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最新2020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9讲 基因的本质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教案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基因的构成和功能,掌握基因的传递和变异机制。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基因的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够理解基因的传递和变异机制。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基因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4. 学生能够运用基因知识解释遗传性疾病和变异现象。

教学重点:1. 基因的构成和功能。

2. 基因的传递和变异机制。

教学难点:1. 理解基因的本质。

2. 解释基因的传递和变异机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基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并与学生讨论基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二、讲解基本概念(15分钟)1. 基因的定义和构成。

2. 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3. 基因的传递和变异机制。

三、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案例或实验,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解释基因的传递和变异现象。

四、讨论互动(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一起讨论基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并提出问题进行探讨。

五、学以致用(15分钟)学生完成一些实践活动或者练习题,加深对基因的理解,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六、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思考基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基因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实验器材、练习题。

教学反馈: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导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本质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本质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本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的定义和化学组成。

2.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作用。

3.学习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的定义、化学组成、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教学难点: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科书、PPT、教学视频。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回顾初中所学的遗传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基因吗?二、探究基因的定义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基因的定义。

2.学生分享阅读成果: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三、学习基因的化学组成1.讲解DNA的结构,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四、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1.通过视频展示染色体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2.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线性排列,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基因的定义是什么?基因的化学组成是什么?二、探究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1.讲解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如何传递遗传信息。

2.通过PPT展示基因突变和遗传病的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对遗传信息的影响。

三、学习基因的遗传规律1.讲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遗传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通过实例讲解基因的分离与组合规律,让学生了解基因的多样性。

四、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课后复习,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1.复习教材P-P页的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基因的定义、化学组成、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及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基因的化学组成和遗传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高二生物学业水平复习学案基因的本质(十)

高二生物学业水平复习学案基因的本质(十)

高二生物学业水平复习学案(十)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要点提炼】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①向小鼠注射R 型活细菌,小鼠 ;②向小鼠注射S 型活细菌,小鼠 ;③向小鼠注射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小鼠 ;④向小鼠注射R 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小鼠 ,且从死鼠中分离得到了S 型活细菌。

实验④表明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在与被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R 型的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而且这种转化是可 的。

格里菲思的推论是:在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进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 型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

(2)艾弗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①R 型菌+S 型菌的DNA R 型菌+S 型菌;②R 型菌+S 型菌的蛋白质或S 型菌的荚膜多糖 只有R 型菌;③R 型菌+S 型菌的DNA +DNA 酶 只有R 型菌。

结论: 才是使R 型活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的结构组成:由蛋白质外壳和DNA 组成。

(2)赫尔希和蔡斯以T 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实验T 2噬菌体 实验过程 检测结果(噬菌体上) 第一组35S 标记蛋白质 与细菌混合培养;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无放射性物质存在 第二组 32P 标记DNA 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处(3)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典型例题解析】例1 美国科学家艾弗里从S 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 、蛋白质和多糖物质,然后把它们分别加入培养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结果发现加入了DNA 的培养基中,R 型细菌中的一部分转化成了S 型细菌。

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 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

这一现象说明( )(A )S 型DNA 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B )S 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 决定的(C )蛋白质和多糖在该转化实验中,正好起了对照作用(D )在转化过程中,S 型细菌的DNA 可能进入R 型细菌的细胞中解析 对该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只有加进了S 型细菌的DNA 培养基中,R 型细菌才发生转化,表现出S 型细菌的性状,这说明S 型细菌的DNA 进入R 型细菌的细胞中,且实现对其性状的控制,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

基因的本质教案

基因的本质教案

基因的本质(běnzhì)教案基因(jīyīn)的本质教案基因的本质(běnzhì)教案1一、设计(shèjì)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jīngshén)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根底(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根底上来学习的。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表达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2.能力目标〔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本质3篇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本质3篇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本质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本质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本质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定义和概念;2. 了解基因的本质,即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3. 掌握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4. 能够解释基因突变对个体和种群遗传的影响。

教学重点:1. 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基因的作用和遗传意义。

教学难点:1. 基因突变对个体和种群遗传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例如遗传的基本规律和重要概念。

二、理论讲解(20分钟)1. 解释基因的定义和概念,即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2. 介绍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双螺旋结构和碱基配对原则。

3. 分析DNA分子的功能,即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设计一项简单的实验,以展示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2. 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例如提取番茄或其他植物的DNA。

