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教案(徐桂梅)-chen标注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4课少年闰土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解读《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语言中有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行文条理十分清晰。
课文先描述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鲁迅,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和沙地观鱼这四件事。
我在设计本教案时,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教学的呆板形式,重抓出现了两次的瓜地刺猹,进行“画面”和“对话”的对比阅读,注重批注品读,开放了教学内容,融入了童趣因素,于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
本教案为第一课时,我也注重词语的教学(特别是文中一些现在不常用的词语),并关注课堂的实效性。
二、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一些现在不常见、不常用的词语,并了解与闰土有关的事情。
2.借助对比品读“瓜地刺猹”的“画面”和“对话”描写,学习通过环境、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来描写画面,从而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背诵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对闰土的难忘。
4.初识鲁迅,并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三、教学重、难点借助对比品读“画面”和“对话”,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环境、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来描写画面,从而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课前谈话(3分钟)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朋友的童年照片,谁来说说看他们在干什么?那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件你的童年趣事吗?【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因此,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童年趣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为其学习文本作铺垫。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未成曲调先有情1.初识鲁迅(1)读读简介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个人给你们认识(出示图片)他是谁?(鲁迅)谁来读读:(2)相关图片如果我们要到绍兴去的话,可以去——鲁迅故居走走看看;这是鲁迅小时候经常玩的地方——百草园;还有他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
鲁迅一生还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 (新版)苏教版
第24课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理解一棵品格卓越、服务甚至献身人类的“树”的形象,激发健康成长、奉献社会的人生观;3. 赏析品味内涵丰富的诗歌语言。
4.从抒情内容和象征手法的角度借鉴本诗进行习作,学习仿写诗歌。
二、【重点难点】1.理解形象,激发情感;2.赏析触动心灵、内涵丰富的诗歌语言。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以言志,词以达情”诗歌是文人强烈抒发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
郭沫若曾在《天狗》里写道:“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个性极其张扬地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歌又要借“树”抒发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二>探究新知走进作家李瑛(1926—),当代诗人。
河北丰润人。
他的代表作有长诗《一月的哀思》《寄自海防前线的诗》《在燃烧的战场》《献给火红的年代》《站起来的人民》《难忘的一九七六年》等。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李瑛1980年出版的一本诗集中的代表作,其同名诗集曾获1983年首届全国诗集评选一等奖。
字词巩固矢志磅礴赋予铸就瀚海粗糙抵御香醇黝黑柔嫩戈壁呻吟背脊刹那枯萎边听边思考(有老师在课堂上朗诵这篇诗歌)诗歌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讲了什么内容?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树”的自我介绍,第二部分主要写“我”和人民的血肉关系,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
赏读诗歌《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我”究竟是怎样的一棵树,“我”为什么而骄傲?“我”是一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我”是有着丰富阅历的“能讲许多许多故事,能唱许多许多支歌”的大树;“我”融合了自然的精华,属于人民,属于历史。
“我骄傲”是因为“我”是“中国树”,“我”“见识多”、“有美的心灵”,还有“斗争的品格”、坚定的意志、坦荡的胸怀以及热爱自由的天性。
24《弟子规》第二十四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二十四课教学设计望仙中心小学张仙梅一、教材分析《弟子规》第二十四课,仍以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进行设计。
文中以对德学才艺、衣服饮食的要求,来勉励他们,在对待学习,才能和技艺方面应追求不止,而在衣服,饮食上则不必忧虑自卑。
