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
2016年新人教版化学中考压轴题汇编
化学中考压轴题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求生成的溶质(2)求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不含固体杂质)-生成气体-生成沉淀(3)求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 ×100%反应后的溶液题型1 32.5g锌与密度为1.30g/cm3硫酸溶液100mL恰好完全反应。
求:①可制得氢气多少g?②此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③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题型2某石灰石的样品32g(其中含不溶于盐酸的杂质)与200g某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3.2gCO2。
求:(1)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题型3向10g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中加入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计算:(1)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 硫酸钠和碳酸钠混合物13.25克,加40克水溶解,再向此溶液中加入10%硫酸溶液49克,恰好完全反应,求:(1)混合物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生成物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例5:某同学为探究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项目所取合金的质量/g 20 20 40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80生成氢气的质量/g 0.4 0.4 0.4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1)上表三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2)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第三次实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1、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某石灰石样品与50g盐酸进行实验,所得结果如下:实验甲乙丙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生成CO2的质量/g 1.76 3.52 4.4求:⑴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015-2016年中考化学绝密压轴试卷及答案1(名校内部讲义)
①若图 5 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
写出路线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该反应
属于
(填基反应类型)。
②若图 5 为氢元素 的“旅行”路线,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从单质、碱、盐中分别选择一种物质,完成图 6 所示的“旅行”。写出一组甲、乙、
丙物质的化学式。
2.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铁锅
B.瓷碗
C.塑料盆 D.玻璃杯
3.二氧化锡(SnO2)可用作液晶元件电极,其中氧元素为—2 价,则锡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 1 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二、非选择题(共 64 分)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13.(15 分)多角 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
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下同)组成。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9.某物质的分子模型如图 2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CH4 C.该物质的 1 个分子中含有 5 个原子 D.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4
10.实验室用蔗糖配制 5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 5.0g 蔗糖 B.用量程为 10mL 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2016年广东省中考化学压轴试卷(解析版)
2016年广东省中考化学压轴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自然界的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A.南极冰川的融化B.江河沙石的迁移C.地下石油形成 D.天上云雨转换【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南极冰川的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 错误;B、江河沙石的迁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地下石油形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天上云雨转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果汁 B.牛奶 C.啤酒 D.蒸馏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果汁中有维生素、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牛奶中有蛋白质、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啤酒中有酒精、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硝酸钾KNO3 B.硫酸钾K2SO4C.尿素CO(NH2)2D.磷酸二氢钙Ca(H2PO4)2【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水银温度计随温度升高示数变大﹣﹣分子变大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水银温度计随温度升高示数变大,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是因为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标签受损B.受热仪器破裂C.溶液蒸不干D.读数不正确【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蒸发与蒸馏操作;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倾倒液体时,标签向手心;B、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下倾斜;C、蒸发溶液要用玻璃棒搅拌;D、读取量筒内液体时,视线要平视.【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标签对准手心,防止标签受损,故正确;B、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如果试管向上倾斜凝液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故正确;C、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使液体飞溅,故错误;D、读取量筒内液体时,视线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读数不准确,故正确.故先C【点评】熟知常见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此种类型题目也是中考的常考题型之一.6.大蒜中含有的一种有效成分“硫化丙烯”(C3H6S),具有一定的杀菌食疗价值.下列有关C3H6S 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化丙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B.C3H6S的相对分子质量74gC.C3H6S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C3H6S中碳、氢、硫元素质量比为3:6:1【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化丙烯是由分子构成的,1个硫化丙烯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化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32=74,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化丙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2=18:3:16,碳元素所占的质量比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化丙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2=18:3:16,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快;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乙试管内的气体具有可燃性.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②③【考点】电解水实验.【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电解水试验实验的现象、结论、注意事项及生成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解答】解: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硫酸解离出的离子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快,故描述正确;②由电解水的装置图可知,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分比为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故描述正确;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故描述正确;④乙试管内的气体是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描述不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解水的知识,了解电解水试验实验的现象、结论、注意事项及生成气体的性质等知识即可分析判断.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表示氢原子,“”表示氯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反应生成物有两种B.此反应为H2+Cl22HClC.此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单质D.此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由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该反应是1个氢分子和1个氯分子反应生成2个氯化氢分子,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该反应是1个氢分子和1个氯分子反应生成2个氯化氢分子,生成物是一种物质为纯净物,故A错误.B、由图示可知,此反应为:H2+Cl22HCl分,故B正确.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此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单质,故C正确.D、由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现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X无明显变化,Y表面有铜析出,则X、Y、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Y>Cu B.Cu>X>Y C.X>Cu>Y D.Y>Cu>X【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所出现的现象,判断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解答】解: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插人硫酸铜溶液中.X没有发生明显变化,Y表面析出金属铜,由此可知铜>X,Y>铜.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Y>铜>X.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可以验证金属间活动性强弱,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0.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每个亚铁离子带A.A B.B C.C D.D【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资源的保护;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与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时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的意义、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等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的意义、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煤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在化学反应中不一定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如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知识归纳有错误.B、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能防止对水体、土壤造成污染;重复使用塑料袋和塑料盒,有利于防治白色污染;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有利于防止水体污染;故选项知识归纳均正确.