3. 引导学生观察DNA提取物的外观和性质,并让他们探究DNA分子在实验中的功能。

四、讨论和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 探讨基因突变对个体和种群遗传的影响,包括突变的原因和类型。

3.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邀请学生进一步了解基因相关的前沿研究和应用,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和基因组学研究。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分享他们在基因研究领域感兴趣的话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讨论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基因的本质,并了解其在遗传中的作用和突变对个体和种群遗传的影响。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参与DNA提取,加深对基因的认知。

拓展延伸环节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难易程度。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本质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过程;2.了解植物的根系结构和功能;3.掌握植物的水分运输方式;4.了解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基因的本质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基因的本质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基因的本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的概念和组成。

2.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作用。

3.学习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其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组成、位置和作用。

2.教学难点: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其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提问:什么是基因?基因有什么作用?2.基因的概念和组成(1)讲解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介绍基因的组成:基因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作用(1)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2)讲解基因的作用: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生物的性状。

4.基因的遗传规律(1)讲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基因在生物体的生殖过程中,通过染色体传递给后代。

(2)举例说明基因的遗传规律:如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

5.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1)讲解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生物的性状。

(2)举例说明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如血型的遗传。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基因的概念、组成、位置、作用、遗传规律及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课后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因的本质。

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辅助材料: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基因概念、组成、位置、作用、遗传规律及与生物性状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

3 基因的本质(复习课) 教案[1].doc

3 基因的本质(复习课) 教案[1].doc

《基因的本质(复习课)》教案 1【知识网络】【疑难突破】1.染色体在传种接代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每种生物都有恒定的染色体数。

如玉米的染色体数是20,普通水稻的染色体数是24,猪的染色体数是38,黄牛的染色体数是60等。

实验研究表明,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的行为和数目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即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细胞中的染色体与遗传密切相关。

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如何确定DNA和蛋白质对遗传的决定性作用呢?科学家设法将生物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开,并证明将DNA放入另一生物体内时,原来那种生物的性状可在另一生物体中体现出来,而蛋白质没有这种作用。

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1952年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足以证明DNA和蛋白质在遗传过程中,DNA起决定性的作用。

思考讨论:生物体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的原因是什么?2.怎样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从物种真核生物细胞中都有一定形状和数量的染色体特征看从生物的生殖过程看生物体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三个过程,使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从染色体组成看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在染色体里含量稳定从DNA 分布看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里,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染色体;少量分布在细胞质里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以DNA分子形式存在结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3.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以及”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中的“主要”二字的理解生物的遗传物质有两种,即DNA和RNA。

在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体内既有DNA也有RNA,它们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RNA。

在病毒和类病毒中,有的只含DNA,有的只含有RNA,它们的遗传物质有的是DNA,有的是RNA。

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真核生物(占生物种类的绝大多数)体内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生物《基因的本质》教案五篇

生物《基因的本质》教案五篇

生物《基因的本质》教案五篇《基因的本质》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制作脱氧核苷酸和dna结构模型的活动,使学生理解dna的分子结构,理解dna空间结构的主要特点和dna分子的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通过了解科学家的研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和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dna立体结构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dna结构中的碱基数量关系及dna分子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制作模型、实验、探究式学习法。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准备四张边长为10 cm不同颜色的硬卡纸,并用其中一张白色的剪出4个等大的五边形,用一张黄色的剪出四个直径为1.5cm的等大的圆,用粉色和绿色卡纸分别剪成长8 cm、宽1.5 cm的长条,并按照虚线图示剪成下面的形状。

导入新课(情景创设)教师:同学们,矗立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村创业大厦前的城市雕塑──中关村的“麻花”,成为世人瞩目的标志。

然而,就是这个雕塑曾引发一起纠纷案件,那就是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受理的北京世纪盛典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起诉北京大学dna雕塑合同纠纷案(教师对案情进行简短介绍)。

看完图片,听完案情介绍,同学们又什么想法呢?有同学会问:案件的发生是由于dna的空间结构的旋转方向的问题,dna到底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呢?就是这样两条链吗?为什么要在这里制作一个dna结构的雕塑呢?新课教学第一部分:dna的研究教师:1869年德国生物化学家米歇尔最早发现dna这种化合物的存在。

在之后的近一个世纪里,许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分析dna的化学结构和组成,并努力探索这蕴涵生命奥秘的物质的结构,希望揭开dna结构的神秘面纱。

同学介绍在网上查到资料:1944年,发现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可能携带遗传信息。