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让生理解了“自卑、嫉妒、虚荣”这些不良的行为,再结合故事《安贫乐道的原宪》,从而向人们诠释了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应重视才干,见贤思齐,把简单俭朴当成美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教学目标1、学习经典文学,诵读经典文化,感受韵文的音韵,内涵之美;2、结合注释,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意思;3、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情境故事,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自觉运用传统行为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4、通过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本文的设计即以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贯彻“以读为本”遵循《弟子规》教学的“四化原则”:1、诵读化: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文本诵读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音韵之美,并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蓄;2、故事化:借助故事诠释文本中深奥的哲理,故事中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韵文,受到教育,在小故事中感悟大智慧;3、情境化:通过设置情境,再现生活情景,并以优美的古典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如何知行统一的实践训练创设条件;4、生活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查找自己的得失,践行内容学以致用,从而消化为自我的行为准则。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情境表演(1)小刚同学在参加学校绘画比赛的过程中,因觉得自已的能力不行最后干脆不参加。
(2)小丽一大早起来在橱柜里挑选当天穿的衣服,觉得没有漂亮的衣服,而向父母发脾气。
2、教师引导,提示题义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两个情景表演,我们可以感觉到,小刚、小丽这两位同学特别重视自己的才能与穿着。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弟子规》第二十四课,看看古人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才能与穿着打扮的?(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教学内容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荷叶 母亲》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上册第24课永康中学徐芳芳一、教学设想初听诗文,对诗文有初步印象——反映母子间亲密爱意。
品读诗文,选自己最感兴趣的诗节,能演绎这种美感。
研读诗文,共同探讨: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什么向妈妈保密?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能基本把握诗文的情感基调:深情中带着调皮,舒缓中含着温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字词,如嗅、摩、匿笑、沐浴、祷告、衍等。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3、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齐读、分组读)使学生把握诗文基调;2、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怀。
2、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把握托物言情的写法。
四、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深层品味诗句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如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五、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诗歌五步教学法:知诗(知内容)→说诗(说诗意)→想诗(想意境)→悟诗(悟情感)→品诗(品特色)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投影这句话,交流故事背后的感动与感悟).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的力量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刚才从你们的发言中让老师看到了我们的母亲是多么地伟大,正因为母亲,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甜美、幸福。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由印度诗人泰戈尔所写的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听读课文,感知美1、听录音,完成生字词嗅摩匿笑花瓣沐浴祷告衍(yǎn)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第24课《荷叶 母亲》教案.doc
教案首页学生把握课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教案内容诵读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展示课题,激发阅读欲望1.介绍冰心强调“母爱.自然.童心”的歌颂是冰心作品的思想核心2.出示《荷叶母亲》课题,讨论标题特征,猜测文章内容和写法技巧.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 术语点评要求学生带着对母爱的赞美之情,以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读全文,感受文章的意境美.采用术语点评的方式,对全文的内容.主旨.语言或写作技巧进行初步的感受,整体把握。
方法指导:媒体展示用语文的行话即语文课堂的专用语言,例如开门见山、篇末点题、过渡、照应、抒情、议论、伏笔、联想等术语对文章的内容情感写作技巧进行点评。
老师:举例来说(此处是文章的难点,老师用讲授法),文章二.三小节写九年前祖父赏莲,从文章构思来说是插叙,将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 将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作为巧妙的铺垫.下面同学思考发言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媒体展示)以物喻人写物抒情融情于景一线串珠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巧妙穿插生动照应老师:一线串珠就是线索,这篇文章以红莲为线索,贯穿全文。
作者的心情也是线索,贯穿全文。
送红莲——忆红莲——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红莲联想。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老师强调:用语文的术语读文章是一种语文学习习惯,读任何文章都要这么想,这么做。
2用“课文集美法”了解文章思路。
要求:从课文4—7修选句子组合起来,放在8-9段话前面,形成一篇微型美文。
方法:朗读4-9段,用温婉语调,很抒情很轻柔的读。
老师:文章既有写红莲白莲的,也有写我和母亲笔墨的,还有写我心情的。
我现在要求大家讲文章简单些,但要体现文章重点。
一红莲为主,白莲不需要。
做适当删减和调整,句子间联系紧密。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用媒体展示结果: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婷婷的在绿叶中间立着。
四年级第二十四课教学方案
