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词语、句子、描写的作用总结
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方法
解答这类题,有3种思路:
思路一: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思路二: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思路三:看修辞手法,强调效果。
思路一: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 一 句子在文章开头。作用可能是: 1 点明主旨,总领下文。
3 渲染、烘托气氛。
1 点明主旨,总领下文。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 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 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 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 冰心《忆读书》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总结了作者读书的体会,是对全文的总结。
3 点明主旨,升华情感
...... 这就是邓稼先,一个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祖国的人。
------《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就是邓稼先,一个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祖国的人。” 文章的结尾,点明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进一步升华情感。
1 首尾呼应。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 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 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 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 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 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蜡烛》
开头将下文要表现的内容或发生的故事做一个暗示性的铺垫,为后文 故事的发生埋下伏笔。
小学阅读理解技巧精讲-分析句段作用,领会句子含义
分析句段作用,领会句子含义本课目标剖析1.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根据要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句子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对精彩句子作一点赏析。
知识点拨理解句子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现代文阅读题中的必考题型。
如何准确理解句子,正确解答这类试题呢?下面分别从试题题型和解答方法两方面进行讲解。
一、理解句子类题型1.理解句子含义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2.理解句子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看法或情感,作者是通过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来表达基本意思和情感的。
3.谈谈自己的体会这类句子多是文章的论点、观点、议论句、抒情句、主旨句等,多以主观题出现。
4.指出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这类句子多是在文章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过渡衔接、前后照应、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等。
5.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二、理解句子解题方法(这个知识点在六年级秋季班已经重点讲过,本讲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即可)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在理解句子时,先抓住句子中的重点字词去理解,重点字词理解了,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弄明白了。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解这样的句子,不能把它们单独抽出来,脱离文章孤立地去理解,而应该把它放到文章中,联系全文的内容来理解。
3.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当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如“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的不断改善,从而歌颂了领导好。
4.紧扣文章的主旨来理解。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看法。
它是用来回答“为什么要写”。
用文章的主旨进行牵引,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三、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句子处于文首,起着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作铺垫)、设置悬念、总领全文的作用。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建议三年级小学生阅读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建议三年级小学生阅读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小学语文1-6年级汉字类、词语类、句子类、阅读类常考题型要点详细总结
小学语文1-6年级汉字类、词语类、句子类、阅读类常考题型要点详细总结汉字类考题汉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学习汉字主要是能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查字典。
重点可以复习以下几个内容:1. 读准字音:主要是对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读音要能够辨别清楚,防止混淆。
特别是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确定读音。
我们课文中有不少多音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什么音。
有些汉字读音完全相同,我们称它们为同音字。
同音字虽然音同,但字形和字义基本上都不同,要注意区分。
常见题型:(1)多音字组词。
(2)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3)给一个音节写出3个(或若干个)以上的汉字。
2. 认清字形:汉字的笔画比较复杂,要认清字的形体,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要注意区别形近字,做到书写正确。
形近字是指形体相似、差别不大的字。
有的是偏旁部首易混淆,如“日”和“目”;有的是个别部件易混淆,如“辩”和“辨”;有的是结构单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有的是笔形易混,如“见”和“贝”;有的是笔画多少、长短易混,如“末”和“未”。
区别形近字,我们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从字音、字形、字义上仔细区别。
常见题型:(1)写出汉字的笔画(或笔顺)。
(2)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
(3)加(或换)偏旁组字再组词。
(4)选字填空。
(5)区别形近字组词。
(6)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7)把下面繁体字的简化字写出来。
3. 理解字义:会查字典,不同的汉字表达的意思不同,不少字是一字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我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
我们还要能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地查字典,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字义,正确用词,提高我们的识字能力。
常见题型:(1)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2)读一读,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3)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词语理解知识点总结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词语理解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掌握了词语的准确理解,学生在阅读、写作和表达方面都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词语理解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这一重要技能。
一、词义辨析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就需要具备词义辨析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词语理解知识点:1. 同义词辨析:意为“美好、优秀”的词语有“好、优秀、美丽、精彩”等。
意为“愚蠢、笨”的词语有“傻、蠢、呆、笨拙”等。
2. 反义词辨析:意为“高兴、欢喜”的词语有“快乐、喜悦”,反义词为“悲伤、难过”。
意为“大、多”的词语有“多、庞大、众多”,反义词为“小、少”。
3. 近义词辨析:意为“快乐”的词语有“开心、高兴、愉快”,均表示情绪愉悦的状态。
意为“聪明、机敏”的词语有“聪慧、灵活、机智”,均表示智力较高的特点。
二、词语搭配不同的词语之间有着特定的搭配规则,学会了这些搭配,可以使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词语搭配知识点:1. 动词和宾语搭配:动词“吃”通常搭配的宾语有“饭、菜、水果”,而不会搭配“书、笔”。
动词“看”通常搭配的宾语有“电视、电影、书”,而不会搭配“水果、饭菜”。
2. 形容词和名词搭配:形容词“高兴”通常搭配的名词有“笑容、心情、气氛”,而不会搭配“书、笔”。
形容词“漂亮”通常搭配的名词有“女孩、花朵、景色”,而不会搭配“水果、饭菜”。
