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合集下载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虚实与意境
01
02
03
总结词
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的核心要求,虚实表现对于保持作品气韵的流畅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气韵是指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力和内在的律动。虚实表现通过强调作品的内在精神和动态,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举例说明
例如,在中国书法中,笔墨的浓淡、干湿、轻重等虚实变化,都是书法家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虚实结合,书法作品的气韵得以充分展现,观者可以感受到笔墨间的节奏和动态。
虚实与新媒体艺术
1
2
3
在环境艺术中,虚实关系的应用可以使空间更加有层次感和深度感,增强环境的艺术氛围和美感。
环境艺术中的虚实关系
景观设计中的虚实结合可以使景观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感受。
虚实与景观设计
室内设计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创造出更加舒适和温馨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实的概念
01
02
03
虚实结合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它能够使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层次感和深度。
通过虚实的对比和呼应,可以突出作品的重点和主题,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情感。
虚实结合能够让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虚实结合的意义
02
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表现形式
绘画中的虚和实
虚实与留白
05
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现代意义
现代设计中的虚实关系
在现代设计中,虚实关系的应用可以创造出层次感、空间感和动态感,使设计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虚实与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设计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突出品牌的特点和个性,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记忆。
虚实与信息传达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宗白华赏析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宗白华赏析

我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宗白华赏析一、概述我国艺术自古就以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而著称。

宗白华作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其作品更是充分展现了我国艺术表现里虚与实的精髓。

本文将从宗白华的艺术创作中探讨我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实特点,通过对其作品的赏析,探寻我国艺术表现里的独特魅力。

二、宗白华作品中的虚实表现1. 艺术风格宗白华的艺术风格凝练了我国传统绘画的骨气,同时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

他擅长以笔墨和色彩巧妙地表现出虚实关系,给人以空灵、虚幻的美感。

在他的作品中,虚与实的对比和统一,展现出了我国艺术独特的审美情趣。

2. 笔墨运用宗白华善于用淡墨、淡彩来描绘虚幻与超脱的意境,通过对光影和色彩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

他的作品中,虚实交错,飘渺悠远,给人一种超脱尘世之感,展现了我国艺术中的虚幻之美。

3. 主题表达宗白华的作品主题多以我国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为题材,通过虚实的表现手法,赋予主题更深层的内涵和审美意味。

他的作品中虚实对比鲜明,通过超脱的意境和抽象的表现形式,使主题更具想象力和诗意。

三、宗白华作品中的虚实审美魅力1. 超脱之美宗白华作品中的虚实关系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他运用虚实的对比,创造出一种脱离现实的幻境,使人们产生一种脱俗之感。

这种超脱的美感深受观众喜爱,展现了我国艺术表现里虚实之美的独特魅力。

2. 想象之美宗白华的作品中,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使作品更具有想象力和诗意。

观众在欣赏作品时,往往可以自由地在虚实交错的世界里进行联想和想象,创造出丰富的心灵体验。

这种想象之美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心灵愉悦,展现了我国艺术表现里虚实之美的独特魅力。

3. 寓意之美宗白华作品中的虚实描绘方式赋予了作品更深层的内涵和审美意味。

通过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他呈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赋予作品更多的寓意。

这种寓意之美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能够产生更加深层次的共鸣和情感体验,展现了我国艺术表现里虚实之美的独特魅力。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术性以画龙为例分别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洪求全不求粹 ,认为做诗如画龙,要把整条 龙画出来,连一鳞一爪都不能忽略。
王渔洋 求粹不求全,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只要 把最精髓的部分写出来就行了,不必求完整。
赵执信主张 既粹又全,以粹概全 ,认为完整和精
髓两者是不可分的,我们从一鳞一爪中看到完整的龙。 心中有完整的龙才能以一鳞一爪反映龙的全体。
一、提文章观点:
全粹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传统 里的重要表现手法
既粹又全,以粹概全 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 虚由实生 实仗虚行 以实为本 以虚为用
请你画画:
踏 花 归 去 马 蹄 香
通过这副画,你看到了什么?
寒 江 独 钓 图
一叶扁舟,一个孤独的钓鱼翁,这是“实”,那空白处我 们可以想象为烟波浩淼的江水和广阔的空间,这是“虚”, 正是空白才衬托出了环境的萧瑟和钓鱼人的孤独!“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宗白华
中国艺术
诗歌、戏曲、绘画、书法 建筑、印章、音乐、舞蹈
各门艺术的具体特点:
绘画:在空虚的背景上突出、集中地表现人物(或景物)的行动姿态,
删略背景的刻画。如八大山入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 令人感到满幅是水。
戏曲:舞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中国古代诗歌 之
虚实相生
作业:阅读找出其中的虚实部分
一 春小应 枝 色扣怜
《 游
红 满 柴 屐叶园
杏 园 扉 齿绍不
出 墙 来
关 不 住
久 不 开
印翁 苍

