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及答案解析卷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及答案解析卷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及答案解析卷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时为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中秋文化寻绎张之为中秋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时令节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演变为民俗节日,据现有资料考察,是唐代的事。

唐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中秋文化,奠定了流衍至今的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

中秋节的形成,唐玄宗是关键人物。

开元十七年,玄宗将自己降诞之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唐会要》卷二九)。

这是唐代最重要的大节,举国欢庆。

庆典上,玄宗要向四品以上的官员赐金镜,群臣献寿,也要进奉宝镜。

这些镜子被称为“千秋镜”。

“月宫镜”就是千秋镜的一种,纹饰上或有明显的月轮图案,或刻画桂树、嫦娥、蟾蜍、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

唐代月宫镜中出现的形象系统与今日所流传的基本一致,说明当时对月宫世界的想象已经成熟。

《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玄宗游月宫的故事,约略如下:开元年间的中秋十五日夜,玄宗在宫中玩月,被一名叫罗公远的异人接引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

玄宗于是密记其声调,归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

(《太平广记》卷二二)这则材料的重要性非比寻常。

它揭示了从八月五日千秋节向八月十五中秋节转换的契机。

中秋玩月习俗多见于中晚唐之后,暗示了玄宗死后,千秋节自然消亡,中秋节才转而代兴。

两者的民俗记忆互相勾连:盛世天子玄宗、盛大的欢宴、月神话的元素、赏月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但这个故事却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神话正在向艺术领域渗透、转移。

中秋文化同样渗透到了文学领域中。

赏月是中秋节俗的核心,唐诗当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咏月诗。

其实“月”是诗歌最古老的意象之一,《诗经?陈风?月出》就有“月出皎兮”的经典咏叹。

但唐代的咏月诗有其独特之处。

2019年秋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秋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秋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者出,未辞.也辞:辞谢。

B. 沛公则置.车骑置:安排。

C.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D.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责备。

2. 下列对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公”,古代最高爵位名,也用来尊称长辈男子或年老的人。

B. “都尉”,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秦汉时是重要的中高级武官。

C.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也泛指骑马的人。

D. “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多次叩拜,表示感谢的意思。

3. 下列对节选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

而此时刘邦在樊哙的鼓动下已经逃离了项羽的军营。

B.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科参考答案201810选择题(17题5分,其余每题3分)1.A试题分析:“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

”强加因果。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此题“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

”强加因果。

2.C试题分析:“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不妥,“寻言”应该是“能够写出好诗”的必要条件,可改为“只有善于‘寻言’才能写出好诗”。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选项C混淆逻辑范围。

3.B试题分析:“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可以看出,从“有”外去寻找“无”的诗意之美。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

选项B曲解文意。

4. B【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

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文,关注细节,明确主旨,分析手法,结合内容做出准确判断。

B项,“事件是不真实的”理解错误。

这句话的是意思是史书记载的多是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战争,史书中看不到生活的丰富和趣味,感悟不到历史永远前行而不可逆转的形势。

【月考试卷】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月考试卷】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2019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长期以来,我们将“装饰”单纯看成是一种“美化”的手段。

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影响中国以后,不少艺术家和设计家更将“装饰”和“设计”对立起来,以为“无装饰”或者“反装饰”才是“现代设计”。

这种狭隘的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为人所共知。

近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家又肤浅地、表面地将装饰手段运用到创作和设计当中,堆砌古今中外的装饰风格和装饰手段,使作品呈现杂乱无章“非驴非马”的可笑面貌,这种情况在目前的建筑设计和室内外装饰设计当中表现最为明显,生吞活剥“玻璃幕墙”、“金字塔”、“高科技”之类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近些年那种不知所云的“古典风格”、“欧亚风情”更是大行其道,造成了中国装饰艺术发展的重大失误。

怎样创建和发展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已经不仅是一个艺术问题和设计问题,而且成为了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

