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给亡妇赏析-word范文 (12页)
第二课《给亡妇》
在艺术表现上,这篇散文摒粉饰, 有真情,达到了大朴大巧的艺术 境界。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特 点:
首先:是将抒情与叙事结合起来,通过娓娓的叙事,尤其是一系 列的生活细节,质朴地抒发自己铭感五中的真情。十二年的夫妻 恩爱,不思量,自难忘,作者带着心弦的颤动,把亡妻含辛茹苦 养育儿女、体贴自己的历历往事细细数诉,便是最深切的悼念。 然而,要说的事太多了,作者并没有烦琐地将亡妻的所有事迹全 部搬进作品,而是从难以计数的生活素材中,沙里淘金般地选择 了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尤其是一系列动人的生活细节,来表现 亡妇为母为妻的人格,从中融入“ 亡妇为母为妻的人格,从中融入“我”对她的至真至切之情,譬 如,“ 如,“孩子跟老妈子睡,你就没有放过心;夜里一听见哭,就竖 起耳朵听,工夫一大就得过去看” 起耳朵听,工夫一大就得过去看”;“菜照例满是你做,可是吃 的都是我们;你至多夹上两三筷子就算了”;重病缠身还“ 的都是我们;你至多夹上两三筷子就算了”;重病缠身还“一直 瞒着我。明明躺着,听见我的脚步,一骨碌就坐起来”……这里 瞒着我。明明躺着,听见我的脚步,一骨碌就坐起来”……这里 没有粉饰,没有渲染,更没有抢天呼天的痛哭哀号,而是一一细 诉,平白道来,一层进一层地铺陈开去,然则读者却又能从中感 受到一股真情的潮流一浪压一浪地冲击过来。确是“ 受到一股真情的潮流一浪压一浪地冲击过来。确是“贫贱夫妻百 事哀” 事哀”,“情”与“事”自然融合,寓情于事,驭情于笔,它给 人以“此中真歌哭” 人以“此中真歌哭”的美感魅力!与一般悼念诗文不同的是,这 篇作品所采用的叙述方式是特殊的。作者用第二人称和呼告亡妻 的口吻,展开全文的叙述情节与细节,为全文创造了哀婉至深的 抒情氛围和基调。看来,“ 抒情氛围和基调。看来,“我”只面对亡妻,只是哭诉给亡妻听, 似乎置读者于不顾;然则所产生的抒情效果,恰恰是缩短了“ 似乎置读者于不顾;然则所产生的抒情效果,恰恰是缩短了“我” 与读者的审美距离,直接把读者引入那般悲恸欲绝、哭诉无泪的 抒情境界,因而内衷的情发抒得淋漓尽致。
朱自清《给亡妇》赏析
朱自清《给亡妇》赏析的怀人,文艺界评论较多的是他的名篇《》。
它构思精巧,真挚感人。
儿子从背后看父亲,既扫去了平素父亲面对作者时所作的对一切不如意之事的掩饰,使其喜怒哀乐真实呈现,又暗示了儿子是在一种为父亲所不知的情形下去领会这份爱心的。
父子间相互体贴,又不让对方知道,文章的深情便漫散开来,悠长深远。
实际上,类似的精致之作,还有他的另一篇不常被人所道的怀念文:《给亡妇》。
这是一篇用作者的“至情”①写就的“至文”②,它写于1932年10月,其时距其妻逝世已三个年头。
全文语言明净素雅,如话家常,在如水般清亮的文字中,作者的深情不禁氤而出、娓娓道来。
然而其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还是那与《背影》一般的巧妙构思,以及这种构思所蕴涵的深刻情感。
文章的开头,作者的叙述似乎预备由“我”直抵亡妻。
“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
”这是一个从生者导向死者,从思念者导向被悼者的句式,按照惯常的抒情方式,接下来的叙述该是作者在这三年里如何思念亡妻,抑或是没有妻子的日子里自己的寂寞。
但是,作者突然转变叙述角度,他从亡妻那一面来打开全文的叙述缺口:先是亡妻死后对“我”和孩子们的不舍与惦记。
“你第一惦记着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
亡妻虽死矣,但她生前所有的情感、意念并没随之而逝,随之而灭。
在作者眼里,她是一个比普通人更有七情六欲、有更多思念更多牵挂的情感主体,“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知道这些个,我知道”。
世事变幻如烟,正如月亮在一月里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一样,它多得无法计数,但亡妻只想知道“我”和孩子们在世上的情况,别的都如同身后物一样的被抛弃了。
后是亡妻生前为孩子们和“我”的日夜操劳。
作为母亲,“从来想不到做母亲的要像你这样”:“从迈儿起”,她就亲自给一连四个孩子喂乳;孩子生病了,她“成天儿忙着,汤呀,药呀,冷呀,暖呀,连觉也没有好好睡过”;对孩子,她一点儿不偏爱,“不管男的女的,大的小的”,只拼命地爱去。