值 》
谢谢指导
山 颠 的 小 亭
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如《秋江》剧里船翁 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

中国艺术表现里虚和实

中国艺术表现里虚和实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邓浩教学目的一、了解我国古代艺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二、运用课文的观点阐明一些文学现象。

教学设想课文里有两段引文十分重要。

作者通过引述并分析《谈龙录》里一段话阐明全和粹、虚和实的辩证统一关系,确立了基本观点。

引用《画筌》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处理空间的一般表现方法,舞蹈精神是中国艺术的共同特点。

教学中应围绕这两段话,讲清重要的概念,把握作者的观点。

既粹且全,虚实相生,舞蹈精神,这些观点是全文精粹。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观点,透视课文举出的绘画、戏曲、舞蹈、建筑等种种艺术现象,并且进一步观察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在文学中的运用,搞好迁移训练。

在教学中可把握课文精要,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阅读准备翻译《谈龙录》、《画筌》的两段引文。

补充注释①哂:dhěn,讥笑。

②第:只,仅。

③位置相戾:虚实不分,互相干扰。

戾,lì乖张,不讲情理,这里是不守规矩的意思。

④赘疣:比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

⑤虚实相生:虚和实互相补充,互相衬托。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自读讨论,把握精粹1.口头翻译课文引用的《谈龙录》、《画筌》里的两段话。

2.根据课文的具体讨论,解释下列名称术语。

需解释的术语及参考答案:全——(艺术)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粹——(艺术)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全与粹的关系——既粹且全,辩证地结合、统一。

典型化——对生活和自然加以提炼,去粗取精,提高,集中,达到全和粹辩证地结合、统一。

(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加以综合,从典型化的过程、目标两方面组织答案。

)自然主义——只讲“全”而不顾“粹”。

*——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

现实主义——以粹概全,全和粹辩证地结合、统一。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实”——画面中的实景、真境。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虚”——画面中的空景、神境(或“艺术空白”)。

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的艺术特征。

高三语文课件:《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高三语文课件:《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03
中国艺术中“实”的表现形式
文学中的细节描写
总结词
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等具体细节呈现出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
详细描述
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 细致入微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同时,细节描写还能够增 强作品的真实感和生动性,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作品所描述的场景之中。
小组讨论
总结词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虚实相生”的美学观念,理解其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价 值。
详细描述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虚实相生”的理解和感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 学生积极发言,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同时,可以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美学观念。
06
总结与作业
详细描述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作品中“虚”与 “实”的具体表现、对整体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念。
创作实践
总结词
学生根据所学的“虚实”理论,创作自己的短文、画作或音 乐片段,尝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
详细描述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创作形式,如写作、绘画或音乐。 创作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 “虚实”手法。
通过探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 实,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 涵和艺术的精神实质。
课程目标
理解虚和实在中国艺 术中的表现形式和意 义。
探讨虚和实对中国艺 术创作和审美观念的 影响。
分析虚和实在中国传 统绘画、书法、诗歌 等艺术形式中的运用 。
02
中国艺术中“虚”的表现形式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戏曲:舞台不设置逼 真的布景,演员结合 剧情的发展,灵活地 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 使得“真境逼而神境 生”。
舞台表演
水斗
“戏曲的布景是在 演员身上”。戏剧 舞台上一般不设置 逼真布景(水), 由演员用一两个洗 练而又典型的姿势、 舞蹈动作显示虚灵 的空间(水)