四年级第二十四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并正确使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了解并运用一些常见的男人与女人的称呼。
3. 听说读写"他"、"她"、"男"、"女"等相关词汇。
4. 能够用适当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并正确使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 运用合适的词汇描述男女性别。
- 练习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 教学难点:- 运用男女性别相关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 掌握适当的句式介绍家庭成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本:四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
2. 大黑板和粉笔/白板和马克笔。
3. 课文的图片/幻灯片投影仪。
4. 学生课本的复印件。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幻灯片预习新课题,并通过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 "你知道怎么称呼家庭中的男人和女人吗?"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Step 2: 听,说,读新课文 (15分钟)1. 带领学生读课文标题,并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强调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3. 教师逐句解释并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4. 学生进行跟读、模仿练习,强化语音、音调和语感。
Step 3: 拓展词汇 (10分钟)1. 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男女生相关词汇,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2. 帮助学生学习更多关于男人和女人的称呼,如"先生"、"女士"、"叔叔"、"阿姨"等。
Step 4: 句型训练 (20分钟)1. 教师用示例句子引导学生复习和运用相关词汇,如"他是我哥哥。
八年级上教案第24课
八年级上教案(第24课)二十四虞美人・听雨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依据时间顺序,理清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场景。
2、通过三幅听雨场景的对比写法,分析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字词,感受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相融和的情感。
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画面,来对比表现出他的家国情愁。
说明:这是一篇伤时感事的词,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宋词”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朗读是把握文本、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圈划,抓住关键字词品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雨”能听吗?在绵绵雨季中、在突如其来的大雨中,你是否也有过“听雨”的经历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2、你们的感受有些是深刻的,你们的回忆有些是遥远的,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一看宋、元易代之际的蒋捷,他“听雨”时的那一番感慨吧!学生自由发言,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自己的“听雨”的经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首词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先倾听示范朗读,再自己有感情地自由诵读这首词,接着在四人小小组内初步感受作者笔下“听雨”的过程与感受。
2、请同学说说,自己在朗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作者“听雨”的经历。
1、(1)请同学先倾听示范朗读,再自由朗读课文,借助下面的`注释,并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读懂这首词的基本意思: 2、交流各自读后感受,谈谈感想。
倾听示范朗读,是为了让学生进入这首词创设的氛围,自由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借助下面的注释、借助工具书和完成这首词的解释,是学生必须要养成的读词的习惯。
再读课文圈划品读理清画面感知情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1、先圈划出词中作者“听雨”的确切时期,即作者所截取的三个画面。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4课少年闰土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会写7个字。
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4、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1、复习生字新词(1)正确读出下面词语猹胯下祭祀装弶秕谷鹁鸪獾猪胡叉值年潮汛(2)解释下面词语其间仿佛年纪熟识无端伶俐如许无穷无尽2、看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是个什么样的少年,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课文哪里描写了图上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2、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再抽生背诵。
3、这个自然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写闰土的,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样的特点?(从动作方面,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勇敢。
)4、过渡:作者为什么要以这样的一幅画面作为文章的开头呢?这得从作者和闰土的交往说起。
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作者和闰土是如何交往的吧。
三、学习交往过程1、把课文默读一篇。
2、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第一次见到闰土是什么样的情景?(1)抽生概述为什么会和闰土认识(2)第一次见闰土是什么样子的?找出写外貌的句子读一下。
(出示)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可以看出他常常劳动,是一个健康、朴实、天真,很受大人喜爱的孩子。
3、过渡:闰土怕羞,可是不怕我,我们不到半日就熟识了。
