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湘行散记》自然景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湘行散
记》自然景观
作者:[作者姓名]
湘行的背景和目的
湘行是指在湖南省进行的一次旅行,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此次旅行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观。
秘境丽景——张家界
张家界是湖南省的一个著名景点,以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作者在湘行中来到了张家界,被其壮观的山峰和奇特的石柱所震撼。
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在张家界的徒步旅行,欣赏到了宏伟的山峰和清澈的溪流,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悠然的洞庭湖
洞庭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湖泊,坐落在湖南省的中部。
在湘行中,作者也来到了洞庭湖畔,欣赏到了湖水的壮丽和湖边的风光。
文章
中描写了作者在湖畔漫步的情景,感受到了湖水的宁静和自然的美丽。
酣畅淋漓的岳阳楼
岳阳楼是湖南省岳阳市的一座历史古迹,也是湘行中的一处重
要景点。
作者在湘行中登上了岳阳楼,俯瞰了楼下的风景。
文章中
描述了楼下的繁忙和楼上的宁静,展示了岳阳楼独特的美景。
小结
通过湘行中的旅行,作者欣赏到了湖南省的自然景观的壮丽与
美丽。
无论是张家界的山峰,洞庭湖的湖水,还是岳阳楼的风景,
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湘行散记为我们呈现了湖南的自然风光,也让我们对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有了更深的认识。
湘行散记全书概括
湘行散记全书概括
《湘行散记》概括
1、记录了沈老一个充满“野味”的友人。
他有着浑话嚣骂的说话方式,骂出稀奇古怪的字眼,根本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大辞典,他爱收藏字画,能鉴别一二。
他称呼沈老“牯子老弟”,也在不经意间夸耀他“文章魁首”。
2、描绘了作者坐船经由桃源到沅陵一段水路时所见的风物和所怀的心境,作者夹叙夹议,不时地透露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反刍与思考。
3、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 写夜色,写夜声,写夜店里和夜船上的人,让人想到西伯利亚的夜,遥远而模糊。
文学赏析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
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痍,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
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
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
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湘行散记》梗概
《湘行散记》梗概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代表作,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经典之书。
这部作品主要描述了1934年初,沈从文从北平回湘西凤凰家中探望病危的母亲,行至桃源,他转走水路,沿沅水上行,经辰州、泸溪、保靖、茶峒、凤凰,在家中停留三天后又匆匆返程的沿途经历。
在这次旅行中,作者给妻子张兆和写了近五十封信,最终汇集成《湘行散记》。
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还散落着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
这些文字浸透了作者深沉、真挚的感情,同时也寄托了他的哀戚悲悯与希望,以及他对湘西人纯朴心灵的领悟。
这部作品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湘行散记》的简介
《湘行散记》的简介
《湘行散记》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
记录了30年来湖南湘西诸多逐渐消失的古老的文化、民俗、景物遗迹,对保存逝去的中国独特风物风俗有独具的影像史料文献价值,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代表作,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经典之书。
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
《湘行散记》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
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
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七年级名著《湘行散记》知识要点及重点题型
名著复习——《湘行散记》一、作者介绍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二、主要内容《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
书中含有大量作者所见所闻,感悟等。
书中对于湘西河道景色描写,确实精彩,本地人粗话的收录也很写实,沈从文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的关照,也符合如今的价值观。
