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十单元所学的知识点,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2.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本单元重要概念和方法。
2.练习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1.复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2.练习使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基本几何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巩固(30分钟)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进行相关题目的讲解和练习。
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 拓展(30分钟)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进行讨论分享。
4. 结束(10分钟)总结本次课程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练习,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作业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课堂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解题思路。
七、教学反思1.学生的学习状态及理解程度。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
3.难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课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课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整百、整千数进行加减法计算。
–掌握整百、整千数的特点与规律。
2.过程与方法:–能够灵活运用适当的策略解决整百、整千数的加减问题。
–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耐心,培养他们勇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策略解决整百、整千数加减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整百、整千数的练习题目。
–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纸和笔,以便课堂练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前小练习或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15分钟)–以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规律。
–强调整百、整千数的特点,简化计算步骤。
3.学生练习(2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巩固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策略解决问题。
4.展示讲解(10分钟)–结合学生练习的题目,展示有代表性的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讲解学生在练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强化重点。
5.课堂检测(10分钟)–随堂进行简单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6.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化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关键知识点。
–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设计一道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问题,交给同学互相解答。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展开,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整百、整千数的特点和规律,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整百、整千数的策略运用有一定难度,下一步需要针对性地加强这部分内容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第一课时:除法(一)认识竖式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二、探索新知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a.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b.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边写边说明:横式:20÷5=4竖式: 45丿 2 02 0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4 商:4表示分4盘。
除数 5丿2 0 被除数:20表示有20个苹果。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内容:教材90-92页例5-6和课堂活动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会认识几时几分2、通过活动,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年数学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数学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數學教案設計
对不起,由于我的能力限制,我无法为您提供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的完整教案设计。
但我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教案框架供您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全面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具体的教学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确定)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确定)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步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找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4. 实践操作: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5. 总结归纳:在结束时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自我检测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于以后的教学。
希望这个教案框架能够帮到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要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总复习教案主要涵盖了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学习过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PPT、练习题、实物模型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等基础知识。
例如:已知一个数,加上5等于15,求这个数。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以及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综合性的数学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通用11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师: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复习题: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说出运算顺序)30+8×4 5×2+3 80—64÷8 29+24÷4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5×3=15 81÷9=9 16+12=28 25+15=40 9—9=0 28÷7=4(课前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谈话:小淘气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
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用谈话法为学生引出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竞争意识)2、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图。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现在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通过创设男、女生过河的情境,使学生将计算生活化,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8-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8-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掌握数字10内的数加减法。
2.复习认识10,认识10以内的数。
3.复习认识1元的价值。
4.复习认识时间的表述和顺序。
二、教学重点1.数字10内的数加减法运算。
2.认识10以内的数。
3.认识1元的价值。
4.会用时、分、秒来表述时间。
三、教学难点1.数字10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2.识别10以内的数。
3.理解1元的与1元以下的换算。
4.掌握时、分、秒的顺序和表示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数字10的图片、1元硬币、时钟模型。
