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问题与对策-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群体。

其中大部分农民工携带着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来到城市打工。

这些孩子被称为“农民工随迁子女”,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方面,他们可能面临着一些严峻的困境,这对于上述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深入探讨。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难题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市民和政府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这些孩子来到城市后,会面临许多难题,包括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语言问题、学习环境条件和家庭支持等带来的负面影响。

1. 学校入学和穛建立相应的网络随迁子女拥有的学籍往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首先,这些孩子要想进入城市学校,必须证明自己的身份,如何证明其身份成为了一个困难。

其次,由于人口流动较大,受教育机会有限,城市内的学校尚未按需求分布,中心城区学校容纳难度大,没有设立分校制和新城镇学校等延伸设施。

最后,随迁子女可能没有得到相应的网路和资源,无处得到良好的教育。

这些问题,给随迁子女的入学带来了诸多困难。

2. 家庭负担重重,难以付出时间和精力随迁子女家庭的劳动力通常都被迫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上,所以他们无法全面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更谈不上帮孩子管理好学校的相关事务了。

家长的教育情况参差不齐,家庭读书氛围也十分有限。

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得电视和互联网成了他们的学习场所。

长此以往,这些孩子也就失去了向成长相应的优质发展环境。

3. 市场经济下的教育机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教育机制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改变。

一方面,随着房价不断攀升,开始出现了一些看重学区房的父母,而且绝大多数入学困难的随迁子女来自于农村,不少孩子处于贫困的家庭环境。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教育的竞争不断升级,质管部门为了刺激学生学习的努力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开始了加强课程教学的探索。

二、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基础教育的公平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一。

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流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随着这一迁移,大量的流动人口子女也随父母来到城市读书,但是,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入学贵等问题就成了目前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

由于居住地不稳定,人户分离、社会地位的不确定等,许多流动人口家庭不能像非流动人口家庭那样抚养与教育自己的子女,从而其子女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问题。

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由于民工在社会甚至在流动人口中的弱势、边缘地位,经济收入,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使得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入学上受到更多的限制。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是当今社会追求公平必须解决的命题之一,“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市接受务工农民子弟学校时写下这句话。

如何能保证这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并使之接受良好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多种制度的不合理结合造成的。

现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难的主要原因。

虽然国家近年来出台多项政策,然而现实生活中,没有城市户口的孩子,不能享受划片招生待遇。

另外,一些公办学校千方百计设置门槛,甚至暗中强迫交纳“赞助费”,这些现象的存在将一些农民工子女挡在了校门外。

2.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教育资源的地区性差异十分明显,有的城市的学校已经饱和,入学机会很小,因为涌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迅速增多,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公办学校难以敞开接受全部前来报名的农民工子女3.农民工社会地位问题。

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经济收入微薄,社会地位较低,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

其所处的社会地位限制了子女方便就学及选择优质资源学校的权利。

二、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途径1.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

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平等权问题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平等权问题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平等权问题研究一、绪论农民工子女是指那些跟随父母到城市打工并居住,但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孩子,他们在就学教育方面与城市孩子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而平等地接受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教育作为公共产品,需要政府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

①教育平等权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教育起点的平等教育起点的平等指的是入学机会平等,即任何人在进入学校学习时都受到平等待遇,不受家庭状况、社会地位等门槛限制。

教育起点的平等是实现受教育权平等的根本要求。

(2)教育过程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指的是接受教育过程中受到平等待遇,不搞特殊化待遇。

教育过程的平等是实现受教育权平等的关键环节。

教育过程的平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国家公平的投入教育资源与教育经费,对于经费的划拨要求各级政府做到公平、公正。

其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3)教育结果的平等教育结果的平等指的是在接受教育后个人知识、能力的提升,以及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的提高等。

教育结果的公平是实现受教育权平等的终极目标,是教育起点公平和教育过程公平的延续和发展。

教育结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产出,指接受教育后能力、成绩等的直接获得;二是教育影响,指接受教育后间接获得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等②。

二、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不公平的具体表现(一)农民工子弟学校境况堪忧农民工子女入学需求较大,而城市教育资源较为有限不能有效满足其需求。