书法 诗歌 建筑 戏剧
舞蹈
绘画 印章 音乐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 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 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
的典型化。
典型——普遍
所阐释的观点
就诗歌说,写出来的精粹的诗是 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就是 精粹从全体中来。但就诗的本身说, 又要求完整。要写一鳞一爪而没有支 离破碎之感,且能给人以完整的龙的 感觉,这就要求作者的心目中先有一 条完整的龙在。
中国传统艺术中绘画与戏曲 的虚实结合
绘画:在空虚的背景上突出、集中 的表现人物或景物的行动姿态,删略背 景的刻画。
所阐释的观点是:“全”“粹”结 合才能形成艺术美。
找出课文中的引文部分,说说它 们在文中的作用。
• 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意思是:去粗存精。
所阐释的观点是:由于去粗存 精,艺术表现里才有“虚”。

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先秦哲学家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

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

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在两千年前所正确地指出的。

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一段话很生动地形象化地说明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

他说: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

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赵执信指出一鳞一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

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鳞一爪里。

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里看见一个世界。

这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是自然主义的,也不是形式主义的。

赵执信以轻视的口吻说着雕塑绘画,好像它们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

这是大大的误解。

中国大画家所画的龙正是像赵执信所要求的,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筌》里说得很好,而这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

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

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6.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宗白华

6.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宗白华

6.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宗白华教学目的1把握层次,理清全文思路2领悟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3通过扩展,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潜移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艺术表现里虚与实的关系2理解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问题研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孕育出了魅力无穷的灿烂文明。

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多少代有传唱至今;那一幅幅黑白相间的宣传画,主多少人望画息心,那一出出字正腔圆的戏曲,让多少人迷恋忘情。

是什么样的魔力,把他们吸引提如如醉?是怎么样的一根魔杖,把他们指领得心魂难收?是艺术。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艺术技巧的文章。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扫清理解上的障碍(2)指名翻译几段引文。

师生订正(3)考虑几段引文各是围绕什么民开描摹,进而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明确:引赵执信《谈龙录》中的一段引文是说明,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创作就是从一鳞一爪里显示全体。

引笪重光《画筌》中的话是为说明,中国绘画和中国舞台艺术处理空间的方式。

文章思路:一(1—6)提出文章观点,即“全”和“粹”、“虚”和“实”辩证地统一、结合,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二(7—12)说明中国绘画、戏剧中的空间表现方法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三(13—14)阐述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受和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出来展示虚灵的空间的。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对艺术表现的具体要求?(2)第9段中的“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具体指的是什么?(3)第9段的“也主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一句中,作者为什么会说“让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都注意到哪些方面?(4)讨论解答课后练习。

三.课堂小结:全文就中国艺术表现中的虚和实的关系,广征博引,以具体的事例和引文来阐述,从抽象到到具体,层次清楚,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艺术是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的关系。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音乐旋律
传统戏曲音乐中旋律也是虚实相间的,通过旋律的变化来表现出角色的 情感和内心世界,如用高亢的旋律表现激昂的情绪,用低沉的旋律表现 悲伤的情绪等。
传统戏曲中虚与实的艺术效果
增强想象空间
传统戏曲中虚与实的表现手法可 以增强观众的想象空间,让观众 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内 心世界,以及更加深入地理解剧
虚与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意义
01
虚与实是中国艺术中独特的审美观念,强调在艺术表现中 追求虚实相生、虚实互换的美学效果。
02
虚与实表现了中国艺术中对空间、时间、意境的独特理解,通 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创造出深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03
虚与实表现了中国艺术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无 中生有”、“有无相生”的观念,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主观与
笔墨与气韵
中国画的笔墨还具有表现画面的气韵和生命力的功能,通过笔墨的挥洒来营造出画面的动感和生命力 。
中国画中虚与实的审美价值
意境之美
中国画中的虚实表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之美,使得画面更加深远、含蓄、耐人寻味。
文化内涵
中国画中的虚实表现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想,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 观和精神追求。
影响
这种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渗透到中国 艺术的各个领域,成为艺术家追求的 至高境界。
02
中国画中的虚与实
中国画的构图与虚实表现
构图
中国画构图注重留白,通过空白与实景的对比,营造出虚实 相生的意境。
透视法
中国画不采用焦点透视法,而是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画面 构图更加灵活自由,虚实关系更加丰富。
中国画的色彩与虚实表现
03
传统戏曲中的虚与实
传统戏曲表演中的虚拟动作
虚拟动作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原文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原文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原文摘要:一、引言:中国艺术的魅力二、虚和实的概念及表现1.虚实相生的概念2.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表现三、虚和实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运用1.虚幻世界和梦境的表现2.写景和抒情的结合四、虚和实在中国绘画中的运用1.笔墨的运用2.画面空间的处理五、虚和实在小说中的运用1.典型性和普遍性的表现2.情节的取舍和安排六、结论:虚和实相生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正文:一、引言:中国艺术的魅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出了魅力无穷的灿烂文化。