给亡妇
小结
《给亡妇》所以动人,归根结蒂还在作者对 他所写的对象,有极为深刻的感受。作者说, “世界上只你一个人真关心我,真同情我”, “我之有现在的精神,大半是你给我培养 的”。这确是“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 了。是的,只有像作者那样亲身承受妻子恩 情的人,只有像作者那样对生活有着独特感 受对自己妻子有至深感情的人,才能写出像 《给亡妇》那样使人味之无穷、闻之动心的 至情散文来。
文章赏析
摈雕琢、去藻饰,是这篇作品的风格。至诚的感 情总是朴素的,自然的,《给亡妇》动人处也在这 里。就以作者表述亡妻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那段文 字来说,他从亡妻十二年来所经历的种种苦辛说到 后来因病生离死别,其中没有用一个形容词,也没 有什么特别安排的句式,一切均是平实而素朴的诉 说,但那种深切的悼念,以及由悲哀的思忆而勾起 的怨、恨、悔交杂着的情绪,又是何等诚挚动人!作 者对亡妻的感激之情,只要如实写出就够了,在这 里任何修饰都是多余的,这种感情是来自记忆的深 处,是从心灵的深处缓缓地流泻出来的,它是那样 朴实,那样自然,然而又是词语 • 2、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 3、感受丈夫对妻子深沉的爱
chuāng zhuó kuàng kū long 湿疮 镯子 抗 圹 窟窿
lāo shí
jiào yē nüè ji
捞什子 冰 窖 抽 噎 疟 疾
婚姻
武钟谦
陈竹隐
整体感知
主要写的那几件事:
• 为了孩子不顾以致生病 • 在战乱中挑起保护全家的重任,在这里写
了为我搬书的细节 • 是身体已经不好了,还硬撑着不让我担心
死因
疾病 劳累 精神
小课堂
• 借鉴她身上具有的美德,应该是每一位学 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用心去体会的。虽然新 时期新女性有新的要求,但作为女性自身 不应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尤其特殊的专 业决定我们必须充满爱心,才能做好本职 工作。爱是世间至美至善的情感,在爱的 熏陶中成长的孩子,才可能有一颗爱心, 这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关键。新女性能自己 承担风雨,自己解决难题,一个人格独立 的女性才是健全的。
朱自清《给亡妇》
广东省高州农校教案一、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江苏人。
朱自清的散文小品在新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以美文的创作实绩,彻底打破了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说法。
他散文集的《踪迹》、《背影》、《你我》大部分是写景抒情的名篇。
他的散文意在表现自己,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他擅长用平易的语言和朴素的叙述中倾诉深沉的感情,如《背影》、《给亡妇》等,是絮语散文的名篇。
他还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游记散文。
二、要点1、朱自清《给亡妇》一文的内容与主要线索。
主要线索是作者对妻子武钟谦的深情厚谊。
主要内容:第一段是概述几个孩子3年来的成长近况。
第二段是写妻子对孩子们的照顾与含辛茹苦。
第三段回忆生活的点滴,写妻子对自己的关爱。
第四段继续写妻子的好脾气与积劳成疾。
最后一段写上坟和对妻子的告慰之语。
2、朱自清《给亡妇》一文选取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的特点。
在这篇抒情散文里,常常用细节动作和生活点滴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朱自清在北平任教,妻子一人承担着哺育子女的重担,作者没有从正面着墨,而是回忆妻子为照顾孩子常常半夜起床,休息不足;即便临终前,妻子挂念不已的还是孩子们的将来等等。
通过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细节,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温顺贤能、操劳终生的妻子形象。