那么闰土和我谈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把他们的谈话内容,朗读一遍。
4、生自由朗读。
5、思考:(1)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新鲜事?用小标题表示。
(2)从这些事情当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6、汇报:(1)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2)可以看出闰土是个聪明活泼、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
7、四件事,哪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徐桂芹[修改版]
第一篇:《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徐桂芹《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柏城小学徐桂芹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58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设计理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基于以上理念,我在内容的设计上,做出如下思考: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入课题。
本节课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脑筋急转弯的情境,直接入题。
紧接着让同学们思考在哪见过24时计时法,让学生体会到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2、让学生亲身体体验,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打破以往的旧模式,大胆的通过拨表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讨24时计时法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
学情简介:24时计时法,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出同一时间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了解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认识并总结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规律,并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会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4、感受和体验时间,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师:喜羊羊和懒羊羊碰到了一个难题,要请同学们帮他解决一下。
喜羊羊和懒羊羊周六要一起去看电影,约好8时到电影院门口见面,他们俩都按时去了那个电影院门口,但是却没有见面。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4课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4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火烧云》凭借细致的观察、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文字表现出火烧云这个自然景象的奇特美丽。
本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傍晚时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
第四至六自然段集中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且快,在观察火烧云变化过程中,作者融入自己的想象,写出了火烧云样子的各种变化。
(二)学情分析孩子们或多或少都看到过火烧云,但却未进行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
心中有对火烧云的好奇,却还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
结合他们的特点,我们应采取图片、视频等电教化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变化之美。
(三)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段。
2、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形态是怎样变化的,并学习课文中火烧云形态变化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3、能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形态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火烧云形态变化的写法,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源(视频、PPT);板书设计卡片(五)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火烧云千变万化,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萧红笔下多姿多彩的火烧云。
(2)复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二、精读,仿形态美1、发现形态特点(1)默读课文第4—6段,边默读边想:火烧云形态有哪些特点?圈出关键词。
交流:形态变化多、变化快。
分小组合作读,注意圈出的关键词。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借助第一课时学习颜色变化特点的方法,迁移学习形态变化的特点,当堂巩固课后习题,让学生对形态变化部分有整体了解。
2、发现描写顺序重点品读第4段(1)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2)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3)原来,作者描写火烧云的顺序是一样的:出现—变化—消失(4)品读变化部分,用方框框出关键词,强调加动作读。
第24课《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苏教版初二下) (2)doc初中语文 (1)
第24课《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苏教版初二下) (2)doc初中语文 (1)教学目的1、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2、明白得诗中的思想内容及诗人抒发了热爱人民、关怀人民的深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的明白得。
2、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使用。
第一课时一、导入借助多媒体,演示生长在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树,让学生展开想像,进而引入课文。
作者简介李瑛〔1926—〕,现代诗人。
河北丰润人。
青年时代家境贫寒。
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在刊物上发表诗作。