诗歌、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

这些艺术作品中,虚和实的巧妙运用,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意境和深度,也为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二、虚和实的概念及表现1.虚实相生的概念虚和实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它们体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

虚是指无形、无象的抽象概念,实则是有形、有象的具体事物。

虚实相生,是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2.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表现在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在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实则是具体的景物和情感。

诗人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创造出富有意境的诗句。

在绘画中,虚是指笔墨的运用和画面空间的处理,实则是绘画对象的具体形态。

画家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使画面更加和谐、生动。

在小说中,虚是指典型性和普遍性的表现,实则是情节的取舍和安排。

作家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

三、虚和实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运用1.虚幻世界和梦境的表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幻世界和梦境的表现较为常见。

诗人通过描绘虚幻的世界和梦境,来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感悟和愿望。

例如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2.写景和抒情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的结合还体现在写景和抒情上。

高三语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4

高三语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4

们年家感恩戴德。只要咱们年家服了软儿,以后踏踏实实、忠心耿耿、不存二心地追随他,凝儿料想王爷也不是真要跟咱们翻脸,毕竟爹爹和二 哥哥受圣上的恩宠正浓,还是王爷用得着的大人物。只不过二哥哥是壹个桀骜不驯、持才傲物的壹个人,王爷想要二哥臣服他,自然是要先打击 二哥气势,然后再施以小恩小惠,这就叫做恩威并施!”“哎,你二哥就是太有才华了,这人要是壹旦有了才华,就天不服,地不怕的。当初他 小小年纪就考取了功名,我和你爹爹还高兴得什么是的。现在看来,这太有才华,也真不是壹件好事情。为这事儿,你爹爹跟他说过多少次了, 总这么心高气傲的,早晚得栽了大跟头!可你二哥哪儿听得进去啊,前两天这爷儿俩又闹了壹个不欢而散呢。唉,你这二哥呀,要是像你大哥就 好了,虽然你大哥没他本事大,可是好歹不会招惹事端,保得平安啊!”“娘,话可不能这么说!朝廷当然需要有才华的人!否则全是由壹群肚 子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把持朝政,国运怎么昌盛,百姓怎么安居?”“小祖宗,说你多少回了,怎么这些个话又说出来了?”“凝儿说得没有错 啊!”“没有错,没有错,那你说现在怎么办?国家大事咱们管不了,反正明天就大年三十了,怎么先躲过眼前的这壹劫?”“好办,好 办!”“你!你说出壹个好办的办法来!”“王爷不是传话让咱们初六登门了嘛”“这还用你说?这就是你办法?”“嘻,娘亲且听凝儿下回分 解!”“你这丫头,你要急死娘了!”第壹卷 第十九章 蹊径“好,好,这就说,这就说。初六登门是必须去的,因为王爷的话咱们必须听。只 是,这个初六呢,是爷们儿间的事情,可没有说女眷之间的拜访走动也要大年初六啊。娘亲倒是可以赶在年前,当然,也就剩明天了,去拜访王 爷福晋………”“拜访王爷福晋?这王爷福晋能管用吗?而且明天可是大年三十呢!”“当然了,福晋的用处可是大了去了!打虎亲兄弟、上阵 父子兵。这福晋当然更是跟王爷在壹条船上的!至于大年三十嘛,您想想,王爷的本意只是给咱们壹个下马威,又不是真的要咱们出多大的丑, 再怎么着,咱们年家也是王爷的门人,自家门人的笑话,还不是他这个当主子的笑话?所以说,不管咱们怎么解这个难题,王爷都是会同意的, 就算是给了壹个台阶,壹是警告年家要及时调转船头,二也恐怕是要考验壹下年家的谋略能力吧。” “哎呀,凝儿!我的好凝儿!你怎么就是生 了这份玲珑七窍心呢!我这就跟老爷去说去!”年夫人壹开始对于冰凝能否解了难题还是将信将疑,这壹番话下来,真是心服口服,不由得赞叹 不已,也顾不得许多,撇下两个姑娘就赶快先去找老爷了。玉盈在壹旁已经听得傻了眼:“凝儿,你这小脑袋瓜里居然装的全

