的填空(1、2 两题师生共同分析完成,3、4 两题由学生上机实 践完成。 ) [任务一]: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全面版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循环结构概念;把握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循环的初始状态、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算法分析,算法设计,算法表示,程序编写到算法实现的程序化算法思想;培养学生严密精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循环结构的一般意义及应用方法;培养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及具体,抽象,具体的螺旋上升式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积极思考,分析类比,归纳提升,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算法素养;经历体验发现、创造和运用的历程与乐趣,形成在继承中提高、发展,在思辩中观察、分析并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品质;体会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的有效性和优势体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化的表达能力,构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程序化的思想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和个性发展及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1)重点循环结构的概念、功能、要素、框图及应用(2)难点描述和应用循环结构时,三要素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表达(3)关键点跟踪变量变化,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3.教学手段与方法(1)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教法探究启发式教学法(3)学法探索发现式学习法4.教学过程导入阶段(1)温故知新,探究发现课前演练:问题1:给定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填充完成程序框图:【复习引入】复习已学得顺序和分支结构,同时在判断给出的三条边是否构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承上启下,同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哪些是重复进行的部分,为新知作好铺垫。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标题:循环结构教学设计:研究农作物生长周期引言:循环结构是计算机编程中的重要概念,掌握循环结构的运用对于编程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本教学设计以研究农作物生长周期为主题,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农作物种植过程,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原理。
2.学习使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条件。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展示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原理。
2.种植农作物的材料和工具,如土壤、种子、花盆等。
3.相关资料和图片,介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条件。
三、教学步骤:第一节:循环结构的概念和原理(3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展示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原理,包括for、while和do-while循环。
2.示例代码演示如何使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1到100的和。
第二节:农作物生长周期的认识(30分钟)1.展示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条件的相关资料和图片,介绍农作物的播种、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阶段。
2.引导学生讨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如阳光、水分、温度等。
第三节:种植实验(6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农作物的种子和种植工具。
2.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实地种植实验。
包括准备花盆、土壤、种子的培植条件等。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周期。
第四节:构建农作物生长周期的程序(40分钟)1.学生将所记录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和周期进行整理和总结。
2.利用所学的循环结构知识,学生编写程序模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包括播种、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阶段。
3.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各自编写的程序,对比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条件。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农作物进行种植,并记录生长情况和周期。
2.学生编写程序模拟所种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循环结构教案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第3课时循环结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循环结构概念.(2)把握循环三要素:循环变量赋初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3)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算法分析——算法设计——算法表示的程序化算法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算法素养.(2)经历体验发现、创造和运用的历程与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3)培养学生形式化的表达能力、构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程序化的思想意识.●重点难点由于循环变量赋初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是在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未出现的概念,同时也是掌握循环结构的关键,由此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循环结构的三要素.难点:循环三要素的确定以及循环执行时变量的变化规律.伦敦举办了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你知道在申办奥运会的最后阶段,国际奥委会是如何通过投票决定主办权归属吗?对竞选出的5个申办城市进行表决的操作程序是:首先进行第一轮投票,如果有一个城市得票超过总票数的一半,那么该城市就获得主办权;如果所有申办城市得票数都不超过总票数的一半,则将得票最少的城市淘汰,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直到选出一个申办城市为止.1.上述投票选举城市申办奥运会是算法吗?【提示】是.2.该算法若用框图表示,只有顺序结构与条件结构可以吗?【提示】不可以.3.在该算法中,要多次重复操作,那么控制重复操作的条件及重复的内容是什么?