此外,部分农民工子弟学校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在没有获得相关部门审批资格的情况下私自招生,这些学校不仅教学没有保障,办学条件也非常差③。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安全问题。

比如教学楼质量差,食堂卫生缺少监督,交通不便,消防安全问题等。

其次是教学师资力量差。

一些山寨学校没有编制很难吸引优秀教学人才,只能临时聘用非专业老师或素质水平较低的毕业生来任教。

再者是教学设施落后。

农民工子弟学校在教学设施的投入上较少,不仅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就连基本的教学设备和体育设施都不完善。

浅析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家庭背景不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城乡差距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缺乏社会支持和心理关怀等方面。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改善教育资源,并建立健全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保障机制。

全社会应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制度,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家庭背景、城乡差距、教育资源、社会支持、心理关怀、政府投入、教育保障机制、制度完善、教育机会、公平化。

1. 引言1.1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比例逐年上升,但他们在接受教育方面却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由于父母的劳动条件和家庭收入比较低,很多农民工随迁子女无法像城市孩子那样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在城市学校中,农民工随迁子女往往面临着就读证明难、入学难、就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不公平现象使得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上面临较大困难。

农民工随迁子女也存在因父母长期工作而缺乏家庭陪伴、心理关怀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其学业和健康成长。

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1.2 公平问题的出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民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为了更好地照顾子女,经常将子女随迁至城市,但由于其家庭背景与城市户籍居民的差异,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时往往面临着各种不公平待遇和困难。

这些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关怀。

由于农民工家庭经济条件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教育机会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 。
第四 , 不 主 动 与 老 师 联 系 和 沟
通。
农 民 工 随 迁 子 女 家 长 普 遍 有

个想法 , 那就 是 孩 子 送 人 学 校 之
后就 等 于关 进 了保 险 箱 ,管 理 、 教 育 孩子 都 是 老 师 和 学 校 的 事 情 了 ,
于 是 并 不 会 主 动 的 与 老 师 联 系 和
沟通 ,了解 孩 子 的 在 校 学 习情 况 。 对 学 校 的 诸 如 家 长 会 之 类 的 家 校 联系活动 , 也总是以“ 工作忙 ” 为 借
1 . 农 民 工随 迁 子 女
“ 农 民工 随 迁 子 女 ” 指 的 是 跟 随农 民工 父 母 一起 进 城 的 子女 。 具
口不参 加 或 者 很 少去 参 加 。 第五 , 过 分 关 注 学 习 成 绩 而 忽
学教育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圜 曹红 艳
内容 摘 要 : 在 农 民工 随 迁 子 女成 长 阶段 ,家庭 教 育 发 挥 着 重 要 的作 用 。 当前 ,我 国农 民工 随 迁 子 女 家庭 教
育存在着家庭教育环境不理想 、家庭教育方式不恰 当、对子女 的教育缺乏长远考虑 、不 主动与学校联 系、片 面关 注 孩 子 学 习成 绩 而 忽视 其 它 等 问题 。这 些 问题 的形 成 , 主要 有 家 庭 、 学校 、政 府 等 方 面 的原 因 。 由 此 可 知 ,农 民工 随 迁 子 女家 庭 教 育 问题 的 解 决 ,需 要家 庭 、学 校 、政 府 一起 努力 。 关键 词: 农 民工随迁子女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无 法 获 取 学 习 课 本 以外 的 其 它 学

入学不易升学更难_农民工随迁子女之教育困境及对策探讨

入学不易升学更难_农民工随迁子女之教育困境及对策探讨

入学不易升学更难_农民工随迁子女之教育困境及对策探讨入学不易升学更难:农民工随迁子女之教育困境及对策探讨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带着子女来到城市谋生。

然而,这些农民工随迁子女面临着教育方面的困境,从入学到升学,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并提出对策以改善他们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首先,入学难是农民工随迁子女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往往无法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的入学权利。

学校普遍对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限制较多,例如要求户口迁入、购买学区房等。

这导致大量农民工随迁子女被迫进入农民工子弟学校或城市边缘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质量也普遍较低。

