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2903)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热爱林产化学加工事业,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3、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1.提取物化学与利用主要从事以森林植物资源为主,以及自然界各种植物、动物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化学组分物质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和开发。

采用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与技术,重点研究各种生理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检测其生理活性与理化性能,为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2.萜类化学与利用主要从事天然产物中萜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组分分析、化学改性和合成等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重点研究以松香、松节油以及各种天然精油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转化,分子结构改造,合成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可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化工、环保等领域的精细化学品与功能材料。

3.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与炭材料主要从事生物质热化学过程的热转化化学,热转化的炭化、气化和液化技术及其在制备能源、化学品与材料中的应用,以及生物质原料所制备的各种炭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重点研究活性炭等生物基炭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以及在工业、医药、电子与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生物质基生物质催化热转化,高纯化合成气的制备与应用原理与技术,热解油的生产与提质。

4.林产精细化学品主要从事以天然树脂、栲胶、纤维素、木本油脂和天然精油等林产初级产品为原料,采用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方法,合成各种可应用于化工、轻工、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助剂和添加剂等精细化学品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00)(2018年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道德修养和学术品德,掌握坚实宽广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优良的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可在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工程研究、设计开发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1.应用化学2.化学工艺3.工业催化4.化学工程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7年。

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研究生指导教师任组长。

在指导小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博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实行学分制。

博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每学分对应18学时)。

1.学位课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均为必修课程,共计8学分。

2.非学位课非学位课为选修课,博士研究生可根据学科培养要求和自身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学。

补修课程:凡以同等学力录取的博士生,均须补修所攻读学科的硕士主干课程1-2门。

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分为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

社会实践可采取“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参加实践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导师考核,成绩合格以上为通过,通过者获得0.5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至少参加2次全国性或1次国际性学术会议,或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范围内作学术报告至少1次;博士研究生提交答辩申请前应聆听学术报告10次以上。

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深入掌握所选专业领域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2.具备研究工作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具备扎实的实验和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4.具备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新的科学观点和理论;5.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地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二、课程设置1.学位课程:包括学科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学术研究方法课程等。

学科基础理论课程旨在巩固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术研究方法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2.学术研究课程:包括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学术会议报告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和科学写作能力。

3.科研实践课程: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和科研实践,进行实验室工作和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研究工作。

三、导师制度每位学生在入学时将分配一名导师,导师需具备博士学位和一定的科研经验,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和论文写作。

导师与学生需定期进行研究进展的讨论和指导。

四、学位论文学生需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价值,能够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学术交流和合作学生需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术研讨会等,与同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学校将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学术资源供学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六、培养方式1.学术研究导向的培养模式:学生需深入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工作,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科研和创新能力。

2.导师指导的培养模式:学生需与导师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定期进行研究进展讨论,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七、学习周期通常情况下,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周期为3-4年。

学生需完成学位课程、学术研究课程和科研实践课程,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最终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总之,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北京林业大学培养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培养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北京林业大学培养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培养方案## 1. 专业介绍北京林业大学是中国著名的林业高校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本文档将介绍北京林业大学的培养方案,包括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等内容。

## 2. 专业设置北京林业大学提供了多个学科领域的专业供学生选择。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专业:### 2.1 林学类专业- 林学- 园林学- 森林保护-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林业工程### 2.2 生态学类专业- 生态学- 环境科学- 自然保护与环境管理### 2.3 木材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木材科学与工程- 木材科学与家具设计- 木材科学与造纸工程## 3. 培养目标北京林业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丰富的林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具备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跨学科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具备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 4. 课程设置### 4.1 专业基础课程- 林学概论- 植物学- 动物学- 生态学概论- 自然保护与环境科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 4.2 专业核心课程- 林木生态学- 林业经济学- 林业资源管理- 林木遗传育种- 林业工程技术- 林产化学与加工技术### 4.3 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以下课程中的若干门进行学习:- 林业规划与管理- 园林植物与造景设计- 森林病虫害防治- 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 环境监测与评价- 林木生长与发育## 5. 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北京林业大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野外实习:学生将在林地、湿地等实地环境中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实验课程:学生将参与各类实验室实验,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7)涵盖13个学科方向:传递现象与分离工程、多相反应与催化工程、过程系统工程、化工热力学、能源化学工程、生态化工与清洁生产技术、材料化学工程及膜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工程、生物化工、安全科学与工程、资源化工。

二、培养方式1. 实行导师负责制。

必要时系内成立指导小组,由指导小组组长主要负责。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合作导师共同指导。