【提示】控制重复操作的条件为是否有城市得票超过总票数的一半,重复的内容是淘汰得票最少的城市.1.循环结构: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2.循环体:反复执行的步骤.3.循环结构的分类及特征设计一个算法,求13+23+…+993+1003的值,并画出程序框图.【思路探究】确定计数变量、累计变量和循环体后利用循环结构画出框图.【自主解答】算法如下:第一步,令S=0.第二步,令I=1.第三步,S=S+I3.第四步,I=I+1.第五步,若I≤100,则返回第三步;否则,输出S,算法结束.程序框图如图所示.1.若算法问题中涉及的运算进行了多次重复,且参与运算的数前后有规律可循,就可引入变量采用循环结构.2.利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三个关注点(1)确定循环变量及初始值(累加变量的初始值一般为0,累乘变量初始值为1);(2)确定循环体(包括计数变量,累加(或累乘)变量);(3)确定循环终止条件(表述要恰当,精确).设计一个算法,计算1×2×3×…×100的值,并画出程序框图.【解】算法如下:第一步,令i=1,S=1.第二步,i=i+1.第三步,S=S×i.第四步,判断i≥100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输出S;否则执行第二步.第五步,输出S.程序框图:写出一个求满足1×3×5×7×…×n>50 000的最小正整数n 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思路探究】利用循环结构,重复操作,可求出最小正整数.【自主解答】算法如下:第一步,S=1.第二步,i=3.第三步,如果S≤50 000,那么S=S×i,i=i+2,重复第三步;否则,执行第四步.第四步,i=i-2.第五步,输出i.程序框图如图所示:求满足条件的最值问题的实质及应注意的三个对应关系(1)实质: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功能,对所有满足条件的变量逐一测试,直到产生第一个不满足条件的值时结束循环.(2)三个对应关系:求使1+2+3+4+5+…+n>100成立的最小自然数n的值,只画出程序框图.【解】 程序框图如下: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价格为2 150元的冰箱,如果购买时先付1 150元,以后每月付50元,并加付欠款的利息,若一个月后付第一个月的分期付款,月利率为1%,那么购冰箱钱全部付清后,实际共付出款额多少元?画出程序框图.【思路探究】 购买时付款1 150元,余款1 000元分20次分期付款,每次的付款数为:a 1=50+(2 150-1 150)×1%=60(元), a 2=50+(2 150-1 150-50)×1%=59.5(元), ……a n =50+[2 150-1 150-(n -1)×50]×1% =60-12(n -1).∴a 20=60-12×19=50.5(元),总和S =1 150+60+59.5+…+50.5=2 255(元). 【自主解答】 程序框图如图:1.审题;2.建立数学模型;3.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步骤;4.确定每一个算法步骤所包含的逻辑结构,对于要重复执行的步骤,通常用循环结构来设计,并用相应的程序框图表示,得到表示该步骤的程序框图;5.将所有步骤的程序框图用流程线连接起来,并加上终端框,得到表示整个算法的程序框图.【解】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把计数变量n的初始值设为1.第二步,输入一个成绩r,比较r与60的大小.若r≥60,则输出r,然后执行下一步;若r<60,则执行下一步.第三步,使计数变量n的值增加1.第四步,判断计数变量n与学生个数50的大小,若n≤50,返回第二步;若n>50,则结束.程序框图如图.不能正确确定循环次数设计一个算法,求1+2+4+…+249的值,并画出程序框图.【错解】算法步骤:第一步,令i=0,S=0.第二步,S=S+2i.第三步,i=i+1.第四步:判断i是否大于等于49,若成立,则输出S,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二步重新执行.程序框图如图所示.【错因分析】在判断框中考虑是填写i>49还是填写i≥49时,关键是看i 能否取到49.当i≥49时实际计算的是1+2+4+…+248的值.【防范措施】 1.循环结构中对循环次数的控制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着运算的结果.2.控制循环次数要引入循环变量,其取值如何限制,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需要运算的次数;二是循环结构的形式,是“当型”还是“直到型”.3.要特别注意判断框中计数变量的取值限制,是“>”“<”,还是“≥”“≤”,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正解】算法步骤:第一步,令i=0,S=0.第二步,S=S+2i.第三步,i=i+1.第四步:判断i是否大于49,若成立,则输出S,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二步重新执行.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当型循环结构与直到型循环结构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1)当型循环结构与直到型循环结构可以相互转化;(2)循环结构中必然包含条件结构,以保证在适当的时候终止循环; (3)循环结构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4)循环结构内不存在死循环,即不存在无终止的循环. (2)区别直到型循环结构是先执行一次循环体,然后再判断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体,当型循环结构是先判断是否执行循环体;直到型循环结构是在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当型循环结构是在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要掌握这两种循环结构,必须抓住它们的区别.1.在循环结构中,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对控制循环的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不满足则停止,这样的循环结构是()A.分支型循环B.直到型循环C.条件型循环D.当型循环【解析】由循环结构的特征知D项正确.【答案】 D2.如图1-1-15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为_____.图1-1-15【解析】S=1×5×4=20.【答案】203.如图1-1-16所示是某程序框图,运行该程序,输出的T=________.图1-1-16【解析】T=0,S=0,T>S不成立.执行第一次循环后,S=4,n=2,T =2,2>4仍不成立.执行第二次循环后,S=8,n=4,T=6,6>8仍不成立.执行第三次循环后,S=12,n=6,T=12,12>12仍不成立.执行第四次循环后,S=16,n=8,T=20,20>16成立.输出T的值为20.【答案】204.如图1-1-17所示的程序的输出结果为sum=132,求判断框中的条件.图1-1-17【解】∵i初始值为12,sum初始值为1,第一次循环sum=1×12=12,第二次sum=12×11=132,只循环2次,∴i≥11.∴判断框中应填的条件为“i≥11?”或“i>10?”.一、选择题1.如图1-1-18所示,是一个循环结构的算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1-1-18A.①是循环变量初始化,循环就要开始B.②是循环体C.③是判断是否继续循环的终止条件D.①可以省略不写【解析】①是循环变量初始化,表示循环就要开始,不可以省略不写,故选D.【答案】 D2.执行如图1-1-19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是6,那么输出的p是()图1-1-19A.120B.720C.1 440D.5 040【解析】当k=2,p=2,当k=3,p=2×3=6,当k=4,p=6×4=24,当k=5,p=24×5=120,当k=6,p=120×6=720,循环结束.【答案】 B3.阅读如图1-1-20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i的值为()图1-1-20A.3 B.4 C.5 D.6【解析】i=1时,a=1×1+1=2,i=2时,a=2×2+1=5,i=3时,a=3×5+1=16,i=4时,a=4×16+1=65>50,∴输出i=4.【答案】 B4.某程序框图如图1-1-21所示,若输出的s=57,则判断框内为()图1-1-21A.k>4? B.k>5? C.k>6? D.k>7?