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我院紧紧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开展“一个对接,一个突出,三位一体”为特色的实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教材,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理念
以服务行业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模具工、工具钳工、模具制造工等岗位的任职要求,按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岗位职业标准,依托行业企业设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
1、以企业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为出发点,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明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根据企业需要和岗位能力要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确定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掌握基本的模具技术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模具零件加工、修整、组合装配和调试的技术并初步具有模具设计的能力,具备使用、保养成形设备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掌握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英语知识;
2)掌握使用计算机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知识;
3)掌握识读模具零件图、装配图的知识和绘制一般零件草图的知识;
4)掌握模具制造、维修与保养的专门知识;
5)掌握加工设备及成形设备使用与保养的知识。
(2)、技能要求
1)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
2)具备使用计算机从事本专业的能力;
3)具备模具制造、维修与保养的能力;
4)具备加工设备及成形设备的使用与保养能力;
5)初步具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的能力。
(3)、职业素养要求
1)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和再提高的能力,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
2)文化素质:文化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状态。
3、以职业岗位主流工作过程为切入点,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时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应的模具职业岗位主流工作过程为切入点,设置了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数控加工与编程、模具钳工实习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要求以项目为载体,实施“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在人才模式中体现了以顶岗实习为切入点的实践能力培养阶段递进、全程贯通方案,同时设置了“认识实习”、“集中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训项目,指导学生获得一种或以上的模具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以体现“双证书”制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干学习领域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干学习领域信息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过程
图1 人才培养模式框图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了循环递进、工种对接、提升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做法是:做到“一个对接,一个突出,三位一体”(如图1所示)。“一个对接”即专业对接模具行业;“一个突出”即突出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三位一体”企业化育人环境,即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习环境,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职业素质培养环境,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生产实践环境。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模具工、工具钳工、模具制造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紧密结合模具行业发展,依托我院充足的实习实训基地资源和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在校企互动的合作机制基础上,实施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761课时,占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时的50.6%。第六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
1、工学结合打造专业对接行业新模式
在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下,以岗位群工作任务为基础,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按企业工作流程,导入企业产品、标准、案例组织课程教学,同时与企业紧密结合按照“教、学、做”一体的原则,构建面向岗位的技能循环递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学院与企业合作,按照“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行
图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循环递进式课程体系结构
业主流工作领域—企业典型代表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素质结构—课程体系设计—可行性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教学领域结构设计—课程内容设计”的总体思路,依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面向的职业岗位:模具工、工具钳工及模具制造工等三大职业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功能、地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各课程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结构和知识序列,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知识与技能训练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结合生产实际选择和设计教学载体,开发课堂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案,制定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和方法,同时建设、完善课程教学资源。
2、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与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华燕航空仪表公司等公司企业专家一起,按照“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要求,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目前已完成模具设计与制造及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2个专业专业课程标准,同时专兼职教学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了两个专业的实训环节课程的实训指导书。
3、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建设
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与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华燕航空仪表公司等企业合作,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工程。建成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机械设计基础》、《金属材料热处理》和《成型设备》、《锻造工艺》4门校级精品课程。
4、营造技能竞赛氛围,推进课程教学
按照技能循环递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岗位核心技能培养成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根据课程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组织各种层次、不同项目的技能竞赛。把技能竞赛嵌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课程教学,“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连续两年,本专业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遵循“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依靠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等举措,与企业共同深化校外实训基地功能,在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课堂,将基地建成课程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基地、企业员工培训基地,教师技术服务与项目产业化基地。
在原来万山机电厂的基础上组建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中心,校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