6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6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三、阅读思考
1、本文主要阐述什么问题? 2、本文分几层进行论述? 3、“虚”和“实”的关系可以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概
括?
1、本文主要阐述什么问题?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中国艺术 包括哪些方面?论述重点在哪里?
主要观点
中国的艺术表现有虚实结合、虚 实相生的特点。
中 诗歌、戏曲、绘画、书法 国 艺 术 建筑、印章、音乐、舞蹈
《雨霖铃》:
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 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什么是“虚”?
“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 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 境界。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已逝之景之境
设想的未来之境
“虚”与“实”的关系
(1)虚景和实景相反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中心。
阅读课文1——6段,回答问题:
中国艺术里虚和实的关系如何? “全”和“粹”的关系如何?
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荀子《劝学》
“粹”——去粗取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
“全”——艺术表现里有了“实”
全和粹、虚和实的辨证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 就。 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虚和实的相对性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丰富全面
虚 ——全 实
自 然
洪 昉
主 义

绘 画






形 辨证统一



的 美
去粗取精 ——粹
典 型 的 美
赵 执 信
形 式 主 义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作为探究,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去具体阐释我们熟悉的艺术作品。
疑难解析
(一)(题目略)
答:本题旨在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一问,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等艺术表现空间的共同特征,就是运用了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
在对古诗词的“虚”与“实”的鉴赏中,“实”主要指具体而直接可感的艺术形象;“虚”指由物象引起的联想、想像,非直接的艺术形象。虚实之道,要在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富于变化。一般说,只求“虚”,会“偏于枯瘠,流于轻俗”;只求实,则“堆积窒塞,寡于意味”。翁方纲说过:“唐诗妙境在虚处,宋诗妙境在实处。”无论唐诗宋词,全篇皆实,往往难有好诗,全篇皆虚,也显得虚无而难以捉摸。诗贵实中有虚,虚中见实,二者相辅相成,达到既见其实而又可浮想联翩,如李白《与史郎中钦听董鹤楼上吹笛》
笪(dá) 画筌(quán) 相戾(lì)
赘疣(zhuì yóu) 扼(è)要 摇曳(yè)
汲(jí)取 如 (qí)斯翼 如晕翚(huī)斯飞
2.词语理解
尘滓——比喻那些微细轻贱,不重要的东西。滓,污浊。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诗为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复至武昌,在黄鹤楼上闻笛而作。其中的“落梅花”,即“梅花落”,笛中乐曲名。利用“落梅花”的形象,点明听到的笛声《梅花落》曲,化虚为实,此其一。黄鹤楼高,临楼闻笛,笛音飘扬,诗人感觉好像梅花纷纷飘落化实为虚,此其二。江城(武昌古称江夏,俯临长沙)五月,气候温暖,绝无梅花飘落,不寒而觉寒,这是诗人独特感受,也正是诗人前路茫茫郁闷填胸的真实感受。实(感情)中有虚,虚中寓实,但写来却纤痕不露。正所谓“朴者有味,灵者无痕”,以朴“养”灵,以灵“回”朴。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原文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原文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原文【实用版】目录1.艺术美的表现需要“全”和“粹”2.虚和实的辩证统一是艺术表现的关键3.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处理空间的一般表现方法4.舞蹈精神是中国艺术的共同特点5.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正文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艺术美的表现不仅需要“全”和“粹”,还需要虚和实的辩证统一。