3、朱自清《给亡妇》一文的语言特点。
语言风格上,本文具有明显的絮语散文特点。
絮语散文讲究在行文中将记叙的对象置于平等、对话的角色,无居高临下的指摘,也无盛气凌人的批评,而是像朋友对话一般,由个人主观散漫地、琐碎地写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状似细语闲谈。
朱自清在记叙妻子婚后遭受的种种生活艰辛时,就以“你我对话”的方式贯穿全篇。
所用语言都是平实朴素的口语,与本文所表达的情感非常吻合。
朱自清是一代散文大家。
散文专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
朱自清的散文文辞清丽,亲和力强,而且善用白话文。
在这篇《给亡妇》中,这些特点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统观全篇,都采用了白话文的手法,可谓是白话中的白话,但却丝毫不失美感,反而给人一种格外的亲切感。
外国爱情诗赏析《献给一个死去的姑娘》〔西班牙〕阿莱桑德雷
外国爱情诗赏析《献给一个死去的姑娘》〔西班牙〕阿莱桑德雷〔西班牙〕阿莱桑德雷告诉我,告诉我你处女心中的秘密,告诉我你葬身地下的秘密,我要知道为什么你现在成了水,是清新的河岸,那儿一些赤露的脚在用浪沫洗涤。
告诉我,为什么在你披散的秀发上,在你那受到爱抚的芳草上,燃烧或安详的太阳在降下,滑落,爱抚,它抚摸着你,犹如一阵清风只吹送着一只鸟儿或一只手。
告诉我,为什么你的心象一座纤小的丛林在地下等待着不可能飞来的鸟儿,这整个的歌儿在眼睛上面在无声地经过时变出梦幻。
哦,你,歌儿啊,献给一个死去或活着的躯体,献给在地下长眠的美人,你歌唱石头的颜色,吻我嘴唇的颜色吧,歌唱吧,就像珍珠母在睡觉或呼吸。
这个纤腰,这忧郁胸膛的微弱的容量,这无视风儿的飘拂的卷发,这双只有寂静在荡漾的眼睛,这些如同珍藏的象牙的牙齿,这阵拂过枯草纹丝不动的微风……哦,你,欢乐的天空,象浮云般移动,哦,幸福的鸟儿,你在肩头微笑;清新的泉水,潺潺流去,同月光一起把你缠绕,柔软的草地,受爱慕的脚步在上面踩过。
(祝庆英译)阿莱桑德雷的诗歌基本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抒情诗,是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混合。
他的诗以表达对生命、自然、宇宙、人生和爱情的观点为主题,在西班牙诗坛独树一帜。
《献给一个死去的姑娘》这首诗,文字清新、立意深沉、想象丰富、感情细腻、散发着淳朴的生活气息。
他的写作态度严肃认真,富有创造性。
本诗表达作者对长眠地下美人深切思念和诚挚的祝福。
一开始,作者用四个“告诉我”向心上人苦苦追问,每一声诚挚的询问,都寄托作者深深的欣羡之情。
同时从另一方面反衬出长眠地下姑娘的可爱。
两个方面交相互映,显示了作者高深的艺术功底。
“告诉我,你处女心中的秘密”,作者怀着悲痛的心情想知道,是什么恶魔夺走了纯洁可爱的少女的生命,是什么风暴使一朵盛开的花儿凋谢。
然而死亡并没有使年轻的姑娘沉沦,而是化作晶莹澄澈清新的河水,它的浪沫洗涤抚慰着“一些赤露的脚”。
在第二段的追问中,作者写出春风只为可爱的姑娘吹拂,阳光只为可爱的姑娘照耀,当燃烧或安祥的太阳在天边慢慢消失后,便融入了少女的情怀。
【推荐】农村妇女追悼词范文-优秀word范文 (6页)
【推荐】农村妇女追悼词范文-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农村妇女追悼词范文
农村妇女追悼词范文【1】
位父老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在这满怀悲愤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来参加L先生的追悼会。
今天,我们一起追悼L先生,因为他的一生是光辉的、更是勤劳而朴实无华的。
艰苦劳作,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含辛茹苦。
L先生的一生无不闪现着灵性之光。
然L先生去了,可是他的精神将会永远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L先生于201X年8月X日X时在我们村去世,年仅48岁,惊闻噩耗,如晴天霹雳,心痛如绞。
此时此刻我仅代表X向L先生的猝然离世表示沉痛的悼
念,向L先生的亲人和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L先生是村人,青年时代的L先生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饱受了苦难和贫困生活的煎熬和考验L先生走了,宛如一座大山浩然倒塌,L先生的离开,是