2.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纸币、钱币、时钟模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数字10以内的加法。
–引导学生用计数棒表示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如:3+5=8。
–练习计数棒相加,巩固10以内的加法运算。
2.复习数字10以内的减法。
–让学生用计数棒表示10以内的被减数和减数,如:7-2=5。
–练习计数棒相减,巩固10以内的减法运算。
第二课时1.复习识别10以内的数。
–准备数字卡片,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表示10以内的数。
–创设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识别和排序10以内的数字。
2.复习1元的价值认识。
–准备1元硬币和纸币,让学生认识1元的硬币和纸币。
–引导学生认识1元与1元以下的换算关系。
第三课时1.复习时、分、秒的顺序。
–准备时钟模型,让学生熟悉时、分、秒的顺序和表示方法。
2.综合复习。
–组织综合练习,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字10内的加减法、识别10以内的数、认识1元的价值和表述时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综合复习《10 总复习》的内容,重点巩固了数字10内的加减法运算、识别10以内的数、认识1元的价值和掌握时、分、秒的顺序和表述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教具和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一步,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十、数学百花园(1) 北京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十、数学百花园(1) 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百十个数字,掌握用手指头数数的方法,会快速辨认1-100内的偶数。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手指头数数的方法,精半时钟的准确读时,能够了解和认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3.情感目标:养成好奇心和求知欲,懂得互相合作,增强集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数字识别和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2.时钟的准确读时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学生单独或1-2人一组,手抄数字1-100,然后从其中随机抽取三个数字,不告诉同桌,让同桌通过问问题来猜出这三个数字,并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2. 活动环节•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走进数学百花园,找寻各种各样的数字和形状。
•让学生看一组图,包括数字和形状,鼓励他们通过形状和颜色区别和辨认数字。
•让学生用手指头数数,数一数手上有多少个手指头。
•让学生数一数课室里有多少个同学,最快、最准、最大声地报数。
•让学生研究时钟表盘的形状和指针的功能,指出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区别。
•让学生看一张时钟表盘上的时间,鼓励他们用手指头指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并说出准确的时间。
•让学生在时钟表盘上画出一堆数字,让他们快速地找出其中的偶数。
•让学生自己模拟指针的运动,如何用自己的手表示出整点和半点。
•再让学生模拟指针的运动,如何用自己的手表示出分钟数。
3. 讲解环节•通过主体活动的引导和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概括形成反思总结。
•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积极积累各种形状和数字的认识,更好地准确使用。
四、教学评价•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反应。
•在教学结束后,通过小测验等手段进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 总复习》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新备教案一、教学内容总结本单元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最后一单元,内容主要囊括了前面九个单元所学知识的总复习。
通过此次总复习,旨在让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性的回顾,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已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巩固并复习加法和减法计算。
2.复习数的比较大小和数的顺序。
3.复习数的读写。
4.复习矩阵中的数据记录与分析。
5.复习简单的张图解读。
6.复习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7.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巩固与复习。
2.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读写。
3.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图表阅读。
4.简单的几何图形认识。
四、教学难点1.数据分析与图表阅读的能力培养。
2.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五、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科书、教学课件、练习册等。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3.教学环境:教室整洁、教学氛围良好。
六、教学内容安排1.复习加法和减法计算,通过书上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2.复习数的大小比较和读写,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
3.数据分析与图表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4.几何图形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识别、分类简单的几何图形。
七、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的框架。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情境式教学法: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八、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估。
2.注意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而非单纯的结果。
3.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氛围。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1.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7-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总复习》7-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2.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技巧,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总复习,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
的理解。
2.难点:综合运用各知识点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好课堂教具、板书内容、学生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学生带好学习用品,认真听讲。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长方
形、正方形等。
2.通过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形式进行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
精神。
4.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总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总复习部分的练习题。
2.针对自己学习中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适当的补充练习。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总复习》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单元总复习 第4课时《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数据收集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搜集数据;以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形式进行数据整理和展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能力,训练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数据的展示形式三、教学难点1.把握数据整理的主要内容2.运用合适的图表形式展示数据四、教学准备1.课件2.学生练习册3.图表工具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复习数据收集整理的基本概念,提出实际问题展示数据的重要性。
2.数据收集(10分钟)–学生分组,老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
3.数据整理(15分钟)–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分类、比较数据,制作条形图或折线图。
4.数据展示(15分钟)–学生展示他们整理好的数据,用图表的形式向全班呈现,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或意见,共同讨论。