其次,升学难是农民工随迁子女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农民工子女在高考和升学的道路上受到了重重困扰。

城市高中对于农民工子女录取的标准较高,他们往往无法达到。

即使成功完成高中教育,农民工子女的升学机会仍然不容乐观。

他们通常面临着高学费、缺乏家庭经济支持和社会资源等问题。

这使得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升学困难重重,远比其他城市孩子面临的挑战更艰巨。

为了改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以降低城乡教育差距。

其次,应该通过政策的调整,减少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限制。

例如,取消户口迁入和购房等限制,使农民工子女能够顺利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

同时,可以建立更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此外,还需要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奖学金,减轻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经济负担。

此外,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也是改善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困境的重要因素。

各界应该增加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和帮助。

可以通过设立义务教育教师特岗计划,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和农民工子弟学校任教,以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提供辅导和支持服务,帮助农民工随迁子女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措施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措施

环境 需要 一个过 程 。而现在社 会上仍 存 没有 考 虑 到农 民 工 随 迁 子 女 的家 庭 环境 , 在 对农 民工不 尊 重 的现 象 , 所 以在学 校 乱收杂费 , 甚 至存在 有的老师抓住农 民工 里, 农 民工 随迁 子女 往往会 受到歧 视 , 城 迫切想要 子女入学的心理 , 在收生前索要 市学 校 的学生仍 存在着 排斥农 民工 随迁
迁 子女 的 教 育 现 状 , 呼 吁公 平 对 待农 民工 平 。 随迁 子 女 。 1 . 农 民 工 随 迁 子 女 的 人 数 在 不 断 的
增 加
公平 , 实则 却并没有做到 。有 的学 校的老
师教 师水平低 , 学校环境 差 , 教 学 设 备 简
义 务 教 育 的 经 费 就 给 流 人 地 造 成 巨 大 的 经济压力 , 自然 就 不 愿 接 纳 农 民 工 随 迁 子 女 。农 民工 随 迁 子 女 自然 得 不 到 社 会 的 尊 重 。 在 学 校 农 民 工 随迁 子 女 的 教 育 问 4 . 农 民工 随迁 子 女 教 育 资 源 不 足

解决, 但有 的问题仍 继续 存在着 , 只有 明
有的地方 的学校 比较 少 , 政府 就在 当
农 民 工 随 迁 子 女 也 是 社 会 不 容 忽 视 确 这 些 问 题 , 才 能更好地 去解决 问题 , 从 地 设 立 农 民 工 子 弟 学 校 。 这 些 学 校 表 面
的一个 群体 , 社会应该 高度 关注农 民_ T随 而实现农 民工 随迁子 女受教 育 的真正公 上说 是为 了实现农 民工 随迁子女 教育 的
保障 民生
和簿 蕊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措施
刘 昕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共管理在教育行政管理方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关注社会热点,而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则是当前教育行政管理最热点的研究问题之一引起广泛讨论和研究。

本文通过对其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国民教育体系,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反映教育行政管理当前的发展。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对策一、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较难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后,一般有五种就学渠道:1.借读于公立学校。

这是家长的首选,但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入学困难,而且还要缴纳一定的借读费或赞助费。

这对农民工家庭来说无力承担,因此这类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不多。

2.进入正规民办或私立学校。

这类学校收费很贵,就读的人数少之又少。

3.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开办的学校。

这类学校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开办较多,一般中小城市较少或没有,难以满足大量农民工子女就学需求。

4.进入非正规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这类学校限制少、收费低,所以农民工子女就读最多,但办学条件较差,学生随时面临失学困境。

5.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开办的学校,也称“跟踪学校”,这类学校数量相当有限。

2、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问题突出由于户口不在当地,经济条件薄弱,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深受歧视。

加上长期城乡隔阂使两地孩子在生活方式、心理感知、话语体系等方面出现很大差异,常受到同学们冷嘲热讽,精神负担大;再加上他们在进城前的文化基础较差,城乡之间所采用的教材版本、教育进度、教学方法以及学习环境也不相同,农民工子女随父母流动性大,学习不稳定,致使他们学习成绩偏低;学校又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和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缺乏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这都导致农民工子女精神负担很重,并表现出了强迫症、心里不平衡、不适应、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