先后担任解放军文艺社社长,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作协理事,中国笔会中心理事,«诗刊»编委等职务。
他的代表作有长诗«一月的哀思»、«寄自海防前线的诗»、«在燃烧的战场»、«献给火红的年代»、«站起来的人民»、«难忘的一九七六年»等。
«我自豪,我是一棵树»是李瑛1980年出版的一本诗集中的代表作,他的诗作有的已译成了外文。
二、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及音韵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本诗朗读的节奏及押韵的字。
2、学生齐读。
三、分析结构,理清思路明确:第一部分,要紧是〝树〞的自我介绍:生长地、经历、成长的过程,属于谁。
第二部分,要紧写〝我〞和人民的血肉关系,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
第三部分,是全诗的总结,进一步表现了〝我〞为人民献身的崇高精神,把诗人感情的波澜推向了高峰。
四、分析诗歌内容,明白得诗中的联想和想像㈠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摸索:诗人如何塑造〝我〞——〝一棵树〞的形象?明确:这部分包括三节诗,第一节,首行点题,六次重复主语〝我〞,突出〝我〞——〝一棵树〞的形象,要紧交代身份〔〝我是一棵树〞〕,原藉〔黄河岸边,长城脚下〕,并告诉读者〝我〞并不是一棵刚出生的树苗,而是有着丰富阅历的〝能讲许多许多故事,能唱许多许多支歌〞的大树。
【第24课诗两首教案(新课标)】新课标教案
《【第24课诗两首教案(新课标)】新课标教案》摘要: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基调有表情朗诗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能力,教师指导朗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整体感知教师适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乡游子对母亲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歌诗两首○教学目标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基调有表情朗诗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能力② 程和方法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至爱亲情受到美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反复诵感悟诗歌思想感情○课安排两课○课前准备学生生词;熟课;以妈妈我想说爱题写段话准备班里交流冰心表现母爱诗有关冰心教师有关泰戈尔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教学容《金色花》《金色花》幅短蕴丰富写是假想假如我变成了朵金色花由生发想像神奇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方式表现对母亲感情构成幅儿童嬉戏画面表现了庭爱和人类天性美与圣洁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质量反复朗加深对诗歌理提高感悟诗能力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想和想像诗歌作用○教学设计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根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崇高、美现请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方式然以妈妈我想说爱题说段话(学生略思考3名学回答)学们说很都向母亲倾诉了己深深依恋情今天我们起欣赏首表达母子亲密感情散诗《金色花》《金色花》作者是印诗人、作泰戈尔他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93年诺贝尔学奖印是以佛教国教国泰戈尔散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义爱高尚、纯洁爱检生词(可用屏幕投影)朗课教师课(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教师朗定要有示作用朗把学生带入诗歌境)(渡)学们仿得很己试试学生由朗结合己生活体验以调皮孩子口吻教师指导朗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但不地方朗处理方法不如学生不教师要句句地教)例你到哪里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旦见了又惊又喜然嗔怪孩子这句应出妈妈惊喜语气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了己能给妈妈做些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出孩子撒娇、调皮语气感知课容[教师导学]这首散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爱这首表现母子情深散诗作者我们展现出幅儿童嬉戏画面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朵金色花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呢?[合作探究]请学们以组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① 我通什么方式表达对妈妈爱?怎样表现?② 我什么想像己变成朵金色花?那金黄色彩又象征什么?③ 我变成金色花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④ 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学生四人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体验反思(渡)母爱就我们身边她像股涓涓溪流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感悟到什么?请结合己实际谈谈(学生结合己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渡)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想像我们讲述了母子情深故事现请学们再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课学生朗课作业背诵课准备朗诵比赛结《金色花》是首很美散诗是幅耐人寻味图画教师教学要引导学生多使学生受到美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由假如我变成了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学习程既发展学生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语素养二课○教学设计《纸船》这是曲远离乡游子对日夜思念母亲深情呼唤这首诗诗人以纸船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心愿教学步骤导入学们你可知这纸船曾满着远离乡游子对母亲深深思念今天我们起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冰心作品《纸船》9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远离祖国太平