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中的“2”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知识归纳有错误.D、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使用乙醇汽油,能节约石油资源、减少大气污染;为防止污染药品,实验后用剩药品不能放回原瓶;故选项知识归纳有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有一种说法知识归纳错误,即可排除该选项)是快速正确解答此类题的捷径.11.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B.20℃时,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80g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D.分别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不是乙>甲>丙;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因此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20g+50g=70g,不是80g;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不正确,因为没有证明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是正确的,因为甲和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乙大于甲,而丙升温后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解答】解: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不是乙>甲>丙;故选项错误;B、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因此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20g+50g=70g,不是80g;故选项错误;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不正确,因为没有证明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D、分别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是正确的,因为甲和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乙大于甲,而丙升温后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充分混合,所得溶液与下列那种物质不反应()A.CuSO4B.Fe C.BaCl2D.SO2【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知道两者反应后硫酸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有剩余;由此得出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有NaOH和Na2SO4;然后根据选项中的物质与NaOH和Na2SO4反应的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根据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80 98可以看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时硫酸需要量大,则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时氢氧化钠会有剩余,所以混合后的溶液中会有NaOH和Na2SO4,在四个选项中,二氧化硫、硫酸铜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氯化钡能与Na2SO4反应,而铁不会与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反应.故选:B【点评】此题是酸碱中和反应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判断该反应进行时哪种物质过量是解题的关键.1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碳酸钠能与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判断.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解答】解:A、碳酸钠能与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氢氧化钙,同时无法得到碳酸钠,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碳酸钠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蒸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即无法确定是否含有一氧化碳,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中性、碱性、酸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红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4.如表所示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A、B.B、C.C、D.D、【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解答;B、根据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为0进行解答;C、根据NaOH溶液呈碱性,pH值大于7进行解答;D、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的表面,由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生成铜的质量大于反应的铁的质量进行解答.【解答】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氢氧化钙的先减小后增大,当恢复到原温度是溶解度与开始时相同,故A正确;B、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为0,所以不能从0开始,故B错误;C、NaOH溶液呈碱性,pH值大于7,所以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故C错误;D、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的表面,由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生成铜的质量大于反应的铁的质量,所以金属的质量是逐渐增大,当反应完毕后为一定值,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通过图象的形式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及坐标所表示的量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4分)15.现有C、H、O、N、Ca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合适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1)最简单的有机物4.(2)可作氮肥的盐NH4HCO3.(3)可乐中含有的酸H2CO3.(4)改良酸性土壤的碱Ca(OH)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①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故填:CH4;②由提供的元素可组成的可做氮肥的盐有硝酸铵、碳酸氢铵、尿素等,故填:NH4HCO3(答案合理即可);③可乐中含有的酸是碳酸,故填:H2CO3;④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a(OH)2;答案:(1)CH4;(2)NH4HCO3(答案合理即可);(3)H2CO3;(4)Ca(OH)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6.请回答下列生活中的有关问题:(1)区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最简单方法是做灼烧闻气味实验.(2)鸡蛋中主要的营养素是蛋白质(填“糖类”或“蛋白质”);能补充维生素C的食物是蔬菜、水果.(3)把磨好的豆浆倒在纱布袋中将渣和浆分离,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考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食物中的营养素、以及过滤操作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棉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烧纸的气味,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的有刺激性气味,故可以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这三种物质,故填:灼烧闻气味;(2)鸡蛋中富含蛋白质,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填:蛋白质,蔬菜、水果;(3)把磨好的豆浆倒在纱布袋中将渣和浆分离,是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相当于过滤,故填:过滤.【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以及常见的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17.市面上出售的大米中有些是富硒大米,其中含有人体需要的硒元素,它可以有效调节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人体防癌抗癌能力.我国也享有“世界硒都”的美誉.已知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1)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核外电子层数为4,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形成阴(“阴”或“阳”)离子.(2)与硫相似硒也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请写出硒(Se)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e+02SeO2.【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进行解答;(2)根据与硫相似硒也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硒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所以由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8+18+6=34,核外电子层数为4,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电子,易形成阴离子;(2)根据与硫相似硒也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硒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e+02SeO2.故答案为:(1)34;4;6;阴;(2)Se+02Se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8.某校初三同学到野外野炊.(1)野炊活动中冬冬引燃细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充足的氧气;(2)活动中用的一些水是河水,你认为河水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小丁认为该河水是硬水,你认为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若要测定河水的酸碱度,可选择C;(填字母)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C.pH试纸。
2016年中考化学压轴题复习
知识点一:科学探究1.(2015•烟台)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的金属铬(Cr )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为了解金属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娟与小涛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猜想和假设】根据所学知识,猜想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猜想一: Cr Al Cu 猜想二:Al Cr Cu 猜想三: . 【实验和探究】(1)小娟的实验:取大小相同的铝、铬、铜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2)小涛的实验:小涛只选用了三种药品进行实验,也得出了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则他选用的三种药品可能是 .【总结与归纳】由上述实验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 ;② . 答案:【猜想和假设】Al 、Cu 、Cr ;【实验与探究】(1)二;Cr+H 2SO 4=CrSO 4+H 2↑; (2)Al 、CrSO 4溶液、Cu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总结与归纳】 ①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比较; ②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比较(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2016•乌鲁木齐校级一模)不锈钢是在铁中加入铬镍,改变内部结构,从而起到防锈作用.小明为了探究铬(Cr)、镁、铜的活动性强弱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 a .Mg >Cr >Cu b .Mg >Cu >Cr c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表:【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 (填假设中a 、b 或c ). 【实验讨论】(1)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r在生成物中显+2价),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2)小明还想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盐酸,在两试管中分别与镁片、铬片混合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关系.