本书中的既能各自独立成篇,每一篇都有其内涵及要表达的深刻意义.有的含有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而有的有文明与堕落的关系.《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讲述了沈从文先生的一个老朋友的琐事.这个朋友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戴着一顶价值“48元的水獭皮帽子”。
在这顶帽子下,是一个被认为是英雄亦是坏蛋的“梁子"上出身的人物.他有着兵痞的豪气与匪气,25岁便有40多个女人的胸膛被他亲过,十几年后依然还去看“更好的册页”;他语言粗蛮却精妙丰富,他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大字典,对于湘西的社会,他比县衙里的“包打听”知道的还清楚;他粗鄙莽撞但却对字画“风雅"有加,于是特别喜欢“我"来辨别字画的真假……,“为人性情又随和又不马虎,一切看人来,在他认为是好朋友的,掏出心子不算回事;可是遇着另外一种老想占他一点儿便宜的人呢,就完全不同了。
《桃源与沅洲》:由《桃花源记》写起,通过这篇文章在人们心中的广大影响引出现实中的桃源的风土人情。
通过对现实中桃源的环境、人文景观等的描述,让人们认识到现实生活的残酷、严峻,使得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社会在作者的笔下一点点被破坏,最终回归到现实,也引起人们对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深思.《鸭窠围的夜》:这是一篇游记散文,通过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
名人对湘行散记的书评
名人对湘行散记的书评一、湘行散记简介《湘行散记》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在上世纪30年代回乡省亲期间创作的散文作品。
该书以湘水流域的风土人情为背景,通过描绘乡村生活、民间风俗以及乡间人物,展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生活画卷。
这本书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名人书评摘要1.鲁迅:鲁迅认为,《湘行散记》中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韵味,是沈从文创作的一大特色。
他称赞沈从文:“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手笔写物,故能如此。
”2.郭沫若:郭沫若评价《湘行散记》为“韵散结合”的佳作,他认为沈从文将诗歌的韵律美融入散文,使之具有了诗歌的韵味。
同时,他赞扬沈从文对家乡的热爱和真挚的情感。
3.巴金:巴金认为,《湘行散记》是一部充满人性美的作品。
他说:“沈从文的笔下,没有丑恶,没有虚伪,只有真实与美好。
”三、书评内容分析1.文学风格:各位名人书评中都强调了《湘行散记》独特的文学风格。
鲁迅和郭沫若关注到书中自然与真实的韵味,巴金则称赞了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性美。
2.主题思想:书评人一致认为,《湘行散记》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这种真挚的情感贯穿全书,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3.艺术表现:书评人指出,《湘行散记》在叙述方式、描绘人物和展现风情方面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作品以自然为审美对象,以真实为灵魂,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
四、书评意义与启示《湘行散记》的书评反映了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它教会我们,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真挚的情感、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同时,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至关重要,它能将作品升华,使之成为传世之作。
五、总结《湘行散记》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通过各位名人书评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独特魅力。
名人对湘行散记的书评
名人对湘行散记的书评摘要:一、湘行散记简介二、名人书评摘要三、书评内容分析四、书评意义与启示五、总结正文:一、湘行散记简介《湘行散记》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在上世纪30年代回乡途中创作的散文佳作。
作品以湘水为线索,描绘了沿途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这部作品被誉为“现代抒情散文的巅峰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名人书评摘要在这本书的书评中,名人对《湘行散记》的评价普遍很高。
他们认为这部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体现了作家对故乡、对生活的热爱。
书评中还强调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实用性,认为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能让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三、书评内容分析1.文学价值:名人书评认为,《湘行散记》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巅峰之作,展现了沈从文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品中的文字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2.历史背景:书评指出,《湘行散记》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湖南地区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读者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