3、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缺失总体而言,农民工对其子女教育极为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提供给子女适当的家庭教育。

浅析农民工迁徙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浅析农民工迁徙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浅析农民工迁徙子女家庭教育问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发展,外来劳务子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频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多方位相互配合。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浅析农民工迁徙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凸显,主要集中在内容、理念、方法和环境方面,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子女健全人格的形成,阻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制约了新型城镇化建设。

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相互配合。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教育;新型城镇化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工的流动呈现家庭化特征,子女教育亦因此出现众多新的问题。

特别是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困难重重,不仅影响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也阻碍了农民工家庭的城市化进程,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不断上升,据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数据显示,80、90后的农民工数量持续增长,2013年占农民工总数的%。

[1]由于我国阻碍农民工就业的城乡二元制度没有被打破,再加上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改革的关键期,新生代农民工承受着更大的生存压力,严重违背了新型城镇化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受中国传统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影响,他们对子女的学校教育和未来发展十分关心,但是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方法欠妥。

1.家庭教育内容片面,亲子关系不够融洽我国现阶段处于新型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远低于城市市民。

他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很多家长眼睛死盯着分数。

如果孩子成绩优秀,家长似乎就特别有面子;孩子成绩稍不如意,就贬低孩子无能。

同时,很多家长由于经济和能力有限,忽视孩子兴趣的发展。

加之,城市公共资源的分布不合理,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很难丰富饱满。

2.家庭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标脱离实际由于家庭教育本身存在着这样的特征,即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情感化,教育方法多样化,许多家长的教育理念完全取决于个人经验,教育理念存在误区。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在城市中成为了普遍存在的一群人。

他们虽然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却面临着诸多的困境,这也引发了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相应的救助对策。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1.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农民工随迁子女因户籍制度的存在,一方面被限制在城市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在乡村教育中又面临人才缺乏、教学环境简陋、教师待遇低等问题。

在城市中,农民工随迁子女没有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多次被剥夺了获得更好教育的机会。

2.经济负担繁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生活多数情况下十分贫困,在城市中生活成本的增加,为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得他们很容易陷入到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的境地中,使他们难以获得到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3.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农民工随迁子女常常面临着同学的排挤、教师的不信任、父母的不理解等问题,这些因素让他们内心承受的压力更加的突出,容易感到情绪低落、自闭、学习不振等问题,这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二、救助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对策1.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资金投入,落实“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理念,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使得农民工随迁子女对于教育的资源获得到同等的机会。

比如,加大对农村家庭经济越困难的家庭的资助力度,为农村贫困家庭孩子的九年义务教育提供免费教育等优惠政策,减轻其经济负担。

2.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力量更应该加大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支持,可以组织志愿者前往农村、学校、社区动员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农民工随迁子女,并进行资助捐赠行动,提高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共同推动农民工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

3.家庭的支持和关注家庭也应该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给与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父母要更加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加丰富和安全的心理、生活、学习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农民工进城务工规模的扩大,农民工随迁子女问题日益突出。

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诸多教育困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并提出相关的救助对策。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城市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农民工随迁子女大多只能就读于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通常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2. 社会融入困难。

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孩子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他们在学校中常常遭受排挤和歧视,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和同学间的关系网络。

3. 家庭经济困难。

由于农民工的收入不稳定,家庭经济拮据,许多随迁子女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缺乏基本保障,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二、救助对策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应采取以下救助对策:1. 加大政府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质量,改善教育条件,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确保农民工随迁子女获得与城市孩子平等的教育机会。

2. 加强师资培训。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增强他们对随迁子女的关爱和教育热情,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3. 推行特殊教育。

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特殊情况,应推行特殊教育政策,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培养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和学习。

4. 建立社会救助机制。

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应积极参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救助工作,提供经济援助、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帮助,助力他们克服困境,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5. 引导就业转型。

为了提升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经济状况,政府和社会应引导农民工逐渐从体力劳动转向技能类和知识类工作,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从源头上解决教育困境。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旁边夹杂的也是一个个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

