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阜安精品PPT课件
手足口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ppt课件
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 严重时可导致脑膜炎、心脏疾病 等并发症。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
病毒通过感染者的粪便排出,污 染食物、水源和环境,再经口摄
入感染。
飞沫传播
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 飞沫传播给近距离接触的易感者。
接触传播
病毒可通过感染者的口鼻、眼部分 泌物、疱疹液等传播给易感者。
控制措施
采取隔离、消毒、健康教育等措施, 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宣传教育与培训
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培训
对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等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 力。
05 手足口病案例分析
CHAPTER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小明,男,5岁,因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部疱疹就诊。
经验教训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如勤洗手、保持环境卫生等 。
总结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过接触传播。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 、足部疱疹。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加强疫情监
测等。
谢谢
THANKS
持干燥,避免抓挠疱疹处以免感染。
03
监测病情
家长应密切监测患儿体温、精神状态等病情变化,如有高热不退、呼吸
急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康复指导
增强免疫力
鼓励患儿多参加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均衡,以增强 免疫力。同时,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和成人。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定 期对玩具、衣物、床上用品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 般为7-10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 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 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 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 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16
第二条 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 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 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 口病病例。
17
第三条 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 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 (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聚集性或暴发疫 情报告,或在主动搜索或进行网络直报信息审核时,发 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做好记录。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 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4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
属。
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oxasckievirus A, CVA)
的 2、4、5、7rus B, CVB)的1、2、3、4、
5 型等;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 埃可病毒(Echovirus, ECHO)等。
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5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 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 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 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 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 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手足口病的防控》课件
疫苗研究进展
疫苗种类
研究开发针对不同病毒株的广谱性疫苗,提高疫苗的保护 范围和持久性。
免疫策略
探讨最佳的免疫策略,如加强免疫、联合免疫等,以提高 疫苗接种效果。
临床试验
加速疫苗的临床试验进程,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 到充分验证。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展望
信息共享
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共同监测病毒变异和疫情动态。
营养支持
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摄入,增强免疫力,促进康 复。
护理方法
隔离措施
将患儿隔离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房间,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
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漱口,以减轻口腔疼痛和感染 。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患处,防止继发感染。
康复指导
定期复查
01
在治愈后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情况
。
预防措施
02
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
食物等。
增强免疫力
03
鼓励患儿多参加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以增强免
疫力。
04 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与建 议
完善防控体系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并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为防 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种。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在接种前应该了解疫苗的禁忌症 和注意事项,并在接种后留观30
分钟以确保没有不良反应。
03 手足口病的治疗与护理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对症治疗
针对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采取适当的对症 治疗措施,如退烧、止咳、缓解咽痛等。
手足口病知识和预防控制培训(PPT29张)
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处理结果当天以书面材料上报区CDC。
(三)做好散居儿童预防工作
今年以来,无论是总体发病,还是重症.死亡病例,均以散 居儿童为主。预防散居儿童发病是控制手足口病危害重点。疾 控机构要积极参与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消除肠道病毒滋生环境。 教育儿童监护人改善儿童个体卫生,降低沾染病毒风险。在疫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要点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难度大,原因有: 1.发病率高,轻症多,重症难预测,小年龄死亡 2.隐性感染者多,具有传染性 3.排毒期长,潜伏期排毒(肠排8W,口排2W,疱排随时) 4.已经在各地生根发芽 5.人传人,人传环境,环境再传人 6.病毒在外界耐受力强 7.幼儿行为卫生差,皮肤粘膜娇嫩,免疫不健全,易感染 8.对幼儿健康教育难,对传染源控制效率低 9.尚无疫苗可预防 10.无EV71快诊试剂早期预测,重症.死亡机制不明
三.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
(二)幼托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5.培训:幼托机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保健医生,按时掺 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掌握培训内容;还应在园内进行全员培训 工作,让园长、班主任、保洁人员掌握晨间的内容、消毒的范 围、方法等。 6.宣传教育:托幼机构要进一步加大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 宣传力度,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防 治知识。区疾控中心印制了4万份宣传折页和部分宣传画,将 通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幼机构下发到全区6岁以下儿童 家长手中,使其了解手足口病的危害和早期症状,有效预防手 足口病,并能及时就医,倡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 做好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消除其恐慌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情高发地区和高发月份, 教会群众洗消衣物.餐具.日常用具和
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精品PPT课件
•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 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监测哨 点共报告129106例病例。当年共发生重症 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 幼儿。重症病例的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 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 心肌炎。
2009年全国疫情
• 截至12月31日,今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 例约110万例,其中重症1万3千多例。死亡 数为300多例。山东省发病近14万例,死亡 45例。实验室检测病毒,1000多份标本, 其中EV71 686例,CoxA16 37例 ,其它 病毒284例。 今年的疫情来得早、来势凶。 目前主要流行于农村地区,表现为分布广、 疫点多,幼儿比例大、持续时间长。
•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 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 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 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 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 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 成较大范围的流行, 1.传染源: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 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 (一) 流行概况