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句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

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处理空间的一般表现方法。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的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

虚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幻世界和梦境、空灵的意境等都反映了虚和实的辩证关系。

诗人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观。

在中国艺术中,舞蹈精神是其共同特点之一。

舞蹈是一种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人体的动作和姿态来表现美。

在中国的舞蹈中,充满了韵律感和节奏感,通过舞蹈者的身体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哲学思想。

诗歌中的虚实结合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实是指写景,虚是指抒情。

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情感,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韵味和深度。

例如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综上所述,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体现了中国艺术的丰富内涵和审美观。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需要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课文精讲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课文精讲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6段):引出文章的主题,即中国艺术表现中的“虚”和“实”是辨证地统一、结合的。

这部分通过对比和分析,阐述了“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部分(7-12段):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中的空间表现方法,即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这部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解析,展示了中国艺术家如何运用“虚”和“实”的手法来创造空间感和动态感。

第三部分(13-结尾):进一步说明中国艺术中的“虚”和“实”的表现手法,并延伸到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等领域。

这部分强调了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表现手法是由舞蹈动作延伸而来的,展示了虚灵的空间。

同时,也指出了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为中国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启示。

可以将《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这篇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引出主题、阐述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以及进一步说明其在不同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和延伸。

这种段落划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二、文章赏析《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是一篇深入探讨中国艺术表现中虚实辩证关系的文章。

通过赏析这篇文章,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中虚实相生的独特魅力,以及这种魅力如何赋予艺术作品无尽的生命力和深度。

文章以富有哲理的引言开篇,提出了中国艺术表现中虚实相生的核心观点。

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艺术表现的核心法则。

这种法则强调在艺术创作中,既要注重实际的形象和形态,又要注重表现形象和形态背后的虚灵空间,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文章以绘画和戏曲为例,深入阐述了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绘画中,艺术家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笔墨运用,表现出实物的形态和质感,同时又通过留白和渲染等手法,创造出虚灵的空间和意境,使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和想象力。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20.《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20.《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二十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练习与思考一、作者在文章中,将哪些材料融会贯通起来,以阐述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在表现空间方面的共同特征?答案:中国绘画:列举一些画为例,引用笪[dá]重光的一段话为根据,来说明中国画处理空间的方式。

中国戏曲:列举一些戏曲中的人物虚拟动作,来说明中国戏曲表现空间的方式。

中国书法:以张旭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为例,来说明中国书法的虚实结合。

中国建筑:以《诗经·斯干》用舞的姿势来形容周宣王的宫室,来说明中国建筑处理空间的审美原则。

作者把上述材料融合在一起,比如用论画面空间的话来论戏曲,在论戏曲时又举齐白石画的例子,尤其是阐释了中国绘画、戏剧、书法、建筑等艺术中贯穿着舞蹈精神,从而得出它们虚实相生的共同特征。

二、课文在论述中运用了举例的方法,找出两三例引文,并说说它们在阐释课文观点方面的作用。

答案:文章除运用了引证法外,还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在论证各门艺术的具体特点时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如引用笪[dá]重光的一段话为根据,来说明中国画处理空间的方式。

又如在论证绘画“在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特点时,举了两例: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齐白石画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

论证戏曲特征时,举《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又以“趟马”的动作表现在某一种情境下人策马疾行,来说明中国戏曲表现空间的方式。

以张旭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为例,来说明中国书法的虚实结合。

以《诗经·斯干》用舞的姿势来形容周宣王的宫室,来说明中国建筑处理空间的审美原则。

三、作者说:“大而至于建筑,小而至于印章,都是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来处理的,而表现出飞舞生动的气韵。

”结合自已对印章或建筑或其他艺术样式的认识,谈谈其中的虚实关系。

答案:1.治印,以着字处为实体,以其配字、偏旁、点画间的空隙为虚处。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①宗白华先秦哲学家荀子写过一篇文章,叫《劝学》。

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②”。

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③”。

“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

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

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④;只讲“粹”而不①选自《文艺报》1961年第5期,有改动。