我们的一大损失,回想他灿烂而又短暂的生命历程,我们无比怀念。
朱自清《给亡妇》原文及赏析
朱自清《给亡妇》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朱自清《给亡妇》原文及赏析【导语】:给亡妇是朱自清写的一首散文,来了解一下给亡妇原文及赏析吧给亡妇--朱自清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
2021新给亡妇课件专业资料
文章最后以上坟为话题,写亡妻死后“我” 的无限哀思和深深内疚,并告慰亡妻“我们一定 尽心教养”五个孩子,“让他们对得起死了的母 亲你”;而“谦,好好儿放心安睡吧,你”一句, 与文章开头一句和第二、三自然段的末句遥相呼 应,形成了一种回环复唱、低回婉转、音色凄梗 的抒情韵调,给人以缠绵悱恻、余音不尽的艺术 感受。读之,荡气回肠,催人泪下。难怪有位中 学教师曾说,她每次给学生讲最后一段文字时, “总听到学生中间一片欷嘘声,有多少女孩子且 已暗暗把眼睛揉搓得通红了”(李广田《最后完 整的人格》)。
给亡妇课件
背景:
悼亡之作,多为至情诗文。文学史上,像潘岳
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李商隐的《嫦
娥》、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等,都
是古典悼亡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朱自清的《给亡妇》则是用白话写成的一篇悼亡的抒 情散文,然而其艺术魅力则完全可以与之相媲美。 这篇散文作于1932年10月发表于次年元旦出版的 《东方杂志》第三十卷第一号上。其时,朱自清的结 发夫人武钟谦病逝扬州已整整三年。追怀亡妻生前种 种,作者情不能自禁,拨动心灵的琴瑟,弹奏出一曲 悼念亡妻的哀歌。
然而,“良母”这仅仅是亡妻生命世界的一部分。作者笔锋 一转,便又开始追述起作为“贤妻”的往事来。“相从十余载, 耿耿一心存”。为了丈夫,她“渐渐从你父亲的怀里跑到我这 儿”;为了丈夫,她“换了金镯子帮助我的学费”;为了丈夫, 她忍受了婆家和娘家的气而无一声怨言;为了丈夫,她“高高兴 兴地”去操持家务,洗衣做菜,什么都干,连坐“月子”也闲不 住;为了丈夫,她竟不顾生命危险,翻山越岭,带着一箱箱的书 去逃避战乱;及至生命垂危之际,她还在为“我”操心,嫌住宅 没有客厅,“怕我回去不便哪!”不仅如此,作者还将“我”的 脾气跟亡妻对照起来写,一方面倾诉自己作为丈夫未能尽职的悔 恨,以悔恨写悼念;另一方面则突出亡妻的温顺贤淑和对丈夫的 千般理解与万般体贴。即使她重病缠身,也不肯让丈夫知道,而 独自默默地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肺都烂成一个大窟窿了,还舍不 得花钱,舍不得丢下孩子,舍不得丢下家务,更舍不得丢下丈夫! 她活着只知道奉献,对孩子们无私的爱与奉献,对丈夫的至死不 渝的爱与奉献!
浅析给亡妇-PPT精品文档
第一讨论小组
杨如梦 刘梦萍 丰宗庆 孙友进 单晓曼 刘雪婷 赵芳芳 张文武
引言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悼亡之文 自古就有,但像《给亡妇》这样牵动人心的作 品却也不多。李广田说朱自清是个“至情的 人”,凡和他相处的人,“没有不为他的至情 所感的”,“正由于他这种至情才产生他的至 文”,《给亡妇》就是“至情表现”。 • 提问:
谢谢观看
三、文章分析
• 内பைடு நூலகம் 1.亡妻生前事迹。 2.亡妻死后对“我”和孩子们的不舍和牵挂。 3.亡妻生前为孩子们和“我”日夜操劳。 • 分析 1.本文是作者深怀着亡妻而写之作。 2.通过间接抒情与对比突出,写出了对亡妇的愧 疚。
四、文章特色
• 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吸引人打动人 • 摈雕琢,去藻饰 • 作品的结构铺排平实
结构
• 《给亡妇》是用书信体来写的。和朴素的风格 相一致的,作品的结构铺排也是平实的。全文 共五段:第一段是向亡妇概述几个儿女的情况, 因为作者知道她心里第一惦念是他们,因此一 开始便以此告慰她在天之灵,第二段紧接上文, 详细回叙她十二年中如何把生命耗尽在儿女身 上的情形,极写她的母爱;第三段,写她为丈 夫历经千辛万苦,极写她的情爱;第四段则写 她如何因劳成疾终于死去的情由,总叙了她对 丈夫和儿女的深厚的情。
• 除了《给亡妇》,你还知道朱自清的哪些文章 写到过他的妻子?