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只只纸船然抛放海里希望总会有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母亲身边这首诗独特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眷恋情以展开己情思学们要想感悟诗人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诗歌朗诗歌①教师配乐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生由朗或仿整体感知课容要学生调动己生活验展开丰富想和想像进入诗境要得深情、低沉)②朗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渡)教师进行朗指导学生运用朗方法再次齐直至背熟进步理诗歌打基础整体感知教师适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乡游子对母亲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歌[教师导学]古今外表达母爱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己独到处诗人以孩子般纯洁和天真从儿童游戏世界到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物品纸船并以展开己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容?[合作探究]节写叠纸船;二节写抛纸船;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梦乡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① 你能想像出诗人什么情形下写这首待?② 节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深?③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什么还要不停地叠?④ 三节是诗人展开想这想像有何特?有什么作用?纸船并以(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感悟课学生四人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理)[教师结]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巅簸驶向陌生国诗人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才能回到母亲怀抱?望无际海没有可以寄托思念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表达对母亲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身边但定能漂人母亲梦这想像新奇、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爱(渡)诗歌语言是凝练而含蓄要深入理就要探究问题研讨学生以组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不理地方组相助有深、难组不能白行问题可提出全体学共探讨(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教师结]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外这首诗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绵长思念相协调作业《金色花》和《纸船》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段话或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爱写练笔上结这首诗诗人以纸船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心愿教学以朗教学主教会学生美带着美情怀美想像用优美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诗歌美诗歌里得到熏陶。
初二语文24课教学案.doc
—年级语文教学案课题《送东阳马生课型讲读课时主备王雪梅审核审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增强语感,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
通过复述及同学间的互相点评,理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讲读法和讨论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环节所用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预_^0 分钟)温习旧知新课导入明确目标1.导入:刻苦求学的成语故事大比拼。
2.解题,了解赠序的有关知识。
3.作者简介。
1.课下收集古代刻苦求学的成语及故事,课上交流讨论。
2.学生积累赠序知识。
3.学生按学案介绍,师生互动指正补充。
环节二(预时15务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分组朗读,并互相指出对方的不足。
3.指名朗读第一段,圈注难把握的字词,结合注释翻译。
1.学生按要求听读。
2.学生按要求用各种形式诵读。
3.齐读3.以小组为单位,按“读文......4.指名朗读第二段,标出重点字词。
5.指名朗读第三段。
步骤释疑解难。
4.向教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5.笔译第三段,互相检查,讨论对方翻译中的不足。
环节三(预时10昇钟)小组展示交流共享1.教师评点,提醒重点字词的掌握。
.2.教师答复学生的疑问。
2.教师补充指正强调。
指名翻译,师生指正。
24课教案
24诗词五首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其作品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极高。
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其诗现存1400多首,广泛地反应了唐王朝从盛而衰的社会现实,构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
其诗被称为“诗史”,让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
代表作品有《望岳》《春望》“三吏”“三别”等。
2.背景资料《饮酒(其五)》选自《陶渊明集》卷三。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都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写的。
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春望》选自《杜诗详注》卷四。
此诗是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
第二十四课教案
第二十四课教案一、课的任务:培养宝宝爬行的能力是课的重点,悬垂练习可以防止因为爬引起的肘关节形变,提高婴儿的上肢、肩带力量,通过玩具和游戏进行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二、课的内容:1、音乐律动《马来了》⑴目的:让婴儿感受儿歌节奏性,和家长一起游戏的乐趣。
⑵做法:让婴儿背向成人坐在膝盖上,边唱,同时膝盖随着音乐节奏上(图①)、下(图②)动,当听到“吁”的时候,成人抱着婴儿向后仰(图③)。
练习对象:独坐自如的婴儿。
歌词大意:呱哒呱哒呱哒,马儿跑的快,驾。
呱哒呱哒呱哒,马儿停下来,吁。
