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

合集下载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为例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为例


1 6・ l
廖 晓明 王凌云 于景福 :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第1 期
养( 嵌入培养) 。在人才培养 的不同阶段 , 学校 、 业分别 企 承担不 同的技 能及职业 素质培养任务 ,实现教 师工程师

向 ,通 过企业 岗位培训课程分别 对学生进行相应 岗位的
学 相 互 链 接 ( 企 双 链 ) 由专 业 教 师 与 企 业 工 程 师 联 合 校 ,
模具生产管理 具备一定 的生产组织协调能力 模具生产进度控制 设备人员 的协调能力
组成教学 团队 , 以真实产 品的开发作为教学 的主要载体 , 以产 品的指标 、参数及工厂 管理制度作为课 程的考核标 准, 将教学环节 嵌入生产 流程 , 校企双方联合 进行人才培
“ 一 五 ” 期 间 .随 着 工 业 产 品 的 更 新 换 代 节 奏 加 十 快 , 会 对 模 具 专 业 人 才 的 需 求 越 来 越 大 , 术 要 求 越 社 技
二 、 业 背景 分析 行
模 具 乃 工 业 之 母 。随 着 全 球 经济 一 体 化 的深 入 , 具 模
工业在 国民经济 中所 发挥 的作用越来越 明显 。根据 中国
表 1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专业 岗位 工作任务 职 业 能 力
五 、校企双链 、 “ 嵌入 培养” 工学结合人 才培养模式 实践
按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 目标的要求, 实施“ 校
企双链 、 嵌入培养”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如图 1 所示) 。
恒 粕 龌 稿 葡{ £
会模具零件 的加工程序编制 会操作数控加工机床
摹 瑚 器 东 出
. I 1 }犀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成 绩 。截 止 到 2 0 0 8年 底 , 生 在 国家 、 、 组 织 的各 类 比赛 中 学 省 市
企 方 : 士康 集 团富盟 电子 科 富 技( 淮安 ) 司 公 制定本 专 业职 业能 力评 价标 准
台 通 过 “ 引厂 入 校 、 融企 于校 ”充 分 利 用 富 士 康 集 团 富盟 电子 .
科 技 公 司人 才 、 术 和 设 备 的 优 势 , 请 企 业 技 术 人 员 和 能 工 技 聘
校方 : 安 信息 职业 技 淮 术学 院 合 作项 目
表 1 校 企合 作 人 才培 养 机 构 及 合 作 内容 表
合作 机构 : 企 合作 办公 室 校 合 作 内容
校 内教 育 环 境 等 “ 四个 嵌 入 ” 为 专 业 改革 的 重 点 . 施 了 校 企 作 实 共 育 、 学结 合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在教 学 方 法 上 。 用 了岗 工 采 位 基 础 知识 和技 能单 元 以 课 题 形 式 进 行 项 目化 教 学 . 现 了 理 实 论 实 践 一 体 化 . 位 特 定 知 识 技 能单 元 以产 品形 式 进 行 工 作 过 岗
难 关 , 地 方 经 济 发 展 服 务 。积 极 探 索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 过 采 用 为 通 项 目式 、 动 式 、教 、 、 一 体 化 ” 教 学 方 法 , 学 生 在 实 践 驱 “ 学做 等 让 中学 , 实 践 中 创 , 出课 本 、 出课 堂 、 出学 校 , 近 生 产 、 在 走 走 走 贴 贴 近 高 科 技 . 学 生 既 学 到 真 实 创新 的本 领 , 服 务 了社 会 。 使 又 我 院 成 立 了 大 学 生 创 业 中 心 、 生 科 技 创 新 协 会 . 时 组 学 同 建 了“ 器人 ”“ 业数学 ” 1 机 、工 等 0多 个 由专 职 教 师 指 导 的 不 同 学 科 的 学 生 兴 趣 小 组 . 极 开 展 第 二 课 堂 活 动 . 得 了可 喜 的 积 取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我院紧紧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开展“一个对接,一个突出,三位一体”为特色的实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教材,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理念以服务行业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模具工、工具钳工、模具制造工等岗位的任职要求,按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岗位职业标准,依托行业企业设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1、以企业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为出发点,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明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根据企业需要和岗位能力要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确定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掌握基本的模具技术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模具零件加工、修整、组合装配和调试的技术并初步具有模具设计的能力,具备使用、保养成形设备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规格(1)、知识要求1)掌握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英语知识;2)掌握使用计算机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知识;3)掌握识读模具零件图、装配图的知识和绘制一般零件草图的知识;4)掌握模具制造、维修与保养的专门知识;5)掌握加工设备及成形设备使用与保养的知识。

(2)、技能要求1)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2)具备使用计算机从事本专业的能力;3)具备模具制造、维修与保养的能力;4)具备加工设备及成形设备的使用与保养能力;5)初步具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的能力。

(3)、职业素养要求1)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和再提高的能力,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2)文化素质:文化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状态。

模具设计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模具设计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模具设计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实行产学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己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并成为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产学合作教育是高职教育目前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深入的研究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