【解析】由题意k=1时,s=1,当k=2时,s=2×1+2=4,当k=3时,s=2×4+3=11,当k=4时,s=2×11+4=26,当k=5时,s=2×26+5=57,此时输出结果一致,故k>4时循环终止.【答案】 A5.阅读如图1-1-22所示程序框图,若输入的n是100,则输出的变量S 和T的值依次是()图1-1-22A.2 500,2 500 B.2 550,2 550C.2 500,2 550 D.2 550,2 500【解析】令n的初值为100,一步步执行列出求S与T的算式.由程序框图可知,S =100+98+96+…+2=2 550, T =99+97+95+…+1=2 500. 【答案】 D 二、填空题6.若执行如图1-1-23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入x 1=1,x 2=2,x 3=3,x =2,则输出的数等于________.图1-1-23【解析】 i =1,s =0+(x 1-x )2=(1-2)2=1, i =2,s =1+(x 2-x )2=1+(2-2)2=1, i =3,s =1+(x 3-x )2=1+(3-2)2=2, s =1i ×s =13×2=23. 【答案】237.如图1-1-24是计算12+14+16+…+120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填入的条件是________.图1-1-24【解析】 S =0+12,n =4,i =2, S =0+12+14,n =6,i =3, S =0+12+14+…+120,i =11.由于满足条件退出循环,故填“i >10?”或“i ≥11?”. 【答案】 i >10?或i ≥11?8.如图1-1-25,该程序框图的算法功能是________.图1-1-25【解析】 ∵初始值N =1,I =2,且循环体为N =N ·I ,I =I +1,循环中条件是I ≤5.∴该算法的功能是求1×2×3×4×5的值. 【答案】 求1×2×3×4×5的值 三、解答题9.画出计算1+12+13+…+1999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解】程序框图如图.10.2013年某地森林面积为1 000 km2,且每年增长5%.到哪一年该地森林面积超过2 000 km2?(只画出程序框图)【解】程序框图如下:11.(2014·台州高一检测)画出求满足12+22+32+…+n2>2 0132的最小正整数n的程序框图.【解】程序框图:。
循环结构 教案
循环结构教案教案:循环结构一、教学目标:1. 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能够使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编写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循环结构的作用和优势。
2. 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归纳法:通过归纳循环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能力。
2. 演示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提出对循环结构的疑问。
2. 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幻灯片和板书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循环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3. 分析循环结构的应用场景: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循环结构解决这些问题。
4. 演示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如何编写循环结构程序,并将结果输出。
5. 练习循环结构的应用: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并运行验证。
6. 总结和归纳: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循环结构的特点和作用,并解答疑惑。
7.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循环结构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五、教学资源:1. 教学幻灯片。
2. 板书。
3. 计算机。
4. 相关的编程工具和参考资料。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参与状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3. 小组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手段:1. 讲义:提供给学生参考和复习。
八、板书设计:循环结构- 概念:在程序中重复执行某段代码的结构。
- 作用:节省代码量,提高程序的灵活性和效率。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具体的演示和实践,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互动。
但是,有些学生在实践环节中遇到了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浙教版(2023)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3课 循环结构(一) 教案3(表格式)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1. 学生能够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2. 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画出正确的流程图来表示循环结构。 3. 学生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循环结构。 掌握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如顺序结构和 1. 认真听讲, 通过回顾旧知、
循环结构(一) 教学设计
课题 循环结构(一)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本课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三单元《系统中的计算》的第十三课《循环结构(一)》。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掌握用流程图来表示循环结构的 教材
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程序中的循环结构,提高其编程能力。 分析
条件结构。
积极思考。 展示生活中的循
2. 提出新课题——循环结构,并简要介绍循环结 2. 尝 试 用 自 环现象,帮助学
构的概念和作用。
己的语言描述 生更好地理解循
3.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四季更替、钟 循环结构的含 环结构的概念和
表指针的旋转等,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的含义。
义。
作用,激发学习
3. 结 合 生 活 兴趣。
流学习心得。 习效果。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帮助他们明确循环结构 归纳、总结循 通过归纳、总结,
的特点及其流程图表示方法。
环结构的特点 帮助学生明确循
及其流程图表 环结构的特点及
示方法。
其流程图表示方
法。
循环结构(一) 1. 循环结构 2. 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通过实例演示循环结构的嵌套和嵌套循环的
完整word版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 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② 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 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法分析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三、 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
运用多媒体,投影 仪辅助。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引例:写出求1 +2+3 +…+100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一 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入新课。