⑶教法:①教师示范玩法:让宝宝背向教师坐在膝盖上,边唱,同时膝盖随着音乐节奏上下动,当听到“吁”的时候,抱着宝宝向后仰。
②亲子游戏:妈妈同孩子一起玩,教师指导和保护宝宝。
附加歌词:呱哒呱哒呱哒,马儿跑的快,驾。
呱哒呱哒呱哒,马儿停下来,吁。
⑷器材:打响板`《马来了》音乐。
(5)时间:5分钟。
2、前滚翻①复习:⑴目的:空间智力是复合智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旋转器中只能做矢状轴、垂直轴两个方向的旋转,还缺少横轴旋转,前、后滚翻就弥补了这个缺陷,而且还是两个重要的自我保护动作,可终身享用。
婴儿学会低头后,就可以在成人帮助下做前滚翻。
⑵做法:开始姿势;婴儿蹲撑,成人双手托婴儿的腰。
成人站在婴儿后面,提起婴儿的腰部,同时发出低头的口令,当婴儿低头后,成人及时向前送出并放手,让婴儿完成前滚翻。
⑶教法:①教师示范并讲解帮助方法:“宝宝蹲撑,成人站在宝宝的后面双手托住宝宝的腰,提起宝宝的腰部,同时发出低头的口令,当宝宝低头后,教师及时向前送出并放手,让宝宝完成前滚翻。
(开始婴儿可能不会低头,成人帮助他(她)一下。
成人放手时间要特别注意-婴儿低头后马上放手,早、晚都不行。
)”②家长带宝宝练习,注意:如果宝宝还不会低头,另一个家长帮助宝宝低头,同时发出低头的口令,如果宝宝的头还没有低下去,家长就不宜做滚翻的动作,以免伤到宝宝的脖子。
③教师总结:“这个动作的要点就是要宝宝低头,只有在宝宝低头以后才能滚过去,但今天老师看到有的宝宝现在低头的动作比上次有进步,这是家长回家后教宝宝低头的效果,现在要把语言与动作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练习宝宝就能听懂了。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4课《项链》word教案-
项链莫泊桑知识目标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标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赏析对人物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
如: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4教学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我们要想过得幸福,就应珍惜青春年华,脚踏实地去奋斗,而不应该有妄想。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莫泊桑的代表作《项链》,这篇小说写的是法国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由项链引出的一幕人生悲剧。
为了一时的满足和荣耀,她为此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泊桑的《项链》。
二、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与俄国的契科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小说之王。
第24课教案
第24课教案第24课教案24、健忘的教授----- 个体教案学习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将课题和课文内容对照学习,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而对小事又十分“健忘”的人。
4、根据课文内容准确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伊里奇教授。
教学难点:理解教授惊人的记忆力及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24《健忘的教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指导“健”的写法,理解“健忘”。
文中哪位健忘?教授记忆力不好?板书:伊里奇1984年一位中国小伙子杨晖来到原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文学系读研究生时,伊里奇教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杨晖将他眼中的教授写成文章发表在《海外文摘》上。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节选于这篇文章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谈谈对伊里奇教授的初步印象,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1、出示词语:权威崇拜裤兜儿涉及某版本婴儿车妻子(指名读)2、课文介绍伊里奇教授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恰当运用上面的词语,将课文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
3、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练说,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一个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就,同时,他对一些事又特别“健忘”的伊里奇教授到底是不是健忘的人吗?三、再读课文,围绕“健忘”还是“不健忘”在文中寻求疑问的答案。
(一)默读课文,捕捉最能说明你的看法的词句勾画下来。
教师巡视。
(二)生答,师引导理解。
1、三次上课。
2、教师小结:在与西方世界隔绝了近四十年之后,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短短六年后的1984年作者杨晖去贝尔格莱德大学留学,在一般外国人的心中的'中国是古老的、神秘的,中国人的面孔是很少见的,一张特殊的外国人面孔,多半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一连三次,他都没记住“我”这个外国人的面孔。
3、但是,是什么让教授记住了他的国籍?教授是怎样评价中国的,找出来读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Ⅱ》编著徐桂梅***********************************************************第24课《父子长城》教案教学任务一、难点哪怕……也……、万一、用不着、以来、隔、差点儿、多亏二、重点词汇以来、抓、提、登、望、眼前、隔、段、遍、强壮、懂事、信任、成绩、不断、差点儿、有关、优秀、决心、专业三、语法点1. 哪怕……也……2. 万一3.用不着四、 读:能够熟读生词和课文,达到声调、语调尽量准确五、说与写:能够恰当使用学过的语法表示可能性极小但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时间安排一、本课共需两次课,6课时。
二、课时安排第一次课:通过检查作业复习第二十三课的词汇及语言点,学习本课词语及课文及语言点1,做部分综合练习。
第二次课:学习课文及语言点2,做课堂活动。
第三次课:学习课文及语言点3,做综合练习。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Ⅱ》编著徐桂梅***********************************************************教学实施第一次课(90分钟)一、复习第二十三课:《我的“低碳生活”》(20分钟)1.听写第二十三课重点词语:省、节约、小气、公交车、使用、寿命、倍、不仅、拔、接、小看、宝贵、管、笑话二、导入新课(5分钟)1.你登过长城吗?2.中国有一句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你知道这句名言的意思吗?教师:一位父亲为了把儿子培养成“好汉”——“男子汉”,带着儿子每年多次爬长城。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二十四课《父子长城》,说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板书:第二十四课父子长城三、学习第二十四课生词(20分钟)1.检查预习本课生词情况:请学生读生词表,纠正发音问题。