装饰艺术是人们改变旧有事物的面貌使之变化更新的活动,装饰艺术家追求的是“形式美”和“造型美”的统一,“外美”和“内美”的统一。

装饰艺术是最普遍的艺术形式,装饰艺术的发展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从这一立场出发,有艺术史学者认为:“美术史主要是一部装饰艺术史。

”超越将装饰艺术仅仅看成“形式美”的观念,如何将装饰艺术与造型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将注重装饰的传统工艺设计与注重结构和造型的、被称为“无饰之饰”的现代工业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将现代艺术、现代设计和现代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是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首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未来世纪世界的变化、未来世纪中国的变化,无疑将极大影响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

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必须研究和思考未来世界的变化,未来中国的变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对中国的艺术和设计、包括装饰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使中国现代装饰艺术适应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又避免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病,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环境与艺术和设计的关系,是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必须解决的又一重要课题。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庆阳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命题范围:必修一第一、二单元2、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3、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4、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囧”之文化考“囧”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

“囧”在网络的使用,最初的启示来自日本,Orz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这种看似字母的组合并非念成一个英文单词,而是一种象形的符号,在日文中原本的意义是“失意体前屈”,代表一个人面向左方、俯跪在地,O代表这个人的头、r代表手以及身体,z代表的是脚。

日本人最初在网络上,例如在电子邮件、IRC聊天室以及即时通讯软件中广泛使用这个符号,来表现他们失意或沮丧的心情。

中国台湾地区的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囧”替换掉了“O”,使得日文中的失意体前屈的头部具有了更加写意的表情,写作“囧rz”。

“囧”字本意是光明,它从字典里复活,被赋予的新意是: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

要理解这一点很容易,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

当一个人说“我很囧”时,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样。

而“囧”字的发音和“窘”完全一致,简直再完美不过。

网络代表了新技术和新文化,在这个平台上每天都在催生新事物,也伴随着旧事物的消亡。

新潮的网友们把古老的汉字翻出来,赋予新鲜的含义,让人看到古老和现代的巧妙对比。

然而,这件事最妙的地方还不止于此。

“囧”字的构成在中文造字法里属于象形,它很像是古代的窗户,“八”和“口”构成了雕花的窗棂。

有窗就有亮,引申而来就变成了光明的意思。

而现代网民在使用“囧”字的时候,居然也是用了和古人一样的方法,也是采取“象形”,不过把窗子变成了人脸。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

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

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

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

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

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

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葫芦岛协作校2018-2019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2017-2018学年长沙一中高一上阶段检测)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经典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源泉,而经典阅读则是传承与激活民族文化精神的关键环节。

经典阅读曾经只限于少数学者,并通过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得以薪火传递。

当今,我们则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多元途径,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

在此过程中,有两种选择:一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二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

显然后者更受欢迎。

这标志着传统的经典阅读与传授方式的重大变化:一是在对象上,由知识阶层转向大众群体;二是在空间上,由教育场所转向媒体空间;三是在方式上,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

学者、媒体与大众群体三向合力,意味着一个新的经典传播时代——经典“代读”时代的到来。

②经典“代读”热的兴起,是大众传媒与学者群体携手合作、一同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时代产物。

以上三者在经典“代读”中融为一体,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大众媒体的泛生活化。

在当今时代,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是知识精英的抗边缘化。

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与商业逻辑的残酷选择,日益趋于边缘状态的知识精英渴望走出书斋,重返文化中心舞台。

三是经典崇尚的中介化。

随着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气,然而大众群体普遍无法自主阅读,不得不求助于学者“代读”,以获得对经典的了解和体会。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历史长河里,文字出现得非常晚,书法是随后的创造,出现得更晚。

它是考虑文字内容与载体关系,是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书写方法。

中国人擅长书法创作,尤其是在石头上的书法——取其亘古不变的材料气质,达到可以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有所区别。