1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2+1”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1”模式是指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有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进行。

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择毕业设计课题,并在校、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其突出的特点是产学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用校内、校外两个环境育人。

其功能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

2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模具专业毕业生不仅应掌握相应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而且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现场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就业后应能尽快上岗。

因此,实践教学是实施模具专业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近一半的比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比达到1∶1。

模具专业的整体教学体系采用“2+1”的“宽基础、活模块”的结构,与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模块式结构体系,由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显性和隐性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显性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职业素质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3产学集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多样化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主要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其次从企事业单位积极聘请和引进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培养模具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践及体会

培养模具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践及体会

三 、 学 方 式 改 革 教
在 《 压 工 艺及 模 具 设 计 》 《 具制 造 工 艺 学 》 中 , 分 利 用 冲 和 模 课 充
校 制 将 E、oiw rs Matra p w r i 等 绘 图 软 件 , 又 具 有 一 定 实 际 操 作 多 媒 体 教 学 手 段 、 园 网 及 采 用 各 类 仿 真 软 件 , 作 多 媒 体 课 件 , sl ok 、 s cm、 o em l d e l 技 能 的 高 素 质 人 才 , 是 企 业 急 需 的 人 才 。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学 生 的 职 有 关 机 械 运 动 、 作 步骤 、 作 过 程 通 过 录像 、 l h动 画 , 动 形 象 正 操 工 Fs a 生 地 演 示 出 来 。 分调 动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加 深 刻 地 理解 教 学 内容 。 充 更 业 能力 培 养 , 正被 提 到 一 个新 的高 度 , 到越 来 越 多人 的关 注 。 受 面 对 模 具 行 业 发 展 的 新 特 点 和 新 要 求 ,我 院 模 具 专 业 , 在 教 学 既 能 激 起 学 生 的 兴 趣 . 发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 “ 授 知 识 ” “ 动 求 激 变 讲 为 主
维普资讯
墨 趾
中国高新 技术企 业
培 养 模 具 专 业 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人 才 的
实 践 及 体 会
嗲 文 / 王 晓 红
【 要】 摘 本 论 文从 师 资队 伍 建设 、 件 培 训 、 革 教 学 方 式 、 视 综 合 实训 和校 企 合 作 办 学 等 方 面 , 软 改 重 阐述 了
使 相 使 培 养 造 就 一 大 批 高 素 质 新 型 劳 动 者 ,需 要 有 一 支 职 业 道 德 水 平 论 模 具 的 设 计 . 同 学 们 能 相 互 交 流 知 识 , 互 学 习 , 课 堂 内 容 丰 高 、 务 精 通 、 业 技 能 过 硬 的 师 资 队 伍 。我 院 模 具 专 业 教 师 是 有 扎 富 , 活 多 样 化 。 业 专 灵 实 的 理 论 知 识 、 握 新 技 术 和 新 工 艺 、 较 强 的 专 业 实 践 能 力 、 较 掌 有 有 上 冲 压 工 艺 与 冲 模 设 计 课 时 , 对 基 本 理 论 及 模 具 工 作 零 件 工 作 强 的前 瞻意 识 的 “ 面手 ” 20 年 引进 了武 汉 模 具 行 业 带 头 人 . 多 。 05 长 部 分 的 有 关 设 计 计 算 内 容 借 助 实 物 教 具 , 行 由 浅 人 深 、 序 渐 进 进 循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压缩必修课 , 增加选修课 , 简专 业课 , 精 合理安排课 时。如使用 C E分析软件 由于涉及材 料 、 A 注塑工艺 、 数学 、 计算 机 、 语等 英 多个科学 , 使学 生有较宽 知识 面和较强 的适应 能力 , 而来强 从 化对学生综合 素质 和 自我学 习能力的培养 , 生具 备不断创 使学
行业 发展 的瓶颈 。本文从 高职 院校模 具专业的培养 目标 、 教学 模式及 师资构建等方 面就人 才培养 进行 探讨 。
2 以高技能人才为培 养目标 , 以就业 为导 向, 岗位技
能 突 出实用原 则
() 1 以能力为主线 , 程设 置紧扣培养专业 课
训环节及人才培养 的规格 和模式 。 学校与校外专 业教学指 导委
维普资讯
《 装备制造技术) o 8 ) o 年第 3 2 期
高职 院校 模 具专业人 才培 养 的探 讨
董 定乾
(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 学院 , 江苏 盐 城 2 4 0 ) 2 05
摘要 : 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 , 我 急需高技 能的实用型人 才。分析 了高职 院校模 具专业的培 养 目标 , 并从教 学模式和师资构 建等方面就
好地解决企业实 际问题 , 科技开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收稿 日 :0 7 l— 4 期 20一20 作者简 介: 董定乾( 9 7 )男 , 17 一 , 四川人 , 江苏盐城 纺织 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 讲师 , 工程师 , 金属材料成型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轻合金挤压 成型及精密模具设计 。
主, 从业人 员中初高 中毕 业和技校 毕业生 占很大 比例 , 较多 且 人员是农村转人 城市 的大量 剩余劳 动力 , 文化水平 、 能偏 其 技 低, 岗前模具知识培训少 , 沿袭 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方式 , 仍 虽获