流程
一、作者简介
•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 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 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 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 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 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文笔清新,所著合 编为朱自清全集。1948年,朱自清患严重 的胃病。6月18日,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 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 12日,朱自清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
朱自清《给亡妇》作品赏析
《给亡妇》作品赏析《给亡妇》是一篇悼念亡妻的抒情性散文,作者第一个字「谦」,是作者对亡妻武钟谦的爱称。
作者与武钟谦于一九一七年结婚,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她不幸病逝于扬州家中。
三年之后,作者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文章,尽情地抒发了对亡妻的悼念之情。
悼亡之文自古就有,但像这样掣动人心的作品却也不多。
李广田说朱自清是个「至情的人」,凡和他相处的人,「没有不为他的至情所感的」,「正由于他这样的至情,才产生他的至文」,《给亡妇》就是「至情表现」。
他又说,那时每当教师教这篇文章,「总听到学生中间一片欷嘘声有多少女孩且已暗暗把眼睛揉搓得通组了」(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
由此可见感人之深。
抒情之文最忌浮泛。
显然,在《给亡妇》里,作者在表达自己哀悼之情时,既不是捶胸顿足,也不是抢天呼地,只是深情绵邈地细诉着亡妻生前的一切,回忆着她十二年来对自己和孩子的种种恩情。
他忆起她的慈爱,四个孩子她都自己喂奶,一生病就「成天儿忙着,汤呀,药呀,冷呀,暖呀,连觉也没有好好儿睡过」,她对孩子一点也不偏心,不问男的女的,大的小的,都「一般儿爱」,也没有「养儿防老」的私念,「只拚命的爱去」,十二年中,她为孩子没有「一分一毫想着自己」,始终是「有多少力量用多少」,一直到自己毁灭为止,病危时还牵肠挂肚地惦念着他们。
他忆起她的贤慧,她不但为丈夫吃苦,还为他分苦,她用自己首饰资助丈夫求学,她操持家务,从烧饭到洗衣,「什么都得干一两手」,甚至连坐月子也不肯休息,在逃难时,虽然带着一群孩子,还不忘丈夫一大箱捞什子书;他忆起她的温顺,她忍受婆家和娘家的气,没有一句埋怨的话,虽然吃苦不少,没过几天好日子,可从不对丈夫发脾气,「一句怨言也没有」,「就是怨命也没有过」,「有时丈夫迁怒于她,也只是「抽噎着流眼泪,从不回嘴,也不号啕」;他还忆起她的克己,虽然身体不好,「病也瞒着,「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到发现「肺已烂了一个大窟窿」时,还丢不下孩子,舍不得花钱,不肯去休养,终于因此去世了。
平实而朴素,真挚而醇郁--读朱自清的《给亡妇》
平实而朴素,真挚而醇郁--读朱自清的《给亡妇》王丽萍【摘要】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诗人、散文家。
他的散文构思巧妙、裁剪精细,选材独辟蹊径、自成一格,情感真实细腻、沉厚浓郁,艺术手法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充满了诗情画意。
他的《给亡妇》作为现代文学的回忆散文的名篇,以独特的特色诠释散文的魅力,通过对其主题选材、语言风格特色和艺术结构特色进行散文分析,从而说明它的艺术魅力。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3页(P8-9,12)【关键词】朱自清;《给亡妇》;回忆散文;艺术结构【作者】王丽萍【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江苏扬州 225000【正文语种】中文朱自清先生于一九一六年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扬州名医之独女武钟谦结婚,当时两人均为十九岁,婚后感情甚好,不幸的是武钟谦于一九二九年因病长辞于世。
《给亡妇》这首散文就是在其妻子过世后的第三年创作的,全文中充满了朱自清先生对于妻子的缅怀与悲痛之情。
《给亡妇》是一篇“哀歌一曲悼亡妻”的抒情性散文[1],先生启文第一个字是“谦”,足以见得对亡妻的思念和爱。
李广田在作品中有关乎对朱自清先生的评价,其意思大致为朱自清先生的典型的个人特点就是“至情”的品质,与他相交的人,都能够在相互接触中,被其“至情”所感染,正是基于这一丰富情感,才有了《给亡妇》这片散文佳作的创作。
他又说,那时每当教师教这篇文章,有多少女孩已暗暗地把眼睛揉搓得通红[2],体现它的感人至深,它的款款深情让人回味无穷。
纵观整篇散文,其包含的情感可谓十分丰富,既有对自己的自责,又有对已过世妻子感激、怀念等情感的寄托,充分彰显了朱自清先生对于已过世爱妻“平实而朴实、真挚而醇郁”的爱,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塑造了一个温顺贤能、操劳终生的亡妻形象。
(一)选取生活细节刻画人物。
对于万物之灵的人类而言,其情感、思想的表现往往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与举动当中,正是于这种不经意,才有了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真挚的情感。
【最新2018】悼亡妇赏析-优秀word范文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悼亡妇赏析篇一:悼亡诗词鉴赏第四讲悼亡诗词鉴赏【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一、了解古代诗歌中的独特类型——悼亡诗(词)及其概念内涵。
二、了解悼亡诗的特点和常用的抒情方法。
三、熟知悼亡诗的起源与著名篇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悼亡词的不同风格;对悼亡情感的理解【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古代哀祭文、悼亡诗词综述哀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时宣读,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文,有大致相同的体式和结构。