1953年英国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推断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第二部分:跟随科学家研究足迹,认识dna的结构教师:在沃森和克里克之前,人们已经认识了dna的化学成分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每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又是由三个分子组成。

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重难点)(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学习过程】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对遗传物质的推测有几种?后期哪种观点占主导地位,为什么?科学家探究的历程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的实验前三组实验各得出什么结论?第四组实验说明什么?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实验对比各组实验发现只有加入了S型菌DNA的组,才能发生转化,这说明了什么?加入DNA水解酶组实验,有何作用?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侵染实验所用方法?(2)如何标记噬菌体?分别用什么标记?为什么?(3)35S标记的组,主要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32P标记的组,却主要在沉淀中检测到放射性,说明了什么?(4)噬菌体侵染实验得出的结论什么?思考:艾弗里与赫尔希选材时为什么都选结构比较简单的生物?二者实验方法不同,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他们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3、经过24年的研究,人们才确信DNA是遗传物质,后来的研究证明哪种物质还可以作为遗传物质?如何证明的?思考: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总结生物的遗传物质:分为非细胞生物和细胞生物。

【学习小结】【基础训练】1、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 标记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答案 A2、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②R 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③R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答案D解析对4个实验的分析如下:①中DNA酶能将S型细菌的DNA水解为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不能引起R型细菌的转化,无S型细菌的形成,小鼠存活;②中DNA酶能水解R型细菌的DNA,但小鼠体内注入了有毒性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③中高温处理之后,R型细菌已经死亡,且DNA酶已经失活,注入小鼠体内的只有S型细菌的DNA和R型细菌的DNA,没有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④中最终注入小鼠体内的只有S型细菌的DNA和R型细菌的DNA,小鼠存活。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_第10单元基因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_第10单元基因的本质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0第10单元基因的本质一【三维目标】1、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认同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2.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3初步形成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3、能力方面3.1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2进行遗传信息多样性原因的探究。

3.3就科学家探索基因的本质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领悟假说—演绎和模型方法在这些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概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结果和意义说明基因与DNA的关系三【教学难点】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过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问题:转化因子是什么?(2)体外转化:1944年美国艾弗里活S 菌⎩⎪⎨⎪⎧多糖或蛋白质DNA DNA 水解物+R 菌培养基 → ⎩⎪⎨⎪⎧R 菌R 菌+S 菌R 菌结论:转化因子是DNA 。

1.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952年赫尔希、蔡斯,电镜观察和同位素示踪,⎭⎪⎬⎪⎫32P 标记DNA35S 标记蛋白质 结论:DNA 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1.3烟草花叶病毒实验,结论:RNA 也是遗传物质。

1.4DNA 分子的结构1.4.1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1.4.2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1)DNA 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2)DNA 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

(3)DNA 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

专题09 基因的本质(解析版)-备战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基因的本质(解析版)-备战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基因的本质1、(2023·湖北)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该实验表明()A.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D.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答案】A【分析】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病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详解】T2噬菌体的结构中有DNA和蛋白质,用同位素32P标记DNA分子,结果表明含32P的DNA分子进入细菌体内并在子代中检测到32p,因此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023·湖北)对真核生物而言,基因是指()A.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B.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能控制生物性状的染色体片段D.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或RNA片段【答案】B【分析】对于细胞生物和DNA病毒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对RNA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因此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对真核生物而言,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2023·湖北)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 分子复制时所需要的原料是()A.氨基酸B.葡萄糖C.脱氧核苷酸D.核糖核苷酸【答案】C【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详解】DNA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故DNA分子复制时所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2023·湖北)如图是DNA的平面结构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代表磷酸B.②代表核糖C.③代表胞嘧啶D.④代表碱基对【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该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图,图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是碱基对。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_第9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_第9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9第9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2.2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3、能力方面3.1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3.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3.3尝试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4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教学重点】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原因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难点】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1.1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它们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列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1.1.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基因的本质课件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基因的本质课件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实验证据: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R型菌
S型菌
菌落
荚膜
S型细菌 表面光滑(smooth) 有
R型细菌 表面粗糙(rough) 无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小鼠情况
①R型活菌
②S型活菌
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
④加热杀死的S型菌 +R型活菌
存活
小 鼠 死亡
体 存活 内
死亡,且在体内 分离出S型活菌
基因 基因是控制性状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DNA
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基因(能控制性状)
DNA
4 无遗传效应的片段——间隔片段(不能控制性状)