模具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模具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模具制造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维护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模具制造企业的各项工作。

二、培养规划1.基础阶段:在大一、大二的前两年,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课程,同时进行模具制造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模具设计原理、材料力学、金属加工工艺等。

此阶段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

2.专业阶段:在大三、大四的后两年,学生主要学习模具制造技术和工艺,包括自动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维修与保养、模具项目管理等课程。

此阶段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实践阶段:在大四下半年,学生进行实践工作,包括模具制造企业的实习和毕业设计。

学生在工作中运用所学技术和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4.继续教育:为了适应模具制造行业的发展和应对新技术的挑战,学校应建立起继续教育体系,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例如开设硕士研究生课程或提供专业技能培训。

三、教学内容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英语、大学化学等。

2.专业课程: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模具维修与保养、模具项目管理等。

3.实践课程:实验实训、模具制造工艺试验、模具维修与保养实践、毕业设计等。

四、培养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与实例教学:引入真实模具制造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问题思考和解决能力。

3.项目实践:将学生组织成小组,参与模具制造项目实践,实践项目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维修等,通过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应用型本科模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应用型本科模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应用型本科模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模具工业的水平和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那些能看懂图纸、熟练使用autocad、mastercam、ug、pro/e等绘图软件、又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社会较缺乏、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应用型本科模具专业的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学习特殊性,就要求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实践形式,因而我们在实践指导的时候就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指导方式,真正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模具专业的相应人才。

现在国内院校还没有对模具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施,一般院校都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实践环节非常薄弱,一些培训机构的短期培训实践能力跟上了,但又没有理论,限制学生的后期发展。

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实施,使我们的学生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能力,实现“两条腿”走路,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一、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基本要素(一)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知识运用能力主要是指对必需的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的熟练应用,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一般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运用能力。

技术运用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最本质的反映,也是实践能力的关键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的“养成训练”来培养。

技术运用能力主要通过对各种技能的掌握来体现。

例如,对高校模具专业的学生而言,技术运用能力指对数控机床加工的编程及其工艺编制、对国际上流行的辅助设计和编程软件的熟练运用以及对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掌握的能力。

技能的掌握程度主要通过职业技能等级的考试来鉴定,高校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应取得本专业中级技工以上的职业资格。

(三)社会发展能力。

现今,人们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一生的工作岗位可能多次变化,因此高校学生除了要掌握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求具备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力。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引 言
随 着我 国经 济 的发 展 , 人 才 强 国战 略 的理 念 越 发
会得 以腾 飞 。
探索模具专业 明显 , 近年来 , 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大填补了这一空缺 , 3 发挥企业行业联合 办学优势 ,
培育了大批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但随着全
人才培养新思路
. 1 “ 走出学校 。 走向社会” 是专业发展需要突破 球经济增长放缓 ,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也在减慢 , 3 的瓶颈 基础性产业无疑将遭受 冲击 。在近几年里 , 职业 院校
e d u c a t i o n p e r s o n n e l t r a i n i n g mo d e . Ai m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d i s c u s s i o n a n d e x c h a n g e s wi t h o t h e r
相应 的专 业也 出现 了冷 门 , 生源 在不 断减 少 的 同时 , 毕
根据我省“ 对接产业 ( 行业 ) 、 工学结合、 提升质量 、
有 效 服务 经 济社 会 发 业生也 明显产生失望现象 。以模具专业为例 , 在学校 促 进 职 业教 育 深 度 融人 产业 链 , 的职业 教 育发 展 思 路 。我 们 与湘 电力 源模 具有 限 模具专业人才招聘会上 , 参加应聘的人数寥寥无几 , 究 展 ”
【 摘要】 从 当前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普遍存在 的就业 问题 着手 , 探 索了符合现代 高等职业教 育人才培 养模 式新思路。 旨在与各兄弟 院校加 强探讨和 交流 , 共 同为我 国模 具行业未来
发展 奉 献 力量 。
关键词 : 模具专业; 培养模式; 探 索; 实践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模具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人才挑战。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模具专业人才,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一、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1.课程设置的优化:传统的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应当调整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除了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可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引入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教学方法的改进:传统的模具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用性。

现在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习实践的加强:模具专业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操作和实践。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企业开设讲座、教师走出校园、企业导师参与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行业发展的了解和实践能力。

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案例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加强实践环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创新实践教学:该学院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践课程从课堂延伸到实验室和工厂。