5.讲评与小结(5分钟)–老师对学生的展示给予肯定和评价,总结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中的关键点,引导学生体会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六、课堂练习1.根据以下问题,搜集数据并整理成表格,制作条形图:–你们班每位同学昨天吃了哪些零食?–每种零食的数量是多少?七、课后作业1.根据家庭情况,搜集某一天父母工作的时间,整理成表格并绘制折线图。
2.预习下节课内容:《数据对比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将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课时 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十单元导学指导案8009=()+()3070=()+()10、80里面有()个十。
190里面有()个十。
11、用三张数字卡片,可以排出()个不同的三位数,把它们写出来是()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12、填空。
(1)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十万里面有()个一万,一千里面有()个十。
(2)从右边起百位是第()位,右边起的第五位是()位,千位是第()位。
(3)8008这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的8表示8个(),第四位上的8表示8个()。
(4)892是()位数,最高位是()位,1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5)用5、0、3、9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6)按顺序,找规律填数。
102、____、100、____、____、97、____。
190、____、____、160、____、____、____、120、____、____。
5000、____、6000、____、7000、____、____、____、____、9500。
13、读写出下面各数。
4050 读作:()6009读作:()二千零六写作:()五千八百七十二写作:()5个百和8个十是(),1个千、2个百、3个十和4个一是()。
六个一、八个千是(),一个万是()。
14、在()里填上“>”、“<”或“=”。
1000()999 99()101 1111()9999999()1001 1010()999+1 99()100-1 1001-1()999+115、在()里填上“+”、“-”、“×”或“÷”。
45()5=3()3 6()7=20()2以下为赠送文档:第5单元圆确定起跑线【教学内容】确定起跑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12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12篇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力量和概括力量。
教具、学具预备:教科书第12页预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预备实物卡片,预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一、预备1.出示预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
小朋友正忙着预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预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看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状况。
二、新课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忙二(1)班小朋友预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安排春游食品。
(1)争论安排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当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现安排结果。
(3)让学生观看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预备的春游食品,发觉: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稳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殊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沟通。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终,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展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沟通。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目标
•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总结并强化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通过综合练习和思维拓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1.数与计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综合运用
–算式的列式计算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分数
–分数的认识和简单运算
–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分数的应用问题
3.几何
–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角的概念与分类
–角的测量与应用
教学重点
1.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2.熟练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相转化。
3.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测量角度。
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习知识点
1.让学生快速回顾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并简要总结各个知识点。
第二步:练习题
1.分发综合练习册,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包括数与计算、分数、几何等方面的习题。
第三步:讲解与解析
1.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第四步:拓展思维
1.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数学
思维能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
1.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馈
•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及时反馈,指导他们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定期进行学习情况调研,根据学生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及时发现问题。
以上为《总复习》教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数
学学习的效果。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0-100的读法及写法。
2.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将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3.能够简单理解一些数学概念,如加法、减法等。
4.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0-100的数字的读写。
2.加法和减法的初步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数学教科书2.彩色计算器3.数学练习册4.数学游戏道具5.班级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数字0-100:通过数学教科书和彩色计算器,展示数字0-100的写法并让学生跟读。
•数字练习:让学生进行0-100的数字书写练习。
•数学游戏:设计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0-100的数字认知。
第二课时•复习0-100的数字读写。
•加法初步:介绍加法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并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计算过程。
•练习册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做加法练习。
第三课时•减法初步:介绍减法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并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计算过程。
•游戏练习:设计减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减法运算。
第四课时•深入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知识点梳理: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强化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课堂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检查学生对0-100的数字认知、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表现的同学,指导差生提高。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加减法练习。
2.利用生活实际情况,设计几个加减法问题并解决。