小花认为不可行,理由是.【拓展迁移】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片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铬、镁、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则三金属片的插入顺序为.故答案为:【提出猜想】Cr>Mg>Cu;【实验结论】b;【实验讨论】(1)Cr+2HCl═CrCl2+H2↑;置换反应;(2)无法判断铬和镁的活动性顺序;【拓展迁移】Cu、Cr、Mg.2.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1.(2015•湘潭)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甲同学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查阅资料】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填“酸”或“碱”)性.【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实验探究二】(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写化学式).【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盐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质.【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写化学式).【解答】解:(1)Ca(OH)2 + 2HCl= CaCl2 + 2H2O ;碱;(2)CaCl2和HCl;(3)NaCl和Na2CO3;(4)CaCO3;【归纳总结】Na2CO3.2.(2015•营口)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1)写出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2)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猜想】甲同学猜想:NaCl;乙同学猜想:NaCl、CaCl2;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你的猜想:.【交流讨论】你认为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猜想成立故答案为:(1)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2)Ca(OH)2+2HCl═CaCl2+2H2O;(3)B、C;【提出猜想】NaCl、Na2CO3;【交流讨论】①丙,白色沉淀是CaCO3,能与盐酸反应,二者不能共存.【设计实验】: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2014•十堰)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中,如图所示,结果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他们展开了如下探究.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的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提出猜想】佳佳认为溶质是Na2CO3贝贝认为溶质是Na2CO3和NaOH【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实验反思】同学们联想到了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反生,有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边滴边测定混合溶液的pH.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要“当测定pH小于或等于7,”才可证明发生反应了,其原因是.故答案为:探究一:有气泡冒出【实验验证】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实验反思】排除因硫酸的加入,稀释氢氧化钠溶液而引起pH减小因素的干扰.1.(2015•黔西南州)“五一”节后,小红返回了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由此便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的程度如何呢?【猜想与假设】小红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不同猜想:.【收集资料】小红知道,NaOH敞口放置会变质的原因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红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现象是③;④.【实验反思】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故答案为:NaOH溶液全部变质;【收集资料】2NaOH+CO2=Na2CO3+H2O;【实验探究】:①产生白色沉淀;②酚酞试液变红;③产生白色沉淀;④酚酞试液不变色,无明显现象;【实验反思】:密封保存.2.(2015•阜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于是对该粉末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该瓶粉末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氢氧化钙猜想二: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猜想三: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做出猜想三的理由是.【联想与启示】氢氧化钙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必须保存.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碳酸钙;粉末全部变质【实验验证】:(1)稀盐酸;(2)滤液;酚酞溶液变红;氢氧化钙;Ca(OH)2 +CO2 = CaCO3 ↓+ H2O;密封3.(2015•庆阳)一次用餐中,小丽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好奇,于是她决定买回一袋,对其进行研究.【收集资料】通过阅读标签及查阅资料,她获得如下信息:(1)该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氯化钙、氢氧化钠三种物质;(2)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3)氯化钙、氯化钡的水溶液均呈中性.【提出问题】(1)酒精的化学式与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实验探究】实验一:她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未观察到蓝色沉淀,说明酒精溶液(填“显”或“不显”)碱性.实验二:(1)她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再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观察到,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2)她取上述烧杯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发现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液体呈红色,她认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老师发现后,提示她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只要将上述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变为(填化学式)溶液,即可得到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结论.【拓展应用】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故答案为:实验一:不显;实验二:(1)有气泡冒出;CO2+2NaOH═Na2CO3+H2O.(2)CaCl2等;【拓展应用】Na2CO3+Ca(OH)2 ═CaCO3↓+2NaOH等.4.(2014•黄冈)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实验用过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忘了盖瓶盖,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猜想与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方案讨论】为了验证猜想(2)或猜想(3),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甲: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若酚酞变红,则猜想(3)成立,否则猜想(2)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也不行,原因是.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通过分析认为此方案可行.【反思与交流】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所以要保存.故答案为:【方案讨论】甲: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变红乙:因为加Ba(OH)2,引入OH-,不能检验是否有NaOH【实验验证】①:稀盐酸;(1)②:白色沉淀产生,上层清液不变红;(2)【反思与交流】密封5.(2014•黄石)征得老师同意,爱动脑筋的小亮在实验室对放置已久的Na 2SO 3的样品成分开展了探究: 【查阅资料】2Na 2SO 3+O 2═2Na 2SO 4 BaSO 3+2HCl=BaCl 2+H 2O+SO 2↑【提出问题】Na 2SO 3是否变质了呢?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猜想1:样品未变质(即:样品中含有Na 2SO 3) 猜想2:样品全部变质(即:样品中只含 ). 猜想3:样品部分变质(即样品含中Na 2SO 3 和Na 2SO 4)回答下列问题:(1)猜想2中:样品中只含 (填化学式) (2)现象A 为: . (3)操作Ⅱ .(4)写出操作Ⅱ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根据以上探究:实验室里亚硫酸钠必须密封保存.为了防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很多,试举一例: (填药品名称).故答案为:(1)Na 2SO 4;(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3)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4)Na 2SO 4+BaCl 2═BaSO 4↓+2NaCl ;【反思】氢氧化钠.6.(2014•衡阳)“侯氏制碱法”首先达到的是碳酸氢钠,然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得到产品碳酸钠;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碳酸钠置露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 2CO 3+CO 2+H 2O═2NaHCO 3.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瓶开启后久置的碳酸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假设Ⅰ:完全变质;Ⅱ没有变质;假设Ⅲ: .【实验探究】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再加入少量C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假设 不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用导管连接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的另一端插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样品,有气体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假设 不成立. 【实验结论】假设 成立,样品的成分是 .【交流反思】欲除去Na 2CO 3变质后的杂质,最合适的方法是 . 【提出问题】假设Ⅰ:部分变质;【实验探究】实验一:Ⅰ; 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实验二:Ⅱ;【实验结论】:Ⅲ;Na2CO3和NaHCO3;【交流反思】:加热分解样品至不再产生气泡.7.(2012•西宁)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里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1)(Na2O2)化学性质很活波,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相关反应: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2)Ba(NO3)2溶液、NaNO3溶液均为中性溶液【猜想】猜想Ⅰ:固体为Na2O2、NaOH、Na2CO3猜想Ⅱ:固体为NaOH、Na2CO3猜想Ⅲ:固体为NaOH猜想Ⅳ:固体为Na2CO3【实验推断】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猜想I不成立.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证明有Na2CO3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证明有NaOH存在.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II是成立的.【拓展迁移】小组同学认识到过氧化钠(Na2O2)应该保存.本题答案为:无气体放出;有白色沉淀产生;Ba(NO3)2+Na2CO3=BaCO3↓+2NaNO3;酚酞试液变红;密闭.4.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1.(2015•资阳)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溶液.(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反思】(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实验操作实验现象2.(2015•通辽)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②是CaCl2.【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溶液变红猜想①正确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猜想三:NaOH.