3. 副词和动词搭配:副词“慢慢地”通常搭配的动词有“走、写、读”,而不会搭配“跑、跳”。
副词“快快地”通常搭配的动词有“走、跑、写”,而不会搭配“慢、听”。
三、词语运用正确运用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词语运用知识点:1. 词汇积累: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阅读、记忆词语卡片等方式,不断拓展自己的词汇量。
2. 词语搭配:在写作中,要根据语境合理搭配词语,避免用词不当或表达模糊的情况。
阅读理解 之 词语含义与作用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考题类型:解释词语的含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得好,好在哪里,某词的表达作用怎样理解某个词能否删掉或换成某个词①表面意思,深层含义②中心词或修饰语表意的准确性;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准确、形象)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传递了某种感情、运用了修辞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结合前后内容理解;②依据语境,把握作者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③同义词、近义词替换比较分析;④删除比较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词语的含义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紧密联系,并受其限制和制约。
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一定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一)考查题型1、词语在句子中的指代内容。
此题型的标志在于指示代词的出现,如“这”“那”“这些”“那些”“此时”“它”等。
2、对词语的品味。
即词语的表达效果或含义。
常常这样来考查: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妙处;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等。
(二)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1、把握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汉语中很多词语是多义词,即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理解这些词语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使用的具体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
如《学会合作》中,说明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时举的事例,写悠扬的乐曲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
“倾泻”的意思就是吹奏、弹奏。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
记叙类文章中不乏写人之佳作名篇,自然,理解词语的含义就要联系人物的形象来分析了。
如《三打白骨精》中“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中“闪”的意思,指动作敏捷、很突然,显然与老妇人的年龄不相符合,突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3、联系写作手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很多句子往往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就要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
如“幽雅的歌厅里,一会飘出‘贝多芬’一会又飘出‘莫扎特’,令人顿生‘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中的“贝多芬”“莫扎特”显然用的是借代手法,分别指代贝多芬、莫扎特的优美乐曲。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之-词语含义与作用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考题类型:解释词语的含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得好,好在哪里,某词的表达作用怎样理解某个词能否删掉或换成某个词①表面意思,深层含义②中心词或修饰语表意的准确性;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准确、形象)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传递了某种感情、运用了修辞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结合前后内容理解;②依据语境,把握作者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③同义词、近义词替换比较分析;④删除比较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词语的含义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紧密联系,并受其限制和制约。
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一定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一)考查题型1、词语在句子中的指代内容。
此题型的标志在于指示代词的出现,如“这”“那”“这些”“那些”“此时”“它”等。
2、对词语的品味。
即词语的表达效果或含义。
常常这样来考查: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妙处;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等。
(二)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1、把握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汉语中很多词语是多义词,即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理解这些词语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使用的具体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
如《学会合作》中,说明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时举的事例,写悠扬的乐曲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
“倾泻”的意思就是吹奏、弹奏。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
记叙类文章中不乏写人之佳作名篇,自然,理解词语的含义就要联系人物的形象来分析了。
如《三打白骨精》中“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中“闪”的意思,指动作敏捷、很突然,显然与老妇人的年龄不相符合,突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3、联系写作手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很多句子往往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就要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
如“幽雅的歌厅里,一会飘出‘贝多芬’一会又飘出‘莫扎特’,令人顿生‘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中的“贝多芬”“莫扎特”显然用的是借代手法,分别指代贝多芬、莫扎特的优美乐曲。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题型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文章末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首尾呼应、篇末点题2、概括某段大意——(1)要准确地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中每一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
没有中心句的,要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
(2)摘句法,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例如《我的老师》中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
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筒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
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使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的……变得……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
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
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段意或课文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课文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课后作业的提示中得到启示入手。
小学语文阅读之理解句子含义与句子作用(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之理解句子含义与句子作用一、同步知识梳理小学阅读理解句子具体评价标准:能正确理解句子意思:①能联系文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推想、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②能就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③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④正确理解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反问句、排比句、设问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⑤通过句式变换,领悟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