中国人也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石上书法的样式。

但秉承以往的文明理念,其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开始了一个没有再次间断的“石文”时代。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摩崖书写要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强调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

碑遍及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

从一开始,立碑就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

为个人立碑,强调他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影响力;政府立碑,则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

总之,碑被披上正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

到明清时期,石头与书法的结合有了大跨度改变,尤其是对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拓展了在石头上的书写。

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笔触乐趣,在明清篆刻中终于成为现实。

虽然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但篆刻作为唯一反刻的字,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钟,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I、II 两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的答案有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各3分,共45分)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彷徨(páng)荡漾(yàng)青荇(xìng)B.颓圮(pǐ)笙箫(shēng)满载(zài)C.寂寥(liǎo)阙秦(jué) 长篙(gāo)D. 浮藻(zǎo)斑斓(lán)忤(wǔ)视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游泳3、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秦王必悦见臣(动词,接见)图穷而匕首见(动词,显露)B 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失其所与,不知(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C 子亦有不利焉(表陈述语气)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D 不得持尺兵(兵器)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吾每念,常痛于骨髓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活用形式与“发尽上指冠”中的“上”不相同的一项是A进兵北略地 B函封之 C秦军氾南 D 夜缒而出6、下列句子属状语后置的一句是()A夫晋,何厌之有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以其无礼于晋7、下列各组中加横线词活用情况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烛之武退秦师使使以闻大王B发尽上指冠箕踞以骂曰C太子迟之其人居远未来D晋军函陵又前而为歌8、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 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是寡人之过也9、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 B.秦王必说见臣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卒起不意10、与“以其无礼于晋”中“以”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敢以烦执事 D.以次进11、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南昌十九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联考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B (作品三百零五篇是确数,五百年的跨度才是“大约”的)2、A(应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人民创作的一种体裁”,屈原只是发挥和完善者)3、 B (因果倒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4、C(“是因为老妇人就坐在扁豆花旁”错,是因为扁豆花的自由生长不受打扰,而老妇人淡泊生活,清静幸福,豆如其人。

)5、C(“因为看到扁豆花且开且落,在秋雨中寂寥地开放,难免会为扁豆花悲伤”错,因为人生至此年老力衰,被冷落,受孤独,难免会产生寂寥的心绪。

)6、①排比、拟人、比喻、对比(写出一个没有分,两个1分,任意答出三个得2分)。

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扁豆生命力的顽强,以及扁豆花的美丽,(1分)为下文写扁豆的主人——老妇人作铺垫(1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7、(1)CB(A.概括不当。

原文只是就饶宗颐自己的情况进行介绍,不具有普遍性,过于绝对。

E.“范围最广,成果最多”与原文不符,原文为“在同时代学者中很少能与之相比”。

D.“饶宗颐充满‘士夫气’”错,原文是说饶宗颐的书画艺术充满“士夫气”。

)8、①突出特点。

交代了饶宗颐是以学者兼而为艺术家的突出人物,②赞扬了他对艺术的探索永不停止的品质。

③承上启下。

上承对饶宗颐的学术成果的介绍,下启对饶宗颐在艺术上的主要成就的介绍。

④呼应题目。

提到饶宗颐学者兼艺术家的身份和地位,与题目呼应。

(写到一点1分,写到两点3分,写到三点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9、(3分) C(A聘请/问;B派遣/休弃;C都是指旧交;D诚挚的样子/愚拙)10、(3分)D (A介词,引出地点/比;B代词,指严光/还是,表商量语气;C于是,就/人称代词,你的;D都表修饰)11、(3分)C(“差增”应该是“稍稍高大了一点”,“光武帝很生气他的不逊”选文没有明确的表述。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三水实验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22分)。

孔雀东南飞(节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终老不复取.:通“娶”,娶妻B.何意致不厚.:宽厚C.何乃太区区..:见识短浅D.会不相.从许:副词,有称代作用,代“你”。