(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猜想一”不成立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4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溶液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猜想一”成立“猜想二”成立若A、B中都没有沉淀产生“猜想三”成立(5)【反思与拓展】①为防止标签被腐蚀而破损,倾倒液体时.②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时,除考虑可溶性的生成物,还应考虑.答案:探究一:(1)氢氧化钙;(2)酚酞;探究二:NaOH 和Ca(OH)2 ;(3)否(4)Na2CO3 ;若A中没有沉淀,B中产生沉淀(5)标签向着手心;反应的程度5.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1.(2015•义乌市)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想镁紧排在钠后面,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反思与总结】(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猜想验证方案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将褪色后的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小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明的猜想正确小明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答案:(1):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2):加热;(3)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终止.2.(2015•黔南州)嫩肉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达到鲜嫩爽滑的目的.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加入食醋调味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她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I.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和水蒸气之外,还可能含有气体A,A是.Ⅱ.小明对气体A的来源做了两种猜测:猜测1:;猜测2:气体A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1实验2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试管口出现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猜想①②都正确.Ⅲ.实验2中,小明发现充分反应后,试管中仍留有一些白色粉末,他猜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请用物理、化学方法各一种进行鉴别.(1)物理方法:.(2)化学方法:.故答案为:I.CO2II.猜测1:二氧化碳是由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产生的;实验1: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滴加醋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气泡产生,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III.(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明显放热的为NaOH,否则为Na2CO3.(2)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为Na2CO3,否则为NaOH.5.(2015•赤峰)育才中学的某研究小组在探究维生素C水溶液的酸碱性时,不慎误把维C泡腾片(保健品.主要成分如图所示)当做维生素C片放入了水中,结果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引起了该小组同学的探究性趣.【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小青说: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CO、H2、N2中的一种或几种.小丽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小亮说:不可能含有H2和CO,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 ,最后研究小组的同学共同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进行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该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由实验②(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有毒;【得出结论】(1)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6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含量1.(2015•贺州)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H2、CO2中的两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其成分.【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色.【提出问题】混合气体由哪些气体组成?【提出猜想】猜想一:混合气体是CO、CO2;猜想二:混合气体是CO、H2;猜想三:混合气体是H2、CO2;猜想四:混合气体是.【设计实验】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下列装置如图1.【观察现象】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讨论交流】(1)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则猜想不成立;;(3)小丽认为在A装置前连接以下三个装置如图2就可以确定气体成分,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为→g→h,按小丽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前后两瓶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则猜想成立,写出C中反应的化2.(2014•汕尾)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NaOH猜想三:有NaCl和HCl你认为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拓展应用】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之说法,你认为需向酸性土壤中加入进行改良.3.(2014•聊城)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后,过滤反应的混合物.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猜想】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填化学式)的混合物;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实验探究】(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不成立.(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问题讨论】(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硫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为:【查阅资料】:Na2CO3+BaCl2═BaCO3↓+2NaCl;【提出猜想】:BaCl2【实验探究】:(1) 3 ;(2)白色沉淀生成;【问题讨论】:(1)能;(1)不能4.(2015•兰州)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又痛又痒.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查阅资料】Ⅰ.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Ⅱ.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实验探究】(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3)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①猜想Ⅰ:该气体是CO2;猜想Ⅱ:该气体是;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的装置.②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Ⅰ(填“成立”或“不成立”);若猜想Ⅱ成立,则:③实验时装置B的作用是;④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⑤实验时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A.苏打水B.肥皂水C.食醋D.氨水.5.(2015•茂名)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想用碳酸钠溶液与饱和石灰水反应来制取少量氢氧化钠.(1)该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理由是.(2)有人提出:实验时没有注意药品的用量,所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不纯.猜想一:只含NaOH猜想二:含有NaOH和Na2CO3猜想三:(3)为了验证猜想一成立,请你根据可选用的试剂,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并填写以下表格.可选试剂:NaCl 2CO3溶液实验步骤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1 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证明原溶液中不含有Na2C032 另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结合步骤1,猜想一成立6.(2015•齐齐哈尔)研究性学习在实验室进行了化学实验,向一盛有镁和铜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烧杯中有固体剩余,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1)写出上述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猜想】小光猜想:溶质为氯化镁;小红猜想: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镁;你的猜想:溶质为.(3)【讨论】你认为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你的猜想正确(5)【应用】如果你的猜想正确,把该废液倒入铁质下水管道可能造成的一条危害.故答案为(1)2HCl+Mg═MgCl2+H2↑;(2)氯化镁和氯化氢;(3)小红;由于活动性由于铜在H后面,所以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溶质中不可能有氯化铜;(4)取少量反应后溶液: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5)腐蚀下水道.7.(2015•河北)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结束清洗仪器.发现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内壁有用水洗刷不掉的黑色固体.问题一:黑色固体是什么?判断依据。
专题16 综合计算(中考题)-决胜2016中考化学压轴题全揭秘精品(原卷版)
1.【2015年辽宁省丹东市】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待测值为0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2.【2015年江苏省泰州市】镁是一种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在空气中易发生缓慢氧化,表面呈灰黑色。
(1)镁与氧气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要观察金属镁的颜色,需将镁条如何处理。
(2)若30g镁条存放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了34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为g(假设镁只与氧气反应)。
若将上述氧化前和氧化后的镁条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的质量关系是前者后者(填“>”、“=”或“<”)。
(3)将2.4g未氧化的镁加入到97.8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
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假设反应过程中水分未损失)。
3.【2015年吉林省】在136g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待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为3g,同时得到3.2g氧气。
(1)经分析,二氧化锰的质量为g;(2)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11分)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
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充分反应。
测得部分数据与图像如下。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a的数值为,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得出该试剂己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做出你的分析)。
(2)b的数值为。
计算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0g放入大试管中进行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氯酸钾中钾、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14道中考化学压轴题(含答案解析),做一遍,考试冲刺90
14道中考化学压轴题(含答案解析),做一遍,考试冲刺90
14道中考化学压轴题(含答案解析),做一遍,考试冲刺90+!