2. 博士生应在导师或指导小组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三、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 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要求掌握本学科所需的坚实的数理知识和化学知识,系统而深入的化学工程、传递过程、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生物化工、分子生物学、材料化工等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面,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为学位论文的创造性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1)普通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4,其中公共必修学分不少于4,学科专业要求学分不少于5,必修环节5。

课程设置见附录。

(2)直博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9,其中公共必修学分不少于5,学科专业要求学分不少于19,必修环节5。

考试学分不少于25。

课程设置见附录。

四、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入学前两周,研究生院和相关院系开设的新生学科专业教育系列讲座以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

(详见附录)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并将个人培养计划提交系教学办公室,由系课程学习指导小组对每个同学培养计划中的选课情况进行审定。

博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博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附件4(模板)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级学科名称工程博士一级学科代码0852二级学科名称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环保)二级学科代码085271(085274)适用学位类别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适用年级2018级学院名称填表日期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分会主席签名:一、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在相关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造就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二、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立志献身于工程科技及工程管理事业。

2.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够进行国际交流。

3.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4.能够综合运用工程科技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方法、解决工程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大型工程项目的实施;了解国情,具有国际视野、前瞻性战略眼光,掌握本领域发展趋势。

三、培养方式及学制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可申请延长学习期限,最长学习期限为6年。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

1.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

2.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紧密结合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紧密结合企业的工程实际,培养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力。

3.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采取校企导师组的方式进行,聘请企业(行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导师组成员。

四、领域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既要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又能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体现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培养特点。

提倡在学科交叉和渗透的领域设置研究方向,鼓励在国家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设置研究方向。

工程类博士学位培养方案

工程类博士学位培养方案

工程类博士学位培养方案一、前言工程类博士学位培养方案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对于培养高水平工程科学和技术研究人才的要求,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工程科学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南京大学XXX学院的博士学位培养方案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二、培养目标本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和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工程科学和技术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深厚的工程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工程科学和技术领域开展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工作,具备与国际最新工程科学和技术研究水平对齐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任务1. 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方法及基本理论知识。

2. 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拓展工程科学和技术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具备国际领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4. 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当代技术发展趋势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5. 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导师制度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自觉性。

四、培养方式1. 课程学习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应选修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程,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此外,为了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术素养。

2. 学位论文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选择课题,进行一定范围的科学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3. 学术交流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五、培养环境1. 导师队伍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他们在国际工程科学和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2. 学术资源学校注重学术资源的建设,拥有一批国际领先的实验设备和研究平台,为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国际合作学校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

化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03,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无机化学2.化学生物学3.分析化学4.有机化学5.物理化学6.高分子化学7.材料化学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林化培养方案

林化培养方案

20林产化工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英文名:Chemic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of Forest Products专业代码:082403学科门类:工学(林业工程类)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林产化学工业和生物质产业发展需要,掌握分析化学、合成化学、化学工程、植物资源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具备从事林产化学加工和生物质化学品技术开发与产品设计能力,同时兼有化工设备与设计、化学分析与检测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可在林产化学加工、化工、生物质利用等相关的生产企业与流通部门、科研机构、商检等部门从事生物质产品的产品开发、生产过程设计与设备选型、质量检测、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方式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讲座、社团活动等。

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不断完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培养机制。

在培养过程中积极推行研究型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依托学科和专业核心课程1.依托学科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化学、化工。

2.专业核心课程(理论课限5-7门)植物提取原理与工程、林产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工艺学、天然产物结构分析技术、有机合成及高分子化学。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实践环节共33学分,包括《化工原理A认识实习与课程设计》;《林化综合实习》,地点:北京大红门油脂化工厂、北京平谷岐黄制药厂、河北保定糠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华晶科活性炭有限公司;《化工原理实验A》,地点:化工楼实验室;《植物资源化学实验》,地点:本学科实验室;《天然产物结构分析技术实验》,地点森工楼五层和科研楼等;《有机合成及高分子化学实验》,地点:本学科实验室;《林化专业课实验》,地点:本学科实验室;《林化专业课设计》,地点:本学科专业教室;《化工流程与工厂设计CAD课程设计》;《化工流程与工厂设计CAD实验》;《化工设备设计课程设计》;《天然高分子材料与改性实验》及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

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着重于药品研发、生产工艺、药品流通及安全用药等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

重点培养专业博士研究生解决制药工业领域内重大应用性课题或新药创制研究的关键技术的综合能力,提高专业博士理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研究方向. 化学合成药物的研究与制备工艺. 药物制剂工艺技术研究. 药物分析测试与质量标准研究.微生物与生化药物的研究与制备工艺.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制备工艺.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药物安全有效性评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年,达到培养方案的正常要求者可年毕业。