3.复习0-100的数字读写。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对于加减法的初步概念引入需要更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需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一堂课需要更加注重巩固加减法的基本运算,逐步向深入水平拓展。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0单元 1数与代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0单元 1数与代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了解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能够掌握数的读法和书写。
–能够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求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数与代数的关系。
2. 正确书写数的读法。
3. 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难点: 1. 理解代数的概念。
2. 对代数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数学游戏或有趣的故事,引出数与代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1.数的读法和书写规范–先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的读法,然后进行书写练习。
2.代数的初步认识–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代数,例如:1 + x = 5,让学生找出 x 的值。
3. 练习1.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巩固数与代数的知识。
2.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综合运用,例如:小明有苹果 x 个,小王有苹果 5 个,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4. 拓展提出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解决,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四、课堂小结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加深对数与代数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数与代数来解决。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继续努力学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数学水平。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总复习》的第四课时,是数学二下册第十单元的总复习内容。
通过
这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第十单元所学内容,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基础,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第十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复习第十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概率计算和统计图表的解读。
2.难点:概率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统计图表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2.教材与练习册
3.小黑板与粉笔
4.讲台与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率计算(30分钟)
1.复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练习相关概率计算题目。
二、复习统计图表解读(30分钟)
1.复习各种统计图表的种类及意义。
2.练习统计图表相关题目。
三、综合练习(30分钟)
1.针对第十单元的综合练习题目,包括概率计算和统计图表的综合应用。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强化重点难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巩固和复习第十单元的内容,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强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10总复习第1课时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新人教版.doc
10总复习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练习二十二)。
成长小档案用4幅图涵盖了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数据收集整理;图形的运动。
这些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有些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新知识,为此,在回顾与整理时进行了特别的突出。
接着还安排了两项数学活动:活动1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活动2是图形运动的再体验、再感受。
最后是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整个复习过程中,“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突出十进制思想。
教科书展示图片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将认数的内容系统化,并把握知识的本质。
“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相结合复习,以对比促进理解和系统化。
在复习时可以进一步沟通两者之间的关系,突出本质上的统一。
混合运算的编排除教学运算的顺序外,还可加深学生对4种运算本身的认识,进一步沟通运算之间的关系。
复习时应通过教学活动加以体现,让学生透过知识表面抓住其本质,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数据收集整理”的复习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复习“图形的运动”时,将直观与抽象结合。
教科书中还有一些知识虽然没有以图示的形式呈现,回顾时也应受到重视。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计算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认识万以内的数并进行比较和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克与千克,能掌握统计方法,通过分析统计表提出并解决问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比较被动。
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复习阶段要进行系统性的复习,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及时反馈,使复习有实际效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努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授课计划课题总复习单元序号10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间、长度、单位,图形与拼组、对称、分段统计等知识。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及学生分析总复习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升华,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因年龄太小,只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即可。
重点与难点重点:基础知识的掌握难点:综合能力的提高课时分配万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复习1课时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的整理复习1课时图形与拼组1课时统计1课时全面复习1课时共5课时时间20XX年6 月8日——20XX年 6 月19 日课 时 教 学 设 计课 题 万以内数加减法及有余数除法 教案序号 67 授课时间20XX 年 6 月 8 日课型复习教 学 目 标1、巩固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
2、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复习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点 学难 重点重点:万以内数及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准备教学 挂图板 书 设 计万以内数加减法及有余数除法B 区比C 区多多少座位? 840-558=282(个)共15元钱,每本2元,最多可以买几本?还余几元?15÷2=7(本)……1(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设计一、创设情境二、创设情境活动一:师:2008年在我们国家将要发生一件大事,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师:同学们,请看这副图画,这是一所学校的同学在获悉2008年申奥成功后所做的事,通过这个运动场,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活动二;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知道了看台一共有A、B、C三个区,你能说一说这三个看台各有多少个座位。
师:这三个数是怎么组成的?师:在这三个区中,哪个区坐的人最多?师:同学们一起看一看,看台上有这么多的座位,大约能坐多少人呢?师:老师给同学们提一个问题,看看你会解答吗?B区比C区多多少座位?学生回答学生自由谈想法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看台有几个区,每个区有多少个座位,再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组交流,每组的代表回答。
学生认真对这三个数比较,得出结论。
学生估算,全班交流。
学生自己解答,再集体讲解,订正。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生能不能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能不能正确的读数。
学生能不能正确地说出万以内数的组成。