3.人文关怀:书评人认为,沈从文在《湘行散记》中展现了对故乡、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人文关怀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让读者在欣赏文学的同时,感受到作家内心的温暖。
4.可读性与实用性:书评人强调,《湘行散记》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可以品味优美的文字,又能了解历史背景,受益匪浅。
四、书评意义与启示这部书评对于我们理解《湘行散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它让我们认识到,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要有独特的文学风格,还要充满人文关怀,反映时代风貌。
同时,书评也启示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关注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以提高我们的审美品位。
五、总结通过对名人的书评进行分析,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湘行散记》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部书评不仅展示了《湘行散记》的优美文字和真挚情感,还让我们认识到一部好的作品应具备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湘行散记好词2000个
湘行散记好词2000个摘要:一、前言二、湘行散记简介三、好词分类及举例1.自然景观描绘类2.人物形象刻画类3.情感抒发类4.文化描绘类四、好词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五、总结正文:【前言】《湘行散记》是一部描绘我国湖南省风土人情的著作,其中所采用的词汇丰富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文将对这部作品中的2000 个好词进行分类和举例,以期为中文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
【湘行散记简介】《湘行散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散文集,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计收录了34 篇文章。
作品主要描绘了作者在湖南境内的旅行见闻,包括山水风光、民间风俗、历史传说等方面,充分展现了湖湘文化的魅力。
【好词分类及举例】1.自然景观描绘类:- 碧波荡漾:形容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
- 层峦叠嶂: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断的景象。
- 云雾缭绕:形容云雾环绕山间的景象。
2.人物形象刻画类:- 婀娜多姿:形容女子身材优美,姿态万千。
- 慈祥和蔼:形容老年人的面容和善可亲。
- 英勇无畏:形容勇敢坚定的品质。
3.情感抒发类:- 依依不舍:形容离别时留恋难舍的心情。
- 心旷神怡:形容心情舒畅,神情愉快的状态。
- 感慨万千:形容内心感慨极多,难以言表。
4.文化描绘类:- 底蕴丰厚:形容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 风俗淳朴:形容民间风俗简单纯朴,没有虚伪做作。
- 脍炙人口:形容某事物广为人知,受到大众喜爱。
【好词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湘行散记》中的好词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绘自然景观、刻画人物形象,还能抒发情感、展现文化内涵。
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些词汇,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结】《湘行散记》中的2000 个好词是沈从文先生对湖湘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的体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宝藏。
《湘行散记》名著导读
《湘行散记》名著导读一、作者介绍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
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
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二、主要内容《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
书中含有大量作者所见所闻,感悟等。
书中对于湘西河道景色描写,确实精彩,本地人粗话的收录也很写实,沈从文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的关照,也符合如今的价值观。
本书中的既能各自独立成篇,每一篇都有其内涵及要表达的深刻意义。
有的含有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而有的有文明与堕落的关系。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讲述了沈从文先生的一个老朋友的琐事。
这个朋友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戴着一顶价值“48元的水獭皮帽子”。
在这顶帽子下,是一个被认为是英雄亦是坏蛋的“梁子”上出身的人物。
他有着兵痞的豪气与匪气,25岁便有40多个女人的胸膛被他亲过,十几年后依然还去看“更好的册页”;他语言粗蛮却精妙丰富,他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大字典,对于湘西的社会,他比县衙里的“包打听”知道的还清楚;他粗鄙莽撞但却对字画“风雅”有加,于是特别喜欢“我”来辨别字画的真假……,“为人性情又随和又不马虎,一切看人来,在他认为是好朋友的,掏出心子不算回事;可是遇着另外一种老想占他一点儿便宜的人呢,就完全不同了。