二、同步典型例题分析题型1: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下来。
(修辞手法入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分析:把“老桥”比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修辞手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好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钦佩。
(读者的感受)题型2:读读下面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句子的含义。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打哪些“不确定”?)分析:①“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②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可预料的情况,如考试下降,家人下岗了,生病了,朋友之间闹矛盾等等……题型3: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画出这样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分析: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
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小学阅读理解:4大类型归纳+解题思路+答题模板
小学阅读理解4大类型归纳+解题思路+答题模板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可以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文章,这些文章事小学阶段最常见的文章。
01第一部分:词语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及文章含义看看具体能不能哦!)二、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02第二部分:句子一、句子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修辞的分析: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不同修辞的作用及答题格式:A、比喻、拟人作用:生动形象;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B、排比作用: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C、设问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D、对比作用:强调了……突出了……E、反复作用:强调了……加强语气F、反问作用: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G、借代作用: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说明文阅读01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词语、句子、描写的作用总结
重点词语赏析常见出题形式答题格式1 。
解释或理解词语的含义作用答:“××”词本意是什么,这里指……,表达出……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前文找答案。
3、认识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这个词或者换成别的词语行不行?)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去掉或调换另一词,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不去掉或不调换,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4,围绕词语来赏析句子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表扬了/赞美了/歌颂了/突出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重点句子赏析A、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章或语段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重要作用的语句。
一般来说,昭示全文或段落中心、主要倾向的语句,体现文章思路的语句,起总领、总结或重要的过渡作用的语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都是重要语句.B。
解题思路与技巧:重要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考虑。
从内容上看主要有:①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灵;②点明文章背景;③揭示、深化文章主题. 从结构上看主要有:①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②总结全文或总结上文;③承上启下;④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⑤前后呼应.等。
答题的几个方面1.抓修辞答题。
对含有修辞格语句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如比喻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含有比喻修辞的句子往往是试题考查的重点.2.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1。
文章尾句的一般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考察重点总结!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考察重点总结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包括: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4、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以及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养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
“读懂文章”:读完文章后,(1)要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
(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是主人公,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
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例如: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举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方法: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方法(3、4):表态,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换(删)有何效果,所以不能换(删)。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可以将它换成“吹”字?为什么?答:不可以。
(表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更能体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如果换了就不能体现这种生机,所以不能换。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所谓“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小学阅读理解语言描写作用的答题公式和格式
【答案】
1.略 2.“用手”和“指了指”、“仔细”和“打量”均犯了语义重复的毛病,地4句去掉“用 手”,第6句去掉“仔细” 3.十三四岁属于约数词,中间不能使用顿号,应去掉。 4.“轻轻”一词,既写出了赵新天对书店其他看书人的尊重,又写出了担心打扰黄老师 的心理。 5.愉快—欣慰 6.表示意思地跳跃 7.(1)运用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赵新天拘谨的情态,深刻 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老师对赵新天的美好祝愿,表 达了黄老师对学生的爱。
语言描写作用的答题 公式和格式
【听老师讲】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在《多收了三五斗》中,写农民大清早到河埠 头后、急切询问米价,同米行先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无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地一沉 ,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吗?”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来,隔 几天还要跌呢!” “还是不要粜(tiào)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 里喷出了这样激愤的话。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吗?各地方多的是 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
谢谢欣赏
【阅读小擂台】
1.用横线划出说话人不同位置的句子,并说说它们的标点使用有何不同。(4 分) 2.文中第4、第6自然段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3.文中第二句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4.分析文中第一句中“轻轻”一词的含义。(2分) 5.文中出现了一对近义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2分) 6.文中出现两处省略号,分析省略号的作用。(2分) 7.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4分) (1)“对呀。” 赵新天用手挠了挠头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2)“不错,小伙子,好好干。考上大学别忘了告诉我一声,喝你的庆功酒 。”说着,黄老师欣慰地笑了。
小学阅读理解技巧总结
小学阅读理解技巧总结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将总结一些小学阅读理解的技巧,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阅读理解题目。