遗传信息
碱 基
——A T C G G …A C C A G——
的 ——T A G C C … T G G T C——

基因(有遗传效应)
列 判断正误:
顺 1.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定有遗传效应(×)
35S标记
32P标记 DNA 的组成元素: C、H、O、N 、P
结论: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 物质的,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DNA、RNA同时存在)
遗 DNA

DNA病毒(只有DNA,无RNA)

质 RNA—RNA病毒(只有RNA,无DNA)
HIV病毒、SARS病毒、H1N1病 种类极少 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长链中的碱基的排列 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储存着遗传信息
【例】由12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 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 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
类数量最多可达( C )种
A.4120 B.1202 C.460 D.260

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复习教学案

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复习教学案

第3章基因的本质【基础回顾】1.染色体是由和组成的,其中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2.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实验和实验。

3.首先向传统观点提出挑战的是,而他的实验又是在的实验基础上的。

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实验材料:,类型:和,其中有多糖类荚膜,菌落表面,毒。

现象:注射、的两组小鼠会死亡。

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可以将无毒性的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实验及现象: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和等物质,分别加入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而且培养基中可以形成两种菌落:和。

结论:是遗传物质。

例题1.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哪项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使小鼠死亡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引起小鼠死亡C.无毒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后使小鼠死亡D.用S型活细菌的DNA培养R型细菌,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和。

(2)过程:① T2噬菌体的被35S标记,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细菌内无放射性。

② T2噬菌体的被32P标记,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细菌内有放射性。

(3)结果分析:侵染过程中,只有进入细菌,而未进入,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遗传的。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例题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经典实验中,实验设计思路最关键的是()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B.要分离DNA和蛋白质C.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D.要分开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例题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正确的叙述是()A.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 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来自细菌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细菌,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6.病毒内只有一种核酸或,则遗传物质是或;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真核和原核生物)体内有两种核酸和,其中是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易错点评+考点演练+冲A强化) 基因的本质(含模拟)苏教版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易错点评+考点演练+冲A强化) 基因的本质(含模拟)苏教版

点击考点--基因的本质(1)【考点填空】1(k33,p43)1944年,美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反复采用两种肺炎球菌进行格里菲思的实验,经过化学分析,他发现构成S型活双球菌的物质中,是________________使球菌的致病性发生了转化。

2. (k33,p44)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并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______________。

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发现: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_______________中,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_______________中。

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________________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_______________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_______________遗传的,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3.(k34,p49)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结构,由两条链按________________方式盘旋成________________结构。

DNA分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排在外侧,________________排列在内侧。

4. (k34,p49)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点评】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DNA复制所用的模板是亲代噬菌体的DNA,所用的原料和场所全部来自于细菌。

2. DNA分子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的是遗传信息,若一个DNA分子由n个碱基对构成,则可代表的遗传信息有4n种(注:n是碱基对的数量)。

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质总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质总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总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第3章基因的本质总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目标1、归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2、有关遗传物质的重点知识回顾重点有关遗传物质的实验二次备课难点有关遗传物质的实验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本章内容,以“基因”为核心总结构建知识网络:(8分钟)生成问题:精讲互动1、遗传物质证明实验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结果分析。

(学生记在课本45页上)2、在含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和ATP的条件下,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为模板,合成新的DNA。

问:(1)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为模板合成的各个新DNA之间,(A+C):(T+G)的比值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为模板合成的各个新DNA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什么?(3)在一个新合成的DNA中,(A+T)(C+G)的比值,是否与它的模板DNA任一单链的相同达标训练1、课本45页自我检测一、二2、由12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最多可达A、4120B、1204C、460D、6043、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 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A、60个 B 、80个C、120个D、180个4、一个双链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三次自我复制,在第四代DNA分子中,有几条第一代脱氧核苷酸的长链A、2B、4C、8D、185、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个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6、右下图是DNA的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④分别是、。

(2)图中的碱基对是通过相连接的。

(3)图中的⑥是,⑦是。

作业小结板书设计。

高二上学期生物《基因的本质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高二上学期生物《基因的本质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灵宝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基因的本质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菌,型细菌”放射性元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二)、DNA 的结构1、DNA 的组成元素:C 、H 、O 、N 、P2、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3、DNA 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 ;G ≡ C 。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特点①稳定性: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②多样性: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③特异性:DNA 分子中每个DNA 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3.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C T GA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3.整个DNA 分子中,C G TA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三)、DNA 的复制1.场所:细胞核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3.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 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 的两条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③ 能量:由ATP 提供;④ 酶:DNA 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