•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 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 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 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 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 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 体。
• 3、易感性
•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 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 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 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 病率最高。
四、临床表现
• 潜伏期一般2~7 d,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 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 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 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 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 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 结疤的四不特征。
手足口病防控培训教学课件
2023-10-29contents •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治疗和护理•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和教育•手足口病防控的未来趋势和展望目录01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手足口病简介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如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如吸入病毒颗粒密切接触也是手足口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如接触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手足口病的症状与诊断少数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如发病季节、患者年龄、生活环境等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疼痛、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以及手足部出现红色斑丘疹02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洗手液。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这些部位是病毒进入身体的主要途径。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果没有纸巾,可以用弯曲的肘部。
定期清洁和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家中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如门把手、桌面、手机和键盘等。
定期更换牙刷、毛巾和床上用品等贴身物品。
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杯子、餐具和毛巾等。
尽量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人接触,特别是不要与病毒携带者共用餐具和杯子等个人物品。
在公共场所,如学校和办公室,保持距离,避免与他人分享个人物品或亲密接触。
如果必须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接触,应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避免接触患者或病毒携带者03手足口病的治疗和护理监测体温保持皮肤清洁口腔护理饮食调理轻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重症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急救准备。
住院治疗静脉输液对症处理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静脉输液等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针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等。
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绪。
患者的康复和心理疏导家庭护理饮食调理心理疏导预防复发04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和教育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促进家庭和社区的合作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1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23设计简单易懂的宣传海报和手册,包括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基本信息。
手足口病知识和预防控制培训ppt课件
加强社区卫生管理,定期开展环境卫生 整治,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疫苗接种
推广手足口病疫苗接种,降低易感人群 的发病风险。
医疗救治
提高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的诊疗能力,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04
手足口病的社会影响与应 对
社会经济影响
医疗资源负担
手足口病爆发时,大量患 者涌入医疗机构,导致医 疗资源紧张,影响其他疾 病患者的诊疗。
手足口病知识和预防控制培 训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4-01-11
目录
• 手足口病概述 • 手足口病的传播与预防 • 手足口病的控制与管理 • 手足口病的社会影响与应对 • 手足口病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手足口病概述
定义与特征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 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
05
手足口病研究进展与未来 展望
研究现状与成果
病原学研究
对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研究已经取 得了一定的成果,明确了肠道病 毒是主要的病原体,其中EV71 和CoxA16是最常见的病毒类型
。
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已经明确了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和飞沫传播,并发现了一
些高危人群和易感因素。
预防措施与个人卫生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接触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疱疹液后。
避免接触
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不要分享个人 物品,如毛巾、牙刷等。
环境卫生
保持家庭和学校等环境清洁卫生,定期 清洗和消毒日常用品。
个人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打喷嚏和 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 进封闭的垃圾桶。
社区干预
《手足口病的防治》课件
并发症治疗
针对手足口病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如肺炎、心脏疾病等,需进行
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的护理管理
隔离措施
将患儿隔离在通风良好的 病房,减少交叉感染的风 险。
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可用 生理盐水漱口,口腔溃疡 者可涂以药物减轻疼痛。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抓挠皮疹处,防止继 发感染。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
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
肠道病毒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进 入人体后,在咽部和肠道的淋巴 结内复制,然后进入血液,引起
病毒血症。
病毒随血液流动到靶器官,如脑 、心、肺、肝等,引起相应的症
状。
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坏 死或细胞凋亡,引起组织损伤和
炎症反应。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 ,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医疗机构预防措施
总结词
医疗机构是防控手足口病的重要阵地 ,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医 护人员的培训。
消毒隔离
对手足口病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对病房和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
医护人员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 控技能的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减轻医疗负担
通过预防控制策略,可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从而减轻医疗机 构和医护人员的负担。
提高公众意识
制定预防控制策略能够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 强自我保护意识。
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建立防控机制
01
建立健全的防控机制,包括疫情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响应
等环节,确保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宣传教育
02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自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拖)拭或浸泡。消毒对象:门把手、课桌椅、玩具、水龙头、扶 梯、地面、室内游乐设施。室外游乐设施每日清洗消毒1次;儿童 到校前开窗通风半小时。 四、寝具应勤洗勤晒。 五、食堂应按食品卫生要求落实相关措施。 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单做到家长人手一份,并在托幼机构/ 小学醒目处设置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专栏。
三、经检查,达不到卫生要求的托幼机构或小学作停 课处理。
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规范 托幼机构和小学防控工作要点
定义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 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 传染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 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 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第四条 发生聚集性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应当在24小时内开展调查处置。