宗白华(1897—1986),中国现代美学家。

江苏常熟人。

主要著作有《美学散步》,译有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②〔洗尽尘滓,独存孤迥(jiǒng)〕清初画家恽南田(1633—1690)的话。

意思是去粗存精。

孤迥,孤立、孤单,这里指少。

③〔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是《孟子·尽心下》中的话。

意思是,充满(美好的品德)就叫做“美”;充满而且光辉地表现出来就叫做“大”。

④〔自然主义〕文艺创作的一种倾向。

着重描写现实生活的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追求事物的外在真实,忽视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概括,忽视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方面。

)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①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在两千年前所正确地指出的。

清初文人赵执信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一段话很生动地形象化地说明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

他说:钱塘洪思③,久于新城④之门矣。

与余友。

一日,在司寇(渔洋)宅论诗,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登鹳雀楼》和《寻隐者不遇》两首诗的 意境,在处理虚实的表现方式有什么共同之 处?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两首诗都是从实处下笔,凭虚处传神。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 是实景,语语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 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 负和气度的远大。人们从这两句诗中还可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 远的生活哲理。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四句皆实,而过访不遇之情跌宕变化,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不仅写出隐者的品格,抒发了 未见其人的怅惘之情和敬慕之意,而且从中还可以引申出某种 哲理性的意蕴:人们在探寻真理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会 感到某种困惑,即直觉地感到所探寻和追求的事物就在近处, 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发现或得到。这也是由实见虚,虚实结 合。
太 极 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
游故宫太和门
山 颠 的 小 亭
观察下面的书法,谈一谈 你对虚实相生的理解
பைடு நூலகம் “飞
白”
“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 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 称其为“飞白”。
有的笔画似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艇急驰水 面,有的如悬崖瀑布飞纵,有的像织布细线伸 展,有的若女子秀发随风飘动……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 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归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 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 年知为谁生!
说说下列引文的含义,并说明它们 在阐释课文观点方面的作用 1.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意思是,不是既全面丰富地表现生活,又更典 型更集中地表现生活,就不能称之为美。文中 用以说明艺术的美只有做到既“全”又“粹” 才能真正表现出来。
2.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意思是,去粗存精。所阐释的观点是:由于去
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才有“虚”。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由实生,实仗虚行;
以实为本,以虚为用。
八大山人:鲶鱼
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在表现空间方面有什么 共同特征?作者是把这些艺术中的哪些材料融会贯通起来, 阐述这个共同特征的?
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尘滓(zǐ) 鬃鬣(liè 住宅(zhá ) i) )
B.哂笑(xī) 凤夔(kuí 昉明(fǎng ) ) shěn C.箴言(zhēn)笪笞(dá 赘疣(yó ) u)
D.摇曳(yè 翚飞(huī) 跂翼(qí ) ) 2.下列是本文中的成语,使用该成语的两句中哪句对,哪句错? ①去粗存(取)精 A.对于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去粗取精,尤其要选择适 合自己情况的方法。(对) B. 这次去登山的人不必太多,我们要去粗取精,队伍需要精兵强 将。 (错)
单字中的飞白和其他笔画虚实相生,具有图画 美,间或具有装饰美。
舞蹈(音乐)精神
4.中国的书法贯穿舞蹈精神,怎么理解?请以张旭的狂草加以阐明。
提示:注意揣摩其笔锋、笔势与剑法的关系。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局部)
三.解读13、14自然段: 1.作者是在谈艺术中的虚实相生的手法,为什么要举 《诗经》的例子呢? 提示:举《诗经》的例子不是就诗歌来谈,而是 就《诗经》中赞建筑运用了舞的姿势而言。诗歌 本身是一种艺术,文学也是艺术。
寒 江 独 钓 图
二.解读7~12自然段:
1.“这是大大的误解”中“这”指什么?
提示:指前一句对王渔洋、赵执信的观点的理解。
3.第9段中所说的“真”到底应该怎样理解?
提示:不是自然主义的逼真,而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 一种神似的美。
2.观察《女史箴图》《步辇图》、 八大山人绘画等,尝试谈谈这几幅名画 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局 部 放 大 :
局 部 放 大 :
八 大 山 人 : 花 、 石 、 游 鱼
按照虚实相生的要求请你画画:
1.踏花归去马蹄香 2.深山藏古寺
3.竹锁桥边卖酒家 3.蛙声十里出清泉
触类旁通
作者没有举所有的艺术形式来阐明艺术的虚实 相生的特点。你能以音乐、建筑、印章、剪纸等其 它艺术形式来说明吗?