《桃源与沅洲》:由《桃花源记》写起,通过这篇文章在人们心中的广大影响引出现实中的桃源的风土人情。
通过对现实中桃源的环境、人文景观等的描述,让人们认识到现实生活的残酷、严峻,使得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社会在作者的笔下一点点被破坏,最终回归到现实,也引起人们对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深思。
沈从文湘行散记路线详细
沈从文湘行散记路线详细
一、湖南之行的缘起
二、沈从文湘行的目的与意义
三、湘行路线规划
3.1 第一站:长沙
1.长沙市政府
2.橘子洲头
3.岳麓山
3.2 第二站:岳阳
1.岳阳楼
2.洞庭湖
3.3 第三站:湘潭
1.湘潭大学
2.湘江风光带
3.4 第四站:衡阳
1.南岳衡山
2.南岳大庙
3.5 第五站:邵阳
1.邵阳市博物馆
2.邵阳古城
3.6 第六站:怀化
1.怀化市博物馆
2.怀化五峰山
3.7 第七站:张家界
1.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2.天门山
3.8 第八站:常德
1.岳麓书院
2.燕子矶
3.9 第九站:娄底
1.武陵源
2.龙山洞
四、湘行的所见所闻
4.1 湖南的自然风光
1.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2.南岳衡山的雄伟山峰
3.张家界的奇特石柱
4.2 湖南的人文历史
1.橘子洲头的文化底蕴
2.岳阳楼的历史渊源
3.湘潭大学的学术氛围
4.3 湖南的民俗风情
1.邵阳古城的传统建筑
2.怀化五峰山的神秘氛围
3.娄底龙山洞的神奇石刻
五、湘行的感悟与反思
六、结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湘行散记》名人形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湘行散
记》名人形象
湘行散记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之一,通过描写人物形象来展示湖南的美丽景色和富有传统文化的名胜。
1. 文章概述
湘行散记是作者赵锡田亲身经历湖南旅行的见闻记录。
文章以游湖南的经历为主线,描绘了湖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介绍了一些湖南的名人形象。
2. 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以作者湖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包括对湖南美景的描写和对知名人物的赞誉。
以下是文章中出现的名人形象:
2.1. 杜甫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文章中提到了杜甫曾在
湖南长沙居住的事实,并引用了杜甫的诗句来描绘湖南的美丽景色。
2.2. 黄炎培
黄炎培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对湖南的教育事业
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文章中赞扬了黄炎培的教育理念和他
对湖南的深厚情怀。
2.3. 徐悲鸿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画坛的巨匠,以其充满力量和感染力的艺术
作品享誉国际。
文章中提到了徐悲鸿的画作,并赞美了他对湖南民
俗画的研究和传承。
3. 文章结构与风格
文章整体结构紧凑,内容丰富,通过描写湖南的自然景色和名
人故事,展现了湖南的独特魅力。
文字简洁明了,富有感情色彩,
读起来引人入胜。
4. 总结
___散记这篇文章通过描绘湖南的美景和名胜,展现了湖南的独特魅力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介绍杜甫、黄炎培和徐悲鸿等名人形象,让读者对湖南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这篇文章灵动有趣,既能让人欣赏湖南的美丽景色,又能领略湖南名人的卓越才华。
《湘行散记》读书笔记
《湘行散记》读书笔记
【最新版】
目录
1.介绍《湘行散记》
2.阅读《湘行散记》的感受
3.分析《湘行散记》的内容与特点
4.总结《湘行散记》的启示
正文
《湘行散记》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散文集。
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书以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湘西画卷。
阅读《湘行散记》,我被沈从文那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所吸引。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描绘了湘西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以及历史变迁,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个遥远而美丽的世界。
《湘行散记》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湘西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当地人民生活的描述,更有对湘西历史变迁的深入探讨。
其中,沈从文对湘西人民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让我对湘西人民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他也通过对湘西历史变迁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湘西,看到了湘西的过去和现在。
这部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与我所熟悉的世界完全不同的湘西,让我认识到了世界的多样性。