唐之后,悼念亡妻的诗词,多不以“悼亡”为题。
总起来看,悼亡之作远不如哀祭文那样众多,这是因为悼亡诗词毕竟是诗(词)人们的即兴抒情之作,有妻子去世而且要先于诗(词)人的事,也毕竟是极少数。
诗人中,以唐之元稹和李商隐的悼亡之作最有名。
词人中,以宋·苏轼和清·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最有名,尤其是纳兰性德,词题中明标有“悼亡”、“梦亡妇”、“亡妇忌日”、“亡妇生辰”等字样的词即有五、六首之多,其他无题而语中可能涉及悼亡的词远不止此数。
二、《诗经》中的悼亡诗悼亡诗《诗经·邶风绿衣》○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裹。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赏析】此诗说一男子手抚妻子遗物衣裳,悲戚不已,追忆旧时情谊,感念妻子对自己的照顾和耐心规劝,感伤着再也没有另一个人如此的贤德美惠,可以理解自己的心了三、魏晋南北朝悼亡诗悼亡诗三首(之一)晋·潘岳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重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给亡妇读后感二
给亡妇读后感(二)《给亡妇》是朱自清写给亡妻的一片抒情散文。
朱自清与武钟谦结婚十二载,在武钟谦病逝三年后,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文章,尽情地抒发了对亡妻的悼念之情。
文章第一个字“谦”,自然,平和朴实,朱自清对妻子的爱意就从这一个字开始缓缓流露。
《给亡妇》里,作者在表达自己哀悼之情时,既不是捶胸顿足,也不是抢天呼地,只是深情绵邈地细诉着亡妻生前的一切,回忆着她十二年来对自己和孩子的种种恩情。
他忆起她的勤劳,操持家务,洗衣做饭,连坐月子时也不肯休息;她的慈爱,四个孩子她都自己喂奶,她对孩子一点也不偏心,不问男的女的,大的小的,都一样爱,也没有养儿防老的私念,只拼命爱着;十二年中,她为孩子没有“一分一毫想着自己”,始终是“有多少力量用多少”,一直到自己毁灭为止,病危时还牵肠挂肚地惦念着他们;她的贤惠,为丈夫分担生活的艰苦,逃难时,她还不忘丈夫一大箱子的书;她总是舍不得对自己好,“病也瞒着,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到发现“肺已烂了一个大窟窿”时,还丢不下孩子,舍不得花钱,不肯去休养,终于因此去世了。
《给亡妇》之所以感人,就因为写得具体,写得细致,文中作者在叙说妻子的种种好时,常常抓住一些细致的表情动作,把美好的品性显得更为突出,比如说到她对儿女的无微不至的爱护,“夜里一听见哭,就竖起耳朵听,工夫一大就得过去看”,这些具体可感的动作、形象的描写使得文章的一字一句都浸透着作者对亡妻的思念,感人至深。
在文章最后描写上坟的一段中,作者同样没有激情陈词,没有强烈动作,没有悲恸,没有眼泪,只是用平静的轻声细语描写,然而在这平静的细诉中却是蕴含着何等的沉痛。
那发自内心深处的几个“你”,一字比一字重,它贯串通篇的情感,真是一字一泪,令人不忍卒读。
这篇朱自清的《给亡妇》,让我想起巴金的《怀念肖珊》,同样也很感人。
这两篇写给亡妻的文章,都体现着“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八个字,都突出了一个“ 真” 字,他们用真情写文章,用真情打动人,于是文章味之无穷,闻之心恸。
朱自清《给亡妇》赏析
朱自清《给亡妇》赏析朱自清《给亡妇》赏析朱自清的怀人散文,文艺界评论较多的是他的名篇《背影》。
它构思精巧,真挚感人。
儿子从背后看父亲,既扫去了平素父亲面对作者时所作的对一切不如意之事的掩饰,使其喜怒哀乐真实呈现,又暗示了儿子是在一种为父亲所不知的情形下去领会这份爱心的。
父子间相互体贴,又不让对方知道,文章的深情便漫散开来,悠长深远。
实际上,类似的精致之作,还有他的另一篇不常被人所道的怀念文:《给亡妇》。
这是一篇用作者的“至情”①写就的“至文”②,它写于1932年10月,其时距其妻逝世已三个年头。
全文语言明净素雅,如话家常,在如水般清亮的文字中,作者的深情不禁氤氲而出、娓娓道来。
然而其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还是那与《背影》一般的巧妙构思,以及这种构思所蕴涵的深刻情感。
文章的开头,作者的叙述似乎预备由“我”直抵亡妻。
“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
”这是一个从生者导向死者,从思念者导向被悼者的句式,按照惯常的抒情方式,接下来的叙述该是作者在这三年里如何思念亡妻,抑或是没有妻子的日子里自己的寂寞。
但是,作者突然转变叙述角度,他从亡妻那一面来打开全文的叙述缺口:先是亡妻死后对“我”和孩子们的不舍与惦记。
“你第一惦记着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
亡妻虽死矣,但她生前所有的情感、意念并没随之而逝,随之而灭。
在作者眼里,她是一个比普通人更有七情六欲、有更多思念更多牵挂的情感主体,“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知道这些个,我知道”。
世事变幻如烟,正如月亮在一月里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一样,它多得无法计数,但亡妻只想知道“我”和孩子们在世上的情况,别的都如同身后物一样的被抛弃了。
后是亡妻生前为孩子们和“我”的日夜操劳。
作为母亲,“从来想不到做母亲的要像你这样”:“从迈儿起”,她就亲自给一连四个孩子喂乳;孩子生病了,她“成天儿忙着,汤呀,药呀,冷呀,暖呀,连觉也没有好好睡过”;对孩子,她一点儿不偏爱,“不管男的女的,大的小的”,只拼命地爱去。
凄婉的倾诉挚情的慰藉——赏析朱自清散文《给亡妇》
凄婉的倾诉挚情的慰藉——赏析朱自清散文《给亡妇》
张景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朱自清先生的许多散文脍炙人口,广为传唱,但最能体现他作为丈夫对妻子的柔情眷意的散文一一<给亡妇>却鲜为人知.虽然文章所写皆是生活琐碎之事,但所抒情感真挚动人,感天撼地,不失为一篇优美的散文.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张景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挚情铸文魂,历久弥香——浅谈朱自清散文的情感特点 [J], 李春华
2.挚情铸文魂,历久弥香——浅谈朱自清散文的情感特点 [J], 李春华
3.真情慰藉亡人魂 [J], 白艳
4.倾诉人类最哀伤的思绪——李商隐凄婉之爱的悲情抒写 [J], 李青利