诗歌中的“虚”与“实”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 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 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 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 是一个虚象。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 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 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 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 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 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 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 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 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 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 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 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 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 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 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 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宗白华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艺术表现里的虚实。
2.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或成语,掌握其用法。
3.整体把握全文的主旨,通过文中例子体会作者所 阐述的道理。 4.触类旁通,用课文中的观点阐明其他问题。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宗白华(1897一1986)原名之木魁, 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 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在曾任中华 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 事。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 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 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 集《美学散步》、《艺境》 等。 宗白华于1986年12月20日在 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望江南(二)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虚、实的定义
作家在反映现实时,对对象采取 正面描写,传神写出事物特征,这 称为“实写”。 作家在反映现实时,对对象采取侧 面烘托或暗示的方法,描绘出那些 难以描绘的、富于动态变化的事物 的特征,这称为“虚写”。
虚实之间的关系
战 国 帛 画 : 凤 夔 人 物
汉 石 刻 人 物 画
《女史箴图卷》是根据西晋诗人张华所作讽刺贾后的《女史箴》原文而创作 的。现存九幅画面,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第一幅,画的是冯昭仪以身挡熊,保 卫汉元帝的故事:由于一只大熊攀槛欲上而引起的紧张局面,汉元帝、卫士 及其他官女惊慌失措,都想逃跑的神情,与冯婕妤(昭仪)神色镇定的表情, 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冯婕妤的形象
②虚实相生
A.我们这十几个人中,有的壮实,有的身体差,为了共同的目标, 我们必须虚实相生,团结协作。 (错) B. 作文也是一门艺术,该饱满处要饱满,该简略处要简略,虚 实相生,艺术性更强。 (对) ③一鳞一爪
(对) A.对于历史人物,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一鳞一爪,妄加评论。 B. 要掌握鳄鱼的活动情况,就必须搜寻鳄鱼的一鳞一爪,实行 跟踪记录。 (错) ④宛然可见 (对) A.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宛然可见。 B.打开古墓,只见女尸肌肤完好,宛然可见。(宛然如生) (错)
洪昉思
复述全文内容
一、解读1~6自然段
1.“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简述这句话的意思,作者用以说 明什么?
2.由作者所说的内容来看,到底什么是“虚”和“实”呢?
提示:“虚”就是隐略,去掉的“粗”,就是“全”中的非“粹” 的那部分艺术空间;“实”就是显现,保留的“精”,就是“全” 中的称为“粹”的那部分艺术实体。 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自然主义、形式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观的区 别。(结合注释与书上内容作答)。
钱塘洪昉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 宅论诗,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 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 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 “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 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 者反有辞矣!” 意思是,浙江杭州人洪昉思很久以来就在山东桓台人王渔洋门下, 同我是朋友。有一天,洪昉思与刑部尚书王渔洋一起议论诗,他痛 恨当时流行的诗歌没有章法,说:“诗好像龙,头、尾,身上的鳞 片,颈上的长毛,一个不具备,就不是龙。”刑部尚书笑他说: “诗好像神龙,见头不见尾,或者在云雾中露一个爪子一个鳞片而 已,怎么会露出全体?那是雕塑绘画!”我说:“神龙屈伸变化,固 然没有固定的身体,恍惚望见它的只是它的一鳞一爪,而龙的头尾 完整,所以好像都在。假如拘泥于所看到的,以为龙的全体都在这 里,那么雕塑绘画者反而有话说了!”所阐释的观点是:就诗歌说, 写出来的精粹的诗是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就是精粹从全 体中来。但就诗的本身说,又要求完整。要写一鳞一爪而没有支离 破碎之感,且能给人以完整的龙的感觉,这就要求作者的心目中先 有一条完整的龙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