学生在模具设计和制造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相关知识后,可以立即应用到实践中。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企业合作项目:该学院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参与实际生产中的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建立良好的学生发展支持体系:学院通过设置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都有一位导师进行学术和生活指导。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生 产 实 践 中 去 了 解 其 涉 及 的 实 际 问 题 . 没 有 机 会 也 亲 自接 触 和 熟 悉 自 己 的 岗 位 . 企 业 的 管 理 制 度 和 对 自己 的 岗 位 角 色 缺 乏 充 分 的 了 解 . 而 学 生 的 岗 位 因
能 力 和 职 业 素 质 难 以 完 全 满 足 培 养 目标 的 要 求 . 学 生 的 就 业 竞 争 力 受 到 挑 战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的 根 本 出 路 是 改 革 教 学 模 式 , 养 受 行 业 、 业 和 社 会 欢 迎 培 企
响 . 用 的 是 以 理 论 教 学 为 主 , 践 环 节 主 要 在 学 采 实
践 . 易 造 成 毕 业 生 从 学 校 走 上 工 作 岗 位 时 . 作 容 工
经 验 不 足 , 术 、 能 达 不 到 企 业 的 要 求 , 任 不 了 技 技 胜
企 业 岗位 工 作 的需 要 。 目前 . 外 对 工 学 结 合 教 育 国
借 鉴 13 21 于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目前 还 处 于 发 展 之 1 由
中 , 情 不 同 。 域 经 济 发 展 也 存 在 不 平 衡 性 , 能 国 地 不 照 搬 国 外 合 作 教 育 模 式 . 须 结 合 实 际 设 计 可 行 的 必 校 企 合 作 教 育 计 划 . 索 适 合 中 国 国情 的 工 学 结 合 探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高 职 模 具 专 业 工 学 结 合 实践 模 式 的 方 法 和 效 果 . 述 了对 工 学 结 合 模 式 实践 的认 识 和 思 考 阐
关 键 词 : 学 结 合 : 企 合 作 ; 才培 养 模 式 ; 具 工 校 人 模 作 者 简 介 : 华 清 ( 9 4 ) 男 , 西 大 余 人 , 州 信 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机 电 学 院 院 长 , 教 授 , 士 , 究 赖 16 一 , 江 常 副 硕 研 方 向 为模 具 设 计 与 制 造 、 学 管 理 ; 桂 府 ( 9 8 , , 州 信 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高级 实验 师 , 究 方 向 为 模 教 杨 1 6 一) 男 常 研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摘要]本文对高校模具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模具专业的定位一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模具专业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职校模具人才培养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模具专业的定位;解决的关键问题;人才培养的途径一、职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模具专业定位主要是普通塑料模具和冷冲压模具。

目前主要依赖进口,能代表发展方向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和大型、精密模具方面涉及的很少。

2以“学科本位”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中,课程设置与企业的要求不一致。

课程设置偏重于材料成型理论、材料成型工艺,对模具加工制造讲授的内容比较少;针对模具的特种加工、高速数控加工的课程甚至没有开出。

一些模具设计常用的CAD/CAE/CAM系统没有与相关模具课程很好结合并纳入教学计划中。

3实训设备少,没有专门针对模具人才培养的实训中心。

4师资力量缺乏,尤其是实践教学师资。

5针对模具方向的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

模具CAD/CAM,过多的讲述基础理论,针对模具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内容很匮乏,不能反应目前模具CAD/CAM的最新成果。

模具设计方面的教材缺乏典型的设计实例。

模具电加工注射模具和压铸模具常用的电极拆分和加工讲授很少。

二、模具专业的定位一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国内主要对以下四类模具的需求量每年都在递增,特别对高档模具需求市场量很大,主要有:第一,是汽车覆盖件模具,汽车行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一个车款1200多套模具,汽车行业每年需要100亿元的模具;第二,是大型注模具,例如汽车的保险杠、仪表盘,洗衣机的缸桶和面板等;第三,是大中型汽车内外饰件塑料模具也是需求的重点;第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精密电子模具,如手机外壳及关键骨架模具等,一部手机大概需要30-40副模具。

三、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今后5年~10年,我们首先应在市场需要量大,如在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和能代表发展方向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和大型、精密模具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模具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模具制造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撑产业,对各种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满足模具制造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模具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二、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独立开发和设计能力的模具制造工程师;2.培养具备模具制造、组装和调试等技能的高素质操作工;3.培养具备模具制造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的模具制造管理人才。

三、培养方案:1.基础知识教育阶段:通过针对模具制造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包括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原理、数控编程等课程,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2.应用技能培养阶段:在模具制造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掌握模具制造的基础技能,如钳工、铣削、螺纹加工等工艺,同时进行实际模具制作项目的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加工设备和工具完成模具制造任务。

3.创新能力培养阶段:通过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际模具设计项目,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实习环节:安排学生进行模具制造企业的实习实践,让学生了解模具制造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并亲身参与实际项目的制造、组装和调试等工作。

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

5.培养管理能力阶段:为了培养模具制造企业的管理人才,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和团队管理等课程,同时进行实践案例分析和模拟经营运作,使学生具备开展模具制造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工作的能力。

四、实施措施:1.建立模具制造相关实验室和设备,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和训练的场所和条件。

2.与模具制造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践,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机会。