各个阶段的升学考试如期而至,大家都在进行着紧张而有序的复习,在最后的冲刺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为了帮助大家更合理全面的进行复习,老师今天就总结了一份历年中考化学常考的14道经典压轴题,参考价值极高,建议大家打印掌握透彻。
文末有word版资料获取的方法!
中考化学综合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1)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它成分不考虑。
请回答下列问题:(1)味精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_(填字母)。
A.5mL B.10 mL C.50 mL D.100 mL(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4)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I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 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NaCl-58. 5 , AgCl-143. 5 )【答案】6C B AgNO3偏小无影响23.4%【解析】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化学式是C5H8NO4Na。
(1)味精中至少含有碳、氢、氧、氮、钠和氯6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根据就近原则,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50 mL,故选C。
(3)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
(4)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压轴卷
化学模拟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1、可用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8分)1.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稳定性B.酸碱性C.还原性D.挥发性2.氧气(O2)、二氧化碳(CO2)、双氧水(H2O2)是初中常见的物质,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A.氧元素B.2个氧原子C.氧气D.氧分子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氯化钠B.测定溶液pH C.量取9.0mL液体D.滴加液体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S+O2↑═SO2↑B.CaO+Na2CO3=CaCO3↓+Na2OC.Zn+H2SO4═ZnSO4+H2↑D.CaCl2+H2O+CO2=CaCO3↓+2HCl5.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原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7.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H2、CO2B.CO、O2C.H2、CO D.CO、N28.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三种元素B.②③的化学性质相同C.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D.①表示的是原子,而④表示的是阴离子9.最易洗净沾有油污的餐具的是()A.冷水B.热水C.加了餐具洗洁精的冷水D.加了餐具洗洁精的热水10.X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污染小的水处理剂。
制备原理为:2KClO3+4HCl(浓)=2KCl+2X+Cl2↑+2H2O。
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A.HClO3B.HClO C.Cl2O5D.ClO211.通过下列实验(如图)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甲实验既可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又可说明氨气溶于水显碱性B.乙实验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C.丙实验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丁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2.如图表示土壤的 pH 和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关系。
初三化学压轴题典型例题
初三化学压轴题典型例题初三化学压轴题典型例题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成绩,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初三化学压轴题例题。
1. 某物质经过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和钠元素。
试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解释为什么该反应是一种分解反应。
解答: 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lO3 -> 2NaCl + 3O2。
这是一种分解反应,因为某物质被加热后分解为两种或更多种物质。
2. 一瓶含有酸性物质的溶液,当加入蓝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为红色。
请问该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并给出解释。
解答: 该溶液是酸性溶液。
蓝色石蕊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3. 下列哪种物质是一种化合物?铁、氧气、氯气、纯净水。
解答: 纯净水是一种化合物,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4. 某实验室用物质A和物质B进行反应,产生物质C和物质D。
物质C和物质D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不同于物质A和物质B。
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反应?解答: 这是一种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5.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来调节pH值。
请解释什么是pH值,并说明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pH值范围。
解答: 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pH值的范围是0-14,数值越小表示溶液越酸,数值越大表示溶液越碱。
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
这些典型的初三化学压轴题例题涵盖了化学反应、溶液性质和pH值等重要概念,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复习和考试前,多做类似的题目,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相信能够取得更好的化学成绩。
2016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
《压轴题》【综合1】1. 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⑴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 _____(只写一种);⑵将无色溶液与沉淀B分离的操作①的方法名称是______ ______;⑶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 ______;⑷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 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2.如图A、B、C、D、E、F、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且C、D、 E、F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G是胃酸中的主要成分。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根据图示关系及所给条件完成下列空格:⑴综观全图反应,没涉及到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是;⑵推测出D物质的化学式是;⑶写出实现下列各转变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高温煅烧A ;G→E,F→C。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FAGEBCD⑴图甲中仪器A的名称是;⑵上述装置如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需从图乙的(填“a”或“b”)通入。
⑶如组装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时,除选择仪器A和B外,还要从图中选择的仪器有(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⑷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且石灰石中杂质不反应)。
①写出甲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观察到乙试管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请写出所有可能使其变红的原因。
③要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应将上述气体依次通过(填物质名称)、浓硫酸等洗气瓶。
4.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⑴下列生活用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_______。
A.铸铁炊具 B.金属细丝 C.铜制电缆 D.铁锤⑵工业生产中,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留下红色的印迹。
中考化学综合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在实验室加热32.5g 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完全反应后,把剩余固体倒入100g 蒸馏水中,充分溶解,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最后结果保留0.1%)。
【答案】9.6g KCl 和MnO 2 13.0%【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图示可知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2.5g-22.9g=9.6g ;由于是完全反应,所以剩余固体为生成的氯化钾和作催化剂的二氧化锰,化学式分别为:KCl 和MnO 2;设:生成9.6g 的氧气的同时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2KClO 32KCl+3O 2↑149 96x 9.6g149969.6x g= x=14.9g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910014.9g g g+×100%≈13.0%。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本题中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是解题的关键。