学生能否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能否掌握估算的方法。
了解学生对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的准确性。
指导学生正确地说出万以内数的组成。
指导学生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师:同学们真棒,能够解决这么多问题,你还能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吗?活动三:师:同学们对万以内数掌握的真好,那我们再一起去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问题课本110页第11题师:先解决一下,如果买练习本,最多可以买几本?还余几元?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师:同学们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你能说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吗?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认真观察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独立解决学生独立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加减及有余数除法中的知识重点及注意的问题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布置知识巩固题拓展延伸题六、作业内容课本108页第3题补充一个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巩固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
使学生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 时 教 学 设 计课 题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时分秒的认识的复习 教案序号 68 授课时间20XX 年 6 月 9日课型复习教 学 目 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及简单的换算。
2、估算测量简单图形和物体的长度3、在实际情况中引导学生认识钟面时间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通过观察、操作手段,经历认识时分秒的过程。
教点 学难 重点重点:长度单位的建立,认识钟面上的时刻,建立时间观念。
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正确地读出钟面的时刻和时间换算。
准备教学 小黑板、彩带、钟表模型板 书 设 计千米、分米、毫米以及时、分、秒的复习1、长度单位换算 时间单位换算 1000米=( )米 1分=( )秒 ( )毫米=1厘米 1小时=( )分2、用合适的单位填空 黄瓜长2( ) 铁钉长2( ) 大米2(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设计一、导入二、复习三、练习巩固四、复习整理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老师这里有九根彩带,大家用厘米做单位量一量,提示量的时候注意什么?师:谁来说说你的彩带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闭上眼睛想想一分米的长度,再互相说说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是1分米。
一分钱的硬币大约是多厚呢?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出示练习:铁钉长约2()黄瓜长约2()大米约2()家到学校约2()既然家远就要早点起,你会看时间了吗?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钟面上还有什么?从12到1有几个小格?我们已知道熟悉了钟面,你知道:1、时针从()走到()是1时?2、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3、1时与60分有什么关系?学生自由述说,然后开始量。
学生交流回答10厘米、1分米学生比划比划学生找找看学生练习学生思考说出。
3根针1到12,还有小格学生仔细思考并回答学生能否系统的学习。
学生能否感知分米、毫米并在生活中寻找变抽象为具体知识。
学生能否掌握长度单位的联系。
学生细致地观察有序地回忆,并能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利用钟表,指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
五、练习与应用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你知道分和秒有什么关系吗?1分=()秒读写时间:哪两个钟表表示的时间相同?丽丽的时间表:6:30起床8:30上课11:50放学4:30写作业5:15完成在校多长时间写作业用多长时间学生计算学生能否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认识时间,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作业布置知识巩固题拓展延伸题作业内容1、填空:1分=60秒 1时=()分180秒=()分 90分=()时()分2、在家长的帮助下制订一个作息时间表。
分层作业,考察各种层次水平的学生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及简单的换算。
能够估算测量简单图形和物体的长度。
以及在实际情况中引导学生认识钟面时间及时间单位时、分、秒,通过观察、操作等手段,加强了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
课 时 教 学 设 计课 题 图形与拼组的复习整理 教案序号 69 授课时间20XX 年 6 月 15 日课型复习教 学 目 标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初步掌握五边形、六边形和图形拼组。
3、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
4、指导学生把动手操作教学思考和语言表示结合起来。
教点 学难 重点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准备教学 小黑板 各种图形的纸板板 书 设 计图形与拼组复习下面的图形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有( )个三角形,有( )个长方形,有( )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设计一、创设情境二、复习巩固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大家来欣赏。
师:它们都是由什么形状拼成的呢?师:请一位同学一介绍一下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
师:请看练习上的这些图形并判断他们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
大家都做得很好,说明你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咱们再做一些练习填一填师:请看这组图形里有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师:大家对各种图形能分辨开。
在学过的图形中还有两位成员没有出现,它们是谁呢?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五边形和六边形。
学生观察学生独立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量一量并判断学生先观察然后填写出长度学生观察后写出各种图形的个数学生仔细回忆并找出说出在生活中见到过的五边形和六边形学生能否细致有序地观察学生能否找对找全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能否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能否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来解决学生能否分清各种图形学生能否掌握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特征指导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特征。
三、总结这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并表述学生能否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学习感受。
作业布置知识巩固题拓展延伸题作业内容请同学们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各种图形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吧!学生动手设计学生能否有创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加深认识了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图形拼组。
培养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
指导学生把动手操作教学思考和语言表示结合起来。
课 时 教 学 设 计课 题 统计知识的复习整理 教案序号 70 授课时间20XX 年 6月 16 日课型复习教 学 目 标1、进一步巩固有关统计的知识。
2、加深、收集数据与分段统计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整理和复习的全过程,形成初步的归纳知识能力。
教点 学难 重点重点:分段统计难点:用分段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准备教学 小黑板、统计表板 书 设 计分段统计电费(元) 20及20以下21-30 31-40 41-50 51及 以上 人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设计一、回顾导入二、创设情境在学习统计的课堂中,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1、师:昨天,老师安排同学们调查家里的电费数,能不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2、师:请各小组组长填写你手中的统计表姓名……电费数……3、师将各小组的统计表总在一起。
师:我们的同学的电费数收集上来了,你能解决老师提出的一个简单问题吗?师:在20元-30元之间的有多少人?怎样整理?(出示统计表)你会填写吗?水费(元)20及20以下21-331-4……人数……全班交流,汇报(1)制作统计表(2)正确填统计表(3)学会了分段统计……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自己家里的电费数。
学生积极说出自己家的电费数。
各组长收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