5.至情美文:《背影》、《儿女》、《给亡妇》——兼谈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 [J], 石在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给亡姐优美散文(精选五篇)
给亡姐优美散文(精选五篇)第一篇:给亡姐优美散文姐,屈指一算,你离开人世间已经十个年头了。
你走了,你的孩子们承载着幼年丧母的孤苦,姐夫饱偿中年丧妻的艰辛,爸妈重遭老年丧女的打击,你走了,连同我们兄弟姐妹们也哭干了眼泪。
姐,十年过去了,我还清楚记得你因肝腹水昏迷了几天,醒过来后也没见你掉过一滴眼泪,而你最后一次见到你心爱的小女儿时,却失声痛哭,惹得同病房的人都抹眼泪。
姐,我知道你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当时才三岁的小女儿——毛毛。
毛毛现在已经是初二的大姑娘了,白白胖胖,很健康。
她在我们学校上的学前班和小学,而且学前班到三年级是我教的。
在这七年时间里,学校供的早点,一直是我吃一半,她吃一半,她从不挑食。
她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虽说是我教她,其实和其他同学一样对待,从来没有对她单独辅导过,真后悔当初自己没有一点私心。
为了提高她的学习成绩,每个假期她都到我们家完成作业,现在学习自觉多了,对感兴趣的事很有吃苦精神。
姐,你大女儿凤凤和二女儿琴琴都上大学了,凤凤上西安政法大学,琴琴上吉林大学。
对于没有多少文化的姐夫,供出这样两个大学女儿,在他公司里还真有点扬眉吐气。
我知道你为这两个孩子备受煎熬,她们小的时候,我姐夫当兵一年在外,你在农村一边种地,一边拉扯这两个孩子,何谈容易?凤凤又是出奇的调皮,你常走不在人面前,只有回娘家才没人嫌弃你。
姐,你走了,最苦的人是姐夫。
十年过去了,姐夫还是单身,他既当爹又当娘。
无论冬夏还是春秋,他都要按时给上学的三个孩子做饭,况且三个孩子放学时间又不一样,只好让上小学的毛毛先吃,然后把饭放在大锅加热,等待上初中和高中的那两个孩子。
星期天,姐夫更忙,更累了,劈柴,背炭,洗衣服,做饭,从不惊扰孩子,让辛苦了一周的孩子们睡个自然醒。
上学期间他从来不让孩子洗锅刷碗,一切家务都自己一人扛。
虽然孩子失去了母爱,但在姐夫的悉心关照下,她们并没有遭多少罪。
姐,在你生命垂危时,你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死了谁还愿意到我们家?”姐,你错了,我姐夫的人缘你最清楚不过,大哥的儿子,我二哥的女儿上高中时都在你家寄宿,咱几家的孩子哪一个不乐意往你家跑?我觉得姐夫是世上最伟大的男人姐,你肝腹水昏迷几天之后又清醒过来,你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生命危在旦夕,你撂不下咱可怜的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给亡妇赏析篇一:朱自清散文赏析朱自清散文赏析【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
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海州任承审官10多年。
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海州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
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隐。
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12年入高等小学。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
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
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
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
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
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1916年中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
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
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
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
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
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
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朱自清病逝后,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墓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
1990年,其夫人陈竹隐去世,与先生合葬在一起。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
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
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
作为学者,朱自清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
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
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
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中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描写荷塘的月色,而是说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虽然当时语文老师也曾跟我们分析了作者当时写下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多多少少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作者的处境。