2.金属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应用广泛。
(1)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均取20 mL ) 锌的形状 (均取1g ) 氢气的体积(mL )①20%锌粒31.7②20%锌片50.9③30%锌粒61.7④30%锌片79.9①用如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其中量筒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应从_____(填e或f或g)管通入。
②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
③下表是小兵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中考化学(综合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数型图象是研究化学问题的一种常见描述方法,根据下列图象进行回答:.向盐酸(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 ______ (填离子符号);(2)图二是20℃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①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 ______ ;②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______ ;③图三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 ______ 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②将t2℃时,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可以析出____g a物质.【答案】Na+、Cl﹣、H+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升温 30【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根据图一,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及其过量的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氯离子,故答案为Na+、Cl-、H+;(2)①由图2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所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②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得到相同结论,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无法判断溶液温度升高是由于哪种原因导致的;(3)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由于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可用升温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②将t2℃时,a的溶解度是50g,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50g,水的质量为100g,降温到t1℃时a的溶解度是20g,因此可以析出(50g-20g)=30ga物质。
2016年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2)
《压轴题》(2)【综合3】 1. 下图中所涉及到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其中A 、D 都是碱,A 溶液与C 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E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1)请写出图中E 、D 的化学式:E 、D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A 与F 反应 ; ②B 与G 反应 。
2.金属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研究金属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金属。
(1)铝、铁、铜是常见金属。
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序号)。
(2)“淬火”是金属热处理常用的方法。
宝剑淬火过程中,铁在高温下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另一种气体单质,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到硫酸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
(4)取一定量镁、锌、铁三种金属,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下列做法能达到上述结果的是 (填序号)。
A .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B .2.4 g 镁、6.5 g 锌、5.6 g 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①铁制水龙头 ②铜制火锅 ③铝制易拉罐C .向足量的镁、锌、铁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比为2︰2︰3D .足量的三种金属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3.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查阅资料】Ⅰ.常温下,甲酸(HCOOH )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
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 H2O,浓硫酸在反应中起作用。
Ⅱ.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实验设计及操作】(1)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并检验气态产物。
① 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甲→ → → → →尾气处理(填序号)。
② 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 ;装置乙的作用是 。
2016年中考化学压轴题分析 (二)
2016年中考化学压轴题分析(二)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三、实验压轴题综合性实验主要考察实验中的压强变化和仪器的连接、仪器或者试剂的作用问题。
涉及到的实验一般与上学期学的基础实验相关,考察的知识点也依然是上课强调的那些实验题的常考考点,但是考察的范围会比较广,可能一道题涉及到的实验会很多,也就是综合型的考察。
本题难度不会太大,主要需要注意的是语言的叙述一定要严谨,一些原因、现象之类的语言不能自己随意发挥,要记住最标准的答案,否则很容易造成会做但是不得分的情况。
对于探究性实验题,重中之重是实验的逻辑步骤。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然后提出猜想;针对不同的猜想制定验证方法,要明确不同的方法使用的是什么原理,然后就需要充分调用自己所学过的所有与这个原理相关的反应,找出最合适的那个;最后就是进行实验,观察现象,通过现象得出结论;最最后,结论是对猜想的肯定,这一步千万不要忘记。
逻辑上理清楚了,才能弄清楚整个实验的框架,不然只能是盲人摸象,看不到全貌,抓不准重点。
最后,对于实验题来说,不要抱着一口吃个胖子的心态,因为实验逻辑思路的形成、答题意识的培养、语言叙述的规范性都需要在做题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的。
所以就要在平时多做题,并且做题的时候不要只记答案,要弄清楚答案为什么这么写?他是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总之,做实验题,多思考是关键。
四、计算压轴题常见题型有文字类计算、框图类计算、实验类计算。
如果说推断和实验是学生的心病,那么计算就是学生的硬伤。
但是…题型很多种,中心就一个!不管题型怎么变,最终都要落实到计算两个字上,因此本题主要涉及到的守恒法和差量法就是重中之重。
差量法,重点是弄清楚:质量的增加或减少是谁造成的?这个质量差要通过化学方程式分析计算出来。
元素守恒法,重点是从题目中找出我们要用的是哪种元素,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反应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种元素。
特别是遇到的题目涉及到的反应特别多特别复杂,或者是要你求某种元素的质量、质量分数的时候,别发懵别放弃别崩溃,赶紧想想元素守恒法吧!做好压轴题,是化学得高分的关键。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压轴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压轴题》【综合1】1. 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⑴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_(只写一种);⑵将无色溶液与沉淀B分离的操作①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⑶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⑷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2.如图A、B、C、D、E、F、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且C、D、 E、F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G是胃酸中的主要成分。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根据图示关系及所给条件完成下列空格:⑴综观全图反应,没涉及到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是;⑵推测出D物质的化学式是;⑶写出实现下列各转变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高温煅烧A;G→E,F→C。
FAGE BCD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⑴图甲中仪器A的名称是;⑵上述装置如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需从图乙的(填“a”或“b”)通入。
⑶如组装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时,除选择仪器A和B外,还要从图中选择的仪器有(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⑷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且石灰石中杂质不反应)。