3.建立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其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 9 2・
价值工程
模 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的探 索与实践
Tr a i n i n g Mo d e E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Mo u l d S p e c i a l t y Ap p l i e d Ta l e n t s
关键词 : 模具 专业; 应用型人 才; 培养模式; 实践技 能
Ke y wo r d s : mo u l d s p e c i a l t y ; a p p l i e d t a l e n t s ; t r a i n i n g mo d e ; p r a c t i c a l s k i l l s
O 引 言
我 国 国民经济建 设和 国防现 代化 建设 中起 到 了举足轻 重 快” 。所谓“ 一 宽” 就是基 础宽泛 夯实 , 模具专 业涉 及设 的作 用。 培养具有模具 方面知识和技 能的人 才是 竞争的前 计 、 制造 、 材 料学 、 力 学、 流体 力 学、 自动控 制 等多 学科 知 提和基 础 , 学校 如何 满足社会 需求 , 在现 有条件 下培养 集 识 , 课程 设置是 考虑知 识的系统性、 交叉融合 性 , 拓 宽学生
中图分类号 : G 6 4 9 .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4 ) 0 7 — 0 2 9 2 — 0 2
பைடு நூலகம்
业、 汽车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业等 老工业基地 基础雄厚 的特 确 立 以行 业 发 展 为根 本 , 以企 业 需 求 为 导 向 , 立 足 区 域 模 具是工业生产 中极其重要 的特殊基 础工艺装备 , 其 点 , 生产过程集精密制造 、 智 能控制、 和计 算机 技术 为一体 。 在 经 济 , 培养具有 “ 1 2 3 1 ” 的人 才 定 位 目标 , 即“ 一 宽 二 向 三 会

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探索——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

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探索——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
( 二) 用人单位调研情况反馈
针对 当前高 职学生普遍存在离 职率高 、专业 对 口率低 和职场磨 合期 长等现象 , 为了充分掌握用人 单位对人才培 养的建议和需 求 , 我们通 过走 访、 座谈等形式总结 出用人单位更关 注学生以下几方面培养 : 1 . 职业素质培养要求毕业生 下得 去 , 留得住 。在 基本素质要求 方面 比 较看重毕业生 的人文素质 、 心理素质 ; 在 职业素质要求 方面 比较看 重毕业
合模具 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 , 笔者 认为 , 模具 专业 人才培养 质量标准建 设 主要应该从教学 管理和教学监 控两条线着手 , 具 体构建模 式如 图 2所 示, 将行业 、 企业 、 学校 、 社 会机构作 为保障人 才培养 质量 的共 同主体 , 围
幢 ; s . 1  ̄ t l l J I j 一, 幢{ 蜘 哪 : ~ 蕾{ { 划 岫 图 4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评价方案 从职业 教育质量本 质来看 围绕 国家教育规划 纲要提 出的 “ 把 促进人 的全 面发展 、 适应社会 需要作 为衡量 教育 质量 的根本标 准 ” 以 学 生 学 业
报. 2 o o 6 ( 8 ) . 、
图2 模 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模式
( 一) 人才培养实施环节
( 作者单位 : 常州 大学城 常州机 电职业技术学 院 )
( 编辑 李艳华 )
专 业教学标准是 人才培养实施 环节的教育教学 的纲领性 文件 。为科 学 制定 以适应社会 需求与学生个 体需求为 目标 、以培养职业 能力 为主线 的专业教学标 准。我们设计 了如图 3 所示 的模 具专业教学 标准开 发的流
通、 相 互促 进 , 全面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
四、 人 才培养质量标准帕掏t思考 目 前, 我 国第 三方评价机构参 与教育教学评估 还处 于起步 阶段 , 还 不 够成 熟 如何合理 制定人才培 养质量 的监测 点 , 如何公 正公平 的评价人 才 培养 质量是我们衡 量和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 的一个关键环 节 。政 府部 门应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80106)一、人才培养目旳培养具有良好旳思想政治素养, 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旳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模具CAD/CAM 技术及数控编程加工和机床操作技能, 适应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通过三年旳学习, 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旳基本理论知识及模具设计措施和模具制造旳基本技能, 具有较高旳模具专业人员旳素养, 可以胜任模具CAD/CAM软件应用及模具数控加工旳工作岗位, 具有较强旳学习能力, 通过一段时间旳在岗培训和工作实践后, 有也许成为模具设计和制造旳高技能人才。

1、热爱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遵纪遵法, 爱岗敬业, 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素养。

2.具有必要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旳基础, 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旳职业技能和基本能力。

3.具有较快适应CAD绘图员、模具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模具CAD/CAM 技术等职业岗位(群)需要旳实际工作能力。

4.具有创业精神, 良好旳职业道德和健全旳体魄。

三、学制: 三年四、学分: 140五、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构造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六. 专业岗位课程建构规划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课程建构规划表(阐明: 必须按照专业岗位数量个数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建构规划表, 如有3个职业岗位就要设计3个岗位旳对应学习领域课程。