此环节旨在提升 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讲授新课1 .循序渐进,理解知识【1】选择“累加器”作为载体,借助“累加器”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过程, 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 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 3个构造循环 结构的关键步骤。
(1)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引例“求1+ 2-H3+ --I-100的值”这个问题的自然求和过程可以表示为:勺二% +乙气=S+a 耳=眄+4,…,片=灯⑴=23…「100)直接利用这个递推公式构造算法在步骤 "Ji 中使用了叼宀叵「…和0共100用递推公式表示为:=片」+« (« = 2,X--,WO3 fi-1个变量,计算机执行这样的算法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算法理论基础上的,结合流程图重点介绍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及简单的编程。
学情分析:在程序设计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差异较大,这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与模仿编写等方式进行教学,在练习任务中,注意难易结合,让学生选做自己能完成的题目,使得基础差的学生也能顺利完成任务,基本好的学生能从中找到编程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掌握循环语句的流程图。
2、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学会使用for-next语句
实现计数循环。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for-next的格式及其含义,掌握for-next编写程序的过程、结果。
学习难点:能利用for-next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
教学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循环结构》教案、教学设计
第5 课循环结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结构在算法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会在程序设计中利用循环结构有效地解决问题;理解算法优化的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待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循环结构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循环结构的代码写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3 分钟)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九九乘法表,个别学生回答。
再让学生阅读“阅读与思考”,让学生知道九九乘法表的来历。
提出中心任务——用语言程序编写九九乘法表。
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心任务,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引导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定义变量、常量、运算符、公式、赋值知识进行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原来就熟悉的九九乘法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引入本课)二、启发探究学习新知(24 分钟)1、循环结构定义:在算法中,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过程。
2、观察分析九九乘法表的排列特点,指导学生分类:一行、第1 行,第9 行、进而到第1 列进行全面分析。
教学处理: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学生合作探究方式完成流程图绘制、程序界面的创建、代码的生成。
每四人为一组,教师参与到学生研究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点拨帮助,最后由学生展示自己的流程图。
然后教师展示正确流程图。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及协作沟通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画流程图的能力。
)3、循环结构概念的理解:(1)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循环初始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
(2)循环结构的算法流程图(3)当型循环与直到循环的区别教学处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刚刚得到的程序框图,给学生2 分钟讨论交流时间,让大家互相沟通,从而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最后由学生说出以上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对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循环结构教案
《循环结构》教案梁长春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数学的重要基础,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算法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算法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基本算法语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循环结构是程序框图的一种基本逻辑结构。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体会循环结构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前,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的结论的基础。
另外,高问题,因此,学生具备类比简单d i=的赋值得出sum sum n一学生形象思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抽象认识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宜选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实例引入,通过对引例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经历循环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表达循环结构,并尝试整理成程序框图。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学生应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并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究,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体会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为循环结构中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五)教材处理教材中直接给出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再对循环结构进行讲解,这样做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根本意义很难理解。
循环结构教案