同时,它也让我认识到了文学的力量,让我明白了如何用文字去描绘一个世界,如何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总的来说,《湘行散记》是一部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研究的作品。
第1页共1页。
名人对湘行散记的评价简短
名人对湘行散记的评价简短
【实用版】
目录
1.湘行散记的概述
2.名人对湘行散记的评价
3.总结
正文
【湘行散记的概述】
《湘行散记》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所创作的一部描绘湘西地区风土人情的散文集。
书中通过作者对湘西的旅行见闻以及生活经历的叙述,展示了湘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以及民俗传统。
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名人对湘行散记的评价】
1.著名作家巴金:他认为《湘行散记》是一部充满诗意的散文佳作,沈从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湘西的秀美山水,读来令人陶醉。
同时,巴金还表示,沈从文的文字具有强烈的生命力,使得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2.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健吾:他认为《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创作生涯中的一部代表作,书中所描绘的湘西世界充满了生命力和神秘色彩。
李健吾认为,沈从文在作品中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湘西的风土人情显得尤为生动和真实。
3.著名诗人郭沫若:郭沫若对《湘行散记》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沈从文的散文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地域特色,文字优美动人,堪称中国散文的佳作。
同时,郭沫若还表示,沈从文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湘西人民的关爱之情,令人感动。
4.著名作家张爱玲:张爱玲曾表示,她非常喜欢《湘行散记》,尤其
欣赏沈从文在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湘西人民的深刻理解。
她认为,《湘行散记》是一部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散文作品,读后令人难以忘怀。
【总结】
《湘行散记》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受到了众多名人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作品中优美的文字、丰富的情感以及对湘西风土人情的深刻描绘,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散文的瑰宝。
[湘行散记主要内容概括]湘行散记每一章概括 湘行散记每一章概述
[湘行散记主要内容概括]湘行散记每一章概括湘行散记每一章概述湘行散记主要内容概括湘行散记每一章概括湘行散记每一章概述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这个版本并不只湘行散记,一共有三部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新湘行记。
湘行散记,沈从文根据湘行书简改写而成,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也出过很多单行本。
xxxx小编整理的湘行散记每一章概括湘行散记每一章概述,供大家参考湘行散记每一章概括湘行散记每一章概述我在来湖南省之前,就已经在散文网上发表了七篇文章。
现在上了大学以后,虽说时间充裕,但是事务繁忙,各种社团活动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后来由于号被盗,在散文网的写作也就暂时中止了。
现在重返散文网,感觉一切还是那么清新,依然是一派新的气象。
江南多的是雨,多得是愁怨,雨是淅淅沥沥的一下就是三五天。
就算是冬季,你也躲不过那份仇怨,在梦里,在散步的路上,甚至上课的时候,都会有突如其来的伤感。
远离我的家乡山东,再也看不到熟悉的黄河,看不到院子里饱经风霜的枣树,看不见我寒窗苦读的小土屋,一切骤然间变得萧索。
人生是一条路,你走的越远,越会感到离奇的孤单。
上大学以来,我接触到了更多的人和事。
第一天的时候,我就把书包掉在出租车上了,可是却闹了一个笑话。
那天天色已晚,大学里的学生都已经平静下来。
迎接我的是大二同是会计系的一个学姐,当我发觉书包丢了的时候,他们都替我着急,帮我想办法弥补。
晚上我青岛的表姐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丢了东西。
结果出租车司机师傅好心,晚上八点中开车给我送来了,我买了一包烟作为答谢。
可是当我递烟的时候,司机搂过书包去,瘪着脸问:你拿书包,用一包烟来答谢嘿嘿,至少也得八十元啊小伙子我顿时无语,和我同来的老乡争辩了几句之后,我最后只好出了八十元作为第一次上大学的见面礼。
社会上有些善良是恶意的,是只有在金钱的交易下才能生效的有些善良是真挚的,是烈火烧不尽,大风吹不干的。
我就这样受教了大学第一课。
军训那段时间是最值得怀念的。
由于我是孤身一个人来到湖南省的,所以我很渴望有新的朋友,我愿意用真心去换取这份友谊。
《湘行散记》梗概
《湘行散记》梗概(原创实用版)目录1.《湘行散记》概述2.作者及创作背景3.主要内容及主题4.文学价值及影响5.总结正文【《湘行散记》概述】《湘行散记》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所创作的一部散文集。
该书通过描绘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瑰丽的湘西画卷。
沈从文以其独特的文学手法,对湘西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描绘,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佳作之一。
【作者及创作背景】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他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多个领域,尤以散文见长。