第五条 发生暴发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应当立即对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 查,开展病例搜索,时间为自首发病例发病前一周至 调查之日,并填写《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 登记表》,上报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 每起暴发疫情至少采集5例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按照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学校 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 行)》(卫办疾控发〔2006〕65号)、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 (2012版)》和托幼机构/小学手足口病晨 检技术指南(见附件1)的要求全面做好手 足口病病例发现和报告工作。
2024年度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5
临床表现及分型
普通型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 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 后良好。
重型
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 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采用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具有高灵敏 度和特异性。
抗体检测
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用于回顾性诊 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024/3/24
16
结果解读与报告流程
结果解读
根据实验室检测方法的不同,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判断。
报告流程
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给临床医生,由临床医生结合患者情况进行诊断和 治疗。同时,实验室应按照相关规定将检测结果上报至疾控部门。
2024/3/24
24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 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表现为 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
肌无力或瘫痪等。
呼吸系统并发症
如肺水肿、肺出血等,表现为呼 吸急促、咳嗽、咳血性泡沫样痰
、肺部啰音等。
循环系统并发症
如心肌炎、心力衰竭等,表现为 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减慢、心
01
制定应急预案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 制定相应的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02
03
开展健康教育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手足口病防治 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 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手足口病防控》课件
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正在研制中,部分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 验阶段,有望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新的手段。
感谢观看
THANKS
控制策略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个人的积极参与和 配合。
疫情的应对与处置
疫情应对的定义
疫情应对是指针对突发 疫情采取的一系列紧急 措施,旨在控制疫情的 传播和减轻疫情对人群 健康的影响。
疫情处置的原则
疫情处置应遵循早发现 、早报告、早隔离、早 治疗的原则,同时采取 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 疫情扩散。
环境卫生预防
保持室内通风
垃圾处理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及时清理和消毒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 ,并妥善处理垃圾。
清洁和消毒
经常清洗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如门把手、桌面、玩具等。
饮食卫生预防
喝开水
饮用开水或瓶装水,避免生水和 未经消毒的牛奶。
煮熟食物
食物应彻底煮熟,尤其是肉类和蛋 类。
避免生食
疫情处置的措施
疫情处置措施包括病例 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 追踪隔离、疫区封锁消 毒、宣传教育等。
06
手足口病的研究进展
病原学研究进展
病原体的发现与鉴定
近年来,科学家们不断发现和鉴定出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包括肠道病毒、柯萨 奇病毒等。
病毒基因组研究
对手足口病病毒基因组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的变异和演化,为防控和 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危害
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膜 施
个人卫生预防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特别是在饭前、便后以 及处理完呕吐物和粪便后 。
避免接触患者
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人 密切接触,特别是避免接 触他们的疱疹液、呼吸道 分泌物及粪便。
手足口病知识和预防控制培训课件
培训内容全面
该培训课件涵盖了手足口病的概述、 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 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等方面 的知识,内容全面且系统。
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
该培训课件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对于 基层医务人员和幼儿园、学校等机构 的工作人员来说,具有很好的指导意 义。
该培训课件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图片 和示意图,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易于理解。
果。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加有效的防控手段出现。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 术对病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出更加精准的防控策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发更加 高效的疫苗和药物等。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
和预防意识,共同维护人类健康。
05
结论与建议
总结与评价
手足口病知识和预防控制 培训课件
• 手足口病概述 •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性 •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知识 • 手足口病防控实践与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手足口病概述
定义与特征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 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
吸道和接触传播。
患者的手、足、口腔等部位会出 现疱疹和溃疡,并伴有发热等症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 识,提高预防和控制意识, 减少疫情的传播。
03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知识
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
个人卫生
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或处 理患者物品后,以及在进食前。 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特别是口 腔、眼睛、鼻子和皮肤。
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和消毒患者接触的表面 ,如玩具、家具、门把手等。避 免在公共场所共享个人物品,如 毛巾和杯子。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共40页
(二)流行病学
• 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 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 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 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 物品等造成传播。
(四)治疗原则
•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 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 疫苗。病例的治疗方法参考卫生部《手足 口病诊疗指南 》
(五)、病例定义
• 1、临床诊断病例。 •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 (1).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PPT 课件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题纲
• 一、手足口病的疫情概况与监测。 • 二、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处置。 • 三、手足口病的重点人群及重点机构的预
防控制措施。
•
•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 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 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 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 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 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 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 亡。手足口病常出现暴发或流行。
• 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二)流行病学
• 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 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 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显性 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 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 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