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8

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8

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基础知识选择(30分)1、下列选项中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A.疾风劲草jìng尽管jǐn沁人心脾qìn沉疴kēB.满载而归zài青荇xÌn g 干劲十足jìng漫溯shuÒC.忸niǔ怩nÌ百舸gě偃旗息鼓yǎn拜谒YèD.遗赠Wèi骨髓suÍ偏袒扼腕tǎn淬cuì火2、下列选项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A.瞋目沁人心脾怅然若失寥廓B.仓皇攻城掠地引吭高歌勠力C.敝衣仗义执言民生凋敝瑕疵D.长篙生死攸关头晕目眩戮没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4、判断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是()A.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传说孔子在撰《春秋》后,又将《春秋》口授给弟子。

C.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坐位,以南向最尊,次为东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帝王与臣下落座时,帝王面北,臣下面南;宾主之间落座,宾东向,主西向。

D.闻一多与徐志摩都属于新月派,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 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 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 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阶段一语文科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日记、信札、家谱、账本、碑铭、地图、辞典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会不断地扩大。

所以从‚三言二拍‛里头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也为大家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没有这么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

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

但以传说或神话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里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一类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山海经》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

《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头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该归于史部,但其中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将其看成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象”外之“意”,言外之情。

任何一件美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或为声色,或为言词,都是有“象”的(“在场的东西”)。

能体悟到“象外之意”“词外之情”,就是一种美感。

此种美不是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层次的意境美、精神美。

“意象说”突破了美在声色之类的局限性,深刻地揭示了美之为美的本质内涵,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承和弘扬,而且也值得世界美学借鉴。

但为什么要深入到象外,才能达到此种美的境界呢?“意象说”没有做论证。

我根据“万有相通”的哲学本体论认为,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件美的作品,都是作者凝聚了作品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的结晶。

这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说得通俗具体一点,就是指形成作品本身的背后的人、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

我们对一件作品的欣赏,不过是把凝聚在作品这一点“在场的东西”中无尽的内涵(“不在场的东西”)展现在想象中,点点滴滴地加以玩味;不过是回归到形成作品的母源,从母源中,我们对作品获得了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从而产生了一种满足感。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这种愉悦和享受不是感官的娱乐或感性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

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能引起美感?“山河在”是一点在场的东西,但形成此“在”之背后的东西,则是什么都“不在”。

正是这什么都“不在”构成这“在”的内涵(此即司马光的解读:“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我们欣赏这诗句时,就回归到这“在”的母源——什么都“不在”,自然倍感凄凉。

但这里的凄凉绝非现实生活中的凄凉可以比拟,它是审美意义下的凄凉,它超越了现实生活中凄凉的现实性,给欣赏者引发了一种对“在”的内涵的醒悟,这种醒悟就是审美的愉悦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南昌十九中、安义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在中国文字诞生之前,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了有目的的诗创作活动,作为这种集体创作的记录,即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

《诗经》收录了三百零五篇作品,范围从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故又称《诗三百》。

《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众多的生活场面和生活希望,题材广泛,笔法多样,情调各异,涉及到劳动、祭祀、爱情、战争、阶级对立等诸多领域,深刻宽阔地显示出我们先人高度发达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既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几乎与《诗经》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人民创作了一种体裁的诗——楚辞(楚地之诗)。

与《诗经》基本上四行一句的格式不同,楚辞的写法较为灵活,句式参差多变,且注重想象,虚幻性强,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经由伟大诗人屈原之手,楚辞得以发挥和完善,形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交相辉映,代表着中国诗的两大文学传统。

两汉时代,是我国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诗总的风尚,是对质朴的写实主义的推崇,不重华丽,反对空洞,因而,诗的现实性都很强,生活气息浓郁。

这一时期,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向五言诗的转折。

多了一个字,既加大了容量,又多了一种表现形式,诗作的技巧也有了更多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诗进入了另一个重要阶段。