)七. 按经典工作任务作岀专业关键学习领域课程设计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领域设计表(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领域设计表(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领域设计表(三)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一)总时间分派表(三)职业素质、技能分析与课程设置分解表(四)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表(按每学期18周计算)阐明: 本专业由于采用集中实训旳教学方式, 因此从第二学期开始, 教学周分为理论教学与集中实训教学两段, 理论教学按实际上课周数计算课时, 详细安排见总时间分派表。

现代模具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产学研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模具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产学研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日新 月 异 , 有 专 业 知 识 的 创 新 型 人 才越 具
力 。 新 能 力 的 基 本 组 成 是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创
产学 研合 作教 育是 三个主体 的结 合 ,
产 产 品 的 特 点 及 现 有 专 用 生 产 设 备 的 资 源 , 排 学 生 证 牛 产 车 间现 场 教 学 , 专 业 安 将
来 越 成 为提 高 综 合 国 力和 国 际竞 争 力 的 决 践 能 力 。
定性 因 素 , 推 动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战 略 性 是 是 高 等 学 校 永 恒 的 主 题 , 产 学 研 结 合 的 走
发 展 之 路 ,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条 件 下 社 会 生 是 产 发 展 的 要 求 , 是 现 代 教 育 自身 发 展 的 也 要 求 。 育 必 须 为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服 教
和 高 等 教 育 自身 发 展 的 促 进 作 用 。 把 产 要 学 研 结 合 列 入 学 校 发 展 规 划 , 产 学 研 结 以
展 。 高 校 的 角 度 来 看 , 优 势 在 于 有 众 多 从 其
吸收 国外 的 先 进 经验 技 术 ; 完 整 的 、 有 系
实 习 现 场 真 实 直 观 的 传 授 知 识 , 补 课 堂 弥 围绕 现 场 的 相 关 内 容 进 行 重 点 讲 授 , 生 学
知 识 丰 富 的 教 学 和 科 研 队 伍 ; 易 接 受 和 教 学 枯 燥 乏 味 的 不 足 , 用 互 动式 的方 法 , 容 采 统 的 理 论 基 础 。 足 在 于 缺 乏 雄 厚 的 资 金 可 以 对 自 己 感 兴 趣 的 内 容 提 出 相 关 的 问 不 来源 ; 乏 一 定 的 实 践 经 验 , 论 实 践 结 合 题 , 场 分 析 解 决 。 过 这 种 模 式 的 教 学 , 缺 理 现 通 有利 于 学 生 智 力 开 发 , 养 学 生 善 于 发 现 培 问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养 学 生 学 以 致 培 用 的 精 神 和 服 务 社 会 的 责 任 感 。 授 课 方 将 “ 品 ” 检 验 的唯 一 标 准 产 ,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模具工业协会的实践与成果分享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模具工业协会的实践与成果分享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模具工业协会的实践与成果分享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模具工业协会的实践与成果分享一、引言青年人才培养是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模具工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青年人才。

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青年模具工程师,模具工业协会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二、计划内容1. 建立青年人才库模具工业协会将组建一个专门的人才储备库,用于收集、挖掘和评估优秀的青年人才。

通过市场调研和广泛宣传,吸引更多青年学子关注模具工业,并将其纳入到人才库的管理范围内。

同时,协会将与相关高校和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青年人才的培养。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模具工业的知名度,还能够快速发现和培养潜在的青年人才。

2. 创新培养方式模具工业协会将针对青年人才制定一套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还将引入实践教学、企业实习等方式,让青年人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

协会将组织专家和行业精英,开展一系列的讲座、研讨会和工作坊,为青年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此外,协会还将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竞赛活动,提供更多的展示和成长机会。

3. 优质资源共享模具工业协会将整合优质资源,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协会将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人才、技术和市场等优质资源。

通过与企业合作,协会将向青年人才提供实际工作机会和项目经验,让他们能够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协会还将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源,让青年人才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三、实施成果1. 培养出一批优秀青年模具工程师通过模具工业协会的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已经培养出一批受到企业青睐的优秀青年模具工程师。

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模具设计和生产任务。

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了出色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于企业需求的中职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企业需求的中职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模 具 企 业 员 工 学 历 层 次 的 分 布 . 根 据 我 们 的 调 研 数 据 分 析 .企 业 现 有 模 具 技 术
人 才 中 . 68 的 模 具 技 术 人 才 为 中 专 及 以 下 学 历 , 4 .%
4 .% 为 高 职 或 大 专 学 历 . 仅 有 1 .% 为 本 科 学 历 。 01 1 4
本 科 以 上 学 历 仅 占 17 。 其 中 从 学 校 招 收 的 学 生 占 .% 4 .% , 靠 企 业 自 身 力 量 培 养 提 高 的 占 3 .% , 社 79 依 09 从 会 招 聘 占 2 .% 。 虽 然 中 等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在 模 具 技 12 术 人 才 培 养 方 面 几 乎 占 据 半 壁 “ 山 ” 但 是 , 职 学 江 , 中