近年来,围绕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围绕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展开讨论。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是社会的一般现象,他们面临的教育问题涵盖了方方面面,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困境。

1. 学前教育问题在学前教育方面,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机会较少,很多孩子不仅无法接受早期的学前教育,而且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也很不利。

因此,这些孩子在就读初中或更进阶的阶段会遇到大量的学习困难,这也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业生涯。

2. 非正常升学由于居住的城市与工作单位之间的距离,很多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入中小学往往不能按照规定正常上学,而是去低档次、私立或越级上学,给经常搬迁的渐年造成了极大的教育压力,这种非正常升学带给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很多的不便和不利。

越级上学其衔接必然会造成原有的学校与新的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不利于孩子的学业发展。

3. 缺乏适宜的教育资源在良好的教育资源方面,大多数农民工随迁子女都面临无法优质教育的困境。

由于城市的拓展和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很多传统的小学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教育服务,但在其他方面缺乏适宜的、高品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如文体设施、图书及阅读、电脑辅助学习等。

4. 没有可靠的师资来源在教育资源方面,一定要具备教育资源。

无论是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校教育中心,还是交通设施方面,都需要培养、及时提升师资队伍。

现在许多师资队伍源于流动,感知上难度大,对孩子未来的学业成果和发展不会产生积极影响。

二、救助对策研究从救助对策研究的角度,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所制定的有效救助方案有哪些?需要怎样助力他们发展?1. 推广开展学前教育在学前教育方面,可以加大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机构,以充足的教育渠道解除有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的担忧,提高这些孩子的教育质量。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工成为了城市中的主要劳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由于户籍限制以及就业不稳定等因素,这些随迁子女的教育面临着困境。

本文将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救助对策。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困境1.户籍限制根据我国户籍制度,农民工随迁子女只能在本地参加中小学入学考试和高考,如果没有本地户籍,将无法参加考试。

这种户籍限制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教育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难题。

2.就业不稳定由于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性,他们常常需要频繁迁移,这也导致了他们随迁子女的学校选择不稳定。

孩子可能需要不停地转学,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文化差异在城市与农村的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当地的城市孩子在文化、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适应城市生活方面较难。

二、对策解析1.打破户籍限制我们应该设法打破户籍限制,在上给予农民工随迁子女更多的教育机会。

同时,也应加强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权益保护,对他们进行教育补贴等措施。

2.搭建社会支持网络通过搭建社会支持网络,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能力。

例如,可以建立志愿者教育培训队伍,在无偿教育方面提供支持。

3.加强教育投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在教师队伍、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使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够共享公平的教育资源。

4.注重文化差异培养注重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文化差异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城市文化生活,同时进行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

三、结论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制约了其在城市生活中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这不仅是一项社会责任,也是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和实现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及其改进办法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及其改进办法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及其改进办法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30多年的现代化探索和发展,期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他们的一份力,成为城市发展的基石。

而随着改革的继续深入,以及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民工要求留在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也跟随父母来到城市。

这时,农民工子女在随迁城市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不但关系着中国一部分群体的教育问题,还对建设社会主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文献查阅法。

在本研究的准备阶段,小组从专业数据库中检索和查阅了有关城市农民工、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以及义务教育的数据资料和理论文献,并从国内各大网站和政府部门网站搜集了政府出台的保障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一系列措施和执行情况,这为本文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2)案例分析法。

本文选取了国内及国外政策实施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对于解决我国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具有参考价值的一些政策,这丰富了本文的对策研究。

思路是在明确相关理论基础上先总的分析我国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再将现存问题分为三个方面:(1)制度方面;(2)人文社会方面;(3)教育方面。

针对各方面做详细分析并相互结合借鉴成功经验提出改进办法。

1.3 相关概念1)农民工城市农民工主要还是包含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从制度角度上看。

农民工的户籍是农民,也就是他们只有的是农村户口;第二,从职业角度上看,农民工是在城镇中从事着非农活动,并主要在第二或第三产业中劳动而获得个人以及家庭全部或大部分收入的重要劳动者;第三,城市农民工和城市职工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仅仅是劳动者,且被社会看作是廉价劳动力,他们既享受不到与城市职工一样的“同工同酬”的待遇,也无法得到城市职工的一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福利。