四、应修总学分数专业博士研究生应修博士课程总学分不得少于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必修课(公共课、管理类课程、科研素养类课程).选修课(与研发方向相关的专业类课程)六、中期考核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淘汰制,具体办法及考核时间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的选题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关注制药工业领域内重大应用性课题或新药创制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突出课题的实用性。

体现工程博士在课题工作中科研素质、研究方法与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能力。

注重课题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博士研究生将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工作。

以专业或学院为单位组织考核专家(含校外具有实践经验、具有研发经历的高级技术人员),对工程博士的选题、课题设计、参考文献资料、课题预实验结果等进行综合考核,专家审核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者,提交论文撰写计划,方能正式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对不适宜进行工程博士继续培养的研究生进行淘汰。

.定期检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每隔个月,工程博士研究生在本专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指导小组对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问题和难点给予及时指导,以便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专业学习计划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专业学习计划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专业学习计划一、引言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化学、物理、数学、工程等多个领域。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术造诣,我决定攻读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的学习计划,旨在培养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

二、背景本人本科期间主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我选择继续深入研究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并且参与了相关的科研项目。

通过这些研究,我对于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和技能。

三、学习目标1. 深入理解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包括化工原理、化学动力学、传热传质等方面的知识。

2. 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科学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能够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参加学术会议。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与他人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并能够提出新颖的研究观点和解决方案。

四、学习内容1. 深化理论知识在博士研究生阶段,我将深入学习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各个专业知识,包括传热传质、化工原理、化学动力学、反应工程等。

通过系统学习,我将进一步提高对于化学工程与技术理论的理解,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科研实践科研实践是提高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研究生阶段,我将积极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尝试独立承担部分研究任务。

通过实践的过程,我将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自己独立科研的能力。

3. 学术交流与写作学术交流是培养科研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将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并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同时,我将注重学术写作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争取能够在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4. 创新意识培养作为一名卓越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者,创新意识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专业(领域)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化学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侧重于化学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训练和锻炼、创新及创业,包括工程研究、教学、工程开发和工程应用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扎实的化学工程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化学工程的教学、技术开发和独立承担化学工程工作的能力。

具体要求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化学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开发等能力。

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

二、研究方向(一)化工绿色催化工艺及技术、乙炔绿色转化多相催化技术、燃料油脱硫催化技术、绿色有机均相催化合成技术、烟气催化脱硝脱硫技术(二)能源化工技术、煤及生物质高值绿色利用、化工新型分离技术、新能源储存技术(三)材料化工新技术、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农用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聚合物改性和专用树脂开发、新型绿色建材的研究与应用(四)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利用、环境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工业化应用、环境污染物监测与控制技术、工业固废的治理与清洁利用三、学习年限本专业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年,最长不超过年(含休学)。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课程要求本领域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补修课程几部分组成,上课方式为全日制课程学习方式,并按照学院当年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执行,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实践教学不少于学分。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学科探素Disciplines Exploration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郭亚平谢练武*卢丹青郭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摘要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生物化工、林产化学与化工等平台,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制药与精细化工、材料化学与工程等学科方向出发,将研究生课程整合为“四层次一体化”体系,绿色化改进实验课程,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设计技能强化训练,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与导师队伍能力提升,既注重与“林”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又要突出本学科特色,构建了基于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林业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并付诸实践。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化学工程与技术创新驱动研究生培养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20.10.030Reform and Practice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GUO Yaping,XIE Lianwu,LU Danqing,GUO Xin(College of Scienc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0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relying on the first-level disciplin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biochemistry,forestry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tarting from the disciplin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hemical technology,applied chemistry,pharmaceutical and fine chemicals,materials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Integrate graduate courses into a"four-level integration"system,improve green experimental courses,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design skills for graduate dissertations,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eaching teams and tu­tors.It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cross-integration with"forest"related disciplines,but also it is necessary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iscipline,construct and put into practice a new mode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graduate tra­ining in forestry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Key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driven;postgraduate training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硕博化工程实施方案

硕博化工程实施方案

硕博化工程实施方案一、前言。

化工工程是指利用化学、物理、生物等原理和方法,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程。

硕博化工程实施方案是指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对化工工程进行研究和实施的具体方案。

本文将对硕博化工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

随着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化工工程的研究和实施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此背景下,硕博化工程实施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化工工程的深入研究和实施,可以为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研究内容。

硕博化工程实施方案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对象的确定,确定研究的具体对象和范围,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拟计算等。

3. 实施方案的制定,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研究计划、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

4. 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展望,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