一、细心阅读细心阅读是解决阅读理解题的关键,孩子在做阅读理解题时一定要耐心阅读文章,仔细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用手指或铅笔指引阅读方向,避免跳读或漏读。
2.认真阅读每个句子,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3.在阅读完全文后,可以再次回顾文章,确保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是准确的。
二、熟悉题型小学阅读理解题一般包括主旨题、细节题、推理题等多种题型。
孩子们需要熟悉这些题型的要求和解题思路,以便更好地答题。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题型及解题技巧:1.主旨题:查找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通常可以从文章的标题、首尾段落或重要语句中找到答案。
2.细节题:通过细致的阅读,找到与问题相对应的细节部分,注意细节的描述词语。
3.推理题:根据文章中的线索,运用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来进行判断和分析。
三、划重点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使用标记符号或划线的方式来突出重点信息,以便在回答问题时更快地找到答案。
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者使用直线、波浪线等符号来进行标记。
下面是一些需要重点标记的内容:1.不同意见和观点:标记出对立的观点和意见,便于对比分析。
2.时间和地点:标记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有助于回答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问题。
3.关键词和引号:标记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引号,帮助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四、练习积累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阅读理解技巧。
可以通过做各类阅读理解题目来提高解题的能力。
在练习中,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提高解题的效果:1.选择有针对性的题目练习,根据自己的不足,选择相应难度和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
2.多读多练,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3.定期总结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题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和复习。
小学语文描写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描写知识点总结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它贯穿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语文知识点,包括文字、词语、句子、段落、语法、修辞等等。
下面我将对小学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字字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用来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读音和书写方法。
我们还学习了字的形声、会意和表意等不同的构字方法,丰富了对汉字的认识。
2. 词语词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它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和感情的。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单字词、词组、成语和俗语等不同类型的词语,并了解了它们的意义、用法和结构特点,丰富了我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3. 句子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语法单位,它是用来表达完整意思的。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句子的成分、种类和结构,学会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连接词,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4. 段落段落是语篇的基本单位,它是用来组织和表达一定意思的。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段落的组成要素、结构特点和表达方法,提高了理解和分析语篇的能力。
5. 修辞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它是用来美化和丰富语言表达的。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不同的修辞手法,了解了它们的表达效果和运用技巧,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6. 语法语法是语言的规则和规范,它是用来准确、规范和美化语言的。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词法、句法、篇章结构和修辞规范等不同的语法知识,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知识点涵盖了汉字、词语、句子、段落、修辞和语法等多个方面,它们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语言技能,培养了我们的语言艺术和语言思维能力,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这些知识,用好语文,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总结范文(2篇)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总结范文一、阅读是关键反之,如果你先看题目,在阅读材料,阅读时你就会先入为主,只能够看到某几棵树而看不到整片森林,不能再全局上把握全文,尤其是在做一些要求你正确理解和判断全文意思的题目的时候,就会让你变得消极,无法找到正确答案。
二、抓重点词句的解读从内容的表达方式方面,句子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的作用来结合全文解答,比如说采用比喻、拟人的句子的时候一般是为了使文章生动形象,而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则是为了强调,排比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增强文章气势当阅读题中出现写自身感受的时候,我们是应该根据自己的阅读文章的感受,再结合原文的题目或者关键句子来写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循序渐进来解题粗心和漏题是小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因为阅读理解的题目都是将所有的题目排列在一起,很容易被小学生们忽略某个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们“咬文嚼字”了,在我们申请题目后,应该按照题目的顺序进行答题,这样就可以保证不会漏题了,而且题目都是由易到难,保证我们的做题效率,因此,做题时应该按照题目的先后顺序去做。
但是在遇到无法解答的题目时,不要停下来过分浪费时间去思考,应该将其略过去看下一题,等奖所有的题目完成后再去思考未完成的题目。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总结范文(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在初等阶段,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来进行指导和训练。
下面将总结一些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抓住关键词在阅读理解中,抓住关键词是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生应该学会在文章中寻找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来理解文章的内容。
比如,关键词可以是人物的名字、地名、特殊词汇等。
通过发现和分析关键词,学生可以对文章进行判断和推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二、理解和分析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对阅读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总结
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总结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掌握有效的阅读理解方法,不仅能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
一、认真阅读文章这是做好阅读理解的第一步。
在阅读时,要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逐字逐句地读。
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先不要着急,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意思,或者先跳过去,继续读后面的内容,读完后再回过头来思考。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边读边思考。
比如,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学会圈画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用铅笔圈画出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比如,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以及段落的中心句等。
这些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同时,对于一些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的关键词,也要圈画出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理解词语的意思在阅读理解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