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城市农民工是指那些原身份是农民,但居住在城市比较久,没有常住户口,主要从事的活动有劳务、经商和服务等,并取得较少工资或经营收入的外地流动人员。

浅析农民工迁徙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浅析农民工迁徙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浅析农民工迁徙子女家庭教育问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发展,外来劳务子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频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多方位相互配合。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浅析农民工迁徙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凸显,主要集中在内容、理念、方法和环境方面,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子女健全人格的形成,阻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制约了新型城镇化建设。

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相互配合。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教育;新型城镇化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工的流动呈现家庭化特征,子女教育亦因此出现众多新的问题。

特别是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困难重重,不仅影响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也阻碍了农民工家庭的城市化进程,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不断上升,据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数据显示,80、90后的农民工数量持续增长,2013年占农民工总数的%。

[1]由于我国阻碍农民工就业的城乡二元制度没有被打破,再加上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改革的关键期,新生代农民工承受着更大的生存压力,严重违背了新型城镇化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受中国传统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影响,他们对子女的学校教育和未来发展十分关心,但是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方法欠妥。

1.家庭教育内容片面,亲子关系不够融洽我国现阶段处于新型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远低于城市市民。

他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很多家长眼睛死盯着分数。

如果孩子成绩优秀,家长似乎就特别有面子;孩子成绩稍不如意,就贬低孩子无能。

同时,很多家长由于经济和能力有限,忽视孩子兴趣的发展。

加之,城市公共资源的分布不合理,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很难丰富饱满。

2.家庭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标脱离实际由于家庭教育本身存在着这样的特征,即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情感化,教育方法多样化,许多家长的教育理念完全取决于个人经验,教育理念存在误区。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
1. 教育资源不足:农民工随迁子女往往聚居在城市的一些偏远地区,当地的义务教育资源有限,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2. 学业压力大: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父母往往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无法提供很好的学术支持。

此外,移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及转换也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了困难。

3. 交流困难: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语言、文化背景与当地学生相差较大,导致相互间的理解、交流难度增加。

解决对策:
1.增加教育资源:政府应该增加在城市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教师供应,以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需求。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能够提供合适的课程和学科支持,同时也要在学习、社交和健康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

3.拓宽参与途径: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与父母共同合作,创造助学场所,提供家长教育,以便他们更好地参与子女的学习。

此外还要加强与农民工随迁子女及其父母的沟通。

4.改善校园文化:学校应该营造出适应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校园学习氛围,包括提供多样化的课堂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并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志愿服务机会,以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当地社会和文化环境。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也随之面临教育问题。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城市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农民工的子女由于父母工作原因,常常需要跟随父母迁移城市。

这会给他们的教育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首先,农民工子女的学籍问题。

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很难在城市落户,无法享受与城市户籍学生同等的教育待遇,导致他们难以进入城市优质学校。

同时,农民工工作稳定性不高,可能经常搬迁,加剧了学籍跟随问题。

其次,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

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普遍聚集在城市核心区,而农民工子女常常被安置在城市边缘或者农民工聚集区,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再次,农民工子女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困境。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他们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最后,农民工子女的职业发展问题。

由于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关系背景,他们进入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机会相对较低,可能面临着就业困难和收入不稳定的困境。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方案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政策、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素质,确保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当。

同时,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合作,开展教育资源共享,让农民工子女能够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

其次,完善农民工子女学籍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籍转移机制,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顺利迁移并接受教育。

同时,加大对农民工子女学籍的监管力度,防止虚假学籍和学籍沉淀问题的出现。

再次,加强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关怀服务。

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学业和生活上的困难,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收稿日期:2014-09-19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1GLB00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D/2011/01/020);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编号:JGZZ13-062)。

通信作者:金丽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等。

E-mail:2467032005qq。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工进城务工潮流不减,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带来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1]。

在这其中,伴随农民工进城的第二代教育问题尤其突出。

近20年来,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特别在2014年7月30日全新户籍改革制度推出后,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面临了全新的局面。