①写出甲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观察到乙试管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请写出所有可能使其变红的原因。
③要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应将上述气体依次通过(填物质名称)、浓硫酸等洗气瓶。
4.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⑴下列生活用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_______。
⑵工业生产中,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留下红色的印迹。
中考化学(综合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1)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中国高铁制造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田老师乘高铁外出学习,在列车上购买了一盒快餐,其中有米饭、酱牛肉、炒白菜,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
快餐盒使用的是可降解塑料,这样可以减轻的环境问题是“_____”。
(2)高铁水箱中装有生活用水,在净水过程中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请写出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_____(3)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应用于高铁建设,其中合金属于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4)合金较其组分金属具有一定的优良性能。
用钒钢合金制造高铁的钢轨,主要利用其_____的性能。
【答案】蛋白质;白色污染吸附;用洗莱水冲洗厕所金属硬度大【解析】【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以及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来分析;(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以及节水的措施来分析;(3)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4)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详解】(1)牛肉中富含蛋白质;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洗莱水冲洗厕所(或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3)合金属于金属材料;(4)用钒钢合金制造高铁的钢轨,主要利用其硬度大的特点。
【点睛】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某化工厂制取硝酸铜有以下两种途径:A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生成的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B铜与浓硝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1)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生产中要尽可能减少排放.试判断:若要制得等质量的硝酸铜,以上哪种途径较好?____;理由____.(2)若取6.4g 铜加入到50g 的一定质量分数的某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①可以制得的硝酸铜的质量是_____;②原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历年化学中考压轴题整理
v1.0可编写可改正历年中考压轴计算题( 2010)某课外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的一瓶稀硫酸样品进行剖析。
他们分别用100g 稀硫酸与不一样质量的锌粒(含杂质,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响)反响,三次实验的数据以下表。
实验次数123加入锌粒的质量( g)4812充分反响后节余物质的总质量(g)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次实验,锌粒与稀硫酸恰巧完整反响。
(2)计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11) 某学生在课外活动顶用铁粉( 含杂质且杂质不参加反响) 和稀硫酸反响制取氢气。
所做5次实验结果记录以下表( 每次实验产生的氢气所有被采集,且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该条件下氢气的密度是0.089∥L) ,实验编号铁粉的质量/ g稀硫酸的质生成氢气的体积/Lg123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进行剖析、计算,并回答以下问题:4(1) 上述实验中,铁粉5必定过度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2)铁粉的纯度是 ________;(3)计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准到。
( 2012)某兴趣小组对生锈废铁锅中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生锈的铁锅中除Fe、Fe2 O3外,还含有碳、硅、锰等元素(除Fe、Fe2 O3之外的物质都不与稀硫酸反响)。
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33g 废铁锅片放入特制容器中,迟缓加入%的稀硫酸,直到反应完整(假定硫酸先与表面的铁锈发生反响),实验数据以下图。
( 1)从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角度考虑,我们应采纳铁锅仍是铝锅,为何。
( 2)废铁锅片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存到%)( 3)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计算溶液中硫酸铁的质量。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013)化肥对提升农作物的产量拥有重要的作用,碳铵(碳酸氢铵)就是农民朋友常常使用的一种氮肥,碳铵易溶于水、受潮常常温分v1.0可编写可改正(碳铵中的杂质不与氢氧化钠反响,反响的方程式为NH4HCO3+2NaOH = Na2CO3+2HO+NH3↑),把产生的所有N H3用足量的硫酸溶液汲取,同时丈量两分钟内硫酸溶液增添的质量,结果以下表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轴题》【综合1】1. 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⑴A 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 _____(只写一种);⑵将无色溶液与沉淀B 分离的操作①的方法名称是______ ______; ⑶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 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 ______;⑷因为A 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 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 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2.如图A 、B 、C 、D 、E 、F 、G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 且C 、D 、 E 、F 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 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 性, G 是胃酸中的主要成分。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根据图示关系及所给条件完成下列空格:⑴综观全图反应,没涉及到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是 ; ⑵推测出D 物质的化学式是 ; ⑶写出实现下列各转变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高温煅烧A ;G→E , F→C 。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⑴图甲中仪器A 的名称是 ;⑵上述装置如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需从图乙的 (填“a”或“b”)通入。
⑶如组装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时,除选择仪器A 和B 外,还要从图中选择的仪器有 (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⑷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且石灰石中杂质不反应)。
①写出甲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观察到乙试管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请写出所有可能使其变红的原因 。
③要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应将上述气体依次通过 (填物质名称)、浓硫酸等洗气瓶。
4.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⑴下列生活用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_______。
A .铸铁炊具 B .金属细丝 C .铜制电缆 D.铁锤⑵工业生产中,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留下红色的印迹。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若要比较铁、锰、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择的药品除了铁、铜单质外,还需要 。
⑷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得锥形瓶与棉花的质量为44.1g ,称取黄铜样品20.0g 。
在锥形瓶中加入该样品和足量稀硫酸后瓶口塞上棉花,如图1所示。
将电子天平称量的数据绘成图2。
请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Ⅰ)四个同学从多角度处理数据,下列数据处理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Ⅱ)试计算:①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②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 “倡导低碳生活”是20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主题,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和理想氢元素循环的主要途径,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⑴这里所说的“低碳生活”与一种气体物质的总排放量有关。
这种气体物质是。