手足口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2012-5).ppt4
14
(三)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 临床诊断病例: •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 幼儿多见。 •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 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 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 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 为手足口病。
15
(三)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22
(二)国内流行情况
• 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了较大规模 的手足口病疫情,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929例, 其中22例死亡.(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被 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 安徽、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都 有报告
23
(三)2014年1-5月20日手足口病疫情概况
项目
病例数 重症数 死亡数 重症病例(%) 病死率(%)
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
桃江县疾控中心 符乃斌
1
当前手足口病的工作重点
• 减少重症感染的死亡 • 降低社区的新发感染病例 • 避免医院院内感染
2
如何减少重症感染的死亡,降低社区的新发 感染病例,避免医院内感染我们就要了解
一、手足口病诊断与分类 二、流行学特征 三、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3
一、手足口病诊断与分类
17
(五)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 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 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 (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 (三)呼吸、心率增快。 •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 (五)高血压或低血压。 •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 (七)高血糖。
36
(二)强化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流行病学特征
• 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 ,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
• 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 。
•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 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 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20
★(一)手足口病的历史 (国际)
•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 •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 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 • 早期发现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 • 1972年EV 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
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
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 1. 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 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 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 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很像。, 1-2天后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 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 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 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 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 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 (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 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14
(三)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4、5、7、9、10、16,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 (EV71).埃可病毒等。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
22
(三)病原学(病毒理化性质)
•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 56℃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 •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 • 酒都能灭活该病毒。水中0.3 到0.5ppm 的余氯即
17
(五)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 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 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 (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 (三)呼吸、心率增快。 •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 (五)高血压或低血压。 •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 (七)高血糖。
4
★(一)手足口病定义
• 手足口病 ——是手足口病 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 组16型(CoxA16)、肠道 病毒71型(EV71)多见)引 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 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 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5
★(二)手足口病临床特征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普通病例表现。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主要症状是发热,
• 临床诊断病例: •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
幼儿多见。 •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
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 ,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 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 即可确诊 • 1.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 酸检测阳性。 •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 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 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 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18
★科学家长期研究发现
➢造成患儿死因一个重要的原因:
延误了时机
死亡儿童无一例外,都是在高烧2至4天后才被送入医院,一般入院 不足24小时就会死去。解剖尸体发现,EV71病毒已经侵入患儿的大 脑,这时候,再高明的医生也已无回天之力。造成患儿死亡的主要 原因是家长对这种疾病不了解,有的是医务人员对重症病例早期识 别能力不强,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而这样的情况也同样发生在 其他国家和地区。
21
(二)病原学--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在肠道内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包括 • 脊髓灰质炎(1-3型) • 柯萨奇病毒:A组(1-24型)B组(1-6型 • 埃可病毒(1-34型) • 新型肠道病毒68、69、70、71型、73-102型) •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COX-A组的2
16
(四)手足口病临床分类
• 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 重症病例: • (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
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 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 (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 ①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 ②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 ③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可使其灭活。 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 • 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 干燥可降低病毒在室温下存活的 時間。
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
胶州市阜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当前手足口病的工作重点
• 减少重症感染的死亡 • 降低社区的新发感染病例 • 避免医院院内感染
2
如何减少重症感染的死亡,降低社区的新发 感染病例,避免医院内感染我们就要了解
一、手足口病诊断与分类 二、流行学特征 三、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3
一、手足口病诊断与分类
6
★手足口病皮疹的 “三个四”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 足、口、臀四个部位 。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 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 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 不结痂、不结疤。
7
★手足口病皮疹
8
9
10
11
12
13
(二)手足口病临床特征
•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