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比如,“小明今天看起来神采奕奕”,我们不知道“神采奕奕”是什么意思,但是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小明今天的精神状态很好,那么“神采奕奕”大概就是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的意思。
还可以通过拆字组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比如,“犹豫”这个词,我们可以把它拆成“犹”和“豫”,“犹”可以组词“犹如”,“豫”可以组词“豫备”,那么“犹豫”大概就是拿不定主意、迟疑的意思。
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读完一篇文章后,要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按照“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格式来概括。
比如,《司马光》这篇文章,主要内容就是:司马光在花园里玩耍时,一个小伙伴掉进了水缸里,其他小伙伴都惊慌失措,司马光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伙伴。
五、理解句子的含义有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需要我们仔细品味和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总结范文(2篇)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总结范文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
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
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同学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
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有的同学采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
有的同学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
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
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三、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有些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
有时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直接用原话来回答问题。
如若它指定要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就要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理解,体会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
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语文试题的开放性要求试题答案能自圆其说,答案最佳。
因此在阅读的时候,要仔细认真、深入分析,回答问题时,要仔细揣摩、根据体裁的特点,不同的语境,要准确的使用词语作答。
四、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
所谓“言之有理”就是让我们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或谓之“自圆其说”。
只要我们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
同时我们要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最全归纳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最全归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想必语文您就是我的良师好友吧。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最全归纳,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各年级考点三年级阅读理解考试方向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4.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5.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6.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7.理解文章内容,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8.理清文章条理9.体会生动的人物形象10.体会优美语句的表达效果四年级阅读理解考试方向1.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4.从描写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5.体会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6.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7.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8.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9.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10.体会按照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五年级阅读理解考试方向1.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2.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3.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4.通过事、景、物理解人物的情感5.熟悉说明方法的作用6.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7.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8.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9.体会人物形象六年级阅读理解考试方向1.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4.理清文章的思路5.体会文章感情的表达方式6.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7.体会重点句段的意思8.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9.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式10.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答题要点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词语赏析
常见出题形式答题格式
1 .解释或理解词语的含义作用
答:“××”词本意是什么,这里指……,表达出……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前文找答案。
3、认识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这个词或者换成别的词语行不行?)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
(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去掉或调换另一词,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不去掉或不调换,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
4,围绕词语来赏析句子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表扬了/赞美了/歌颂了/突出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重点句子赏析
A、重要的句子
是指在文章或语段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重要作用的语句。
一般来说,昭示全文或段落中心、主要倾向的语句,体现文章思路的语句,起总领、总结或重要的过渡作用的语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都是重要语句。
B.解题思路与技巧:
重要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考虑。
从内容上看主要有:
①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灵;②点明文章背景;③揭示、深化文章主题。
从结构上看主要有:
①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②总结全文或总结上文;③承上启下;④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⑤前后呼应。
等。
答题的几个方面
1.抓修辞答题。
对含有修辞格语句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如比喻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含有比喻修辞的句子往往是试题考查的重点。
2.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
1.文章尾句的一般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
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
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抓表层义和深层义答题。
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
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描写的作用
描写:刻画人物,描写环境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作铺垫等;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总结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