一方面,魏晋诗人继承了汉诗直面人生的艺术精神,产生了曹操那样慷慨悲歌的豪气诗人。

2018-2019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8-2019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

绝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语文试卷级第一次月考试1、请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专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川3、适用对象:高一全体学生★预祝考生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在我看,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

“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4分)1、商品交换的媒介,从早期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牲畜、布匹、贝壳等,到后来的贵金属金银,再到金属铸币,他们的共同特征是()A、价格B、一般等价物C、支付手段D、价值符号2、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人们对舌尖上的安全越来越关心。

尽管有机食品的价格明显高于普通食品,但很多人认为吃的健康比什么都划算。

甚至有人想自己种菜种粮,吃人们自种自食的农产品()①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②是商品,因为它耗费了人类的劳动。

③不是商品,因为它只有使用价值。

④是商品,因为它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下列说法不能表达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是()A、物美价廉B、货真价实C、经久耐用D、优质优价4、2016年双11刚领到6000元工资的小李,在商场看中一件标价2000元的西装,在和卖家讨价还价后,最终以1500元成交。

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5、世界各国在印刷本国纸币时,都规定了纸币的名称,样式以及面值,但不能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这说明()A、纸币的面值和实际购买力不是主观想象的,是由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的。

B、纸币是国家定期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可以事先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C、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的购买力是市场决定的。

D、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的购买力是由这个国家所拥有的金银量决定的。

6、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万亿元。

假如商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的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A、5万亿元B、6万亿元C、7.5万亿元D、10万亿元7、货币没有臭味,无论从哪里来,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另一方面,它代表可以买到的商品,上述材料表明()①货币是财富的代表②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③商品和货币同时产生④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国际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后,中国的人民币于2016年10月1日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人民币加入SDR()①有助于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②表明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地位不断提升。

③将取代美元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

④作为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会改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信用卡已成为国际旅行者使用最普遍的存取款工具。

目前,各国街头普遍设有ATM,用信用卡取款远比使用旅行支票方便。

人们在购物和旅游时越来越喜欢使用信用卡,其原因是信用卡()①能够方便人们购物消费。

②是一般等价物,可以作为财富的代表。

③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同时十分安全。

④减少现金使用,简化付款手续。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10、关于支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了支票簿,消费者就可以签单消费。

B、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C、支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为一体。

D、支票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11、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1000亿元,且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若发行纸币5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四次,此时,l元纸币相当于(),此时会引发()。

A、0.5元货币购买力,通货膨胀B、 1元货币购买力,购买力降低C、2元货币购买力,纸币升值D、4元货币购买力,购买力提高12、针对美国、欧盟等纷纷施压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李克强总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中欧工商峰会上表示,欧洲领导人不应要求人民币升值,因为人民币大幅升值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并称中国将推进汇改,但希望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单位人民币兑换的外币更多了②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最希望人民币升值③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跌落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金融稳定均有重要意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4年6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327元,而2014年2月14日1美元对人民币则为6.0930元。

这表明()A、外汇汇率在升高,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B、外汇汇率在跌落,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C、外汇汇率在升高,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D、外汇汇率在跌落,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14、2016年8月,长沙张女士为即将去西安交大上大学的儿子购物,在文峰大世界以288元的价格买了一件羽绒服。

张女士说这样一件羽绒服,要是在冬天去买差不多会是现在双倍价钱。

材料表明()A商品价格的高低无规律可循。

B羽绒服供过于求,价格必然下跌。

C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D国内市场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压力。

15、如果以前1部手机=2个mp4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一部手机可以换____mp4。

()A、4个B、6个C、8个D、10个16、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以同样的价格出售,有人赚钱,有人亏本这是因为()A、商品的价值量不同B、商品的数量不同C、劳动者素质不同D、劳动生产率不同17、据测算,使用1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相当于每年节约120公斤煤。