循环结构教案(共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教师课时教案23(2)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步骤称为循环体. 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
(3)在一些算法中要求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即从算法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重复执行某一处理的过程.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循环结构有两种形式: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1°当型循环结构,如图(1)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返回来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返回来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返回来判断条件P不成立时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继续执行下面的框图.2°直到型循环结构,如图(2)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重复执行的A框,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返回来继续执行A框,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继续重复操作,直到某一次给定的判断条件P时成立为止,此时不再返回来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继续执行下面的框图. 见示意图:当型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4)两种循环结构的不同点:直到型循环结构是程序先进入循环体,然后对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就继续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满足时终止循环.当型循环结构是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先对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否则终止循环.两种循环结构的相同点: 两种不同形式的循环结构可以看出,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用于确定何时终止执行循环体.探究(二):应用实例【例1】设计一个计算1+2+……+n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算法分析:通常,我们按照下列过程计算1+2+……+100的值.第1步,0+1=1.第2步,1+2=3.第3步,3+3=6.第4步,6+4=10. (2)教师课时教案教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4学过程及方法显然,这个过程中包含重复操作的步骤,可以用循环结构表示.分析上述计算过程,可以发现每一步都可以表示为第(i-1)步的结果+i=第i步的结果.为了方便、有效地表示上述过程,我们用一个累加变量S来表示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即把S+i的结果仍记为S,从而把第i步表示为S=S+i,其中S的初始值为0,i依次取1,2,…,100,由于i同时记录了循环的次数,所以也称为计数变量.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是:第一步,令i=1,S=0.第二步,S=S+i.第三步,i=i+1.第四步,若i>n成立,则输出S;否则转第二步,,结束算法.程序框图如右:上述程序框图用的是当型循环结构,如果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表示,则程序框图如下:点评: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循环结构解决求和的问题,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可把它作为一个范例,仔细体会三种逻辑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作用,学会画程序框图.【练习1】如何画出求1+2+3+……+100的程序框图?解: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是:第一步,令i=1,S=0.第二步,S=S+i.第三步,i=i+1.第四步,若i>100成立,则输出S;否则转第二步,,结束算法.程序框图如右:3教师课时教案教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5学过程及方法课堂检测1、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出S=__________2、设计计算13+33+53+…+993的算法程序,并画出相应的流程图。
浙教版(2023)五下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案5(表格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结构的定义和概念。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结构的定义和概念。
讲授新课
介绍循环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图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和应用。
介绍循环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图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和应用。循环结构是--种常用的程序控制结构,通过重复执行某些操作,实现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复杂算法的简化。其基本原理是,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执行某些操作,直到条件不满足为止。流程图表示方法通常采用椭圆形表示循环的开始和结束,箭头表示循环的执行流程。通过学习循环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图表示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和应用,提高编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循环结构的特点和优势,强调其在计算机编程中的重要性,并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点,加深对循环结构概念的理解。
通过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循环结构概念的理解,提高其对计算机编程中循环结构的应用能力。
板书
循环结构(一)
1.循环结构
2.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
课题
循环结构(一)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将引领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并掌握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的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程序中的循环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首先介绍了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详细讲解了如何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最后,教材还提供了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循环结构教案