在硕博化工程实施方案的研究过程中,可以采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获取真实的数据和信息,理论分析可以深入探讨问题的本质,模拟计算可以对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完成硕博化工程实施方案的研究任务。

五、研究成果。

通过对硕博化工程实施方案的研究,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 对化工工程的研究和实施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和建议。

2. 对化工工程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3. 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价值。

六、结论。

硕博化工程实施方案的研究对于化工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硕博化工程实施方案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化工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七、展望。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硕博化工程实施方案的研究,不断完善研究方法和手段,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实用性。

同时,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化工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林产化工专业培养方案

林产化工专业培养方案

林产化工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2003专业名称:林产化工Forest Chemical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森林植物资源化学加工、精细化学品加工和生物化学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设计方法,具有从事生产工艺设计、设备选型、新产品研究开发以及生产过程技术改造等基本能力,毕业后能在林产工业、化学工业、日用化工、食品工业和制药等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和商贸部门从事生产、科学研究、设计与开发、工程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物理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植物化学、化学工程和林业工程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3.掌握林产化学加工、精细化学品加工以及生物化学加工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4.具有研究和开发林产化工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初步能力;5.能独立获取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6.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业工程相关学科:生物学四、主干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化工原理、天然树脂工艺学、树木提取物工艺学、木材热解工艺学、生物化工工艺学等。

五、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践共45周,其中军训2周,生产劳动4周,两课实践3周,工程训练2周,教学实习10周,课程设计6周,社会实践2周,毕业论文16周。

六、学分分配七、学制四年八、授予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九、毕业条件毕业额定学分175(课内)+ 8(课外)。

课内:必修课100.5学分;选修课39.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5.0学分。

课外:创新与技能8学分。

取得额定学分,方可准予毕业。

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
基础和创新能力,独立进行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高层次工程科技创新人才。

培养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旨在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博士。

二、培养模式:
1.导师制:每名博士研究生在入学时由学校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
导下进行科研工作。

2.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需要修满一定的学分,其中包括学校规定的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研究方法、学术论文写作、工程
实践等。

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包括相关学科的
专业课程、学术报告和研讨会等。

3.科研工作: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包括选题、文献调研、实验设计与实施、数据分析、学术论文撰写等。


生需要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并参与学术交流与讨论。

4.学术活动:学校会组织各类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学术研讨会等,博士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与同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技人才。

可在与化学工程有关的工业部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工程研究、设计、开发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修业年限为3~8年,全日制脱产博士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在职博士生的基本学制为5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生课程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实行学分制。

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8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

学位课均为必修课,非学位课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研究生本人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学。

必修环节2学分,至少完成规定的次数或时数以上,所有博士生必须完成。

五、发表论文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B类以上学术刊物、国际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刊物上发表(含录用)与其学位论文有关的专业学术论文3篇(含)以上,其中至少2篇在A类学术刊物(《浙江工业大学国内A、B类学术期刊名录》规定)上发表。

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发明人或第二发明人(导师为第一发明人)身份所取得的每项授权发明专利(与学位论文有关)按1篇A类学术论文计。

被ISTP、ISSHP收录的学术论文按A类期刊论文计。

以上所有研究成果均须以浙江工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2903)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热爱林产化学加工事业,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3、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攀登本学科高峰、开拓新领域并作出创新性成果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提取物化学与利用主要从事以森林植物资源为主,以及自然界各种植物、动物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化学组分物质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和开发。

采用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与技术,重点研究各种生理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检测其生理活性与理化性能,为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2.萜类化学与利用主要从事天然产物中萜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组分分析、化学改性和合成等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重点研究以松香、松节油以及各种天然精油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转化,分子结构改造,合成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可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化工、环保等领域的精细化学品与功能材料。

3.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与炭材料主要研究生物质热化学过程的热转化化学,热转化的炭化、气化和液化技术及其在制备能源、化学品与材料中的应用,以及生物质原料所制备的各种炭材料。

重点研究活性炭等生物基炭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以及在工业、医药、电子与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生物质基生物质催化热转化,高纯化合成气的制备与应用原理与技术,热解油的生产与提质。

4.林产精细化学品主要从事以天然树脂、栲胶、纤维素、木本油脂和天然精油等林产初级产品为原料,采用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方法,合成各种可应用于化工、轻工、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助剂和添加剂等精细化学品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5. 生物基化学品与材料主要从事以天然植物原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及淀粉等为原料,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制备和合成各种化学品与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6. 林产资源生物化学加工主要从事植物纤维资源的生物降解和转化基础理论研究,微生物基因改良、植物纤维原料预处理、生物制品分离纯化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生物基燃料酒精、蛋白饲料、功能性低聚糖和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制备研究。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可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延长,但一般不超过6年。