沈从文在创作《湘行散记》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
在这个特殊时期,沈从文希望通过描绘湘西地区的美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主要内容及主题】《湘行散记》共收录了沈从文的 30 余篇散文,主要包括湘西风光、湘西历史、湘西民俗等方面的内容。
书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湘西的自然风光,诸如山川、河流、民俗等,展示了湘西地区的独特魅力。
同时,通过对湘西历史的挖掘,揭示了湘西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民俗方面,沈从文对湘西的民间风情进行了详细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湘西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
整部作品主题丰富多样,既展示了湘西的自然美、历史美,又表达了作者对湘西地区的热爱之情。
【文学价值及影响】《湘行散记》在我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沈从文在描绘湘西风光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白描、工笔、写意等,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沈从文在书中对湘西地区的历史、民俗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民俗价值。
最后,通过《湘行散记》,沈从文成功地唤起了人们对湘西地区的关注和热爱,对提高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这部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总结】《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描绘湘西风土人情的散文集。
通过这部作品,沈从文成功地展示了湘西地区的自然美、历史美和民俗美,使得湘西地区的独特魅力得以传世。
湘行散记考试重点知识
湘行散记考试重点知识
- 湘行的起源和历史。
湘行起源于宋代,经历了明、清等历史
时期的发展,并在现代得到传承和发展。
重点了解湘行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过程。
- 湘行的艺术特色。
湘行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其特
点是高亢豪放、响亮激昂,充满阳刚之美。
重点了解湘行的表演形式、唱腔特点等。
- 湘行的剧目和曲目。
湘行有许多经典的剧目和曲目,如《曹
操三度任风子》、《铁扇公主下南洋》等。
重点了解湘行的代表作品和其中的经典曲目。
- 湘行的服饰和化妆。
湘行的演员在表演中需要穿着特殊的服
饰和进行特殊的化妆。
重点了解湘行的服饰特点、化妆技巧等。
- 湘行的传承和发展。
湘行在现代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形成了
一批优秀的湘行演员和团体。
重点了解湘行的传承者和发展趋势。
- 湘行在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和意义。
湘行作为湖南民间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对湖南的文化传统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重点了解湘行在湖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上是湘行散记考试重点知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同的老师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建议你还是以你们老师布置的考试为准,认真复习相关知识。
湘行散记语言研究现状
湘行散记语言研究现状(实用版)目录一、湘行散记简介二、湘行散记的语言特点三、湘行散记的语言研究现状四、湘行散记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正文一、湘行散记简介《湘行散记》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散文集,被誉为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
该书创作于 1934 年,当时沈从文返回故里,目睹家乡的疮痍景象,心中感慨万千,因而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
书中详细记录了沈从文的童年往事、远行中的见闻以及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充满了民间活泼泼的味道。
二、湘行散记的语言特点《湘行散记》的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生动形象:沈从文运用大量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书中的描绘更加形象具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乡土气息浓厚:作为湘西土生土长的作家,沈从文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湘西方言,展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3.文字简洁流畅:沈从文的文字简练明了,流畅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三、湘行散记的语言研究现状目前,关于《湘行散记》的语言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学者对沈从文的语言风格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他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有研究者对《湘行散记》中的方言进行了整理和研究,揭示了湘西地区方言的特点。