1.2.3循环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表达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循环结构流程图;2.经过分析具体问题,抽象出算法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理解循环结构的要素:循环体,循环终止条件教学过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我给你讲个故事说啊: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我给你讲个故事说啊:……引例问题:你知道在申办奥运会的最后阶段。
国际奥委会是如何通过投票决定主办权归属的吗?你能用算法结构表述上面的操作过程吗?S1:投票;S2:统计票数,若有一个城市的得票数超过总票数的一半,那么该城市就获得了主办权,转S3,否则淘汰得票最少的城市,转S3:宣布主办城市.1.循环结构在算法中,需要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问题:试用流程图表示上述算法.生:(1)循环体;(2)循环终止的条件. 例题1.写出求12345⨯⨯⨯⨯值的一个算法.分析:思路1 逐步计算S1:先求12⨯,得2;S2:将S1所得结果乘3,得6;S3:将S2所得结果乘4,得24;S4:将S3所得结果乘5,得120. 优点:思路简洁缺点:当123100⨯⨯⨯⨯时,程序太长思路2 设变量,T IS1 1T←;S2 2I←;S3 T T I←⨯;S4 1I I←+;S5 若I不大于5,转S3,否则输出T,算法结束.优点:形式简练,具有通用性,灵活性变式训练:写出求135799⨯⨯⨯⨯⨯的值的算法.并用流程图表示.问题:分析总结循环结构的通用模块?例题2:根据给出的算法,分析该算法所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并画出相应的流程图? S1 0S ←0S ←; S2 1I ←; S3 输入G ;S4 S S G ←+;S5 1I I ←+;S6 若I 不大于100,转S3; S7 /100A S ←; S8 输出A .思考:在上述算法中,S4与S5能否调换顺序?能否将S5调至S3之前?练习1:先分步写出计算246100++++的一个算法,再画出流程图.练习2:下面表示了一个什么样的算法?i N 代表第i 个学生的学号,i G 代表第i 个学生的成绩. (1,2,,50i =)。
浙教版(2023)五下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案4(表格式)
1.听讲,思考问题。
2.观察例子,思考循环的结构。
通过提问和实例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1.介绍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循环结构是一种在程序中重复执行某个代码块的控制结构,通过重复执行,可以减少代码的冗余,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读性。循环结构的作用是实现程序的重复执行,以处理大量数据或进行重复任务。
表示程序的执行顺序,当条件满足时,箭头指向循环框,表示重复执行代码块;当条件不满足时,箭头指向结束符号,表示程序结束。
3.举例说明循环结构的应用。
循环结构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编程中,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遍历数组、列表等数据结构,对每个元素进行操作;也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重欠执行某个操作,直到满足某个条件为止。在日常生活中,循环结构的应用也很常见,比如在计算利息时,需要将利息累加到本金中,这就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实现。
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
课题
循环结构(一)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三单元《系统中的计算》的第十三课《循环结构(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掌握用流程图来表示循环结构的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程序中的循环结构,提高其编程能力和计算思维。
3.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和比较循环结构的流程图,理解循环结构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和优势,提高程序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了解循环结构。
难点
掌握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浙教版(2023)五下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案2(表格式)
课题
循结构(一)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三单元《系统中的计算》的第十三课《循环结构(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掌握用流程图来表示循环结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程序中的循环结构,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和计算思维。本课的内容较为简单,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课堂小结
回顾循环结构的概念和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的方法,强调循环结构在程序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总结循环结构的概念和用流程图表示的方法
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用流程图表示的方法
板书
循环结构(一)
1.循环结构
2.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听讲并回答问
题;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结构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循环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高级编程结构,它允许程序在满足某些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执行同一段代码。循环结构对于简化代码和提高程序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详细讲解如何使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假设我们要求解一个数列的和,我们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重复执行加法操作,直到达到所需的精度或最大迭代次数。
尝试用流程图
表示简单的循
环结构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循环结构
为1,循环条件设为i<=n(假设数列有n项),循环变量的变化设为i++(每次循环增加1)。
通过这样的流程图,我们可以清晰地表示循环结构,并直观地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流程图进行优化和调整,例如添加判断语句来跳出循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②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
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法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
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辅助。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引例:写出求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入新课。
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讲授新课
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
【1】选择“累加器”作为载体,借助“累加器”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过程,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3个构造循环