2.就第二十四课重点词语做联想训练 PPT(2)登——爬——上望——看眼前——面前——前面遍——次——回信任——相信——信不断——不停——不住差点儿——几乎有关————关于——有关系——无关——没关系3.搭配扩展训练 PPT(3)以来:3月以来、毕业以来、回国以来登:登山、登楼、登高、登上去《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Ⅱ》编著徐桂梅***********************************************************信任:信任朋友、互相信任、不信任不断:不断进步、不断努力有关:跟/和……有关、有关……的消息决心:有决心、没有决心、决心大、下决心、表决心四、处理课文(40分钟)综合处理课文第一部分1.老师领读课文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真的很了不起”)。
2.请同学们分句朗读第一部分,老师注意纠正学生的语音问题。
3.随文讲解语言点及生词。
脚注1:……以来把书翻到P268,学习脚注1。
(1)学生读例句。
(2)老师启发学生分析例句总结要点:1.从过去某个时间到现在;2、前边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某件事。
(3)领学生做练习。
模仿例子,用“以来”完成对话:PPT(4)例:A:你们经常见面吗?B:毕业以来,我们只见过一次面。
1)A:他出院以后身体怎么样?B: 。
2)A:今年夏天下雨多吗?B:进入夏天 。
3)A:分手以后你们还有联系吗?B:分手 。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Ⅱ》编著徐桂梅***********************************************************学习语言点1:哪怕……也……把书翻到P270,学习语言点1。
(1)学生读例句。
(2)老师启发学生分析例句总结要点:1.和“即使……也……”一样;2.用于口语。
(3)领学生做P270的“试一试”。
4.就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提问,请学生回答:(1)十几年来,父亲坚持做什么?(2)他们爬长城时,都带着什么?(3)当儿子爬不上去的时候,父亲怎么帮助他?儿子累了,父亲为什么不背他?(4)当小儿子登上长城时,父亲想什么?五、布置作业和任务(5分钟)1 .熟读课文;2.复习生词。
3.做 P275综合练习之习题九。
第二次课(90分钟)一、复习上节课内容:(25 分钟)1.做P273综合练习之习题三,复习生词。
二、综合处理课文第二部分(60分钟)1.老师领读课文第二部分(从“从此”到“儿子真的长大了”)。
2.请同学们分句读课文,老师注意纠正学生的语音问题。
3.随文讲解语言点及生词。
学习脚注2:每隔……把书翻到P269,学习脚注1。
(1)学生读例句。
PPT(5)1)奥林匹克运动会每隔四年开一次。
2)每隔三个星期,我们见一次面。
3)每隔500米,就有一个车站。
(2)老师启发学生分析例句总结要点:1.表示间隔;2.可以是时间间隔,也可以是距离间隔。
(3)领学生做练习。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Ⅱ》编著徐桂梅***********************************************************根据所给信息,用“每隔”完成对话:PPT(6)1)A:多长时间来一班飞机?(6个小时)B: 。
2)A:你们隔多长时间有一次听力课?(三天)B: 。
3)A:隔多远有一个公共汽车站?(五六百米)B: 。
学习脚注3:表示动作次数:V+数+遍把书翻到P269,学习脚注3。
(1)学生读下列例句:PPT(7)1)这个电影我看过三遍。
2)这本书我只读过一遍。
3)他把计划改了一遍又一遍。
(2)通过分析例句总结要点:1.“遍”和“次”、“回”都是动量词,用在动词后;2.但动作从开始到结束为一遍。
(3)用“遍”完成对话:PPT(8)1)A:你的房间每天都打扫吗?B:不是,我每星期 。
2)A:你看过这本小说吗?B:我看过 。
3)A:你每年检查身体吗?B:我每年一次从头到脚,从内到外检查 。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Ⅱ》编著徐桂梅***********************************************************学习脚注4:差点儿把书翻到P269,学习脚注4。
(1)学生读例句:(2)通过分析例句总结要点:1.表示某事几乎发生,却没有发生,或几乎不能实现却终于实现了。
(3)用“差点儿”完成对话:PPT(9)1)A:你今天迟到了吗?B:没有,不过差点儿 。
2)A:明天有考试,你复习了吗?B:谢谢你告诉我,我差点儿 。
3)A:听说他病得很重,是吗?B:是啊。
昨天差点儿 。
学习脚注5:多亏把书翻到P269,学习脚注5。
(1)学生读例句:(2)通过分析例句总结要点:1.表示某种原因或某人的帮助避免了不好的事情发生;2.有感谢和庆幸的意思。
(3)用“多亏”完成对话:PPT(10)1)A:你今天迟到了吗?B:差点儿迟到,多亏 。
2)A:你考试成绩怎么样?B:及格了,多亏 。
3)A:她现在身体好些了吗?B:是啊。
多亏 。
学习语言点2:万一把书翻到P271,学习语言点2。
(1)学生读例句。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Ⅱ》编著徐桂梅***********************************************************(2)老师启发学生分析例句总结要点:1.表示可能性很低,但有可能;2.可能发生是本句型的重点。
(3)领学生做P271的“试一试”。
4.就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提问,请学生回答:(1)他们开始怎么去长城?后来呢?(2)儿子十六岁时,有哪些变化和进步?(3)儿子的进步跟爬长城有关系吗?为什么?(4)他们爬上山顶时,是几点?(5)他们在山上做了什么?(6)下山时,父亲为什么差点儿从山上掉下去?为什么没掉下去?(7)父亲想继续走,儿子为什么不同意?三、布置作业和任务(5分钟)1 .复习生词。
2. 熟读课文。
3.做综合练习之习题六。
第三次课(90分钟)一、复习上节课内容(20分钟)1.做习题二,复习学过动词的用法。
2.通过做P2275之习题八,用对话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二、处理课文(20分钟)综合处理课文第三部分1.老师领读课文第三部分(从“从那以后”到结尾)。
2.请同学们分句朗读第三部分,老师注意纠正学生的语音问题。
3.随文讲解语言点及生词。
学习语言点3:用不着把书翻到P271,学习语言点3。
(1)学生读例句。
(2)老师启发学生分析例句总结要点:1.与“不必”意思相近;2.用于口语。
(3)领学生做P271的“试一试”。
4.就课文第三部分内容提问,请学生回答:(1)从那以后,爬长城谁来安排?(2)这十几年来,他们再爬长城的过程中,还做了什么?(3)儿子为什么选择了历史专业?三、做课堂活动(20分钟)《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Ⅱ》编著徐桂梅***********************************************************两人一组做换一种说法的游戏。
具体方法及参考内容见P272之课堂活动。
四、做综合练习(25分钟)做习题一:引导学生完成多音词练习,并掌握多音词:“背”、“长”、“得”。
做习题四:通过练习辨析近义词。
检查习题九的完成情况。
五、布置作业与任务(5分钟)1.做习题十之写一写。
2.预习第二十四课词语。
部分综合练习可以略去,或适当增加课时。
备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