因此,许多专家建议,我国应当大力倡导发展太阳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

但是,从使用经济性讲,太阳能发电的转化率偏低,每千瓦时电的成本要高出煤电许多倍。

因此,要推广太阳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A、增加商品生产的劳动时间B、增加商品的价值量C、降低该种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生产率D、改进技术,缩短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8、一些稀有的文物、名画、珍贵邮票一类的东西,一旦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只有人们的购买力能控制它们的价格上涨幅度,但其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认识是()A、它们的价格同样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这种现象表明在某些交换领域价值规律是不起作用的C、它们价格的上涨不会促使商品供应量增加D、它们当中所凝结的人类劳动高于其他商品1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是指()①每一次具体的交换过程都是等价交换。

②等价交换的实现有赖于价格依据,供求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等价交换应当理解为商品交换过程的总趋势。

④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绝大多数是等价交换,只有少数是不等价。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20、下列违背价值规律的是()A、钻石的稀缺程度比水高,因而钻石比水贵。

B、古代少数民族用毛皮,与汉族交换等价值的大米。

C、甲用一块砖头充当秦代文物,换走乙一块儿黄金。

D、制造火箭的成本比汽车高,因而火箭比汽车贵。

21、即使供不应求,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再涨,也不会比一辆汽车高。

即使供过于求,一台彩色电视机的价格再降,也不会比一台收音机低。

决定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的因素是()A、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的需求量C、商品的价值D、商品的供给量22、商品的价格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下列消费品的消费受价格影响较小的是()A、米面、青菜、鸡蛋等B、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C、金银首饰、高档化妆品等D、健身器材、家庭轿车等23、大米涨价了,也得买。

金价涨了,以后再买金项链。

上述情况说明()①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较小。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较小。

③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

④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4、“为什么我的人生和梦想都要拴在一个房子上呢?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盼都仅仅是一处房子,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电视剧《蜗居》中女主人公的这句经典台词道出了年轻“房奴”的辛酸苦楚。

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有()①商品房价格②居民收入③商品房质量④消费心理A.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25、有人说过,消费者很难伺候,既要商品便宜,又要商品质量好,这启迪生产经营者()①坚持价格战,满足消费需求②提高生产效率,取得竞争优势。

③坚持适销对路,实现惊险跳跃。

④扩大市场份额,让渡商品价值。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6、乙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当其中甲商品价格上涨时,则会使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量()A、减少B、不变C、或增加或减少D、增加27、近年来,我国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汽车,通信器材,商品房等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B、近年物价水平的下降C、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D、国家实行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28、某居民家庭2002年2008年和2016年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2.5%,40.6%,36.8%,这一变化表明()①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②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比重减少③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④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9、某考生考上大学后申请助学贷款,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大学梦。

这一消费既属于___,又属于___。

()A钱货两清的消费有形商品的消费B享受资料消费贷款消费C发展资料消费有形商品消费D贷款消费发展资料消费30、时下年轻人更加追求自驾游的无自由,无约束,他们给旅游的定义使不在乎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租车自驾的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①不变更商品的所有权。

②让消费者获得商品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③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④是消费者通过透支未来收入进行的消费。

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31、近几年,我国居民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但受到汽车价格和收入水平的影响,有些人全款购车,有些人贷款购车,有些人持币观望,有些人则望车兴叹。

下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从消费方式上看,上述购车人的消费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和贷款消费。

②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影响着人们当前的消费水平。

③物价水平是影响人们购买能力和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2、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这给我们的经济学启示是()A要树立重文化消费,轻物质消费的观念。

B要改变保守落后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

C在物质消费满足的同时要注重精神消费。

D要坚持把文化消费作为今后消费的重点。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1、在一些城市,节日里亲朋好友互送鲜花,成为时尚,但鲜花销售市场却是冰火两重天。

在同一鲜花店,那些成色好与节日主题关联度高,包装漂亮的鲜花非常畅销,价格很高。

反之,那些不够新鲜漂亮,与节日主题不甚相关的花,价格一降再降,也无人问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