麟黟 麓 扣
一 i u uu u
专 建设 业
基 于企 业 需求 的
中职校模 具专业人 才培养 的探 讨
◎ 任 登 安

要 :随 着 我 国 模 具 工 业 迅 速 发 展 以 及 市 场 经 济 结 构 的 调 整 , 会 对 模 具 方 面 的 人 才 也 提 出 了 更 社
新 、 高 的 要 求 。 文 章 根 据 对 企 业 的 调 研 情 况 , 模 具 专 业 的 培 养 目 标 、 业 素 质 、 学 内 容 、 学 方 更 从 职 教 教 式 、 企 合 作 办 学 等 方 面 针 对 企 业 需 求 的 中 职 校 模 具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进 行 了N- 。 校 讨 关 键 词 :模 具 专 业 ; 才 培 养 ; 业 需 求 人 企
现 代 社 会 中的 许 多产 品制 造 都 离 不 开 模 具 , 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区域性网络化 模具企业制造服务平台,网络会议平台和学 生网络课堂平台。通过开设网络课堂,跟踪 模具发展的前沿,同时为模具设计和制造的 交流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从而使模具人才 的培养具有网络化特性,除了弥补学生上课 课时的不足和教材与实践的脱节外,使学生 的学习更具有弹性,同时可以扩大我校的影 响力。
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模具是集机、电、光、化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CAD/ CAM /CAE、高速加工、快速成型、精密成型、超精加工、信息网 络等技术都得到应用。CAD/CAM技术在发展的初期就被模具 制造业竞相吸收应用,与模具相关的CAD/ CAE/CAM技术一 直是研究开发、教育培训和推广应用的热点。 我校在数控加工技术和CAD/CAM应用方面在国内高校处于领 先水平,具备较先进的数控实训设备,同时拥有一批优秀的一 体化师资,为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提供了很好的软硬件 平台。可以说,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对我系CAD/ CAM和数控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目前,模具日趋大型化,而且精度要求越来越高。10年前,精 密模具的精度一般为5μm,现在已达2-3μm。不久,1μ m精度的模具将上市。随着零件微型化及精度要求的提高,有 些模具的加工精度公差就要求在1μm以下,这就要求发展高 速超精加工。而高速高精精密加工是我系”十一五”期间重点 研究方向。
1-6、逆向工程技术应用领域
汽车、摩托车制造
1-6、逆向工程技术应用领域
新型汽车设计(概念型产品)
1-6、逆向工程技术应用领域
产品的开发与模具生产、工业设计
1-6、逆向工程技术应用领域
通用电器和家电行业
通用电器和家电行业更新 频繁,外形设计是这类产 品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逆向工程技术可以协助工 业产品设计师进行产品的 创新开发。
(2)采用“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双元制” 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师与企业聘请专家分工协 作。考虑到高校教师掌握模具设计、制造方 面的前沿理论而缺乏实践;而企业的专家实 践性很强,积累了丰富实用的专家知识,确 定理论教学以学校教师为主,实践教学以企 业专家为主的培养模式。因此,必须寻求一 种有效的合作机制,确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使教师和企业专家相互渗透,互相补充;
模具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
机械工程系 蔡玉俊
汇报的主要内容
高校模具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模具专业的定位—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模具专业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 模具方向的科研定位—数字化模具设计制造集成技术
高校模具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模具专业定位主要是普通塑料模具和冷冲压模具 对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和能代表发展方向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和 大型、精密模具方面涉及的很少。 2、以“学科本位”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中,课程设置与企业的要求 不一致 课程设置偏重于材料成型理论、材料成型工艺,对模具加工 制造讲授的内容比较少;针对模具的特种加工、高速数控加工 的课程甚至没有开出。一些模具设计常用的CAD/CAE/CAM系 统没有与相关模具课程很好结合而纳入教学计划中。 3、实训设备少,没有专门针对模具人才培养的实训中心 4、师资力量缺乏,尤其是实践教学师资 5、针对模具方向的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 模具CAD/CAM,过多的讲述基础理论,针对模具设计和制造 方面的内容很匮乏,不能反应目前模具CAD/ CAM的最新成果; 模具设计方面的教材缺乏典型的设计实例;模具电加工注射模 具和压铸模具常用的电极拆分和加工讲授很少。
非接触式激光扫描
只要确定扫描范围 柔性+非柔性物体 一次扫描,数据量大 低,一般≥±0.03mm 快 范围广、使用较多
扫描准备 被测工件 扫描数据
扫描精度
扫描效率 逆向使用
1-5、逆向工程技术优势
技术优势
快速设计:
快速复制:从产品实物快速获取产品CAD模型。
改良创新:在原有产品CAD模型上进行改良,实现快速二次开发。
模具工程中心的建设,将面向国际模具技术的前沿,面向模 具企业和相关行业,结合天津地区模具企业的情况,开展具 有创新性应用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工作,三年内努力把 模具工程实训中心建设成市级工程训练中心,建成服务滨海 新区的模具制造企业的技术支持基地,建成市级产学研一体 化示范基地,建成天津市模具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中 小模具企业提供开放性技术支持和服务。
立足之本是高素质人才
产品制造过程及先进制 造技术应用
正向设计
产 品 制 造 过 程 及 技 术 应 用
产品设计
逆向设计 手工出样
产品制样
快速原形
传统加工
产品制造
CNC加工 传统检测
质量控制
先进检测
1、逆向工程技术
逆向工程技术概念:
正向设计
产品功能描述
逆向设计
产品/实物/模型
产品概念设计
数据采集
(6)积极推进教研室与模具研究所的一体化 建设,以科研带动教学,提升教师教学和科 研水平,形成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 团队,为精密复杂模具设计与制造提供原创 性的科研成果。积极采用柔性聘任企业专家 的方式充实师资队伍。 (7)解放思想,积极与国外民间模具培训机 构合作,将国外模具先进制造理念引入,如 果条件允许,建议设置“模具方向日语强化 班”,“模具方向英语强化班”。对于技校 生源,考虑到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以英语口 语和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
1-2、逆向工程技术 (实例)
⑴ 手绘图
1-2、逆向工程技术(实例)