我国两会也提出了“低碳经济”引领未来发展,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将如何改变生活细节,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至少举两实例):、。
⑵写出上图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⑶根据上图③、④理想的氢循环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热量B.燃料电池将氢能转化为电能C.制取氢能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在阳光照射条件下用催化剂来分解水D.图中理想的氢元素循环可以通过物理变化来实现⑷“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实现“零排放”,该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 _ 反应;这种产物是__ _ _ _,(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A .甲醇(CH 4O)B .乙醇(C 2H 6O) C .甲酸(CH 2O 2)D .乙酸(C 2H 4O 2) 生成该产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⑸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化石燃料,其中属于固体混合物的是 ; 化石燃料燃烧形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有 、 、氮氧化物及粉尘。
6. “苹(凭)什么”是继“蒜(算)你狠”、“逗(豆)你玩”之后又一网络流行语,说的是近日苹果价格激增。
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富含维生素C 。
以下是有关V C 的探究。
⑴维生素是人体所需营养素中的一种,其他的营养素有 等(例举2种) ⑵V C 水溶液是否具有酸性?将10片V C 片研碎溶于100ml 蒸馏水中,得到无色透明的V C 溶液,进行下列实验,请填写下列空格。
C V C 能与碘水中的碘反应生成无色物质;碘水遇到淀粉溶液显蓝色。
实验设计:配制一定浓度的碘水淀粉溶液。
在若干试管中各放5ml 该溶液,将不同果汁滴入其中,数其滴数,待溶液变色,即为反应终点。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反思与交流:①上述实验至少做几遍?目的是 ; ②实验过程中,对一些器材有什么要求?如 (举1例) ③对V C 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有?如 (举1问) 实际应用:某品牌果汁的包装盒上标明维生素C 含量≥50mg/100mL 。
⑴中学生每天需要约60 mg 维生素C 。
若完全从果汁补充,则需要该品牌果汁 mL 。
⑵已知:V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组成元素C 、H 、O 的质量比为9∶1∶12。
则其化学式为 。
【综合2】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钡”几种 物质对复分解反应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大多数强酸、强碱和盐类物质溶解于水时,在水分子的 作用下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如图是HCl 和NaOH 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HCl 在水中会解离出H +和Cl -, NaOH 在水中会解离出Na +和OH -。
以此类推,AgNO 3在水中会解离出 的离子是 和 (填离子符号)。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了呢? 【实验设计】【反思质疑1】溶液中的离子都参加反应了吗?【实验设计】42溶液反应,实质参加反应的是Ba 2+和SO 42-,它们结合生成BaSO 4沉淀,而Cl -和Na +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
【反思质疑2】反应前后单位体积的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数目有无改变? 【研究讨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请你在下图圆圈中( )处将BaCl 2溶液和CuSO 4溶液反应的产物补充完整:【表达交流】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可以得出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 2A 2和B 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1)参加反应的A 2与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
(2)依据此图从微观角度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
(3)若3g A 2完全反应,得到17g 产物。
已知B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科学探测发现月球贮存有一定数量的冰尘混合物、甲烷和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 3)资源。
人类有望利用月球上的水资源,并通过电解获取氢气为火箭提供燃料,获取的氧气可逐渐形成或供呼吸的大气层,用来满足植物和人类所需。
下图是根据科学家设想的有关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流程图。
(1)得到净化水的过程中,可做吸附剂的物质有(填一种物质名称)(2)该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和(3)推测流程图中的“金属单质”是(4)根据流程图的信息,写出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纯水的导电能力极弱。
电解水时可加入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增加导电性。
给10% 的硫酸溶液通电(实质为电解水,硫酸不发生化学变化)时,获得下列四组实验数据,你认为其中最接近理论值的一组是(填字母序号)4.下列图示中A、B、D、E、F、M、N、X、Y、Z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圈Ⅰ中的转化均是分解反应,圈Ⅱ中的转化均是化合反应。
化合物A和B的元素种类相同,化合物D和E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7。
在工业上,Y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1)写出化学式:A F(2)写出E+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D+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资料1> 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化工产品为纯碱和氯化铵。
(“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一种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工艺。
)<资料2> 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
<资料3> 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上述流程中涉及的部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 ↓+2NaCl;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NH4Cl== NH3↑+HCl↑<资料4>生产原理:将氨气(NH3)和二氧化碳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小苏打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 NH3 + CO2 + H2O= NaHCO3↓+ NH4Cl;分离出固体产物,使其充分受热即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问题讨论】(1)溶液A中的溶质为,操作Ⅱ的名称为。
(2)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填序号)。
A. CO2B. NH3C. HClD.NaOHE. Na2CO3(3)根据上述信息,请你设计实验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含量测定】研究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甲组:取10.0 g纯碱样品(假定杂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直至样品中无气泡冒出。
充分加热蒸发所得物质并干燥、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10.9 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乙组:取10.0 g纯碱样品,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出反应后装置C增重了3.5 g(所加试剂均足量)。
实验结束后,发现乙组测定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综合1】1 氯化钙过滤蒸发结晶稀盐酸2(1)置换反应,(2)氢氧化钠,(3)CaCO3=CO2↑+CaOHCl+NaOH═NaCl+H2O2NaHCO3=Na2CO3+H2O+CO2↑3 (1)锥形瓶;(2)2H2O2=2H2O+O2↑;a(3)C、D、G;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4)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入乙试管中溶于水形成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③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4解:(1)A.(2)Fe+CuSO4═Cu+FeSO4.(3)MnSO4溶液等锰的盐溶液.(4)(Ⅰ)B.(Ⅱ)35%.20%.5 (1)CO2随手关灯、尽量步行等(合理即给分)(2)CH4+2O2=CO2+2H2O(3)D(4)化合;C,CO2+H2═CH2O2(5)煤,CO,SO26 (1)水、蛋白质、糖类、无机盐、油脂(任写2个)(2)(3)实验结论:不同饮料中VC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农夫果园>汇源橙汁>芬达(橙汁)反思与交流:①做两到三遍,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②胶头滴管的规格相同(盛果汁的试管要干燥)③VC的组成元素有哪些(合理即给分)实际应用:(1)120mL;(2)C6H8O6【综合2】1查阅资料:Ag+和NO3-实验设计:11实验设计:白色.研究讨论:BaSO 4.表达交流:反应后单位体积的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数目减少. 2 3:2 略 173 活性炭 氢气 甲烷 铁、钛 略 C4 H 2O 2 C 略 略5 【查阅资料】Mg(OH)22NaHCO 3 Na 2CO 3 + H 2O + CO 2↑【问题讨论】(1)①NaCl 、NaOH 、Na 2CO 3 ②过滤(2)ABCE (漏选得0.5分,错选不得分)(3)【含量测定】① 86.7% ②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被C 中的烧碱完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