可能就是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这个原因吧,所以才自然而然的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
于是就有了去看那?另有一番样子?的荷塘的渴望了。
作者在此时仍然没有着笔写他的荷塘月色,而是在去荷塘的路上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触。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人。
?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才是真实的原本的他。
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任何虚伪,只?觉得是个自由的人?。
在当是的情形下想做回真实的自己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因为有些事往往是身不由己、也有些是逼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趁着?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这个时候,?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
?唯一要做的就是?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作者由此笔锋一转,很自然的把读者引到了古画一般的荷塘月色上来。
?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零星的白花?,?袅娜的?或?羞涩的?,?如明珠?,?如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作者一开始便用了丰富的比喻的手法和拟人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荷叶、荷花进行了形象地描绘。
总体上给人一种清新高贵的感觉。
?微风过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非常形象地从嗅觉引起听觉的、联想。
当描写叶与花的颤动时,?像闪电?,像?一道道凝碧的波痕?。
此时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遮住了,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描写后,接下来的就是月光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一个?泻?字,大本来静止的月光写出了动感来了,给人一种想?月光浴?的浪漫情调。
?薄薄的青雾?,?牛乳?、?轻纱的梦?,似真似幻,亦真亦幻,巧妙地给荷塘月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接下来描写灌木落下的?班驳的黑影?如?鬼一般?,杨柳?稀疏的倩影像画在荷叶上?。
?光与影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虽然寥寥几笔,却能从不同方位、不同程度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官冲动与享受。
从荷塘写到月光,再从月光写到荷塘的四面,层层开展层层推进。
虽然作者对荷塘四周的杨柳、远山、还有灯光,甚至蝉声蛙声都没有详细的描写,可能是心情因素吧。
因为从作者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当中看出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的味道。
文章的结尾作者用了?采莲?的事来结束。
从荷塘想起采莲,再而想起《采莲赋》和《西洲曲》来:一、《匆匆》赏析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
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
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臵。
?(朱自篇二:08年朱自清散文赏析从《背影》看朱自清的美文创作王丽(201X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容提要:朱自清散文创作风格多样。
在议论性散文、写景散文、美文上都有着杰出的成就。
最能传达朱自清散文风神韵致的,还是其美文创作。
《背影》、《给亡妇》、《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绿》、《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是其中的佳品,其中一类借景抒情,文笔优美,时有纤秾之态;另一类以事传情,用笔朴实、平淡,甚至有点琐碎,却有极强的感情冲击力。
《背影》则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真挚强烈的感情,描写了家庭遭到变故,父亲到车站送别远行的儿子这一极富情味的动人场景,“做到了文质并茂,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
朱自清以其散文的娴熟高超的技巧和缜密细致的风格,显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被公认为新文学运动中成绩卓著的优秀散文作家。
可以说朱自清美文数量不多,但精品不少,其一代大师的地位,正是由这些美文的艺术成就奠定的。
关键词:朱自清美文创作朴实优美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和《春》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的《背影》、《悼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尤其是在《背影》中,朱自清对父亲朱鸿钧的感情之深让读者感到了一丝丝的怀念和感动。
朱自清有著作27部,共长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以下我就从背影来谈谈朱自清的美文创作。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均为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