效果图
1-2、逆向工程技术(实例)
⑶ 制作油 泥模型
1-2、逆向工程技术(实例)
⑷ 设计师对 模型修改
1-2、逆向工程技术(实例)
汽车点云数据
⑸ 采集点云 数据
1-2、逆向工程技术(实例)
汽车外形反求建模
⑹ 曲面构建
1-2、逆向工程技术(实例)
(1)贯彻我校“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方针, 形成符合区域特点的CBE/DACUM培养模式,制定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模具产业实际需求为目标, 强化能力本位取向,实施模具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 型创新。通过与模具领域的专家咨询,开发相应的 “本科+模具设计师”岗位“职责/任务表 (DACUM表)”,确定模具人才的最终目标和能 力目标,新生一入学就发给职责/任务表,使学生明 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根据“职责/任务表”开发出 相应的课程模块。针对不同的年级,确定理论教学 和工程实践相循环的层次体系,使学生尽早即可进 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并能与所学理论相结合。比如 在讲授材料力学时,应让学生了解到模具型腔板厚 度的确定需要这部分强度和刚度的计算知识。
数据采集方法2——非接触式(激光扫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逆向工程技术数据采集方法
数据采集方法3——非接触式(CCD投影扫描)
1-3、逆向工程技术数据采集方法
数据采集方法4 ——线激光快速扫描
1-3、逆向工程技术数据采集方法
两种不同数据采集方式优缺点比较
项 目 接触式探针扫描
需在工件上预设测量点 非柔性工件 数据量少,需多次扫描 高,一般≤0.005mm 慢 通常用于结构件、使用少
第三,汽车大中型内外饰件塑料模具也是需 求的重点。 第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精密电子模具,如 手机外壳及关键骨架模具等,一部手机大概 需要30-40副模具。
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十一五”期间,天津将成为全国经济型轿车 基地和手机生产基地。因此,今后5年~10 年,我们首先应在市场需要量大,如在目前 主要依赖进口和能代表发展方向的汽车覆盖 件模具和大型、精密模具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因此,建议我系模具专业的定位为:面向汽车 模具和大型、精密注射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 制造。同时汽车覆盖件模具可以与汽车工程 系、工业设计等相关学科形成交叉。
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
模具先进制造技术介绍 • 模具逆向工程 • 模具快速成型 • 模具精密检测 •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E
一、先进制造技术介绍
先进制造技术 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 材料、能源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并将 其综合应用于制造行业的产品设计、制造、检测、 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等的制造全过程,以实 现优质、精良、快速、灵活生产,并取得理想技 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群的总称。 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有关科学技术
(3)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完善和扩大模具陈 列室、模具拆装分析室,让学生在做中学。 考虑到各种模具典型结构收集的有限性,拟 利用虚拟制造技术建立模具虚拟拆装实验室; 力争通过精密模具工程中心的建设,将学 生在理论教学中所学的内容“活化”,加深 理解,贴近实际生产,实现“动手动脑、全 面发展”。实行“双证书”制、“本科+模 具设计师”制,采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 供企业化的现场环境。
CAD模型
反求CAD建模
概念→CAD (艰难)
实物→CAD (容易)
1-1、逆向工程技术
日本人算过的一笔帐:一项符合专利要求的机器 的发明,从设计、试制到批量生产约需5-7年;
而引进外国制造技术专利,从消化吸收到投产只 需2年半时间。 据统计,各国70 %以上的技术源于国外,逆向工程作 为掌握技术的一种手段,可使产品研制周期缩短40 %以上,极大提高了生产率。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制造产品:
加工精度 几何形体
“精确化” 制造过程:
操作尺寸 物理特性
“极限化”
物理性能
市场响应
个性化、大批量
“快、省”
生产重组 优化配置
“效、绿”
高效、低耗 无污染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制造方法:
数字化设计
数字化控制 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
“自动化” “集成化” “网络化” “智能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