新的户籍制度改善了以往随迁子女入学部分的困难,大力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但新制度执行初期存在新隐患,制度的规定也不一定能帮助农民工随迁子女真正融入城市教育。

笔者认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核心问题是政策中存在漏洞和教育融入难两大问题。

在新出台的户籍制度背景下,本研究探讨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分析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反思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阐述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仍然存在未解决的政策及保障问题、学校教育有失公平、家庭教育缺失和融入社会难的现象,并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社会背景2003年,国务院提出了“两为主”,以解决跟随父母进城务工的这些孩子的义务教育问题。

“两为主”即以流入地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

近20年,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

农民工随迁子女作为目前城市化主力军的第2代,代表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新生力量,是农民工市民化、城市化的主要希望。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处于身心迅速成长变化的阶段,接受新鲜事物、知识的能力比较强,相比他们的父辈有更快的融入城市环境的潜力。

在这一阶段,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

20世纪80年代,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表现突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无法正常接受教育,成为难以解决的重大矛盾。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取消农业户口,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期望为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提供适当生活和教育的保障。

当前,在社会和政府的关注下,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但是制度执行当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隐患。

城乡差别和社会畸形的对待,在教育平等的目标下反而变成一种变相的孤立和歧视,农民工子女真正融入城市仍很困难。

在完善教育制度、提供良好教育硬件资源条件下,消除差别对待,消除孤立和歧视,让农民工子女能够完全融入城市环境,完全接合城市教育,不仅有利于中国城市化现代化的未来,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贡献。

因此,探求解决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极为重要。

2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2.1政策存在漏洞2.1.1户籍制度改革中的隐患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难问题,政府也颁布了许多相关解决政策,如从2006年到2013年的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

我国一改以往长期存在的城乡户籍分立制度,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统一变成“居民”户口,这也针对了不同户籍制度的学生有着差别的教育对待的现象。

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归根结底要追溯到户籍制度。

但户籍制度改革刚刚出台,目前还未见什么成效,加之改革后可能预见的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教育资源将面临巨大压力。

对此,教育部提出:在规划上,教育部要指导各地把常住人口包括随迁子女纳入到区域教育的发展规划之中。

在经费上,要求各地要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的人数来拨付教育经费。

同时我们要加大中央财政对各地接收随迁子女学校的专项奖励力度。

坚持分类指导,要求各省市因地制宜,合理确定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他们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

这些条例确实能够保障和改善以往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但对于城市对其文化观念的排斥和受教育机会、师资、教育教学设施等资源排斥以及如何具体解决和分配城市教育压力,教育经费分配以及户口迁移中流出地教育资金问题并没有提出明细的促进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的策略,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也没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

随迁子女是否能够真正获得平等教育还是未知数。

相比关注他们在城市的入学问题,更应该关注这个群体该怎样融入城市社会生活、怎样真正接合城市教育,使他们由于跟随父母来到文化不同的环境中,不会仍然延续父母的弱势地位。

2.2.3社会融入难社会的存在由文化构成,教育离不开社会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教育时,免不了接触社会文化,但他们往往会遭到一些异样的目光。

城市居民常常用自我的价值观看待和评价农民工。

这样不同的价值体系和观念,加上许多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往往都是城市人看不起的体力工作,同时认为他们流入城市加重了就业压力、住房压力,一些城市居民对农民工有较深的成见,认为农民工相对城市人就是脏乱差,素质低下,甚至怀疑其品质,认为他们向城市的流动增加了犯罪率等。

这些看法常常延续到其子女身上,大多城市居民对整个农民工群体包括他们的子女有着或多或少的偏见,甚至是歧视。

在相同学校受教育的城市孩子看不起他们,拒绝和他们交流。

不同的生活环境、经济条件也使得他们和城市孩子无法处在共同的生活背景下,很难有共同语言。

他们长期处在冷漠歧视的交际环境中,不利于其心理发展。

甚至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学校、老师对同学差别对待,这样的行为更使农民工子女的心理蒙上了阴影。