4.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5.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精确复制的原因: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a、能自我复制 b、结构相对稳定 c、储存遗传信息d、能够控制性状。

基因本质的教案

基因本质的教案

基因本质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基因本质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基因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探索基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功能。

3. 理解基因与遗传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基因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基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功能。

3. 基因与遗传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基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和标记笔。

2. 学生实验用材料:豌豆种子、培养皿、水、棉花球等。

3. 学生手册或教材相关章节。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幻灯片或白板,展示基因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功能。

探究基因: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基因相关的问题,例如“基因是如何影响个体特征的?”或“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互动。

实验活动:1. 学生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豌豆种子和实验材料。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豌豆种子的特征并记录下来。

2.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基因对个体特征的影响,并与课堂上的讨论进行对比。

拓展应用:1. 学生个人思考:要求学生思考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2. 小组讨论:将学生重新分组,让他们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达成共识。

总结:1. 回顾课堂上的讨论和实验结果,总结基因的本质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研究对人类社会和医学的重要性。

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基因本质和功能的短文,包括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科学家来学校进行讲座,介绍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2. 组织参观科学实验室或遗传学研究机构,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互动表现。

2. 学生实验报告和短文的内容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9讲 基因的本质
一、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1928 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


验材料:S 型细菌、R 型细菌
结论:在 S 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1944 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

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①标记噬菌体(35S 标记蛋白质,32P 标记 D NA ,不能同时标记)
含 35S 的培养基 −培−养−→ 含 35S 的细菌 35S −培−养−→ 蛋白质外壳含 35S 的噬菌体
含 32P 的培养基 −培−养−→ 含 32P 的细菌 −培−养−→ 内部 D NA 含 32P 的噬菌体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
含 35S 的噬菌体 −侵−染−细菌−→ 细菌体内没有放射性 35S
含 32P 的噬菌体 −侵−染−细菌−→ 细菌体内有放射线 32P 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
只有32P 进入细菌,而35S 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D 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结论:进一步确立D NA 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烟草花叶
病毒的R NA 能自我复
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R NA 是它的遗传物质(还有H IV)。

4、生物的遗传物质
非细胞结构:DNA 或R NA
生物原核生物:DNA
细胞结构
真核生物:DNA
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同时含D AN、RNA)和D 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 NA,所以说D 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DNA 分子的结构
1. DNA 分子的结构
(1)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
2、DNA 分子特点
(1)稳定性:是指D NA 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2)多样性:构成D 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 NA 分子的多样性(n 对碱基可形成4n 种)。

(3)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 NA 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 NA 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 NA 分子的特异性。

3、DNA 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1)DNA 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2)DNA 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

(3)DNA 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

4、相关计算(文科生了解)
(1)A=T C=G
(2)(A+ C )/ (T+G )= 1 或A+G / T+C = 1
1
(3)如果(A1+C1 ) / ( T1+G1 )=b 那么(A2+C2 ) / (T2+G2 ) =
b
(4)(A+ T )/ ( C +G )=(A1+ T1 )/ ( C1 +G1 )= ( A2 + T2 )/ ( C2+G2 )5.判断核酸种类
(1)如有U无T,则此核酸为R NA;(2)如有T且A=T C=G,则为双链D NA;
(3)如有T且A≠ T C≠G,则为单链D NA ;(4)U 和T都有,则处于转录阶段。

三、DNA 的复制
1.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
(1)概念:以亲代D NA 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 NA 的过程
(2)复制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4)复制条件:①模板:亲代D NA 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②原料:4 种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ATP ④酶:解旋酶、 DNA 聚合酶等
(5)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6)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

(7)复制意义: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与D NA 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文科生了解)
(1)一个D NA 连续复制n次后,DNA 分子总数为:2n
(2)第n代的D NA 分子中,含原D NA 母链的有2个,占1/(2n-1)
(3)若某D NA 分子中含碱基T为a,
①则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②第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 NA 片段
1.基因的相关关系
(1)与D NA 的关系
①基因的实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 NA 片段,无遗传效应的D NA 片段不能称之为基因(非基因)。

②每个D NA 分子包含许多.个.基因。

(2)与染色体的关系
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此外,线粒体
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分布。

(3)与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①脱氧核苷酸(A、T、C、G)是构成基因的单位。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
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4)与性状的关系
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酶、结构蛋白)的合成来实现。

2.DNA 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
成了D NA 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异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 NA 分
子的特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