然而,关于《湘行散记》的语言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
四、湘行散记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湘行散记》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沈从文的散文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为现代汉语的表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2.促进了现代汉语的发展:作为一部优秀的散文作品,《湘行散记》对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语法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书中大量运用的湘西方言词汇,为现代汉语的词汇增添了新的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行散记(分为两周阅读)
第一周:阅读六篇小说
星期六
1.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2.桃源与沅州
3.鸭窠围的夜
星期日
1.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2.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3.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第二周:星期六
1.箱子岩
2.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
3.老伴
星期日
1.虎雏再遇记
2.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3.滕回生堂的今昔
阅读策略
一、精读
意味着阅读过程中要细读精思:
1.仔细地读,反复地读,边读边做笔记,强化自己的阅读感受
2.对阅读内容有全面把握,透彻理解,能捕捉阅读内容的“感触点”,发现阅读内容的“美点”
3.在阅读过程中有些分析、对比或者联想,让自己的阅读发现更加丰富,鉴赏更加深入
精读过程也是做读书笔记的过程。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式、批注式、心得式三种。
二、跳读
指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跳读是以一目十行、快速浏览的方式加快速度,并在这个过程中捕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精读。
好词|好句|词组:
(第一周):
1.平坦的公路
2.规规矩矩
3.错落有致
4.磨磨蹭蹭
5.潇洒秀丽中带点雄浑苍莽气概
6.远远近近
7.这个人脸上不疤不麻,身个儿比平常人略长一点,肩膀宽宽的,且有两只干净体面的手。
(外貌描写)
8.活鲜鲜
9.冰冷的水10.又富又阔11.悠然而逝12.妙趣百出13.活生生14.黑亮亮15.眼目清明如两粒水晶球儿(比喻)16.胡思乱想17.公私不分18.呼天抢地19.三年五载20.疯疯癫癫21.居高临下22.笑眯眯23.天快黄昏时落了一阵雪子,不久就停了。
天气真冷,在寒气中一切都仿佛结了冰。
24.大小不一25.什么人家吊脚楼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
(从柔和的羊叫声写起,用声音与想象会指出别样的一夜)26.火光煜煜27.时时刻刻30.摇摇不定31.照耀争辉32.干瘪瘪33.糊糊涂涂34.徒劳无功35.静悄悄36.孤孤单单37.越来越多38.明明朗朗39.长长的急流40.一
跃而下41.又老又狡猾42.翠色迎人43.敲敲打打44.天气转晴,日头初出,两岸小山作浅绿色,山水秀雅明丽如西湖。
45.摇摇荡荡46.汤汤的流水47.万汇百物48.日夜不断49.千古长流50.惆怅51.爱憎得失52.从从容容53.行踪不明54.一片红红的火光55.无可奈何56.咿咿哑哑57.眼见这些船筏各戴上白雪浮江而下,这里那里扬着红红的火焰如同白烟,两岸高山则直矗而上,如对立巨魔,颜色淡白,无雪处都作一片墨绿。
(比喻)58.笑嘻嘻59.干干净净60.过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滚油煎。
(比喻)61.呶呶náo絮语62.闷闷不乐63.自言自语64.熊熊的烈火65.湿淋淋的缆索66.牵牵绊绊67.沿河两岸连山都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清明如玉。
(比喻)68.水光山色69.又惊又气70.荷荷大哭71.十六年前,河岸两旁黛色庞大石头上,依然是在这样晴朗冬天里,有野莺与画眉鸟从山谷中竹篁里飞出来,在石头上晒太阳悠然自得的啭唱悦耳的曲子。
(环境描写)72.街市尽头河下游为一长潭,河上游为一小滩,每当黄昏薄暮,落日沉入大地,天上暮云为落日余晖所烘炙,剩余一片深紫时,大帮货船从上而下,摇船人泊船近岸,在充满了薄雾的河面,浮荡的催橹歌声,又正是一种如何壮丽稀有的歌声!如今小船到了这个地方之后,看看沿河各码头,早已破烂不堪。
(橹歌“壮丽稀有”,河面暮色四合;而码头却“破烂不堪”,生活更衰败惨烈。
唯美的风景与深沉的忧思交织在一起,留给读者长久的回味与思考。
)73.骨瘦如柴
(第二周省略)
阅读感想:
1.(1)一组短短的对话,勾勒出一幅看似嘈杂,实则和谐的生活图景。
(2)鸭窠围的夜晚有人的谈话声,也有羊的鸣叫声,处处充溢着生活的滋味。
或许正是这种最本真的生活之音,才让作者多年记挂心头。
2.平静的语气下,满怀物是人非之感。
人生聚散,如何衔岸,久久不绝,却又东逝不回。
3.《鸭窠围的夜》文中结尾处水面上一份红火与一派声音,仿佛穿透了千年的岁月仍静止在画面中,意境更加空茫而悠远。
4.《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1)生活是最精彩的教科书,水手可真是聪明人,一下子就看透了“我”的两项弱点。
(2)直白而生动的方言与野话,回荡着湘西人的乡音,洋溢出鲜活的生命力,展现了湘西自然淳朴的民风。
(3)简短的对话尽显水手生活的挣扎与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