3针对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3.1政府层面:实现城乡居民教育发展同步3.1.1完善教育政策,建立教育财政专向资金进一步改革教育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现今政府将阻碍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制度加以改善和去除,这样既保证了劳动力的流动又维护了进城劳动力的平等权益。

各级政府应立即制订加强相关的配套教育设施和惠民政策,从根本上取消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公民享受的权利差别,城乡人民共同享受真正的教育平等。

与此同时,还要重视户籍改革制度可能引起的城市教育资源压力问题,将流入生源适当分流。

比如加强中小城市或城市边缘的教育投入,加入更多的教育惠民政策,吸引生源,适当减轻人口集中流入造成的教育压力。

因为,对于这些农民工子女,今天是城市的流动者,明天就有可能是城市的主人,所以要让他们接受教育,减少与城市儿童的差距。

这样也就更有可能避免农民工子女成为城市新的不稳定因素,减少城市犯罪发生,维护城市的稳定和繁荣。

建立教育财政专项资金。

在户籍制度改革下,教育部已经表示,要求各地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的人数来拨付教育经费,同时要加大中央财政对各地接收随迁子女学校的专项奖励力度。

相较以往城市办学中对农民工子女增加高昂的赞助费和借读费等附加费用、教育社会环境不平等现象,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初步的设想。

但在户籍迁移过程当中,比如一些参加社会保障年限还未达到迁移城市规定的农民工家庭,其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还留在流出地,这时仍然要将属于他们的教育资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以充分保障其权益。

建议开设专项补助,建立专门的资金项目,通过当前城市政府和流入地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

对于参加社会保障有困难的家庭,进行适当的减免和补助,帮助其尽快完成户籍迁移,转变成真正的城镇化。

3.1.2建全法律制度,建立相关服务机构建设有利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保障机制是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途径。

制定新户籍制度改革执行过程中的法律法规,明确其细则。

在增加具体的法律制度和加强法律执行力度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具体实际的操作来帮助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统计和登记,农民工子女可以统一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

将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安排在同样的班级,进行平等对待,使得在他们心中城市和农村的差距缩小,加快他们融入城市生活,提升他们的归属感。

合理收费也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的重要部分[5]。

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支持,最直观的是取消各种附加费用。

城市学校面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所收的借读费、赞助费等已经逐步取消。

而学校必须收取的学费和学杂费方面,其标准应根据现实的教育投入和成本投入情况,最大限度地做到收费合理,杜绝胡乱附加收费的现象,这是义务教育平等性的重要体现。

目前还没有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专门服务机构,这一机构的建立将对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提供支持。

3.2学校层面:实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受XX局,XX局面3.2.1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扶植和管理主要是在教育财政部门和学校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在已有政策和条件下,明确公办、民办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经过各个部门协调和帮助,对政策领会并坚决完善执行。

在还未完善的政策面前,抵制与政策不一致的内容或者依傍政策漏洞的行为。

实施教育管理的明细应由教育部门制定,对多收费、乱收费的现状和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无法在部分公立学校就读的问题进行取缔和整改,包括其学籍的管理和分配。

对政策及时的评估和监测,努力形成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完整新政策,使国家各项惠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对现有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学校深入整改,规范管理标准、师资水平、入学准则、入学费用等。

公办学校按一定比例招收农民工子女,民办学校加强费用扶植[6]。

教育费用可以实行几个部门共同承担,包括政府、教育部门、户籍所在地和农民工子女家庭等。

3.2.2学校师生共同构建平等的教育环境消除歧视和偏见,是学校应尽的职责。

因此,学校肩负着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融合沟通的责任。

学校可以在校内设置相应的岗位,可以针对农民工子女的需求进行服务和教育,同时积极配合师生之间和其与社会的融入工作,创造平等融合的环境。

也可以在教师之间展开专题讲座、专业培训,提供正确的指导。

增加师生合作互动活动,改变教师对农民工子女的差别对待。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包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创造和促进融合。

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通过学生之间共同游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管理任务等表现学生间平等的现象,给予他们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以帮助其达到真正的和谐平等。

3.2.3重点加强德育教育并解除心理障碍教育是一个互动的相互过程,师生的差别对待完全可以影响学习氛围和学生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