结构的关键步骤。
(1)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引例“求的值”这个问题的自然求和过程可以表示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
直接利用这个递推公式构造算法在步骤中使用了共100
个变量,计算机执行这样的算法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
为了节省变量,充分体现计算机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重复计算的优势,需要从上述递推求和的步骤中提取出共同
的结构,即第n步的结果=第(n-1)步的结果+n。
若引进一个变量来表示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则第n步可以表示为赋值过程。
(2)“”的含义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计算机中累加器的工作原理,借助形象直观对知识点进行强调说明① 的作用是将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
②赋值号“=”右边的变量“”表示前一步累加所得的和,赋值号“=”左边的
“”表示该步累加所得的和,含义不同。
③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
在数学中是不成立的。
借助“累加器”既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理解了中的变化和
的含义。
(3)初始化变量,设置循环终止条件
由的初始值为0,的值由1增加到100,可以初始化循环变量和设置循环终止
条件。
【2】循环结构的概念
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教师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引例的框图表示,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循环结构的概念。
这样讲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体会了问题的抽象过程和算法的构建过程。
还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常用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2.类比探究,掌握知识
例1:改造引例的程序框图表示
①求的值
②求的值
③求的值
④求的值
此例可由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师生共同点评完成。
通过对引例框图的反复改造逐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体会用循环结构表达算
法,关键要做好三点:
①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值
②确定循环体
③确定循环终止条件。
例2:根据程序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箭头指向①时,输出=______;指向②时输出=_____.
(2)该程序框图的算法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掉条件“”按程序框图所蕴含的算法,能执行到底吗,若能执行到底,
最后输出的结果是什么?
图A 图B
对比练习:
(1)图B输出=_____.
(2)图A指向②时与图B有何不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可由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再由学生分析。
例2是写出程序框图的运算结果,及其功能。
设计此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类比意识到:①循环结构不能是永无终止的“死循环”,一定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做出判断,因此,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
②循环结构中语句的顺序对算法
的影响。
(三)自我实践,应用知识
1.夯实基础:人口预测。
现有人口总数是,人口的年增长率是,预测第年人口
总数将是多少?用程序框图描述你的算法。
这是课本上的引例。
2.巩固提高:
图(1),图(2),图(3),图(4)是为计算而绘制的程序框图。
根据程序框图回
答下面的问题:
图(3) 图(4)
①其中正确的程序框图有哪几个?错误的要指出错在哪里。
②错误的程序框图中,按该程序框图所蕴含的算法,能执行到底吗?若能执行到底,
最后输出的结果是什么?
③根据上面的回答总结出应用循环结构编制程序框图应该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3、沟通发展
仿照本节课例题,同桌俩人一人编题一人解答。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沟通发展,有助于及时查漏补缺,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四、课后小结
①理解循环结构的逻辑。
②明确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区别,联系。
③数学思想方法:算法思想,类比方法
五、布置作业
①课本P19 习题1-1 A 4,5
②课外拓展:写出一个求满足的最小正整数的算法并画出相
应的程序框图。
书面作业第一个层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第二个层次,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体现了差异发展教学。
§1.1.3(3)循环结构
1、循环过程
2、循环结构
3、循环变量、循环条件、
循环体引例及引例的解答小结
作业教学设计的说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就是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进而联系所学的旧知识,首先明确问题的实质,然后总结出新知识的有关概念和规律,形成知识点,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形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等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和处理方法正是基于此理论
的体现.
(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通过引例,复习旧知识,提出新问题,导入新课。
一题多解,鼓励学生创新。
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
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讲授新课
1.循序渐进, 探求新知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的形象直观,共同完成问题的抽象过程和算法的构建过程。
体现研究问题常用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2.类比探究,掌握知识
通过类比,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认知水平。
通过
小组讨论,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助,丰富情感体验,活跃课堂气氛。
3.沟通发展,应用知识
以习题为载体,进一步巩固知识。
沟通发展,有助于及时查漏补缺,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练习和例题的难度在逐渐加强这也适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三)本节小结,布置作业
1.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掌握知识。
为今后学习其它知识打基础。
2.书面作业第一个层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第二个层次,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体现了差异发展教学。
3.通过练习,反映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
教师及时调控、讲评,帮助学生完善知识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