一般半年至一年时间为课程学习阶段,后两年至两年半(及以上)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1、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程三类,要求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同等学历者不得少于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其余为选修课程。

课时要求:每个学分20学时。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可根据课程内容和需要一般原则上可设2或3学分;专业课每门课程原则上设2学分。

非学位课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方向的要求,以及研究生原有的基础、特长及专业爱好共同商定。

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择的灵活性,鼓励研究生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博士学位课程设置一览表2、课程说明(1)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2) 第一外国语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3)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要求了解、掌握生物质原料的化学和生物加工方法以及相关产品的主要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植物资源化学,植物原料的水解原理、方法和工艺过程,植物原料的生物降解原理、方法和工艺过程,植物原料中高聚糖的化学和生物加工方法,植物原料中木质素的化学和生物转化及产物的组成与应用。

(4)天然提取物与生物活性物质要求掌握天然提取物的提取原理、方法及各类提取物的应用,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表征、化学修饰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天然提取物的研究方法、结构鉴定以及各类天然提取物的应用;国内外对天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以及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和生物合成。

(5)高等萜类化学要求掌握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植物中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三萜类以及多萜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其结构鉴定,主要萜类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化学反应机理,以及他们的应用;萜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途径、方法。

(6)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理论与技术要求掌握生物质热转化化学与技术的原理、方法与技术,以及他们的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质热解、炭化、热解气化和液化等生物质热转化过程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原理与结构;催化热解的基本原理与进展;热解气化与液化的主要技术与设备;合成气的利用与热解油的催化提质等理论、方法与技术;生物基炭材料的结构、制备与应用。

(7)林产资源的生物转化要求掌握基本生物技术在林产资源开发领域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木材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树木提取物在微生物、酶等的作用下转化成有用化学品的原理、研究现状、应用前景。

(8)生物高分子材料学要求掌握生物质高分子的主要种类、合成方法、分离、组装和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和生物材料;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侧重于结构性蛋白质;蛋白质(多肽)的合成、分离及提纯;结构性)蛋白质的化学修饰及其作用;多糖的特性及结构性多糖在材料学上的功能和应用;结构性多糖的合成、修饰及其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核酸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分析、合成和应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分子材料的生物合成及改性研究。

(9)林产化工导论要求掌握林产化工的主要研究内容、领域以及进展。

主要内容包括:林产化工概述,木材热解与水解技术、松脂加工与利用、植物单宁化学与利用、林产资源的生物化学加工利用等。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1、博士生的培养是以科学研究为主,选题应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或国家的科研项目。

2、博士生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导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积极性。

指导小组应由不同学科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组成。

3、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工作作风。

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和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

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博士研究生应辅助导师担任硕士生或本科生教学工作量为40学时左右的教学实践(如讲部分章节课,辅导、指导实验课程设计、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

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博士生应安排到有关企事业单位参加生产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基地工作1-2周。

参加教学实践或生产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基地工作)环节均须考核,但不计学分。

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导师和学科组应积极要求并组织博士研究生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

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要写出2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阶段性学术论文并在学校指定档次刊物上发表。

七、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与外语考试博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入论文工作之前,必须进行一次综合考试和外语考试,以取得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

综合考试是对博士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方面掌握情况的一次综合调查,采用笔试或口试的方式。

笔试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大体应覆盖三门以上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内容。

口试可组织由5-7名专家组成的考察小组(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教师组成)结合开题报告进行。

对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课题实施方案和该博士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等内容进行答辩考核。

三分之二以上专家通过才达到合格。

博士生一般应于入学一年后(或学位论文准备开始工作前)进行综合考试。

综合考试未通过者,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仍未通过者,停止做博士论文,终止其学业。

外语考试统一参加国家水平五级考试,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分数。

综合考试试题、答案,口试记录、评语及成绩交研究生院统一存档。

八、论文工作和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博士生科学研究能力、独立创新能力、开拓进取精神的重要环节。

论文工作阶段应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科研调查、工程设计)、撰写论文等部分。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是很重要的两个环节,研究生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论文的选题或开题的准备工作,第三学期提出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课题组或学科组)广泛听取意见,经导师和指导小组同意,学科组审定确认后,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文选题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要反映其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从事论文工作期间,要定期报告论文进展,要有至少2篇阶段性论文在学校规定的等级刊物上发表。

论文的格式要规范,论文初稿完成后,由导师审阅,召开论文报告会,发挥集体指导力量,提出修改补充意见,最后定稿后要达到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